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和酮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
醛与酮教学案
(3)乙醛是具有________气味的无色液体,分子式是C2H4O,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可由乙醇氧化而得。
4.丙酮是最简单的酮,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______,与水________,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可用作________,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
高二化学导学案
课题
醛和酮
时间
2014-3-12
单位
安丘市第二中学
主备
李连祥
审核
金三胜
学习目标
1.了解醛酮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了解醛酮的化学性质
课前导读
1.醛是________分别和氢原子和烃基或氢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即烃基和________相连的化合物。如乙醛______,其官能团为________。
跟踪训练2.为了鉴别己烯、甲苯和乙醛,可以使用下列何组试剂()
A.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及溴水B.酸性KMnO4和溴水
C.银氨溶液及酸性KMnO4溶液D.FeCl3溶液和溴水
跟踪训练3.(双选)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能发生银镜反应
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的有:。
(3)写出丙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4)请写出鉴别甲的方法(指明所选试剂及主要现象):。
(5)写出丙物质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肉桂醛是一种食用香精,它广泛用于牙膏、洗涤剂、糖果以及调味品中。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CH3CHO +H2O
(1)请推测B侧链上可能发生反应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填两种)
醛的氧化反应
人教版(2017版)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三节《醛酮》第二课时醛的氧化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含氧衍生物。
由于醛基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受进攻,醛类物质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其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
本课时内容是对前面有机物学习的深化,同时为后续的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二)教学内容:教材以乙醛作为醛的典型代表物,先介绍乙醛的物理性质,紧接着分析醛基官能团的特点,介绍乙醛的化学性质,即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在介绍加成反应时,分别介绍了乙醛与氢气,氰化氢的加成反应。
教材中乙醛的氧化反应包括3个典型反应,即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以及与氧气的反应。
另外,教材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要求学生运用有机反应规律说明乙醇、乙醛和乙酸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进一步强调官能团的转化,关注有机化合物官能团转化的基本规律。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在必修二学习葡萄糖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已经接触了醛的特征反应。
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卤代烃、醇、酚的知识,特别是醇的氧化反应,学生已经接触到乙醛的结构特点。
(二)学生“生活概念”的分析醛类物质学生接触的最多为甲醛,它也是目前人们生活中比较关注的健康问题,学生对学习醛类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
(三)学生“认知方式”分析学生理解能力基本上没问题,但是处理信息能力及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等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1、能从官能团和化学键可能的断键部位预测乙醛的化学性质。
2、能在结构分析和实验事实的基础上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3、通过乙醇、乙醛和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加深对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理解,初步构建烃的含氧衍生物间的转化关系。
高中化学_醛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以鲁科版教材第二章第三节《醛和酮糖类》为主,参考人教新课标版进行的设计。
兼顾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基础。
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在官能团的转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被形象地称为“有机合成的中转站”,所以掌握醛酮的结构和性质是系统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讲解】利用醛基的这一性质,我们可以检验醛基的存在,还可以根据生成银的质量测定醛基的数目。
【过渡】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能否氧化乙醛?【总结】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这两种试剂常用于鉴别有机物分子中是否含有醛基。
【提问】实验证明乙醛能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Cu(OH)2氧化,那乙醛能被KMnO4(H+)溶液、溴水、O2氧化吗?丙酮呢?【讲解】乙醛能使KMnO4(H+)溶液、溴水褪色。
催化剂作用下空气中的氧气就能氧化醛。
丙酮只有很强的氧化剂才能将其氧化KMnO4(H+)溶液、溴水都不和丙酮反应。
[思考与交流] 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倾听解疑】肯定和鼓励质疑的学生,与学生一起解答疑问【过渡】醛和酮分子中都存在着官能团------羰基,官能团中C原子有没有饱和?学生复述银铵溶液的配制方法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学生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HO +2[Ag(NH3)2]OHCH3COONH4 + 2Ag↓ + 3NH3 + H2O记录记忆实验注意事项【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试着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O + 2Cu(OH)2 CH3COOH +Cu2O↓ + 2H2O【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抢答学生评价记录并书写化学方程式:2CH3CHO+O22CH3COOH学生自主提问互相解答讨论概括体会实验的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结构上分析醛和酮谁更易氧化,加深学生对氧化反应的认识深度。
通过实验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了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能发生哪些反应?与什么试剂反应?【讲解】醛酮的羰基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即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中,醛和酮是常见的两种官能团。
它们在许多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是其基础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对醛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进行整理和探讨。
一、醛酮的氧化反应1. 醛的氧化反应醛可以被氧化为相应的羧酸。
常见的氧化剂有氧气、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以乙醛为例,其氧化反应如下:CH3CHO + [O] -> CH3COOH2. 酮的氧化反应酮在常规条件下相对不易被氧化。
但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酮可以被氧化为羧酸。
例如,丙酮在酸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反应,可以得到丙二酸:CH3COCH3 + H2O2 -> CH3COOH + CH3COOH二、醛酮的还原反应1. 醛的还原反应醛可以被还原为相应的醇。
常见的还原剂有氢气、亚硫酸盐、金属还原剂等。
以乙醛为例,其还原反应如下:CH3CHO + 2H2 -> CH3CH2OH2. 酮的还原反应酮可以被还原为相应的醇。
常见的还原剂有氢气、金属还原剂等。
以丙酮为例,其还原反应如下:CH3COCH3 + 2H2 -> CH3CH2OH + CH3CH2OH三、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1. 氧化反应机制在氧化反应中,醛酮的羰基碳原子发生氧化,形成羧酸。
氧化剂向羰基碳原子提供氧原子,使其转化为醇基。
反应中羰基碳的氧化状态从+1变为+3。
2. 还原反应机制在还原反应中,醛酮的羰基碳原子发生还原,形成醇。
还原剂向羰基碳原子提供氢原子,使其转化为醇基。
反应中羰基碳的氧化状态从+1变为0。
四、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应用1. 醛的氧化反应应用醛的氧化反应常用于有机合成中,可用于制备羧酸。
羧酸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药物合成、染料合成等。
2. 酮的氧化反应应用酮的氧化反应相对较少应用于有机合成中,因为酮在常规条件下相对不易被氧化。
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药物合成中,酮的氧化反应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 醛和酮的还原反应应用醛和酮的还原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
高中化学_醛和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醛和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
由于醛基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受进攻,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其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
本节教材选取的反应依据两个方面:一与生产、生活相关;二与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有关。
学生已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所了解,故要应用结构推测性质的思想方法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通过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定义。
从而使学生在无机化学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在这里得到扩展和延伸。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第1章第2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2章第1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乙醛和和丙酮的分子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会比较顺利。
对利用结构推断性质来说,醛、酮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具有培养学生由结构推断性质的重要功能,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分析结构,启发他们结合已有的性质和反应类型的知识打开思路,推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反应、所需的试剂、对应的产物。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结合使用表2-3-1。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写出的推测结果进行分析点评,及时给予鼓励,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羟醛缩合反应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可让学生将此反应与烯烃的自身加成反应做对比。
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法和迁移学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学习;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醛和酮在结构上的特点。
2、掌握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酮与醛的氧化还原
酮与醛的氧化还原酮和醛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一类官能团。
它们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反应。
通过了解它们的特性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并应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药物和材料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酮和醛的氧化还原性质及其反应机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酮和醛的结构和性质。
酮和醛都含有碳氧双键(C=O),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其它官能团的不同。
酮的结构中,碳氧双键连接了两个碳原子;而醛的结构中,碳氧双键与一个氢原子连接。
这种微小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行为不同。
酮和醛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通过断裂碳氧双键来实现的。
在氧化反应中,酮或醛的碳氧双键中的氧原子接受质子和电子,发生还原作用,形成醇;而在还原反应中,醇中的氢原子失去电子和质子,发生氧化作用,形成酮或醛。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各种氧化剂或还原剂来实现。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高氧化态的金属离子(如Cr6+)、过氧化物(如H2O2)和碳氧化合物(如KMnO4、K2Cr2O7)等。
而常见的还原剂则包括低氧化态的金属离子(如Cu2+)和氢化物(如NaBH4、LiAlH4)等。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酮和醛的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往往受到它们的结构、官能团和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酮中碳原子周围的取代基(如烷基、芳基和卤素等)可以影响酮的氧化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此外,醛的氧化还原反应还受到取代基、空间位阻和溶剂等因素的影响。
除了上述基本的氧化还原反应,酮和醛还可以参与C-C键和C-H键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这些反应中,酮和醛中的碳氧双键作为一个整体被氧化或还原,形成新的碳碳或碳氢键。
这些反应通常需要较强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如醇酸性溶液和氧气等。
总的来说,酮和醛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反应之一。
通过了解它们的特性和反应机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合成和改性有机化合物、药物和材料等领域。
此外,酮和醛的氧化还原反应也为我们理解生物化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于研究许多生命现象和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中,醛和酮是两类常见的官能团。
它们的氧化和还原反应是有机合成和实验室合成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本文将对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进行详细的整理和介绍。
一、醛和酮的氧化反应1. 醛的氧化反应醛的氧化反应常用于合成羧酸。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酸性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过氧化叔丁醇等。
(1)酸性高锰酸钾氧化:酸性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醛氧化为相应的羧酸。
反应过程中,醛被氧化为羧酸,高锰酸钾则被还原为二氧化锰。
反应方程式如下:RCHO + KMnO₄ + H₂SO₄ → RCOOH + MnSO₄ + K₂SO₄ +H₂O其中,R代表有机基团。
(2)其他氧化剂的应用:过氧化氢(H₂O₂)和过氧化叔丁醇(TBHP)等也可以将醛氧化为羧酸。
2. 酮的氧化反应酮的氧化反应相对较难进行,常用的氧化剂包括强酸性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等。
(1)酸性高锰酸钾氧化:酸性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只能氧化一些α-亚甲基酮,如甲基苯酮。
通常,对于酮,选择其他氧化方法会更加有效。
(2)其他氧化剂的应用:过氧化氢(H₂O₂)在存在碱的情况下可以将酮氧化为酮酸。
此外,过氧化叔丁醇等也可用作酮的氧化剂。
二、醛和酮的还原反应1. 氢化还原氢化还原是最常见的醛和酮的还原方法。
常用的氢化剂包括金属钠(Na),亚磷酸和氢气(H₂)等。
醛和酮在氢化还原条件下会被还原成对应的醇。
反应方程式如下:RCHO + 2H → RCH₂OHRCOR' + 2H → RCHR'OH其中,R和R'代表有机基团。
2. 氢化铝锂还原氢化铝锂(LiAlH₄)是一种强还原剂,可将醛和酮直接还原为对应的醇。
反应底物中的酮和酯可以完全被消耗,生成相应的醛或醇。
反应方程式如下:RCHO + 4[H] → RCH₂OHRCOR' + 4[H] → RCHR'OH3. 其他还原反应还有一些其他的还原反应可用于将醛和酮还原为醇。
《醛 酮》 教学设计
《醛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醛和酮的结构特点,理解其官能团的性质。
(2)掌握醛和酮的命名方法,能够正确书写常见醛和酮的结构简式。
(3)学会醛和酮的化学性质,如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并能熟练书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醛和酮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醛和酮的结构特点和官能团性质。
(2)醛的氧化反应和酮的加成反应。
2、教学难点(1)醛和酮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2)醛的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有醛和酮结构的物质,如甲醛溶液(福尔马林)、丙酮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这些物质在结构和性质上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醛和酮。
2、知识讲解(1)醛和酮的结构结合多媒体展示醛和酮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讲解醛和酮的官能团分别为醛基(CHO)和羰基(),分析其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醛基中的碳氧双键和羰基中的碳氧双键在性质上的差异。
(2)醛和酮的命名以一些简单的醛和酮为例,详细讲解醛和酮的命名方法,包括选择主链、编号、确定名称等步骤,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命名规则。
(3)醛和酮的物理性质简单介绍醛和酮在常温下的状态、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强调其物理性质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3、实验探究(1)醛的氧化反应组织学生进行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
在实验前,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醛具有还原性的结论。
高中化学_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3节第2课时醛、酮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官能团和化学键的特点,推断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位置,预测其化学性质,体会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 掌握醛的化学性质及确定醛基的化学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 了解醛和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有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通过甲醛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课前任务】1.复习课本第2章第1节的有机反应类型;2.在网上搜素并整理资料,了解甲醛在生活中的用途及其对环境的危害。
【导学流程】阅读课本71-74页,完成对下列问题的学习。
【探究一】根据乙醛的特殊结构,预测断键位置及能发生的反应类型。
提示:从官能团、化学键的极性、碳原子的饱和程度等角度分析。
根据你的预测,写出下列反应。
(1)乙醛与HCN反应(引入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醛与NH3反应(引入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醛与H2反应(引入官能团,由类转化为类)__________ _【注】此反应还可以从哪个角度分析反应类型?【探究二】乙醛是否能发生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1、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乙醛能被氧化?如何验证乙醛的氧化性强弱?试剂:酸性KMnO4溶液O2(催化剂)新制Cu(OH) 2悬浊液(弱氧化性)[Ag(NH3)2]OH 溶液(银氨溶液)(弱氧化性)2、银镜反应(银氨溶液:)观察银镜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记录,分析结论。
3、观察醛与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现象并记录分析结论。
4、哪些物质还能氧化乙醛?5、分析乙醛发生氧化反应中的断键情况,比较丙酮与乙醛的结构,思考酮类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氧化反应?【课后作业】1、从结构上分析甲醛有什么特殊性?试写出甲醛发生银镜反应、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方程式。
高中化学_醛和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醛、酮的结构特点,比较醛和酮分子中官能团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能够预测醛、酮可能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它们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2.理解醛、酮的主要化学性质羰基加成反应,并从反应条件、生成物种类等角度对比醛、酮性质上的差异。
3.了解醛和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它们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预测醛、酮可能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初步学会利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方法来预测有机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合作意识,在预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重点与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理解醛、酮的主要化学性质(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初步学会利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方法来预测有机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教学准备]请学生复习第1章第2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和第二章第一节“有机物的反应类型”,完成第77页“交流研讨”[学习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在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所了解后,应要求他们应用结构推测性质的思想方法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此外,教学中可以利用醛和酮的性质的差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本节教材编写时充分利用了第一章的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醛酮的化学性质表现丰富,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很多,本节教材在选取具体反应时主要依据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醛、酮的性质;二是有机化合物相互转化中的重要的醛、酮的反应。
效果分析醛、酮分子具有相同的官能团羰基,从分析醛、酮的结构出发,引出该类化合物所能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再对各种反应分门别类地讲解其机理、通过反应机理正确写出反应的主产物.各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尽可能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自己归纳各反应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和总结习惯,让学生在愉快学习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根据鲁科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醛、酮的性质》进行备课的,是一节理论新授课。
实验教案醛和酮的性质1
2.醛与酮活泼甲基的检验—碘仿反应
5支试管,分别加入1mL蒸馏水和3-4滴试样,再分别加入1mL10%NaOH溶液,滴加KI-I2至溶液呈黄色,继续振荡至浅黄色消失,析出浅黄色沉淀,若无沉淀或出现白色乳浊液,则放在50-600C水浴中微热几分钟,(如溶液变成无色,可补加KI-I2溶液)观察结果。
(3)Feling试验
Fehling试剂(由硫酸铜与酒石酸钾钠的碱性溶液混合而成)与醛一起加热,Cu2﹢
被还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析出,醛被氧化成羧酸。
(4)Benedict试验
Benedict试剂(柠檬酸钠、碳酸钠和硫酸铜的混合液)。
脂肪醛还原Benedict试剂生成黄至红色Cu2O沉淀,而芳香醛、酮则成负性结果。可用本实验鉴别脂肪醛和芳香醛、脂肪醛和酮。
5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Tollen试剂,再分别加入2滴试样,摇匀,静置,若无变化,放在50-600C水浴温热几分钟,观察银镜的生成。
试样:甲醛、乙醛、苯甲醛、丙酮、环己酮
(3)Feling试验
在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FelingA和FelingB各0.5mL摇匀分别加入3-4滴试样,摇匀,沸水浴加热3-5min,观察颜色的变化。
答:Tollen试剂的主要用途是鉴别醛类(有时也可以用于鉴定末端炔烃和还原性糖)。配制Tollen试剂时,若加过量的氨水,将会生成雷酸银(AgONC),而雷酸银受热时产生爆炸。另外,过量的氨水也会影响试剂的灵敏度。
Tollen试剂显阳性反应是产生亮的银镜或黑色银的沉淀(末端炔烃得到白色的炔银沉淀)。
试样:乙醛、丙酮、乙醇、异丙醇、1-丁醇
3.区别醛与酮的反应
(1)Schiff试验
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品红醛试剂(Schiff试剂),然后分别滴加2滴试样,振荡摇匀,放置数分钟,然后分别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浓硫酸或浓盐酸,边滴边摇,观察现象?
高中化学 醛和酮 教学设计
醛和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醛和酮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
由于醛基很活泼,不仅可以与醇相互转化还可以氧化为羧酸,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因此,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整个有机学习中的重点内容。
在第二节“醇和酚”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乙醇的氧化反应引出醛和酮的结构,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完善。
醛和酮的加氢反应,醛的氧化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将醇、醛、羧酸联系起来,体现了本节内容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甲醛的毒性、糖类相关内容的呈现,将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STS原则。
二、学情分析由于在选修2中,已经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虽然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进一步认识其性质和用途,但是由于上节课对醇和酚的学习,学生对乙醇地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已经有所了解,对醛和酮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醇的催化氧化、相关化学反应类型的学习更是方便了学生对醛、酮知识的建构。
并且通过分组探究实验学生也能比较轻松的得出乙醛的化学性质。
只是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并进行相关记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醛和酮的物理性质、用途和危害。
(2)掌握醛和的结构式、官能团的书写、主要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结构预测物质的性质,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2)通过相关实验操作,培养科学探究的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醛和酮的危害的了解,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生活。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醛和酮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醛的氧化五、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探究六、教学过程【导课】提出问题:为什么宿醉后会呕吐、头昏头痛?(通过日常生活熟悉而困惑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播放视频:酒精在人体内体发生的化学反应(解密宿醉,引出乙醛)复习旧知,推进新课:书写乙醇、2—丙醇催化氧化的方程式(通过复习醇的催化氧化初步了解醛酮的结构,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一、醛和酮的结构、分类】1、结构:官能团:醛 -CHO 酮:饱和一元醛/酮的通式:C n H2n O2、分类(1)按官能团数目:一元醛/酮、二元醛/酮、多元醛/酮(2)按烃基数目:脂肪醛/酮、芳香醛/酮3、常见的醛和酮的结构及物理性质(状态、溶解度、毒性)甲醛: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和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醛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R–CHO + Ag(NH3)2OH
HO-
△ △
R–CHO + Cu(OH)2 + Cu2+ +酒石酸钾钠(蓝色) R–CH=CH–CHO
Ag(NH3)2OH KMnO4
R–CH=CH–COOH
RCOOH + CO2 + H2O
(2) 环己酮的开环氧化
O
HNO3(浓)
CH2–CH2–COOH 己二酸 CH2–CH2–COOH
主要知识点
1、,-不饱和醛酮的加成反应 P351
2、插烯作用 P353
3、麦克尔加成反应及用途 P353
2、还原反应 (1) 还原成醇 C=O C–OH 醛→伯醇,酮→仲醇
[H]
(2) 还原成烃 C=O
[H]CH2ຫໍສະໝຸດ ①克莱门森还原法①催化加氢 H2/Ni Hg-Zn CH2 C = O LiAlH4/H2O HCl ②化学 NaBH /H O 4 2 还原 Al[OCH(CH3)2]3 ②沃尔夫-凯希纳-黄鸣龙 还原法 ③金属还原 Na+C2H5OH NH2-NH2 C=N-NH2 C=O C=C –C≡N –NO2 腙 ④镁或镁-汞齐还原 –COOR –COOH HOCH2 + N2↑ 分解腙 还原能力与选择性!
练习3:以苯、乙烯为原料,制备2-(3-甲苯基)乙醇
CH3
CO + HCl AlCl3-Cu2Cl2 O2,Ag/250℃
CH2CH2OH
①Mg/四氢呋喃 ② H2O
CHO
Br2 FeBr3
CHO
Br
Hg-Zn HCl
CH3
+ CH2–CH2 Br O
3、岐化反应(坎尼扎罗)P366 不含-H的醛
3.3+醛酮(一)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教学目标:高二选择性必修 3 醛酮(第一课时)1.从官能团和化学键可能的断键部位预测乙醛的化学性质,并能在结构分析和实验事实的基础上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2.通过乙醇、乙醛和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加深对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理解,初步构建烃的含氧衍生物间的转化关系。
教学过程:环节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自我介绍并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一:问题引入【问题】喝酒脸红的人是能喝酒还是不能喝酒呢?什么原因导致的脸红呢?【讲授】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乙醛让人脸红等醉酒症状,以及酒后不要立即饮茶的生活常识。
思考倾听教学环节二:乙醛的物理性质【讲授】乙醛的物理性质记录教学环节三:乙醛的结构【讲授】展示乙醛的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介绍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强调官能团的书写。
动笔书写【任务一】观察乙醛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分析乙观察、思考醛可能发生断键的位置,预测乙醛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任务二】分别写出乙醛与H2、H C N发生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动笔书写【讲授】乙醛与 HCN 发生的加成反应断键和成键教学环节四:乙醛的化学性质的位置。
【任务三】设计实验验证乙醛的还原性。
【视频播放】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乙醛与新制思考观看氢氧化铜反应。
【分析实验】注意事项、结论、应用。
【任务四】分别写出乙醛分别与O2、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动笔书写【讲授】乙醛分别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中物质的变化、量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倾听、记录环节五:乙醇、乙醛和乙酸的转化关系【任务】整理乙醇、乙醛和乙酸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三者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变化情况,谈谈有机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特点。
思考倾听、记录环节六:拓展1.溴能与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能否与醛基中的碳氧双键发生加成反应?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乙醛的羟醛缩合反应。
思考、动笔书写答疑第1 题,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第2 题,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实验第3 题,还原反应的判断第 4 题,课本第 70 页第 6 题:用化学方法鉴别物质第 5 题,课本第 70 页第 8 题:写出溴水与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醛酮—醛酮还原(有机化学课件)
·提出问题·
δO-
CC
δ+
H
H(R)
如
OH
CHO
水杨醛
醛酮处于氧化还原的中间价态,它们既可以被氧化 也可以被还原。
?
还原剂
OH CH2OH
水杨醇
O
还原剂
C
O
还原剂
C
OH
C
醇
H
H
C
烃
H
目录
CONTENT
01
醛、酮还原成醇
02
醛、酮还原成烃
01
醛、酮还原成醇
醛、酮还原成醇
1. 催化还原
醛、酮在催化剂Ni、Pd、Pt等金属存在条件下,可被H2还原成相应的一级醇或者二级醇。
R H C=O + H2
R/ R C=O + H2
Ni △
R-CH2-OH
Pb
R/ CH-OH
△
R
对碳氧双键(C=O)进行加成
一级醇 二级醇
醛、酮还原成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催化还原
特点:无选择性, C=O、C=C、-CN、-NO2等都可被还原
C=C
C≡C
√
√
×
×
×
×
×
×
b:稳定,不与水反应,操作处理容易;通常使用甲醇、乙醇作溶剂。
02
醛、酮还原成烃
醛、酮还原成烃
还原成烃
克里门森还原法 吉日聂尔—沃尔夫—黄鸣龙还原法
醛、酮还原成烃
1. 克里门森(Clemmensen)还原法
醛、酮在锌汞齐和浓盐酸作用下,可被还原为烃,羰基变为亚甲基。
O= C-CH2CH2CH3
大学化学醛酮类化合物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醛酮类化合物的概念、分类、结构特点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醛酮类化合物性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醛酮类化合物的概念、分类、结构特点2. 醛酮类化合物的性质3. 醛酮类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引导学生思考醛酮类化合物在有机化合物中的地位。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醛酮类化合物的概念、分类、结构特点- 解释醛酮类化合物的定义,举例说明。
- 介绍醛酮类化合物的分类,包括脂肪醛、脂肪酮、芳香醛、芳香酮等。
- 分析醛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如官能团、碳链结构等。
2. 醛酮类化合物的性质- 氧化反应:介绍醛酮类化合物的氧化反应,如银镜反应、斐林试剂反应等。
- 还原反应:介绍醛酮类化合物的还原反应,如氢化反应等。
- 加成反应:介绍醛酮类化合物的加成反应,如卤素加成、氢氰酸加成等。
- 水解反应:介绍醛酮类化合物的水解反应,如酯的水解等。
三、课堂练习1. 判断下列化合物是否属于醛酮类化合物,并说明理由。
2. 列举醛酮类化合物的三种性质,并举例说明。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醛酮类化合物的概念、分类、结构特点及其性质。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醛酮类化合物的概念、分类、结构特点及其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醛酮类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
二、讲授新课1. 醛酮类化合物的制备- 介绍醛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醇的氧化、酯的水解等。
- 分析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解决办法。
2. 醛酮类化合物的应用- 介绍醛酮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医药、食品、农药等领域的应用。
- 分析醛酮类化合物在应用中的优缺点。
三、课堂练习1. 列举醛酮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两种应用实例。
2. 分析醛酮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醛酮类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
大学醛和酮的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醛和酮的结构特点、性质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醛和酮的命名规则、结构表征方法(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3. 熟悉醛和酮的制备方法、反应类型及其应用。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1. 醛和酮的结构特点、性质。
2. 醛和酮的命名规则。
3. 醛和酮的制备方法及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1. 醛和酮的氧化还原反应。
2. 醛和酮的缩合反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醛和酮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回顾烷烃、烯烃、炔烃等有机物的性质。
二、醛和酮的结构特点1. 醛和酮的官能团:羰基(C=O)。
2. 醛和酮的结构特点:羰基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羰基的稳定性。
3. 醛和酮的空间效应。
三、醛和酮的命名1. 醛的命名:选择含有醛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编号从醛基开始,取代基按规定书写名称。
2. 酮的命名: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编号从离羰基最近的一端开始,标羰基的位置,取代基按规定书写名称。
四、醛和酮的结构表征1. 红外光谱: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在1850~1700cm-1处,醛基在2715cm-1处有一个强度中等的尖峰。
2. 核磁共振:醛基质子特征吸收峰的化学位移值在9~10。
五、醛和酮的制备方法1. 羰基合成:烯烃醛化。
2. 从炔烃到醛酮:硼氢化-氧化(间接水化)。
3. 从芳烃到醛酮:Gattermann-Koch反应、PCC。
4. 从羧酸及其衍生物到醛酮(还原)。
第二课时一、醛和酮的反应类型1. 氧化反应: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过氧化氢或过氧酸、高锰酸钾和或硝酸等氧化剂的选取。
2. 缩合反应:醛和酮在干燥的氯化氢或浓硫酸作用下与醇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半缩醛和半缩酮,进一步生成缩醛或缩酮。
3. 增长碳链:羰基与氢氰酸在微量碱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羟基腈。
4. 鉴定和提纯:醛、脂肪族甲基酮和八个碳原子以下的环酮等与亚硫酸氢钠饱和溶液反应生成-羟基磺酸钠,从而析出结晶。
2.3醛和酮糖类和核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醛和酮、糖类和核酸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醛和酮的结构与性质:
-醛和酮的官能团结构,醛基(-CHO)和羰基(-C=O)的特点。
(2)教学难点举例:分析糖类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葡萄糖为例,讲解其结构特点和性质。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对于实验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重点知识点:单糖、二糖、多糖的结构特点;糖类的命名规则。
板书设计:
①单糖的结构特点
-如葡萄糖、果糖
②二糖的结构特点
-如蔗糖、乳糖
③多糖的结构特点
-如淀粉、纤维素
④糖类的命名规则
-命名原则:根据结构简化命名
3.糖类的功能与应用
重点知识点:糖类的能量供应功能、结构功能和生理功能;糖类在生物体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4.请描述糖类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答案:糖类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包括能量供应、结构支持和生理功能。例如,葡萄糖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在体内氧化分解产生能量供生物体使用;纤维素作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植物提供结构和保护功能。
5.请解释核酸的提取和纯化实验,并描述其基本步骤。
答案:核酸的提取和纯化实验是指从生物样品中提取DNA或RNA,并通过一系列步骤去除杂质,得到高纯度的核酸。基本步骤包括:细胞破碎、核酸沉淀、离心分离、洗涤、溶解等。
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A)
教学目标1熟悉芳醛和脂肪醛氧化反应的异同和羰基的还原方法。
2掌握醛的化学鉴别方法。
3了解酮的H2O2氧化制备酯及α-羟基酮特殊氧化。
4掌握cannizaro反应的原理。
教学重点1.醛的氧化。
2.羰基的负氢还原和彻底还原。
教学安排J1—J930min 一、醛的氧化1空气氧化醛容易被氧化为羧酸。
所以久置的醛在使用前应重新蒸馏。
这反映出醛基的不稳定性和化学活泼性。
在空气中醛可被O2按自由基反应机理氧化成酸芳醛较脂肪醛易被氧化因为芳醛的羰基较易形成自由基。
2氧化剂氧化醛可被多种氧化剂氧化成羧酸。
如HNO3、KmnO4、Ma2Cr2O7、CrO3、H2O2、H2O2、Br2、NaOX、活性Ag2O、新生MnO2等等。
一般属离子型氧化反应脂肪族醛易于被氧化。
较弱的氧化剂如氢氧化银的氨溶液称Tollens试剂可将芳醛或脂肪醛氧化成相应的羧酸析出的还原性银可附在清洁的器壁上呈现光亮的银镜常称银镜反应可用这个反应来鉴别醛工业上用此反应原理来制镜。
裴林试剂是硫酸铜与酒石酸钾钠的碱性混合液二价的铜离子具有较弱的氧化性它可氧化脂肪醛为脂肪酸而芳香醛一般不被氧化。
在反应中析出的砖红色氧化亚铜现象明显可用于脂肪醛的鉴别氧化银是一个温和的氧化剂它可把醛氧化成酸但不氧化CC、-OH、CN等官能团。
例如二、酮的氧化与醛相比酮不容易被氧化强烈的氧化条件下酮被氧化成小分子的羧酸这是没有制备意义的。
环酮氧化可生成二元酸有应用价值。
在工业上由苯加氢得到的环已烷经催化空气氧化可以得到环已醇及环已酮环已酮继续被氧化则得到已二酸后者是合成纤维尼龙-66的原料。
芳酮比芳醛更难于氧化在强氧化剂作用下芳酮在羰基处发生C-C键断裂。
如苯乙酮用冷的KmnO4水溶液氧化时先是生成的苯甲酰甲酸进一步受热氧化则生成苯甲酸。
三、坎尼扎罗Cannizzaro反应在浓碱作用下没有α-H的醛发生歧化反应一分子醛被氧化为酸另一分子醛被还原成醇。
此为坎尼扎罗Cannizzaro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醛和酮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
戴福枢 2007.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醛和酮的结构特点,
掌握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学会醛与常见弱氧化剂反应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设计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探究方
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的导入以镜子的自省作用开头,以青少年为什么不能酗酒结尾,
注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以用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
[教学重点]:
醛的强还原性;醛酮鉴别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难点]:
醛的强还原性——银镜反应;醛酮鉴别实验方案设计中的思维探究
[教学方式]:
思维引导与活动探究相结合
[创设情境]→[思维引导]→[探究讨论]→[实验验证] →[归纳小结]
[教学用具]:
自拍演示实验短片,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醛的氧化反应和醛与酮的鉴别,新教材除了强调原有教材中要求掌握醛的强还原性外,新增了“活动探究——醛和酮的鉴别”,这不再是让学生简单的重复经典实验,而是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才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既不使探究流于形式又能符合我们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通过几个关键环节的导引设计,思维培养与实验探究并用,借助综合已学知识的支持,不但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践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和理论分析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如何整合所学,应用所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这节课培养目标中的另一个重点。
另外,通过发现自然科学在生活当中的重要应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也是本节课的另一个设计要素。
[教学设计]:
通过古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句话和学生主动上台讲述的一段关于镜子的发展史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银镜反应。
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导入了主题(银镜反应),而且渗透了情感教育。
1、醛和酮的氧化反应
展示预先做好的银镜,并播放自拍的银镜反应的演示实验短片。
学生对银镜反应非常陌生,直接介绍操作步骤比较抽象与枯燥,通过自拍短片这种形式先引起学生的观看兴趣,还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看清实验现象,再通过短片的观看与操作步骤中关键点的强调,让学生思维顺畅起来,先得到感性上的认识。
请学生复述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完成“活动探究表”中相关内容的填写,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并通过进一步的追问“你将如何确保实验成功?”,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对关键点的重视,介绍该反应中需要注意的六点问题。
[过渡]:明确了实验操作步骤,具体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此处通过一系列形成一定梯度的问题,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认识醛与弱氧化剂的反应,醛表现了还原性
[问题1]:光亮的金属银由哪种反应物得来?
[分析]:银氨溶液的制取原理及银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
Ag++NH3·H2O = AgOH↓+NH4+
AgOH+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银氨溶液中银的化合价仍为+1,与乙醛反应后得到零价的单质银
[提问]:银氨溶液与乙醛的反应中,银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降低)银氨络合物是被氧化还是还原?(还原)
银氨溶液做了氧化剂还是还原剂?(氧化剂)
作氧化剂,氧化性强弱如何?哪种物质被氧化?(弱氧化剂,乙醛被氧化)
乙醛中烃基被氧化还是醛基被氧化?(醛基)
被氧化的产物是什么?
[板书]: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介绍]:银镜反应通常用于制镜或制保温瓶胆工艺,但此时并不选用乙醛做试剂,人们通常选用葡萄糖。
此处通过银镜反应的应用引出葡萄糖,根据性质推出结构,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葡萄糖的结构和检测方法,过渡到另一种弱氧化剂氢氧化铜悬浊液,引出乙醛与其反应
[问题2]:请回忆必修2中所学葡萄糖的结构,考虑为什么葡萄糖也能发生银镜反应?
[投影]:葡萄糖的分子结构
[问题3]:医学上常用什么方法检测尿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提问]:从氢氧化铜到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启发]:氢氧化铜悬浊液也是一种弱氧化剂
[问题4]:除银氨溶液外,氢氧化铜悬浊液是否也可能氧化乙醛?
[复习]:氢氧化铜悬浊液的配制及实验操作过程
[板书]: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氧化,说明其还原性很强,醛除被弱氧化剂氧化外,常见的强氧化剂如氧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也可将其氧化,既强调了醛具有强还原性的重点,又为下一重点醛和酮的鉴别埋下伏笔。
[小结]:醛的氧化反应——具有强还原性
通过醛和酮结构中的相似点,引出问题。
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课时限制,若此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试剂完成鉴别醛和酮的探究实验,虽然也可能得到用弱氧化剂进行鉴别的结论,但其中选择的过程,可能只是出于一个片面的分析或比较盲目的选择,达不到教学目标当中的要求。
因此,通过几个关键环节的导引设计,思维培养与实验探究并用,不但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践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和理论分析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思维得到培养”才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最终目的。
《醛和酮的鉴别》
[设问]:醛和酮中都含有羰基,如何鉴别醛和酮?
[知识支持]:1、醛的性质——强还原性
2、醛羰基中碳原子的氧化数为+1,酮羰基中碳原子的氧化数为+2
3、醛基氧化断开碳氢键,酮基氧化断开碳碳键
[推出]:醛具有强还原性,酮也有还原性
[预测]:可能一:酮具有强还原性
可能二:酮具有弱还原性
[讨论]:应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若丙酮与乙醛一样具有强还原性,鉴别乙醛和丙酮可选试剂?
A 强氧化剂
B 弱氧化剂
优选试剂?
通过哪些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强还原性,则既可选强氧化剂,又可选弱氧化剂,因为从反应速率上可以比较出相对强弱,因此,优选方案为弱氧化剂。
[方案二]:若丙酮为弱还原剂,鉴别乙醛和丙酮可选试剂?优选方案?理由?
A 强氧化剂
B 弱氧化剂
均可选,但优选弱氧化剂,强氧化剂与强弱还原剂均反应,通过反应速率的快慢可以鉴别。
但弱还原剂与弱氧化剂不反应,故反应现象一有一无,对比更鲜明
[归纳]:鉴别醛酮应选弱氧化剂,若酮与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但比醛反应较慢,说明其具有强还原性;若酮与以南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不反应,说明其具有弱还原性。
通过理论分析,引导归纳出所需探究方案后,开始探究活动,最终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和正确性,并提倡合作与分工。
[活动探究]:醛和酮的鉴别
试剂:乙醛、丙酮2%AgNO3溶液、2%稀氨水、10%NaOH溶液、2%CuSO4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学生分组汇报活动情况后,进行反思,如果所得的实验现象和其他同学不同,请分析原因。
以达到进一步熟悉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地目的,也以此作为反馈评价的一项内容。
2、醛和酮的还原反应
因本节知识是醛和酮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解决完氧化反应这一重点后,引导学生回忆醛和酮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明确醛和酮的还原产物是对应的醇。
[本课小结]请一位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后。
通过“想知道吗?”栏目的设计,既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巩固了由醇到醛再到酸的氧化过程,又进行了行为养成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想知道吗]:为什么青少年不宜饮酒?
[介绍]:酒在人体内的分解过程
[讲解]:解酒的速度取决于各种酶的活性和数量,由于人的个体差异性,②多的人酒量就大(不易醉),②少的人因体内有毒的乙醛无法转化为无毒的乙酸,受乙醛毒性的刺激,表现出的症状就是“喝醉了……”。
而且,人体每天分泌的②是一定量的,若饮酒过量,生成的乙醛无法继续氧化,存于体内,引起肝硬化等,因此,建议大家尤其是正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不要饮酒。
[课堂练习](略)
[板书设计]:
二、醛和酮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