知识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管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一、组织的概念:1、组织是管理的载体,是由两个或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2、组织的要素:人、目标、结构、资源3、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帮助人们实现他们个人想实现而无法实现的某些需求二、管理的本质: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和工具三、管理的过程和管理职能: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4、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活动按计划完成【管理的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职能是:做这四件事情就是职能的实现】四、管理的效率与效果1、衡量管理水平的指标:有效性(1)效果:是否实现管理活动预定的目标,即做正确的事(2)效率:管理就是要使资源成本最小化,即正确地做事五、管理者和操作者1、管理者:指挥别人活动的人2、操作者: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的人六、管理者的职位层次与基本素质技能(一)职位层次1、决策层-高层管理者: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等;2、执行层-中层管理者: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和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使所确定的目标、战略付诸实现;3、操作层-基层管理者:按中层管理者的安排去组织、指挥和从事具体的管理活动(二)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对某一特殊活动(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2、人际技能:与人协作的能力;3、概念技能:总揽全局,判断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并根据现状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三)1、高层管理者: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2、中层管理者:三者差不多3、基层管理者: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七、管理者的角色理论1、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八、管理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九、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2、主要思想:(1)工时研究和工作定额(2)劳动方法的标准化(3)科学挑选和培训工人(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6)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二、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1、权力论:(1)权力与权威是一切社会组织形成的基础(2)权力的类型:合理的法定的权力;传统的权力;个人魅力型的权力2、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1)劳动分工(2)权力体系(3)正式的甄选(4)正式的规则和法规(5)非个人性(6)职业生涯导向【都是建立在“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上】三、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1、霍桑实验2、主要思想:(1)企业中的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而职工士气取决于他们感受到的各种需要的满足程度△四、权变学派1、权变管理思想:世界上不存在普遍使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每一种管理理论与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2、最大特点:希望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研究,找到各种管理原则和理论的具体使用场合第三章一.组织的性质:组织是一个与环境相互互动的开放系统二.环境的内容:(一)外部环境:1、宏观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国际、技术2、微观(具体)环境: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潜在竞争【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可能相互转换】(二)内部环境:1、物质环境:(1)人力资源:数量,素质、使用状况等(2)财力资源:资金拥有,构成,筹措,利用情况(3)物质资源:拥有数量和利用程度(4)信息资源:采集和挖掘情况,利用情况等(5)关系资源:拥有情况,利用情况2、文化环境:组织文化:组织创建者的经营理念;员工甄选标准;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员工的社会化三、组织环境差异与权变管理方法一.决策概念: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二.决策的步骤:(1)判断问题:认识和分析问题(2)确定决策目标和标准(3)确定各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可供选择的的行动方案(5)分析评价各行动方案(6)选择满意方案(7)付诸实施(8)评价决策效果三.决策的原则:满意度原则四.决策的分类:(1)长期决策,短期决策(2)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五.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一)个人决策:决策速度快,责任清楚,依赖个人信息(二)集体决策:1、优点:集思广益,多方案,信息完整,提高可接受性2、缺点:消耗时间,无人对结果负责,屈从压力,少数统治3、基于群体决策的方法:(1)头脑风暴法:广泛应用于激发新的构思与创意(2)专家会议法:①优:集思广益,知识共享、相互启发、智能叠加、简单易行②缺:乐队效应、从众效应、走形式③适用:范围广泛,特别适用于项目规模较大,环境复杂,缺乏类似经验与相关数据的决策(3)德菲尔法:①概念:匿名通信方式,通过几轮意见征询表发放与回收征求专家意见,组委会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发给每一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意见。
管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管理学知识重点汇总第一章管理的含义与基本任务含义:管理就是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管理者对组织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基本任务:1.实现本组织的目的和使命。
2.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所成就。
3.关心对社会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相应的任务计划职能对应任务:环境分析、定义目标、制定战略和行动方案组织职能对应任务:组织设计、了解任务、确定联系、人员配置领导职能对应任务:指示和引导、影响群体、有效沟通、激励下属控制职能对应任务:制定标准、衡量业绩、纠正偏差管理的角色与技能管理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角色 2.信息情报方面角色3.决策方面角色管理技能1.技术技能 2.人际交往技能3.概念技能4.时间管理技能第二章巴贝奇的管理思想(1).利用计算机来计算工人的工作数量、原料的利用程度等,他把这叫做“管理的机械原理”(2).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思想,分析了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3).在劳资关系方面,巴贝奇强调劳资协作,强调工人要认识到工厂制度对他们有利的方面。
提出固定工资和利润分享的制度泰罗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工作定额管理(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3)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4)标准化管理(5)实行管理职能分开(6)例外管理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一)权利的类型(1)传统权利,与其对应的组织形式是“传统的”组织(2)神授权利,与其对应的是“神秘化”的组织(3)法定权利,与其对应的是“合理化—法律化”组织,它是以官僚组织的形式出现的(二)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提出理想的行政管理体制,即“官僚体制”,认为其不仅合法而且合理。
归纳为七点。
1.一个由规章制度将各正式职能联结成不间断组织2.实现劳动分工,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使之制度化3.组织中的官员遵从等级制的原则4.只有经过适当训练的人才有资格成为组织的行政人员5.行政人员的管理权应当与生产资料或管理资料的所有权分开,这是一条铁的原则6.绝对不允许官员滥用其职权,官员必须保证其行为具有客观、独立的特性,他职能服从有关的规定7.组织的所有管理条例、决议和规章制度必须以书面形式加以规定和记录。
知识管理期末考试重点
1.知识管理的三大学派:技术学派、行为学派、综合学派。
2.知识管理的定义: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和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为最终目标的管理思想、过程与方法。
3.知识管理的框架:(1)知识层面,(2)流程:创造、识别、搜索、适应、组织、应用、共享、转化(3)支持环境层面:领导、文化、技术、评估4.组织知识管理流程:知识识别、知识创造、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应用。
5.从数据到智慧:数据、信息、知识、智慧。
是一种密切的层级关系,上层是下层经过加工、提炼和处理的结果,价值越来越高,隐性程度越来越高,获取难度越来越大。
6.知识的定义: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知识、判断或技能。
知识的特性:(1)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2)增值性(3)资源性(4)共享性与独占性(5)动态性与复杂性(6)分布性7.战略性知识特性: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多层利用性。
战略性知识矩阵图:自动化、外包化、信息化、资本化。
8.隐性知识的特性:难以编码化、情景依赖性、模糊性、个体性、实践性。
9.(1)知识资本:是组织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借以取得收益的各种知识资源飞入有机综合体,是组织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2)知识资本的特性:依附性、有价值性和高增值性、二重性、排他性、度量的不确定性、耐用性。
(3)知识资本的构成: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
10.知识型组织:1986年卡尔斯威比提出。
是一种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全球化的需要,以知识为基础的开放、互动、有利于创新的组织。
扁平化,弹性化的动态团队、网络化、虚拟化和柔性化是基本特性。
11.(1)知识工作的定义:从事信息分析、运用专门的专业或技术去解决问题、提出想法,以及创造新产品和服务的工作。
(2)特点:工作内容非例行性、工作过程难以监控、工作绩效难以考核、多采用团队、项目式的工作模式、工作安排弹性化。
12.知识工作者的特点:具有自我发展的强烈动机、流动意愿强、需求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不断学习、自我管理。
管理学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一、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岗位之间的关系和协调。
常见的组织结构包括功能结构、分工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
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工作的分配、职权的划分、决策的流程等,以促进组织的高效运转。
此外,组织结构还需要考虑到组织的规模和发展阶段,以适应不同阶段组织的需要。
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获取、培养和管理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提高组织的绩效。
三、领导与决策领导是指通过激励、指导和管理来影响他人的行为。
领导的核心内容包括领导风格、领导能力以及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在领导的过程中,需要向员工传递组织的愿景和目标,并激励员工去实现这些目标。
而决策是指从多种可能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行动方案的过程。
决策的过程包括问题定义、信息收集、方案制定、评估和选择等。
四、沟通与协作沟通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交换信息、共享意见和观点的过程。
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信息流动和协作。
沟通的方式包括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而有效的沟通需要遵循准确性、清晰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等原则。
协作是指不同个体之间通过共同努力来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
协作的核心内容包括团队合作、冲突管理和协同技能。
五、组织变革与创新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内部结构、流程或文化上的重大改变。
组织变革的原因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自身的问题或机会等。
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变革的动因、变革的策略和变革的实施等。
创新是指通过开发新产品、服务或业务模式来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
创新的核心内容包括创造性思维、创新的组织文化和创新的管理方法。
六、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指组织通过分析内外环境,确定长期目标,并制定相应战略来实现目标的过程。
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
知识管理期末复习 考点
01.彼得定律:在各种组织中,职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管理运用: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晋升机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设立多渠道的员工晋升通道;应建立更全面有效的奖励机制。
)02.墨菲定律:如果某件事有可能变坏的话,这种可能就会成为现实。
(管理运用:事先周密计划,设想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趋势,不忽略小概率事件;针对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事情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应急措施、对策;将应急措施、对策宣导给相关的人员,必要时组织模拟演练;随时根据事物的发展状况进行应急措施、对策的调整。
03.帕金森定律:①干事情的越来越少,领导却越来越多;②组织人数不断增加,效率不断下降;③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中间环境越来越多;④部门越来越多,流程越来越乱。
(管理运用:作为一个领导,不仅要独具慧眼,学会相马,学会赛马,而且还要有用人之胆、容人之量,要敢于起用比自己强的人。
)04.红酒与污水定律:把一匙红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红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管理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任务,就是有效运用红酒和污水定律,对团体中的人才加以指引和筛选,剔除具有破坏力“污水”,使合格者的力量指向同一目标。
)05.手表定律: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
也就是说——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管理启示:对于一个企业,更是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法发展;面临多块手表时,扔掉多余的手表,只留下一块。
)06.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
然而,如果将一首领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是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管理运用:培养干部综合能力;实施岗位责任制度;调整干部绩效指标。
知识管理复习重点.docx
第一章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们获取、运用、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题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
根据不同的分类基准,知识有多种分类。
(P3)(1)根据知识的可沟通程度,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能够用语言加以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知道却难以言传的知识;分析知识是隐藏在数据或信息之中的规律性知识。
(2)根据知识产生、使用的情景,知识可分为通用知识和专门知识。
(3)根据知识的拥有者,知识可分为个人知识和集体知识。
(4)根据其载体的不同,知识可分为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
(5)从知识的范围來看,可将知识划分为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
(6)根据知识对企业的战略重要性程度,可将知识划分为有希望的知识、核心知识、基本知识和过期知识。
(7)根据知识表达的内容,知识可分为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
知识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高层管理者的领导与支持髙层管理者的价值观的重要因素;自身行为树立知识管理榜样。
2组织(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一个公司的价值观、理念、商业原则、传统、经营方式和内部工作环境,其主要根基是企业有关如何处理其事务的理念和哲学。
一般而言,支持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至少包含合作、信任与激励三方面内容。
3信息技术设施(1)信息技术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和扩大了信息获取的范围;(2)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打破了信息交流的吋空限制;(3)信息技术有助于解决知识创新过程屮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4)信息技术有助于快速的信息搜寻、访问与检索,支持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5)信息技术有助于发挥知识管理基本职能。
4培训(学习)培训可以帮助员工塑造共同语言与认识来界定与思考知识;也可辅导与教育员工使用知识管理系统和其它管理知识的技术工具;还能帮助员工认清他们执行知识型工作任务所需的新职责;使员工掌握必备技能来促进知识创造、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
大学《管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
第六章简答5W1H:1 WHAT 做什么活动与内容。
2 WHY 为什么做原因。
3 WHO 谁去做人员。
4 WHERE 在哪做地点。
5 WHEN 何时做时间。
6 HOW 怎样做方式与方法。
计划与决策的相互关系:1.决策是组织在活动内容、方向与方式上的选择。
2.计划是组织不同部门、不同员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具体的行动安排。
3.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4.决策与计划往往是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的交织在一起的。
计划的性质:1.目的性2.首要性3.普遍性4.秩序性5.效率性计划的作用:1.为管理者提供了协调组织活动的依据。
2.为管理者提供了减少未来冲击的手段。
3.为管理者提供了配置资源的工具。
4.为管理者提供了鼓舞士气的利器。
5.为组织提供了检查与控制的依据。
6.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纲领。
计划的层次体系:1.目的或使命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方案8.预算计划编制过程:1.确定目标。
2.认清现在。
3.研究过去。
4.准确的预测并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
5.选择拟定可行性计划。
6.制定可行性计划。
7.制定派生计划。
8.制定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实施PESNT分析法:pesnt指的是政治、经济、社会、自然、技术五个方面。
五力分析法:1.根据波特的研究,每个行业都有五种基本作用力,这五种作用力的合力,决定着企业的最终利润潜力,并且最终利润潜力会随着合力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企业间的研究。
3.入侵者的研究。
4.替代品生产商的研究。
5.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6.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对企业内外部进行综合分析的经典方法。
SWOT分析法内容:1.swot是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英文字母缩写。
2.用优势抓住机会组合成so战略对策。
3.用优势客服劣势组合成st战略对策。
4.用机会弥补劣势组合成wo战略对策。
5.克服劣势避免威胁组合成wt战略对策。
价值链分析法:1.每个企业都有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和起辅助作用的多种价值活动的集合。
《管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管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1管理的四大职能及定义2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3管理者的定义、内涵及分类1明茨伯格管理者角色理论1管理者的三种技能及定义1科学管理思想(1)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2)该理论的价值及局限性7.韦伯的理想组织模式8.霍桑实验9.权变理论10.组织具体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怎样影响组织业绩11.解释组织文化的定义及其三方面的含义12.社会化13.企业社会责任14.决策制定过程15.决策类型16.目标的含义17.一个设计良好的目标的特征18.目标管理19.战略和战略管理的定义20.三种战略类型21.企业战略的类型22.战略管理的过程23.组织设计涉及六个方面的关键要素24.管理幅度的定义,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25.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26.群体发展的阶段27.大五人格模型28.沟通的定义,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29.沟通的过程、要素30.人际沟通的障碍及克服3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3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3.亚当斯的公平理论34.领导者权力的五种来源35.控制的定义36.控制的过程37.控制的类型38.控制的方法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一、管理及其具体含义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定义包含三层含义:(1)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或目标。
这些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2)协调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
(3)管理活动强调效率和效果。
效率是指正确地做事,不浪费资源,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效果是指做正确的事,通过完成任务而使组织达到目标。
效率注重过程,效果注重结果。
因此,管理当局不能只是关注达到和实现组织目标,还要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二、管理的职能1)计划是设立和明确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和方案。
知识管理复习重点
一、单选(15*2=30分)1. 隐性与显性知识的光谱示意图:隐性知识,创意、联想,音乐作曲、艺术、绘画,CEO 市场景气的预测与判断知识,武功秘籍,游泳的技能,项目的经验教训的知识,内科医师诊断的经验知识,知识管理教科书的知识,ISO的程序知识,PC安装手册,显性知识。
2.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型:组合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内部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
3. 知识产权制度:(1)、专利制度(2)、版权制度(3)、商标制度。
4. 组织最佳实践转移的主要类型:a、连续性转移b、相似性转移c、差别性转移d、战略性转移e、专家性转移5. 激励理论与员工的知识管理行为包括三大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员工需求。
著名激励理论主要包括:期望理论;目标设定理论;激励——保健理论;XY理论。
1)期望理论:是指员工之所以努力工作乃是因为他预期可以获得某些对其产生具吸引力的结果。
2)目标设定理论:是指对员工而言,若组织有设定明确与较难达成的目标,会比没有设定目标以及过于容易达成、或根本达不到的目标,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更大。
3)激励-保健理论:将传统的激励因素分为两种:一种是能激发员工工作动机的内在激励因素。
例如成就感、他人的认同,与工作本身或职责的达成,以及个人的成就与进步等而言。
另一种是降低员工对工作不满程度的外在保健因素。
例如公司的管理政策、领导方式、工作环境、薪水,与同事的关係、阶级地位及工作保障等。
4)XY理论:X理论,此理论是基于人性是负面的假设,亦即员工基本上不喜欢工作、逃避工作、懒惰并推卸责任,没有雄心大志,只按部就班而不喜欢创新。
因此,组织必须施行高度的命令与控制的方式来加以管理。
Y理论,认为人性为正面的假設,即员工热爱工作、富创造力,且能主动要求承担职责,并会自爱、自我反省。
因此,组织要授权员工参与决策、赋予挑战性的工作,让其自主负责,如此才能激发员工高度的内在动机与潜力。
6. 知识管理的高层组织是指在公司最高领导层全面负责和指导公司知识管理活动的领导机构,通行的做法是建立专门的委员会、成立相应的职能机构、任命相应的具体负责知识管理的高级领导人,这些领导人便是“知识领导”。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基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
管理者的概念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管理者的技能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其熟练程度。
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
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层管理者,越需要掌握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p141.劳动分工的观点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简答)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他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1.工作定额---方法:把工人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将每一个动作、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去掉多余的动作和不必要的时间。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二章管理与管理学的性质和特征管理的含义: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为组织确定任务、宗旨、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程序,以及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和预算。
组织:根据组织的目标、战略和内外环境设计组织结构,并为不同岗位配置人力资源的过程。
领导: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以推动其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控制:衡量和纠正下属活动,以保证事态发展符合计划要求的过程。
管理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普适性、可重复性,能够被学习和继承,管理实践可依据管理情境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管理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
人际技能: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技术技能: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管理者层次:高层管理人员: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主要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中层管理人员:介于二者之间,主要负责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
基层管理人员:亦称第一线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给下属工作人员分派具体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管理者角色:人际方面的角色:首先要扮演好挂名首脑的角色,其次要扮演联络者和领导者的角色。
信息方面的角色:主要扮演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的角色。
决策方面的角色:主要扮演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的角色。
管理的基本原理:1、人本原理:管理一切活动以人为核心,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
主要内容:人是管理的主体,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2、系统原理:任何一种组织都可视为一个完整的开放的系统或某一大系统中的子系统。
期末管理学考点总结
期末管理学考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1. 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的发展阶段、管理学的定位与范畴、管理学的特征。
2. 管理学的基本观点:管理学研究的基本观点、管理学研究的方法。
3. 有效管理的特征:有效管理的特征、有效管理的有关因素。
二、组织基础1. 组织的定义与特征:组织的定义、组织的基本特征。
2. 组织的环境:组织环境的内涵、组织环境的特征、组织环境的分类、组织环境的分析。
3. 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组织设计的原则与程序。
4. 组织文化与管理:组织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组织文化的作用、组织文化的管理。
三、领导与决策1. 领导的概念与特征:领导的定义、领导的基本特征。
2. 领导的理论与模型:权力领导理论、情境领导理论、特质领导理论、事务领导理论、道德领导理论、魅力领导理论、隐性领导理论。
3. 领导行为与效能:领导行为的基本特征、领导行为的分类、领导行为与效能的关系。
4. 决策的概述与特点:决策的定义、决策的特点。
5. 决策过程与决策模型:决策过程的基本阶段、决策模型的类型、决策模型的应用。
四、计划与控制1. 计划的概念与特征:计划的定义、计划的基本特征。
2. 计划的层级与类型:战略计划、战术计划、操作计划、单一计划、综合计划。
3. 计划的内容与要素:计划的内容、计划的要素。
4. 控制的概念与特征:控制的定义、控制的特征。
5. 控制的过程与方法:控制过程的基本阶段、控制方法的分类、控制方法的应用。
五、组织行为学1. 个体与个体行为:人的行为基因、个体行为的动因、个体行为的分类。
2. 团队行为与动力学:团队形成的基本过程、团队行为的特点、团队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3. 人际关系与沟通:人际关系的内涵、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有效沟通的要素。
4. 管理中的激励与动机:激励的概述与特点、激励的理论模型、激励的方法与措施。
5. 冲突与冲突管理:冲突的概念与特征、冲突的分类、冲突管理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管理》复习提纲第一章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1.1知识的定义与分类(了解)1、知识的定义:《关于知识经济与国家只是基础设施的研究报告》版说法:“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知识中的重要部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商业活动、日常活动和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题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
”2、知识的分类:第一,根据知识的可沟通程度,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隐形知识和分析知识。
第二,根据知识的产生、使用的情境,知识可分为通用知识和专门知识。
第三,根据知识的拥有者,知识可分为个人知识和集体知识,或为专有知识和公共知识。
第四,根据其载体的不同,知识可分为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
第五,从知识的围来看,知识可分为部知识和外部知识。
第六,根据知识表达的容,知识可分为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
1.2六种类型的知识管理定义:一、面向知识生命周期、功能或过程的定义:这种定义视知识管理为一种生命周期或一种复杂的组织“功能”、“任务”或“过程”,然后把它分解成一些子任务、子功能、子过程事务。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改进这些子任务,大多数情况下即为知识的创造或生产、采购、识别或获取、确认与评价、转化、组织与连接、定型或储存、提炼或开发、分发、传播、传递或共享、表示或格式化、应用与发展。
二、面向战略或管理的定义:这种定义从管理角度详细说明知识管理,集中关注知识管理先导计划、程序或议程的战略相关性。
三、面向信息或技术的定义:这种定义建立在数据与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是一种管理信息系统的观点。
(信息管理对象扩展到知识,既包括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储存与传播更有价值的或语境丰富的信息,也包括人们头脑中的知识)四、面向集体或组织知识的定义:这种定义视集体或组织为一个社会系统,并把集体或组织知识作为知识管理的主要对象。
五、面向个人/集体无形资产或知识资产的定义:这种定义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智力/智慧的管理,开发与共享个人的隐性知识,提高个人与集体智慧,壮大个人或集体的无形资产或知识资产是知识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六、综合论观点:这种定义对与知识的生产、传播、利用过程相关的技术、人员及管理问题作综合性的概括。
七、本书认为: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组织知识及其相关无形资产的审计、获取、生产、吸收、应用和保护等过程的系统管理来达到提高组织知识创新能力、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6 知识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6个)P25一、高层管理者的领导与支持(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影响组织价值观)二、企业文化(是指一个公司的价值观、理念、商业原则、传统、经营方式和部工作环境,其主要根基是企业如何处理其事务的理念和哲学。
一般支持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至少包括合作、信任与激励三方面容)三、信息技术设施(促进知识共享)四、培训(学习)(帮助员工认清执行知识型工作任务所需的新职责,使员工掌握必备的技能来促进知识创造、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五、知识结构(部知识库结构,外部客户与供应商知识共享结构)六、绩效测评(评价知识管理是为了确保组织预期目标正在或已经得到实现)第二章知识管理战略与模式2.1 知识管理战略的目标1、☆(6个)目前知识管理战略主要包括知识编码化战略、知识人格化战略、知识创新战略、知识转移战略、知识保护战略、知识经营战略。
2、知识管理战略的基本目标(2个):一、创造一种有利于知识生产与共享的环境,通过组织安排和制度安排保证个人有价值知识的最大化和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的最大化二、促进更多的组织知识转化为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3、知识管理战略的最终目标(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是帮助企业获取连续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目标。
2.2 知识编码化战略的含义1、含义:是指借助计算机对知识进行编码,储存在数据库中,组织中的任何员工都可以容易地访问与利用这些知识。
知识编码是利用“从人到文档”的途径,即从知识创造者提取知识后,知识就独立于原有创造者,可以反复用于各种目的。
2、优势:①这种方法允许许多人查找与检索编码化知识而无需接触最初开发这种知识的人,这样就开创了一种实现规模知识再利用和由此促进组织发展的可能性。
②可通过多种方式的编码化来获得竞争优势,如联网、共享数据库、专家系统、电子、快速原型设计技术等③现代方式的编码化提供了跨地理、社会与组织边界的知识的快速与可靠存取,能够促进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之间的双向传递。
3、弊端:①编码组织知识需要承担相当大的成本②编码化知识的更新成本也是相当大的(知识信息时效性、有效性)2.4 知识创新战略1.含义:知识创新战略是为了塑造组织核心竞争力和获得战略竞争优势所选择和执行的一系列整合的知识创新目标和行动。
2.知识创新战略的形成和实现是一个由:①确立知识创新愿景——②战略分析——③战略选择——④战略实施——⑤战略控制五阶段组成的管理过程【见P40:图2-1】。
(1)确立知识创新愿景需要处理好组织知识创新战略与组织整体战略的关系。
(2)知识创新战略分析三方面:①外部宏观环境;②竞争环境;③部环境。
(3)知识创新战略选择——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和选择最终的知识创新战略。
(4)知识创新战略的实施——主要任务是把创新思想转化为创新行为、产品和绩效。
(5)知识创新战略控制——是对知识创新活动与过程的控制。
2.5知识转移战略依据知识转移方向,企业知识转移战略模式可分为:(P47)①横向知识转移模式——是指在企业部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子公司或分公司之间以及企业同外部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其他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大众之间所进行的知识转移。
②纵向知识转移模式根据知识转移的路径分为:自上而下——指知识从企业决策者向管理者、再向执行者转移。
它是最普及、最自然和最有效的知识转移模式。
自下而上——指知识从企业执行者向管理者再向决策者转移。
自中而上而下——指由居于中层的管理者发起、经上层的决策者认可并向基层的执行者转移知识。
③沉淀式知识转移模式——是指把源自企业外部的知识转化为管理者和员工的知识,并经他们的各种活动而沉淀下来并固化到企业的产品、服务、品牌、业务流程、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等之中。
2.7 知识经营战略1、知识经营战略的含义:一、含义:把知识管理作为组织的经营战略来看待,这是一种最全面的和最广泛的知识管理途径。
主要包括知识价值转移战略、知识价值增值战略、知识联盟战略。
(组织认为知识管理是组织发展和竞争力的关键,他们通常把知识视为产品,确信知识管理对组织的赢利甚至生存产生深远与直接的影响,)①知识价值转移战略:组织将部生产的知识转移到外部客户的价值活动中,通过支持或带动客户的业务和管理活动,进而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和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一系列承诺和行动。
(核心目标: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②知识价值增值战略:组织利用部生产的知识来满足自身的知识需求的一系列承诺和行动。
战略核心是:全面提升组织的智力资产价值,通过智力资产的流转和应用,提高组织有形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有形产品与服务的差异性,提高组织人力资源的素质,塑造和强化组织核心能力,同时积累更多的智力资产。
(核心目标:实现智力资产价值最大化,支持组织有形产品的差异化战略,提高组织声誉与市值)③知识联盟战略:组织利用外部联盟伙伴生产的知识以满足组织本身及其客户的知识需求的一系列承诺与行动。
(核心目标: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实现知识联盟价值最大化)第三章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3.1 知识审计1、定义:知识审计是对公司隐形与显性知识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考察与评估,调查与分析当今企业的知识环境与状况,提出反映公司现有“知识财富”的诊断性与预测性的审计报告。
2、目的(为什么要进行,要知道能说出几种)①提高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关注程度②深入洞察企业知识的围、特征与结构,为知识管理战略计划和控制知识管理活动提供有用的数据③识别相关的企业知识库,科学评估特定知识库知识的质量与数量特征④分析知识管理的环境、障碍和促进因素⑤揭示企业知识管理的优势与劣势⑥设计未来知识管理方法路线图3、利益:(要能说出几种)P80①识别核心知识资产和流程②识别有效管理企业所需的信息与知识差距③识别减少信息处理成本的机会④帮助企业识别支持整个组织目标和个人与团队活动所需的知识⑤为那些正在得到有效管理与需要改善的知识提供有力的证据⑥提出对现有流程的改进,致命企业用哪种方式可以改善企业知识的管理⑦为形成更有效的知识管理方案与计划提供重要信息4、系统化知识审计方法与步骤:第一阶段:导向与背景研究(应全面了解将要审计的某个企业,并确定该企业的知识管理目标以便定制知识审计程序,可交付知识审计计划)第二阶段:知识准备评估(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测评企业的准备情况,也旨在研究企业文化对知识共享、管理激励、交流选择、组织学习能力和相关组织障碍等问题的理解,问卷调查形式)第三阶段:执行调查与会见:(目的是收集更详细和定性的信息,提供一种中心观点,以确保公司集中于关键知识的收集。
会见需经过三个轮回:先导访谈、详细的当面访谈、追踪访谈。
)第四阶段:建立知识清单(知识清单是一种识别和定位组织知识资产或资源的目录,它对公司的知识进行了分类。
)第五阶段:制作知识地图(即组织知识的可视化表示,两种方法:一、简单地把知识资源与资产绘制出来,使之能够显示组织有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可以在何处找到它们;二、还包括知识流,能够显示知识如何在组织从其所在位置转移到需求处。
)第六阶段:知识审计结果分析(评价知识管理系统在何种程度上有效促进了知识流程和把人员与知识及其他需要访问的员工联系起来)第七阶段:形成知识审计报告(对现有知识管理战略提出建议,完善、创新。
)第八阶段:持续知识审计(周期性地,以便对知识清单、知识地图、知识流和知识过程的任何改变进行更新。
)3.2 整体知识获取1、整体知识获取的途径:战略联盟、收购和兼并。
2、战略联盟:(1)定义:所谓企业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或成本共担、优势互补等特定战略目标,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通过股权参与或契约联结的方式建立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并在某些领域采取协作行动,从而取得“双赢”的效果。
(2)联盟合作方式:许可证协议、特许专营协议、单方控股、互相持股及合资办厂(3)影响战略联盟知识获取的因素:(6个)①联盟伙伴是否高度保护他们的知识②联盟伙伴之间的信任氛围③联盟知识的隐性属性④联盟知识的相关性(差异性,关联性紧密与否)⑤联盟伙伴过去的共事经历⑥公司与联盟之间的知识联结。
(联盟与母公司之间的人事调动、技术共享、联盟与母公司的交互、母公司与联盟战略的联结)(4)战略联盟知识获取的方式(3个)①产品和开发协议(相比“许可协议”和“营销或销售协议”更注重物质与知识资源上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