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Carl R. Rogers)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
他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习者发挥自我监控、主动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达到自我发展和成长的目标。
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元素:自主性、个性化和体验。
1. 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学习者的自我决定和主导自己的学习进程。
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个性化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习者的自主性,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但不要代替学习者做出决定。
2. 个性化个性化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罗杰斯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应对他们的学习需求。
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并针对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3. 体验体验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自我认知。
罗杰斯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多层面的体验,包括情感、认知和行动方面的体验。
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习者的体验,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以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的目标。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个性化和体验,为我们深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回应他们的学习需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和教学理念,用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卡尔.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国外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与传统教育中教学的主要特征——指导性相反,罗杰斯根据“自我学说”理论,形成了一种比较激进、用于促成个体“自我实现”的教学策略——非指导性。
《美国教育家百科全书》中的非指导性的定义为:“时常用于咨询、小组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的一种方法,他借鉴于他或她的自我反省活动以及(或者)反应,使个体重组、改组或者改变态度与行为。
非指导性技术在性质上是情感的:以个体受她或他的情感约束这个假设为基础;此外,它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形成自由表达情绪和情感所凭借的表现手段和替代物,形成接受的行为,并且减少内心冲突,通过这种活动,个体会更好的理解自己。
她或他将在器官适应上有所裨益。
”教学中的非指导性策略的原型,是罗杰斯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形成的“非指导性技术",后来,他几乎原封不动的把这一技术“嫁接”于课堂环境之中,形成了他的:“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方法是建立在罗杰斯对人的下述信念之下的:人具有非常优异得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样做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
教育只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的形成,充分得形成。
第二,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
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是一个流程,而不是一团固定的材料;是不断变化着的潜能之星座,而不是一组稳定的特征”。
这样,教育就不可能按照一组预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向学生施教,不能“指导”学生如何想,如何做,而必须顺学生内心心理体验变化之自然。
罗杰斯认为,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无外乎两种类型。
一种是认知学习,它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 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来解释。
认知学习受到“外部强制力”的制约,重记忆,因而没有什么意义。
另一种是经验学习,他以学习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因而是一种趣味盎然的、有意义的学习。
简述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简介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Person-Centered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其主要观点强调了个体的自我概念、自我实现以及人际关系中的积极性,对心理治疗和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格自我罗杰斯认为,人格自我是一个整合的、动态的、正积极发展的心理结构,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和理解。
人格自我由自我概念组成,即对自己的看法、价值观、能力和身份认同等因素的总和。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主观看法和评价。
罗杰斯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互动中经历了无数的“反映性的自我”。
通过收到他人的反馈信息,个体形成了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建立起自我概念。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人格自我的核心概念之一。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追求自我实现,即实现自己的潜能、发展自身能力,并成为一个更完整、更真实的自我。
自我实现是一个人的基本动力,是实现幸福和满足感的关键。
条件化自尊罗杰斯认为,实现自我实现的关键是条件化自尊。
当个体能够根据自己的内心价值和目标进行行动,并受到他人的接纳和尊重时,就能够建立起条件化的自尊感。
这种自尊感使个体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并能够实现自我发展。
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个体受到了罗杰斯所称的「正向动机」的驱动。
这种动机源于个体对于自我的认同和完善的渴望,而不是外在的奖惩或社会的压力。
正向动机推动个体主动寻求新经验、探索自己的潜能,并不断发展成为一个更真实和独立的自我。
人际关系中的积极性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个体自我实现的关键环境。
人际关系中的积极性和互动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真实的关系罗杰斯强调了个体与他人之间建立真实的关系的重要性。
真实的关系是一个人能够真实展示自己、接受他人和被他人接受的关系。
在真实的关系中,个体能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接纳,从而建立起条件化的自尊感,并实现自我发展。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一、来源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它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人类情感、态度、价值等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倾向。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其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罗杰斯对学习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二、目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把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的是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习者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对世界的认识,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
三、马斯洛的学习理论1.自我实现的人格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动力。
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善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正是因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物体的潜能才得以实现、维持和增强。
人格的形成是源于人性的自我压力。
人格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
自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
2.内在学习论马斯洛认为,外部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
它的重点是灌输而不是理解,属于被动的、机械的、传统的教育模式。
马斯洛批判传统的学习是一种外在学习,学习活动不是由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强制的。
马斯洛认为,理想的学校应该反对外部学习,提倡内部学习。
卡尔·罗杰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卡尔·罗杰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11级应用心理学班曹江亮学号5卡尔·罗杰斯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开创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先河,首先普及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Rogers,1951)。
罗杰斯后来在“互助小组”治疗方法的创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Rogers,1970)。
他还把自己在心理治疗领域内的知识扩展到一般人格理论中(Rogers,1961)。
最后,罗杰斯把人本主义方法应用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例如教育和世界和平问题(Rogers,1969,1977,1982)。
罗杰斯始终对人性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以及对个体可以挖掘潜能和获得幸福的信念,为了解人性提供了新视角。
卡尔·罗杰斯于1902年生于美国伊利诺斯的奥克派克。
刚开始,他遵从父母的意愿从事农业,或许是因为一颗不甘平凡的心促使他开始接触心理学。
但因为心理学太过乏味,他又决定学习宗教。
正因为这一选择,他对心理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人的思想。
罗杰斯渴望帮助别人,他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应该也离不开他这可乐于助人的心。
人本主义心理学普遍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做到因个人生活而保持乐观态度。
他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人称之为心理健全的人(The Fully Functioning Person)。
对于心理健全的人的特征,罗杰斯做出了界定。
心理健全的人坦诚的对待自己的经历。
与其陷入常规的生活模式,他们似乎更愿意投身于生活。
与此相连,心理健全的人生活在现实的空间里。
他们的目的是体验生活,而不仅仅是过日子。
心理健全的人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他们觉得一件事是对的,可能就会去做。
他们对别人的需要感觉敏锐,但不会屈从于社会行为标准的要求。
心理健全的人与其他人相比,不太屈从于社会期待的角色要求。
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是反叛的。
相反,他们也可能走上一条传统的道路,上大学,找工作,结婚和建立家庭,但前提是这些选择都是遵从他们自身的兴趣,价值观和需要的。
14第十四章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 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
2.学习是自动自发的----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 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
3.全面发展----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 面发展;
8/1/2020
8/1/2020
8/1/2020
8/1/2020
8/1/2020
8/1/2020
教学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人意义的学习 2、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3、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4、追求学习过程的开放性 5、主张协作学习 6、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8/1/2020
教学模式
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
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 治疗家,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 2、主要代表作:《来访者中心疗法》 、《论人 的成长》 、《咨询和心理治疗》 、《一种存在方 式》 等。 3、自我论、自我发展理论、健全的人、来访者中 心疗法。
8/1/2020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好的心理气氛因素包括: (1)真实或真诚
(2)尊重、关注和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 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8/1/2020
罗杰斯论学习的原则
1、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2、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 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 了。
• ①强调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的群体讨论中。 • ②强调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个别性和独特性。 • ③不长时间集中于某一讨论题目。
8/1/2020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核心理论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核心理论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卡尔·兰塞姆·罗杰斯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关于自我的理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他的心理治疗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
罗杰斯用“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解释自我发展的机制: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即使自我行为不够理想时,他觉得自己仍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
罗杰斯认为:如果一个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得到了无条件积极关注,就会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无拘束地发展一切潜能,并成为一个健康人格的人。
后来,罗杰斯把这一原理应用于心理治疗,提出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也应该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样才有利于来访者克服障碍,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来,在面对来访者时一直使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心理咨询理念。
正如罗杰斯所言:咨询师并非专家,并不比来访者更了解他们自己的问题。
因此,咨询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咨询师的态度,以及气氛的创造和咨访关系的建立。
作为度麦学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们只需要为来访者创设一种温暖、接纳、真诚的氛围,就能使来访者享受到被尊重的体验。
无数成功的案例证实:来访者的信任与配合才是咨询效果的有力保证,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是获得来访者信任与配合的最佳途径。
在此,我想分享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案例。
那是一个年轻的男孩,他来到度麦学苑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整个人的感觉像缩成一团的刺猬,带着强烈的防备。
我请他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并轻声询问他来这里想要解决的问题.看得出来,他很想回答,却几番犹豫不敢说出口.我没有催促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他一会儿看我一眼,一会儿又低下头想想,终于在五分钟后猛然抬头问了我一句话:“老师,你不会骂我吧?”感受到他的紧张不安和恐惧,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轻轻地说:“不会。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1945-1957年,他任芝加哥大学的心理 学教授,并建立了心理咨商中心。在他任 职时期,确立了咨询中心的工作理念,并 进行相关的研究去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主要理论及观点
1.人格的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 “经验” “无条件积极关注”
2.心理治疗理论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3.教育观
“以学生为中心”
自我与非我
环境作用
自我 非我
主要理论及观点
人格的自我理论
儿童在各种活动中得到经验,并渴望一种被关注 尊重的的体验。而这种体验由他人根据儿童行为是否符合 其行为价值观决定是否给予,即条件化积极关注。因此, 他人的价值观就会被儿童内化到自我结构中,但这并不能 掩盖儿童自己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当对行为的评价不一, 自我和经验发生异化产生冲突,吸收他人价值观产生的理 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偏离,差距,进而发展成心理异常。
评价
1. 人格的自我理论中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人格的勾勒对心理学产 生了巨大影响
2.罗杰斯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是继弗洛伊德之后在 心理治疗领域影响最大的理论。
3.教育观中注重学生,让我们看到了教学中的新可能和巨大潜力 4.理论一脉相承,脉络清晰,是比较系统的理论
评价
不足
1.整个理论体系的提出并没有充分的实验和数据作为支撑, 有一点自说自话,我认为怎么样就是怎么样的味道
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
思想背景
主要论文著作发表于50.60年代
美国50.60年代社会风貌
思想背景
1.物质生活富足 2.战后心理治疗需要 4.只有物质科学是不足以幸福的 3.教育需要重新定义
思想背景
50.60年代美国心理学界 人本主义兴起,讥讽精神分析学派
罗杰斯知识点总结
罗杰斯知识点总结一、罗杰斯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成果1.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调整,认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基于内在的动机和自我认知。
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心理学观念,强调了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感需求,并对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调整进行了深入研究。
2. 自我概念罗杰斯提出了“自我概念”的概念,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自我形象,这个自我形象是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它包括了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3. 自我实现罗杰斯将自我实现理论引入心理学领域,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潜在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渴望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
他强调了自我实现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自我实现”的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自我实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4. 无条件的积极肯定罗杰斯提出了“无条件的积极肯定”的理论,认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和肯定,而不是基于某些条件的肯定。
他认为,只有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得到无条件的积极肯定,个体才能在心理上健康成长,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调整。
5. 客观感知罗杰斯重视个体的客观感知,认为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客观感知是基于现实的经验和知觉,而不是基于社会期望或规范。
他提出了客观感知的概念,强调了个体对自我和环境的严肃思考和客观认知的重要性。
二、罗杰斯的实践应用1. 客户中心疗法罗杰斯的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形成了“客户中心疗法”的治疗模式。
客户中心疗法强调了治疗师对客户的无条件接纳和积极肯定,鼓励客户自我实现和自我调整,主张治疗过程中的真诚、尊重和理解。
客户中心疗法的实践应用,对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心理治疗带来了一种新的理论和实践模式。
2. 教育实践罗杰斯的理论也被运用于教育领域,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育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本主义⼼理学是20世纪五六⼗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种⼼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
⼈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教学运动之⼀。
⼀、⾃然⼈性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是根植于其⾃然⼈性论的基础之上的。
他们认为,⼈是⾃然实体⽽⾮社会实体。
⼈性来⾃⾃然,⾃然⼈性即⼈的本性。
凡是有机体都具有⼀定内在倾向,即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式来发展⾃我的潜能;并强调⼈的基本需要都是由⼈的潜在能量决定的。
但是,他们也认为,⾃然的⼈性不同于动物的⾃然属性。
⼈具有不同于动物本能的似本能(instinct oid)需要,并认为⽣理的、安全的、尊重的、归属的、⾃我实现的需要就是⼈类的似本能,它们是天赋的基本需要。
在此基础上,⼈本主义⼼理学家进⼀步认为,似本能的需要就是⼈性,它们是善良的或中性的。
恶不是⼈性固有的,它是由⼈的基本需要受挫引起的,或是由不良的⽂化环境造成的。
⼆、⾃我实现⼈格论及其患者中⼼疗法⼈本主义⼼理学家认为,⼈的成长源于个体⾃我实现的需要,⾃我实现的需要是⼈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
所谓⾃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对于⾃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种使它的潜⼒得以实现的倾向”。
通俗地说,⾃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个⼈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的本性”。
正是由于⼈有⾃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
⼈格的形成就是源于⼈性的这种⾃我的压⼒,⼈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我概念。
⽽⾃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条件的尊重和⾃尊。
其中,⽆条件的尊重是⾃尊产⽣的基础,因为只有别⼈对⾃⼰有好感(尊重),⾃⼰才会对⾃⼰有好感(⾃尊)。
如果⾃我正常发展的条件得以满⾜,那么个体就能依据真实的⾃我⽽⾏动,就能真正实现⾃我的潜能,成为⾃我实现者或称功能完善者、⼼理健康者。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中,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理解与认知的总和。
自我概念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情绪、行为以及与他人的交互方式。
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对自我概念的理论提供了深刻而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探讨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从卡尔·罗杰斯的角度来看,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
他认为,人们通过对自身的主观经验进行反思和解读来构建和塑造自己的自我概念。
个体的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知、自尊和自我价值感,以及对自己行为和情绪的接受与理解。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了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和成长潜力。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着自我实现的动机和愿望。
个体在接受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接纳时,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塑造自我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需要体验到无条件的正面关注和爱,以便能够真实地表达和发展自己。
对于罗杰斯而言,自我概念的核心是自我价值感。
他认为,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是建立在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和认同基础上的。
当个体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时,他们会形成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相反,如果个体遭受他人的否定、厌恶或冷漠,他们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从而产生自卑感和焦虑。
罗杰斯强调了个体内在的主观体验和感受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体必须真实地面对和接受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而不是试图适应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
他主张个体应该关注自我真实性,即通过对内心的倾听和尊重,与内在的自己建立联系。
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中,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塑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他认为,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断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自我概念。
个体的自我概念在不同的情境和时间中可能会有所变化,这取决于他们的主观经验和外界的反馈。
总结而言,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对于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提供了独到的见解。
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
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简介卡尔·罗杰斯是20世纪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自我概念理论。
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是人格形成的核心。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由三个方面组成:自我形象、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观。
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自我概念。
一、自我形象1. 定义自我形象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的认知和描述。
它包括了身体、性格、能力等方面。
2. 影响因素(1)生理因素:身体特征、性别、年龄等。
(2)环境因素:文化背景、社会经验等。
(3)个体因素:性格特点、个人经验等。
3. 作用(1)影响行为:一个人对于自己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的认知和描述会影响他的行为方式。
(2)塑造偏好:一个人对于自己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的认知和描述也会塑造他对于不同事物的偏好。
二、自我评价1. 定义自我评价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表现和行为的评价。
它包括了对于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评价。
2. 影响因素(1)他人反馈:他人对于个体表现和行为的反馈会影响个体对于自己的评价。
(2)社会标准:社会对于某些行为和表现的标准也会影响个体对于自己的评价。
(3)个体经验:个体过去的经验也会影响他对于自己表现和行为的评价。
3. 作用(1)塑造信念:一个人对于自己表现和行为的评价会塑造他的信念,从而影响他未来的行为。
(2)情绪调节:一个人对于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评价也会影响他的情绪,从而调节情绪状态。
三、自我价值观1. 定义自我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内在存在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
它包括了个体内心深处最根本、最核心、最基本且最重要部分,也是形成个体核心信仰系统所依据的基础。
2. 影响因素(1)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对于个体内在存在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有着不同的影响。
(2)个体经验:个体过去经历的事情也会影响他对于自我价值观的认知。
3. 作用(1)塑造信仰:一个人对于自己内在存在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会塑造他的信仰,从而影响他未来的行为。
第九讲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这与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产生了尖锐 的冲突。
第三节 罗杰斯论学习的原则
一、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二、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 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三、涉及到改变自我组织(即改变对自 己看法)的学习是有威胁性的,并往往 受到抵制。 自我概念——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 基本态度。
四、当外部威胁降到最低限度时,就比较容 易觉察和同化那些威胁到自我的学习内容。
十、在现代社会中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 学习过程,对经验始终持开放态度,并 把它们结合进自己的变化过程中去。
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 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 教学生怎样学,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 的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任务是:
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 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 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
第二节 罗杰斯的学习观
学习可以分为两类,它们分别处于意义 连续体的两端。
认知学习
意义学习
只涉及心智
不仅是增长知识
与完整的人无关
而且与每个人各
发生在颈部以上
部分经验都融
合在一起。
问题:罗杰斯的意义学习与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的内 涵有什么不同?
人的左右脑需要共同发挥功用
左半脑——以逻辑的、线性的方式发挥 作用。与生活中的阳刚方面联系在一起。 右半脑——以直觉的方式思维的。与生 活中的阴柔方面联系在一起。 意义学习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 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结合在一起, 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五、当对自我的威胁很小时,学生就会 用一种辨别的方式来知觉经验,学习就 会取得进展。 六、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七、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 就会促进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学习的要素
⑴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 ⑵学习是自我发起的 ⑶学习是渗透性的 ⑷学习是学生自我评价的
◆教学过程
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
★非指导性:罗杰斯认为,关注促进学习而不是教学功 能的教师,在组织安排自己的时间、精力方面,相当不 同于传统的教师所采用的方式。学习促进者不是把大量 时间放在组织教案和讲解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 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集中在简化学生在利用资 源时必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第三节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
一、治疗目标 二、治疗条件 三、治疗过程 四、治疗技巧
治疗目标
• 格拉盟在评述罗杰斯的治疗目标时将所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 分为两类,人格成长目标和问题解决目标。罗杰斯的治疗属于前 者,其主旨在于整个人格的成长。
• 具体表现 减少内在冲突、增强自我整合与自尊、对生活方式感到满意及变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 教师应做到: 对学生全面了解、关心备至; 尊重学生人格; 与学生建立良好、真诚的人际关系; 善于使学生自陈价值观和态度; 善于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评价
主要贡献: 开辟了心理治疗的新方法; 发展了人格心理学,强调自我的作用,对西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产
•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有影响的人物之 一,马斯洛去世后他成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 的主要代言人。
• 主要心理学贡献是人格自我理论的提出、来 访者中心疗法或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创立。
• 罗杰斯的背景 • 罗杰斯的主要著作《来访者中心治疗》等
第一节 罗杰斯的人性论
人性观是罗杰斯整个理论的出发点
• ㈠罗杰斯虽然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但他认为人性不 仅是乐观的、积极的,而且是富有建设性的。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是有条件 的,只有他的行为产生积极的机体经验,同时也 受到他人的积极评价或尊重时,他的人格才会得 到正常的发挥。
四、无条件满足
1、对于健康人格来说,最基本的必需品是在 婴幼儿时期得到“无条件满足”。
1、特征
五、自我实现
2、但罗杰斯认为,健康人格或充分起作用的 人的这些特征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发展 的结果,与其说是“状态”,不如说是“过 程”,是“趋势”。
• ①整个人本主义心理学都趋向于把人类本性解释为生长和发 展,他认为是“形成中的定向趋势”,生物体朝更复杂、相互 关联和顺序的方向发展。虽然这种趋势可能会受到不利环境的 抑制,但只要生存着就不会毁灭。
• ②同意马斯洛的观点,低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后高级需要才会 促使生物体向着更远的目标“自我实现”。
• ③既然人的本性富有建设性,人性的核心是自我保存和社会 性,那又怎么解释人的恶行呢?《对罗洛•梅的评论》中写 到:文化的影响才是造成恶行的主要因素。这种文化表现为物 质的丰富与生活的丰裕,使人类进入了“精神孤独”时代。
生了重要影响; 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发展。
局限: 罗杰斯整个理论体系都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方
法论之上,影响了其理论的科学水平; 其心理治疗方法不具普适性; 其人本主义教育改革较理想化,在实际上难以操作。
思考
• 罗杰斯的学说给你什么启发? • 为什么要给自己以“积极的自我关注”
12个步骤
治疗过程
1、来访者主动求助。 2、来访者说明情况。 3、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 4、治疗者要能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绪。 5、促进来访者的成长。 6、接受来访者的积极情绪。 7、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 8、帮助来访者采取决定。 9、疗效的产生。 10、扩大疗效。 11、来访者全面成长。 12、治疗结束。
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创建者之一
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 —— 以人为中心疗法
杰出的人格心理学家 —— 人格自我理论
蜚声全国的教育改革家 —— 非指导性教育原则
生平介绍
• 1902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 • 1924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 • 1926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治疗心理学学位,两年后获得心理学硕士学
三、机体经验与现象经验
1、机体经验 罗杰斯认为,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很多,凡事
对发展起作用的因素都可谓之“机体经验”。 2、现象经验
儿童所能意识到的有限的一部分经验,叫做“现 象经验”。
3、机体经验与现象经验既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 是不一致的。一致时产生积极的效果,否则是消 极的。一个人对经验的评价,既受到机体经验的 影响,也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
治疗技巧
• 情感回应。咨询师检查自己是否对咨询者的情感有了准确地把握。 • 营造相互适应氛围。使咨询者对谈话有心理准备。 • 明确表示关注。 • 核查理解。咨询师检查自己是否理解了咨询者的意思。 • 复述:重复咨询者的话。用法比较复杂,可以是表达关注,可以是整
合咨询者的话语使之更加有条理,可以突出咨询者的注意力或者感 情。 • 表示理解。 • 根据求助者问题提出反问。 • 保持沉默和打破沉默。 • 自我暴露。 • 接受更正。
★非指导性教学:原则是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安全 感,信任学生,并同时感受到被学生信任。
◆教学方法/教学指导思想/原则
• 进一步具体化“非指导性教学” • 促进学习者的自由学习方法有“同伴教
学”“分组学习”“交朋友小组”和“探究 训练”等方法
• 构建真实的问题环境,提倡从做中学,鼓励 学习自由探索
第五节 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评 价
㈡强调人性是变化发展的
• ①他把人看作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固 定的实体。
• ②人是不断变化的一组巨大的潜能,而不是 一群固定的特征。
• ③人的变化并不完全是在消极的适应社会、 文化,人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变化达到对社 会文化的控制和创造。
㈢人的认识活动的基础是意识经验
• ①他认为人的变化过程也是由经验造成的。罗杰斯指出︰ “科学、治疗以及生活的所有其他方面首先植根于并且依 据一个人瞬间的主观经验。它从内在的整体和机体的经验 中生长”。
㈡实现目标必备条件
●形成自我—主动学习 ●教师对学生应当有真诚、真实的态度 ●教师应像治疗者对来访者一样对学生产生 “同情式理解”
同情式理解
教师应从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反 应,敏感地意识到学生对教育与学习的看法。
㈢教育观—“以学生为中心”
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中,他把“学 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加以接受,把学生作为 具有各种感情、埋藏着大量潜能的一个尚未臻 于完美的人”。 ●从学习过程上看 ●从教学过程上看 ●从教学方法上看
位; • 1928年开始了治疗心理学家的职业生涯; • 1931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 1940年受聘为俄亥俄大学心理学教授; • 1944年任美国应用心理学学会主席; • 1945年转到芝加哥大学任教并组建新的咨询中心; • 1956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 20世纪60年代后罗杰斯先后担任过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和
◆学习过程
人本主义强调学生的学习需要、愿望、 兴趣与学习材料的关系,认为学习应是一种 “有意义的学习”或“自我主动的学习”。
意义学习
罗杰斯把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音节 学习,一类是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 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为方针时 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罗杰斯强调的是学习时学习者当时整个身心 状态与学习材料的关系,整个人都参与并左右脑 都共同发挥作用的学习才称为意义学习。
加州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人的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主要著作
• 《咨询和心理治疗:新近的概念和实践》; • 《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 • 《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
关系》; • 《自由学习》; • 《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 • 《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 • 《罗杰斯著作精粹》。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 心理学理论
第三小组:李薛、阙利、刘婷、李夏怡、 丁罗杰斯的人性论 • 第二讲 罗杰斯的自我论 • 第三讲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 • 第四讲 罗杰斯的教育观 • 第五讲 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
理论的评价
卡尔·罗杰斯(1902—1987)
成就及生平
• ②对意识和经验作了区分。他认为,经验是一切正在发生 于有机体的环境中并在任何特定的时刻均可意识到的东 西,也称之为机体经验。意识则是许多潜在的经验用符号 表示时进入人的现象场中,也就是现象经验。他认为,现 象学是建立一门良好的心理科学的基础。
第二节 罗杰斯的自我论
一、自我论的概念、类型
现象场
马斯洛的自我论
马斯洛的自我论
二、自我
自我的概念
• 自我的概念 •
自我的形成
自我的种类
自我的特点
自我的测量
•自我概念的测量方法
访谈法:将与受访者谈话中所取得资料复
制下来,然后通过语义分析,把资料中与我 有关的词汇加以分类,分析自我概念的变 化。
Q技术(Q-sort technique)
成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这些目标的实现往往依赖于次级目标 的获得,如改变自我结构、对情绪经验开放。) • 衡量目标的价值标准
依赖于一个人机体经验的“道德权威”,而不是外界更高的权 力、社会或父母。
治疗条件
•与其他心理治疗不同,罗杰斯非常重视来访者与治疗者之间的“心理气 氛”的建立。他认为,“治疗的成功并非依赖治疗者技巧的高低,而依赖 于治疗者是否具有某种态度”。 •主要条件(6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