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合集下载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1பைடு நூலகம்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16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内复杂动脉瘤的患者,经病人家属知情同意书后,全部在全身麻醉下行血管内治疗。共中男6例,女10例;年龄46-75岁,平均56.8岁。破裂动脉16例,未破裂动脉瘤0例;Humt-Hess分级:0级1例;1-2级12例,III-IV级3例;宽颈动脉瘤10例,不规则动脉3例,夹层动脉瘤1例,动脉瘤复发治疗1例,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夹层动脉瘤1例。
1.2治疗方法
1.2.1双导管技术:全身麻醉后常规消毒,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予全身肝素化,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将6F导引导管放置于颈内动脉岩骨段,依据3D图像,选择最佳工作位置,将塑形的微导管在微导丝导引下于路径图下导入瘤腔,其头端稳定停留,送入第2根微导管,头端停留稳定在瘤腔,选择与第1根微导管头端的另一恰当位置:或第1根微导管选择大小合适的微弹簧圈进入腔内后,再按此法进人第2根微导管;根据动脉瘤大小,选择合适的微弹簧圈由2根微导管交替送入瘤腔内,直至动脉瘤栓塞满意,过程中2根微导管交替解脱。部分宽颈动脉在栓塞过程中1根微导管起辅助支撑作用。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技术在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间使用介入技术治疗的16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16例复杂动脉瘤中宽颈动脉瘤9例应用双导管技术,1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超软圈技术,不规则动脉瘤3例应用双导管包括大圈技术及超软圈技术,1例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支架辅助技术,1例后交通动脉瘤双导管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应用血流导向装置技术,1例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夹层动脉瘤,给予椎动脉闭塞治疗。结果16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随访6个月~2年,15例动脉瘤无复发,1例后交通动脉瘤术后复发再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介入技术是一种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相较于开颅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适应证广的优势。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PPT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PPT
栓塞材料
根据动脉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如弹簧圈、胶状物质等。
闭塞程度
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完全闭塞或部分闭塞,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术中监测与处理
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神经功能以及造影剂的反应等情况。
处理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血管 痉挛等,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 手术安全。
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长期随访研究
加强长期随访研究,评估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 情况。
多学科协作
加强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神经介入科等多学科协作,提高整体 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 括遗传因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吸烟、酗酒等。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多种生 物学过程,如内皮细胞损伤、血流动 力学改变、炎症反应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的典型表现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眼睑下垂、 视力障碍等。但不同部位的动脉瘤表现各异,需结合影像学 检查进行诊断。
人员配置
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进行手术,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04
介入治疗的过程
手术入路与血管造影
手术入路
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 手术入路,如股动脉入路、颈动脉入路 等。
VS
血管造影
通过导管向动脉内注射造影剂,以清晰显 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 血管的关系。
动脉瘤栓塞与闭塞
心理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过 程、风险和注意事项,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课题申报】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

【课题申报】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课题申报范文一、课题背景与意义颅内动脉瘤作为一种常见但危险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近年来逐渐增加。

目前,虽然开颅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其存在较高的手术风险以及较大的创伤,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困扰。

而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在腹股沟或手腕等处穿刺,经导管引导下至脑动脉瘤处,通过多种介入技术对动脉瘤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明显等优点,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

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临床医生对于不同类型的颅内动脉瘤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策略,治疗效果不尽相同。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进行研究,明确不同类型颅内动脉瘤的最佳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2.1 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包括:介入治疗技术的选择、治疗时机的把握、颅内动脉瘤的术前评估与分型等方面。

2.2 研究方法(1)搜集相关文献,了解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总结和分析已有文献中的介入治疗方法和策略,明确其优缺点。

(3)通过病例分析等方法,评估和探讨不同类型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

(4)开展实验室研究,相关临床试验。

(5)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研究成果报告。

三、研究预期成果3.1 明确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总结和分析,结合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结果,明确不同类型颅内动脉瘤的最佳介入治疗策略,包括治疗技术的选择、治疗时机的把握等。

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治疗依据,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3.2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改善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让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重新投入社会生活。

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体会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介入手术将栓塞剂注入瘤体内,阻塞瘤体供血动脉,达到栓塞瘤体的目的。

在护理过程中,我参与了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工作,并积累了一些体会。

以下是我对这些体会的总结:1.术前准备在术前,我们要仔细查看患者的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指征。

还要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术前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指标、心电图等,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2.术中监测手术开始后,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以及监测导管穿刺部位的情况。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和并发症,如过敏性休克、瘤体脱落等。

3.防止感染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在术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手术器械和导管的无菌。

出血和导管穿刺部位的感染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血,并进行有效的止血措施。

术后,我们要定期更换导管固定带,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和清洁。

4.维持患者的舒适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或不适感。

我们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症状,及时给予轻微镇痛或舒适措施,如调整体位、给予床垫和枕头等。

5.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变化,出现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我们要给予适当的药物支持治疗,如镇痛药、抗呕吐药等。

此外,我们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出血情况,如果出现明显的出血或导管位置移位,需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处理。

6.定期随访和教育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监测颅内动脉瘤的缩小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我们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做好教育工作,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药物使用,防止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起来,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工作需要仔细、严密地执行,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分析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分析
确动 脉 瘤 或 血 管 畸形 的部 位 、 态 、 形 大小 , 估 计 预 后 、 定 对 决 手术 方案 有 重 大价 值【 3 ] 。 颅 内动 脉 瘤 介 入 栓 塞 治 疗 是 在 DS 下 经 股 动 脉 穿 刺 。 A 将 可 脱 性 球囊 或特 制 的 电解 脱 微 弹 簧 圈 微 导管 送 入 动 脉 瘤 内 , 之引 起栓 塞 , 而 达 到 闭塞 动 脉 瘤 的 目的 。血 管 内栓 使 从 塞能 治 疗 大 多 数颅 内动 脉 瘤 , 其 禁 忌证 如下 : 内血 肿 引 但 颅
21 0 0年 2月第 7卷 第 5期

工作 探 讨 ・
颅 内动 脉 瘤 介入 治 疗 分 析
李发 中 ( 河南 省 洛 阳市 中心医 院介 入 科 , 河南 洛 阳 4 10 ) 7 0 0
[ 要】目的 : 摘 探讨 血 管 内介 入 治疗 颅 内动脉 瘤 的可 行 性 与安 全性 。 法 : 方 回顾性 分 析行 血 管 内介入 治 疗 的 2 例 动脉 1 瘤 患者 的临 床资 料 。结 果 : 组 2 本 1例 动脉 瘤 患者 经 血 管 内介入 治 疗后 , 5例 患者 达 到完 全 闭塞 , 1 4例患 者 9 %以上 5 闭塞 , 患 者 9 %~ 5 2例 0 9 %闭塞 , 有 患者 均 治愈 出 院 , 后 载瘤 动 脉 均 显 影 正 常 , 死 亡 、 位 栓 塞 及 永久 并 发 症 所 术 无 异 发 生 。随访 1 2 ~ 4个 月 , 再发 生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 活 均 正 常 。结 论 : 未 生 电解脱 微 弹 簧 圈介 入 栓 塞 治疗 颅 内动 脉 瘤安
好 . 报道 如 下 : 现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分析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分析

据荧光 屏上 所测动脉 瘤的大小来选 择合适 的 G C D 规格 ,其 中第

个弹簧圈的选择最为重要,本组选 择直径与动脉瘤直径相等或
稍大 。成篮 满意后再 依次填 入较小 型号 弹簧圈,每次解脱 弹簧 径 ≤5mm的动脉瘤,第 1 圈尽量与动脉瘤的直径一致,此后选 个 圈前均进行造影 ,动态了解 动脉瘤栓 塞程度,弹簧 圈有无移位及 直径递减 的弹簧圈。②直径 > m的动脉瘤,第 1 5m 个圈最好略大 载瘤动脉的通畅情况 ,直 至完全或几 乎完 全填 充动脉瘤为止 。对 于动脉瘤直径 ,使其在瘤体 内形成的网篮能做 到自 然膨胀 , 得 使
分 栓塞 ( 1 宽颈 动脉瘤 术中再 出血,立 即冲盈球囊 并 快速 有 例
填 人弹簧 ,达到大部 分栓塞 目的并成功 止血 1 。 本 组 病例 均随访 3 6个月 ,术后 1  ̄ 例患者一周 后 因出现 迟
部 分栓 塞患者术后半年 再出血。
3 讨论
随着技术设备 的更 新、介入技术 的提高及 新材料 的发展 ,采 快 的特点。笔者认为颅 内动脉瘤的血管 内介入治疗的优点在于降
分叉处 ,5例患者为后交通动脉。
1 方法 . 3
所有进行治疗 的患者均予 电解可脱 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在
白细胞 降低 的患儿有 2 (. ; 例 36 C反应蛋 白升高的患儿有 3 例 等 临床症状 ,就不需用大环酯类 的药物。本次研究的病 例中在胸 2 (71 ; 5. 血沉增 快 的患儿有 3 例 ( . ; 1 54 5 心肌酶谱 增高 以及心
『 李东 明 . 6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 染 4 例诊 治分析 [. 5 J 中国医学创新,21, 】 00
72 1 8— 6 (5 : 5 8 .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常用支架的特点及病例分享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常用支架的特点及病例分享

• 患者基本情况 • 性别 女性 • 年龄 84岁 • 现病史 患者在家洗脚后,由坐位变为站位后突发剧烈头痛,
为全头胀痛,伴恶心,呕吐2次。 • 既往病史 冠心病 10年,糖尿病 2年,左下肢支架植入术术
后1年。 • 血压 172/74mmHg • 血糖 12.2mmol/L • 心电图 窦性心律,心电轴不偏,正常心电图 • 临床症状 轻到中度的头痛,无神经功能缺失 • Hunt-Hess分级 II级
1.微导管到位近端动脉瘤
2.部分释放Target 3mm×6cm
3.支架植入 Enterprise 4.5mm × 22mm 覆盖 近端动脉瘤开口。
4.应用GDC 2mm× 6cm栓塞,发生了微导管头端的移位,调整微导 管头端至远端动脉瘤,栓塞远端动脉瘤,继续应用Target 2mm × 4cm栓塞至满意 。
1. 血流导向作用 改变载瘤动脉血管走行及血管成角 改变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内血液动力学
2. 支架的网格可以为胶原纤维提供依附点,刺激内 皮细胞生长
Neuroform Enterprise Solitaire AB
贴壁性: Solitaire>Neuroform>Enterprise 支撑力:Enterprise>Solitaire>Neuroform 血管壁覆盖 :Neuroform>Enterprise>Solitaire 网孔大小:Solitaire>Neuroform>Enterprise 输送平滑度(柔软性):Solitaire>Enterprise>Neuroform 压缩50%径向力:Solitaire>Enterprise>Neuroform 压缩15%径向力:Neuroform>Solitaire>Enterprise
术前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

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约为2%~7%,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0~60岁常见,但其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及种族差异。

一项经动脉脑血管造影研究提示亚洲人群中颅内动脉瘤患病率约为 2.5%~3.0%。

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其中10%~15%的患者来不及就医直接猝死,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5%,再次出血病死率则达60%~80%,幸存者亦多有残疾。

自ISAT研究结果公布后,近10余年来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发展迅猛,随着修饰弹簧圈、辅助球囊、颅内动脉瘤治疗专用支架以及血流导向装置等的出现,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更为确切。

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

为了规范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XXX神经介入学组组织专家经数次讨论,制定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提高各级医师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认识,使之更系统、更规范、更安全、更有效。

一、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未破裂动脉瘤大多数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多为偶然发现,少数因头痛、眼睑下垂等症状被发现。

因此无症状的未破裂动脉瘤,诊断较为困难。

是否在人群中进行颅内动脉瘤的筛查存在争议。

但对于高危患者进行无创筛查亦是合理的。

推荐意见:(1)对于有家族史和(或)患有与动脉瘤发生相关遗传性疾病的人群,特别是女性、年龄>30岁、重度吸烟或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建议进行颅内动脉瘤筛查;(2)怀疑aSAH的患者应行头颅CT平扫检查,如不能诊断则须行腰椎穿刺检查;(3)对于CT不能确诊的aSAH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质子密度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或梯度回波序列)是合理的,如果核磁共振检查阴性,仍需进一步行腰椎穿刺检查;(4)CTA可被用于aSAH病因学诊断;如果CTA检查阴性,推荐进行DSA检查;(5)全脑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护理要点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护理要点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护理要点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血管内导管将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内,以达到治疗动脉瘤的目的。

术后护理要点包括: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等神经系统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2. 控制血压:术后应控制患者的血压,避免过高或过低,以减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3. 预防感染:术后应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

4. 注意饮食:术后应注意饮食,避免过度进食,以免引起呕吐。

5. 活动限制:术后应限制患者的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6. 药物治疗:术后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7. 定期复查:术后应定期复查,以了解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护理要点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控制血压、预防感染、注意饮食、活动限制、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等。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刘晓玲;杜蓉;程廷义;谢晓燕;徐碧芝【期刊名称】《当代护士(学术版)》【年(卷),期】2006(000)011【摘要】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

近两年来,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有很大发展,特别是药物栓塞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患者恢复好的优点[1]。

我科于2004年10月~2006年3月对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栓塞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4~60岁,平均57岁,所有患者都因头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肢体活动障碍,头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

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动脉瘤,其大小为0.05cm~1.0cm,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选用4F-6F导引导管Excel-14微导管,10、14微导丝,进口可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术。

造影剂为碘海醇。

其中21例术后无并发症康复出院;有7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肢体功活动障碍,5例经肢体康复训练后完全康复出院,2例出院时肢体仍有轻微活动障碍;有2例死亡。

平均住院天数为36d。

2观察与护理2.1治疗前的护理配合患者都为急性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情绪不稳定。

因此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保持病人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保持病室的安静,绝对卧床休息;防受凉,预防性给予止咳药如必嗽平16mg,...【总页数】2页(P38-39)【作者】刘晓玲;杜蓉;程廷义;谢晓燕;徐碧芝【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00;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00;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00;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00;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观察要点及护理 [J], 宋俊丽2.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67例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J], 孙金凤3.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J], 耿文文4.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观察要点及护理 [J], 宋俊丽;5.阶梯式护理模式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效果观察 [J], 方艳雅;蒋雅兰;邓密霞;李家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对于颅内动脉瘤这一疾病来说,主要是因为患者颅内动脉壁出现了“囊性膨胀”所导致的,一般来说,多因患者的动脉壁出现了局部薄弱所造成的出血,此外像是血流冲击所造成的出血也是造成患者出现出血的常见临床原因。

颅内动脉瘤这一疾病多发于40-60岁人群,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在脑血管意外发病类型中是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的。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多会采用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积极配合治疗是一方面,而介入治疗的围术期的护理则更为重要。

那么,你知道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术期如何护理吗?一、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辅助检查对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来说,首先就是通过“脑血管造影”来确定患者的动脉瘤的位置、数量、形态以及是否有血管痉挛等情况的出现,这是确诊动脉瘤最为常见的检查方法[1]。

其次就是“头部CT”以及“MRI”这一辅助检查主要是确定患者是否伴有动脉瘤出血的情况。

这类辅助检查的出阳率是非常高的,可以非常直接的根据患者出血的部位直接判定患者颅内动脉瘤出现破裂的具体位置。

但是一般来说,所采用的头部CT及MRI,在患者出现颅内动脉瘤出血一周左右是不易诊断的。

此外“MRI”的辅助检查区别于“CT”检查,核磁共振是可以对患者的血管造影有着清晰的成形。

二、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处理原则对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来说,可以分为“非手术性治疗”和“手术性治疗”。

非手术性治疗主要就是预防患者出现出血和多次出血的可能,以控制患者的脑血管不会出现痉挛的情况[2]。

比如会要求患者要适当的进行静养休息等等,其目的就是为了要维持患者的血压一直保持较为平稳的状态。

此外可以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脑血流变化进行实时的监测,一旦发现患者有脑血管痉挛的情况,可以尝试使用钙离子拮抗剂进行辅助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微循环。

此外像是采用抗纤维蛋白的溶解剂,有效抑制蛋白溶解酸的形成,其目的就是为预防患者出现颅内动脉瘤出现结痂后二次出血,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有肾功能障碍等疾病一定要慎用,因为极有可能会造成患者血栓的形成。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分析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分析

[ Ke y w o r d s ]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C o i l ;E mb o l i s m;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1 r a d i o l o g y
颅 内 动脉 瘤 是 一 种 由 于脑 血 管 局 部 异 常 改变 导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v a l u e o f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c o i l e mb o l i s m o f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Me t h -
术 夹闭 结论
血管 内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是防止动脉 瘤再破裂 出血的有效方法 , 栓塞治疗效果好 , 安全可靠。
【 文 献标 识 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6 7 2 - 3 5 1 1 . 2 0 1 3 . 0 7 . 0 4 6
【 关 键 词 】 颅 内动 脉 瘤 ; 弹簧圈 } 栓塞 ; 介 入 放 射 学 【 中图 分 类 号】 R 7 3 9 . 4 1
Ana l y s i s o f I n t e r v e n t i o na l Th e r a py i n I nt r a c r a ni a l An e u r y s m
QI N We i,HU T i a n 。 g a n g ,W ANG Ha i - y i n g ,e t a l
( De p a r t me n t o f R a d i o l o g y, S u i n i n g C 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S u i n i n g 6 2 9 0 0 0 ,S i c h u a n t C h i n a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指的是血管壁在动脉分支处出现的囊状扩张。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本文将就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介绍一种新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在临床上应用的微创治疗方法,它通过在动脉血管导管引导下将支架置入颅内动脉瘤内,实现对动脉瘤的栓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开颅手术,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在近年来的临床应用中,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对那些位置较深、手术较为困难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改进,支架材料的更新换代,介入治疗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介绍另一种新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是指采用微小切口、显微镜下操作等技术手段进行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方面,微创手术可以通过更小的切口、更精细的操作,实现对动脉瘤的切除或修复,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已经成为了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介绍一种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疗药物——内膜修复剂。

内膜修复剂是一种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血管内膜修复的药物,它的应用可以帮助动脉瘤的内膜修复,从而减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在临床上,内膜修复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内膜修复剂的出现,为治疗颅内动脉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选择。

总结一下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内膜修复剂等新型治疗手段的出现,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位置的颅内动脉瘤,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摘要:颅内动脉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否则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失去生命。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手术介入方式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

本文笔者主要针对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的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挽救广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生命,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进展在临床上,颅内动脉瘤比较常见,该病的死亡率非常高,达30%-60%之间,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

目前,临床上关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不是十分明确,大部分的医学工作者认为此病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疾病存在密切的关系。

在过去,临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瘤主要是采用开颅夹闭手术方法,但是这种手术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恢复比较慢,预后差,治疗的整体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2-3]。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临床上开始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介入治疗的方式变得多样,介入治疗技术也变得更加成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也逐渐提高,给广大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带来福音[4]。

下面,本文主要探究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技术发展过程,详细情况见下文:1弹簧圈栓塞术和球囊重塑术1.1弹簧圈栓塞术对于初期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来说,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单纯的弹簧圈栓塞术,主要的治疗原理就是通过闭塞动脉瘤腔来实现治疗的目的,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对术者要求比较高,一旦出现放置位置不合适的情况,无法及时进行撤回,为解决这一问题,临床上出现了机械可脱性弹簧圈[5]。

这种弹簧圈是在1991年设计发明并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具有较好的柔软性,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可以显著提高成功率。

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机械可脱弹簧圈也逐渐淘汰,开始使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这种弹簧圈可以在无拉力的情况下脱落,从而有效避免了弹簧圈向载瘤动脉移动。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分析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分析

开始 局麻 操 作 .经 股 动 脉微 导 管 到 位 后 反 复 弹 出 不停 留 。病 人 躁 动 ,后 改 全 麻 经 颈 动脉 人 路 栓 塞 成 功 。病 人 术 后 出现 右 侧肢 体瘫 痪 ,急 查 C T见左 内囊 后 肢 低 密度 改 变 ,经 对 症 溶
栓 治疗 ,右 上 肢 肌 力 Ⅲ级 ,右下 肢 肌 力 I V级 。 2 结 果
中 国 初 级 卫 生保 健 2 1 年 9月 第 2 01 5卷 第 9期 ( 第 3 9期 ) 总 0
颅 内动 脉 瘤 介 入 治 疗 的并 发症 分 析
梁 艳 秋 ①, 孙 静 ①,刘 晔①
关键词 动 脉 瘤 : 介 入 治 疗 ; 并 发 症
l 图 分 类 号】R 5 . e o 6 11 【 文献 标 识 码 ]B [ 文章 编 号 ]1 0 — 6 X 2 1)9 0 0 — 2 0 15 8 ( 0 — 13 0 01
脑 血 管疾 病 是 目前 危 害 人 类 健 康 的 主要 常见 病 之 一 ,其
病 死 率仅 次 于 恶 性 肿 瘤 ,且致 残 率 高达 7 %以上 。脑 血 管 病 0 介入 诊 断 和治 疗 是 经 皮 股 动 脉 穿刺 ,在 全 身 肝 素 化 下 通 过 数 字减 影 全 脑 血 管 造 影 的 血 管 内介 入 手 术 方 法 。而 脑 血 管 数 字 减 影造 影 ( S 凭其 超 选 择 性 和直 观性 的 优 点 ,被 认 为 是 诊 D A) 断脑 血 管 疾 病 的 金 标 准 .临床 上使 用 也 越 来 越 广 泛 。 脑 血 管 D A指 在 数字 减 影 血 管 造 影 机 上 行 经皮 穿刺 股 动 脉 选 择 性 脑 S 血 管 造影 。该 方 法 是 诊 断 各 种 脑 血 管病 的重 要 手 段 ,大 大 降 低 了脑 血 管病 的 病死 率 和致 残 率 ,已越 来 越受 到人 们 的 重视 。 但该 方 法 的并 发 症 也 应 引起 人 们 的注 意 。 因此 。就 我们 选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 SAH应尽早造影,再次破裂及脑血管痉挛不 是推迟造影的理由,也可行CTA
➢ 造影时机:6-72hr(3天内)最佳,2周后 ➢ 首次DSA阴性,2周后,6-8周后再次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优点:传统手术,疗效肯定,在国内费用低。 缺点:手术创伤大,对病人干扰大,住院时 间相对长,床突段旁或后循环动脉瘤不易手 术。
介入治疗禁忌症
1、动脉瘤过小(直径﹤1-2mm) 2、动脉严重硬化扭曲,途径不好 3、病情严重,H.H.分级Ⅴ级
介入栓塞材料
可脱球囊:栓载瘤动脉; 游离弹簧圈:铂金丝及钨丝,曾用 机械可脱圈:MDS、DCS (少用),EV3 电解脱弹簧圈:GDC,EDC;常用 水解脱弹簧圈:Orbit,Microvention 热解脱弹簧圈:Microvention,Micrus 国产电解脱弹簧圈:上海佳奇
可脱性球囊 Magic BDTE 2F/3F同轴微导管
MDS-机械解脱性弹簧圈
(Mechanical Detachment Spirale 法国 J. Moret设计(1992年) Balt公司生产
GDC-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意大利 G. Guglielmi 设计 (1991年),Boston Scientific公司
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EV3,SOLITARE
Neu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女性,52岁,蛛血,中动脉梭形动脉瘤,
术前MRA
支架+弹簧圈
术前3DRA
术后DSA
复查DSA
术 后 6 月 复 查 DSA 显 示 子 囊 仍 致 密栓塞,梭形动脉瘤保持稳定,支 架位置良好,载瘤动脉通畅
微小复杂型/Cordis
© Cordis Neurovascular, Inc. 2003
复杂标准型 /Cordis
Tetris 3-D/MTI
GDC 360croplex//MicroVention
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
Pre-Embo
Post-Embo
林某某,女,17岁,SAH,MDS栓塞
男,17,外伤后鼻出血,假性动脉瘤,带膜支架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动脉瘤栓塞的疗效评价
70-80%可达致密栓塞,20%以下(多数 14%以下)部分栓塞;
死亡率9-11%(与栓塞有关的0-2%), 永久致残率3-7%;与术前出血和HH分级 密切相关; 栓塞后再出血率少于1%。
动脉瘤栓塞(GDC) PComA
右椎A动脉瘤栓塞(GDC)
眼动脉段动脉瘤栓塞
双侧PComA动脉瘤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栓塞
颅内动脉瘤介入新技术
➢ 弹簧圈+支架技术 ➢ 弹簧圈+球囊技术 ➢ 多导管技术 ➢ 带膜支架的应用 ➢ ONYX胶栓塞 ➢ 高密支架的应用 (Pipeline,Silk stent)
栓后动脉瘤闭塞
上海微创 Willis支架
Willis Coverd Stent e-PTFE = expandabl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左ICA动脉眼段大动脉瘤, Jostent stent (5.0X16)
左ICA动脉眼段大动脉瘤,带膜支架 Jostent stent (5.0X16),7月后复查正常
Axium 的解脱系统
“ 2” 秒钟即刻解脱
ev3 Confidential ~ For presentation use only ~ Do Not Distribute
上海加奇生物
Jasper颅内可电解脱弹簧圈
GDC 3D/BSC
Matrix 3D/BSC
Atlas 3-D/MTI
© Cordis eurovascular, Inc. 2003
Release Element
ev3 Confidential ~ For presentation use only ~ Do Not Distribute
Distal Pusher Polypropylene Stretch Resistance
*US and International Patents Pending
女,57岁,SAH,左侧AICA近端微小动 脉瘤
术中置入Enterprise 4.5x22
7月后复查DSA动脉瘤消失
Remodelling Technique (球囊+弹簧圈)
双导管技术栓PcomAA(Orbit3
枚)
男、51岁,右PCom动脉瘤,宽颈,分叶
男,51岁。蛛血,后交通动脉瘤,双 导管技术行栓塞治疗动脉瘤(7-coil)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神经外科 王广斌
介入神经放射学
➢ 神经放射、神经内、外科等多学科综合 ➢ DSA、神经影像及新材料工艺的发展 ➢ 先进、精细的微导管技术 ➢ 栓塞治疗 ➢ 溶栓治疗 ➢ 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 ➢ 灌注化疗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 脑动脉瘤(aneurysm)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 ➢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 ➢ 脑膜动静脉瘘(DAVF) ➢ 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 ➢ 头颈部动脉狭窄性疾病 ➢ 其它:静脉窦血栓,头颈部肿瘤等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是国人主 要致死原因之一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 管病中死亡率最高 的疾病
颅内动脉瘤是SAH 最主要的原因,占 51%~70%。
脑动脉瘤是SAH及死亡的主 要原因
➢ 动脉瘤致SAH :6-35.6/10万人/年 ➢ 第一次出血死亡率为 15~30% ➢ 第二次出血死亡率为 65% ➢ 第三次出血死亡率为 85%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包括微弹簧瘤腔内栓塞动脉瘤,球囊闭塞 载瘤动脉,带膜支架置入。
优点:侵袭小,疗效好,住院时间短, 能处理开颅手术无法处理的复杂动脉瘤,在 出血急性期处理动脉瘤。
介入治疗适应症
1、窄颈动脉瘤(宽颈用支架\保护球囊) 2、出血急性期动脉瘤 3、重危病人不能耐受手术者 4、后循环动脉瘤 5、高龄患者或拒绝开颅手术病人 6、巨大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
Cortis TRUFILL® DCS (Orbit)
MicroVention Product
EV3 Axium 圈(新机械解脱)
➢ 无需电线,电源盒及电池 ➢ 单手操作
Floating Detachment Link
Release Element
Before Detachment
After Detach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