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和分立时合同的转
第十章 公司的合并与分立
7 7
二、 公司分立
(二)公司分立的程序
1、签订分立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2、股东会作出分立决议。 3、通知并公告债权人。 公司分立,其财产作相应的分割。公司分立,应当编制资产 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分立决议之日起十日内 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4、实施分立。 5、办理公司分立登记。 公司合并或者分立,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依法向公司 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公司解散的,应当依法办理公司注 销登记;设立新公司的,应当依法办理公司设立登记。
3
(二)公司合并与公司兼并
《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规定 《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体改经(1989)38号), 本办法所称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 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实体的一种行为。不通过 购买方式实行的企业之间的合并,不属本办法规范。 企业兼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承担债务式,即在资产与债务等价的情况下,兼并方 以承担被兼并方债务为条件接收其资产。 2、购买式,即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企业的资产。 3、吸收股份式,即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者将被兼并企业的 净资产作为股金投入兼并方,成为兼并方企业的一个股东。 4、控股式,即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权,达到 控股,实现兼并。
5 5
一、 公司合并
(四)公司合并的法律效力
1、导致公司的注销、设立或变更。 2、公司权利义务的概括承受。 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 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 3、公司股东资格的当然继承。
6 6
二、 公司分立
合同权利义务概括转移
合同权利义务概括转移【篇一:合同权利义务概括转移】一、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移转概述所谓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移转,又称为合同承受,是指原合同一方将其一并移转给,由第三人概括地继受这些债权债务。
[1]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移,可以根据不同标准作出不同划分。
例如,根据概括转移的范围,可以划分为全部债权债务转移和部分债权债务转移。
前者,是合同权利义务全部由出让人移转至于承受人,全部移转将使承受人取代出让人的法律地位,成为合同关系的新当事人。
后者,可因对方当事人的同意而确定原当事人和承受人的份额;如无明确约定,在原当事人和承受人之间发生连带关系。
[2]也就是说,一部移转时出让人和承受人应确定各自享有的和承担的的份额和性质,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则视为。
再如,根据其发生根据不同,可以分为约定承受和法定承受两种。
也就是说,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移转,可以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产生的,被称为法定概括移转。
《合同法》第9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合同权利,履行。
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分立的,除和另有约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
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移转,也可以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法律行为)而产生的,被称为意定概括移转。
《合同法》第88条规定: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
二、合同权利义务概括移转的基本类型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移分为合同承受以及企业合并与分立,以下分别介绍。
[3](一)合同承受合同承受,又称合同承担,是指合同关系一方当事人将其合同上的权利和义务全部地移转给该第三人,由其在移转范围内承受合同上的地位,享受合同权利并负担合同义务。
合同承受一般是基于当事人和第三人之间的合同而发生。
《合同法》第88条对此作了规定,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
合同承受有时也可以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发生。
公司的合并、分立与组织变更
法律和合规要求
介绍与公司合并与分立相 关的法律和合规要求,确 保公司在行动过程中遵守 相关规定。
组织变更
原因和动机
探讨为什么公司会考虑进行组 织变更,并解释变更的动机和 潜在益处。
不同类型的组织变更
分类介绍各类组织变更,如结 构调整、文化转变和流程优化 等。
挑战和风险
分析组织变更带来的挑战和风 险,并提供解决方案以应对潜 在问题。
成功实施公司合并、分立与组织变更 的关键因素
1 领导力和沟通
强调领导力与良好沟通的重要性,以确保公司合并、分立或组织变更的成功。
2 员工参与和培训
探讨员工参与和培训对于实施改变的关键作用,以增强员工的接受度和适应能力。
3 业务整合和资源优化
讨论将业务整合和资源优化的策略纳入合并、分立或组织变更计划的重要性。
公司的合并、分立与组织 变更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了解公司的合并、分立与组织变更的重要性和实 施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公司合并与分立
定义和目的
深入了解公司合并与分立 的概念、目标以及为什么 企业会考虑进行这些行动。
步骤和流程
探讨公司合并与分立的步 骤,包括战略规划、法律 程序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 方面。
总结与结论
总结公司合并、分立与组织变更的关键要点,强调它们对企业成功发展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 成功的公司合并、分立与组织 变更实例Leabharlann 1公司A和公司B的合并
介绍公司A和公司B合并的背景、目标,以及如何成功整合两个组织的资源和文化。
2
公司C的分立
分享公司C分立的原因、流程和结果,重点强调如何顺利划分资产和员工。
3
组织变更案例研究
分析一家企业进行组织变更的实例,探讨其成功的因素和取得的成果。
企业合并与分立的会计处理
企业合并与分立的会计处理企业合并与分立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两种重要经营行为。
企业合并指两个或多个企业通过合并形成一个新的企业实体,而企业分立则是一个企业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将其业务进行拆分或重新组合而形成多个独立的企业实体。
无论是企业合并还是分立,都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下面将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探讨企业合并与分立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多个独立企业通过合并而形成一个新的企业实体。
合并后的企业实体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存货等资产和负债进行整合,并合并两个或多个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产负债的整合合并后的企业需要将两个或多个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整合。
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调整或重估资产和负债的价值,确保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基础一致。
对于重估价值后的资产和负债,应按照新的价值进行核算和报告。
2. 合并费用的确认合并涉及到一系列费用,如咨询费、律师费等。
这些费用应根据实际发生金额确认,并计入合并成本。
同时,合并费用还可以通过摊销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分摊到合并后的净利润中。
3. 共同控制企业的会计处理合并后企业可能会出现共同控制的情况,即多方共同控制一个实体。
共同控制企业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联合共同控制会计处理方法,即采用核算联合共同控制企业的权益法;另一种是采用独立共同控制会计处理方法,即按照独立法人计算和报告。
二、企业分立的会计处理企业分立是指企业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将业务进行拆分或重新组合形成多个独立的企业实体。
企业分立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立成本的确认企业分立涉及到一系列费用,如拆分费用、审计费用等。
这些费用应根据实际发生金额确认,并计入分立成本。
同时,分立成本还可以通过摊销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分摊到独立的企业实体中。
2. 资产负债的划分企业分立后,原有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需要根据分立方案进行划分。
各个独立企业实体应按照分立方案分别确认和计量其资产和负债。
第十二章 公司的合并、分立与组织变更
第十二章公司的合并、分立与组织变更【导言】公司的资本运营和公司购并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现象,而公司的合并、分立和组织变更则是公司资本运营的重要法律形式。
本章力图从概念上厘清公司合并、分立和组织变更的法律含义,并将公司合并、分立与相关概念作比较,使学生从公司的人格结构的背景中理解公司合并、分立和组织变更制度内在机理和本质。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在:公司合并、分立的基本概念,吸收合并(兼并)的方式,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公司分立后的债务承担等问题。
第一节公司的合并一、合并的概念和意义(一)合并的概念1. 概念界定公司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订立合并协议,依照公司法的规定,不经过清算程序,直接合并为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
公司合并可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类型:吸收合并(Merger),也称兼并,是指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
例如1996年12月美国的世界第一大航空公司对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麦道航空的合并,具有76年历史的麦道航空公司在合并之后不再存在。
新设合并(Consolidation)是指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
例如1998年国泰证券公司与君安证券公司的合并,原国泰证券有限公司和原君安证券有限公司不再存在,而成立一个新的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 公司合并与公司并购公司并购(Merger & Acquisition)是指一切涉及公司控制权转移与合并的行为,它包括资产收购(营业转让)、股权收购和公司合并等方式,其中所谓“并”(Merger),即公司合并,主要指吸收合并,所谓“购”(Acquisition),即购买股权或资产。
3. 公司合并与其他的公司并购形式的差异公司合并不同于公司的资产收购,资产收购是一个公司购买另一个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收购公司与被收购公司在资产收购行为完成之后仍然存续。
公司合并与资产收购的差别在于:(1)资产转移不同:在公司合并中,资产转移是概括转移,所转移的是解散公司的全部财产,而非部分资产,而在营业转让中,所转让的既可以是全部财产,也可以是部分财产;(2)债务承担不同:在公司合并中,被合并的公司的全部债务转移至存续公司或新设公司;而在资产收购中,除合同中明确约定收购方承受被收购方的债务外,收购方不承担被收购方的债务。
劳动关系转移的程序
劳动关系转移的程序劳动关系转移是指劳动者从原雇主处转移到新雇主处的过程。
劳动关系转移通常发生在企业合并、收购、分立、转产、转岗、外包等情况下。
这一过程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合同变更、权益保障、工资待遇调整等。
劳动关系转移的程序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在转移过程中不受损失。
下面将详细介绍劳动关系转移的程序。
劳动关系转移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信息告知:转移前,原雇主应向劳动者及其工会或代表机构提供详细的转移计划和相关信息。
转移计划应包括转移的原因、时间、地点、方式等。
相关信息包括转移后的工作内容、地点、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
2. 协商谈判:劳动关系转移需要原雇主、新雇主和劳动者三方共同参与,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谈判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合同转移、工资待遇调整、工时安排、职位调整等。
在谈判中,应尊重劳动者的意愿,保障其权益。
3. 劳动合同变更:劳动关系转移后,原雇主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合同需要进行变更。
变更主要包括转移后的工作内容、工资待遇、工作地点等。
劳动合同的变更应经过双方的同意,并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操作。
4. 工资待遇调整:劳动关系转移后,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可能会发生变化。
新雇主应根据转移后的岗位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劳动者的工资待遇。
调整应公平、合理,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5. 社会保险转移:劳动关系转移后,劳动者应继续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原雇主应将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关系及相关费用清算转移到新雇主处,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受损失。
同时,新雇主也应及时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6. 权益保障:劳动关系转移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得到保障。
原雇主和新雇主应共同负责,确保劳动者的权益不受损失。
如有争议,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或法院诉讼等途径解决。
劳动关系转移的程序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促进了合理的劳动力流动。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信息不对等、谈判困难、权益保障不到位等。
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移转是什么
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移转是什么合同权利义务概括转移,是指原合同当事人一方将其合同权利义务一并转移给第三人,由第三人概括的继受这些权利义务的法律现象。
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移转的相关法律知识。
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移转的主要内容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移转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发生,例如《民法通则》第44条第2款规定的“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公司法》第184条第4款也有相同的规定。
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移转也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合同行为而发生,例如现代各国常见的企业兼并。
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移转通常有两种情形,一为合同承受,一为企业合并。
(一)合同承受1、合同承受的概念合同承受,指一方当事人与他人订立合同后,依照其与第三人的约定,并经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将合同上的权利义务一并转移于第三人,由第三人承受自己在合同上的地位,享受权利并负担义务。
2、合同承受的生效要件(1)须有有效的合同存在。
合同承受以存在有效的合同为前提。
在可撤销合同,原则上可成立合同承受。
但合同承受时,原合同当事人享有的撤销权视为已经抛弃,承受人也不得因承受前的原因主张合同的撤销,否则将会给他方当事人带来不测的损害。
(2)承受的合同须为双务合同。
单务合同只能成立单纯的债权让与或债务承担,故不能成为合同的标的。
(3)须原合同当事人与第三人达成合同承受的合意。
关于合同承受的合意,应适用民法关于意思表示的规定。
意思表示有瑕疵时,将影响合同承受的效力。
合同承受的合意,原则上为不要式行为,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
但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有关机关批准的合同,其合同承受也必须经过原批准机关的批准。
(《合同法》第87条)(4)须经对方当事人同意。
合同承受包括合同债务承担的内容,依照《合同法》第84条的规定,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合同承受不发生效力。
3、合同承受的效力合同承受的效力,首先在于承受人取得原合同当事人享有的一切权利和负担的一切义务,原合同当事人完全脱离合同关系。
公司分立合并操作规范
公司合并、分立登记操作规程为规范公司合并与分立登记行为,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现就公司合并、分立登记提出如下操作意见,供各地参考.一、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方式.公司合并采取吸收合并方式,且存续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公司合并采取新设合并方式的,新设公司应当申请设立登记.因合并而解散的公司,应当申请注销登记.公司分立可以采取派生分立和新设分立两种方式.公司分立采取派生分立方式,且存续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新设公司应当申请设立登记.公司分立采取新设分立方式的,原公司应当申请注销登记;新设公司应当申请设立登记.二、公司合并、分立应当履行以下程序:一合并各方公司股东会或者拟分立的公司股东作出合并或者分立决议.二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三签订相关协议.四自决议作出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五自决议作出之日起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六办理财产合并或分割手续.七验证注册资本.八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报批手续.九自公告之日起45日后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十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其他程序.三、公司合并的,存续公司注册资本等于合并公司的注册资本之和.公司分立的,分立公司的注册资本之和等于原公司注册资本.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公司合并、分立是否需经评估、审计,以及股东各方的折股比例,可由公司股东会及股东按照公平、诚信、自愿的原则自行决定.四、吸收合并的存续公司办理变更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二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三合并各方的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四合并协议.合并协议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合并各方的基本情况、合并形式和具体方案、股份折合方法、合并后公司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和股东持股比例,合并各方债权债务的承继方案,职工安置办法,违约责任及争议的解决等.五在报纸上登载公司合并公告的证明.六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的说明.七合并后新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决议内容主要包括:确认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的说明、修改公司章程等决议事项.八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章程修正案.九验资报告.十新增加股东发起人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身份证明;十一因合并而解散公司已办理注销登记的证明.十二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公司合并同时变更其他登记事项的,还应当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登记申请材料及格式规范规定提交相应的文件、证件.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公司合并必须报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五、新设合并的新设公司申请设立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二全体股东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三公司章程.四股东发起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五验资报告.六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文件.七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身份证复印件.八公司住所证明.九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十合并各方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十一合并协议.合并协议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合并各方的基本情况、合并形式和具体方案、股份折合方法、合并后公司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和股东持股比例,合并各方债权债务的承继方案,职工安置办法,违约责任及争议的解决等.十二在报纸上登载公司合并公告的证明.十三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的说明.十四合并后新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决议内容主要包括:确认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的说明、通过章程等决议事项.十五因合并而解散的公司已办理注销登记的证明.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审批的项目,应当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公司合并必须报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六、因合并而解散的公司申请注销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一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二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三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公司合并和解散的决议.四合并协议.五在报纸上登载公司合并公告的证明.六存续新设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出具的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的说明.七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七、派生分立的存续公司申请变更登记时,应当提交下文件: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二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三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内容一般应包括分立前公司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分立前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注册资本和股东持股比例,分立方式,公司财产分割方案,分立后各公司拟申请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分立后各公司的注册资本和股东持股比例,原公司债权债务的承继方案,职工安置办法,违约责任及争议的解决等.四在报纸上登载公司分立公告的证明.五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的说明.六分立后各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决议内容主要包括:确认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的说明、修改公司章程等决议事项.七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章程修正案.八验资报告.九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公司合并同时变更其他登记事项的,还应当按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登记申请材料及格式规范规定提交相应的文件、证件.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公司分立必须报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八、派生分立或新设分立的新设公司申请设立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二全体股东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三公司章程.四股东发起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五验资报告.六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文件.七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身份证复印件.八公司住所证明.九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十原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内容一般应包括分立前公司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分立前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注册资本和股东持股比例,分立方式,公司财产分割方案,分立后各公司拟申请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分立后各公司的注册资本和股东持股比例,原公司债权债务的承继方案,职工安置办法,违约责任及争议的解决等.十一在报纸上登载公司合并公告的证明.十二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的说明.十三新设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决议内容主要包括:确认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的说明、通过公司章程等决议事项.十四原公司已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的证明.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审批的项目,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公司分立必须报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九、因新设分立而解散的原公司申请注销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一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二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三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公司分立和解散的决议.四在报纸上登载公司分立公告的证明.五存续新设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出具的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的说明.六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十、本操作意见主要适用于内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合并、分立登记事宜.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并、分立登记按照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8号令修订办理.。
劳动合同_主体变更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是指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由于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发生,劳动合同的一方主体发生变化的法律现象。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如企业合并、分立、转让、承包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劳动合同主体的变更。
本文将从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概念、法律效力、类型以及变更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概念劳动合同主体变更,是指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由于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发生,导致劳动合同的一方主体发生变化。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主要包括用人单位主体变更和劳动者主体变更两种情况。
其中,用人单位主体变更是指用人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者发生变化;劳动者主体变更是指劳动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发生变化。
二、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法律效力劳动合同主体变更并不意味着原劳动合同的终止,而是劳动合同的继续履行。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后,原劳动合同的权利义务由变更后的主体继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者的,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这意味着,用人单位主体变更后,劳动合同仍然对变更后的用人单位具有约束力。
三、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类型1. 企业合并导致的劳动合同主体变更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
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原企业的劳动合同由合并后的企业继承。
合并后的企业应当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除非劳动者同意与合并后的企业重新订立劳动合同。
2. 企业分立导致的劳动合同主体变更企业分立是指一个企业分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
在企业分立过程中,分立后的企业应当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除非劳动者同意与分立后的企业重新订立劳动合同。
3. 企业转让导致的劳动合同主体变更企业转让是指企业依法将其全部或者部分资产转让给其他企业或者个人。
在企业转让过程中,受让企业应当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除非劳动者同意与受让企业重新订立劳动合同。
4. 企业承包导致的劳动合同主体变更企业承包是指企业将其生产经营管理权承包给其他企业或者个人。
劳动合同主体的变更
劳动合同主体的变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劳动合同主体的变更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劳动合同主体的变更,即指企业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的用人单位主体发生变更。
这种变更可能是由于企业的合并、分立,也可能是由于企业将某些特定员工进行转让。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妥善处理劳动合同主体的变更问题,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劳动合同的履行。
一、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情形1. 企业合并、分立企业合并、分立是引起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常见情形。
在企业合并、分立的情况下,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2. 企业将某些特定员工进行转让除了企业的合并和分立以外,另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企业根据经营需要,将某些员工的劳动合同直接转让给第三方企业。
比如某些企业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客户出于保密和长期稳定的需要,需要企业将提供服务的员工转让给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与第三方企业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的主体。
二、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法律规定1. 变更劳动合同的程序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字或者盖章。
变更劳动合同的,需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任何一方单方面变更原则上是无效的情形。
2. 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劳动者的权益。
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保险福利等。
3. 变更劳动合同的效力变更劳动合同的效力应当自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生效。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使用者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三、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注意事项1. 遵守法律法规企业在进行劳动合同主体的变更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变更程序的合法性,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关系的转移和公司合并并购的规定
劳动关系的转移和公司合并并购的规定引言:劳动关系的转移和公司合并并购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员工面临着劳动关系转移和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
为了保护员工的权益和企业的合法利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规定,规范了劳动关系的转移和公司合并并购的程序和要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的规定和做法。
劳动关系的转移:劳动关系的转移是指在企业经营中,劳动力从一个雇主转移到另一个雇主的过程。
这种转移可能发生在企业合并、分立、收并购等情况下。
在转移过程中,员工的权益需要得到保护,否则可能导致员工失去工作和工资。
因此,国家通常会采取措施来确保员工在劳动关系转移中的权益。
首先,通常会规定在劳动关系转移前,雇主必须及时通知员工。
通知的内容应包括劳动关系转移的原因、目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这样,员工将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应对措施,并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
其次,在劳动关系转移后,新雇主通常需要继承员工的劳动合同和权益。
这意味着员工的工资、福利、工时等方面的权益不应受到损害。
新雇主还应保留员工的资历、工龄和其他劳动关系相关的信息。
这样,员工将能够继续享受合法的劳动权益。
公司合并并购:公司合并并购是指两个或更多公司合并为一个公司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员工通常会面临工作岗位的调整、工资变化等问题。
为了保护员工的权益,国家通常会对这一过程进行规定。
首先,国家通常规定公司合并并购要进行审查。
只有经过审查并获得相关机构批准的合并并购,才能进行。
这样可以确保合并并购是基于合法合规的原则进行,员工的权益得到保护。
其次,在公司合并并购后,新公司通常需要继承原有公司员工的劳动合同和权益。
新公司应保留员工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
同时,员工的工作岗位和职责也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解雇或调动员工。
再者,国家通常会规定一定的补偿措施,以保护员工的利益。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一定的经济补偿、职业培训和重新安置等。
这样,员工在公司合并并购后,即使受到一些影响,也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减少负面影响。
劳动合同中的劳动关系转移与接续
劳动合同中的劳动关系转移与接续劳动关系转移与接续是指在劳动合同中,当雇主变更或者企业发生重组、合并、分立等情况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如何进行转移和接续的问题。
这是一个涉及劳动者权益保障和企业稳定运营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劳动关系转移的原因、劳动合同的转移方式以及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劳动关系转移的原因劳动关系转移通常会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中:企业发生重组、合并、分立、改制等;企业转让或者租赁经营权;企业搬迁等。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劳动关系的变动,需要对劳动者的权益进行保障。
企业重组、合并、分立等情况下,劳动关系的转移是由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
例如,两家企业合并后,原有的员工可能需要调整工作岗位、工作地点等。
这种情况下,劳动合同的转移需要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其不因企业变动而受到不利影响。
企业转让或者租赁经营权时,劳动关系的转移是由于企业的所有权发生了变动。
新的雇主或者租赁方需要承担原有劳动合同的义务,并继续履行劳动关系。
这样可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避免因企业转让而导致失业或者劳动条件恶化。
企业搬迁时,劳动关系的转移是由于工作地点发生了变化。
在搬迁过程中,劳动者的工作地点可能会发生变动,但劳动合同的内容和权益应当保持不变。
这样可以保障劳动者的稳定就业,避免因搬迁而导致劳动关系中断。
二、劳动合同的转移方式劳动合同的转移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劳动合同的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与重新签订。
劳动合同的继续履行是指劳动关系转移后,原有的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双方继续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这种方式适用于劳动关系转移后,工作内容、工作地点等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情况。
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劳动关系转移后,双方根据新的情况对劳动合同进行修改。
例如,工作地点发生变化,双方可以协商变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发生变化,双方可以协商变更工作内容。
这种方式适用于劳动关系转移后,需要对劳动合同进行适应性调整的情况。
劳动合同换主体是什么意思
劳动合同换主体是指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由于企业合并、分立或者转让等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中的用人单位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劳动合同的主体发生变更。
劳动合同换主体涉及到劳动合同的继承、变更、解除和重新签订等一系列法律问题。
在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中,对于劳动合同换主体有着明确的规定,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企业合并、分立导致劳动合同换主体1. 企业合并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合并方式组成一个新的企业,原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由新企业承继。
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合并后的企业应当承继原企业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2. 企业分立企业分立是指一个企业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其全部或部分财产分离出去,成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
在企业分立过程中,分立后的企业应当承继原企业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二、劳动合同主体的变更操作1. 劳动合同的继承在企业合并或分立的情况下,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这意味着合并或分立后的企业应当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包括工资、福利、工作时间等内容。
2. 劳动合同的变更虽然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但并不意味着合同内容一成不变。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分立或合并后,分立或合并后的用人单位可依据实际情况与原用人单位的劳动者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变更、解除或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这意味着在劳动合同换主体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
3. 劳动合同的解除在劳动合同换主体过程中,如果企业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原劳动合同。
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当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4. 劳动合同的重新签订在劳动合同换主体过程中,如果企业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合同期限从协商一致之日起计算。
合伙企业法中的合并和分立规定
合伙企业法中的合并和分立规定引言:合伙企业是一种常见的商业组织形式,它由两个或更多的合伙人共同投资和经营。
在商业运营过程中,合伙企业可能面临合并或分立的情况。
本文将对合伙企业法中的合并和分立规定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一、合并规定合并是指两个或更多的合伙企业通过合并协议,将各自的财产、权益和义务整合为一个合并后的合伙企业。
合并后的合伙企业将继承各合并方的权益和义务,并成为一个新的法律主体。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并需要经过合伙人大会的决议,并取得合伙人中超过一半的同意。
在合并协议中,需要明确合并后的合伙企业的名称、组织形式、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关键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合并后的财产、债权债务的处理方式进行详细规定。
案例分析:某城市的两家合伙企业A合伙企业和B合伙企业决定合并,共同打造一个更大、更有竞争力的企业。
在合并协议中,A合伙企业和B合伙企业约定了合并后的企业名称为AB合伙企业,注册资本为A合伙企业和B合伙企业的注册资本之和,并明确了合并后的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管理机构。
合并后的AB合伙企业继承了A合伙企业和B合伙企业的权益和义务。
A合伙企业和B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成为了AB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按照合并协议的约定分享利润和承担风险。
二、分立规定分立是指合伙企业中的某个或某些合伙人与其他合伙人协商一致,决定将其在合伙企业中的权益和义务分离出来,组成一个新的合伙企业。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分立需要经过合伙人大会的决议,并取得合伙人中超过一半的同意。
在分立协议中,需要明确分立后的合伙企业的名称、组织形式、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关键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分立后的财产、债权债务的处理方式进行详细规定。
案例分析:某合伙企业C合伙企业中的两个合伙人决定分立,他们认为各自在合伙企业中的发展空间受限,希望分立出去创办一个新的企业。
在分立协议中,他们约定了新企业的名称为CD合伙企业,注册资本为他们各自分离出来的资金,并明确了新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管理机构。
公司合并与分立对劳动合同的影响解释
公司合并与分立对劳动合同的影响解释引言公司合并和分立是现代企业运营中常见的经营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对劳动合同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雇员和雇主双方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公司合并与分立对劳动合同的影响,包括合并和分立过程中的劳动合同继承、劳动条件的变化、权益保障及应对策略等方面。
一、合并对劳动合同的影响1. 劳动合同继承合并公司在劳动合同继承方面有两种常见做法。
一种是由接收公司承担合并前原公司员工的劳动合同,另一种是由员工自行解除原合同后与接收公司签订新劳动合同。
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员工在合并后继续享受原有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其他权益。
2. 劳动条件的变化合并可能导致员工的工作职责、岗位位置或工作环境发生变化。
例如,员工可能被安排到不同的部门或项目中工作,或者工作地点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对员工造成一定的调整和适应负担。
3. 权益保障在合并过程中,员工享有的权益和保障应当得到尊重和保障。
接收公司应该承诺对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其他权益进行保障,确保员工在合并后的权益不受损害。
4. 应对策略员工应及时了解合并计划,关注公司内部通知和沟通,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如有需要,可能需要与雇主协商合并后的权益保障,以确保自身的利益。
二、分立对劳动合同的影响1. 劳动合同解除分立通常会发生于原公司被继续经营或分拆为新公司。
在分立过程中,劳动合同可能会被解除,原公司可能为员工支付相应的赔偿或提供其他安置方案。
2. 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新公司成立后,员工需要与新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这意味着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其他权益可能会发生变化。
员工需要与新公司协商,并尽量争取保持原有的福利水平。
3. 劳动条件变化分立可能导致员工工作职责、岗位位置或工作环境的变化。
与合并类似,员工可能需要适应新的工作安排和工作环境。
4. 权益保障在分立过程中,原公司应当尽力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员工享有的各项权益应得到保障,包括赔偿、解雇补偿和其他社会保险福利等。
劳务合同公司主体转移
一、劳务合同主体转移的原因1. 公司合并:两家或多家公司合并为一家新的公司,原有公司的劳务合同主体随之转移至新公司。
2. 公司分立:一家公司分立为两家或多家公司,原有公司的劳务合同主体转移至分立后的公司。
3. 公司重组:公司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益,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导致劳务合同主体转移。
4. 法定代表人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原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劳务合同主体转移至新法定代表人。
二、劳务合同主体转移的法律规定1.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2.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3.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外,还应当明确约定劳务派遣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等。
三、劳务合同主体转移对劳动者权益的影响1. 劳动者权益不受影响:根据法律规定,劳务合同主体转移不影响劳动者权益,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
2. 劳动者工作稳定性:主体转移后,劳动者在新主体单位的工作稳定性得到保障。
3. 劳动者待遇保障:主体转移后,劳动者在原单位享有的待遇(如工资、福利等)应继续得到保障。
四、劳务合同主体转移的建议1. 劳务合同主体转移时,新主体单位应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明确合同主体转移的具体事项。
2. 新主体单位应按照原劳动合同约定,继续履行合同义务,保障劳动者权益。
3. 劳务合同主体转移后,新主体单位应向劳动者提供原劳动合同副本,以便劳动者查阅。
4. 新主体单位应加强与劳动者的沟通,了解劳动者需求和期望,确保劳动者在新主体单位的工作满意。
总之,劳务合同公司主体转移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在主体转移过程中,新主体单位应充分履行合同义务,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企业稳定发展。
同时,劳动者也应关注自身权益,积极配合新主体单位开展工作,共同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员工合同法人体转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活动日益频繁,企业合并、分立、变更登记等法律行为层出不穷。
在这些活动中,员工合同法人体转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就员工合同法人体转移的相关法律法规、程序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一、员工合同法人体转移的定义员工合同法人体转移,是指在企业合并、分立、变更登记等法律行为中,原劳动合同关系因企业主体变更而发生的转移。
简单来说,就是员工在原企业工作期间,因企业主体变更而将劳动合同关系转移到新的企业。
二、员工合同法人体转移的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5.《关于规范企业重组中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通知》三、员工合同法人体转移的程序1.企业提出申请:企业因合并、分立、变更登记等原因需要转移员工劳动合同关系的,应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2.劳动行政部门审核:劳动行政部门对企业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3.签订劳动合同:审核通过后,企业与员工签订新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办理转移手续:企业将原劳动合同关系转移到新的企业,并办理相关手续。
5.员工工资福利待遇:转移后的劳动合同,员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等保持不变。
四、员工合同法人体转移的注意事项1.遵守法律法规:企业在进行员工合同法人体转移时,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
2.保障员工权益:企业在转移员工劳动合同关系时,应充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员工利益。
3.合理调整薪酬待遇:企业在转移员工劳动合同关系时,应合理调整员工的薪酬待遇,确保员工的收入水平。
4.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企业在转移员工劳动合同关系过程中,如发生劳动争议,应积极妥善处理,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5.做好员工沟通工作:企业在进行员工合同法人体转移时,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了解员工的诉求,及时解决员工关心的问题。
劳动法案例分析:劳动关系转移与企业重组的法律依据
劳动法案例分析:劳动关系转移与企业重组
的法律依据
劳动关系转移与企业重组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以下两个: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用人单位发生重组、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所有者,对劳动者造成重大利益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根据这一法律规定,当企业发生重组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也随之转移,用人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确保劳动者的权益不受损失。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一)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公司制改造或者企业股份制改造期间;
(二)企业合并、分立、重组期间。
根据这一法律规定,在企业重组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的稳定就业权益。
综上所述,劳动关系转移与企业重组的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这些法律规定确保了劳动者在企业重组过程中的权益和利益不受损失。
什么是劳动合同转移
劳动合同转移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将劳动合同的部分或全部权利和义务从原用人单位转移到新用人单位的过程。
劳动合同转移可以是自愿的,也可以是强制性的,具体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一、劳动合同转移的类型1. 自愿转移:劳动者与原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将劳动合同的部分或全部权利和义务转移给新用人单位。
这种情况下,劳动者通常会与新用人单位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原劳动合同相应解除。
2. 法定转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自动转移。
例如,企业合并、分立、改制等情况下,原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应当依法转移给新的用人单位。
3. 代理转移: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劳动者被借调、派驻等原因,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暂时转移给第三方。
这种情况下,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仍然有效,但部分权利和义务由第三方履行。
二、劳动合同转移的条件1. 合法性:劳动合同转移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2. 自愿性:除非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劳动合同转移应当基于劳动者、原用人单位和新用人单位的自愿,不得强迫或欺骗。
3. 公平性:劳动合同转移应当遵循公平原则,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利益。
4. 明确性:劳动合同转移的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包括权利和义务的转移、转移后的待遇等。
5. 通知义务: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转移过程中,应当及时通知劳动者,并告知其相关权利和义务。
三、劳动合同转移的程序1. 劳动者、原用人单位和新用人单位达成劳动合同转移的共识。
2. 签订劳动合同转移协议,明确转移的内容、范围、条件等。
3. 原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4. 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5. 原用人单位和新用人单位办理档案、社会保险等转移手续。
6. 劳动者按照约定时间到新用人单位报到,开始新的工作。
四、劳动合同转移的风险与应对1. 劳动合同转移过程中,原用人单位和新用人单位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公平原则,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合并和分立时合同的转让-
企业合并,是指原存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
合同法第9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
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分立的,除债权人和债务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
不论企业合并由何种原因引起,均会发生债权债务移转的法律效果。
企业合并后,吸收合并中的被吸收企业或新设合并中的原企业主体资格消灭,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其债权债务应由合并后的企业概括承受。
企业的合并属于企业变更,只需经过企业变更登记即为有效。
此为公法上的事务,与他人的意思无关,不需要取得相对人的同意。
企业合并后,原企业债权债务的移转,依合并后企业的通知或者公告发生效力,不需取得相对人的同意。
通知的方式可以是单独通知或者公告。
以公告通知时,应当保证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为相对人所知悉。
通知到达相对人或公告期满时,债权债务的移转即发生效力。
合并后的企业即成为原企业债权债务关系新的当事人,享有一切债权,承担一切债务。
;
:顾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