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典当业的历史发展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西汉吴楚七国叛乱时,“长安 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 东,关东成败未决,莫肯与。惟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 之。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无盐氏之息什倍,因此富 埒关中。”
《汉书·贡禹传》云:“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 好衣美食,一岁有十二之利。”又《汉书·食货志》合《王 莽传》云“收息百月三”,如淳曰“出百钱与民,月收其息 三钱也”。
2、兴起于南北两朝
河南大学刘秋根《中国典当制度史》主张始于汉代; 近代杨肇遇《中国典业》、民国时期区季鸾《广东之典当 业》认为产生于宋; 民国经济专家宓公干著《典当论》认为产生于南北朝。 最有力的证据便是正史里有明确记载的,见诸唐代李延寿所著 的《南史·甄法崇传》一段文字:
“法崇孙彬 ,有行业,乡党称善,尝以一束苎,就(荆) 州长沙寺质钱,后赎苎还,于苎中得五两金,以手巾裹之。彬 得,送还寺库,道人惊云:尝有人以此金质钱,时有事不得举 而失。檀越乃能见还,辄以金半仰酬。往复十余,彬坚然不 受。”
第三章典当业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典当业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中国典当业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美国典当业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 英国典当业发展情况 第四节 日本典当业发展情况
第一节 中国典当业的发展过程
一、典当的起源 我国封建社会最早把典当称“质”。“质”的行为起源
甚古,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据民国中国联合准备银行著《北 京典当业之概况》一书考证:“周礼地官质人,掌稽市之书 契,大市以质,小市以剂。孙诒让周礼正义,引惠士奇曰, 质人,卖价人,民用长券,谓之质。王褒童约,石崇奴券, 古之质欤,质许赎,鲁人有赎臣妾于诸侯者,而逋逃之臣妾, 皆得归其主焉,有主来识认,验其质而归之。”
这是历史上最早把“典当”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加以 记载。它表明我国典当行为至迟在汉朝就已出现,距今约 1800多年(前206-公元220),当时就有了典当萌芽。
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秋根著《中国典当制度史》,他 认为“……因春秋战国以来高利贷的发展,动产抵押借贷至 汉代已相当普遍,南北朝时期虽有所进步,却并无本质变化。 因此,很可能是典当业在汉代即已萌生”。又称“私人典当 业”,从其业务形式来看,汉代时期便已产生了。
二、典当业的历史变迁
1、萌芽于西东两汉 2、兴起于南北两朝 3、成熟于大唐五代 4、立行于北金两宋 5、鼎盛于明清两季 6、衰落于清末民初 7、消亡于建国初期 8、复兴于改革当代
1、萌芽于西东两汉
到了汉代,作为充当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一般等价 物——货币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人们对货币需求越来越大, 民间高利贷十分活跃。
由于两汉时期私人质贷行为已相当普遍,“以物质钱” 的典当行为便在这种私人高利贷活动中正式萌芽。
“典当”一词最早连用,出现在南朝时期宋wk.baidu.com范晔所著
《后汉书·刘虞传》:
“虞所赍赏,典当胡夷,瓒数抄夺之”。
说的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甘陵相刘虞奉命攻打幽州, 与部将公孙瓒发生矛盾。刘虞打算把受赏之财质押给外族, 却被公孙劫掠。
唐代诗人杜牧 七绝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山村水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据《魏书·释老志》和《洛阳迦蓝记》记载:
到北魏末年(公元543年)京师洛阳有佛寺1000多所, 全国佛寺已达3万余所,僧尼达200多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 数的10%。
由于南北朝的帝王不时有舍身事佛,并以钱赎身的举动, 不仅使佛寺的地位不断提高,而且也使佛寺的财富日益积聚。 寺院经济空前发达,“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 正因为南北朝时期的佛寺具备了日益雄厚的经济基础,由佛 寺为主开设带有慈善性质的典当业——“质库”就成为历史 的可能。寺院香火鼎盛,财力日增,遂以一部份余资向平民 发放钱款,既有慈善济贫之誉,又可坐收息利,客观上为典 当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据《北齐书·后主纪》记载:
武平六年(公元575年),北齐境内发生火灾,百姓饥 馑,齐后主诏令佛寺“质库”救济流民,即是政府支持佛寺 开办典当业的实证之一。
3、成熟于大唐五代
首先,所有制形式。 典当从单一的寺库质贷逐渐发展为官营、私营、寺营三种 质贷形式并存的兴盛局面。 其次,名称。 有称“质库”,有称“柜坊、僦柜、质舍、寄附铺”等。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僦柜”解释为“民间以物质钱, 异时赎出,于母钱外复还子钱”,“寄附铺”则是唐人小说 《霍小玉传》中的称呼。这说明唐代典当业官方称为“僦柜”, 民间俗称“寄附铺” 。 其三,经营范围。 不再像南北朝时期佛寺的质库那样,业务单一和仅具慈善 性质,除经营典当业务外,还接受有钱人的低息存款、办理商 业放款、代客储存财物、收取保管费等多种业务。 其四,典当物的。 农村以农民的帛、粟、麦等农产品为多,城镇居民则以金 银饰品和衣服等日常家庭用品为主。
春秋战国时两国相交,为信守承诺,只有以人为质,如 《左传·鲁哀公八年》鲁国以吴国王子为人质,“吴人许之, 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其中的“当”即抵押之意。另外 如史载秦昭王之子质于赵,燕太子质于秦等故事,说明当时 因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人质现象非常普遍。这种以人为 质的行为即是广义上最早的典质行为。从“以人为质”发展 到后来的“以物为质”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必然。
故事中“质”和“赎”就是一个完整的典当过程,典当物 “苎麻”和“黄金”都能质(当)钱,其中的“寺库”,就是 寺院仓库以施舍之闲资兼营典当的专门机构,也就是最初的 “当铺”雏型。
南北朝时期典当业的发端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首先,日益迫切的社会需求。 由于历史进入了五胡入主中原的战乱时期,民族矛盾和 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再加上中国古代社会 生产力低下,在两极分化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无数平民百姓即使 胼手胝足,本来就难以维持温饱生活,倘遇到水、旱、震、蝗等 灾害,更是雪上加霜,不仅播种季节无钱购买种子、农具,而且 连日常生活也都求借无门,社会生产力面临着日益衰败的严峻局 面。因此,社会对资金的融通需求十分迫切。 其次,佛教的传入。 佛教自东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并在洛 阳建立第一个中国佛教寺院白马寺以后,到南北朝时,由于人们 面对战乱频仍造成的生离死别产生了强烈的避世求来生的愿望, 再加上南北朝的统治者对佛教的炽热崇尚,两者不谋而合,迅速 地推动了中国的佛教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