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高考真题25)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10-25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10-25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十单元第二十五讲1.2009年是九一八事变七十八周年,每到这一天,各大城市都要拉响警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和条件包括()①妄图称霸亚洲,争霸世界②为摆脱大危机的打击③美日争夺在东北的侵华权益④蒋介石政府加紧“剿共”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2.1931年,蒋介石曾说:“我国人民此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的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上述言论主要是针对日本() A.侵略东北地区B.发动七七事变C.制造八一三事变D.制造南京大屠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1年”及蒋介石的态度“不抵抗”,可知蒋介石的言论针对的是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地区。

答案:A3.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立即发表了三个宣言,其主要内容和精神,除了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外,还提出了以下口号() A.“立即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打回东北去!”C.“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案:C4.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妥协退让,以牺牲民族利益为代价换取其反动政权的苟且偷安;而中共中央号召人民抗日救国,以挽救民族危亡。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取决于() A.两党力量大小不同B.两党矛盾尖锐C.中国国民党同日本关系不大D.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解析:国共两党对日本侵华的态度,不是取决于各自势力的大小、双方的相互关系及与日本的关系,而是其各自代表的利益。

答案:D5.1932年7月8日,中国奥运第一人、短跑选手刘长春在张学良将军资助下从上海搭乘轮船赴美国洛杉矶参加第十届奥运会。

在长达二十多天的航程中,他与船友不可能聊的历史事件是()①马占山在嫩江桥率部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②冯玉祥、吉鸿昌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③日本制造华北事变,民族危机加深④学生掀起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②③④都发生在1932年7月后,只有①发生在1932年前。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1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1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考点规1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青年,他们大多掌握了一种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利器。

有了这个利器,他们能够很方便地与社会各阶层联络,把自己的思想主张传播出去,造成中国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的社会动员。

文中的“利器”主要指()A.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B.文学革命推广白话文C.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D.教育平民化思潮的推动“能够很方便地与社会各阶层联络,把自己的思想主张传播出去”,可知“利器”是指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利器”是一种传播思想的工具,新思想、新观念和民主科学思想都不符合“利器”的范畴,故A、C两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青年对外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并非是推动教育平民化,故D项错误。

2.徐树铮曾写信给袁世凯,向他提出忠告:“变更国体……民信不孚,干戈四起,大局之危,可翘足而待。

惟有速下罪己之令,去奸谀之徒。

收已去之人心,复共和之旧制……而国势定矣。

”这段史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护国战争B.二次革命C.护法运动D.五四运动“变更国体……民信不孚,干戈四起,大局之危……复共和之旧制……而国势定矣”,可知反映的是护国战争,故选A项;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领导的武装反抗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排除B项;护法运动是反对段祺瑞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斗争,排除C项;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排除D项。

3.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李大钊主张“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国、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渐废除”。

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与科学B.批判伦理纲常C.呼吁人的解放D.倡导文学革命“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国、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渐废除”,可知两人均主张人性的自由和解放,因此题干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呼吁人的解放,故C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批判伦理纲常以及文学革命均未在题干材料中体现,故A、B、D三项错误。

第06讲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练习)(教师版) 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第06讲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练习)(教师版) 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第06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目录模拟.基础演练 (1)重难.创新演练 (8)真题.实战演练 (13)1.【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宋初的“虚三级”体制——路、州、县三级中,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长官,路一级由帅、漕、宪、仓四司共同构成,分掌军队、财政、刑狱、经济。

其次,在州之上,不存在单一的行政区划,比如这个州的帅司、漕司、宪司是属于某一路的,而它的仓司属于另一个路。

上述措施()A.有利于国家政局的稳定B.旨在解决宰相专权问题C.铲除了分裂割据的根源D.造成了管理的复杂混乱【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路作为州的上级机构却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长官,而是由四个平行机构组成,并且州之上没有单一的行政区划,而是由不同路的职能机构管辖同一个州,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防止出现汉唐时期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的情况,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政局的稳定,A项正确;“虚三级”体制的设置是为了削弱地方权力,并不是解决中央宰相专权问题,排除B项;中国分裂割据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宋朝的“虚三级”体制无法铲除小农经济,排除C项;“虚三级”体制一定程度上会使地方管理复杂化,降低行政效率,但是不会使管理混乱,排除D 项。

故选A项。

2.【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当地土酋为地方长官,但不许土酋自置职名,凡土酋自置的名号,宋朝一律不予承认,须中央任命方可,如“夔州路降蛮首领皆自置职名,请因而命之,上不许”。

这一措施()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政策特征B.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社会治理C.基本稳定了宋代的政权环境D.推动了宋朝疆域的巩固与拓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训练含解析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训练含解析

第25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2021·大连市高三二模]1949年中国人民基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这标志着中国(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基本胜利B.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起来C.国内外反动势力被彻底消灭D.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2.[2021·浙江6月]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2021·长春市高三模拟]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4.[2021·临沂市高三一模]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中国人走向民族复兴是从跨过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敢于和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较量,还能战而胜之,对于新中国和近代中国人来讲,都是极为了不起的事情。

”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A.使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B.打破了西方对华封锁的状态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D.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5.[2021·湖南永州市高三二模]如图是创作于1952年的宣传画,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全国范围内基层卫生防疫体系建立B.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C.爱国卫生运动与反美宣传紧密相连D.中国人民踊跃支援抗美援朝前线6.[2021·吉林长春市高三模拟]1949年11月,不法资本家哄抬米面价格,制造混乱,人民政府用调运粮棉、有序抛售物资的经济手段,平抑物价,稳定了市场。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 新航路的开辟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 新航路的开辟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为寻 求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场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绝 大多数亚、非、拉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 终形成。
知识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 (1)原因 ①经济根源:15 世纪前后,__西__欧__国__家____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黄 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渴望到东方“寻金”。 ③直接原因:___奥__斯__曼__土__耳__其_____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引起商业危机。
英国强大的军事优势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 军,为争夺殖民地提供了武力后盾。为了争夺殖民霸权,17 世纪下半期经过三次英荷 战争,摧毁了荷兰的殖民优势。接着,英国又同法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8 世纪中期, 英国最终击败了法国,英国由此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2.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使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 它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固定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 衰落。
[对点训练] 2. (2020·广东百校联考)16 世纪中期,英国谷物价格上涨了 8 倍。1495
年,一个工人以 15 周的劳动就能挣得全家一年的口粮,1564 年则要花 40 周的劳动,
核心论点:荷兰东印度公司是荷兰殖民扩张的据点。
2.英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 ①地理条件: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英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②政治条件:英国在 17 世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③物质基础: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 ④武力保障:大力发展海军力量。
(2)表现 ①1588 年,英国击溃西班牙“___无__敌__舰__队___”,开始确立海上霸权地位。 ②17 世纪初,成立____东__印__度__公__司____等垄断性贸易公司。 ③17 世纪中期,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夺取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_纽__约___。 ④18 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在北美和印度扩大了殖民势力。 (3)结果: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___日__不__落_____”殖民帝国。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周公率师东征,使周王朝对东方广大地区的控制成为了现实。

他的儿子伯禽由于父亲的功勋,被封于山东曲阜,建立鲁国。

“其分器之多,土地之广,人民之众,实非他国可比。

”这说明分封制()A.受封者以王族成员为主B.有益于加强对地方统治C.任人唯亲阻碍阶层流动D.激化了封国之间的矛盾2.东夷是周朝时中原族群对东方族群的泛称,春秋时期东夷族群的铜器中使用铭文与同时期的中原族群存在一些差异,但铭文种类、惯用词句、纪年方式、书写方式以及人的称呼、排行等方面,与中原族群保持了相当高的一致性。

由此可知,东夷族群()A.与中原族群同步发展B.逐渐与中原文明交融C.与中原诸国争夺霸权D.注重发展冶金工艺3.“九鼎”是夏王朝奠定的政治正统的象征物。

周公摄政,选择在洛邑一带营建东都成周,也是因为这里曾是夏王朝“居九鼎”的故地。

周公此举可印证()A.早期政治弥漫神权色彩B.统治集团建立绝对权力C.政治传统的认同与继承D.西周王室维护礼乐制度4.西周初期,周公旦提出的天命观认为,政权的合法性是基于道德性的价值判断,而上天有裁判权。

统治者承受天命,必须负起天命赋予的道德责任,而上天只以道德的标准裁决统治者是否称职。

这一观念旨在()A.借助宗法制维护统治B.强调秩序安定取决于天意C.彰显儒家的治国理念D.论证周王朝统治的合法性5.西周时期礼制严谨,只有贵族才能以鼎随葬且不同等级的贵族鼎数不同。

但到春秋中晚期以后,不仅贵族墓中的总有僭礼现象,平民中也出现模仿贵族的礼制用鼎随葬;同时嘉葬品中,陪葬品多以鼎、罐、盆等日常生活用具为主。

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A.随葬礼器的习俗消失B.等级身份观念的消亡C.迷信色彩的日益浓厚D.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6.商鞅变法提出“废分封,行县制”。

但历史记载,此后的秦国分封制并未断绝,如秦惠文王封严君于四川成都附近,秦昭王封穰侯于山东定陶。

专题07 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学生版) 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7 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学生版) 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7 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考试范围:第21—22讲;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关于古希腊社会经济,西方学术界曾认为其以工商业为主,形成独特的海洋文明,与大河流域文明迥异。

但20世纪50年代后,通过考古、碑铭等新材料研究,学者们重新评估,认为农业为古希腊的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土地是其最基本的财产形式。

以下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人类认知随着时间推移而深入B.应重新研究史料推翻传统观点C.最新的史料才能丰富历史研究D.历史认知常在否定中得到发展2.公元前21世纪,乌尔第三王朝对于新征服地区一方面设立军管区,驻扎军队;一方面设立自治区,由国王任命当地贵族进行治理。

这()A.保证了对地方的控制B.适应了国家治理需要C.推动了边疆地区开发D.标志着封建制度确立3.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西北一个叫盖塞尔的古代城市废墟中发现了属于埃及的雕像;著名的《辛努海特的故事》讲述的是埃及同叙利亚之间活跃的商业联系;克里特岛上同样也发现了具有埃及风格的石瓶制品。

这说明当时()A.古埃及军事扩张影响广泛B.古埃及与周边地区交往较为活跃C.对外战争传播了古埃及文明D.古埃及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创新4.笈多帝国统治时期国王多次颁布赐地文书,政府放弃所赠土地的行政司法主权,以及土地上一切森林、牧场、矿藏、人口。

东晋法显的《佛国记》中也提到颁赐土地上的民户皆随土地转移,并且另有自由农民,他们耕种王地,缴纳租税,欲去便去,欲往便往。

这反映出笈多帝国()A.专制王权强化B.商品经济繁荣C.等级制度强化D.生产关系变革5.在早期民族那里,仪式、言语或文字都是被看作与神沟通的媒介,政治权力从这种交往媒介中产生。

(河北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2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含解析)统编版

(河北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2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含解析)统编版

课时规范练2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选择题1.下面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

漫画可以说明( )沸点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C.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D.巴黎和会上矛盾重重2.(2021辽宁大连检测)下面是1914年欧洲主要列强占有殖民地情况统计表。

表格数据说明(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法国实力最强占有殖民地面积最大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D.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3.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

该漫画反映了( )A.普法战争时期双方的针锋相对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C.列强争夺商品市场过程中的冲突与斗争D.两大集团形成后其内部的利益冲突消除4.英国的海洋优势不仅关系到英国本土及海外帝国的安全,且更关系到英国作为欧洲均势的调控者对欧洲国家体系担负的特殊责任,这种责任要求英国在必要时,有能力对欧洲大陆均势的失衡进行有效干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德海军竞赛,不仅激起了英国的深刻敌意,同时也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强烈恐慌。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英德海军竞赛( )A.威胁到英国的本土安全和殖民霸权B.彻底改变了欧洲国际关系的均势格局C.暴露了德国企图称霸欧洲和世界的野心D.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国际局势趋于紧张5.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量的暴君。

因此,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

如果情况改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

”这一说法反映出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A.民族自决B.势力均衡C.绥靖主义D.严守中立6.德国统治集团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

这一政策的转变加剧了( )A.德美矛盾B.英德矛盾C.德法矛盾D.德日矛盾7.(2021山东菏泽模拟)学者罗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奥斯曼帝国后,还渴望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而言,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并不希望如此。

第25讲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第25讲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第25讲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
2)内容
1
抓主干
①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 ②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③各种新材料的出现
2
研高考
④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⑤化学、化工行业出现
3)影响
①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 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②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也因此发生重大变化。“新经济”兴起。 ③它促使发达国家出现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 ④它还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的发展走向。
金字 塔
不拥有生产资料,受雇佣 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中间 阶层
第25讲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
4、“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
抓主干
2
研高考
1)“福利国家”
含义 目的
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 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答案】A 【详解】据图可知,美国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在1949至1985年有一定波动,20世纪60年代以前 占比较高,1965至1977年基本处于下降状态,77年以后又处在上升趋势,据所学可知,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前 后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因此政府研发投资用于国防研究比重下降,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在题干涉及时间内 ,美国对外战争基本没有明显变化,排除B项;在题干涉及时间段内,美国并非一直都面临国际科技竞争的压 力,主要是在70年代以来,而题干涉及时间还保罗70年代以前,排除C项;美国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与题干中 美国国防研究占比变化没有必然的关联性,排除D项,故选A项。
——王斯德、 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1945—1988》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精选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精选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精选1.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政体而论,有哪两种主要形式?A.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 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C.地主政权与农民政权 D.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2.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3.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下列哪一项更全面地反映了明清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特点? ①宰相制度的废除②内阁的设立③军机处的设置④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商周时期,土地归诸侯所有 B.均田制开始实行于我国北方地区C.明清时期,土地不可以买卖 D.封建土地所有制延续了三千多年5.右图所介绍的生产工具出现于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6.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特定历史条件是A.地处欧、亚、非三大洲要冲位置 B.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C.古希腊人对民主、自由的追求 D.城邦的出现及其激烈的争夺8.下列关于罗马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B.万民法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人C.罗马法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罗马法的实施维系和稳定了罗马帝国的统治9.《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A.血缘 B.地域 C.信仰 D.出身10.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公九卿制 ②三省六部制③中外朝制 ④内阁制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11.下列关于我国自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演变趋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B.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C.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D.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12.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A.中书省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中书省 C.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 D.枢密院和宣政院13.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的是A.亚历山大改革 B.梭伦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克利斯提尼改革14.古希腊民主政治建立的因素不包括A.便利的经济文化交往 B.平等互利的思想观念C.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D.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典15.下列关于罗马万民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罗马公民法的延续和发展 B.其内容主要是调整财产关系C.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不适应版图巨大的罗马帝国16.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5单元第62讲医疗与公共卫生课件(共51张PPT)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5单元第62讲医疗与公共卫生课件(共51张PPT)

[拓展]西医传播对传统中医的影响 (1)打破了传统中医“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服 务体系。 (2)改变了传统中医师徒言传身教的人才培养模式,进入设立医学 院,大量培养医学人才的教育模式。
(3)改变了中医坐堂为主、江湖郎中为辅的世代相传服务模式,通过 设立中医院,进入执业医生分工合作、密切协作的阶段。
(2)体系建设 ①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内容
具体成就
①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 20 世 纪 中 期 以 来 , 西 方 国
医疗单位大量出现 家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②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内容
具体成就
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城乡居民享有一定的 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医疗服务权利
1928年
成就 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 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 医院收治疫病患者 英国医生___詹__纳___发明牛痘接种法 生物学家___巴__斯__德___创立巴氏灭菌法 英国弗莱明发现了___青__霉__素___,改变了人类对 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概念阐释〕 巴氏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 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 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 ℃左右的温度 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概念阐释〕 人豆接种法,牛痘接种法 人痘接种法就是采用人工的方法,使被接种者感染一次天花,从而 使人体产生抗体来预防天花疫病的方法。 是采用接种牛痘病毒而使人感染牛痘病毒,由于牛痘病毒与引起人 类天花病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质,从而对天花产生免疫的方法。
2.中医药的成就
时间
主要成就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10国家出路的探索 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10国家出路的探索 含答案解析

考点10国家出路的探索一、选择题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海国”这一概念,其实他已经清楚许多国家在陆地上与中国是连在一起的,只好又把“海国”分为“海岸之国”与“海岛之国”,将在地域上与中国相连的国家称为海岸之国,将真正的“海外之国”称为海岛之国。

这种划分表明魏源()A.对当时世界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B.冲破了传统夷夏观的认知局限性C.准确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D.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夷夏观的影响“将在地域上与中国相连的国家称为海岸之国,将真正的‘海外之国’称为海岛之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故D项正确,B项错误;A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C项说法不确切,排除。

2.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国公使照会清政府:“两国始终不和之缘,总由各省督抚于外国交涉事件,并无尽心守约之理。

”照会列举了地方官不遵条约的种种事例,要求皇帝明降谕旨“敢有相违者,立予重处”。

这表明()A.清政府官员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B.地方官致力于摆脱列强条约的束缚C.英国意图进一步落实在华特权D.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意图进一步落实在华特权,C项正确。

题干材料的主旨是英国公使对中国各省官员在条约的执行方面感到不满,无法推断清政府官员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排除A项;地方官员致力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并非要摆脱列强条约的束缚,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清朝中央与地方的信息,排除D项。

3.(2023北京顺义一模)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用人察失,严禁朋奸;革除腐朽习俗;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采用新的刑法制度。

下列对其认识准确的是()A.地主阶级挽救民族危亡做出的努力B.民众都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C.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农民革命纲领D.洪仁玕应对西方侵略做出的思考,可知《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也反映了洪仁玕应对西方侵略做出的思考,故选D项;《资政新篇》是农民阶级颁布的,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材料反映了洪仁玕意图通过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来挽救国家危亡,不属于农民革命纲领,排除C项。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九 第25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经济建设 (含解析)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九 第25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经济建设 (含解析)

专题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展示2017-2019全国卷考查视角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19·全国卷Ⅰ(选择)“一五”计划与教育文化的关联2019·全国卷Ⅲ(选择)“一五”计划与社会政策、风尚2018·全国卷Ⅰ(选择)“一五”计划的侧重2018·全国卷Ⅱ(选择)“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2018·全国卷Ⅱ(非选择)1950年关税税率调整2018·全国卷Ⅲ(选择)中共八大2017·全国卷Ⅱ(非选择)“一五”计划时期的矿业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2019·全国卷Ⅰ(非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钢铁业的发展2019·全国卷Ⅱ(选择)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2018·全国卷Ⅲ(选择)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019·全国卷Ⅰ(非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钢铁业的发展2018·全国卷Ⅱ(选择)上海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19·全国卷Ⅰ(非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钢铁业的发展2019·全国卷Ⅰ(选择)摆脱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命题分析1.命题集中在过渡时期的“一五”计划和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2.突出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立意。

备考建议1.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这一主干知识。

2.注重时空观念,将中国的经济建设置于当时时代环境中思考;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现实,做到学以致用,以史为鉴。

第25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经济建设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措施。

(1)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劳动互助合作。

(2)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3.意义。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某某调研)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化认同感。

“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一方面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说明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A项正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代是前后相继的过程,不属于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B项错误;材料是“祭祀”方面,属于宗族意识,不是政治制度和农耕经济方面,故C、D两项错误。

2.(2018·某某某某二调)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

当时的移某某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

此举( )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解析:B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秦统一六国的兼并战争中,对一些地方的人口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故B项正确。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之前,关中地区经受战乱破坏,经济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优势,故A项说法错误。

秦朝移民中“迁豪富、强族于关中”是为了加强监管,尤其是迁六国贵族,是为了削弱六国贵族势力;“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是为了减少边疆少数民族叛乱,C项排除。

材料为巩固国家统一措施,D项排除。

【教师备用】【新知生成】秦朝保障统一的配套措施(1)全国必须在经济、文化上高度统一。

这就是所谓“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简言之就是度量衡、文字、货币、车道,乃至意识形态,都趋于高度统一,使中央政令可以畅通于各地,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练习卷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练习卷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

此规定是为()A.规X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D.防X官员的职务犯罪2.据汉简记载,按照规定,某某郡沙头县县长出行,随从需自备食物,县长夫人的饭钱则要自理。

这体现了()A.封国制度的实施B.行政管理的细密C.察举制度的完善D.刺史制度的建立3.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

……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这表明汉代法律()A.人情大于法制B.以礼入法伦理关怀C.凸显皇权专制D.深受豪强地主影响4.西汉初,皇后名义上可以参与国家事务,并在宫中设立专门机构,有一系列官吏。

到了东汉,这些机构和官吏多被裁撤,剩余官员也改由宦官担任。

这种变化说明汉朝() A.道德因素影响了权力分配B.君主权力逐渐转移至外朝C.避免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性D.统治者更加重视行政效率5.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

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

这表明()A.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C.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6.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齐桓公曾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会盟以周天子名义颁布盟约:不准堵塞水道;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

会盟后,“诸侯称顺焉”。

据此可知会盟()A.加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B.扭转了春秋礼崩乐坏的趋势C.体现了诸侯国经济安全的需求D.避免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7.在春秋经传中,秦国九世以上世袭贵族世家不过两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袭贵族居然为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

第08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练习)(学生版)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08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练习)(学生版)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08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目录模拟.基础演练 (1)重难.创新演练 (3)真题.实战演练 (5)1.【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据统计,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全国府、州县级行政单位共有1346个,明末则为1564个。

与明初相比,明末各地方行政单位的编制变化不大,但明朝的人口数量从明初到明末翻了一倍还多。

据此可以推断,明朝()A.地方政府行政职能逐渐萎缩B.高产作物传人导致人口增长C.基层治理模式更加科学高效D.地方政府规模与人口增长相适应2.【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明初统治者大力倡导臣民阅读《汉书》,将《汉书》从史学意义上的典籍上升到政治意义的经典;与此同时,将《汉书》中最重要的主角汉高祖刘邦神圣化,使刘邦的地位仅居于三皇五帝和三王之后。

这些做法旨在()A.规范史学编纂活动B.构建政府统治权威C.重振理学正统地位D.提升臣民文化素质3.【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明朝,巡按御史选派,由“御前点差”,回京述职,不须经都察院,“径赴御前复奏”;监察御史奏事“若系机密重事,实封御前开拆”。

这些规定旨在()A.加强监察队伍自身作风建设B.确保监察工作独立以加强君主专制C.强调对监察过程的全面监督D.防止监察过度而产生行政负面效应4.【明朝官员选拔与管理】明朝吏部司官的铨选实行分省配额制,除两广共1员、大省间通融互补2员外,其余省各1员。

嘉靖年间,吏部文选郎中高简引荐浙江人茅坤入吏部,挤占北直隶员缺,引发北直隶官员强烈不满,最终高简因破坏“省必一人”原则,被劾“引用私人、布植党与”,受杖充军。

明朝吏部司官的铨选()A.埋下了官员结党营私的隐患B.推动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C.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D.削弱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5.【明朝官员选拔与管理】洪武三十年会试,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所取进士均为南人。

朱元璋让张信等12人重新阅卷,所取进士乃以南人为主,朱元璋下旨将白信蹈、张信等人诛死,刘三吾遣戍。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板块3第9单元第25讲 现代中国的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板块3第9单元第25讲 现代中国的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1.(2022·泰安高三月考)下表是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的章节顺序比较 简表。两者章节顺序的变化说明我国
章节顺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1954年宪法 总纲
国家机构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国旗、国徽、首都
1982年宪法 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国家机构
国旗、国徽、首都
12345
章节顺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20世纪80年代 国经济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法治建设进
入新的发展时期
(1)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 依法治国 , 20世纪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90年代 (2)1999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形成 至21世 家”写入宪法。 纪初 (3)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劳动 品质
热爱劳动 埋头苦干 钻研业务 技术革新 吃苦耐劳 忠于职守 艰苦奋斗
小计
16.87 3.98 3.74 1.42 6.38 23.07 14.87 70.33
15.55 8.17 8.53 8.02 7.20 19.05 7.54 73.70
4.97 1.68 1.73 0.25 6.92 0.76 6.34 22.65
见义勇为
道德 品质
助人为乐 舍己为人 爱好学习
小计
统计基数
3.13 7.33 9.94 10.79 31.19 287
5.75 7.83 8.64 12.98 38.2 234
5.98 7.08 6.25 27.94 47.28 188
(注:英模人物品质特征的统计数据来自《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用词。 许多英模人物具有多种品质特征,故总比例大于100%)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两次鸦片战争(含答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两次鸦片战争(含答案)

两次鸦片战争课程标准 1.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认识地主阶级仁人志士开眼看世界的表现及其意义。

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近年高考低频考点,以选择题为主;浙江整体感知卷命题较为频繁,北京卷和湖北卷也有涉及2.情境设计:利用新情境材料,考查对鸦片战争的认识,如(2023·北京卷,6)对鸦片战争的认识;(2023·湖北卷,6)鸦片战争对清朝法律体系的影响;(2023·湖南卷,6)近代对外交往;考查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贸易,如(2022·全国甲卷,28)上海进出口货值;或者利用数据、图表、文字资料,考查近代其他的经济文化现象,如(2023·1月浙江选考,19)鸦片战争后上海的变迁3.核心考向:鸦片战争的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眼看世界等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①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工业革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②清朝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推行闭关自守政策直接原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借端发动侵略战争过程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扩大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战争结束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约《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美国、法国于1844年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影响①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②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图解·关键知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阐释·核心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半殖民地”是指在形式上是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第25讲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25讲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25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目录模拟.基础演练 (1)重难.创新演练 (1)真题.实战演练 (10)1.【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在中世纪后期,英格兰议会出现了一系列涉及大宪章的请愿活动,国王往往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但君主会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并加以处理。

例如在爱德华一世时期的某届议会上,平民希望“就精纺毛织物事宜订立新的条例法令”,而国王则回复说“大宪章已包含一则涉及纺织品的条例,朕当前无意制订新法”。

这种政治沟通模式()A.表明大宪章对于君主具有双重性B.反映出政治妥协推动了社会转型C.为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促进了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后期(英国)。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宪章作为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契约”,一方面限制王权专制,保护臣民基本权利;另一方面君主对请愿诉求的回应并非消极被动,而是会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和具体情况加以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君主权力,这种双重特征是大宪章能够为统治阶级共同接受并且持续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社会转型”材料并未体现,这一时期英国仍处于封建社会,排除B项;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排除C项;这种政治沟通模式表明大宪章对于君主具有双重性,“民族国家”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项。

故选A项。

2.【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曾格案是北美殖民地时期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诉讼案。

1734年,曾格因为被控诽谤纽约殖民地总督入狱,律师汉密尔顿以“表达自由视为防止政府滥权的保障”等理由辩护,陪审团作出无罪裁决,法官迫于法庭气氛和群众压力宣告曾格无罪。

这一案件反映了()A.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始B.英国在殖民地实行民主法治C.北美人民对自由精神的追求D.北美殖民地实现了言论自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第15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练习)(学生版)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15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练习)(学生版)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15讲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目录模拟.基础演练 (1)重难.创新演练 (4)真题.实战演练 (7)1.【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我国机器进口的全国总额在1920年前平均不足1000万关两,到20世纪30年代迅速增加至4500万关两左右,增长了约3.5倍。

机器进口在1913年占全国进口商品总值的1.4%,名列进口商品分类第10位,1936年占全国进口商品总值的6.4%,名列进口商品分类的第3位。

机器进口的增长()A.开启了工业近代化的进程B.有利于缩小中外生产力的差距C.促进了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归因于民国时政府的政策支持2.【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926—1927年,毛泽东多次发文指出:“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人坟墓。

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

毛泽东的这些言论()A.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C.立足于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D.强调了农民阶级的革命领导权3.【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训政纲领》,依照孙中山建国大纲所定,承认人民享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权力,但由于人民“缺乏政治意识与经验”,应由国民党对他们进行“训练”而逐渐推行,以为宪政奠定基础。

这表明国民党意在()A.实践资产阶级政权理念B.循序渐进实行三民主义C.扩大人民行使政权权力D.营造一党专政的合法性4.【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七类,其税率为7.5%—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口货物分为十二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更是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

关税也由1913年占财政总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

这表明当时()A.列强扩大商品输出以抢占国内市场B.抗日战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C.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D.关税自主推动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5.【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新道路】下图为我国某时期的一张土地分配证,根据图片信息,可知()A.我国已开始大规模的土地改革B.抗战时期土地政策得到有效执行C.过渡时期农村土地改革全面开展D.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改革的推行6.【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新道路】1934年4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苏维埃国有工厂管理条例》,中共中央组织局制定了《苏维埃国家工厂支部工作条例》,对改善公营工厂的管理做了许多规定,如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下设工厂管理委员会,以便民主管理;实行经济核算制,按月规定生产计划和财政预决算;实行思想教育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真题第25题——秦汉之历史转型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1.(2019年Ⅰ卷)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
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
A .加强了货币管理
B .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 .削弱了诸侯实力
D .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2019年Ⅱ卷)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
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王国势力强大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现实统治需要
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3.(2019年Ⅲ卷)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
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绘画技术进步
C .政治权力干预
D .儒家思想影响
4.(2018年Ⅰ卷)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5.(2018年Ⅱ卷)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
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6.(2018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7.(2017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8.(2017年Ⅱ卷)《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
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 .记载的真实性 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 .修撰的政治性 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9.(2017年Ⅲ卷)《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
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10.(2016年Ⅰ卷)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图4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11.(2016年Ⅱ卷)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12.(2016年Ⅲ卷)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13.(2015年Ⅰ卷)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
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14.(2015年Ⅱ卷)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
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秦朝
(BC221
~BC202
汉代
(BC202
~220)
阶段特征
总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