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猫》导学案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 26课猫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 26课猫导学案

《猫》预习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在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预习提示作者简介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作品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译著有《新月集》、《飞鸟集》等,另外还有《郑振铎文集》。

生字生词相称(chè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è) 蜷(quán )伏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惩戒(chéng)怅然(chàng)红绫(líng)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安详:从容不迫。

亡失:丢失,散失。

忙乱:事情繁忙而没有条理。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怏意:心情爽快舒适。

妄下断语:随便的下结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悟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完成下列表格:来历外形性情结局“我”的喜欢程度“我”失猫后的心情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猫》课堂探究案一、研读课文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17-29段)。

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4、“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

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5、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6、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7、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

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猫导学案(练习及答案)WORD

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猫导学案(练习及答案)WORD

26猫【导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对我的影响。

2.品味语言,学习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4.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1.品味语言,把握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1.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污涩( ) 怂恿()蜷( ) 伏惩戒()怅然()相称 ( ) 忧郁( ) 虐()待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妄下断语:②畏罪潜逃:③提心吊胆:3.本文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合作探究】5.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删除?6.养猫,有欢乐有悲伤。

你能读出这种快乐或悲伤吗?(小组内先交流:读一读,表现我心情的语句。

说一说,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同学评一评,读出了这种情感了吗?应该如何读?然后全班交流。

先看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谁先读?读后师生评议。

)【拓展延伸】7.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两只猫(选段)我家养了一只小花猫,我们叫它小花,它活泼又漂亮。

你瞧,它那圆圆的脸上,一双大眼睛闪着绿光,小巧的嘴边还神气地竖着几根胡子。

它全身长着灰褐色的毛,还均匀地夹着白色斑纹。

它翘着棉条似的尾巴,真惹人喜爱!邻居家也养了一只猫,我可不喜欢它。

喏,一张尖尖的脸,大嘴巴旁边有一撮黑歪毛。

除了一双和小花一样明亮的大眼睛,全身上下没有一处让人看得上眼。

它的心情非常古怪,每天早上躲在墙角洞口东张西望,不知道搞啥名堂。

一次,我想摸它,反被它咬一口。

从此,我恨透了它,见到它就打。

可这家伙特别机灵,老远见到我就一缩尾巴逃得无影无踪,真气人。

我越讨厌邻居家的猫,就越喜欢小花,常常省下好吃的东西喂它。

我爸爸叫我别惯坏了它,要不然,它长大了连老鼠都不会捉。

我嘴上不吭气,心里却说,哪能呢,小花从小就这样伶俐,长大了准是捉鼠能手。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猫》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猫》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猫》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忧郁()污涩()红绫()怂恿()诅骂()怅然()蜷伏()惩戒()2、解释下列词语。

怂恿:悲楚:妄下断语:提心吊胆:畏罪潜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一、朗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二、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请你划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三、前两只猫都活泼可爱,那么第三只猫呢?这种写法叫做什么?【预习或二次备课区域】【练习巩固】写一篇关于动物的日记,要有细节描写,字里行间流露你对它的感情,不少于300字。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重点品读第三只猫的故事。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预习导学】1、课文用较多笔墨写第三只猫的遭遇,主要是在它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为这件事概括一个题目。

2、默读课文(17段——34段)作者第三次养猫的故事,请协助完成下列这份案件卷宗。

(抓住关键语句,筛选信息)卷宗案发现场情况:犯罪嫌疑人:案发前的表现:案发后的表现: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案件定性:【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是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假如养前两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作者会怎样想,怎样做?2、在知道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请找出表达作者复杂情感的段落品读分析。

3、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4、假设你是作者,如果有机会对第三只猫表白你的误解,你想对它说什么?【拓展延伸】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预习或二次备课区域】。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猫》导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猫》导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
预见性问题
及对策
第二课时
研习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重点研读赏析第三只猫的描写。
1、说猫:生命之美和命运 之悲
2、说人: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3、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我”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多”,为什么?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 理?
对于文中的 ,我说。3、比较《猫》和《斑羚飞渡》
点拨:这种描写人的心理及神态来突出人的精神。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任选其一,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
评价时注意结合文章主旨;注意学生真情实感 的流露;同时注意语言的训练。
注意从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来比较。
时习
1、阅读 拓展:《智蛙》和《鹤群翔空》。
4、中心理解
引导学生把握主要情节,从细节描写入手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指导学生认识细节描写并通过指导朗读体会其作用。
点拨: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1、边默读边圈画重点词语。
描写第一的句子;
描写第二只猫的动词;
描写第三只猫的句子;
第26课《猫》
导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对比的写法。
2、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课型
现代文精读课
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 内容
教学任务

《猫(郑振铎)》导学案

《猫(郑振铎)》导学案

《猫(郑振铎)》导学案第一篇:《猫(郑振铎)》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理清三只猫不同的命运遭遇。

2、感悟作者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慨。

3、联系生活,感受身边善待平凡生命的举止。

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慨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并与瞿秋白、耿济之等人合编《新社会》旬刊。

1920年11月,他和茅盾、叶圣陶、耿济之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进行文学革命活动。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

2.背景资料《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

它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其内容已经触及到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从而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品中主人公我有知错求改和实事求是之心,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的影响。

一、课前预习(相信自己,我一定行!)。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字词句;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污涩()怂恿()蜷()伏惩戒().....怅然()相称()忧郁()虐()待....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妄下断语:。

②畏罪潜逃:。

③提心吊胆:。

4、文章写了几只猫?在作者养猫的经历中,哪一次养猫,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哪一只?请你划出文中有关于它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最后结局的相关语句。

教师补充。

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删除?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课文猫导学案

课文猫导学案

课文《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7)一、学习目标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所展现的猫的独特性格和行为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要学会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应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猫》,我们要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和责任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在于理解并掌握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刻画出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这需要我们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描写手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猫的形象。

难点在于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理解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

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课文《猫》的作者是________,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猫的_______特点,表达了对猫的_______之情。

2.文章中,作者围绕大猫的性格_______和小猫的_______可爱两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二、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先生创作的有(多选):A.《骆驼祥子》B.《家》C.《荷花》D.《四世同堂》E.《茶馆》F.《雷雨》G.《龙须沟》2.“它若是不高兴,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出。

”这句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A.因为……所以……B.无论……也……C.之所以……是因为……D.只要……就……三、简答题1.请简要概述课文中作者对猫的观察和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2.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举例说明。

3.在你看来,课文《猫》的主要学习重难点是什么?四、判断题1.课文《猫》中,作者认为猫的性格十分古怪,但结尾处又表达了猫的生气勃勃和天真可爱,这种描写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6《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6《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26猫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累积生字词,能找出文中描绘三只猫的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

2、认识三只猫的不一样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对我的影响。

【预习自测】1、初读课文,给以下加下划线字注音。

诅骂()欣然()鼓动()()蜷伏()一缕()2、以下词语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鼓动:煽动他人去做。

B、预警:预备警察。

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D 、欣然:不快乐的样子。

3、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

4、迅速阅读,理清课文的构造层次。

【合作研究】一、创建情境,激情投入。

同学们,今日让我们一同从郑振铎的小说《猫》中,来倾听一段生动动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振聋发聩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养猫固然有乐,但是悲从何来呢?二、理解感知1、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

”2、扣“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老是失散或死亡”概括,指引学生商讨作品构造:设疑、谈论——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能够吗?3、学生朗诵,标志抒怀谈论的语句,领会“我”的感情。

4、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体会到。

”【解难答疑】1、要点品读“我内心十分悲伤”一段。

(1)指名读。

(2)朗诵指导:为了读出“我”的悲伤、懊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诵在语速语调上要有讲究;语速由舒缓而略微加速,语调由低落到略有高升。

(3)生齐读。

(4)品尝语言。

2、“我”为何暴怒,挥动大棒凌虐可怜猫?3、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凭证安在 ?【反应拓展】1、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何?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1、 2 只猫?2、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色?【反省】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教学设计、试题、试卷中小学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1、理解细节描绘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括的真理。

2 、培育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感情。

【预习自测】跳读课文,在文中标志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等来理解文章内容,给我家的三只猫成立小档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 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 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

猫4、激发对弱者的同情和关注并能以实际行动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学着、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1958年10月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代表作有《海燕》《山中杂记》《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化史》等。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感知文意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蜷.伏( ) 惩.戒()..( ) 怂恿怅.然()诅.骂()红绫.()虐.待()2、解释词语:怂恿:蜷伏:怅然:污色:妄下断语:3、学生自读课文,划出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

思考以下问题:“我”家养了几只猫?每一只猫怎样来的,在家里的地位怎样,结局如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划出有关语句,完成以下表格,然后用自己的话用第一人称叙述这三只猫的故事。

4、这三只猫或亡失或被打死,那么作者对这三只猫悲惨的结局又有怎样不同的情感呢?合作交流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

我们一起品读下面的句子,看写出了猫怎样特点和情态?。

A、花白的毛,很活泼,像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的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B、“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C、“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D、“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2、第二只猫丢失以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3、在情节安排上和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自测题体现一定的基础性,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只有“细心才对思考才会”。

一、读一读,读准字音。

任凭尽职淘气贪玩抓痒屏息凝视
暖和的确解闷性格古怪没完没了枝折花落
二、填一填。

1、课文主要写了( )的大猫和( ) 的小猫,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画一画。

1、自由读课文1—3 自然段,用“--------- ”画出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画出描写大花猫性格古怪的句子。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词句。

3、找出其他体现出猫性格古怪的语句。

4、找出描写“小猫”性格特点的语句。

【我的疑问】预习中,我遇到的问是。

26、《猫》(郑振铎)导学案

26、《猫》(郑振铎)导学案

26、《猫》(郑振铎)导学案导学目标:1、反复朗读,学习并掌握重点词语读音和意思。

2、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学习本文写作特点。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导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导学难点:学习本文写作特点。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一、导入新课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让我们走近郑振铎,一起学习《猫》,从中找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

忧郁()污涩()怅然()蜷伏()诅骂()叮嘱()婢女()红绫()怂恿()惩戒()妄下断语()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我的喜欢程度和我失猫后的心情。

3、品读课文,赏析细节描写。

4、研读课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探究人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文章什么主题。

5、动手写写:假如你是天堂里的小花猫,远方的小黄猫,可怜的第三只猫,对捉去小猫的过路人,对周家丫头,对文中的“我”,等等,你最想说什么?三、合作探究读猫,说故事。

我养了几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为什么?模仿下面示例先说,再写出问题答案。

比如,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

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

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

主人们都很喜欢我,活泼可爱。

它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

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

同学们看,老师在说第一只猫的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不仅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还交代了它的结局。

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说!读文,明结构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删除?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 26《猫》导学案

[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 26《猫》导学案

26 猫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能找出文中描写三只猫的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对我的影响。

【预习自测】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诅骂()怅然()怂恿()()蜷伏()一缕()2、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B、预警:预备警察。

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D、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3、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

4、快速阅读,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合作探究】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从郑振铎的小说《猫》中,来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养猫诚然有乐,可是悲从何来呢?二、理解感知1、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

”2、扣“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归纳,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结构:设疑、讨论——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3、学生朗读,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4、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

”【解难答疑】1、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1)指名读。

(2)朗读指导:为了读出“我”的难过、后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读在语速语调上要有讲究;语速由舒缓而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

(3)生齐读。

(4)品味语言。

2、“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虐待可怜猫?3、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反馈拓展】1、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什么?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1、2只猫?2、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2、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预习自测】跳读课文,在文中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等来理解文章内容,给我家的三只猫建立小档案。

【合作探究】读生活,说感悟读过三只猫的故事,读过作者的心声,我们不仅与猫同呼吸共命运,而且分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来历、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1、作品简介《猫》发表于1925年,是郑振铎创作的早期作品。

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很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即使是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也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品中的主人公“我”有知错求改和实事求是之心,也表明了作者受到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sâ红绫. sǒng yǒng 怅.然蜷.伏惩.jiâ安xiáng zǔ骂虐.待 wàng 下断语畏罪qián 逃2.解释词语怅然:怂恿:妄下断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完成下表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2、我对待第三只猫的态度与前面两只猫有何区别?能不能把三只猫的写作顺序互换一下,为什么?3、真相大白后,我的良心受伤了,是什么使我的良心受伤了?说说你的理解。

最后作者的良心找回来了么?4、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四、拓展延伸1、对于课文主题,有人认为,是借“我”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或者是做人的道理,也有人认为,是借猫揭示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

你觉得是怎样的?2、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猫 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猫 导学案

26.《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的书写及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读文,品味揣摩重点句子,学习运用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引发对人和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自主预习:1.积累下列字音怂恿..(.).蜷.伏()诅.骂()污涩.(.).怅.然()红绫.(.).惩.戒()妄.下断语()2.积累下列词语的意思污涩:( )红绫: ( )怂恿:( )怅然:( )蜷伏:( )悲楚:( )惩戒:( )妄下断语:( )3.搜集作者资料:三、课堂学习一、说猫(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写什么)1、作者家里养过几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具体情况是怎样的?2、请分别讲述三只猫的故事,并且是用第一人称来讲述。

二、探究赏析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三只猫第一只猫的故事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第二只猫的故事思考以下问题: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②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第三只猫的故事思考:1.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2.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六、布置作业。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猫》导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猫》导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初步感知学 习目标。
默读课文。
对子复述练习。
组间交流:
边看图片边复述课文。
其他同 学给予评价。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研习
1、朗读。
2、思考:本段感人之处在哪儿?
三、在备习过程中,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出示评价要求:①是否抓住重点字词,情节是否完整。②语言表达 是否生动形象,有感情。
展示一组斑羚飞渡全过程的图片。
第26课《猫》
导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对比的写法。
2、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课型
现代文精读课
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小结课文情节:
陷入绝境,凶多吉少;
舍己为他,绝处逢生;
斑羚飞渡,团结一心;
走向深渊,无私奉献。
提出思考问题:本文中哪个情节最感人,为什么?
倾听学生的质疑,理出研习思路。
朗读第九自然段。
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备习中的质疑,小内交流后提 出来,供研习交流。
学生可能从各个角度发言,显示出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教师要灵活处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预见性问题
及对策
备习
1 、制作“背景”卡片,形式不限。
温馨提示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他深受“五四”精神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 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 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 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26.猫导学案

26.猫导学案

26.猫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目标1、4学习难点:目标2、3学习设想: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

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学习过程:1、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人。

家、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等。

2、初读课文,注意加点字词的读音。

相称.( ) 郁.( )闷一缕.( ) 娱.( )乐污涩.( )怂恿..()婢.女()蜷.( )伏惩.戒()怅.然()4、阅读感知: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

”(即:我通过读哪些描述性的语句,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猫?)5、“品味赏析”:按句式说话:“读,我体会到。

”(即:我通过读哪些语句,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情?)6、“感悟升华”板块: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7、延伸迁移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教师预设结果:1、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6课《猫》教师导学案.doc

26课《猫》教师导学案.doc

课堂组织学生预习预警: 怅然:),作者(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教学过程£自主预习案】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咅。

诅骂( ) 怅然( ) 蜷伏( ) 一缕( )2、 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B 、C 、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D 、3、 本文选自( 学者。

怂恿() 预备警察。

不愉快的样子。

),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导学 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目标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屮所包含的哲理课题:26、猫 主备教师:敖娜丹授课教师:敖娜丹 授课时间:月 日审签人: 教 法:速读、跳读、精读、朗读、情境设置法、质疑探究法 学法导航:自主、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课内探究案】 一、 导入新课 二、 检查预习 三、 整体感知句,理解作品内容。

完成下列表格.第…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情景导入,明确 目标。

检查预习(听写)引导学生整体感 知课文引导学生合作交 流学习2、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 猫。

”四、合作探究“我家养了好儿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归纳,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结构: 设疑、讨论一一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五、拓展延伸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 说: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3、学生自拟格言:六、达标检测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2、文章的结局又有什么特点?3、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 我的良心的针! ”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4、语句“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 凝望着。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

26猫导学案配答案

26猫导学案配答案

26猫导学案配答案26 猫它们的生命也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ân)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â) 怂恿(sǒng yǒng) 婢(bì)女........蜷(quán)伏惩(chãng)戒怅(chàng)然...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

怂恿:从旁劝说鼓动蜷伏:弯曲身体卧着悲楚:悲哀痛苦惩戒:惩罚以示警戒妄下断语:乱下断定的话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净。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

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3.作者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交流点拨】2.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交流点拨】第三只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猫导学案精彩开篇词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它们的生命也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与那些用血肉之躯供我们吃穿、赏玩、奴役的生灵们的相处方式?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â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â) 怂恿(sǒng yǒng)婢(bì)女蜷(quán)伏惩(chãng)戒怅(chàng)然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

怂恿:从旁劝说鼓动蜷伏:弯曲身体卧着悲楚:悲哀痛苦惩戒:惩罚以示警戒妄下断语:乱下断定的话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净。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

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3.作者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2.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交流点拨】第三只猫。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二)深层探究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交流点拨】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交流点拨】“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交流点拨】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交流点拨】不正确;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交流点拨】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

“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交流点拨】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的(地)对待生命。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交流点拨】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三)小结: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

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四、板书设计第一只--- 喜欢---难过辛酸应该善待生命,关爱弱小第二只---更喜欢---愤恨诅骂不要主观臆断,妄下断语第三只---不喜欢---懊悔自责五、拓展延伸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交流点拨】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要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又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

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这节课我们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技巧。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继续研讨1.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

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2.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二)语言品析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划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1.第一只猫是“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猫外貌的可爱2.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交流点拨】“滚来滚去”这一动词有表面力,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活泼、可爱。

3.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交流点拨】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4.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交流点拨】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猫的轻捷活泼5.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交流点拨】形象地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四)手法探究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交流点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

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交流点拨】首尾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

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3.鲜明的对比。

【交流点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交流点拨】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四、板书设计猫:生命之美命运之悲情:养猫之乐失猫之悲悟:猫之命运人之得失文:语言之妙结构之巧五、拓展延伸1.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交流点拨】示例: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我真的没有偷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

只是您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

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芙蓉鸟被害案的有关材料【交流点拨】案发现场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