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免疫教学案例
特异性免疫公开课教案

特异性免疫-公开课教案第一章:特异性免疫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理解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特异性免疫的分类和机制1.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免疫的两种防线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介绍特异性免疫的特点:针对性、记忆性、多样性特异性免疫的作用:防御感染、清除肿瘤细胞特异性免疫的分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3 教学活动观看免疫相关视频资料小组讨论:免疫的特异性作用案例分析:具体疾病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1.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关于特异性免疫的手抄报第二章:B细胞和抗体2.1 教学目标了解B细胞的特点和功能理解抗体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掌握B细胞和抗体的关系2.2 教学内容B细胞的特点和功能介绍抗体的结构特点:轻链、重链、可变区、恒定区抗体的作用:中和病毒、激活补体、介导ADCCB细胞和抗体的关系: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2.3 教学活动观察抗体结构模式图小组实验:B细胞和抗体的分离和鉴定角色扮演:B细胞和抗体的相互作用过程2.4 作业与评估绘制抗体结构示意图设计一份关于B细胞和抗体的调查问卷第三章:T细胞和细胞免疫3.1 教学目标了解T细胞的特点和功能理解细胞免疫的机制和作用掌握T细胞和细胞免疫的关系3.2 教学内容T细胞的特点和功能介绍细胞免疫的机制:识别、杀伤感染细胞、清除肿瘤细胞细胞免疫的作用:参与免疫调节、维持免疫平衡T细胞和细胞免疫的关系: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3.3 教学活动观察T细胞和细胞免疫的相关资料小组实验:T细胞和细胞免疫的体外模型小组讨论:细胞免疫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3.4 作业与评估绘制T细胞和细胞免疫的关系图第四章: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4.1 教学目标了解免疫记忆的概念和机制理解免疫耐受的产生和作用掌握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的关系4.2 教学内容免疫记忆的概念和机制介绍免疫记忆的类型:天然免疫记忆、适应性免疫记忆免疫耐受的产生:中枢耐受、外周耐受免疫耐受的作用:避免自身免疫病、维持免疫平衡4.3 教学活动观看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的相关视频小组实验: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的实验验证小组讨论: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4.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关于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的手抄报第五章:特异性免疫失调和疾病5.1 教学目标了解特异性免疫失调的概念和类型理解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的机制掌握特异性免疫失调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5.2 教学内容特异性免疫失调的概念和类型介绍自身免疫病的机制:自身抗原识别、自身免疫反应过敏反应的机制:过敏原识别、IgE介导的过敏反应特异性免疫失调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药物治疗、免疫调节、避免过敏原5.3 教学活动观察特异性免疫失调和疾病的案例资料小组实验: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的实验模型小组讨论:特异性免疫失调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策略5.4 作业与评估绘制特异性免疫失调和疾病的流程图第六章:疫苗与免疫预防6.1 教学目标了解疫苗的原理和类型理解疫苗免疫预防的机制掌握疫苗的应用和效果评估6.2 教学内容疫苗的原理和类型介绍:活疫苗、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疫苗疫苗免疫预防的机制: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疫苗的应用和效果评估:接种程序、免疫持久性、副作用6.3 教学活动观看疫苗和免疫预防的相关视频小组实验:疫苗的制作和效力测试小组讨论:疫苗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6.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关于疫苗和免疫预防的手抄报第七章:免疫治疗与免疫干预7.1 教学目标了解免疫治疗的原理和类型理解免疫干预的机制和应用掌握免疫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免疫治疗的原理和类型介绍:CAR-T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因子疗法免疫干预的机制:增强免疫反应、抑制免疫反应免疫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癌症、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7.3 教学活动观察免疫治疗和免疫干预的相关资料小组实验:免疫治疗模型的构建和效果评估小组讨论:免疫治疗和免疫干预的潜在问题和挑战7.4 作业与评估绘制免疫治疗和免疫干预的流程图第八章: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8.1 教学目标了解免疫调节的原理和类型理解免疫耐受的机制和应用掌握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在免疫平衡中的作用8.2 教学内容免疫调节的原理和类型介绍:细胞因子调节、神经调节、代谢调节免疫耐受的机制:中枢耐受、外周耐受、免疫偏离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在免疫平衡中的应用:避免自身免疫病、维持移植存活8.3 教学活动观看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的相关视频小组实验: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的实验验证小组讨论: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在疾病治疗中的策略8.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关于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的手抄报第九章:特异性免疫研究的新技术9.1 教学目标了解特异性免疫研究的新技术和发展理解新技术在特异性免疫研究中的应用掌握新技术在特异性免疫研究中的前景和挑战9.2 教学内容特异性免疫研究的新技术介绍:单细胞测序、高通量筛选、生物信息学分析新技术在特异性免疫研究中的应用:识别新型抗体、解析免疫应答机制、预测免疫治疗靶点新技术在特异性免疫研究中的前景和挑战:数据解析、样本处理、伦理和安全问题9.3 教学活动观察特异性免疫研究新技术的相关资料小组实验:利用新技术进行特异性免疫研究小组讨论:新技术在特异性免疫研究中的优势和局限9.4 作业与评估绘制特异性免疫研究新技术的流程图第十章:特异性免疫与公共卫生10.1 教学目标了解特异性免疫与公共卫生的关系理解特异性免疫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掌握特异性免疫在公共卫生策略中的应用10.2 教学内容特异性免疫与公共卫生的关系介绍:疫苗、免疫治疗、免疫干预特异性免疫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控制传染病、减少慢性病发病率特异性免疫在公共卫生策略中的应用: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卫生政策制定10.3 教学活动观看特异性免疫与公共卫生的相关视频小组实验:特异性免疫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特异性免疫在公共卫生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0.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关于特异性免疫与公共卫生的手抄报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介绍了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包括特异性免疫的概述、B细胞和抗体、T细胞和细胞免疫、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特异性免疫失调和疾病、疫苗与免疫预防、免疫治疗与免疫干预、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特异性免疫研究的新技术以及特异性免疫与公共卫生等十个章节。
4.2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一、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对免疫的概念并不陌生,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学生对免疫有了许多亲身的经验,但学生还未深入学习过免疫的相关知识,在前一节内容中了解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但不清楚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也不清楚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有哪些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等内容。
本节内容对学生认识特异性免疫过程和后续学习免疫学的应用和免疫失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本节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微观,且具有一定抽象性和复杂性,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教师需要和学生亲身生活经验结合,采用多种方式将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异性免疫是如何在人体发挥作用的,同时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建立、展示特异性免疫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对应的课标要求是:“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的学业要求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分析说明人体通过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第四章《免疫调节》重点在于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特异性免疫又是免疫调节中的重要环节,占有重要地位。
特异性免疫的学习与前面所学的非特异性免疫相比较难一些,论性较强,抽象难懂。
要清楚特异性免疫的工作机理和作用特点,需要教师进行提炼并构建知识网络,将复杂的过程直观的呈现给学生。
前一节的内容学习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生对免疫系统有了深入了解,认识到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但并不清楚人体的特异性免疫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因此本节内容要重点介绍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中思考问题,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特异性免疫,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支撑,并与前一节学习免疫系统组成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同时对后续学习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等内容打下基础。
特异性免疫+示范 教案

第2节特异性免疫◆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分析,阐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阐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3.从系统的视角、信息的视角,阐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相互配合。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
【设计思路】以问题探讨中的“感冒”为情境,设置一个完整的情境链条,逐步把本节课的新知一点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概念模型。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突然降温,某同学不停地打喷嚏,初步判断是感冒。
身边的好朋友都劝她赶快去医院,但她坚持不去,说:“反正我去不去医院、吃不吃药都得一周左右才能好”。
讨论:1.这位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为什么?提示: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普通感冒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一周以内也可以自愈。
2.你认为感冒时都需要去医院就诊吗?说出你的理由?提示:要看感冒症状的严重程度,如果只是打喷嚏,咳嗽,可以依靠自身免疫系统;如果感冒时发烧,头晕严重影响自身的生活和工作,则需要去医院就诊,药物配合免疫系统进行治疗。
【新知讲解】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回归情境设置问题:1.问题探讨中感冒的发生说明流感病毒已经攻破了哪几道防线?2.如果靠自身的免疫系统自愈,免疫细胞是如何识别病原体的呢?设计意图:问题探讨中的实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以此作为新知学习的背景,可以拉近知识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有代入感。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
第一问帮助学生复习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学生可以容易答出攻破了第一和第二道防线。
第二问是本节的新知识,抓住关键词“识别”,就会发现与学生必修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联系非常紧密,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

第2节《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分析,阐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阐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3.从系统、信息的视角,阐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
二、素养达标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建立生物学的调节稳态观。
2.科学思维——构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相应关系的模型,深度理解稳态的调节机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相互配合。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思路设计由于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新冠病毒入侵的情境贯穿始终,逐渐展开特异性免疫的各个环节,同时将模型构建贯穿始终,直观呈现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以问题探讨为导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并渗透结构与功能观、信息观和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
本节课容量较大,分2个课时完成。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找资料,优化完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解,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六.教学手段多媒体七.教学过程新课教学⑥.B细胞活化后有何反应?⑦.抗体如何起作用?⑧.记忆细胞有什么功能?1.体液免疫的概念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体液免疫的作用对象细胞外的病原体3.体液免疫的过程任务2:【模型构建】请结合P72-73,绘制体液免疫过程图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完善。
播放体液免疫过程视频③.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哪些?B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浆细胞无识别能力;无分裂能力源于B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分裂分化④.B细胞被激活需要哪几个信号的刺激?两个信号信号一: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信号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一个促进: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⑤.抗原呈递细胞会将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谁?辅助性T细胞⑥.B细胞活化后有何反应?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学生先回答前两个问题学生阅读构建体液免疫过程图并简述体液免疫过程。
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案例

第2节特异性免疫一、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分析,阐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阐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3)从系统的视角、信息的视角,阐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相互配合。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相互配合。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人体的三道防线提问:请你简单描述一下流感病毒是怎样一步步进入人体内的?为什么感冒后,大多数人一周内就可以痊愈,病毒进入体液后,是如何被免疫细胞识别并引发免疫反应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二)讲授新课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会被人体皮肤阻挡在外,一些进入呼吸道的病原体也可以被黏膜上的绒毛清扫出去,但总有一些漏网之鱼穿过第一道防线进入体液中大量繁殖。
(所以流感爆发季不要揉眼睛、抠鼻子)此时,体液中日夜巡视的吞噬细胞会将病原体吞噬、消化、分解,溶菌酶也会将病原体溶解,这些激烈的保卫战时刻存在。
一些吞噬细胞在吞噬病原体的同时,还会通知机体的其他免疫细胞一起参与到消灭病原体的战役中,那么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是怎样识别病原体的呢?人体所有细胞的表面,都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有一组蛋白质是作为人体细胞的分子标签存在的,叫组织相容性抗原(HLA),能被自身的免疫细胞所识别。
除了同卵双胞胎,没有两个人有相同的HLA,同样,病原体也带有自己的身份标签,当它们侵入人体后,就会被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所识别。
那么,免疫细胞识别到“非己”成分之后,要发生什么反应呢?2、体液免疫进入体液中的病原体会引起体液中的B细胞激活并产生抗体,叫做体液免疫。
B 细胞是怎样被激活的呢?(两个信号+细胞因子)①一些流感病毒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
大学微生物特异性免疫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微生物防御中的作用。
2. 掌握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类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3. 了解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和细胞,如抗原、抗体、T细胞、B细胞等。
4. 理解免疫调节在维持免疫稳态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2.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主要过程。
3. 免疫应答中的关键分子和细胞。
教学难点:1.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相互作用。
2. 免疫调节在维持免疫稳态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感染的防御机制,引入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 提问: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它在微生物防御中有什么作用?二、讲解1. 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特异性免疫是指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 具有记忆特性,能够对特定病原体产生持久的免疫保护。
- 主要类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 细胞免疫:- 主要由T细胞介导,包括细胞毒作用和免疫调节。
- T细胞类型: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性T细胞(Tc)和调节性T细胞(Treg)。
- T细胞识别抗原:通过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结合。
3. 体液免疫:- 主要由B细胞介导,产生抗体对抗病原体。
- B细胞类型:B细胞、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 抗体产生: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
4. 免疫应答中的关键分子和细胞:- 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 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 MHC分子:参与抗原递呈和T细胞识别。
- 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起关键作用。
- 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关键作用。
三、讨论1.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相互作用。
2. 免疫调节在维持免疫稳态中的作用。
四、总结1. 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微生物防御中的作用。
2.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主要过程。
3. 免疫应答中的关键分子和细胞。
4. 免疫调节在维持免疫稳态中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特异性免疫的教案

初中生物特异性免疫的教案
目标:了解特异性免疫的概念,认识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及其机制。
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1.引言(5分钟)
介绍免疫系统的作用,概述免疫系统的两种主要类型:先天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的概念(10分钟)
解释特异性免疫是指针对特定病原体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和记忆性。
3.特异性免疫的作用(15分钟)
介绍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的作用,包括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4.特异性免疫的机制(15分钟)
详细讲解特异性免疫的机制,包括抗原识别、淋巴细胞激活、免疫记忆等过程。
5.案例分析(1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特异性免疫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6.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特异性免疫在保护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互动环节:
1.提问环节:提问学生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特异性免疫的机制并展示讨论结果。
作业安排: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特异性免疫的文章,包括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作用以及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他们对特异性免疫的理解程度。
拓展延伸:
邀请专业人士或研究员来学校做关于特异性免疫的专题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特异性免疫授课教案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7、复习本节课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结课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有关免疫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是了解了几个基本概念,我相信对同学们分析和预防常见的一些传染病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要对目前常见传染病的发病原理和预防措施有更深的了解,还需要继续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自己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1)免疫一般分为哪些类型?
(2)人体的三道防线是指什么?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作用:(P17)
本节课主要学习特异性免疫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产生的对某一特定的抗原起防御作用的免疫。
阅读课本P17,引导学生分析并发现问题:为什么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上述例子中的天花病毒、牛痘病毒、人痘浆和牛痘浆有哪些共同特点?同时,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注射乙肝疫苗、麻疹疫苗可以分别预防乙肝、麻疹?(展示课件)
C、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D、免疫反应对机体都是有益的
2、对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
B、其包括三道对付病原体的防线
C、皮肤、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其第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 )
A、抗原B、抗体C、淋巴细胞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代谢的失衡,都会导致疾病,免疫则是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保证。在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今天,疾病的防治和人体健康将是经久不衰的话题。
《免疫》一节的内容,与基因工程的成果、单克隆抗体、发酵工程等在医药上的应用等内容都有一定的联系。
4.2特异性免疫(教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多数情况下,两者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因此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图解如下)
但若新冠病毒侵入细胞内,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还能发挥作用吗?
答案是否定的。
这就需要另一种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具体过程如下:
图4-7 细胞免疫基本过程示意图
出自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人教版P73
学习了机体抗击新冠病毒的的三道防线后,那么
情景三如何预防感染新冠病毒
除了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常通风等良好习惯外,接种新冠疫苗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其实新冠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后会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进而产生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
之后若不幸感。
特异性免疫——高中课赛教案

特异性免疫——高中优质课赛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免疫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和特点;3. 激发学生对特异性免疫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和特点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的机制和应用教学准备:PPT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介绍免疫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特异性免疫知识;2. 提问: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它有哪些特点?3. 讲解:详细讲解特异性免疫的定义、特点和机制,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进行辅助说明;4.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作用。
章节二: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掌握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2. 了解抗原、抗体和淋巴细胞的概念;3. 理解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
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和应答过程教学难点:抗原、抗体和淋巴细胞的作用教学准备:PPT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 讲解:详细讲解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包括抗原识别、淋巴细胞激活、抗体产生等过程;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和关键因素。
章节三:特异性免疫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特异性免疫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2. 掌握疫苗免疫和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3. 培养学生运用特异性免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疫苗免疫和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教学准备:PPT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介绍特异性免疫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疫苗免疫和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特异性免疫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特异性免疫——高中课赛教案

特异性免疫——高中优质课赛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免疫的基本概念;2. 掌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 引导学生关注特异性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免疫的定义;2.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述;3. 特异性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免疫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特异性免疫的兴趣;2. 讲解:简要介绍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重点讲解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和作用;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特异性免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教学资源】1. 免疫相关图片和图表;2. 特异性免疫实例资料。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免疫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特异性免疫原理和作用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特异性免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认知水平。
第二章: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掌握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2. 理解抗原、抗体和免疫应答的概念;3. 了解特异性免疫的分阶段过程。
【教学内容】1.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2. 抗体的概念和特性;3. 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4. 特异性免疫的分阶段过程。
【教学过程】1. 讲解:详细讲解抗原、抗体和免疫应答的概念,阐述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2.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特异性免疫的分阶段过程,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学资源】1. 抗原、抗体和免疫应答的相关图片和图表;2. 特异性免疫分阶段过程的资料。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特异性免疫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抗原、抗体和免疫应答概念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特异性免疫分阶段过程的了解程度。
第三章:特异性免疫的应用【教学目标】1. 掌握特异性免疫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2. 了解疫苗免疫接种的原理和方式;3. 理解特异性免疫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特异性免疫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2. 疫苗免疫接种的原理和方式;3. 特异性免疫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第2节 特异性免疫(一)

《特异性免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人:广州市执信中学林挺一、设计思路考虑到电视课堂的出现与新冠疫情带来的教学方式改变息息相关,因而以人体对抗新冠病毒的过程为情境贯穿特异性免疫教学的全过程,使同学们在学习之余,也能对新冠病毒及人体免疫有更深入科学的认识,在学习知识之余宣传疫情防控基本知识,体现了本节课程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过程紧扣课本素材,采用图文结合讲解的形式,先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开叙述,并将侧重点放在体液免疫上,再进行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同学们的认知习惯。
最后,在从系统和信息的角度将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大系统进行综合,简化信息,使同学们能从整体上把握三大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联系。
二、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特异性免疫》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4章第2节的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这是免疫调节基本知识的重要内容,既是对第1节相关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展开,又是后续第3、4节免疫失调和免疫学应用等相关内容学习的必要铺垫。
从大单元教学的角度而言,本节课的学习是整章学习的核心环节。
而免疫调节作为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三大调节机制之一,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同学们从更为整体的角度,系统地理解三大调节机制之间的相互联系,最终形成“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这一概念。
2. 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同学们已经对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真实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体会,而且在免疫调节第一节中,对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的三道防线等有了基本认识,有助于本节课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学习和理解。
在能力方面,同学们通过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过程的学习,逐步领会系统分析图示模型的基本方法,懂得如何结合图文理解新知识,这有助于本节课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分析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教学目标1. 通过图文分析,阐述体液免疫(第一课时)和细胞免疫(第二课时)的过程。
4.2特异性免疫教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同学依据坐标图总结二次免疫的特点。
老师总结:更快速、更剧烈,产生的抗体更多。
老师将体液免疫的完整过程并以视频形式呈现给同学。
同学思索、争
论,并答复下
列问题。
同学观赏、体
验并思索。
结合坐标图,分
析答复下列问
题,培育同学的
识图力量、分析
问题的力量。
把抽象免疫过程
以视频动画形式
呈现出来,让同
学先感悟和体验
后进行总结。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作业A组:核心点一;
B组:课后题、练习册判一判;
C组:课后题。
同学仔细完成
课后作业并准
时上交。
检测同学学习效
果,关心老师进
行反思总结。
七、课堂练习
八、板书设计
第2节特异性免疫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二、体液免疫的过程
九、教学反思
签字:。
特异性免疫教学案例

“特异性免疫”教学优秀案例与自我评析生物组张运1教学设计理念:1.1、人的学习是一个接受刺激、自我发现、自我构建的综合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
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教师的组织、指导和讲解...............。
教师的讲解应简洁、明了、准确,深入浅出。
以便给学生一种清晰而强度足够的刺激..........。
这种刺激必须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并成为学生新一轮信息加工和自我构建的信息源。
课堂教学也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
以便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重建和再加工。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行为反应和变化,及时反馈、小结,使学生的自我构建过程更有效。
1.2、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地方,更是增进心理能量,激发学习和生活热情的地方。
2 教材分析:2.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高中生物选修本“免疫”一节知识,是高考大纲中必考的重要内容。
而“特异性免疫”中关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之内容又是重中之重。
2.2教学目标分析:2.2.1知识目标:掌握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的三个阶段;抗原、抗体、吞噬细胞、B 细胞、T细胞、效应淋巴细胞等概念及其在相关免疫过程中的联系;体液免疫中二次免疫的原理、特点;抗体怎样清除抗原;抗体、淋巴因子的区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2.2.2能力目标:自主构建..........特异性免疫过程动态图解并能以清晰、明了的书面及口头语言表达....表达出首次免疫与二次免疫过程中抗体生成的变化。
能用拟人化或比喻..。
能用坐标曲线的形式将抽象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内化..为具体、易理解、易记忆的过程。
通过自我独立练习和课堂交流使学生体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从而逐步构建正确的自主评价体系。
2.2.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课堂动笔绘图、思考,体验什么是“集中精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交流和对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同伴的成功激发学生不断进取。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4 2《特异性免疫》教案

4.2《特异性免疫》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分析阐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科学思维)2.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明确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3.从系统的视角,信息的视角阐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生命观念)4.认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的协同合作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向周围人宣传健康知识(社会责任)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相互配合;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相互配合;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三、教法学法3.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4.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四、教学过程1948、1972诺贝尔奖得主思考问题:根据资料3,4血清和抗体是什么关系?教师引导,总结归纳抗体化学本质(蛋白质),作用原理(与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图3)。
主要依靠体液中的抗体进行作战的免疫方式称为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中除体液免疫外还有一种细胞免疫。
探究活动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分别由哪些淋巴细胞参与?资料1 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4组去除胸腺的小鼠,使其丧失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然后分别进行以下处理:表 1 大剂量X射线处理去除胸腺的小鼠小组合作讨论,加强对生活情境的理解资料分析加强合作学习能力增强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加强逻辑关系训【提出问题】参与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有哪些?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有哪些?参与抗体产生的淋巴细胞有哪些?教师引导,明确参与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有B细胞,T细胞,此外还有免疫活性物质抗体。
【探究活动3】构建体液免疫模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体液免疫中还有一种特殊的B细胞为浆细胞,请分析比较,浆细胞和B细胞哪种细胞更可能分泌抗体?教师提示可从结构功能相适应角度出发,B细胞细胞膜上有受体,可以识别抗原,而浆细胞膜表面没有受体,不能识别抗原;浆细胞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可能分泌抗体。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6.1免疫----特异性免疫 教案设计

《特异性免疫》翻转课堂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中心内容包括特异性免疫过程和计划免疫两部分。
因为学生对免疫的基础知识比较陌生,知识又比较抽象,基本概念多,如抗原、抗体的概念难理解,所以特异性免疫过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把《特异性免疫过程》做成了微课,课前让学生反复看微课学习,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堂通过合作学习,进行答疑解惑,这样就突破了本节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技能性目标:
运用免疫知识来揭示生活中人体出现的免疫现象。
情感性目标:
关注计划免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三、教法:
翻转课堂
四、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五、课前准备:
制作微课《特异性免疫》,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和《课堂作业》,准备自制教具。
总结、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
六、教学过程:
秦皇岛市第七中学《生物自主学习任务单》。
特异性免疫复习教学案例

特异性免疫复习一、教学目的(1)比较抗原和抗体的特点。
(2)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归纳几种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功能二、教学过程1、课题引入(教师);2、课前检测(学生):《自我检测》主页做练习提交查看成绩找漏洞3、提出目标(教师);4、探究导思与归纳导学(学生):利用文件夹中《免疫》Flash课件和《探究导思》幻灯片、书本进行学习,并尝试完成本提纲中的三个表格。
(师生):用表格形式完成前面的思考题,举一反三。
5、反馈导练(师生):共同完成检测练习。
6、课后练习(学生)。
三、教学资料(一)课前自我检测由于小鼠和人类基因组的高度同源,生理生化及发育过程基本相同,对环境和药物的反应也极其相似,所以小鼠已经成为人类的重要动物模型。
很多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实验都以小鼠为实验对象,以下是关于免疫的部分实验。
1、实验小鼠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原因是()BA、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2、取小鼠丙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甲和乙身上,哪一只小鼠的皮肤移植更易获得成功?。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B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3、受伤小鼠身上留下的弹片不能成为抗原的原因是()BA、没有异物性B、没有抗原决定簇C、弹片太小D、抗体不能与其结合4、对实验小鼠作如下处理,不能获得对传染病抵抗力的是()AA、服用抗体B、接种疫苗C、输入丙种球蛋白D、感染病原体5、科学家用小鼠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与骨髓细胞融合的是()A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B、不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C、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D、不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6、在实验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有记忆细胞产生,记忆细胞产生于(B)A、感应阶段,由B细胞和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反应阶段,由B细胞和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C、效应阶段,由B细胞和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D、反应阶段,由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增值分化而来7、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D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8、给小鼠第二次注射一定剂量的绵羊红细胞后,小鼠体内抗体含量快速大量增加,这是因为初次反应使机体产生了一定量的()CA、效应B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绵羊红细胞(二)探究导思1、区分抗原和抗体:①抗原应具备哪些性质?②抗体分布在哪里?③抗体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它在细胞中合成、加工、分泌要经过哪些细胞结构?④人体的免疫系统与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吗?为什么?2、观察课件的体液免疫过程:①请归纳感应阶段中两个B细胞获得抗原决定簇信息的途径;②反应阶段分化的记忆B细胞与效应B细胞的哪些细胞器数量上有较大差异?③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了哪些作用?3、观察课件的细胞免疫过程:①感应阶段中黄色“Y”代表什么?它属于什么免疫?②效应阶段中的抗原最终是如何被消灭的?③以上事实说明什么问题?(三)归纳导学附表1—抗原和抗体附表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关系附表3—几种免疫细胞的比较二次感染附表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四) 课后练习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国内简称非典)已在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发生。
《特异性免疫导学案-畜禽疫病防治》

《特异性免疫》导学案一、导入特异性免疫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的重要防御系统之一,通过特异性免疫,机体可以识别并攻击入侵的病原体,珍爱身体健康。
今天我们将进修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机制和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进修并理解。
二、目标1. 了解特异性免疫的观点和作用;2. 掌握特异性免疫的机制和过程;3. 理解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4. 熟悉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观点诠释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一种免疫反应,其特点是对不同的病原体产生特异性的应对。
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T细胞和B细胞参与,形成免疫记忆,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四、机制和过程特异性免疫的机制主要包括抗体介导的免疫应对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对。
抗体介导的免疫应对是指B细胞在受到激活后分化成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来中和病原体;细胞介导的免疫应对是指T细胞识别并杀伤感染细胞,清除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主要包括抗原识别、激活、扩增和效应等阶段。
在抗原识别阶段,机体的抗原呈递细胞将外来抗原展示给T细胞或B细胞;在激活阶段,T细胞和B细胞被激活,开始分化和增殖;在扩增阶段,免疫细胞大量增加,形成免疫应对;在效应阶段,免疫细胞对病原体进行攻击,清除感染。
五、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在于对抗原的识别方式和应对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能够识别不同的抗原,产生特异性的应对,形成免疫记忆;而非特异性免疫对抗原的识别是非特异性的,缺乏特异性应对和记忆。
六、重要组成部分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T细胞、B细胞、抗体和淋巴器官。
T细胞通过识别并杀伤感染细胞来清除病原体;B细胞则通过产生特异性抗体来中和病原体;抗体是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淋巴器官包括脾脏、淋逢迎等,是免疫细胞活动的处所。
七、总结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重要免疫反应,通过T 细胞和B细胞的参与,形成特异性应对和免疫记忆。
希望大家通过进修,能够深入理解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和机制,提高对免疫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学生活动:教师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体液免疫全过程图,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回顾教师的讲解,自主理解、记忆3分钟。然后请了三位学生上讲台对照屏幕图,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体液免疫过程。其他学生对比、评价两者的优劣。教师小结。语言清晰,简练,得到学生们的赞叹是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笔者观察到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很受震动,想不到他表达得如此到位。
“特异性免疫”教学案例与自我评析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生物组黄荻清
(本文获2008年广西优秀教学案例评比壹等奖)
1教学设计理念:
1.1、人的学习是一个接受刺激、自我发现、自我构建的综合过程。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教师的组织、指导和讲解。教师的讲解应简洁、明了、准确,深入浅出。以便给学生一种清晰而强度足够的刺激。这种刺激必须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并成为学生新一轮信息加工和自我构建的信息源。课堂教学也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以便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重建和再加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行为反应和变化,及时反馈、小结,使学生的自我构建过程更有效。
[教学流程]:
1、导入: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的形式复习抗原、抗体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当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被突破,抗原进入内环境中,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便开始启动。那么,第三道防线是如何启动的呢?”引入体液免疫过程的学习。
2、正课:
2.1讲解体液免疫:笔者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分阶段显示体液免疫过程图,要求学生看图认真听讲解。暂不介绍记忆细胞的作用。
[结语]:让40分钟的课堂出彩,要付出非常的努力。从教育理论的学习、积累、内化,到灵活自如地运用;从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到讲解简明、清晰,练习设计的精到、有效;从了解学生、发现不同学生的特点,到因材施教,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激情,监督他们的学习过程并予有效指导……课堂是教师的舞台,台后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会在台上发出光亮。愿我们的每一堂课都精彩、闪亮,在学生的内心留下点点美丽的印记!
2.2.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课堂动笔绘图、思考,体验什么是“集中精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通过课堂交流和对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同伴的成功激发学生不断进取。以自己的成功激发自信。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牺牲“小我”,保全“大我”,以维持全身稳态的知识的掌握,强化学生的是非观念和集体意识。
2.5、巩固练习:要求学生用3分钟时间做下发的习题,教师讲评。
2.6、讲解细胞免疫:通过练习和讲评,学生理解和初步掌握了体液免疫过程,此时教师导入细胞免疫就顺理成章。教师边提问边讲解,引发学生思考两者的区别。最后,“能否用形象的比喻或拟人手法来说明两者的区别?”开始,没有人发言,教师启发:“如果将入侵的抗原拟人化为敌人,那么抗体是什么?”“警察!”“军人!”学生回答道。“那么,效应T细胞呢?当抗原侵入细胞,是不是相当于找到了一个碉堡?我们的军人很难进入去消灭他们?”这时,有学生答道:“效应T细胞是炸弹,淋巴因子可以增强炸弹的威力!”还有学生说:“靶细胞是奸细,它和抗原是一伙的,效应T细胞比抗原更厉害,能找出奸细,干掉它!”全班学生笑,并觉得有道理。
笔者肯定了大家的拟人手法都符合相关原理,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靶细胞是被抗原入侵的细胞,它原来就是我们自身的正常细胞,它是受害者,为了保全整体,效应T细胞使其裂解,实际上是牺牲了少部分细胞而保护了全身大部分细胞”马上有学生回应“就是牺牲小我,保全大我!”“对!我们复杂的有机体就是这样维持稳态的!那么,为保持我们国家的安定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一定的时期,一部分人就得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甚至生命。如果,我们将来走入社会,正好需要我们做这部分人,我们将怎样对待呢?我们愿意牺牲吗?”大多数学生沉默……无声的回应代表着一种思考,也许他们的内心在做着否定的回答。但我相信,一年之后,在他们高中毕业面临抉择的时刻,一定会有学生选择军校、护士专业、师范院校……
3、课后,笔者发现学生所画的图二,若把抗原刺激点出(如右),两次免疫抗体产生量的坐标图是有道理的,后来在较新的高考复习资料上发现了以类似图形考察两次免疫知识的题目。由此说明,笔者的备课不够充分,自己对此类图形的画法研究不够深入,考虑不够周到,对学生的评价出现偏差。后来,我利用讲评测验题的时间将此错误予以了纠正。
课堂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但课堂必须解决最重点最难点的内容,争取让80﹪以上的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笔者通过这堂课做到了。
2、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绘图时,相当一部分平时学习认真,成绩不错的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中完成任务,因为他们画图时先找尺子、铅笔、橡皮,然后才公公整整地画出坐标,再思考图象的起、止、弯折,还没开始将思考结果表现出来,时间已到。后面的练习也出现由于写字速度慢,而不能及时完成的情况。可见,要提高思维的速度和效率,就要让学生养成在第一时间内思考,在第一时间内表达的习惯。平时还要要求学生勤练字,脱离工具,练习徒手画图。在课堂、课后增加此类练习的数量和强度。
2.7、最后布置学生课外练习:课本课后复习题及老师下发的同步练习。
就这样,抽象而深奥的知识在严谨而轻松的课堂中被学生理解并初步内化。后来的一节测试课表明,学生掌握程度达到了理想的水平。
[自我评析]
1、本堂课由抛出问题,制造悬念开始,导出全课。由于这节内容抽象、复杂,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所以,笔者在教学设计上安排了教师简明、清晰的讲解。整节课重难点突出,安排紧凑,体现了“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的思想,既有教师的严格的要求,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有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讨论、相互评价。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辨证教学观。真正实现了笔者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在课堂提问中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精力不集中的学生做了监督、鞭策。让师生在课堂40分钟里的生命得到充实和升华。
2.2学生练习:简洁、明确地介绍完三个阶段后,提问学生:“在效应B细胞产生的同时还产生记忆细胞,那么,记忆细胞记忆什么?”学生回答:“记住第一次入侵的抗原。”“那么,记忆细胞会有怎样的反应呢?”预习过的学生都能正确回答。然后,笔者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一个空白坐标(图一),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首次免疫与二次免疫过程中抗体生成变化的坐标曲线。
画第二个图形的学生说出了他的理由:两次刺激所产生的抗体量一样,所以用一个波形表示即可。错误地将两次免疫效果等同,也没有注意标出时间的先后。“第三位同学在初次学习后就能画出这样的图,说明他听课认真,理解到位,但未显示出第二次免疫‘更迅速’的特点。第二次产生的抗体最大量所需时间应比第一次短。”在黑板上画出准确图形(图五)。
1.2、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地方,更是增进心理能量,激发学习和生活热情的地方。
2教材分析:
2.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高中生物选修本“免疫”一节知识,是高考大纲中必考的重要内容。而“特异性免疫”中关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之内容又是重中之重。
2.2教学目标分析:
2.2.1知识目标:掌握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的三个阶段;抗原、抗体、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效应淋巴细胞等概念及其在相关免疫过程中的联系;体液免疫中二次免疫的原理、特点;抗体怎样清除抗原;抗体、淋巴因子的区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2.2.2能力目标:自主构建特异性免疫过程动态图解并能以清晰、明了的书面及口头语言表达。能用坐标曲线表达出首次免疫与二次免疫过程中抗体生成的变化。能用拟人化或比喻的形式将抽象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内化为具体、易理解、易记忆的过程。通过自我独立练习和课堂交流使学生体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从而逐步构建正确的自主评价体系。
教师小结:“画第一个图的同学说明了波峰高的为抗原第二次刺激时产生的抗体量,波峰低的为抗原第一次刺激所产生的抗体量,这符合二次免疫原理。但两次波峰产生的时间没有先后,不合理。(这是一位学习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作品)说明这位同学对横、纵坐标的含义及它们的关系不十分清楚。要注意补足数学基础。但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敢想、敢做,为自己的进步提供了机会。值得那些未能按时画出图形的同学学习。”
由于我们没有给学生订购相关的学习辅导资料,之前几乎没有学生注意看过此图形。笔者有意地没有在时间坐标上标出两次刺激的时间。结果,学生在课堂现场画出的图形各种各样,主要有以下三种:图二、图三、图四。
教师将三种曲线版画在黑板上,肯定这些独立完成图形绘制的学生所付出的思考和劳动,请他们说出自己绘图时的想法,请其他学生对他们所绘的图形进行讨论和评价。指出较合理的图形及原因,不合理的图问题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