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体会樟树蓬蓬勃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樟树拒虫的可贵之处。
2.感受宋庆龄的品质与樟树的相似之处,品悟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不搬家”之理由。
1.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
(1)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哪儿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什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学生读后,教师小结:不同的朗读所要强调的意思不一样。
请同学们再根据要求读一读:本文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什么?(生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师强调:对,本文所写的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本文的重点是写樟树,是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师:宋庆龄的故居在周恩来同志的眼里小了点,他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宋庆龄却不肯,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理由。
(宋庆龄舍不得庭院里的两棵樟树)3.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什么呢?请通读课文,说说理由。
(生命旺盛、品质高贵)二、细读品悟,全面体会“舍不得”之含义。
(一)感知樟树“生命旺盛”。
1.自读第4自然段,说说哪一个词语最能表现它的生命旺盛?(蓬蓬勃勃)2.樟树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蓬蓬勃勃”,请细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樟树的哪些部分,及其形态。
3.组织交流、讨论枝干:粗壮、多(伸向四面八方)、长(伸得远远的)。
(引导体会:枝干越粗越壮,越多越长,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6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6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1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学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简介宋庆龄生平。
解题。
故居樟树课文应该写什么?什么地方的樟树?范读课文,感知课文教师范读课文。
说说你对课文的那个部分的印象最深。
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通读每个自然段。
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检查自学情况。
抽读生字卡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指导分段自由读课文。
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告诉我们什么。
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给课文分段。
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作业:分段朗读课文。
复习生字。
第二课时复习检查抽读生词。
口头扩词。
劝()()() 拒()()()繁()()() 稠()()()细读课文自由读§1~3。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主要是写谁的事?什么事?指导朗读。
学习§4。
默读,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语。
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
再读课文,找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看图理解有关句子。
指名说说稠密的意思。
指导造句。
指导背诵课文第二段。
默读5。
用“ ”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 ”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指导朗读。
引导背诵。
指名朗读§6。
理解有关词语。
说说为什么人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课樟树前合影留念?作业: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枝干粗壮蓬蓬勃勃四季常青崇敬怀念拒虫香气高贵之处永久保持《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第一章:樟树的特点1.1 讲解樟树的基本特征,如树形、叶形、花果等。
1.2 分析樟树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
1.3 引导学生了解樟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价值。
第二章:宋庆龄与樟树2.1 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她对樟树的喜爱。
2.2 分析宋庆龄对樟树的情感寓意,如坚韧、忠诚、母爱等。
2.3 引导学生学习宋庆龄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
第三章:樟树的文化意义3.1 讲解樟树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吉祥、长寿、权威等。
3.2 分析樟树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3.3 引导学生了解樟树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
第四章:参观宋庆龄故居樟树4.1 组织学生参观宋庆龄故居,观察樟树的外观特征。
4.2 引导学生了解宋庆龄故居樟树的生长状况和保护措施。
4.3 讨论参观心得,引导学生体会樟树与宋庆龄精神的联系。
第五章:实践活动5.1 开展以“樟树”为主题的绘画、摄影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5.2 组织学生进行樟树种植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3 举办“我与樟树”主题征文活动,引导学生抒发对樟树的感悟。
本教案旨在通过讲解樟树的特点、宋庆龄与樟树的情感联系、樟树的文化意义,以及参观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樟树的价值和宋庆龄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环保意识和创造力。
第六章:文学中的樟树形象6.1 分析中国文学作品中樟树的象征意义和文学形象。
6.2 引导学生阅读与樟树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6.3 讨论文学作品中的樟树形象,体会文学创作中樟树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第七章:宋庆龄故居樟树的传说与故事7.1 讲述宋庆龄故居樟树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7.2 分析传说和故事中樟树的象征意义和角色。
7.3 引导学生通过传说和故事了解樟树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八章:樟树的科学研究8.1 介绍樟树的科学分类和生物学特性。
8.2 引导学生了解樟树的药用价值和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8.3 讨论樟树的科学研究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对国家领导人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领导人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习樟树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对国家领导人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并将其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历史背景。
(2)准备PPT、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宋庆龄故居的基本情况。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PPT,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图片。
(2)引导学生关注樟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将樟树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学习樟树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课后作业2. 思考如何将樟树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制定具体行动计划。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于樟树精神的认识,汇总并分析。
4. 下一节课分享作业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热情。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理解重点词句,会用“无论……总是……”造句。
3、重点理解第四自然段,把握樟树的外形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樟树顽强的生命力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说说你喜欢什么树?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宋庆龄的故居,了解她那里的两课樟树。
2、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两颗樟树》,了解“故居”。
齐读课题。
认识“龄”“樟”,说说你怎样记住他们。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句段。
1、初读课文,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标上自然段。
2、学生自由朗读,并做记号。
3检查生词掌握情况:4、读长句子这些带有生词的句子你能读好吗?ppt出示几个句子。
A、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
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B、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C、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示范“繁”)D、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理解:瞻仰、崇敬)课堂练习出示:瞻仰观赏观看1、上周,我们去烈士陵园()了那些革命先烈的塑像。
2、老师带我们()了一场精彩的足球赛。
3、我正在()的是一档新闻节目。
4、读一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读出你的感受。
三、理解课文第四节,认识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
1、按要求读课文,作出相应的记号并和同桌交流。
请大家根据要求再细细的品读第四自然段,根据阅读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
2、交流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
点名几个学生读。
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这是一棵怎样的樟树?文中还有一个关联词语更加有力的说明了樟树生命力顽强,谁找到了?(无论……总是……)练习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他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无论是___________,他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教后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教后反思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重点: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粗壮、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崇敬、瞻仰、纪念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对照屏幕自己批改,有错误订正一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些什么?4、过渡:这是怎样的两棵树让宋庆龄舍不得呢?下面我们继续走进宋庆龄的故居,走近樟树,相信大家只要用心读书,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品词析句,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身姿1、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奶奶舍不得呢?自由读文第4自然段。
(课件映示文字)边读边做上记号。
细细品味,你能读懂什么?2、交流,指导朗读:A句子1:樟树不高,但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出示樟树特写图片欣赏,指导朗读)B句子2:稠密的树叶绿的发亮。
(看图理解稠密指导朗读感受樟树枝繁叶茂,美丽生命力)C句子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的。
(无论总是加点)从这句话你又读出什么?A.理解蓬蓬勃勃,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B指导用无论总是造句。
①无论()的夏天还是()的冬天,樟树总是那么()。
②无论(),()总是()。
3、指导背诵。
练习背诵。
小组互背、指名背(说说用什么方法背诵)、齐背。
4、练习说话:这是()的樟树。
5、过渡:宋庆龄舍不得樟树不仅仅樟树的蓬蓬勃勃,这还是怎样的樟树呢?三、揣摩写法,彰显樟树永久保持的本色1、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边读边做记号,你又读懂了什么呢?有了收获先跟同桌交流交流。
2、交流:①樟树的本身香气②理解香气永久保持相机出示句子: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引读三句话: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了解樟树的文化历史:宋庆龄故居之樟树教案
通往宋庆龄故居的小路两旁,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樟树,枝叶茂盛,挺拔高耸。
樟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名树。
它生长在南方,喜湿润气候,生命力旺盛,能够长达上百年。
樟树有许多传说和文化历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樟树的文化历史,特别是宋庆龄故居之樟树教案,一起深入了解它的秘密吧。
一、樟树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樟树是木本植物,属于樟科,原产于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地区。
它生命力旺盛、不怕寒冷,适应性强,生长速度也很快,是许多中华民族的重要树种。
樟树叶宽大而肥厚,味道清香,因此,樟树被广泛用于制作香料和药材等。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樟树被誉为“文人树”、“义士树”、“富贵树”、“神仙树”,被列为“十二名木”之一,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传统与历史文化遗产。
二、樟树的传说和文化历史樟树在中国被赋予了很多传说和文化历史。
据记载,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智者名叫乐毅,他守护边境,据说他为了泄愤,就用刀在樟树上刻下“精忠报国”的字样。
这些字一直保存至今,并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标志之一。
此外,樟树还有许多其他的神话和传说,如“清明上河图”中牛郎织女的“樟木桥”,还有徐霞客在旅游途中设计的“樟树寓言”,这些故事都为樟树这个神奇的植物赋予了不一样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三、宋庆龄故居之樟树的传说位于南京紫金山麓的宋庆龄故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老式园林建筑群,拥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其中一棵樟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棵樟树的树干被普遍认为是由小龙女遗留的一条丝线组成的。
树上的草叶都停留在不同的位置,好像在朝着同一个方向旋转。
许多人都认为这是这棵樟树里棲居的鱼龙精灵的幻想效应,而这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却始终挂在人们的心头。
传说中,这棵樟树有神奇的力量,能够消除一切的不幸和灾难,很多游客和信教的人都来这里祈福、践行信仰。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这棵樟树也渐渐成为了某种新的文化符号。
四、樟树在文化和科技创新中的应用在现代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品质商品的追求渐渐成为一种文化消费。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设计《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图片、投影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词语卡片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
(板书:蓬蓬勃勃)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④指导朗读。
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重要性和地位;2.了解樟树的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3.培养学生对樟树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图片、PPT、贴纸、笔记本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宋庆龄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和妇女运动的先行者,樟树是她宅邸中最有特色的部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和PPT向学生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并简要介绍樟树的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
重点突出樟树的巨大性和长寿的特点。
3.讨论(1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樟树为什么在宋庆龄故居中具有重要地位?b.樟树的外貌特征有哪些?c.樟树为何被称为"百年之树"?4.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向全班进行总结,总结樟树的特点和重要性。
5.巩固(15分钟)老师发给每位学生记有樟树标签的贴纸,并要求他们在贴纸上写下自己对樟树的保护承诺。
然后,学生将贴纸粘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并互相展示自己的承诺。
6.拓展(1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拓展活动,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小册子,详细介绍樟树的外貌特征、生长环境以及保护方法。
学生可以使用图片、文字等方式进行展示。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重要性和地位,掌握了樟树的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并培养了对樟树的保护意识。
同学们在小组活动和拓展活动中,不仅提高了樟树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1. 进一步了解樟树的重要性在导入部分,我们已经讲到了樟树在宋庆龄故居中的重要地位。
进一步延伸,我们可以提到樟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樟树有“百年之树”的美誉,被人们视为长寿、纯洁、高尚的象征。
樟树的树叶、花朵和树皮都具有药用价值,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疾病。
同时,樟树的香气也有助于驱虫和提神。
2. 探索樟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樟树的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可以让他们在课后进行实地考察。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樟树的外形特点。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生长环境。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宋庆龄,学习她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樟树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樟树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老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理解课文:(1)让学生讲述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老师总结并讲解樟树在课文中的作用。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樟树的小作文,描述樟树的外形特点和象征意义。
五、课后反思: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等。
3. 改进措施: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樟树的美好。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教案: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在故居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特点。
(2)通过图片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故居樟树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宋庆龄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故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特点及其在故居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宋庆龄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在她心中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故居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图片、宋庆龄的生平照片等。
2. 实地考察:安排一次宋庆龄故居实地考察活动。
3. 资料查阅:让学生提前查阅有关宋庆龄故居的资料,了解樟树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樟树特点(1)让学生分享查阅到的资料,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特点。
(2)讨论樟树在故居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
3. 感受宋庆龄对樟树的深情(1)展示宋庆龄关于樟树的言论,让学生体会她对樟树的深情。
(2)引导学生从樟树的角度,感受宋庆龄的高尚品质。
4. 实地考察(1)安排学生前往宋庆龄故居,实地了解樟树的生长状况。
(2)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樟树的特点,增强对故居樟树的认识。
5. 保护故居意识(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提出建议。
(2)培养学生的爱护文物、保护故居意识。
6.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特点及其重要性。
(2)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弘扬民族精神。
六、教学延伸1.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如何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保护措施应用到其他文物古迹的保护中。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苏教版(合集5篇)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苏教版(合集5篇)第一篇: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苏教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蓬蓬勃勃”、“永久保持”、“瞻仰”等含义丰富的词语,并体会包含在词语中情感——对樟树的赞美,对宋庆龄的赞美。
3、初步学习课文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知道课文是借对樟树的描写和赞美,抒发了对宋庆龄的崇敬、怀念之情。
4、把握课文写作顺序,理清课文的结构脉络,并初步体会到课文开头的特别之处和作者隐含写法中的情感。
披文入情,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下合影。
字词学习重点:掌握读音、字形,能结合汉字的特点和上下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蓬蓬勃勃”、“永久保持”、“瞻仰”的含意和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句段学习重点:1、体会“无论……总是……”、“不但……而且……”等句子中饱含的赞美之情。
(难点)2、重点学习第四、第五段,通过品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旺盛的内在精神;感受樟树永远保持香气,永远拒虫的可贵品质。
3、学习第五段中的对比描写,懂得这样的用意和好处。
篇章学习重点:1、初步体会文章开头“欲露先藏”的写法,通过朗读、对比体会作者写法的奥妙。
(难点)2、初步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先人和树的故事,再写树的外形特点,然后写树的可贵品质,最后写人们喜欢在树下拍照留念。
3、结合课文和相关资料理解“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人们又为什么要在樟树下拍照留念”。
(难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目标的朗读练习,做到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审题入手,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能够通过把握主要内容和提炼关键词准确概括课文各部分的意思。
初步感受课文“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能带着思考走进课文,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一)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宋庆龄的认知。
2.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诗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副本,复印足够数量供学生阅读使用。
2.教师准备关于宋庆龄的图片和简单资料,用于介绍给学生。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为学生展示一张宋庆龄的图片,简单介绍宋庆龄的背景和她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贡献。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宋庆龄有了解吗?你们认为她对中国有何影响?2.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诗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学生可以在诗歌上进行标注、圈点,并思考以下问题:•诗歌的标题表达了什么意思?•诗歌的内容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和情感?•诗歌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并交流自己的答案。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让他们共同讨论以下问题:•你们认为为什么选择“樟树”来表达宋庆龄的故居?•你们有什么想法来进一步描绘这个故居的情景和特点?–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创作分享(15分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一段短文或诗句,描绘他们心目中的宋庆龄故居。
–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创作,如诗歌、散文、绘画等。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全班,展示他们对宋庆龄故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总结(5分钟)–教师回顾课堂内容,强调学生通过诗歌了解了宋庆龄这位伟大的人物和她的故居。
–鼓励学生思考:这篇诗歌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对宋庆龄有了怎样的认识和了解?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在课后做一次考察,到学校附近的公园或历史悠久的地方,寻找并拍摄樟树的照片,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在下一堂课上互相分享。
2.学生可以查找更多有关宋庆龄的资料进行阅读,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报告。
《宋庆龄故居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樟树》教案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 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并了解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学习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提高编辑和排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社会文化知识: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2.技能培养:Markdown文本格式的使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2.学习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
四、教学方法1.提问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讨论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搜集资料并共同撰写Markdown文本。
五、学习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与宋庆龄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来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15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员负责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
其他组员可以在网上找到更多信息,并整理成Markdown文本。
3. 了解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15分钟)通过讨论和小组分享的方式,了解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并使用Markdown文本记录和整理这些信息。
4. 学习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20分钟)教师介绍Markdown文本格式的基本用法,如标题、列表、图片、链接等。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编辑器或者自己搭建的Markdown编辑软件来练习使用。
5. 小组合作,撰写Markdown文本(30分钟)学生按照小组分工,共同撰写樟树故居的Markdown文本,包括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内容。
同时,要求学生使用Markdown的排版功能,使文本具有良好的可读性。
6. 展示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员可以提问和补充。
四年级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
四年级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
教案标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来历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辨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宋庆龄故居樟树的来历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学生课本、文具、小黑板。
2.教师:教案、课件、图片、实物樟树叶。
教学过程:
一、导入(7分钟)
1.通过展示一幅插画引起学生的注意,询问学生对插图中樟树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樟树的兴趣。
2.解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呈现(15分钟)
1.使用课件展示宋庆龄故居樟树的照片和介绍,向学生介绍樟树的来
历和重要性。
2.让学生观察樟树的叶子、树干、枝干等特征,引导学生发现樟树的
独特之处。
三、探究(20分钟)
1.将实物樟树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触摸樟树叶的表面和观察樟树叶
的柔韧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樟树叶这么坚韧和耐用。
2.引导学生形成小组,观察周围的树木,比较不同树木的叶子、枝干
等特点,并思考这些特点与樟树的特点有何异同。
3.让学生讨论和推理为什么樟树可以在宋庆龄故居这个地方生长茁壮,引导学生思考樟树的生长条件和适应能力。
四、总结(10分钟)
1.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分享不同树木特点的发现。
2.教师总结并解答学生的问题,概括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五、拓展(8分钟)
1.让学生收集有关樟树的知识并制作海报或展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材分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
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
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全文共六个小节,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一至三节,讲上海宋庆龄故居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第二段是四、五两节,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
第三段是最后一节,讲人们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记念。
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
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体
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教学思路:课前自主预习检查预习情况课堂上小组交流、展示:樟树外形美、樟树内在美、人树相同处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书读百遍——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贵有疑——“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可以从标点、词语、句子、内容及表达方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
3.文贵自得——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4、我的收获:
(1)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树”?
(2)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舍不得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自然段中的句子、词语进行体会。
(3)关于宋庆龄的资料和故事。
(4)宋庆龄跟樟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课堂展示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二、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出示)
(1)出示词语
搬家宋庆龄稠密崇敬瞻仰纪念粗壮石榴树
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繁衍后代枝枯叶落
(2)记一记:龄繁瞻
(3)朗读课文,订正字音。
三、再看课题,抓住“樟树”一词指导分段。
(1)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2)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3)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四、读一读,感受樟树外形美
1、课件出示宋庆龄故居的图片画面。
(1)在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时。
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课件出示: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宋庆龄非常喜爱这两棵樟树)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红笔标注“舍不得”)指导朗读
2、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舍不得呢?请同学们找
出相关自然段中的句子、词语进行体会。
然后分组交流。
3、全班交流,小组展示。
(1)出示第四自然段: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板书:蓬蓬勃勃)
什么叫蓬蓬勃勃啊?(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的意思。
)
(2)你从这段话中哪些词语体会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呢?(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3)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显示它们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想象一下,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
说话训练:
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4、课件出示樟树,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出樟树的美和顽强的生命力)
(1)请女同学读出这两棵樟树的美,男同学读出这两棵樟树顽强的生命力。
(2)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再次感受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两颗樟树。
5、小结:多么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呀,难怪宋庆龄这样的舍不得它们。
五、比一比,品味樟树内在美
过渡: 从蓬蓬勃勃、四季常青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樟树的外在美,那么。
它的内在美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5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
请同学找出樟树的内在美是什么?(这两棵樟树还具有可贵之处。
)
①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屏示:这是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板书: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②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
出示句子:(即使……仍然……)(只要……就……)
师引读:
(师)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生)虫类就怕它一天。
③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与其他
树木比较)
2、小结:是啊,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让宋庆龄舍不得。
让游人参观时也舍不得,与它拍照、留影做纪念。
六、品一品,感悟人树相同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1)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宋庆龄的什么之情?
(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3)出示宋庆龄的相关资料和故事(充满活力、一身正气)
(4)看板书,想一想:宋庆龄跟樟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小组交流后展示。
(5)师小结:(课件出示)樟树的香气让虫类害怕,一身正气的宋庆龄让敌人害怕。
从樟树的身上让我们看出了宋庆龄的正气。
因此,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
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
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
作者借写樟树来表达对宋庆龄的怀念、敬佩之情。
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
(4)请同学们有感情的齐读最后一段。
七、作业:
背诵课文,感受宋庆龄身上所体现的那种樟树精神。
板书设计: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精神蓬勃蓬蓬勃勃
一身正气永久保持
高贵品质高贵木质
借物喻人
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
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
文章表面上来看是写樟树,可其实是借物喻人。
所以文章的重点该是第4和第5自然段,而难点是能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抓文中的“舍不得”一词,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的朗读来感悟理解:宋庆龄为什么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而她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在教学时作重点突破。
首先让学生从文章的叙述中,提炼出樟树的特点:蓬蓬勃勃、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然后,再回归到语言文字中,进一步品味两棵樟树的外形美与内在美。
在学生交流感受、感情朗读的同时,也建立起对樟树的情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最后再围绕课后的思考题,紧抓最后一小节。
因为这句话是点睛之笔,由叙写樟树到睹物怀人。
文章的结构由此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读者在长思中感受树即是人,人即是树。
但学生对宋庆龄的了解毕竟是浅显的,文中也没有做详实的介绍,如何让树与人之间架起桥梁呢?如何引领学生来突破文章的难点,明白樟树的象征意义呢?的确很难。
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坡度,先是让学生借助宋庆龄的图片,从外观上来感受宋庆龄的高雅气质;然后再交流、出示一些有关宋庆龄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感受她在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她的青春活力,她的神圣不可侵犯,她是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世界和平及人类的进步事业。
从而引导学生在树与人之间寻找人格的共性,明确樟树与宋庆龄的关系的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