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孩子教学设计之.doc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山里的孩子的生活状况。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幸福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了解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教学难点: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堂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山里孩子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山里的孩子。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山里孩子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老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实际情景演练。

3. 理解课文(1)学生互相讨论,总结课文大意。

(2)老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细节描写练习(1)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细节描写练习。

(2)学生互相分享,老师进行点评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山里孩子的短文。

2. 课堂作业:根据课堂讲解,完成练习纸上的相关题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堂练习评价:评估学生在细节描写练习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山里的孩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情感态度篇

《山里的孩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情感态度篇

《山里的孩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情感态度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山里的孩子》,认识山里的孩子生活的艰辛和美好。

2.培养学生爱惜生命、珍惜现在的态度。

3.教学要求:阅读课文后,能够理解课文的主旨,感受到课文中反映出的人性关怀和背后
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1.导入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小组活动或图片展示引入课文,让学生先预测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分析主旨。

2.阅读理解
(1)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强化对课文的感性理解,从而理解到山里的孩子生活中的各种艰辛。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分析课文,阅读理解,呈现出文章中的各种情感和作者对闽西农村孩子的思考和关注。

(3)浏览检测,教师提供课文阅读题目及对答案的解析,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引导
(1)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体会到敬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同时,以前场景和文字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最真实的美好和人性。

(2)教师引导学生从“从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到愉悦,感受到人生的美好所在”这个主题出发,体会人生中的艰辛和喜悦,并带领学生生成感性的想法。

(3)老师以“如何摆脱贫穷,过上富裕的生活”发散出问题,引导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并分享他们对人生体验的精彩故事。

4.作业布置
设计针对性的异形作业,如:通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性的体验,让学生把想象写成一篇个人生活经历的小文章,解答“快乐来自哪?”等问题。

三、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他人”的认识;通过分析和感受,激发学生的个人想象、表达能力和人性光辉。

《山里的孩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语言表达篇

《山里的孩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语言表达篇

《山里的孩子》是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非常经典的一篇文章,它生动地描绘了山区孩子的生活和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

在语言表达这一环节,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悦纳美感的同时,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思维能力。

一、讲述故事,感受情感我们可以从书面语向口头语的过渡,通过教师语言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学生对故事情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当学生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二、有效训练写作能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不如高年级同学那么成熟,为了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我们需要从简单的写话、填词之类的活动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更丰富的语言表达,例如要求学生从山里孩子眼中看世界,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是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自由发挥,书写故事的结局和发展,都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训练。

三、课堂交流,增强沟通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的沟通能力,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讨论、辩论、组队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外出实践,亲身体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到乡村、山区等地进行为期数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山里孩子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这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在学生学习《山里的孩子》这篇文章时,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采取的。

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才能,从而达到优秀读者和优秀作家的境界。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处的。

《山里的孩子》第一课时之一教案

《山里的孩子》第一课时之一教案

《山里的孩子》第一课时之一《山里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佚名教学目标:学习生字新词,感知全文;学习课文第一和第二(三)小节;通过朗读充分感受山里孩子与众不同之处,体会山里的孩子对大山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

重点: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难点:在体悟的基础上,拓展想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初步感知课文:师:仔细看看,在你眼前出现了什么?(.课件演示)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一座座连绵不断的大山,你想说写什么?(指名说)那么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又是怎样的,想知道吗?那今天我们全班就到山里去认识认识“山里的孩子”。

(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使学生主动地走入课堂。

] 师:打开书本自己先去读读,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读准生字词、说说印象:1、检查生字词语(自由读--开火车--齐读)2、师:看到了山里的孩子,他们给留下了那些印象: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

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热情好客。

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充满幻想。

把三句话并成一句话,连起来说说山里孩子的特点。

师:是啊!山里的孩子留给我们这么多不同的印象,你能用一句话把山里的孩子留给你的印象都说进去吗?出示:A、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像大山一样热情、好客,像大山一样充满幻想。

B、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训练,为后面知识的掌握起到铺垫作用,同时也落实了文后的练习,而且从山里孩子的性格特点入手,能够很自然地展开教学。

] 过渡:大山无穷的魅力,造就了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的性格。

课文的哪一小节是写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的?(第1小节)三、在教师的引导中学习体会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1、师:那就快速地默读第一小节,找找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你喜欢的记号划出来。

(指名说,教师板书:结实、健壮)师:什么是结实、健壮呀?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是结实健壮的呢?请你用喜欢的方式好好地读一读,找一找,找到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说说你的感受。

《山里的孩子》教案

《山里的孩子》教案

《山里的孩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山里的孩子》。

全文描述了山里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的纯真善良,通过具体的描绘展现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情感,分析课文结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理解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山里孩子的纯真善良,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和珍惜当下生活的心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山里的美丽风光,让学生谈谈对山里的印象,进而引出本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课文结构。

4.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分析课文描绘的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的品质。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进行答题。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山里的孩子》2. 主要内容: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品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重点知识:生字词、课文结构、作者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山里孩子的作文。

题目:《山里的孩子》作文内容:描述山里的孩子的生活环境、品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关爱意识。

课后反思要注意加强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提高课堂参与度。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孩子的生活,增进对各地文化的认识。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山里孩子的同情心,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奋发向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山里孩子生活环境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山里孩子的了解和看法。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

5.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山里的孩子改善生活环境?(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学生自行收集有关山里孩子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生字词的情况。

3. 拓展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拓展作业中收集资料的全面性、整理的条理性和分享的表达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范文四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范文四篇
4、分组齐读课文这三个小结。
5、讨论:山里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
教师充满激情小结: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新鲜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培养了他们那样的胸怀,那样的气魄。
齐读最后一句话。
6、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收获?
7.作业
1.完成作业册
教后记:
第三课时
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你们到山村里去过吗?了解山里的孩子们吗?说说你们了解的山村,了解的山里的孩子。
(二)课文录音
(三)学课文,
1、自读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
(2)说山里孩子是怎么样的?
2、反馈。
3、生字新词的学习
(1)正音:甸盈歇跃充
(2)形:形近字组词
键()蹬()歇()盈()
下面我们用同样方法学懂第二自然段。
5、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总起句划下来。
6、课文有是从哪写方面来写他们的热情好客,请同学门读读第二自然段,想好后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7、全班集体交流、讨论
(1)他们的热情好客表现在哪里?(抓主要词语:笑眯眯欢迎每一为当向导请歇歇脚递上)
△多热情的山里孩子,该用这怎样的语气读。
2、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能仿照第三段,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一、听写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式进行:
(1)先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然后组内推荐一名
(2)各组推荐比赛
(3)评出优胜
2、背诵课文
三、读写迁移
教师启发: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从小就有把自己的家乡装扮地更美的打算。我们城里的孩子也充满幻想,也希望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地更加美丽。围绕“城里的孩子,心里充满着幻想”这一总起句说话、写话。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山里的孩子》。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山里孩子的朴实、善良和乐观精神。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心态,增强对困难和挫折的抵抗力。

培养学生对山里孩子的关注和同情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山里的孩子》课文描述了山里孩子们朴实、善良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课文通过描绘山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游戏场景,展现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2 生字词学习学会生字词:山里、孩子、朴实、善良、乐观、学习、生活、游戏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主要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山里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情感表达。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朗读、默读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图片展示:展示山里孩子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课文《山里的孩子》。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5.2 第二课时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细节,理解山里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情感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5.3 第三课时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表达技巧写一篇关于山里孩子的短文。

学生互相交流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评估通过学生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山里的孩子教案教学设计

山里的孩子教案教学设计

山里的孩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山里的孩子》的主题思想,感受山区孩子的艰辛与快乐。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的朗读、复述、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山区孩子的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主题,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山区孩子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邀请学生谈谈对山区孩子的印象。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讲解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涵。

4.课堂活动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

活动二:小组合作,编写一个关于山区孩子的故事,要求主题明确,情节生动。

5.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课后作业收集关于山区孩子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能体会到山区孩子的艰辛与快乐。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了朗读、复述、写作能力。

2.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感悟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课堂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

3.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不足,加强课后辅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优化课堂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五、教学拓展1.开展关爱山区孩子的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山区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邀请山区孩子到校交流,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帮助山区孩子解决实际困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体会到了山区孩子的艰辛与快乐。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朗读、复述、写作能力。

同时,本节课也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激发了他们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情感。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通过具体语句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山区孩子所面临的困难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范文三篇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范文三篇

三年级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范文【导语】《山里的孩子》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山里孩子的性格特点,他们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

山里孩子的生活原本没有如此美好,但作者的“妙笔生花”使平凡的生活产生了诗一般的美丽。

全文充满了诗意,把生活诗化了。

篇一一、教学目标:1、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健壮”、“漫山遍野”等词义。

2、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找出总起句,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三、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你们到山村里去过吗了解山里的孩子们吗说说你们了解的山村,了解的山里的孩子。

(二)课文录音(三)学课文,1、自读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

(2)说山里孩子是怎么样的2、反馈。

3、生字新词的学习(1)正音:甸盈歇跃充(2)形:形近字组词键()蹬()歇()盈()健()登()渴()盆()(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自由读:你发现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2、回顾怎样读懂总分段式。

3、按步骤自学总理解中心词“健壮”4、细读这一段:山里的孩子怎么会长得这么结实、健壮呢读中体会,读中交流。

5、理解“满山遍野”:读课文,从课文中句子来理解。

想象说话:他们在山冈(),他们在竹林()……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赶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

用欢快的语调读好第4句。

6、感情朗读、7、试背诵。

(五)作业1、扩词登()()()印()()()盈()()()跃()()()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和表示怎么样的词一()野花()一()凉茶()一()鸟叫()一()客人()一()动物园()一()翠竹林()五、教后记今天这堂课,我觉得上得很有味道。

特别是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满山遍野”,在读中来悟“结实、健壮”,觉得特别好,很大气。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范文三篇.doc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范文三篇.doc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范文三篇篇一一、教学目标:1、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健壮”、“漫山遍野”等词义。

2、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找出总起句,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三、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你们到山村里去过吗?了解山里的孩子们吗?说说你们了解的山村,了解的山里的孩子。

(二)课文录音(三)学课文,1、自读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

(2)说山里孩子是怎么样的?2、反馈。

3、生字新词的学习(1)正音:甸盈歇跃充(2)形:形近字组词键()蹬()歇()盈()健()登()渴()盆()(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自由读:你发现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2、回顾怎样读懂总分段式。

3、按步骤l 跃()()()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和表示怎么样的词一()野花()一()凉茶()一()鸟叫()一()客人()一()动物园()一()翠竹林()五、教后记今天这堂课,我觉得上得很有味道。

特别是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满山遍野”,在读中来悟“结实、健壮”,觉得特别好,很大气。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3、巩固复习字词,理解“向导、热情好课、充满”等词的词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1.复习引入:(1)趣味引背:(2)回顾学习方法2.学习课文第2段(1)用这样的方法,自学课文第二段课文第二段是按()写的。

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第()句,从()、()、()三方面具体来写。

(2)读后反馈校正。

(3)读中感悟,句子比较,体会山里孩子的热情。

他们迎接进山的客人。

他们笑眯眯地欢迎进山地每一位客人,为客人当向导。

《山里的孩子》教案精选

《山里的孩子》教案精选

《山里的孩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山里的孩子》。

文章主要描述了山里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勤奋。

详细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七单元《山里的孩子》。

2. 课文内容:山里孩子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生活状态以及对知识的追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里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关爱之情。

3. 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关爱之情。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朗读课文、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山里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山里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关爱之情。

3. 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山里孩子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生活状态以及对知识的追求。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山里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 例题讲解: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如作者为什么关心山里的孩子?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山里的孩子》2. 内容:a. 学习环境:简陋b. 学习方式:刻苦c. 生活状态:艰辛d. 知识追求:渴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山里孩子的认识。

答案示例:山里的孩子生活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中,但他们依然热爱学习,渴望知识。

他们勤奋刻苦,值得我们学习。

2. 拓展延伸:请收集一些关于山里孩子奋发向上的事迹,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山里的孩子》,让学生了解到了山里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培养了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山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山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山里的孩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山里的孩子》)看得出大伙儿都很喜欢这首歌,老师每次听到这首歌都很感动,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仿佛看到了自己背着书包和小伙伴们在山路上奔啊,跳啊。

我就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

今天,老师和大伙儿一起走进大山,去认识山里的孩子(出示课题,齐读)二、感知课文,自学生字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出示)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山里的孩子是怎样的?2、检查:1)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蘑菇熟悉沉甸甸满盈盈歇歇脚满山遍野健壮登山脚印充满欢跃舒适选你认为难写的词语写一写2)你觉得山里的孩子怎么样呢?出示:山里的孩子。

山里的孩子。

山里的孩子。

(指名汇报,板书)这三句话也是每一自然段的——总起句。

谁能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三、学习第1自然段过渡:一提到山里的孩子,人们都说他们长得结实、健壮。

那是什么练就了山里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1自然段交流:1、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的?2)还会在哪些地方呢?大山真是孩子们的乐园,大山的每个角落都洒满了他们的欢声笑语,是大册练就了孩子们的结实、健壮。

你能想象一下,他们在这些地方干些什么吗?出示: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城成长,那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他们亲密的伙伴。

他们爱大山,喜欢。

2、沉甸甸的一捆柴,满盈盈的一担水,挑在他们的肩上,却显得那样轻松。

1)你从哪些词读出山里的孩子的结实、健壮?2)沉甸甸的一捆柴,你挑得动吗?是呀,正是他们平时参加各种劳动,练就了结实、健壮的体魄。

山美,山里的孩子更美。

文章写得也很美,同学们想不想把背下来?(自由背,师生合作背)四、学习第二自然段鸟语花香装扮了大山的美丽,大自然多么的美妙呀!越来越多的人往山里跑。

你就是山里的孩子,你会怎么招待这些来自城里的客人?请读读第二自然段反馈:1、随机出示重点句子2、请大家自由准备,演一演板书:结实健壮山里的孩子热情好客充满幻想。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展示,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山里孩子的生活和情感,培养对不同生活环境的尊重和理解。

学生能够欣赏自然环境,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山里的孩子》讲述了一群生活在山里的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成长经历。

课文描绘了山里的自然环境、孩子们的学习和娱乐活动,以及他们与父母和老师的互动。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学生能够理解山里孩子的特殊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山里的风景图片,让学生对山里的生活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3.3 讨论与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抄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2 评价: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山里的孩子》教师可以准备课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朗读。

5.2 图片:山里的风景和孩子们的活动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山里的风景和孩子们的活动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山里的生活。

5.3 教学课件:教师可以准备教学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山里的孩子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

山里的孩子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

山里的孩子教案教学设计《山里的孩子》第一课时教案————张意红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与山里的孩子建立情感,激发学生对山里孩子的喜爱之情。

2、认识总分段式,能圈词体会分述部分是如何把总起部分写具体的。

3、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好词佳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总分段式,体会语言文字,进行朗读训练。

难点: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教学过程设计一、歌曲导入,谈话揭题1、听歌。

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进入今天的学习殿堂,好吗?指名一生唱《山里的孩子》2、谈感受。

从他的歌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在你的印象中,山里的孩子是怎样的?3、揭题。

8、《山里的孩子》4、渲染氛围,进入情境。

教师配乐引导:郁郁葱葱的山林,翠玉般的竹林,各种各样的野花,加上潺潺的流水声,大山以它无穷的魅力造就了山里孩子像大山一样的性格,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走进山里的孩子,好吗?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分段范读,你觉得哪些句子最能概括山里孩子的特点,用“——”划出来。

2、朗读划出来的3个句子,进行句式训练:把3句话合并成1句话。

3、了解写作结构:这3句话分别在每一段的什么位置?请自由选择一段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自由练读第1、2段。

学习第一段,感受山里孩子的“结实、健壮”。

师生合作朗读。

师读总起句,生读分述部分。

你认为怎样的孩子才是结实、健壮的?比如我们班的谁?圈词体会“结实、健壮”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随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还会在哪里?他们在山冈、在溪边会干什么?联系实际进行体验:沉甸甸的一捆柴挑在肩上会有什么感觉?挑上满盈盈的一担水,走起路来会怎样?把自己感受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

学有余力的小朋友可以尝试背诵。

学习第二段,感受山里孩子的“热情好客”。

齐读总起句,抓住重点词。

小组合作学习:将第二段读流利,说说你们小队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到山里孩子的热情好客的?集体反馈:体验“笑眯眯”笑一笑。

山里的孩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

山里的孩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

山里的孩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孔春芳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2.能读懂课文1、2、3、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能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健壮”、“满山遍野”等词意。

2.读懂课文第1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喜欢之情。

教学过程:一.直接出示课题齐读。

二.交待学习任务。

1.我们对山里还了解甚少。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对山村的美丽,特别是山里孩子的可爱之处将会有一定的了解。

2.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总分段式把一段话写清楚、写具体的三.自学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想想山里孩子是怎么样的。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主要针对生字的读音掌握情况。

2.说说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句式1:山里的孩子是句式2:山里的孩子是五.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写?2.学第7课时,我们是怎样读懂总分段的?3.用“——”划出总起句。

用“..”圈出中心词。

理解“健壮”。

4.为什么山里的孩子长的这么结实、健壮呢?理解分述句。

齐读第2句,圈出动词,在练一练:爬山采树拾松果听读第3句,说说漏读了哪几个词?为什么不能漏?“满山遍野”是什么意思?你从句中哪些地方看出?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干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

用欢快的语调读好第4句。

5.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6.请学生看板书复述这一段的内容。

7.练一练。

六.指导生字,布置作业。

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读懂2、3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3.复习巩固字词,理解“向导”、“热情好客”、“充满”等词意。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对人物的关爱和赞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幸福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对人物的关爱和赞美。

2.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山里孩子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山里孩子的了解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大意:(1)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对人物的关爱和赞美。

5.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山里孩子的成长环境和面临的困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山里孩子的特点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7.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节课文。

(2)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同学,用细节描写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和赞美。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山里孩子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引发学生的共鸣。

《山里的孩子》教案精选

《山里的孩子》教案精选

《山里的孩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山里的孩子》。

本课主要讲述了山里的孩子们在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知识的故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山里孩子的艰苦生活,培养他们珍惜眼前生活、勤奋学习、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山里孩子的艰苦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感恩意识。

4. 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助人为乐品质。

5.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了解山里孩子的艰苦生活。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助人为乐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黑板、粉笔、字典。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用品。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山里孩子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山里孩子的艰苦生活。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山里孩子的认识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0分钟)1. 课文讲述了哪些山里孩子的生活故事?2. 这些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怎样的品质?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

重点讲解山里孩子们的艰苦生活,以及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知识的精神。

5. 实践环节(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分享自己的助人为乐经历。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课题:《山里的孩子》内容:1. 山里孩子的艰苦生活2. 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知识3. 珍惜眼前生活,努力学习,关爱他人七、作业设计1.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对山里孩子的认识和感受。

《山里的孩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课堂活动篇

《山里的孩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课堂活动篇

《山里的孩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课堂活动篇《山里的孩子》是一篇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情感,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道了解山村生活和感受大自然之美的通道。

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此篇文章,领略其中的韵味和精华。

一、朗读、理解、韵律在首先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一下“山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的大致主题,“山”,“孩子”是其中主要的关键词,通过简短的朗读,可以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使他们主动融入到文章的世界里。

随后,教师可以呼吁孩子们读句子时,用口语化强、停顿要准确的朗读方式,以做到声情并茂。

教师带领孩子们读懂每个段落的含义,在进行韵律朗读,增添抒情色彩,从而让孩子们真正领悟到文章的意境。

二、语言表达、词汇积累在孩子们掌握基本的朗读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逐句阅读,了解每个段落中的细微差别,如人物性格,环境描写等,通过让孩子们比较不同句子之间的区别及其所表达的意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让孩子们学习到一些新的词汇,从而可以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三、情感教育、美育培养《山里的孩子》这篇文章中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感受,它让孩子们在阅读、朗诵、欣赏中不仅可以受到语文知识的教育,还可以受到情感教育、美育培养。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分享自己的感知和心情,从而让课堂氛围更加和谐、愉快。

四、绘画创意、手工制作除了在语言及情感教育上培养孩子的能力以外,课堂上还可以通过一些手工制作以及绘画创意活动,增强孩子们的创造力。

例如,利用画画和手工制作知识,让孩子们制作出一些美丽的山景,以更多地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放松身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

通过对《山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的深入探索及课堂活动的全面开展,可以使孩子们在语文知识、情感教育、美育培养以及可视化的绘画手工制作方面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里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一-2、读这三个句子,这三句分别在每一小节中是什么句?(师提出:学习总起句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3、这三句话能否变成一句话。

4、读到这三句句子,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的问题大概有:山里的孩子长得怎样结实?山里的孩子怎样热情?山里的孩子有哪些幻想?)5、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从哪里看出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朗读课文,小组讨论。

6、学生回答:从哪里看出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7、用山里的孩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话。

8、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如:想当山里的孩子)9、师:用这样的想法读读这一小节,指名读,评价。

10、还从哪里看出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熟悉每一种鸟叫喜欢每一朵野花)播放鸟鸣声,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叫声?师:你们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可是山里的孩子却知道,说明朗读这句话,评议。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1、带着第二段中的问题,朗读课文。

2、山里的孩子怎样热情招待客人?3、谁能代表山里的孩子给大家说一句欢迎词呢?4、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山里的孩子热情?(歇歇脚)5、谁能代表山里的孩子叫大家歇歇脚?6、不从哪里看出山里的孩子热情?(递凉茶)7、这几句话,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凉茶为什么甜到心窝里?这句话美吗,谁能读出来,背下来?8、齐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1、带着山里的孩子有多少幻想?这个问题自由读第三段,小组讨论。

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3、如果四季结果会怎么样呢?如果天天开满鲜花又会怎样呢?如果小草永远翠绿又会怎样呢?小溪永远欢跳又将是怎样的呢?大山里的动物住上自己的家又将是怎样呢?4、你们有自己的幻想吗?用下面的句式说说,(1)我也像山里的孩子充满幻想,我想像着()(2)我也像山里的孩子充满幻想,我想象着让(),让()。

5、山里的孩子这些美好的幻想都是给谁的?如果这些幻想实现,大山将会怎样?山里的孩子为什么把这些幻想给大山呢?五、学习第四段1、读这一段。

2、读了这段,你觉得大山像孩子们什么?所以说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里成长。

六、师生朗读全文(师读总起句)学生选择一段背诵。

◆《山里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课文描绘了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里形成的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4个自然段,前3段结构相似都是总分段,第4段是全文的总结句。

其中第2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它是非常典型的总分段式,是落实单元训练重点的很好材料。

教学目标:1、知道课文前3个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具体山里孩子特点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总分段。

教学难点:展开合理的想象,用总分方法谈谈自己的愿望。

教学方法:个别、分组、尝试、鼓励、游戏。

教学组织形式、意图:文章有3个自然段,分成3组是为了教学的需要。

学情分析:总分段式学生并非初次接触,但是这篇课文从几方面来写具体总起句较难归纳,所以应引导学生经过有效的讨论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合作学习提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2、了解课文1、2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培养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

难点:第一自然段总起分述的关系不很明显。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仔细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人在干什么。

2、是呀,山里的孩子可真爱劳动,这节课就学习课文;山里的孩子(揭题齐读)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二、自学课文要求。

1、读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想想想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4、问提几个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提出不懂的地方。

2、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同桌互读)3、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读后学生评议。

4、说说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四、讲授新课。

1、先学第一自然段。

找到结实健壮的这句话划下来,齐读。

△健壮是什么意思?2、山里的孩子身体长得结实、健康、强壮,这是为什么呢?读读第一自然段,认真想一想,轻声说一说。

3、讨论2~4句:(1)句式:因为所以或是因为回并板书:爬登采拾(2)听老师读第三句,说说漏读了哪几个词(每一朵、每一种),为什么不能漏?(3)满山遍野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问,说说哪些地方有他们的脚印。

这儿的省略号表示什么?(4)他们在这些地干什么呢?说一说: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他们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在()()(5)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干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

读时要稍有力些,不但要读得精神饱满,同时还要读出热爱山乡之情。

(自由读指读评议师生读)4、小结:这段话,先总写山里孩子是结实健壮的,这叫总起句。

然后分三方面具体描写,这叫分述句。

像这种写法,叫先总起后分述。

刚刚我们是用读、找、想、说的方法学懂的。

下面我们用同样方法学懂第二自然段。

5、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总起句划下来。

6、课文有是从哪写方面来写他们的热情好客,请同学门读读第二自然段,想好后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7、全班集体交流、讨论:(1)他们的热情好客表现在哪里?(抓主要词语:笑眯眯欢迎每一为当向导请歇歇脚递上)边投影移出课文插图边述:昨天,我们慕名驱车来到大山,初识了一群山里的孩子,虽然是初次的见面,但是他们的形象已经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谁愿意来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那群山里的孩子。

1、出示: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

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热情好客。

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充满幻想。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句出示)2、把三句话并成一句话,连起来说说山里孩子的特点。

出示: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

〔设计意图〕: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在单元练习中有要求,这里利用课文的例子进行训练,为后面知识的掌握起到铺垫作用,同时也落实了文后的练习。

而且从山里孩子的性格特点入手,能够很自然地展开教学。

二、自学课文1、山里孩子的这三个特点十分可贵,现在让你们以小记者的身份走进他们的生活,去更深刻地了解他们,不过临行之前,我们还要准备一下,先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来全面了解一下所要采访的对象,快速默读全文。

2、选择写自己所欣赏的特点的段落按读懂总分段的方法进行研究。

(1)回忆读懂总分段式的方法。

(2)自行研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的内容,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分组合作学习有句话说英雄所见略同,那么下面让有共同欣赏眼光的小记者组成一个记者团,共同去完成本次的采访任务。

(拿出合作学习提纲)(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有效讨论,使独立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并趋向正确,从而突破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掌握了总分段式,提高了学习质量。

四、集体学习各记者团都已完成了任务,而且大有所获。

下面各团来汇报一下采访结果。

(一)、第二段:1、第二团汇报。

汇报提纲:性格特点(二)1、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客人来了,()地()客人,为他们()。

(2)客人累了,请他们()。

(3)客人渴了,给他们()。

2、通过表演来表现山里孩子的这一特点。

2、你们的汇报十分精彩,通过表演让我们见识了山里的孩子热情好客。

其实作者对山里孩子的描述也十分精彩,下面我们通过有感情朗读来再现人物形象。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出示句子: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象清泉,象露水,一直甜到你的心窝里。

A、体会比喻句B、体会为什么这么甜C朗读(3)集体合作读第2段(二)、第1段:3、孩子们想象了大山未来的奇异景象,抒写了自己对大山对家乡美好的愿望,我们也是山里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美好愿望,请展开想象的彩翼,模仿这一段按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来谈谈自己的愿望,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谈几方面。

A、自由准备B、与在座的老师交流C、完成作业本(设计意图):课文1、2、3自然段虽然结构相同,但语言却是各有特色,所以在按读懂总分段的方法掌握了总分段式后,根据各段的特色寻找不同的训练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以上汇报过程的安排只是教者的一种思路设想,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汇报顺序随机调整。

)五、总结全文1、本次的采访汇报已接近尾声,通过本次活动,使大家更深刻地了解了那一群山里的孩子,可我不明白的是他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2、出示: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里成长。

A、把大山比做什么B、为什么把大山比做母亲,说明了什么C、有感情朗读3、小结:是的,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新鲜的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锻炼了他们那样的体魄,是大山培育了他们那样的胸怀、气魄,他们在大山的怀抱里茁壮成长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朗读指导:山里孩子健壮的身影在漫山遍野游乐时要读出欢快、高兴的语气:山里孩子接待客人时要读出他们的满腔热情;山里孩子充满了对未来的幻想时要读出他们满怀希望,蛮有信心的语气气。

(个别读抽读齐读)二、结合板书,说说山里的孩子有怎样的性格?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三、指导背诵:1、找规律:结构相同(总起分述)2、分别写出了什么特点?分几方面来写?3、试背。

五、练习:1、动词搭配:爬山采数拾松果登蘑菇2、用自己的话把第2段写具体(围绕总起句山里孩子热情好客)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爬登采拾结实健壮在在在在8、山里的孩子热情好客欢迎累了渴了充满幻想让让让让《山里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三-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赶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

用欢快的语调读好第4句。

6、感情朗读、7、试背诵。

(五)作业1、扩词登()()()印()()()盈()()()跃()()()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和表示怎么样的词一()野花()一()凉茶()一()鸟叫()一()客人()一()动物园()一()翠竹林()五、教后记今天这堂课,我觉得上得很有味道。

特别是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满山遍野,在读中来悟结实、健壮,觉得特别好,很大气。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3、巩固复习字词,理解向导、热情好课、充满等词的词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1.复习引入:(1)趣味引背:(2)回顾学习方法2.学习课文第2段(1)用这样的方法,自学课文第二段课文第二段是按()写的。

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第()句,从()、()、()三方面具体来写。

(2)读后反馈校正。

(3)读中感悟,句子比较,体会山里孩子的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