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的结束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度冀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第17课 两极格局的终结知识点练习

2019-2020学年度冀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第17课 两极格局的终结知识点练习

2019-2020学年度冀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第17课两极格局的终结知识点练习第五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二战行将结束时,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世界已分为‘极权政治’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杜鲁门在这里将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D、是否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公开声明美国负有“领导世界”、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止共产主义“扩张”的这一政策被称为(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章程D、华沙条约组织章程【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历史话语:下列语汇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冷战②美苏争霸③一超多强④东欧剧变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④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冷战”政策的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A、用非战争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B、用联合资本主义国家的手段包围苏联C、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D、用经济手段援助西欧,反对苏联【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62年8月,美国U﹣2高空侦察机发现古巴真在修建导弹发射场.10月,U﹣2飞机又拍摄到导弹发射场的照片.美国总统肯尼迪宣布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并要求苏联搬出所有导弹.10月底,赫鲁晓夫被迫同意从古巴搬出所有导弹,随即美国解除了对古巴的海上封锁.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 )A、美苏开始争霸B、美苏势均力敌C、美苏争霸达到高潮D、美苏均做出让步【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两极格局的结束》 导学案

《两极格局的结束》 导学案

《两极格局的结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两极格局结束的背景和过程。

2、分析两极格局结束的原因和影响。

3、认识国际格局演变的特点和规律。

二、知识梳理(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推行全球霸权政策;苏联则在战后迅速崛起,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

美苏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激烈对抗,形成了冷战局面。

(二)两极格局结束的背景1、美苏实力对比的变化(1)苏联方面长期的军备竞赛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苏联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但改革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加剧了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2)美国方面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战略,经济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

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进一步增强了其综合国力。

2、国际形势的变化(1)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欧洲联盟的成立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不断壮大,在国际事务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三)两极格局结束的过程1、东欧剧变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各国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共产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转变为资本主义。

2、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苏联国内政治局势动荡,民族矛盾激化。

(2)1991 年 8 月 19 日,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试图阻止苏联解体,但最终失败。

(3)1991 年 12 月 21 日,俄罗斯等 11 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完全解体。

(四)两极格局结束的原因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苏联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困境使其无法与美国长期抗衡。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国内局势失控。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产生了重要影响。

冷战结束,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标志是什么?

冷战结束,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标志是什么?

二、科索沃战争
❖ 1999年3月~6月, 以美国为首的北 约越过联合国安 理会,以南联盟 军队屠杀科索沃 的阿尔巴尼亚族 人为借口,对南 联盟境内进行狂 轰滥炸……
星期四上午,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最大的军营附近 的居民区 遭空袭后冒出浓烟
4月5日,北约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 南联盟内务部安全学院被炸前后的航拍图。 左图为被炸前,右图为被炸后。
(4).第三世界的兴起,对多极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 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两极格局时期的“极”与多极化趋势的“极”

用具 和体 影对 响象 不 同
通 控实过制际两上政、两极是治操极中指、纵格的美其军局“苏中事他两极的实国个”“家力超是极级;来” “ 综而既合极构有而成国国”多多家力的极大极,,,国化也化主即中有;中要科的国堪是技家“称凭、集极一团借”经 济─实─如力欧,盟以,及在在一定国意际义事 务上中还包的括协某调些作影用响,较对大的其
北约东扩
热衷于“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国军队
美国海军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逻洋舰正在发射标准舰空 导弹。
载有助推段拦截武器的飞机在空中巡逻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拦截弹发射
20世纪圆了美国的 梦想,21世纪将是 “美国的世纪”; 到 2015年前将没有哪 个国家能对美国构 成全球性的挑战。
——克林顿
他世国界性家或、地地区区性乃国至际全组织球。
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
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经济实力
冷战后国际形势的总趋势: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走向缓和,但明显 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和动荡并存的 局面。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两极格局的演变及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两极格局的演变及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多极化趋势发展
两极格局的演变及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两极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 50年代中期): 二战后,美苏从战时的盟 友变成了对手,雅尔塔体 系确立,“冷战”开始, 两极格局形成。 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 鉴于美苏两极格 局的形成,中国 采取了“一边倒” 的外交策略。
两极格局的演变
对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外交的影响
两极格局动摇(50年代后期
—80年代末期): 欧共体,日本等政治力量冲
击两极格局;同时“美苏争
霸”成为这一时期突出特点 ,具体态势为“苏攻美守”
20C70年代随着国际格 局的变化,美苏争霸的 态势互换,中国调整对 外政策,先后同日本、 美国建立起正常的友好 关系
两极格局瓦解(苏东剧变)
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 中国出于改革开放和现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 代化建设的需要,采取 极格局结束,“一超多强”的 “全方位”不结盟的无 局面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向 敌国外交政策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材解析(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材解析(新人教版)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一)课本重点分析1.“一超多强”(1)两极格局的结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底苏联解体。

(2)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由两极的格局发展成“一超多强”。

“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目前,美国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

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3)“一超多强”①“一超”:二战后美国的霸权野心在不断的膨胀,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到试图凭借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从充当西方世界的盟主发展到确立“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并不时的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

科索沃战争就是一例。

)②“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4)影响世界格局的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各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科索沃战争(1)背景:当前世界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直接威胁世界安全。

(2)经过:1999年3——6月,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轰炸南联盟,给南联盟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袭击,三名中国记者牺牲。

(3)影响: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科索沃战争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二)课本难点分析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格局由两极发展成为“一超多强”。

历史人教版选修3 第四单元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 课件(30张)

历史人教版选修3 第四单元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 课件(30张)

两极格局的演变和特点
1.演变过程 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对峙局面。 它形成于二战结束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 营与以苏联为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 宣告结束。
(2019·高考浙江卷)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 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 (1)背景:苏联的实力下降,美国以“缓和”促使苏联内部发 生变化。 (2)政策:里根提出所谓新“遏制”政策。 (3)军事措施 ①提出“灵活反应战略”,以重新夺取军事优势。 ②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_____星__球__大__战__计__划______”,对 苏联施加压力,进而拖垮苏联。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格局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

在这里,结合世界现代史有关内容,谈一下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剖析其变化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格局的发展脉络。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在世界特别是在欧洲、亚洲的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这样就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1919年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控,先后与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1921年至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解在东亚、太平洋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

这次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文件,最终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国际关系结构。

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极不巩固,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而且导致许多新矛盾的产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随着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破裂。

二、两极格局(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在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则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的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敌对关系。

经过二战,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讲,表示援助希腊、土尔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旗号,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随后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建立了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些构成了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

美苏争霸及两极格局的结束

美苏争霸及两极格局的结束

争霸的特点:苏联推行在欧洲缓和的 同时在亚太积极扩张;美国从战略进 攻转入战略防御
第三阶段: 8 0 年 代

里根主义

星球大战计划
裁减军备

全面收缩

1981年
1984年
阶段 基本态知势 识结对 外构战表略 格 对 华 政 策
既有缓和 苏联争取同美 50年代中 又有紧张 国平起平坐, -60年代 (美攻苏守)共同主宰世界 初
美苏争霸过程中,互有攻守,这是由 什么决定的?
美苏双方的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 美苏对华政策的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
美苏的对外战略和国家利益
三、美苏争霸的结果和 带来的启示
结果: 1989东欧剧变、1991苏 联解体使两极对峙格局宣 告结束。
一、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原因
对内 医治战争创伤 ,恢复国民经济
斯大林
时期 50对年外 代巩固中东欧后阵地期,抵起制美国扩张
美苏争霸的格局
逐 渐 形 成 赫鲁晓夫 时期
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氢弹爆炸成功
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第一阶段: 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期
1.争霸的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
缓和
苏承认联邦德国 1959年9月 赫鲁晓夫访美
1972年毛泽东接见尼克松总统
试比较尼克松主义与杜鲁门 主义对外政策的不同
杜鲁门主义实施时,美 凭借其在强大的经济军事实 力,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霸 主地位,确定了战后美国以 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性进攻战 略。
尼克松 1970 年提 出的对外政策,它反映 了美国对外战略的重大 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 战略防御,处于守势。
苏 联
(勃列日涅夫) 差距大为缩小,军 扩张;1979年 备上赶上了美国 出兵阿富汗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周强化一、一周知识概述二战结束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战后国际关系演变1、变化原因:(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联合反对法西斯。

(2)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力量削弱;人民民主力量增长。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影响。

(4)西方对苏联和东欧实行“和平”演变。

2、演变的表现:(1)世界反法西斯盟国打败了德、意、日。

(2)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原则,建立了联合国。

(3)美国推行冷战遏制苏联,对亚洲实行局部战争。

(4)社会主义力量壮大,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5)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6)苏联推行霸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两极格局结束。

(7)西欧、日本迅速发展,经济上日、西欧、美三足鼎立,政治上不再唯美国是从。

(8)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迅速增强。

3、基本格局:(1)第三世界崛起和西欧、日本的实力增长,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2)美苏冷战是战后四十年国际关系的核心。

(3)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二)冷战中的对峙1、冷战政策(1)原因: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3)信号: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4)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

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19-20版: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步步高)

19-20版: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步步高)

二、冷战的结束
1.背景 (1)美国:布什政府关注苏联国内的改革,并试图左右苏联的改革进程。 (2)苏联:经济改革不能扭转经济下滑颓势,政治“ 多元化 ”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 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各种危机全面爆发。 2.表现 (1)东欧剧变:1989年,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执政党地位。 (2)德国统一: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 联邦德国 ,德国重新统一,成为冷战结束的重 要标志之一。
答案
史论总结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
(1)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2)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违背了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
影响
标志着战后持续了四十余年的两极对峙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 趋势发展
——[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
戒备森严的柏林墙
1234
苏联解体
(1)材料一是否完整地揭示了美苏冷战对峙的主要目的?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没有。不仅是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问题,更主要的目的是维护各自的国家 利益。
解析 阅读材料,从材料的信息中作出判断。
1234
解析 答案
答案
(3)苏联解体 ①标志: 1991 年12月,《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的签署。 ②影响: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战后持续了四十余年的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结束。
答案
易混易错
苏联解体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原 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直接的原因。
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

高中历史选修三两极格局的结束

高中历史选修三两极格局的结束
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
1985 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了 “新思维”思想,主张在经济领域和政治 领域实施改革,提出了“民主化”和“公 开性”原则以及政治多元化等,使得苏联 的对外策略和措施发生了转变。
请思考:
1.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对于美苏争霸 产生了哪些影响?
2.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两极格局的 结束有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 1.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为什么再度缓和?分析其实质。 提示: (1)原因:①苏联由于向全球扩张而陷于内外交困中, 开始转攻为守,继续强调缓和与合作,力图维持既得成果。 ②长期的争霸和核军备竞赛,严重影响苏联的经济发展。戈尔 巴乔夫上台后,在对外政策上提出“新思维” 。 ③同时,美国也放松了与苏联的对抗,美苏关系迅速升温。 (2)实质:缓和也是争夺世界霸权的一种方式,缓和的目的是 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请结合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以及美苏从对抗到缓和的过程, 分析冷战局面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提示: (1) 美苏的激烈对抗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威胁,更造成 局部地区的局势动荡不安,甚至是战争灾难。美苏对抗对人类 生存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对本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也起到很大的 制约作用。
(2)美苏两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是左右世界局势的重 要力量,两国关系的缓和也成为稳定世界局势的因素。两国之 间谈判、协议、裁减军备的方法和措施都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 可以借鉴的缓和、解决矛盾冲突的有效途径。 (3)两极格局解体后遗留了很多问题和潜在危机,冷战思维依 然影响国际社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故而使社会主义国家 不能获得真正良好的、稳定的国际环境;而原来被美苏矛盾掩 盖的各种矛盾也成为威胁和平的潜在因素;美国在国际事务中 表现出的指手画脚和恃强凌弱,对国际局势造成负面影响,成 为引发战争的潜在威胁。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的爆发。同时,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 相互借鉴, 推动了世界发展。
二 、两 极 格 局 的 演 变
世 界 政 治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根 源 于 世 界 经 济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 20世 纪 50年 代 后 期
起, 世界格局逐渐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首先, 西欧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力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 欧洲共同体在很多
果, 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这表明
()
A.人 民 群 众 是 实 践 的 主 体
B.主 要 矛 盾 决 定 事 物 发 展 的 方 向
C.量 变 是 质 变 的 前 提 和 必 要 准 备
D.新 事 物 具 有 强 大 的 生 命 力 和 远 大 的 发 展 前 途
参考答案: 1.B 2.D
( 责任编辑: 陈盈)
后, 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50年代
后期起, 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在长达四十多年的美苏争霸中, 双方互有攻
守, 关系时而缓和, 时而剑拔弩张。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 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
来了极大的危害, 也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 阻碍了两国经济的发展。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与其针锋相对, 于1955年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

专题复习: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1945年至今)[学案]

专题复习: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1945年至今)[学案]

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1945年至今)二战后,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两种制度从冷战相持到和平竞争、相互借签。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速,政治上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都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发展。

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1.美苏“冷战”(1947—1991)背景:(1)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联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把苏联看做其主要障碍。

(3)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大其在世界上的影响。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夸大对方对本国的威胁,加剧冲突与对抗。

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

表现: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美苏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2.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70年代)欧洲共同体成立影响:①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

日本崛起影响: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政治领域的多极化发展。

欧共体开始推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日本谋求在国际舞台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背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已成为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及影响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背景:经济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二战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两极格局的形成、结束及影响

两极格局的形成、结束及影响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结束及影响形成:“北约”、“华约”的成立,标志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对人类进步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易错微析美苏冷战中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例题1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北约的成立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华约的建立答案:D解析:1949年成立“北约”、1955年成立“华约”,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答案D。

例题2二战后初期,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局面。

“不战不和”的局面是指()A.冷战的两极格局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世界的多极化D.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对峙答案:A解析:二战后的冷战,形成两极格局,美苏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对抗,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局面。

答案A。

1.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和平。

这场战争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B. 冷战C.朝鲜战争D.中东战争2.历史上,世界政治格局曾多次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为()A.两极格局B.美国独霸C.一超多强D.多极化趋势3.某班开展“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探究活动。

下列内容符合这一主题要求的是()A.《共产党宣言》B.十月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北约”“华约”的建立4.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

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

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崛起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D.欧洲走向联合1.【答案】B【解析】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B。

第六单元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六单元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①标志雅尔塔体制的崩溃和“冷战”局面的结束
②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二、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世界形势的新特点:
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失衡,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 压抑的矛盾爆发(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 ②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 区域性、小规模冲突增加(霸权主义) ③恐怖主义泛滥 ④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⑤国际裁军和军控出现停滞。
本 课 小 结
杜鲁门 主义
雅尔塔 体系确立 美国 冷战 马歇尔 计划 北约 成立 苏联 对抗
共产党与工 人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 成立
两极格局形成 全面冷战 德国 分裂 朝鲜半岛 分裂 古巴 导弹危机 局部热战 朝鲜 战争 越南 战争
第2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出现时间:20世纪60、70年代 主要力量:西欧、日本、中国 西欧:谋求自身安全与发展,走向联合,力量 大大增强,增强了和美苏抗衡的实力 日本:在美国扶植下,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并成为仅次 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冲击两极格局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革开放,国际地位迅 速提高
2、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①欧日:普遍衰落; ②美国:头号政治、经济、军事强国,确立称霸 世界的全球战略; ③苏联: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努力 扩大世界影响,被美视为最大障碍; 3.美苏矛盾加剧(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二、两极格局下的对峙——美苏冷战 1、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 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称为冷战。
三、两极格局的影响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两极格局的结束描述

两极格局的结束描述

“1988年联合国发表了一项报告,警告说, 如果打起核大战,地球上的50亿人将有40亿人 在当时死伤或在战后饿死。如果以广岛原子弹 轰炸的死亡人数来计算,那么当时所存核武器 的杀伤力可消灭整个地球人类50次。有关专家 把核战争可能对气象产生的恶劣后果看得尤为 严重。他们说,经过最周密思考的推测表明, 在可以想见的影响中,一次大规模的核战争将 对地球上的生物界和无生物界发生6 500万年 以来最大的破坏。”
年1代、)态势:美攻苏守,优势在美
苏:经济负担沉重
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新“遏制”政策) 军事措施: 提出“灵活反应战略”,以重新夺取军事优势 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对苏联施加压力,进而拖垮苏联 意识形态措施: 号召对苏联进行讨伐 支持反共政党和组织,资助电台活动
里根主义
1981年,里 根当选为美国 总统推行“里 根主义” 与 苏联进行新的 一轮军备竞赛
2、下列哪项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 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A)
B.美苏在欧洲都集结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状态
C.德国和西柏林问题随时成为导火线
D.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立
3、尼克松对美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实质是
A.改变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B) B.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国际地位
美国总统 里根(1981-1988)
苏联的mx导弹
美国的“爱国者”导弹
1985年上台
上台以后,以“人 道的、民主的社会 主义”取代科学社 会主义,提倡所谓 “民主化”和“公
开性”。
二、美苏争霸的过程(三个阶段)
(三)“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80 年代2))苏联的’新思维”
提出:戈尔巴乔夫 内容:强调 “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 会有胜利者"

两极格局解体对世界的影响

两极格局解体对世界的影响

两极格局解体对世界的影响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害怕、敌视并千方百计扼杀社会主义国家和蓬勃兴起的世界革命运动,而美国又借此机会谋求世界霸权。

两极格局的解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从而最终决定了旧格局的终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解体。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成了美国独霸,英法德中俄等国的一超多强局势,当今世界格局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等,两极格局的解体对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

1.两极格局的解体打破了原来世界中相对平衡的力量结构两极格局解体前美苏在东西方的力量是均衡的,两极格局解体后,导致苏联倒台,后来苏联被俄罗斯取代,但其实力相差甚大。

两极格局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成为世界老大,欲独霸世界,插手世界各地事务。

2.政治意识方面两极格局的解体使社会主义国家都受到到巨大的冲击,社会主义受到削弱。

两极格局解体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乘机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扼制,造成余下社会主义国家的困难,使得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3.两极格局解体导致世界动荡主要为两个方面。

一是原来以苏联为首的东欧解体后的动荡;二是苏联在对扩张期间引起的国家、地区间的冲突,这也使美国受到影响。

4.两极格局的解体使世界多极化日益明显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机遇和发展空间(1)两极格局对社会主义的影响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受到挫折,因此社会主义应该吸取教训,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两极格局的解体对第三世界的影响不利方面主要是资本主义大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在各方面领域存在要挟,施压,容易造成混乱;有利方面是和平发展为主,这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振兴。

(3)两极格局解体对中国的影响两极格局解体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中国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军事上提出灵活反应战略,重夺军事优势(1983年 “战 略防御计划”(目的)) ②意识形态的宣传大战『资料回放』教材1oo页 ➢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
在遏制基础上再超越“一点”,这一点就是运用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等各种手段,寻找“同莫斯科合作的可 能性”,促使其和平演变,纳入西方轨道。
①支持苏联国内改革 ②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条件左右苏联改革
战略态势
原因
重大事件
既缓和又紧 张,优势在 美
赫氏推行与美平起平坐、 缓和③赫氏访美
实现美苏合作,争夺世 紧张①第二次柏林危机
霸的政策
②古巴导弹危机
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苏国①力发的展与竞军争事,有尤关其的 是经缓和济:和1科97技2年的尼竞克争松访。 国护和670际自军0年年力身事代代量的力中末-的安量对全对苏势比与比攻在美苏,利是守归益难,优根时以到,持工 略 美 南底要久业 。 ① 战取注的争② 经决意。泥济推潭于发增行长积经展趋极济综缓进和合②攻科国越战技力力 。苏 紧张量片1阿:,面9富17一发95汗7年个展9欧年国军安苏家事会联召在技入开侵维术
“星球大战”计划
80年代中又提出“星球大 战计划”,即“战略防御计划” (SDI),企图凭借美国强大的 经济和科技实力,通过这一计划, 激光发射器工作示意图 既大大提高核威慑力量,又带动 美国科技经济的发展,还可造成 对苏联的技术和经济上的压力, 从而拖垮苏联。
星球大战计划使外太空同 陆地,海洋,天空一样成为了 “第四”战场。
(5)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 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6)要抵制和平演变和资本主义的侵蚀。
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纵览图示
两极初成 阵营对峙 争霸初期 争霸中期
1945
1947
争霸末期
50中 多极化
60中
70末
70末
80末
现在
美苏争霸的概况
阶段
50年代中60年代初
探究二:『学习延伸教材103页』东欧巨变
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1、不是。 2、①它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苏联模式)的失败
②是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曲折
探究三: 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我们应吸取哪些 历史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 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 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 ,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 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奉行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电磁轨道炮发射粒子束摧毁弹 道导弹
1986年3月,里根在对外政策咨文中表示美国要对全世界“ 进行强有力的领导”,目标是“促进世界的民主革命,按照美国 的理想影响事态的发展”。
1982年6月里根在国会的演说中说:“自由民主事业在向前 挺进途中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抛进历史的垃圾堆,就像过去已经 把别的扼杀自由、禁止人民表达自己的意志的暴君们抛入历史的 垃圾堆一样。……
美⑤苏必争须霸承都认想世把界自的己多国样家性的、社统会一制性度,和尊意重识各形国态人强民加 到自别己的的国选家择头。上
(4)苏联解体的原因
内部 原因
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根因)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主要原因) ,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外部原因: 西方资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苏联解体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独联体建立,国家解体.
苏联解体影响: 标志两极格局的结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阶段Biblioteka 第三阶段: 80年代~90年代初
苏 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 里根、布什
战略态势
美攻苏守,苏终解体,优势在美

“新思维”,实行全面收缩
争霸政策 美 里根主义: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 平”
争霸特点
布演①美”什变从国:)阿强“富硬渐汗,变撤苏”军联,;收“②缩合中,作苏最”关终(系““正缓和常和平化”演③促变苏
变更后的国名 波兰共和国 匈牙利共和国 罗马尼亚共和国 保加利亚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变更日期 1989 1989 1989 1990 1991
⑴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1989年被称为“东欧年”
⑵原因:
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讨论一下,钱其琛把东欧剧变的原因 分为几个方面?分别是什么?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 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 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 ,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 ,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 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 响,起了推动作用。
——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
历史原因: 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

经济原因: 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
欧 内部
后果(各国没能找到一条适合
剧 原因
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政治原因: 执政党与政府威信低,脱离群众

原 因
外部 原因
苏联因素: 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 主义”纲领推动东欧各国党的 改组、分裂与蜕变
美苏争霸中美苏与中国的关系
国家 50年代后期—60年 60年代中期—70年
代初
代末
80年代
美国
孤立、反对中国
原因:敌视社会主 义,对新中国的发 展壮大感到恐惧
关系正常化
与中国关系
原因:处于守势,对 时好时坏
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 原因:仍没

有放弃霸权
主义政策
苏联 苏中关系恶化
原因:推行霸权主 义企图控制中国
一、美苏争霸的经过(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从对抗走向缓和并最终结束 ( 80年代~90年代初)
战略态势:
美攻苏守,苏终解体,优势在美
(1)美攻:
经济复苏并持续发展。 (2)苏守:
经济则陷入困境
①全球争霸消耗国力;
②体制僵化导致经济衰退
➢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
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
我们必须把苏联描绘成是地球上最富有掠夺性的帝国……我 们必须设法在苏联和它的卫星国的人民和他们的统治者之间挑起 不和,以制造苏联和它的卫星国内部的不稳定局势……我们必须 在苏联控制的傀儡国中煽起民族主义的火焰。
——“美国之音”的一份备忘录(1982年)
戈尔巴乔夫执政的 “新思维”理 论
1985年上台以后,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 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强调“人类 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主张把对话作为 国际关系实践的基本手段。
对中国军事威胁,酿 同中国改善
成边境冲突
关系
原因:对外扩张
原因:全面 收缩
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A、美苏关系演变的影响:
消极:⑴严①重必威须胁坚世决界反和对平霸与权安主全义和强权政治 ⑵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⑶两极格局解体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①冷战思维仍然存在 ②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矛盾激化 ③大国的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
①美苏对话
(1987年签定<<中导条约>>、1985—1988年签定43个双边协议
②放松对东欧控制,并最终退出 ③从阿富汗撤军 ④改善中苏关系
1972年尼克松与勃列日涅夫签署两个限制和冻结各自 核武器发射装置的条约
1987年美苏首脑在中程导弹条约签字仪式上
1989年10月,美、苏代表签署“最后一批中程导 弹销毁完毕”文件
2、苏联解体1991年
(1)背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催化了东欧各国的剧变
后果
国内经济持续下滑 民族日益矛盾尖锐
党内斗争尖锐化
(2)“八一九”事件1991年
(3)苏联解体—— 1991.12.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在哈萨克首 都,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建立独立国家 联合体协议》(独联体)
80年代
美攻苏守,优 势在美
苏①经济困难②戈氏放 弃争夺策略
美①经济复苏②里根采 取强硬态度
美①里根主义②星球大战
苏①从阿富汗撤军 ②放 松对东欧控制③中苏关系 正常化
第二次缓和《中导条约》
总 结 美苏对峙 互有攻守
经济军事 实力的消长
争霸重点在欧洲
合作探究:试述在美苏争霸 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 中国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它 们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
西方因素: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东西柏林边界开放后,大批民主德国公民涌向西柏林
探究一:【历史纵横】阅读教材102页的历史
纵横,德国的重新统一说明什么?
⑴说明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它是冷战结 束的重要标志之一,有利于国际局势的缓和。
⑵但是德国的统一是以民主德国放弃社会主义道 路,并入联邦德国为代价,又说明社会主义国家 必须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积极参与 国际竞争,才能提升自身国际地位。
积极:⑴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 ⑵美苏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为②苏霸联权解主体义埋和下强祸权根政,治是必美然霸是主损地人位又动害摇己的。原因之一 B、启示: 美支③④育苏持国综,争,走际合霸科科地 国苏技教位力联相兴由主失对国综要败落道合取的后路国决根。力于源决科在定技于,水缺要平乏努,相力要应发重的展视经社科济会技实经和力济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