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西南大学(1145)《美学与人生》大作业A答案
美学与人生 课后答案
![美学与人生 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26632483c4bb4cf7ecd1a5.png)
美学与人生课后答案第一章1【单选题】(15分)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2【单选题】(15分)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3【单选题】(15分)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就有“美”这个字。
4【单选题】(15分)(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
”5【单选题】(20分)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6【单选题】(20分)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笠原仲二)。
7.“美学之父”是(鲍姆嘉通)8.康德的主要美学著作是(批判力批判)第二章1【单选题】(10分)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2【单选题】(10分)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3【单选题】(10分)休谟认为美的判断标准是人的主观趣味。
√4【单选题】(15分)提出美是“数的和谐”的人是(毕达哥拉斯)。
5【单选题】(15分)马克思论述美的重要著作是(A)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6【单选题】(20分)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7【单选题】(20分)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是高华、匀称、明确×第三章1【单选题】(15分)儒家强调尽善尽美,注重社会人格之美√2【单选题】(15分)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是法家╳3【单选题】(15分)具有禅宗意味的诗人是(王维)4【单选题】(15分)主张美是社会性与客观性结合的是(李泽厚)。
5【单选题】(20分)提出充实之为美的是庄子╳6【单选题】(20分)提出七窍成而混沌死,追求自然美的是孟子╳第四章1【单选题】(10分)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这是审美的情感性。
√2【单选题】(10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审美形象性的典型。
√3【单选题】(10分)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说明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实用性。
√4【单选题】(15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明审美的(时代性)。
5【单选题】(15分)东施效颦说明(要有个性)6【单选题】(20分)提出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的是周易√7【单选题】(20分)爱斯基摩人是不会喜欢林妹妹,这说明了美的主观性×第五章1【单选题】(10分)中国的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相当于优美与崇高√2【单选题】(15分)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无害的丑。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在线作业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在线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bd1cee3dde80d4d8d15a4f8e.png)
1、“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是()提出的。
1.康德2.克罗齐3.柏拉图4.亚里士多德2、《红楼梦》里“晴雯撕扇”的情节充分体现了美的()1.民族性2.形象性3.时代性4.非功利性3、王国维的作品不包括()1.《宋元戏曲考》2.《诗品》3.《红楼梦评论》4.《人间词话》4、“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是以下哪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1.朱光潜2.李泽厚3.吕荧4.蔡仪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1.悲剧2.荒诞3.优美4.崇高6、“客观事物的美的形象关系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实质,而不取决于观赏者的看法”是以下那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1.蔡仪2.高尔泰3.康德4.李泽厚7、下列说法是庄子提出来的是()1.上善若水2.智者乐水3.柔弱胜坚强4.天地有大美不言8、以下大力提倡美感的非功利的美学家是()1.柏拉图2.孔子3.杜威4.康德9、以下主张艺术是存在真理的“揭示”说的是()1.荣格2.席勒3.朱光潜4.海德格尔10、“不涉理路,不落言荃”是哪一种思维的特点?()1.抽象思维2.形象思维3.辩证思维4.逻辑思维11、相当于“崇高”范畴概念的是()1.适宜2.柔美3.婉约4.雄浑12、把美分为“绝对的美”和“相对的美”的是()1.柏拉图2.康德3.哈奇生4.黑格尔13、以下不属于“自下而上”研究美学的是()1.费希纳2.丹纳3.立普斯4.柏拉图14、“孤立说”的提出者是()1.闵斯特堡2.谷鲁斯3.康德4.布洛15、“新松恨不高百尺,恶竹应须斩万杆”属于()1.对比想象2.相似想象3.创造性想象4.接近想象16、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方其若翰,气倍词前,既乎篇成,半折心始”,这充分说明了文艺创作中(1.文不逮意2.自然天成3.苦吟4.文意相称17、陆机《文赋》里强调“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强调了()对文1.言志2.起兴3.虚静4.缘情18、认为“美是习俗”的美学家是()1.乔治.迪基2.杜威3.托马斯.门罗4.黑格尔19、冯友兰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1.功利境界2.天地境界3.自然境界4.道德境界20、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是()1.亚里士多德2.柏拉图3.鲍姆嘉通4.黑格尔21、认为喜剧就是人们突然发现旁人或者自己过去的弱点,或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时所感到的那种突然荣1.尼采2.叔本华3.黑格尔4.霍布斯22、中国女子常常以苗条为美,而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土著居民却以肥胖为美,这充分体现了美具有()1.时代性2.民族性3.主观性4.非功利性23、古希腊神话里传达的悲剧意识主要是()1.象征悲剧2.自由悲剧3.性格悲剧4.命运悲剧24、认为艺术是人生痛苦的暂时解脱的是()1.尼采2.亚里士多德3.康德4.叔本华25、“美是客观化的快感”的提出者是()1.尼采2.谷鲁斯3.桑塔耶纳4.黑格尔26、下列主张游戏说的是()1.柏拉图2.雷纳克3.康德4.黑格尔27、创作中“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是()1.疯癫2.感性3.灵感4.理性28、"寓教于乐"是()在《诗艺》中论述文艺的美育功能时提出的论断。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美学与人生》网上作业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美学与人生》网上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ba38887f0740be1e650e9ab2.png)
1、“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是( )提出的。
B1.A. 亚里士多德2.B. 克罗齐3.C. 柏拉图4.D. 康德2、《红楼梦》里“晴雯撕扇”的情节充分体现了美的( ) C1.A. 形象性2.B. 时代性3.C. 非功利性4.D. 民族性3、王国维的作品不包括( ) D1.A. 《宋元戏曲考》2.B. 《红楼梦评论》3.C. 《人间词话》4.D. 《诗品》4、“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是以下哪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 ) C1.A. 朱光潜2.B. 蔡仪3.C. 吕荧4.D. 李泽厚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 ) B1.A. 荒诞2.B. 崇高3.C. 优美4.D. 悲剧6、“客观事物的美的形象关系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实质,而不取决于观赏者的看法”是以下那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 ) A1.A. 蔡仪2.B. 李泽厚3.C. 康德4.D. 高尔泰7、下列说法是庄子提出来的是() C1.A. 智者乐水2.B. 柔弱胜坚强3.C. 天地有大美不言4.D. 上善若水8、以下大力提倡美感的非功利的美学家是() B1.A. 杜威2.B. 康德3.C. 柏拉图4.D. 孔子9、以下主张艺术是存在真理的“揭示”说的是( ) B1.A. 席勒2.B. 海德格尔3.C. 朱光潜4.D. 荣格10、“不涉理路,不落言荃”是哪一种思维的特点?( B )1.A. 逻辑思维2.B. 形象思维3.C. 辩证思维4.D. 抽象思维11、相当于“崇高”范畴概念的是( D )1.A. 柔美2.B. 婉约3.C. 适宜4.D. 雄浑12、把美分为“绝对的美”和“相对的美”的是( D )1.A. 黑格尔2.B. 康德3.C. 柏拉图4.D. 哈奇生13、以下不属于“自下而上”研究美学的是( A )1.A. 柏拉图2.B. 费希纳3.C. 立普斯4.D. 丹纳14、“孤立说”的提出者是( B )1.A. 康德2.B. 闵斯特堡3.C. 谷鲁斯4.D. 布洛15、“新松恨不高百尺,恶竹应须斩万杆”属于( A )1.A. 对比想象2.B. 接近想象3.C. 创造性想象4.D. 相似想象16、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方其若翰,气倍词前,既乎篇成,半折心始”,这充分说明了文艺创作中( B )的现象。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 【1145】试题答案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 【1145】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678b78caaedd3383c4d3fe.png)
崇高美也存在于喜剧之中。与悲剧性的崇高美相比,喜剧性的崇高美所表现的更倾向于生活的本身。作为与悲剧相对立的美学范畴,人们总是从喜剧的特定的喜剧效果――“笑”去加以论述与分析。德国美学家康德认为,喜剧美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主体情感体验,即“笑”的体验。
“笑”是喜剧的特征之一,也许人们难以将“笑”与“崇高”联系在一起,认为前者是轻松的、滑稽的,后者则是严肃的、庄重的。然而,我们如果摆脱对“笑”的狭义理解的束缚,将“笑”从本质深处理解成一种喜悦、满足或者是一种自豪、成功,那么这种“笑”无疑具有崇高的内涵,并且可以看作是崇高的一种表现形式。朗吉纳斯在《论崇高》中就把他心目中的崇高与心灵上的喜悦、快乐和自豪联系在一起,强调崇高的获得主要就是表现为一个高尚的心灵的满足,只有“永远使人喜爱”的文辞才是“真正高尚和崇高的”。由此可以看出,崇高也可以理解的实现或心灵的满足来显示,这时的崇高往往表现为喜剧形式。喜剧性的崇高美的内在形式是喜剧冲突,它是由喜剧感脱化而来的,这是一个飞跃的过程。
三、结合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论述,谈谈你认为崇高美的实质是什么?(50分)
四、结合当前的审美现象,谈谈你对审美的非功利性是怎样理解的?(50分)
五、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谈谈什么是审美的情感性?(50分)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1606【1145】美学与人生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1606【1145】美学与人生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c801c0360cba1aa811daca.png)
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些误区,就会使得我们有这样的错觉,即日常生活已经很美好、很理想了,无须审美的升华和批判,而且审美也丧失超越性,审美就是日常生活的享受,美感就是日常生活的满足感。现在社会上出现大量的一些所谓的行为艺术(如人体悬挂――用钩子、链子穿过身体,把自己悬挂在疼痛和骇人的半空),表演者本人自称享受疼痛的美感,而这种所谓的行为艺术已经超出了普通大众的接受能力,所以也就不是什么艺术,当然也就与美学沾不上边了。如果不对这些所谓的艺术进行批判的话,那么美学的发展将会走入一个死胡同。
审美还取决于人们对对象的认识方法,审美地看待对象,和认识地看待对象是不同的。与认知相比,审美始终不脱离对象的感性形态,而认知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认知的眼光里,朝阳和夕阳不过是地球自转的不同阶段与太阳所处的不同空间关系;而在审美的眼光里,喷薄欲出的旭日令人振奋,而洒满晚水的感性风貌所激发的感官快适,是审美感受的基础,它与认知的感官印象是有天壤之别的。
三、小作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审美现象,谈谈你认为什么是美。
美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当时的人们就对自己的生活对象产生了审美感受。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这种审美活动逐渐被少数有教养的阶层所拥有,从而走上“精英化”、“贵族化”甚至是“神圣化”的道路,此时的审美与生活开始渐行渐远。人们认为,正因为审美与生活不同,它才是审美艺术,而且,似乎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越远,越是高高在上,就越是好的审美艺术。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才有闲情逸志和趣味去舞文弄墨,赏画观景;西方亦然,贵族订购艺术家的作品装点自己的豪宅和庭院。所谓的美学文化,在传统社会中被认为是一种资格、标志和地位的象征。拥有艺术趣味和审美品格的人并不是黎民百姓。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民主化和传播技术的演进,美学逐渐走出了少数人的樊笼,而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其标志就是出现生活美学化的趋势,美化生活成为一个日益民主的文化的标志。对于美学的这种新的变化,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种发展趋势,既要肯定其对我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所带的下面效果,又要清醒的认识它对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用正确的美学思想与观点来指导我们生活。
美学与人生 【 1145 】
![美学与人生 【 1145 】](https://img.taocdn.com/s3/m/0ee06a360722192e4436f60c.png)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一、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艺术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以人为中心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把创照性的生活与表现情感结合起来,并用语言、音调、色彩、线条等物质手段将形象物质和外观,成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形象性与审美性是艺术作品最突出的特征。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并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人类自由创照能力的体现,它在发展过程中早已成为独立的精神活动领域。艺术活动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
\
二、艺术是渗透在每一个细节的。艺术无处不在,每一行职业,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每一种形态都可拥有艺术的成份。自然界更是最大手笔的艺术家。而任何事物,无论战争、科学、爱情、文艺、生产制造等等都可以发展到艺术的层面。艺术是一种可以同时被绝大多数人赞同与惊叹的自然或人类的产物。它的表达方式种类不同,但都是反映和描述事物及其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从而对人的情感、知识和意志进行交流、诱导、感化和训练。当任何平凡的事物演绎至艺术的层面,将几近于完美。人类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艺术文化的本质特点,就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艺术发生的基础是人类的语言,有效的艺术创造必须完全借助于语言。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不借助语言的所谓艺术创造,只能算是普通的游戏创造。在娱乐功能的层面上,艺术与普通的娱乐游戏具有同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发展价值。然而,艺术与普通的游戏在文化形态上毕竟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在文化的社会功能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被认真关注的必要。
西南大学1612《美学与人生》 【1145】
![西南大学1612《美学与人生》 【1145】](https://img.taocdn.com/s3/m/fc19dffb102de2bd96058841.png)
类别:网教专业:公共课2016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A卷
大作业满分:100分
在以下5个题目中选择其中的2个作答。每小题50分,共100分。分析问题时史料部分要具体清晰,观点部分要明确,论述部分要有层次与逻辑。
1、关于“美是什么”,教材从6个方面进行了界定和回答,针对教材上的这6种说法,谈谈你自己的观点。
二、美具有情感性。
美是靠形象调动人们的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等多方面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象中去,审美是人的一种亲自的体验,审美主体完全沉浸在对象中,如醉如疵,获得一种忘我的彻底的身心愉快。·审美必须以形象感染人,打动人,以情动人是审美的重要特点。它不象传输科学知识或者哲学道理,用抽象、客观的概念给人理性的知识。白居易在《琵琶记》里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艺术就是靠这种共同的情感基础来进行交流和传播的,“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文艺作品就是靠这种情感的交流传达来感染人的。在审美中,人们常常随着审美对象本身的形象或哭或笑,或激动或沉思,在一种“恍兮惚兮”的精神状态中与对象交融在一起,融化在一起,同呼吸,共沉浮。
2、关于美的特点,教材上提供了非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时代性、主观性以及民族性等方面的论述,对于这些论述,谈谈你自己对其中2个特点的评论和意见。
3、关于审美范畴,教材着重谈了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以及荒诞、意境等,针对这些范畴,请选择其中的两种范畴进行评价。
4、结合教材上关于美感与快感的论述部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5、针对教材“艺术与艺术圈”部分的内容,谈谈你对艺术与艺术圈这个问题的看法。
2、关于美的特点,教材上提供了非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时代性、主观性以及民族性等方面的论述,对于这些论述,谈谈你自己对其中2个特点的评论和意见。
2015年秋季西南大学 《美学与人生》作业答案
![2015年秋季西南大学 《美学与人生》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5759edc8d376eeaeaa3177.png)
1、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主要形态有哪些?答:有两种,一种从客观的属性中去寻找美的根源;另一种从精神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此外,还有游移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种的各种折衷、含混的说法。
马克思主义主张从人地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2、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客观社会性,就是说,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它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又不是脱离人的社会生活的纯粹的自然存在的东西。
(2)个别形象性,就是说,一切审美对象必须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的,人们可以通过感觉、知觉、直觉等一系列审美心理活动直接感受得到的,否则就无法进入人的审美领域。
(3)感染性,就是说,美具有诱人的魅力,美的事物作为实践的产物,积淀着人的个性、智慧、才能、理想和情感等;因此,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自己的情感和理想社会与审美对象相调和而引起感情波动或浓烈的感情向纵横方向扩充,这就是感染性的实质。
(4)社会功利性,美既有非功利性、超功利性的一面,又有社会功利性的一面,从个体美感的瞬间心理特点来看,是非功利或超功利;从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又具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是隐蔽的、曲折的、往往不为审美主体所察觉。
3、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是什么?答:(1)美感的存在必须以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为前提,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包括先天的感官感受能力和后天的学习辨识能力。
(2)美感的产生要以人的审美需要的存在为前提,马斯洛需要层次。
(3)必须要有审美的态度。
所谓审美的态度就是一种非功利性的非抽象逻辑的非科学式的态度,从功利中解放出来从科学探索中解放出来,从而在自由的心态下只注重事物的整体形式本身,在自己的直觉感知活动和想象、情感活动等心理活动中获得精神的陶醉和快乐愉悦。
(4)美感的存在,是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的。
(5)美感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审美环境。
4、简述美学史上4种关于喜剧性的理论。
答:①康德是从喜剧的心理效应来论述喜剧发生原理。
2015年《美学与人生》大作业答案
![2015年《美学与人生》大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64e7ddda38376baf1fae10.png)
著名的悲剧有许多,如《红楼梦》、《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雷雨》、《椅子》、《奥赛罗》、《李尔王》,《油画《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麦克白》(莎士比亚)。
著名的悲剧作家无计其数,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斯特林堡等等。
还有老舍在《骆驼祥子》中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
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
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
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总之,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
2.结合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论述,谈谈你认为艺术是什么?答: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艺术包含很多类别,包括建筑,绘画,写作,书法,电影,音乐等等。
各种艺术有它让人沉醉的魅力。
伯克说过“艺术是人类的天性”。
艺术伴随人类的发展而产生。
关于对艺术的理解,东西方有所差别。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这样一来,艺术就成了对现实的模仿。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在西方,"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音乐、文学、戏剧等,当时广义的art甚至还包括制衣、栽培、拳术、医术等方面的技艺。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992bada45177232e60a273.png)
单项选择题1、以下著作中哪一部是朱光潜先生的著作?()1. 《美的历程》2. 《文艺心理学》3. 《美学散步》4. 《审美教育书简》2、朱自清认为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的是()1. 诗缘情2. 比德3. 虚静4. 诗言志3、“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是以下哪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1. 高尔泰2. 朱光潜3. 吕荧4. 李泽厚4、认为文艺是对真理“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是不真实的是()1. 亚里士多德2. 席勒3. 黑格尔4. 柏拉图5、在现有材料之上综合出一个新的形象,如猪八戒、孙悟空等属于()1. 对比想象2. 创造想象3. 相似想象4. 接近想象6、在西方的喜剧理论中,倡导“预期失望说”的美学家是()1. B. 霍布斯2. 柏格森3. 弗洛伊德4. 康德7、以下关于20世纪50 年代“美学大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1. 这次美学讨论形成了对美的一致看法和完整体系2. 朱光潜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3. 蔡仪认为美是客观的4. 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美是什么”8、“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是()提出的。
1. 康德2. 克罗齐3. 亚里士多德4. 柏拉图9、下面能表达超越了主客二分关系,超越了“自我”的是()1.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2.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3.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4. 心外无物10、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1. 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2. 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3. 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4. 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11、“纯粹主体”对于“纯粹客体”的观审就是美是以下哪位美学家提出的观点?()1. 亚里士多德2. 康德3. 叔本华4. 尼采12、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1. 《诗学》2. 《大希庇阿斯篇》3. 《判断力批判》4. 《诗艺》13、把美分为“绝对的美”和“相对的美”的是(1. 柏拉图2. 哈奇生3. 黑格尔4. 康德14、姚鼐"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所述的风格特征是()1. 崇高2. 优美3. 喜剧4. 悲剧15、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它与哪一家的美学有密切联系()1. 墨家2. 法家3. 道家4. 儒家16、“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西南大学历届章节测试1145美学与人生
![西南大学历届章节测试1145美学与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b91c33a4941ea76e59fa0444.png)
1145美学与人生 单项选择题1、当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社会干预功能( )。
1.社会干预功能2.心理平衡功能3.道德教育功能4. 娱乐消遣功能2、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 ) 1.外在的自然界2. 人所改造的自然界3. 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4.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3、“艺”在中国古代被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
1.精神产品2. 物质产品3.自然物4. 人工制品4、“粗绢恶扇,败人意兴”这一现象与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的哪一层次有关?( ) 1.形式符号层2. 物质实在层3.意象世界层4. 意境超验层5、“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
1.亚里土多德3.柏拉图4.尼采6、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体现了()。
1.审美的非功利性2.审美的具象性3.审美的非自觉性4.审美的个性7、意大利历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史》一书中认为,美学学科的建立者不是鲍姆嘉通,应该是()。
1.康德2.席勒3.鲍桑葵4.维柯8、()是德育主要依据。
1.理想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2.现实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3.现实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4.理想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9、维特根斯坦通常被认为是以下哪个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1.格式塔美学2.实验美学3.接受美学4.分析美学10、古代文论家()提出了“隐秀”说。
1.钟嵘3.陆机4.司空图11、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
1.生活方式的变革2.思想观念的自由3.创造性的发挥4.社会关系的解放12、朱光潜认为“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在于()。
1.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2.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3.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4.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3、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定义美,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美学与人生【1145】试题答案
![美学与人生【1145】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6b9f9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1.png)
美学与⼈⽣【1145】试题答案西南⼤学⽹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教专业:公共课 2017年 6⽉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1145】 A卷⼤作业满分:100 分论述题:在以下5个题⽬中选择其中2道题作答,每⼩题50分,共100分。
⼀、结合美学史上关于美的定义的探讨,谈谈你认为美是什么?(50分)答:柏拉图说美是理念,现实世界是对理念的模仿,艺术世界是对现实的模仿,与理念隔着两层,所以最低。
⿊格尔说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质,⾃⾝有着运动变化的特点。
弗洛伊德说美是性冲动,是⼒⽐多的升华。
由此可见,"什么是美”主要有"客观论”和"主观论”两种观点。
主观论的代表斯宾诺莎说:"外物接于眼帘,触动我们的神经,能使我们得舒适之感,我们便称该物质为美;反之,那引起相反的感触的对象,我们便说它丑。
”主观论经过发展,已经成为西⽅美论的主流。
"客观论”则认为⼈们在客观事物的结构中发现的那些美的特征并不存在于欣赏美的主题之中,因⽽认为审美判断不受主体的偏见、个⼈爱好和主观任意性的影响。
当⼈们流连于⼭清⽔秀的⼤⾃然之中,当你观赏⼀副赏⼼悦⽬的艺术品的时候,当你沉醉于载歌载舞的丰收欢庆晚会之时,⼀种奇妙的美感便会从⼼中油然⽽⽣。
然⽽,美起源于什么,美的本质⼜是什么,⼀事物因何⽽美,古今中外,历来哲学家、美学家都试图给出美的确切含义,但⾄今还没有⼀个学术上的标准答案。
美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从古⾄今都是众说纷纭、莫衷⼀是,⽽这个问题⼀直是⼈们争论的焦点,因为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有资格去谈论美的定义,否则,对美的任何论断都是枉然。
我认为美是纯主观的,美根本就不具有客观性。
我国儒家经典之⼀《礼记》⾥说:“美皆在⼼中。
”柳宗元说:“夫美不美,因⼈⽽彰。
”18世纪英国唯⼼主义经验美学的代表休谟说:“美并不是事物本⾝⾥的⼀种性质,它只存在观赏者的⼼⾥,每⼀个⼈⼼⾥见出⼀种不同的美。
美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美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dbb14971fe910ef02df87a.png)
- 1 -
三、"小作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审美现象,谈谈你认为什么是美?
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体现的是人生存在实践的另一种样态。首先崇高作 为人生审美实践的体验,它使我们进入到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在这个境界 中,基于实践的人的存在,是一种伟大的、高尚的、严肃的、豪迈的、振奋的 状态。在崇高的审美境界中,人们所体验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自我对立与
超越后的力量感和实现感,人对生活、人生境界赋予了伟大的意义,充满了向 往和激情。其次,崇高是生存的深层意义,是理性的人,在认识到自身的有限 性后,对无限性的追索和超越。最后,正是在这种人生存在的超越中,体悟到 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从而导引人走向崇高的人生境界。
美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在人类出现之前,没重要见解,他认为有两种美,一种 是不稳定的,相对的。他说:
“美往往是非常相对的,在日本是文雅,有美。有人可能会高呼:
"错!山不美吗?水不美吗?月亮不美吗?你有没有听过山青水秀这个词 啊?"在罗马就不文雅;在巴黎是时髦的,在北京就不时髦。 ”另一种则是普遍 的,不变的。他说有些行为是其实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太阳月亮等都只是美存 在的基础,用黑格尔哲学术语来说,就是"自在的美",全世界都觉得美。又如他 认为审美趣味既有普遍性和辨别其好坏的标准,又有特殊性,没有绝对的规 格。是潜在的,它具有成为"美"的特质,但还未成长为"自为的美",还未展现自 身为现实。山之所以为青,在一般性的协调一致中,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每 个国家造成了一种审美趣味。总而言之, “美既是永恒的,又是可变的;既是稳 定的,又是流动的,两者是对立的统一 ”。
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答案(最新)
![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答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c2d1faa97375a417876f8f6e.png)
另外 (比如:布德尔:《拉弓的赫克利斯》,无限的力量爆发出一种崇高美。)阿基桑得罗斯:《拉奥孔》,那种痛苦屈张、挣扎的“力”,使其染上了一种崇高的美。
最后:格列柯:《拉奥孔》通过色彩的变换与身体的扭曲营造一种崇高的力量。
二、小作文。
1.谈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审美现象,谈谈你认为什么是美?
在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提升的今天,人们是怎样感受美的呢?答案那就是,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欣赏日常生活之中的美。
美是日常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艺术,但美与不美却要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受。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与生活中寻真美,感受美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尤其是在这个充斥着名牌﹑奢侈品和各种‚凤姐﹑‚伪娘‛﹑‚小月月‛现象以及攀比风的时代,我们怎样独善其身,于‘乱世’中发现生活之美呢?其实美已于无形中渗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了。
于是,逛街成为了人们感性的释放,也是对美的熏陶与享受,而不只是为了购物而购物,因为街道、商场的装饰,柜台、商品的摆放,都体现着美的原则;某件商品的造型、质量、价格,使你惊喜、使你震惊的程度绝不亚于一部小说、一场电影,喜欢使你不由自主地把它拿在手中把玩。如果是件衣服,你会试穿它,对着镜子你读到了你的美丽,好像以前从来没有过似的。你就是在这种无意识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欣赏美,如何发现美,并检验了你自己的审美标准、欣赏水平的。而这只是日常生活中美的冰山一角。
如果我们改变自己的审美态度,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去审视,那么,我们会发现,一百多年前,别林斯基说的,生活就是美,在今天确实具有现实的意义。今天的街道上巨幅广告林立,广告从设计到制作,广告内容从住宅楼到手机、从汽车到日常生活用品,都经过了精心的包装,呈现在蓝天大海、高山流水、青草红花、俊男靓女的身边,无不渗透着美的元素,使人感受着美的气氛。商场内外各式各样的商品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着自己美的姿态,或庄严、或幽默、或素朴、或华丽,商场内部以其个性化的装饰满足着顾客的眼球,以其经典的、流行的音乐满足着顾客的耳朵,在这样的空间里就像在艺术展样,使人感到满足。这是街道之美,城市之美。人们喜欢走进街道,因为他们喜欢美。
1145《美学与人生》大作业A答案
![1145《美学与人生》大作业A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3b2e0fa8114431b90dd848.png)
答:美,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字眼儿,也是一个迷人的迷。古往今来,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地连在了一起。大概所有的人都会同意生活中不能没有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也就经常要谈到美。于是,诸如“山河美”、“青春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等,经常为人所道。但,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对美已经十分清楚地了解了呢?不是的!
回答“美是什么”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所要求的并不是对个别对象作审美判断或作经验性的描述,而是要求在各种美的对象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与非审美对象的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美并不是固定的,形而上的,在美的概念下,包含着各种性质上极不相同的事物。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如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各种劳动产品以至人物的品质、动作、相貌、表情、风度等等,都可以作为审美对象,都可以是美的事物。要在这些性质上极不相同的各种事物中概括出美的普遍本质,当然是极困难的。再则,美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而相应地发展和变化着。在动态的时空结构中,由于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美的内涵极其价值意义也就很不一样。综上,正是美的概念内涵的宽泛性、复杂性甚至变易性给美的本质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难以揭去的面纱。有人认为美是主观的,他们认为只有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产生美,按他们的说法就是“椅子不为人坐就不成为椅子”。但这个观点遭到“客观论”者的反对,他们认为一个事物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光有主体条件还不行,还需要对象上的某些东西,即这些事物本身具有的某种客观的审美性质或素质。于是他们反驳说:“为什么我们要坐在椅子上,不坐在一堆泥土上,因为泥土不具有椅子的可坐性。”
2015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满分答案
![2015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a80f37482fb4daa48d4b03.png)
23、提出 24、提出审美的 26、提出文艺创作 30、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其时间是在( )A:1775年B:1757年C:1755年D:1750年正确答案:D 16、被称为中国历代诗论的 25、提出 27、第一次提出 19、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认同的文艺起源说是()。A:巫术仪式说B:符号说C: 表现说D:表现更高实体说正确答案:A 20、下列著作的作者是康德的是()。A:《美学》B:《汉堡剧评》C:《判断力 批判》D:《拉奥孔》正确答案:C 21、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 )。A:美本身B:秩序、匀称与明确C:数的和谐D:和谐、整一正确答案:B 22、提出诗可以 28、文艺
(3)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美包含一种可爱的、宝贵的东西。美是活生 生的事物,是多样的对象。这是一种折中、含混的说法。
2、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美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客观社会性。就是说,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它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又不是脱离人的社会生活的纯粹的自然存在的东西。
2015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满分答案
第一次作业 /view/E2EC78B386C87636.html 2、康德的主要美学著作是()。A:《纯粹理性批判》B:《判断力批判C:《实践 理性批判》》D:《反思批判正确答案:B 3、第一次把优美与崇高并列,将其作为两个主要审美范畴进行论述的是()。A: 哈奇生B:夏夫兹博里C:休谟D:博克正确答案:D 5、提出 11、提出 13、认为文艺是 1、 6、最早区分 7、提出美的主要形式是 8、庄子的美学观是()。A:君子**之美B:天地有大美而不言C:充实之谓美D: 美在虚实正确答案:B
)
A:伊安篇B:斐多篇C:大希庇阿斯篇D:会饮篇正确答案:A
(1145)《美学与人生》大作业A
![(1145)《美学与人生》大作业A](https://img.taocdn.com/s3/m/169f1f78a45177232f60a2c0.png)
美,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字眼儿,也是一个迷人的迷.古往今来,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地连在了一起.大概所有的人都会同意生活中不能没有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也就经常要谈到美.于是,诸如“山河美”、“青春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等,经常为人所道。但,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对美已经十分清楚地了解了呢?不是的!
存在于事物身上、名叫“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人们平常所说的“事物的美”是指激发了美感的形象。人们之所以看到事物身上有“美”是由于人们在审美的时候只注意事物的形象,没注意内心产生的美感,当形象伴随美感出现在大脑中时,就觉得这种形象与没有激发美感的形象有所不同,像是多了件叫美的事物。
美感是大脑受到形象的刺激时处于的一种积极状态或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丑感是大脑受到形象的刺激时处于的一种消极状态或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美感与丑感都只出现在大脑内部。
总之,外在美是天然的,内在美才是我们追求的,希望我们在当今的大千世界中能洁身自好,让自己不光外在美,让心灵更美,让我们携手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3.结合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论述,谈谈你认为艺术是什么?
答: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人类并不能命令自己觉得某件事情很美或很丑。人类的基因决定了大脑的结构,决定了一些功能,还可能决定了人类在审美方面的偏好,使人一出生就在审美方面表现出某种倾向。审美观也会影响大脑产生审美感受的过程,如一些一质朴为美的人看不惯花俏的装扮,而一些以花俏为美的人则觉得朴素土气,以此为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别:网教专业:公共课2015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A卷
大作业满分:100分
一、大作业题目:在下列题目中,请选择其中两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回答。每小题50分。
1、结合中西方关于美的论述和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你认为美是什么?
2、结合中外文学史上关于悲剧的论述,谈谈你认为真正的悲剧是什么?
正是美的概念内涵的宽泛性、复杂性甚至变易性给美的本质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难以揭去的面纱,我也将继续探美。
传统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用主客体“同形同构”“异质同构”的学说来解释审美本质的根源和由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它却对人与对象在形式上的相互对应以及对象上的审美素质作纯生理上的解答,这显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从二十世纪的中国美学观念的变迁上,便可见一斑。20世纪的中国美学可以分为四个达的阶段:
但他们都未能最终摘下这颗美学皇冠上的明珠。
“美是什么”,是因为它所要求的并不是对个别对象作审美判断或作经验性的描述,而是要求在各种美的对象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与非审美对象的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美并不是固定的,形而上的,在美的概念下,包含着各种性质上极不相同的事物。
我认为,各种劳动产品以至人物的品质、动作、相貌、表情、风度等等,都可以作为审美对象,都可以是美的事物。要在这些性质上极不相同的各种事物中概括出美的普遍本质,当然是极困难的。再则,美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而相应地发展和变化着。在动态的时空结构中,由于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美的内涵极其价值意义也就很不一样。
第三阶段:1950—1979年。这是崇高美学思想的后期。其主要特色是强调艰苦斗争后的胜利,英勇献身中的伟大,这是审美追求凝结为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英雄形象。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称为英雄期。在这个时期中,美和审美都洋溢着一种骄傲、乐观的基调
第四阶段:1979—世纪末。这是崇高美学思想回落或螺旋上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更高层次的“和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意识。这种远远不同于古典和谐的新的和谐观所蕴含的历史丰富性和民族互补性,使得审美追求多源化,多层次化了。它强调的不是局部的、外在形式的和谐,而主要强调的是整体的,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和谐。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到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幽静美丽的街心公园,各种前卫而时尚的服饰,优雅的宫廷音乐„„随处可见,可闻。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认识也有了新的发展。那么,在现实社会里,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美呢?下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首先,美要自然。古人总喜欢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比喻女子的美,的确,天生丽质的女孩总是引人注目的。人的外表美与生俱来,纵使在昂贵、再优质的化妆品也难以达到,而二十左右时的青春正是人一生当中最美的阶段,它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自自然然的一颦一笑,都时刻透着一种青春的气息,这气息来自人外在的体现,更来自人们的内心,就如同人们说的:“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一样,更多的美是在于自身与观者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
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观。马克思把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知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科学阐明美的本质奠定了唯物辨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按照这个方法论,要揭示美的本质,必须科学地说明人的本质,正确地说明社会生活的本质。首先,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在于劳动,或者说是一种“人化的自然。
第一阶段:1900—1919年。这是古典美学受到普遍怀疑、深入批判,趋向瓦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随着封建王朝的土崩瓦解,随着数千年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猛烈的批判,古典和谐的美的理想慢慢摘下了它往日金光闪闪的王冠,并由中国人逐步趋同的审美取向轰轰烈烈地加冕在崇高美学理想的头上。
第二阶段:1920—1949年。这是20世纪中国崇高美学的前期。其主要特色是强调审美中的悲与苦、血与火、牺牲与追求,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悲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人沉浸在一种悲伤、悲怆、悲壮的情感巨澜中。它的情感认同,审美取向和新的理论思考都离不开这个“悲”字。
3、结合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料,不能大而空。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不能含糊其辞。要有清晰的层次,严密的逻辑,不能信笔由疆。不能抄袭。用小四号字体书写。每小题字数1000字左右,用黑体小标题将论文分为几个层次。
答卷提交要求:考试题提前公布,学生下载试题和答题卷后,在答题卷上答题。完成后需网上提交答卷。答卷于11月20日--12月6日通过点击页面左侧导航栏内“我的考试”-“课程论文/大作业”提交。
这是否意味着自己对美已经十分清楚地了解了。古希腊圣哲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辩论“什么是美?”,最终未能给出一个终极而本质的定义,不得不慨叹:“美是难的”。直到科学昌明,哲学繁荣的现在,“美是什么”的问题仍是一个难解的“斯芬克司之谜”,仍在无休止的争论中。
虽然无数的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的途径进行过艰苦的探索,并提出了种种当时在他们看来最为理想的答案。
一、大作业题目:在下列题目中,请选择其中两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回答。每小题50分。
1、结合中西方关于美的论述和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你认为美是什么?
答:中西方关于美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各自有内涵极其价值意义。美,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字眼儿,也是一个迷人的迷。古往今来,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地连在了一起。大概所有的人都会同意生活中不能没有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也就经常要谈到美。于是,诸如“山河美”、“青春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等。
美是人的主体性,事物的客体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这其实也并不难理一块石头,一堆泥土本身并不美,但经过艺术家们的加工制作,雕塑成精美的艺术品——塑像,就很美了。我国的美学老人朱光潜先生,在八十岁以后总结其一生对美学研究的心得时说:“‘美是什么’的问题,不可能有公式化的一成不变的结论。
各时代和各流派各有不同的出发点和不同的结论。”对于美的本质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存在或者说审美场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看来还较为科学的“美的本质”的界定。美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永恒的绝对的美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美的本质”绝不是一个凝固的概念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