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DS18B20温度测量与控制实验报告

DS18B20温度测量与控制实验报告

课程实训报告《单片机技术开发》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班级: 104201学号: 10420134姓名:杨泽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2012年5月29日目录一、DS18B20温度测量与控制实验目的……………………二、DS18B20温度测量与控制实验说明……………………三、DS18B20温度测量与控制实验框图与步骤……………………四、DS18B20温度测量与控制实验清单……………………五、DS18B20温度测量与控制实验原理图…………………六、DS18B20温度测量与控制实验实训小结………………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总线器件的编程方法。

2.了解温度测量的原理,掌握 DS18B20 的使用。

二、实验说明本实验系统采用的温度传感器DS18B20是美国DALLAS公司推出的增强型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

Dallas 半导体公司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20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

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

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如:环境控制、设备或过程控制、测温类消费电子产品等。

与前一代产品不同,新的产品支持3V~5.5V的电压范围,使系统设计更灵活、方便。

DS18B20测量温度范围为-55°C~+125°C,在-10~+85°C范围内,精度为±0.5°C。

DS18B20可以程序设定9~12位的分辨率,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中,掉电后依然保存。

DS18B20 内部结构DS18B20 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64 位光刻 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 TH 和 TL、配置寄存器。

DS18B20 的管脚排列如下: DQ 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GND 为电源地;VDD 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在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

光刻 ROM 中的 64 位序列号是出厂前被光刻好的,它可以看作是该DS18B20 的地址序列码。

rtk测量实验报告

rtk测量实验报告

rtk测量实验报告RTK测量实验报告引言RTK测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实时定位技术,能够提供毫米级的位置精度和厘米级的高度精度。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RTK测量技术对地面控制点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地面控制点,使用RTK测量仪器进行实时定位测量。

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精准校准,并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参数。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确保测量仪器与卫星信号的良好连接,以保证测量精度。

测量完成后,将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最终的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得出了地面控制点的精确位置和高程数据。

通过与实际控制点的坐标进行对比,发现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验证了RTK 测量技术的高精度和可靠性。

同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发现测量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卫星信号质量、气象条件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以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实验评价本次实验通过RTK测量技术对地面控制点进行了高精度的实时定位测量,得出了满意的测量结果。

同时,也发现了测量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充分考虑。

总体而言,RTK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实时性和可靠性的优势,适用于地理测绘、土地管理、工程测量等领域。

结论本次实验验证了RTK测量技术的高精度和可靠性,对地面控制点进行了成功的测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TK测量技术将在地理信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各种测量应用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高程数据支持。

控制测量实习心得体会范例文

控制测量实习心得体会范例文

控制测量实习心得体会范例文
在控制测量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
心得体会:
首先,实习期间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流程。

包括了解不同的控制测量方法、仪器的使用和校准等方面。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理解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
的应用,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其次,在团队合作方面,我发现团队协作是实现控制测量工作的关键。

在实习中,我
们需要和同事密切合作,有效沟通,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与同事互相协助、互相学习,我感受到了团队力量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团队合作带来的效率和成就感。

另外,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我学会了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分析问题的根源并寻找
解决方案。

实习期间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但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我成功克服了
困难,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总的来说,控制测量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过实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发展目标,也更加坚定了对工程技术的热爱
和追求。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控
制测量工程师。

实验报告GPS静态测量

实验报告GPS静态测量

实验报告GPS静态测量试验四GPS静态测量一、试验目的试验的目的是使同学了解采纳GPS定位技术建立工程控制网的过程,使所学理论学问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对新学问的理解,增加同学的动手能力,培养同学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应达到如下要求:1、娴熟把握GPS接收机的使用办法,外业观测的记录要求。

选点、埋石的要求。

2、合理分配时段、把握星历预告对时段的要求。

PDOP值的大小对观测精度的影响,图形结构的设计及外业工作。

外业观测时手机或对讲机的合理应用。

3、把握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处理的流程,能自立完成基线解算及网平差二、试验地点:城市学院校区内,试验学时:4小时三、试验前的预备工作1、试验内容介绍:对试验的任务和意义作好充分了解。

2、使用的仪器及物品:GPS接收机(含电池)、基座、脚架若干台,作业调度表,外业观测手簿,小钢尺,铅笔,安装有传输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计算机,数据传输线若干根,便携式存储器。

3、搜集资料①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绩和地形图资料a.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绩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

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月、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施测等级和成绩的精度评定。

b.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月、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c.假如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全都,则应收集、收拾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注:本试验采纳地科系2022年5月建立的校内控制网资料)①收集有关GPS测量定位的技术要求通过参考测量规范,收集有关的测量技术要求。

GPS测量规范包括:a.《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22b.《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2四、GPS控制网的布设1、GPS网图形设计原则①GPS网应按照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情况,作业时的卫星情况,预期达到的精度,成绩的牢靠性以及工作效率,根据优化设计原则举行。

测量学实验报告(精选7篇)

测量学实验报告(精选7篇)

测量学实验报告测量学实验报告(精选7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测量学实验报告篇1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

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

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内容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

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

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

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

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

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

过程控制控实验报告

过程控制控实验报告

实验一 单容自衡水箱特性的测试一、实验目的1. a 根据实验得到的液位阶跃响应曲线,用相应的方法确定被测对象的特征参数K 、T 和传递函数。

二、实验设备1. A3000高级过程控制实验系统2.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三、实验原理由图2.1可知,对象的被控制量为水箱的液位h ,控制量(输入量)是流入水箱中的流量Q 1,Q 2为流出水箱的流量。

手动阀QV105和闸板QV116的开度(5~10毫米)都为定值。

根据物料平衡关系,在平衡状态时:0Q Q 2010=- (1) 动态时则有: dtdVQ Q 21=- (2) 式中V 为水箱的贮水容积,dtdV为水贮存量的变化率,它与h 的关系为Adh dV =,即:dtdhA dt dV = (3) A 为水箱的底面积。

把式(3)代入式(2)得:QV116V104V103h∆h QV105QV102P102LT103LICA 103FV101MQ 1Q 2图2.1单容水箱特性测试结构图图2.2 单容水箱的单调上升指数曲线dtdhA=-21Q Q (4) 基于S 2R h Q =,R S 为闸板QV116的液阻,则上式可改写为dtdhA R h Q S =-1,即:或写作:1)()(1+=TS Ks Q s H (5) 式中T=AR S ,它与水箱的底积A 和V 2的R S 有关;K=R S 。

式(5)就是单容水箱的传递函数。

若令SR s Q 01)(=,R 0=常数,则式(5)可改为: TS KR S R K S R T S T K s H 0011/)(0+-=⨯+= 对上式取拉氏反变换得: )e -(1KR h(t)t/T0-= (6)当∞→t 时0KR )h(=∞,因而有=∞=0R )h(K 阶跃输入输出稳态值。

当t=T 时,则)h(KR )e-(1KR h(T) 001∞===-0.6320.632。

式(6)表示一阶惯性环节的响应曲线是一单调上升的指数函数,如图2.2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频率特性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频率特性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三)
频率特性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线性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2.了解和掌握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波德图)的构造及绘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被测系统是一阶惯性的模拟电路图见图3-2-1,观测被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填入实验报告。

本实验将正弦波发生器(B4)单元的正弦波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用虚拟示波器观测被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了解各种正弦波输入频率的被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图3-2-1 被测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实验步骤:
(1)将函数发生器(B5)单元的正弦波输出作为系统输入。

(2)构造模拟电路。

三.实验记录:
ω
ω=1
ω=1.6
ω=3.2
ω=4.5
ω=6.4
ω=8
ω=9.6
ω=16
实验分析:
实验中,一阶惯性环节的幅频特性)(ωL ,相频特性)(ωϕ随着输入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T 是表征响应特性的唯一参数,系统时间常数越小,输出相应上升的越快,同时系统的调节时间越小。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2)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2)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一、引言控制测量是自动化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其通过采集、传输和处理控制系统的信号,实现对系统的测量和控制。

本实习报告旨在总结与记录在控制测量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二、实习目的本次控制测量实习的目的是使我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实验和报告撰写。

三、实习内容1. 仪器的使用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和控制实验。

其中包括: - 示波器:用于观察和分析信号的变化情况; -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特定的信号以供实验使用; - 多用电表:用于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参数; - 电子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 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

在实习中,我们熟练掌握了这些仪器的操作方法,实现了对实验条件的准备和监测。

2. 传感器与执行器传感器是控制测量中的核心设备,它能够将非电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和控制。

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等。

执行器则是实现控制的关键设备,它能够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能,以产生特定的动作。

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电磁阀和电动机等执行器的原理和控制方法。

3. 控制系统实验在实习中,我们通过搭建不同的控制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我们学习了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等基本控制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验证。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PID控制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进行了PID控制系统的实验。

4. 实验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仔细的记录和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能够得出一些结论和经验,并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四、实习总结通过此次控制测量实习,我对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学会了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和控制实验,熟练掌握了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使用方法。

我还学习了不同的控制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和分析,得出结论和经验。

电动机的控制实验报告

电动机的控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

2. 掌握接触器、按钮、开关等低压电器的使用及接线方法。

3. 掌握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点动控制、自锁控制等基本控制线路的接线和调试。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

当电动机绕组通电后,在磁场中产生电磁力,使电动机转子转动,从而实现电能到机械能的转换。

三、实验器材1. 电动机一台2. 接触器一个3. 按钮一个4. 开关一个5. 万能表一个6. 导线若干7. 电工工具一套四、实验内容1.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1)接线:将电动机、接触器、按钮、开关等按原理图连接。

(2)调试:接通电源,按下正转按钮,观察电动机是否正转;再按下反转按钮,观察电动机是否反转。

2. 电动机点动控制(1)接线:将电动机、接触器、按钮、开关等按原理图连接。

(2)调试:接通电源,按下点动按钮,观察电动机是否转动;松开按钮,观察电动机是否停止。

3. 电动机自锁控制(1)接线:将电动机、接触器、按钮、开关等按原理图连接。

(2)调试:接通电源,按下启动按钮,观察电动机是否启动;松开按钮,观察电动机是否保持运转。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并按原理图连接电路。

2. 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使用万能表测量电路通断情况。

3. 进行正反转控制实验,观察电动机正反转情况。

4. 进行点动控制实验,观察电动机点动情况。

5. 进行自锁控制实验,观察电动机自锁情况。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反转控制实验:电动机能够按照预期实现正反转,说明电路连接正确,控制方法得当。

2. 点动控制实验:电动机能够实现点动控制,说明电路连接正确,控制方法得当。

3. 自锁控制实验:电动机能够实现自锁控制,说明电路连接正确,控制方法得当。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电动机的控制实验,使我们对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接触器、按钮、开关等低压电器的使用及接线方法,学会了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点动控制、自锁控制等基本控制线路的接线和调试。

温度检测与控制实验报告

温度检测与控制实验报告

实验三十二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实验1.了解温度传感器电路的工作原理2.了解温度控制的基本原理3.掌握一线总线接口的使用这是一个综合硬件实验,分两大功能:温度的测量和温度的控制。

1.DALLAS 最新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 简介Dallas 半导体公司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 DS1820 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

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

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如:环境控制、设备或者过程控制、测温类消费电子产品等。

与前一代产品不同,新的产品支持3V~5.5V 的电压范围,使系统设计更灵便、方便。

DS18B20 测量温度范围为 -55°C~+125°C,在-10~+85°C 范围内,精度为±0.5°C。

DS18B20 可以程序设定 9~12 位的分辨率,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 中,掉电后依然保存。

DS18B20 内部结构DS18B20 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份组成: 64 位光刻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 TH 和 TL、配置寄存器。

DS18B20 的管脚罗列如下: DQ 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 GND 为电源地; VDD 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在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

光刻ROM 中的 64位序列号是出厂前被光刻好的,它可以看做是该DS18B20 的地址序列码。

64 位光刻 ROM 的罗列是:开始 8 位(28H)是产品类型标号,接着的 48 位是该 DS18B20 自身的序列号,最后 8 位是前面 56 位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X8+X5+X4+1)。

光刻 ROM 的作用是使每一个 DS18B20都各不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根总线上挂接多个DS18B20 的目的。

DS18B20 中的温度传感器可完成对温度的测量,以 12 位转化为例:用 16 位符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读数形式提供,以 0.0625℃/LSB 形式表达,其中 S 为符号位。

控制测量实验报告

控制测量实验报告

控制测量实验报告引言:控制测量是一种用来评估和验证某种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的方法。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控制测量实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报告将对控制测量的原理、方法和案例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于控制测量的认识。

一、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控制测量是通过获取和分析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来评估和验证系统是否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反馈环路:控制测量通过建立反馈环路,将系统的输出信号作为输入信号的参考值,用于动态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从而实现系统响应的优化。

2. 传感器选择:合理选择适应环境和需求的传感器,以确保测量过程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3. 数据采集与处理:控制测量实验中需要采集大量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有滤波、采样、FFT变换等。

二、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控制目标和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1. 现场实验:在实际工业生产现场进行控制测量实验,以评估和验证工业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现场实验,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现有的控制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模拟实验:利用计算机模型和仿真软件进行控制测量实验。

模拟实验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对复杂系统进行实验和分析。

3. 实验控制系统设计:根据实验需求,设计和构建控制系统,通过调整控制参数和采样周期,获得满足控制要求的最佳控制效果。

常见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有PID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三、控制测量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关于工业生产线上控制测量的案例分析,以加深对控制测量的理解。

某家电生产厂商的生产线上,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测量。

他们采用了以下控制测量方案:1. 选择了高精度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分别采集生产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数据。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模板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模板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模板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控制测量相关知识,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习意义:控制测量是现代工程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是工程开发、质量控制及维护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习,学生将了解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室安全操作技能,提升实验能力。

二、实验器材与操作流程1. 实验器材本次实验的器材如下:•控制测量仪器(包括数字万用表、示波器等)•学生个人实验箱(包括电路板、电线、电源等)•实验手册2. 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操作流程如下:1.按照实验手册要求连接实验电路。

2.打开控制测量仪器,进行基础测量操作。

3.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典型实验操作,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4.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1.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础测量实验2.稳态响应实验3.传递函数实验4.模拟控制实验2. 实验结果分析在本次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记录,得出了以下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测量仪器能够准确测量电路的电压、电流等基本参数。

•在稳态响应实验中,实验现象与理论模型相符,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传递函数实验中,实验结果反映了电路系统的传递特性,实验数据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在模拟控制实验中,实验结果反映了控制系统的响应特性,数据分析表明,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电路的精确控制。

四、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习,学生不仅学习了控制测量相关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更加提升了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习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如电路连接不当、实验数据误差等,但我们积极解决问题,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最终得出了可靠的实验结论。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实验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学生应该注重实验细节,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不断探索实验方法,为将来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电机控制实验报告分析(3篇)

电机控制实验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电机控制技术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机控制技术,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电机控制实验。

本报告将对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进行详细阐述。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电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2. 掌握电机控制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电机控制理论;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电机控制实验平台搭建实验平台主要包括电机、控制器、传感器、电源等设备。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验要求,正确连接各设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电机调速实验通过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实现对电机转速的调节。

实验中,我们测试了不同占空比下电机的转速,并记录实验数据。

3. 电机转向控制实验通过改变PWM信号的极性,实现对电机转向的控制。

实验中,我们测试了不同极性下电机的转向,并记录实验数据。

4. 电机制动实验通过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和极性,实现对电机制动的控制。

实验中,我们测试了不同制动条件下电机的制动效果,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机调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随着PWM占空比的增大,电机转速逐渐提高。

当占空比为100%时,电机达到最大转速。

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2. 电机转向控制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改变PWM信号的极性,可以实现对电机转向的控制。

当PWM信号极性为正时,电机正转;当PWM信号极性为负时,电机反转。

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

3. 电机制动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和极性,可以实现对电机制动的控制。

当PWM信号占空比为0时,电机完全制动;当占空比逐渐增大时,电机制动效果逐渐减弱。

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五、实验结论1. 电机控制实验平台搭建成功,能够满足实验要求;2. 电机调速、转向和制动实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验证了电机控制理论;3. 通过实验,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

高程控制测量实验报告

高程控制测量实验报告

高程控制测量实验报告高程掌握测量试验报告〔精选5篇〕1一、实习目的:1、掌控导线测量外业观测方法;2掌控导线测量的计算方法;二、实习计划:1、仪器配置:每小组配备全站仪一台、棱镜两个、记录表格假设干2、实习时间;两学时三、实习内容及要求:1、每人完成一个测站的导线测量,并完成记录计算2、每人完成一条导线的计算;3、测一条闭合路径并量出各边距离长度,娴熟的观测以及快速计算出2c值、方位角、闭合差看其是否超限,算出改正数和坐标增量最终求出坐标。

四、实习步骤:1、导线布设为闭合导线2、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建立标识、量边和测角。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识;依据已有的数据〔点的坐标与高程〕规划好导线的布设线路。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硬并便于保存之处。

〔2〕、导线边长测量:导线边长用全站仪测距,来回两次测量的方法,相对误差不应大于4000分之一;3、导线转折角测量:4、导线内业计算:在计算前检查有无遗漏或记错,是否符合测量的限差要求。

闭合导线计算图中已知A点坐标为〔0,0〕,A—1坐标方位角为90度0分0秒,计算导线点1、2、3、4点的坐标;〔1〕、角度闭合差调整;根据几何原理根据平面几何原理,n边形内角之和应为(n-2)*1800,因此,n边闭合导线内角之和的理论值应为1800,由于导线水平角观测中不可避开地含有误差,使内角之和不等于理论值,而产生角度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

假如不超限,那么将角度闭合差按"反其符号,平均安排"的原则,对各个观测角度进行改正。

已改正值在表格中写在角度观测值的上方。

改正后角度之和应等于5400。

〔2〕、坐标方位角推算为了计算除起始点以外的各导线点坐标,需要先计算相邻两导线点之间的坐标增量,这就要用到边长和坐标方位角。

边长是径直测量的,而坐标方位角需要依据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及观测的导线转折角(左角或右角)来推算。

由此可以归纳出,按后面一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和导线右角β右,推算导线前进方向一边的坐标方位角的一般公式为a前=a后+1800—β右3.坐标增量计算闭合导线坐标增量的和应为零。

控制测量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控制测量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近期我参加了公司举行的控制测量实习,学习了很多实用的知识,也有很多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控制测量原理和技术,包括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仪表的分类和特点、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运算等等。

通过实践操作,我也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控制算法,例如PID控制、比例积分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等。

这些知识为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掌握了一些实际应用的技能。

例如,我学会了如何进行传感器的校准和安装、如何调试和优化控制系统、如何进行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等等。

这些实践技能使我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我在工程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还有,在实习期间,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和需要加强的地方。

例如,我发现自己在理解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时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加细致地思考和分析;我还发现自己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练习。

通过实习的经历,我更加清晰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也激发了自己不断进步和提高的动力和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习期间,我还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但只有通过各自的合作和
交流,才能更好地完成整个项目。

通过这个经验,我明白了在工作和学习中,团队合作和沟通才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这次控制测量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塑造了我积极进取、团队合作的态度和精神。

我相信这些经历会成为我未来行进路上的重要资本和支持。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测量 2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测量 2

闽南师范大学
心理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班级:成绩:
主试:段宁被试:自己的名字实验组:可以不写实验时间:2013年11月实验地点:创业楼206
练是关键,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学生的学习自我控制力,才能把观念转化为行为。

最后,把外部的要求内化成自己的自我要求,这是培养自控力的根本。

有研究者系统提出了体育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意识控制能力上:意识自控;行为自控;注意自控;动机自控;情绪自控;认知自控;身体运动自控;要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必须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时间、次数安排上有自主权,有着自由学习的时间;创设情境培养顽强的毅力;观察自控;评价自控。

6参考文献
[1] 谭树华,郭永玉. 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订[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2] 张春梅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提高学业成绩的关键[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7
[3] 张灵聪. 自我控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 77-80.
[4] 张灵聪,郭梅华.论学习自我控制的培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7:164-167。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控制测量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对于工程师和科技工作者而言,控制测量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技术的熟练掌握,已经成为操作现代化工业设备和仪器的必备技能。

因此,控制测量实习也是现代工业获得优秀工程师的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实习活动围绕控制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涉及到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信号的变换和传输、控制器的种类以及仪器采集数据处理等方面。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实验原理及流程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模拟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控制,来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

实验的步骤如下:1、建立系统模型:利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来建立实验平台,通过模拟物理量采集装置(传感器)来获得有用的输入信号。

2、验证模型:根据特定的实验需求,通过仿真工具进行建模和验证,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3、实现系统控制:对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包括数据的编码、传输和解码等环节。

二、实验过程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神经网络设计算法和PID控制方法,对模拟信号进行实时采样、读取、处理和分析,并通过控制器对模拟输出进行控制。

试验并测试了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受力变化关系,以及受采集频率、精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对仿真计算与实际数据的对比分析,对控制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充分评估和验证。

三、实验收获与反思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控制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较为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需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程序设计和数学建模能力,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控制测量实习是现代工业对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要求之一,通过实践学习和实验模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控制测量技术并且增加实际实验的经验。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深化对控制测量的理解和应用,以更好地为工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pid控制实验报告

pid控制实验报告

pid控制实验报告PID控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PID控制器的调试和实验验证,掌握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加深对控制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二、实验原理。

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它由比例(P)、积分(I)、微分(D)三个部分组成。

在实际控制系统中,PID控制器通过对控制对象的测量值和设定值进行比较,产生误差信号,然后根据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部分的参数进行计算,输出控制信号,使控制对象的输出值逼近设定值,实现控制目标。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了PLC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作为控制系统,通过对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进行反馈控制,调节加热器的功率输出,控制温度在设定值附近波动。

四、实验步骤。

1. 首先,设置PID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为初始值,将控制系统接通,使加热器开始工作。

2. 然后,通过监测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观察加热器的工作状态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3. 接着,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使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达到最佳状态。

4. 最后,记录和分析不同参数下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比较不同参数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总结调节经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调节,我们得到了不同参数下的控制系统响应曲线。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1. 比例参数的增大会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但会引起超调和振荡现象;2. 积分参数的增大可以减小稳态误差,但会增加超调和振荡的幅度;3. 微分参数的增大可以减小超调和振荡,但会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掌握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技巧。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调节PID 控制器的参数,使控制系统达到最佳的性能指标。

七、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方法,还提高了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精选6篇)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精选6篇)
1、测量仪器:DJ6型光学经纬仪、三脚架、铁脚两个、记录板、钢尺。
2、测量原理:根据水平角的定义,若在A点的上方,水平地安置一个带有刻度盘的圆盘(水平度盘),度盘中心o点与A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过AB、AC直线的竖直面与水平度盘相交,其交线分别为oa、oc,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分别为b、c则∠boc为欲测水平角。
三、测区概况:
此次测量我们选择的地点是风景秀丽怡人的唐岛湾滨海公园,此处吸引我们的主要原因是较近的距离(离理工大较近,搬运仪器方便)和合理的地势(便于测量)以及旖旎的风光。唐岛湾北临繁忙的滨海公路,南靠波涛不甚汹涌的唐岛湾,视野开阔。
公园内部,也就是测区内有木质桥梁,可以称之为小桥流水;高耸的银杏树,杉木,松树;高低不一的台阶;草坪;喷泉。这样测量工作就要在桥梁上进行,经受震动和风的影响。还有树木的阻挡影响视线,台阶影响地面点的定位,草坪仪器的安置整平。
南部测量点多为折线,地势较复杂,北侧沿路沿分布,地势较平坦,都分布在路边步行路上。在总长度1082多米的路线上分布13个点,形成一个闭合导线。
四、实训过程:
周日胡老师和于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了实训动员会,与此同时我们领了仪器,主要包括: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一台,红黑面尺两个,水准仪三角架、经纬仪三角架各一个,铁架两个,钢尺一个。
(1)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应该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行读取。在读数前一定将水准仪视野的水准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
(2)当用经纬仪测量角度时,如果目标较小,最好使单线与目标重合,如果目标有一定宽度,可以用双丝夹住目标。
(3)在测量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稍微碰了一下仪器,就要重新调整对中水平,否则就会导致数据错误,也可能导致仪器的损坏。
3、精度要求:角度闭合差fβ=∑β测-(n-2)×1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掌握全站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
掌握小地区碎部测量布点方式;
掌握测绘学的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任务:
控制点高程测量;导线测量;水准、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学校莳英园水准闭合路线的测量,并根据其中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推算出其它水准点的高程。

每小组完成一个指定区域的导线测量(包括高程)。

完成提交一份水准测量的成果表、一份水准测量的原始记录数据的电子表格、一份导线测量的布点图、一份导线测量的原始测量数据的记录表格。

三、实验内容:
1. 对莳英园的18个控制点采用闭合路线进行等外水准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每条线路,及相应的内业处理
2.在莳英园为中心,包括9,10,11,12号楼,北门,西北门,草坪、亭台进碎步点的布设和将布设的碎步点采用导线测量的方式测量其坐标和高程,及相应的内业处理。

四、实验设备:水准仪,水准尺,三脚架,全站仪,棱镜,对中杆,卷尺,图纸等。


五、技术设计:
1.水准测量:根据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测量其他水准点的高程.
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有若干个控制点(索要测出高程的点)。

闭合回路上,每两个控制点之间为一测段,站与站间距离应适中,按照国家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施测。

2.导线测量:通过测角和量距,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导线从一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17个点,又回到起始点上,形成一闭合多边形,成为闭合导线。

由于测量了多边形的各内角及边长,闭合导线也具有检核作用。

a角度检核条件:多边形各内角的观测值之和与其理论值之差,应满足限差要求,其中n为多边形角个数。

b坐标增量检核条件:上述理论值应为零,可实际上一般不等于零,但也应该满足限差要求。

c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测角,量边等。

d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计算数据是否准确
3. 碎步测量:根据控制点,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4. 绘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