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行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攻击性行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身体侵犯,即利用身体的一些部位或武器攻 击他人等; 二是言语攻击,指通过取笑、讽刺、诽谤、漫骂 方式对他人人格进行欺侮;


三是关系欺侮,是指通过恶意造谣和社会拒斥等 方式使他人在同伴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

攻击行为常见于男孩, 一般男孩多以动手动脚的攻击行 为为多, 而女孩偏重于言语的攻击方式。
女生更多地使用言语和心理欺侮,而男生则更好 地使用身体欺侮。 男孩最为普遍地使用直接身体攻击,而女孩使用 间接攻击最普遍,但在言语攻击上无明显性别差 异。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从直接身体攻击逐渐变为更 多地采用其他攻击方式。
第二节
一、生物因素

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雄性荷尔蒙因素
遗传:在儿童攻击性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大约占 50%
第七讲 攻击性行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攻击性行为的概述 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干预
第一节

攻击性行为的概述
一、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第一:攻击性行为指外显行为
第二:强调攻击者的行为是一个有目的有意图的 行为
第三:攻击性行为给对方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伤 害 研究者始终把攻击者的意向和动机,作为判断是 否是攻击性行为的最关键的因素

心理学家韦斯特曾进行了一项长达 14年的追踪研究,结果 发现, 70 % 的暴力少年犯在 13 岁时就被定为有攻击性行
为,有48% 的少年犯在9岁时就被确认为有攻击性行为。
而且,儿童的攻击性水平越高, 今后犯罪的可能性越大
二、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 敌意性攻击行为和非敌意性攻击行为 主动性攻击行为和反应性攻击行为
我国有些调查结果也表明, 攻击型幼儿父母的性 格特征有73. 7% 具有好动、性急的特点,其中 双亲都性急的占36.67% 。 气质因素


二、饮食因素

糖的摄入量过多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明显相关?? 1. 教养方式:父母采用暴力方式惩罚孩子;父母 对孩子的攻击行为放纵。
三、家庭因素


2. 父母的榜样作用:研究发现,与离异家庭的子 女相比,在冲突多的家庭生长的孩子表现出更大 的攻击性

3. 父 母 离 异 : 父 母 离 婚比父母一方死亡的 单亲家庭对子女的伤 害 更 严 重 (Butter , 1979) ,这些孩子变得 更压抑, 攻击性更强。

4. 母 子 关 系 : 积 极 的 亲子关系的儿童具有 更低的攻击性和破坏 性,消极、冷漠和对 抗性的亲子关系则促 进儿童的攻击性和破 坏性行为 通过调查发现,侵犯 性儿童的母子对立程 度是其他组的3倍

四、学校因素

学校校风、行为准则
教师的监督
同伴群体
(1)社会感染机制,即儿童的欺侮行为是社会习得 的结果 (2)责任分散制
(3)追随欺侮者的儿童对受伤害者的感知发生变化
五、社会因素

1.挫折: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证实: 人受到挫折时 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儿童也不例外。 2. 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的欠缺 3.大众传媒


教会他们迁怒那些毫无生命价值的“替罪羊”, 如用手拍打墙壁,
让儿童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等置换活动,转移儿 童的攻击性情绪。

二、创设适宜的环境

为儿童提供足够的空间、营养丰富的食品、各种 娱乐器材、有趣的书籍等。 还可以为儿童提供机会,观察、学习人际互助, 鼓励他们去与别人合作,通过强化而形成稳固的 亲社会行为模式。


教育者本人应该起到榜样作用,言行一致,以身 作则,做儿童的表率。
为学生创造交往的机会,在同学间形成团结向上、 互助友爱、和睦融洽的氛围。


六、认知因素
Biblioteka Baidu
当儿童把自己所面临的消极后果知觉为同伴有意造成的时 候,他一般倾向于对同伴做出报复性攻击;反之,如果他 认为同伴是由于意外或出于善意的动机而给他造成了消极 后果时,他一般倾向于化释其报复动机
第三节

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干预
一、教给儿童正确的情感宣泄途径 应教会儿童用言语来倾诉内心体验到的攻击性情 绪; 引导他们在适当的场合大哭大叫一通,以宣泄内 心无法排遣的挫折、愤怒与烦恼

三、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 1.攻击性行为随年龄变化而减少
随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社会化”,他们比以 前更清楚什么行为是可接受的,而且更能体会到 被别人欺侮的“感情”

2.攻击性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特征 3.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 在欺侮发生的男生成为欺侮者的可能性大约是女生的两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