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发展历史的简述
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试述
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试述
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以下是公共政策学科的主要发展阶段:
1. 初期阶段(20世纪初至1950年代):在这个阶段,公共政策学科主要关注政府决策的 过程和实施。研究者主要关注政府如何制定政策、政策是如何实施的以及政策对社会的影响 。这个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描述性研究上。
4. 国际化阶段: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公共政策学科逐渐国际化。研究者开始关注国际 政策、跨国政策和全球治理等议题,并开展跨国合作和比较研究。国际组织和国际政策制定 机构也成为研究的重要对象和合作伙伴。
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试述
总体而言,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从描述性研究到理论建构再到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过 程。随着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公共政策学科不断发展和演变,为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提 供了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3. 多元化阶段(1990年代至今):在这个阶段,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范围和方法进一步 扩展和多元化。研究者开始关注更广泛的议题,如环境政策、社会政策、教育政策等,并采 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等。此外,跨学科的研究也得到了推动 ,例如公共政策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公共政策学科发展历程
公共政策学科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公共政策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并在总结部分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正文内容:1. 公共政策学科的起源1.1 政治学的影响:公共政策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政治学领域。
政治学家们开始关注政府决策对社会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公共政策研究的基础。
1.2 经济学的贡献:经济学家们在政府干预经济领域的研究中,也逐渐形成了公共政策学科的一部分。
他们关注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2. 公共政策学科的理论框架2.1 政策制定过程: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等方面。
研究者通过对政策制定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决策者的行为、利益博弈和政策影响等重要因素。
2.2 政策评估方法:公共政策学科还关注政策的效果评估。
研究者使用各种方法,如定量研究、案例分析和模型构建等,对政策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2.3 政策分析工具:公共政策学科还涉及政策分析工具的研究,如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和政策模拟等。
这些工具能够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政策问题,并制定出更有效的政策措施。
3. 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路径3.1 学科建设:公共政策学科在学术界逐渐形成,并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教育体系和研究机构。
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对公共政策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3.2 跨学科合作: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也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
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与公共政策学科的交叉研究日益增多,形成了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模式。
3.3 国际交流与合作: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也得益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各国学者通过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等形式,共同推动公共政策学科的进步。
4. 公共政策学科的应用领域4.1 政府决策:公共政策学科为政府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政府制定出更合理的政策方案。
4.2 社会发展: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成果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论述题试述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
一、概述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如何制定和实施政策以解决社会问题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公共政策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本文旨在对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论述,以探讨其发展脉络和影响力。
二、公共政策学的起源公共政策学起源于20世纪初,源自公共行政学和政治学的交叉领域。
其发展的原始阶段主要集中在研究政府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式,包括政府决策过程、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方面。
在这一阶段,公共政策学主要关注政府的作用和效能,从而为政府提供更科学的政策决策支持。
三、公共政策学的发展阶段1. 理论探索与建设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公共政策学进入了理论探索与建设阶段。
学者们开始关注政策制定的规范性原理和价值取向,强调政策的目标、手段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和方法论,如政策过程模型、政策实施模型等,为公共政策研究提供了更系统、深刻的理论支持。
2. 多元化研究与跨学科合作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公共政策学进入了多元化研究与跨学科合作阶段。
学者们开始将公共政策研究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结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视角,全面剖析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权力、利益、价值观等因素,以期实现对社会现实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3. 全球化视野与比较研究阶段21世纪初,公共政策学持续发展,开始呈现全球化视野和比较研究的特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学者们开始重视跨国比较研究,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模式,分析国际间政策传播、政策竞争等现象,为世界各国政府提供政策借鉴和经验参考。
四、公共政策学的影响与挑战1. 影响力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影响作用。
它有助于加强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效益,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的实现。
2. 挑战公共政策学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学科体系不够完善、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仍有待深入完善、跨学科合作存在交流壁垒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研究创新,提高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1.4公共政策学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1.4 公共政策学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公共政策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全新的学科。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几代公共政策学者的努力,公共政策学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科学中发展速度较快、非常富有研究活力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其研究成果对世界各国的公共政策实践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在此,我们将看看有哪些人、哪些事在公共政策学科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术界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学发源于美国。
其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形成时期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丹尼尔·勒纳(Damiel lermer)和哈罗德·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进展》一书问世。
该书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s)这一概念,指出“政策科学是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解决那些结构和关系都很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工具”。
书中所收论文对公共政策的概念,政策科学的学科特点和基本范畴,科学的决策方法等,都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基础。
这本书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被人们看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拉斯韦尔也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
哈罗德·拉斯韦尔之所以被尊称为公共政策学的奠基人,不仅在于他首次提出了政策科学的概念,第一次使公共政策研究具有了科学的形态,而且还在于他对公共政策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在随后的学术生涯中,他一直致力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进而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
除了拉斯韦尔以外,还有不少学者对这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这里特别应该提到的有两位。
其一是戴维·伊斯顿。
他于1953年著成《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一书,对公共政策学给予了特别的重视。
提出了“公共政策就是对社会价值进行的权威性分配”著名诊断。
其二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Chowles E.lindblom),他是对公共政策学这个领域关注和贡献甚多的著名学者。
第五章 公共政策科学发展
人。
③从政府机构或职业组织的伦理问题入 手分析公共责任与义务
高斯罗普:《公共部门的管理、系统与伦理学》— —职业伦理;
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手册》《行政伦理学》— —组织伦理; ……
2、关于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问题
(1)梅尔斯诺(Meltsner)和贝拉威(Bellavita) : 《政策组织》——政策管理、政策沟通、政策组织、 政策行动等四者的相互联系理论;
构成因素;
(8)对时间非常敏感,现在是过去和未来间的桥梁;
(9)对变化的过程和动态的情境十分敏感;
(10)认识到超理性过程和非理性过程的重要作用;
(11)既修正已被接受的科学原则和方法论,又将它 们扩展到已被接受的科学研究的界限之外;
(12)要成为自觉的社会科学,它寻求自己的范式、 假定和理论;
(13)为它自己在实际政策制定中的日益增加的应用 和职业化而奋斗;
(3)时下局部的问题并不是政策科学所主要关心的, 政策科学将致力于一般选择理论的研究;
(4)政策科学是某种不同于应用社会科学东西,因为 它主要关心社会中人的基本问题;
(5)关心解释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关心搜集数据并 提供对特定时期政策问题的解释; ……
2、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的六大规定性
(1)关于民主的学问; (2)哲学基础是理论实证主义; (3)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科学; (4)跨学科的一门学问; (5)政府官员与学者共同研究的学科; (6)包含“发展建构”(Developmental Construct)概念;
罗尔斯:《正义论》——用分配的正义取代传统的功 利主义伦理学;
所有的社会基本价值,包括自由 和机会,收入和财富以及自尊的 基础,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 其中一种或所有的一种不平等分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复习材料名词解释部份1、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采用匿名和反复函询的调查方式,拟定调查问卷并提供背景材料,经过几轮的征询与反馈后使各种不同的意见渐趋一致,最后把这些意见汇总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一个统一的分析结果,供决策参考。
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采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靠的分析方法。
2、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Method)又称智力激励法、 BS 法、自由思量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 ·奥斯本于 1939 年首次提出、 1953 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
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现在转而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者激发创新设想3、结构适中(优良)问题:是指那些包含一个或者几个决策者和相对有限数量备选方案的问题4、政策僵化:指的是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执行该政策,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与妨碍,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5、政策目标:公共政策目标指有关公共组织特殊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6、政策合法化:指法定主体为使选定的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据法定的权限与程序对政策进行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的过程7、定性分析方法:在缺乏历史数据的条件下,利用专家的经验和专业技能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主要应用于宏观的、战略的、长期的、总体的和综合的分析,往往是对事件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的分析。
8、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
显著特征之一是,数学、统计学知识的大量运用。
9、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指一种对公共政策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审查、研究并对相关机构提出政策前景预测和行动建议的活动。
或者更具体地说,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就问题构建、未来预测、行动建议、实施监控、执行评价展开分析,并创造相关的知识成果。
我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发展进程简述
摘要我国公共政策学伴随改革开放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的孕育开创阶段;二是20世纪90年代后的快速发展阶段。
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在公共政策学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知识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然而,与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公共政策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仍然比较落后,在基础理论研究上比较薄弱,缺乏系统性、原创性和理论前瞻性,在研究方法上与国际通用的规范方法相脱节等。
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研究力度,用我们的研究成果去解决我国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改革中遇到的重大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公共政策学发展进程成就问题目录1我国公共政策学的发展进程 (1)1.1发展背景 (1)1.2发展进程 (1)1.3兴起原因 (2)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现状 (2)2.1我国公共政策学研究趋势 (2)2.2我国公共政策学发展取得的成就 (2)2.2我国公共政策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3)3我国公共政策学的领域研究 (3)3.1公共政策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研究 (4)3.2公共决策体制研究 (4)3.3公共政策过程研究 (4)参考文献 (4)1我国公共政策学的发展进程1.1发展背景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
[1]在美国学者尼古拉斯·亨利看来,公共政策既涉及政治学领域——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进行的权威性的分配,又涉及公共行政学的领域——公共政策需要公共行政官员在行政管理组织中加以实施。
[2]公共政策体现国家整体战略和政治价值的需要,也反映社会公共问题和公共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因而对一国或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公共政策研究(又称公共政策学、政策科学、政策分析)诞生于快速的工业化和都市化过程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情境中,如犯罪、贫困、教育、卫生、住房、就业、养老和环境保护等,是政界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以及学界试图运用其知识来解释和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时“一拍即合”的产物。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及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研究的程序与方法
美国学者华莱士提出了科学环模式。如图,进 行科学研究有三个主要阶段:经验观察——经 验概括(经验研究、理论研究)——理论。
科学环模型
1
理论
理 形成概念、建立命题、
论
理论的方法
研
究
经验概括 经 验 研 究
量度、测定与分析的方法
逻辑推理方法 接受或拒绝假设
检查假设的方法 经验观察
90年代,美国的公共政策研究在原有的主题上加以深 化,并努力拓展出新的研究领域。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策研究领域得到大大的拓展。拓展到政策伦 理、政策价值、政策组织行为等。罗尔斯《正义论》
二是政策研究方法得到深化。将政策研究方法转向 注重政策调查研究上。
重视宏观政策研究,即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产业 发展战略、区域性经济联盟的发展等。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科学发展历程及 研究方法
一、公共政策学的定义
公共政策学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 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分析公共政策系统 各要素及系统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或 相关性,探求公共政策的运动规律、原因和结 果的学科,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改善公共政策 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学科。
逻辑演绎方法 假设
操作化方法
理论构建过程 (归纳法)
理论演绎过程 (演绎法)
具体的政策研究方法
美国学者帕顿和沙维奇进行了概括,将政策的初 步研究分析分为六个步骤: 一是确认政策问题。 二是建立评估标准。 三是提出备选方案。 四是评价备选方案。 五是真是备选方案进影响较大,过分看重自然科学 的方法,强调政策研究必须对行为进行量化处理,使公共 政策学脱离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
公共政策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古代的政策研究公共政策是作为公共权力机关即国家和政府进行统治与管理的工具,或者说它是通过制定与执行政策来进行统治与管理的。
因此,随着国家的产生,对政府政策的思考和研究也就开始了。
不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在古代西方,我们都可以从世世代代的国家与政府的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活动中,从那些历史文献中收集到有关公共政策的丰富的知识、思想和观点。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士官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殷商时期:史官制度:史(负责有关国家大典的文字记载、册命起草、法令归档和史册撰写)巫(生来就有神能力、可以通神的人)祝(懂的各种知识的巫)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周书》,就是西周史官保管下来的一部分公文。
诸侯国逐渐强大,史官纷纷离开王室,分散到各诸侯国,对其领主的政策决策也有着重要作用。
孔子根据各诸侯国史官的记载作了《春秋》,其他乱臣贼子则把其变为《孟子》。
在中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史官始终是国家和政府体制内的一项重要设置,下一个王朝为上一个王朝修史成为定制。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所谓的“正史”,此下接着还有二十四史。
所有的正史,都以总结前朝遗迹更远的统治者施政的经验教训作为当今和以后统治者施政的借鉴为宗旨。
最着名的史学着作,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单凭书名就可以见到编着者的这一宗旨。
(二)策士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士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知识人和思想者阶层,是春秋、战国时代所特有的。
但是,包括清代官府中的幕府或师爷在内的中国古代社会非特指意义上的士,则一般的视他们为古代社会的知识分子。
士的形成:首先来源于春秋时代的巫、祝、卜、史等知识阶层下移到各诸侯国,成为一种普遍;私学的形成,使一部分平民身份上升,逐渐成为不用有政治权利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
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进程及未来趋势
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进程及未来趋势公共政策研究是研究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过程的学科,也是与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的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公共政策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进程、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一、历史进程中国公共政策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所开展,当时国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革给公共政策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956年,中央党校政治教研室创立了政府管理专业,标志着中国公共政策研究进入了正式学科体系。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公共政策研究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1990年代以后,公共政策研究经历了一次较大的发展。
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公共政策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003年,中心成立了“公共政策与管理”学科。
2008年,中心启动了“政策研究高端智库”计划,进一步推动了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开始涌现出一大批专注于公共政策研究的学院与研究院所。
二、现状分析目前,中国公共政策研究处于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政策创新、实践落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也是中国公共政策研究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中心之一。
中心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问题和中心工作重点,在市场经济、社会治理、政府治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政策研究工作,推出了一系列优质研究成果,并为政府部门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咨询和决策支持。
与此同时,公共政策研究的早期发展比较缓慢,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第一,公共政策研究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但相对于学科本身的复杂性和实践性,公共政策研究仍显得比较理论化。
第二,公共政策研究在数据、信息、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不足,需要通过加强技术支持和协同发展解决。
第三,公共政策研究事实上还处于一个较为分散的状态,无法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学科门类体系。
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摘要:政策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系统分析的“政策传导系统”理论登场。
在以往的政策系统分析模型中,政策和决策是同义的,如果政治系统作出了什么决定,由此给外部环境带来了什么影响也在把握之中。
但是,那个决定乃至政策是怎么实行的,其结果使决定和政策本身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也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力。
关键词:公共政策;基本理论;演变;发展趋势一、行政执行理论的演变行政执行理论或称行政实施理论经历了由古典到现代的过程。
在早期公共行政学中执行与行政概念是联为一体、不可分的。
20 世纪30 年代初期美国政治学界讨论的行政学问题仅限于行政过程。
那时的官僚组织颇似韦伯(M. Weber)设计的官僚结构,是少数高层管理者所控制的结构,上级的政策由下级来执行,下级要“立即”、“自动地”、“无疑问地”服从命令。
可见,执行或实施的观念融合在组织的领导和决策的概念之中。
威尔逊(W. Wilson) 时代仍然强调行政与政府计划是相互独立的。
行政是中立的、专业的以及非政治的。
因而,威尔逊本人认为行政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原则之上的。
直到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行政执行开始被评价是否有效率,这是管理学激发出的作用,行政执行开始被纳入到行政过程的内涵中。
后来在1937 年古力克(L. Gtulick)和尼维克(L.Urwick) 合编的《行政科学论文集》中行政执行包含在行政过程中的理论才得到了完整地阐释。
古典行政理论的特点在于贬低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重视上下级关系,而不给执行以选择的余地。
史密斯(T.B. Smith) 在他的《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明确地指出:“政策一旦制定,政策即被执行,而政策的结果将与政策制定者所预期的相差无几。
”在这样的观念下,政策过程注重的是制定而非“执行”“, 执行”被融合在政策制定之中。
而且,制定与执行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科层关系,它是纵向的直线式的领导方式,而不是双向的互助关系。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政策科学产生时间、三大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1.初级阶段:1951年(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政治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标志着公共政策学的诞生。
该书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政策科学”这一概念,指出“政策科学是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解决那些结构和关系都很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工具。
”2.第二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代表人物德洛尔著《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政策科学构想》,主要贡献:①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②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大力主张将这种方法引进公共政策学③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④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
3.学科的近期发展阶段的进展:①课题选择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②方法论上的非科学化趋向③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公共政策学的特点:创立者拉斯韦尔揭示了公共政策学的特点(界定):①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②其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③它是一门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④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⑤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⑥它是一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
公共政策学在第二个发展阶段上取得的成就:①方法论的多样性②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③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④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相对于具体科学和传统思维方式来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思维方式②决策科学的形成③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行为科学的宗旨就是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以利于达到群体和组织预期的目的④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影响: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正面作用;吸收学者参政,实行政策咨询。
公共政策学产生和发展背景
公共政策形成与发展的背景公共政策学(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西方兴起的一个全新的跨学科、应用性研究领域,它的出现甚至被说成是当代西方政治学和行政学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科学的一次“革命”。
公共政策是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以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跨科学的视野、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它的显著特征是:可检验、可验证性、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透性和功利性等。
公共政策学在西方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西方公共政策产生的历史渊源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6-18世纪的思想家关注政府的政策导向。
16世纪至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市场还远远没有发育齐全。
在当时的欧美国家中,尽管人们希望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但市场自发的调节控制功能并不强。
因而这就为政府对经济的主导功能的发挥创造了条件。
由于这时政府的干预能力较大,这就吸引了不少思想家特别是政治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到政府的政策引导上来。
较多的学者讨论了国家、主权、权力与政策的关系。
也有一些政治学家像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则专门研究过国家的基本政策问题。
第二阶段:18世纪重商主义者重视经济政策的作用。
到18世纪中叶,重商主义在资本主义的中心欧洲占据了统治地位。
重商主义的经济学家注重研究和倡导各种经济政策,并确信只要有了好的经济与社会政策,就可以建立和发展现代国家。
即使是亚当••斯密,虽然强调最好的政府是什么也不管的政府,但他也十分重视政府对政策的制定。
在《国富论》中,斯密提出,应当将国民生产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中心目标,追求最大或最多的“国富”乃是一个国家必须实行的基本经济政策。
第三阶段:19世纪中叶自由主义反对经济政策研究。
在19世纪中叶,一些资本主义较为发达的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日益走向成熟,相当多的原先由政府来承担的经济功能开始让位给市场。
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九十年代:专业发展和研究机构设立
– – – –
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公共政策学9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已经成熟。 主要取得三个方面的成就:
–
–
–
借鉴海外与台湾的研究成果,编著适合本科生教学 的教材 介绍国外的数理方法、系统方法、社会调查和量化 处理方法,以此研究政府大型工程决策和大型社会 治理或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与优化中的应用、 研究和综述; 针对政府部门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所做的对策性研 究,注重国情。
借鉴海外与台湾的研究成果借鉴海外与台湾的研究成果编著适合本科生教学的教材编著适合本科生教学介绍国外的数理方法系统方法社会调查和量化处理方法以此研究政府大型工程决策和大型社会治理或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与优化中的应用研究和综述
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延安时代至文革前体制内的政策研究: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文革时代:体制内外的政策研究基本空白。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成为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论探讨》杂志第七期发表文章呼吁建立政策学; 1984年李铁映在《哲学研究》杂志第四期发表《决策研究》论文,提出科学 决策和民主决策的问题; 1986年7月全国软科学技术大会,万里明确提出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问题; 政策研究机构成立专著出版 各大学设立公共政策学科单科或系列课程; 北京大学设立公共政策研究所 北大等24所大学设立硕士点 1994年设立中国公共政策学会
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的背景资料
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的背景资料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
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3、克劳塞维茨的贡献: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
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马克思的贡献: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公共政策学发展历史的简述
西方公共政策学发展历史的简述第一阶段创建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1.1 标志性事件1.1.1一次学术会议即“关于国际关系论的革命性、发展新血水讨论会”(简称RADIR学术会议)。
会议在美国西部斯坦福大学召开,与会成员有当时闻名于世的一些社会科学精英人士。
1.1.2一本著作即《政策科学》(The Policy Sciences)。
这本著作是作为上述会议主要成果之一的论文集,1951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
作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然而并未在社会上包括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生中产生较大的影响。
后来许多学者认为,其真正意义在于引发了社会科学上的“静悄悄的革命”。
1.2代表人物:哈罗德·拉斯韦尔1.3主要思想20世纪60年代,公共政策学者致力于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及其中对议会、政府和政党作用的分析和评价。
在这一时期,将政策制定规划视为由若干环节按照程序组成的循序推移的过程,大多采用线性思维方式。
1.4相关评价这一时期的公共政策学过分偏重自然科学和枯燥的数字,因而是一门生硬的机械的科学,不可能推动社会前进。
第二阶段发展时期——20世界70年代2.1标志性事件及代表人物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的出版,包括《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1968年),《政策科学探索》(1971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
这三部著作是由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叶海尔·德洛尔(Yehezhel Dror)在1968年至1971年旅居美国期间写的。
2.2主要思想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必须要构建一个模型,并且要包括方法论和决定论。
他将医学上的治疗来比喻这种模式,治疗一般有两种模型,一是通过外部处理,一是让患者自己恢复功能,必须将这两种模型结合起来。
而公共政策的旧范式只强调让患者自我恢复,应该建立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新范式,但公共政策研究的是社会病理,还涉及到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问题。
2.3主要成果2.3.1“趋前倾向”——60年代后期70年代前期指政策研究偏重于加强政策咨询的倾向。
公共政策的前世今生
公共政策的前世今生公共政策为解决公共问题而生。
没有困难和问题也就不会有公共政策的产生。
公共政策说白了就是公共组织公权机关借助公共权力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公共问题所采用的办法、手段以实现公权拥有者的目的。
公共政策是人类摆脱蒙昧、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公共政策随着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公共政策天生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权威性、强制性、社会回应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公共政策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管理作用、分配作用。
公共政策作为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集中反映了社会利益,从而决定了公共政策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使其具有合法性。
公共政策具体包括:管理政策、分配政策、再分配政策、立法政策:经济政策、政治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生态政策;全国政策、区域政策、地方政策;对内政策对外政策等。
公共政策目标就是解决有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公平、效率、自由、安全。
公共政策落地靠的是强有力的执行力。
公共政策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全程体现公共性和社会参与性,全程与民主、科学相伴相随。
公共政策从酝酿、产生、执行、监督、评估到实现政策目标,有其生命周期。
人类生生不息,矛盾问题丛生。
政策就是用来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世事沧桑,变化莫测。
办法总比困难多。
生活要美好,社会要进步,政策须俱进。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来,就运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注重实际,善于制定符合国情的大政方针,团结鼓舞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靠的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靠的是党的好政策和14亿中国人民凝心聚力、拼搏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公共政策学发展历史的简述第一阶段创建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1.1 标志性事件
1.1.1一次学术会议
即“关于国际关系论的革命性、发展新血水讨论会”(简称RADIR学术会议)。
会议在美国西部斯坦福大学召开,与会成员有当时闻名于世的一些社会科学精英人士。
1.1.2一本著作
即《政策科学》(The Policy Sciences)。
这本著作是作为上述会议主要成果之一的论文集,1951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
作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然而并未在社会上包括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生中产生较大的影响。
后来许多学者认为,其真正意义在于引发了社会科学上的“静悄悄的革命”。
1.2代表人物:哈罗德·拉斯韦尔
1.3主要思想
20世纪60年代,公共政策学者致力于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及其中对议会、政府和政党作用的分析和评价。
在这一时期,将政策制定规划视为由若干环节按照程序组成的循序推移的过程,大多采用线性思维方式。
1.4相关评价
这一时期的公共政策学过分偏重自然科学和枯燥的数字,因而是一门生硬的机械的科学,不可能推动社会前进。
第二阶段发展时期——20世界70年代
2.1标志性事件及代表人物
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的出版,包括《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1968年),《政策科学探索》(1971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
这三部著作是由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叶海尔·德洛尔(Yehezhel Dror)在1968年至1971年旅居美国期间写的。
2.2主要思想
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必须要构建一个模型,并且要包括方法论和决定论。
他将医学上的治疗来比喻这种模式,治疗一般有两种模型,一是通过外部处理,一是让患者自己恢复功
能,必须将这两种模型结合起来。
而公共政策的旧范式只强调让患者自我恢复,应该建立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新范式,但公共政策研究的是社会病理,还涉及到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问题。
2.3主要成果
2.3.1“趋前倾向”——60年代后期70年代前期
指政策研究偏重于加强政策咨询的倾向。
这一时期美国建立了一批以公共政策咨询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研究所,这些机构广泛运用统计学、数学、心理学等方法提出各种政策方案和建议,被称为是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外脑”。
2.3.2“趋后倾向”——70年代中期
指政策研究偏重于政策周期研究的趋势。
一方面,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制定必须考虑其系统的改进和完善,它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并不是仅仅通过政策咨询获取相关信息就可以达到最终结果;另一方面公共政策更重要的环节是推行和实施。
因而转向了对整个政策的生命周期的探讨。
这一时期发展出了一批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2.4相关评价
德洛尔的理论虽然纠正了拉斯韦尔的一个个错误,但本身也存在很大问题。
他的理论过于理论化,极其抽象,让人难以理解。
因此也不可能对政策科学起太大作用。
第三阶段自我批判时期——20世纪80年代
3.1主要思想
这一时期,政策学家较多地采取谨慎的批判态度,转向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3.1.1政策效率
西方学者从两个角度进行考虑。
一是比较分析,在国家内部和国家间的政策上都进行比较分析。
另一个是考虑公共政策产生与运行所需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3.1.2政策信息多元化
西方学者认识到政策研究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上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政策学者的主要任务是在不同的政策利害人中获取政策信息,并制定让各方都满意的政策。
3.1.3政策学家与政治家关系
过去强调的政策学家采取中立、远离政治的立场是不合理的,应当在政治领域中发展出
政策科学规范,与政治家合作。
第四阶段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期——20世纪90年代
4.1主要成果
美国和西方公共政策在这一时期产生突破性发展,基于批判阶段论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和深化了政策过程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比如政策漏斗理论、政策窗口理论、政策倡导联盟理论等。
4.2 代表人物
金登(John Kingdom)、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萨巴蒂尔(Paul Sabatier)。
4.3主要思想
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两种趋势。
4.3.1 深化原有研究主题
其中包含对两个问题的研究。
一是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
学者们在这一时期更多关注从哪些途径去探索这个问题。
罗尔斯、布坎南、高斯罗伯分别提出有关这会哲学、社会道德和专业伦理的研究方法。
另一个是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这一时期更注重探索两者的结合。
梅尔斯诺和贝拉威的《政策组织》,以及林恩的《管理公共政策》中分别提出了两者相互融合的思想。
4.3.2 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其中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增强公共政策的应用性。
学者们转向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比如网络犯罪、温室效应等,并且发型单纯的客观研究方法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还要采取实证主义的主观研究方法。
另一方面是政策调查的兴起,加强理性意识形态。
许多政策学家认为不存在一个最佳的能让社会大众都能接受的政策,因此必须重新定义好的政策。
这应当是具有法律正当性的政策,因此必须通过政策调查来确定其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