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第五讲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及其影响
• 伴随哲学的产生,人类开始具有对事物本 性追根溯源、以无限性为特征的哲学思维, 以后伴随生产活动中观察实验材料的积累 和经验性思维的完善,人类又具有了可判 定性的、有限性的科学思维。 • 只是由于科学在产生之初仍然是以经验和 观察活动为主,因此,那时的科学思维是 与哲学思维合二为一的,使人类的思维方 式带有古代思维的特点:
• 因此,当近代工业兴起以后,哲学便轻而 易举地与近代科学结合起来,促成思维方 式的革新。
• 其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根源于具体实践 的直接需要。 • 一般说来,传统思维方式都具有突出的实 践性特征。 • 古代朴素的宇宙论萌生于原始农业对天的 关注,对天象的观察,人们提出各种思想 观点或对某些问题感兴趣,往往不是出于 单纯的求知需要和研究爱好,而是出于实 践的需要,目的是为了能“物为己用”、 “物尽其用”。
• 当然,人类思维这个大系统的发展,每次 “分”、“合”都有质的突变,20世纪及 其以后的“合”,并不是古代“合”的复 制,尽管其带有古代系统思维的信息,如 辩证性、有机性和层次性(从已有的等级结 构的组成部分向上发展出更高的一个层次 的系统。 •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称之为“螺线型”辩 证圈,但它毕竟是更新的自觉的思维方式。
• 民族思维方式: • 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那些长久地、 稳定地、普遍地起作用的思维习惯、思维 方式、对待事物的审视趋向和公认的观点, 就叫做该民族的思维方式。
• 一个人每天都在思考各种不同的问题,但 每个人思考的习惯和过程各不相同。 • 为什么每个人的思考习惯会不相同? 三个原因: → 大脑结构 → 知识结构 → 生活环境(社会强制性)
• 人类的思维领域,从方法和流程上看,经 历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发展历程。 • 古代思维的重点在于“合”—— • 从原始状态无序的整体观到有序的整体观, 从主客浑然不分的原始宇宙观到具有自主 意识的系统宇宙观,表现出古代系统思维 的上升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
第八讲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及其影响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的活动过程。
传统思维方式如何形成?当一个地方或某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经过一代代流传而基本稳定下来成为习惯,并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时,地方或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便形成了。
换言之,“传统思维方式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采用的方法。
”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一)、直觉和悟性——认识世界的基础什么是“直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晋. 陶渊明)直觉是针对某种事物的直接的、大致的想法。
由于这种想法比较笼统、不精确,以至不知从何说起。
直觉来自过去的经验、知识的积累和重组,以及自己所受过的思维训练。
直觉→低层次直觉(直觉行动思维)↘高层次直觉(悟性——较强领悟能力)↓↘触类旁通创造之始直觉思维和悟性思维的优点:可以利用过去和前人积累的经验,对事物的大致方向、发展趋势和整体效果做出预见和选择,还可以通过触类旁通去认识未能接触到的事物,尤其是在科学尚未能完全反映真理的时候,悟性思维做为一种科学的补充,还是很有作用的。
上述思维的缺点:太重视经验,甚至会陷入经验的泥淖而不能自拔。
而且,这种思维偏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难以准确表达思想和反映事物本质。
(二)、整体和辩证——治国和管理文化的基本点1、带有生命发展色彩的过程性思维方式过程性思维方式:是一种关注事物发展和变化过程的思维习惯。
过程性思维方式给中国文化带来三个结果⑴抵消了绝对的悲观主义,产生“乐感文化”。
子日:“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易传·系辞下》⑵培养出浓厚的历史感——预测的手段之一。
⑶导致形成“应变”的习惯。
“应时而变,应事而变。
”2 、注重关系的结构性思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事万物。
阴阳的不同组合产生了万事万物。
换言之,万事万物再怎么不同,都只不过是阴阳不同组合、不同关系的演变而已。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就有很多人不是很了解吧。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一、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辩证思维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辩证思维深深地渗透到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 决定传统文化的发展走向; 影响古代的军事理论和战争决策; 影响传统的中医理论; 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民族智慧的开发、文化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的重要形式,指的是思维主体通过对思维对象的直观认识,以非逻辑、非理性的形式,试图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
? 直觉思维既有直观性,又有体悟性,是直观与体悟的统一。
直觉思维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影响着中国人对宇宙人生的把握? 影响着中国古代的审美艺术? 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化对“顿悟”的重视? 需要注意的是:1.传统的直觉思维不同于今天所说的直觉思维 2.直觉思维表面看来是非理性的,实质上蕴含、积淀着理性三、中和思维 ? 中和思维:指传统文化中认识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不偏不倚、执中适度的思维方法。
? 中和思维起源于人们对“执中”“尚中”的认识? 中和思维将“中庸”看作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中和思维被普遍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艺术创造中强调“中和之美”就是一种具体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沿革中华传统文化即是先秦时期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关于对人、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追求,----即"仁义礼智信"。
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尊重传统、注重实践、重视道德”。
首先,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以人为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是万物之灵,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的情感和道德。
其次,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强调和谐共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和谐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认为,只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谐,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尊重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同时,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也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第四,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实践,认为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认为,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最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重视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基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注重培养人的道德素质。
总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尊重传统、注重实践、重视道德。
这些特征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历史悠久,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多,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几个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起来看看吧!自我超越有形有相的东西终归于毁灭,要实现真正的不朽,就要超越自我这个有限的存在。
中国先哲将“道”作为超越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的永恒存在。
但这个“道”又不是不可捉摸、高高在上的上帝,它“有情有信”,就在万事万物之中。
理想人格的获得就在于与“道”自觉、自然而然地合和。
道虽“有情有信”,它又超言绝象。
要与“道”冥合,就需要超越一切形体和自己的生命。
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中达到无限,在现实中实现永恒。
中国知识分子习惯于自我克制和自我提升,不在躯壳上起念,追求某种精神境界,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中的体现与应用。
自我实现中国先哲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道德人性,从中得到真正的精神享受,即所谓的“心中乐地”。
这种实现完全是现世主义的,它主张在现世人生中实现最高理想,并不需要彼岸的永恒和幸福。
因为永恒和幸福本来就在你的心中,随时可以实现和受用。
中国人把“立德、立功、立言”定为人生“三不朽”,正体现了中国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现世特征。
然而,也同样由于这种现世的自我实现导致了中国人的功利主义、家族主义和个人主义。
同追求永恒的精神境界正好形成明显的反差。
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把“双刃剑”。
这种着眼于现世的自我实现既解释了中国人易于满足不思进取、长期安于小农生活的弊病,也成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忍耐的美德。
中庸之道中庸作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执两用中,不走极端,如对圣人的描写,“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
(2)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不偏激,追求平和。
最明显体现在中医对身体阴阳二气的调节上。
(3)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
至今仍有关于种小麦的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4)允执其中,保持平衡。
(5)有原则地折衷。
中庸的思维方式在古代中国农业、医学、政治和人际关系之中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五讲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及其影响
第五讲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及其影响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思维和行
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思维方式与西方的逻辑思维有所差异,它强
调整体性、综合性和含蓄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及其影响。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核心特点之一是综合性。
中国传统思维强调对问
题进行全面综合的思考和分析,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排列和解决。
举个
例子,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常常使用「天地人」三个词来表示世界万物的
综合体,这表明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综合性的重要性。
综合性思维方式
的优点是能够看到问题的方方面面,从整体上把握问题,有助于制定更全
面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还注重含蓄性。
含蓄性思维方式强调言简意赅、约
束和隐蔽的表达方式。
中国人常常使用暗示、比喻和象征等方式来表达自
己的思想和感情。
比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中国的一句谚语,表
示一旦说出了一些话题,就很难收回去。
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可节省表
达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也要求解读者具备相应的文化背景和知识。
总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含蓄性对中国人的思维
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们帮助人们更全面地把握问题,提供更有效的
解决方案,并在社交场景中实现和谐与隐晦。
在当代社会中,这种思维方
式仍然影响着中国人,并对其处理问题和决策产生着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我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1. 我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思维方式是以整体性为核心的。
我国人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会从整体上去考虑,而不是片面地看待事物。
这种整体性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有助于形成系统性的思维。
另外,我国传统文化中还有着较为谨慎的思维方式。
历史上,我国人民在处理事务时,往往会更加慎重,会全面考虑、思虑周详,这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稳重、审慎的思维方式。
2. 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念,比如孝道、仁爱、礼仪、忠诚等。
这些价值观念贯穿于我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和处世态度。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
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与尊重,认为孝顺父母是一种道德和社会责任。
这一价值观念影响着我国人民的家庭观念和亲情观念,也体现了我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和关爱。
仁爱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
仁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同情,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形成和谐相处的社会风气。
这一价值观念影响着我国人的待人处事态度和社会交往方式,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整体性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促进问题的全面解决。
而谨慎的思维方式也对于我们在处理事务时更加深思熟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价值观念方面,孝道、仁爱等传统价值观念仍然为我们指明着处世的方向和道路。
尊重父母、帮助他人、和谐相处等观念,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回顾我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是一种宝贵的文化传统。
其整体性思维方式和谨慎的处世态度,为我们在处理事务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孝道、仁爱等价值观念也为我们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个人的健康成长。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积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让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继续发扬光大,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导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厚而庞大。
在这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深深影响了他们对待世界、人生和价值的态度。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剖析其内涵,并对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进行探讨。
一、和谐思维:追求整体平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与平衡的价值观念。
与西方哲学的对立思维相异,中国人注重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
这种思维方式可追溯到《易经》中的阴阳学说,强调相对性和相互依赖。
中国人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关注的是整体和谐的维系,而非特定的个体。
二、辩证思维:看待事物的复杂性辩证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习惯以包容的态度看待事物的复杂性,并通过发现事物的矛盾与变化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例如,道家哲学中的"至柔"和"至刚"的观念,认为事物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不断求得内外之道的平衡。
中国人通过辩证思维,尝试理解事物的多维度,融合矛盾之中寻求发展的契机。
三、中庸思维:追求中路之道中庸思维意味着寻求平衡和中庸之道。
儒家强调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追求道德的中和与身心的调和。
中庸思维也反映在中国人在价值观中的不激进、温和和稳定的倾向上。
这种思维方式使中国人更加注重和平共处、稳定发展和团结合作,并对社会关系和个人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命运观:认同自然的力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蕴含了一种对宇宙、自然和命运的敬畏和认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淌着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中国人相信宇宙存在着一种有序的力量,而人应顺应这种力量,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并将自身融入其中。
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人的行为和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他们更加注重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
五、人伦关系:强调亲情和社交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伦关系,强调亲情和社交。
中国人以家庭、亲友和社会关系为核心,这种关系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思维里,追求和谐人际关系是道德和修养的体现。
中国人的三种思维方式
“天人合一”思想既是一种宇宙观或世界观,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观(生态伦理),代表着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为根本特点的整体思维观念和思维方法,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辩 证 思 维
中国古人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所有对立的两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万事万物既相互对立而又趋于统一。这都是合乎辩证法的重要思想。其中,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思想堪称中国辩证思维的主流。
《周易》所讲的“八卦”以及两卦相叠而为六十四卦的学说,就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矛盾对立来说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周易》经文所说的“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易-泰》九三爻辞),所强调的即是“平”与“陂”“往”与“复”的对立统一。对于《周易》的辩证思维,郭沫若(1892~1978)给予了高度评价,“《易》的出发点原是一种辩证观,“从《易》的纯粹的思想上来说,它之强调着变化而透辟地采取着辩证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的思想史上的确是一大进步”。见诸《系辞上》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一语,既是《易传》辩证思维的核心命题,更是彪炳青史的千古绝唱。朱伯昆(1923~2007)极度褒扬“一阴一阳之谓道”命题,它“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哲学中两点论的代表”,“是对先秦以来辩证思维发展的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
其中一项重要的特点是传统思维的影响和体现。
传统思维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维,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整体观与辩证思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观和辩证思维。
整体观是指将事物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事物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辩证思维则是指将问题看作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种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世界的综合和求同存异的态度。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家和儒家思想尤其强调整体观和辩证思维。
道家注重自然的整体规律和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儒家则注重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这两种思想流派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二、尊重传统与崇尚孝道中国传统思维中,尊重传统和崇尚孝道是重要的价值观。
尊重传统是指对于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的敬重和继承。
中国人崇尚孝道,将家庭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这种传统思维在中国社会中深深扎根,对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核心价值观之一。
中国人相信,孝顺父母可以延长寿命、祈来好运,因此尽孝是家庭中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尤其在中国农村地区,孝道思想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传承和弘扬着这一传统美德。
三、礼仪之邦和人情味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注重礼仪和人情味。
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也贯穿于社交场合和各种仪式活动。
礼仪不仅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也起到了社会秩序和和谐稳定的作用。
人情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情谊。
中国传统文化鼓励人们关心他人,培养友善和亲和力。
人情味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
四、谦虚与宽容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谦虚和宽容。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类比性 思维被广泛应用于认识和理解自 然、社会和人类现象,以及探索 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类比性思维的表现
形象类比
通过将抽象的概念或现象与具体的形象或事物进行比较,从而理解其本质和规律。例如,将“道”与“水”进行比较 ,认为“道”如同“水”,具有润泽、渗透、滋养等特性,可以代表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经》、《道德经》等经典著作都强调了这种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辩证性思维的表现
表现形式
辩证性思维在处理实际问题时, 通常采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 矛盾转化等思想方法,注重从正 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并寻求最
优解决方案。
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 域,辩证性思维被广泛应用,如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都体
03
指导实践: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于指导人们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 用,如中医理论、风水学说等。
04
促进文化交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 解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对未来研究和发展的展望
深化研究
跨学科研究
实践应用
国际化发展
进一步深化对中国传统思维方 式的深入研究,挖掘其内涵和 价值。
直觉性思维的影响
1 2 3
文化传承
直觉性思维在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 传统文化能够得以保持其原始面貌和独特性。
创新思维
直觉性思维鼓励人们在常规思路之外寻找解决问 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局限性
然而,直觉性思维也存在局限性,如易受个人经 验、情感等因素影响,缺乏客观标准,容易导致 偏见和误判。
05
直觉性思维
直觉性思维的含义
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一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深受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一、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1. 重视“天人合一”思想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
他们认为人类的行为应该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而自然的变化的也应当受到人类的尊重和保护。
因此,古代中国人始终重视天道和人道的关系,强调人类应该遵循天道的规律。
2.注重研究自然科学古代中国人注重研究自然科学,在科学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他们发明了许多实用的技术和器具,使中国的农业、手工业、水利等方面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3.重视知识和教育古代中国人重视知识和教育,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儒家思想强调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古代中国人把教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4.注重联想思维和象征意义古代中国人注重联想思维和象征意义,这使得古代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有了独特的特点。
例如,中国古代的文学和诗歌中常用动物、植物等自然元素作为象征来描绘人物和事物,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象征意识。
二、古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1.强调道德伦理古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强调道德伦理。
儒家思想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水平是最重要的,所以古代中国人把道德伦理看做社会生活的基础和社会秩序的关键。
在古代中国人的眼中,一个人的行为应该符合道德标准,尤其是基本的道德准则,如孝道、仁爱、忠诚、廉洁等。
2.注重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古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注重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家庭是古代中国人重视的社会单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社会也对每个人有着明确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3.重视友情和交往古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重视友情和交往。
儒家思想认为,人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与市井之间的友情和交往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中国人的三种思维方式
读懂中国人的三种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中华文化在哲学思辨层面、理论思维领域的建树颇为丰硕,而其大端与指归,则可以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三者为代表,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思维的三大特征。
整体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嵇康认为这是“自然之分");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易•乾•文言》)。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的"一个突出的共同命题","《易经》对这一命题的发挥无疑起了历史性的作用”。
精选文库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列子・说符》),“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中国人的三种思维方式
读懂中国人的三种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中华文化在哲学思辨层面、理论思维领域的建树颇为丰硕,而其大端与指归,则可以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三者为代表,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思维的三大特征。
整体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嵇康认为这是“自然之分”);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易·乾·文言》)。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的“一个突出的共同命题”,“《易经》对这一命题的发挥无疑起了历史性的作用”。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列子·说符》),“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有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和直觉思维。
其中,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是指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把握;直觉思维则是指通过感性认识来把握事物的本质。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
强调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和分析,通过对矛盾的把握和处理,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
2.整体思维:整体思维是指将事物看做一个整体,强调事物的内在
联系和相互作用。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反映了整体思维的特点。
3.经验思维:中国传统哲学注重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通过对
实践经验的深入探究,推进思想的发展和进步。
4.反思性思维:反思性思维是指对现实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通
过对现实的分析和评价,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5.神秘思维:中国传统哲学中存在着一种神秘思维方式,强调对自
然和人类存在的神秘力量的崇拜和敬畏。
这种思维方式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超自然观念和信仰。
中国人的三种思维方式
读懂中国人的三种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中华文化在哲学思辨层面、理论思维领域的建树颇为丰硕,而其大端与指归,则可以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三者为代表,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思维的三大特征。
整体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嵇康认为这是“自然之分”);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易·乾·文言》)。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的“一个突出的共同命题”,“《易经》对这一命题的发挥无疑起了历史性的作用”。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列子·说符》),“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至宋代之时,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世界。 2、科学思维方式——以实证的形式来
理解世界。 3、日常思维方式——以感性的经验的
形式理解与把握对象世界。
二、思维方式的层次和功能
(二)五个功能
1、反映功能 2、解释功能 3、选择功能 4、评价功能 5、操作功能
三、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类型
第九讲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的位置
自然、人类、思想等诸般现 象→输入→
思维(思想、思考) →输出→体态、眼神、言语、
行动
一、何谓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也叫思维模式、思维方 法或思想方法,主要关涉两个问题: 一是思考什么,即思维的对象;二 是如何思考,即思维的方法与习惯。 而我们研究思维方式还要再加上两 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 那样思考;二是我们应该如何思考。
(一)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一般称为整体思维。是一种将思
维的对象看作一个整体,着眼于事物之间 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从而理解和规定思维 对象的思维方式。 (二)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不须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 式,不须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也不须经 验的积累,而是完全凭籍主体的自觉认可、 内心体验,在瞬间把握事物的本质。
三、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类型
(三)形象思维 形象是与抽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形
象思维往往运用形象的事物或象征的 符号来进行思维,而不是用概念范畴 进行思维。让人容易理解,可以感知, 但不准确。如先秦诸子的著作常常运 用比喻、象征的方式说明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重视事物的功能联系,轻视实体形质,对 问题强于综合而弱于分析;重视时间因素 超过空间因素,具有整体性、对待性、直 觉性、模糊性、内向性、意象性等特点。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大的缺点是模糊性, 表现在:
1、用词多歧义,没有明确的界说。 2、立辞多独断,缺乏详细的论证。
参考书目:
1、(日)中野美代子《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央 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2、李禹阶《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论集:中国文化的 共生精神》西南交大出版社1995年版。
3、吾淳《中国思维形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4、(美)艾兰等《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 说探源》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武占江《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形成及特点》陕 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王树人《回归与原创:象思维视野下的中国智 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一、何谓思维方式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思维主体 按照自身特定需要和目的,运用思维工具 去接受、反映、理解、加工客体对象或客 体信息的思维活动的样式或模式,本质是 反映思维主题、思维对象、思维工具三者 关系的一种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结 构。——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 第3页。
二、思维方式的层次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