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主义的起源及特点
民族主义运动的历史演变
民族主义运动的历史演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民族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
从最初的反对殖民统治,到后来的争取独立自主,再到现在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传承,民族主义运动的演变不断地在推动着世界的发展进程。
一、民族主义的起源民族主义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期的欧洲。
当时,许多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变化,而学者们也开始反思他们所处的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是否符合他们的需求。
这种思潮被称作“民族主义”。
当时的民族主义思潮主要表现为争取民族利益、反对外来统治和文化保护等方面。
在欧洲,许多国家都曾经爆发过民族主义运动,例如意大利的“独立运动”和德国的“自由运动”。
这些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争取独立自主,反对外部的干涉。
二、民族主义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主义运动开始对其它地区产生了影响。
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西方民族主义运动的启发。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也开始产生了自己的民族主义思潮。
在这个时期,许多被殖民的国家开始反抗外来统治。
例如,印度和非洲的国家都曾经发生过反对英国的运动。
这些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争取独立自主,保护本土文化。
三、民族主义的转型在二十世纪中叶,民族主义运动经历了转型。
这个时期,民族主义不再只是一种政治运动,而是成为了一种文化和社会运动。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本土文化,推崇本土文化的价值,并且通过文化活动来表达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
例如,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一次推崇本土文化的活动。
在这个时期,人们试图向西方文化挑战,强调中国文化的传统性和自我表达。
虽然这次文化运动最终造成了许多的负面影响,但是它也表明了人们开始重新关注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了。
四、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当今的世界,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互动也越来越频繁。
在这个时期,民族主义运动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即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认为,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流和共享对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
论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特征hughekn摘要: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随着近代中国的发展,而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清末明初,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逐渐形成,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经过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这就使得民族主义思想空前高涨。
而由于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导致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表现出来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特征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英国的洋枪洋炮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还打醒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美梦,大大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以民族主义救中国的呼声骤然而起。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清末明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九一八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
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于清末明初。
实际上它是当时两种民族矛盾的存在并日益激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一个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一个是中国人民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具体分析起来,民族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资产阶级的产生并走向历史舞台。
资产阶级的产生伴随着剥削和侵略,是近代民族主义形成或产生的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国内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都激发了我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
第二,双重的民族矛盾及其错综复杂的斗争,刺激了中国传统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的“复兴”,并且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同时传入中国并被人们接受。
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不同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
第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在争论的过程中,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形成。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这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之发端,但是一般来说,梁启超是最早使用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一词的思想家。
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影响
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影响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民族主义运动也逐渐地在各国兴起,并在其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这种运动的发展和膨胀,其所带来的影响却也是日益显著的,使得这种运动的意义和价值也不断地被重新评定和思考。
因此,本文将分别从民族主义运动的起源、发展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这一重要议题。
一、民族主义运动的起源民族主义运动可以说是从欧洲近代国家意识觉醒的时期开始兴起的。
在这一时期,随着工业革命和人口扩展等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革的加速和加强,市民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逐渐地开始意识到他们所处的社会和国家可能需要一种更加完备和完整的民族身份和国家身份来确立自己的地位和认同感。
这样一种意识形态的兴起,使得民族主义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和铺垫,为其后来的发展和演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效果。
尤其是在20世纪初的欧洲和亚洲,民族主义运动逐渐地从小众运动发展成大众运动,并带动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例如,在20世纪初的印度,莫卧儿帝国的覆灭以及英国人的统治使得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开始兴起。
居民们开始更加关注民族振兴和壮大,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外来的文化和影响。
此外,在欧洲,二战后德国的崛起和统一,也是民族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表现。
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崛起,从某种程度上讲,使得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运动都在这个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和影响。
三、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民族主义运动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和效果。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民族主义的兴起和演变,是人们所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议题。
首先,民族主义能够带来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使得人们更加愿意投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来,从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它也能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和问题,例如民族优越性杂选等等。
最后,民族主义还会面临来自其他文化和观念的挑战和抵制,可能会使其在实现国家和民族历史长远发展的过程中碰到不同程度的阻力和瓶颈。
历史学中的民族主义理论分析
历史学中的民族主义理论分析引言民族主义理论是历史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探讨了民族主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本文将对历史学中的民族主义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从理论的起源和发展、主要观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旨在全面了解民族主义理论对历史学的意义。
一、民族主义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民族主义理论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当时的欧洲正经历着民族国家的崛起和现代国家体制的建立。
民族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民族是现代国家的基础,强调民族认同和民族主权。
早期的民族主义理论家如凯瑟琳娜·卡斯特里奇(Katharine Kasttrich)和恩斯特·伯纳德·罗斯克(Ernst Bernhard Rosenkranz)等,对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意义进行了探讨,并对民族主义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观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主义理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20世纪的民族主义理论家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和埃里克·赫布(Eric Hobsbawm)等,通过对历史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民族主义理论的认识。
二、民族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民族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民族主权、民族认同和民族精神等。
1.民族主权:民族主义理论认为民族是现代国家的基础,强调民族主权。
民族主权是指每个民族在自己的领土上拥有自主决策的权利,国家的权力应该来自于民族。
2.民族认同:民族主义理论强调民族认同的重要性。
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的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它是人们形成集体意识和共同目标的基础。
3.民族精神:民族主义理论认为民族精神是民族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民族精神包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对民族历史的认同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等。
三、民族主义理论对历史学的影响民族主义理论对历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民族主义理论推动了历史学对民族历史的研究。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影响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影响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自19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对世界历史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民族主义的兴起原因、主要表现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民族主义的兴起原因民族主义的兴起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社会原因。
首先,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激发了被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
在殖民地时期,许多国家的人民被殖民者剥夺了自由和尊严,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受到了威胁,因此产生了反抗的愿望。
其次,现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也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随着现代国家体制的建立,人们开始认识到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紧密联系,民族认同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重要因素。
最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冲突加剧了民族主义情绪的蔓延。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人们对本民族的认同感更加强烈,对外来文化和价值观的排斥也日益增加。
二、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政治领域,民族主义往往表现为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政治运动。
许多国家在争取独立和建立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都曾经经历过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在经济领域,民族主义往往表现为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岗位,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壁垒和关税措施,以抵御外来竞争。
在文化领域,民族主义往往表现为对本民族文化的强调和推崇。
人们开始重视本民族的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文化元素,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三、民族主义对世界的影响民族主义的兴起对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民族主义加剧了世界的地区冲突和战争。
许多国家在争夺领土和资源、维护民族利益的过程中,频繁发生冲突和战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威胁。
其次,民族主义加剧了世界的分裂和对立。
在一些国家,民族主义情绪过于激烈,导致社会分裂和内部对立加剧,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民族主义也给国际合作和全球化进程带来了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使得国际合作变得更加困难,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文化差异也日益突出。
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民族主义是一个涵盖广泛范围的概念,其涉及到的诸多议题如国家认同、族群问题、民主、自由和权利等,也是极具争议性的话题。
本文将从民族主义的起源、发展和现代意义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一、民族主义的起源民族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近代欧洲的民族国家建构过程。
在中世纪封建体制下,人们的忠诚是对王权的归属和效忠,而非对自己的国家或族群。
唯一的例外是意大利两极政体的城邦。
到了19世纪,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民族主义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焦点,且与现代国家建设紧密绑定在一起。
众所周知,法国大革命是民族主义产生的重要背景之一。
法国革命积极推崇以“民族”为基础的政治社会组织和国家建设。
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的民族主义呈现并行不悖的局面——一方面,美国以赤裸裸的白人至上主义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国家;另一方面,美国却是一个多种族、多文化的庞大群体共存的国家。
当然,民族主义的起源并不只在欧洲和美洲。
所有经历过国家建构过程的地区,都会面临民族认同的重要议题。
比如在中国,缓解抵制外族侵略“民族抗战”开始流行,使得中国各自处于不同地域、其间又出现互相诉求的民众,开始出现强烈的自我认同。
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平的中国开始出现了各梦故土重建与民众身份认同的的要求;这些进一步加强了近年来民族主义在大陆地区的传承和发展。
二、民族主义的发展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诞生以来,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主义在欧洲社会上也日益发扬光大。
19世纪初期的民族主义基本上是政治上的家国情怀,具有进步性。
但是,19世纪中后期之后,随着民族主义的日益强势,在其中往往会出现排斥和仇恨。
比如德国的纳粹主义,日本的野心,就都是利用极端民族主义思想进行侵略战争。
在当今国际环境中,强势的民族主义在一些中东和南亚地区也仍旧是一种法外之地,为了维护权力、安全和地缘政治必要,各国民族主义政策和后来产生的宗派主义政治的崛起,也让我们看然对民族的认同和定位,是个需要特别谨慎和智慧斟酌的问题。
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近代以来,民族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浪潮,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它的背景是人们对于自身身份认同的强烈需求,以及对外来文化与权威的反感和抗议。
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这种情感积淀在一些共同文化、历史与地域特征上,形成了各国各地的民族意识。
而今天,民族主义运动在各种不同的形式下持续演化中,而不同地域、文化、经济背景的社会对它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一、民族主义的起源民族主义的起源无法确定,它像是一种文化受众群体的反应,对于特定历史时间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它。
对于民族主义的起源,有一种观点是认为它是伴随着现代国家体系的产生而产生的。
现代国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中,国家从一种依赖传统秩序为基础的领地形式逐渐转变为建立在法律、经济、国内政治的基础之上。
这种转变是以社会的分化和复杂化为基础的,而分化和复杂化需要强有力的国家制度来进行管控,而国家制度的建构需要依靠民族意识的形成来提供动力。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民族主义的起源来自于国家与地域上不同等级的人群之间的矛盾。
在现代社会中,地域和民族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的概念,国家依赖的是民族解放与民族意识的凝聚。
而民族主义是一个相当崇高的理念,它让人们相信一种共同意义的力量,让他们逐渐走向和平,理性和合作。
二、民族主义并不是意识形态民族主义的发展路线并不总是表现为一种政治自由主义或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它甚至可以被用来掩盖反动其实质。
以纳粹主义为例,虽然它本应该作为一个大规模民族主义运动而体现出对德意志民族的热爱,但事实上,纳粹主义是一种基于种族、民族、地域歧视的恐怖政治。
因此在历史的过程中,民族主义的性质往往与运动者的追求目的息息相关,正如它的名字所表达的,民族主义的主张是要赢得对自身民族到的认同,而不是去威胁别的民族群体。
三、全球民族主义的崛起近年来,全球各地纷纷掀起了民族主义的热潮,比如欧洲大陆的移民问题使得民族主义党派再度崛起。
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在当今世界,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已经逐渐升温,这一现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民族主义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它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文化根源。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和政治等多个角度来分析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其对现实社会的现状和未来走向所产生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欧洲近代国家体系和民族国家的建立,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得到了崛起,成为了欧洲社会和政治发展的一种重要动力。
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是要求利用同一民族的文化、历史、血缘和文化认同等因素,来形成一个共同体,为实现民族利益而奋斗。
在20世纪,民族主义思潮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例如,亚洲的“东亚之路”运动和印度梵文文化复兴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鲁迅先生等一批文化名流也曾积极提倡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复兴。
可以说,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与近代国家体系、经济全球化、文化交融等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二、文化根源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除了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外,还与特定的文化根源密切相关。
例如,人类的群体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形成,往往具有着一定的文化基础。
不同文化系统和传统,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观念,从而在社会中形成不同的文化氛围和运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民族认同和文化崇尚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
例如传统的“九州共一统”观念、尊崇自然神与人文至上等观念,都强调了人类作为群体生存的重要性和尊严。
这些传统文化重视群体认同和传承,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
在西方文化中,近代国家体系的形成和各个国家的发展,也促进了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例如,在美国,独立宣言中强调的“人人生而平等”和“民主政治”,成为了民族主义思潮的重要文化支撑。
三、政治影响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也具有着明显的政治影响。
试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7卷第4期2007年12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 17No 14Dec.2007 文章编号:1673-0453(2007)04-0001-04试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起源张学玲,孙 云(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摘 要: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内因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民族危机、传统华夷民族思想的衰落;外因是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理论、进化论的传播。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有其独特的内涵。
关键词: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起源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按照西方民族主义的概念,在19世纪以前中国并无民族主义的思想。
但是,中国在上古时代就形成了以华夏为中心的多民族国家,并且作为国家主体的华夏民族也有自己的民族观念,即“华夷之辨”的思想。
这是华夏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我体认的结果。
这种民族思想非常强烈,贯穿于从先秦到清末的历史。
华夏民族和少数民族由于地理位置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因而造成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谓之华”[1]2148,“华夏”并称是伟大文明之意。
而夷狄居“天地之偏鄙”,没有达到华夏民族的教化与文明。
所以,“内诸夏而外夷狄”[1]2249、“非我族类,其心必异”[1]190的传统民族思想占据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地位。
其实这种以华夏———汉族为主体———区分民族的标准并不是血统和种族,而是文化的异同。
因此,这种民族观念更多地体现在文化和道德的层面上。
美国著名学者列文森称其为“文化主义”,费正清将其称为“华夏中心主义”。
在这种文化主义观念的影响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无民族、无国家的观念,“家天下”被视为正常的国家制度,国家的理论即君权神授,君主的合法性是上天赐予的,任何人不得违抗。
近现代史中的民族主义与民族认同
近现代史中的民族主义与民族认同近现代史是一个动荡而辉煌的时期,而其中的民族主义与民族认同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话题,包括民族主义的起源、发展以及对民族认同的影响等方面。
一、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民族主义是近现代史中的一个重要思潮,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欧洲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们强调个体的价值和自由,并提倡平等和民主的观念,这为后来的民族主义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成为民族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例子如意大利的统一战争和德国的统一过程,这些事件都激发了民族主义情绪,并促使各国民族认同的形成。
二、民族主义对民族认同的影响1. 国家意识的形成:民族主义强调民族的团结和认同,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化和历史记忆,加强了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
这种国家意识的形成促使人们愿意为国家的利益而付出努力,同时也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2. 文化传承与重塑:民族主义强调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鼓励人们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
这种文化的传承与重塑有助于加强民族认同感,使民族在世界舞台上发展更具竞争力。
3. 民族团结与改革: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内部的团结和协作。
面对外部的压力和挑战时,人们更容易团结在一起,共同为自身利益而奋斗。
这也为推动社会和政治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民族主义的局限与挑战然而,民族主义在近现代史中也存在着一些局限和挑战。
一方面,过分强调民族优越性和排他性的民族主义思潮可能导致种族歧视和冲突,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浪潮使各国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民族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也需要更加开放与包容。
四、对待民族主义与民族认同的现实意义在当代社会中,理性而包容地对待民族主义与民族认同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应当充分认识民族主义的积极意义,鼓励人们对自身民族的认同,并在此基础上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另一方面,应当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国际社会。
民族主义与中国的民族问题
民族主义与中国的民族问题随着近年来全球主义思潮的不断兴起,民族主义思想也在许多国家逐渐回归,甚至某些地区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民族冲突。
在中国这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中,民族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那么,如何理解民族主义?它与中国的民族问题有何关系?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民族主义的起源及其内涵1.民族主义的起源民族主义是指以本民族作为主体、尊重和弘扬本民族文化、追求本民族利益和权利的一种思想流派。
它起源于18世纪欧洲,当时国家主义思想已经形成,而民族主义则是在国家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2.民族主义的内涵民族主义包含三大核心内涵:一是民族意识,即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二是民族利益,即对本民族的利益和权利的维护和追求;三是民族文化,即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弘扬和传承。
二、中国的民族问题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根据2009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1.51%,其他5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9%。
在这个多民族国家中,民族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1.历史原因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各民族在历史的演变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语言,这是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根源。
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下,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出现过纷争和冲突,这也为中国的民族问题埋下了伏笔。
2.地理因素中国地域广阔,各民族居住的地区也分布在全国各个角落。
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影响,各民族之间的生活、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也是导致民族问题的因素之一。
3.政治原因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统治者强迫少数民族进行文化和宗教上的改变,这种政治原因导致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同时,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现代化给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些变化和挑战。
三、民族主义与中国的民族问题1.民族主义的作用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民族问题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民族意识强化了各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根源与演变
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根源与演变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从古代的中原文明到现代的国家建设,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根源和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历史根源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各个地区之间的战争和领地争夺愈加激烈,人们开始对自己的族群和家庭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到了汉朝时期,国家逐渐统一,封建制度逐渐完善。
在这一时期,民族主义开始发展,并逐渐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意识形态。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强调“中华民族”的概念,认为自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
在民族主义的加持下,人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到了明清时期,民族主义进一步发展。
在此期间,汉族人开始更加强调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在形成一个民族优越感的同时,也对其他民族产生一定的排斥感。
二、演变历程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人们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民族主义经历了不同的演变历程。
1.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民族主义的又一重大转折点。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反对传统文化,倡导自由、民主和科学等西方文化,同时也强调了民族自决和反对外来侵略的重要性。
2. 抗战时期在抗战时期,人们对于日本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
此时期,中国人民开始强调团结一致,坚决抵抗敌人的入侵。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主义情感达到了高峰。
3. 新时代新的时代,新的变化。
在现代社会,民族主义也开始经历新的演变。
随着外出留学、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复兴,人们对于自己的民族身份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烈。
同时,这一时期,中国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在此基础上,中国民族主义也开始强调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性。
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需要对不同的文化和民族表现出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态度。
三、结语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根源和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古代的文化传承到现代的文明发展,中国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无法缺少的一部分。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知识点总结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知识点总结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篇章,涵盖了从晚清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广泛历史事件和社会思潮。
本文将对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运动进行知识点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1. 定义和起源:民族主义是指追求维护和发展本民族利益、强化民族意识和自尊心的一种思想和行动体系。
在近代中国的背景下,民族主义运动起源于晚清时期,主要对应于中国面临外族侵略和国家危机的现实需求。
2. 维新运动: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出现的一场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社会变革的运动。
代表人物包括康有为、梁启超等。
他们试图通过改革来强化国家实力和振兴中华民族。
其中,戊戌变法是维新运动的一次重要尝试,但最终遭到保守势力的阻挠,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3.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它在1911年爆发于武昌,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胜利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契机,并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孙中山思想: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他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提出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的目标。
他的思想为中国的反帝爱国主义提供了指导,并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5. 抵制日货运动:抵制日货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爆发的一场群众性爱国运动,呼吁抵制日本商品以表达对日本侵略行为的抗议和不满。
这一运动在中国各地迅速蔓延,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经济和心理上的抵制作用,也加强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6.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运动,起源于1919年的北京学生示威运动。
该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呼唤民主和科学,提倡思想独立和文化自觉。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觉醒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与实践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也日益抬头。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国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
然而,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时期,中国却陷入了民族危机和国家危机的深渊之中,这是因为一方面受到了外部侵略和压迫,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内部的冲突和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和寻求一种能够拯救国家和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思想体系,这就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形成。
一、民族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基本特征作为一种思潮和社会运动,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兴起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
早在晚清时期,大量的中华民族优秀子弟就通过留学欧洲等途径接触到了民族主义思潮,他们将自己从传统文化中脱离出来,向着西方文化依次靠拢,通过学习与借鉴,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思想,一方面发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内涵,另一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现代化思想,努力探索中国走向现代化之路的思想体系。
民族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在于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视和关心,同时也强调了个人生命自由和愿望的尊重。
这种思想体系是充满人性关怀的,它主张在新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中国的民族文化要得以自我更新和发展,才能体现出民族的自信和尊严。
二、民族主义思潮的思想内涵和范畴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它强调官民一体和身体力行,认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是一个共同的历史任务,在这个进程中,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富强作出贡献。
在民族主义思潮的范畴中,除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之外,还包括了弘扬民族文化和传统,革新思想和现代化发展等方面。
其中,弘扬民族文化和传统是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不仅是中国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信心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可以帮助中国走出文化自卑的困境,同时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三、民族主义思潮的实践路径和遭遇的困境民族主义思想的实践路径是漫长而复杂的。
什么是民族主义?
什么是民族主义?概述: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其核心是对尊重和维护自己民族利益的强烈情感和意识。
这一思想追求民族自尊、有机体意识、民族归属感以及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民族主义在个人的价值观和政治形态上都有不同的表现,但它通常与国家主义和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1. 民族主义的起源: 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是现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当时许多国家逐渐成立并形成了相对清晰的民族边界。
2. 民族主义的扩散: 民族主义思想在20世纪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成为许多国家的主导思想。
3. 民族主义的分化: 民族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分化,一些民族主义把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目标,而另一些则将它作为一个过渡阶段来看待。
二、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1. 文化民族主义: 通过文化传承和保护来表现民族主义,如语言、历史、传统。
2. 政治民族主义: 强调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如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
3. 经济民族主义: 维护本国利益和文化,妨碍外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
4. 扩张主义民族主义: 通过扩张实现民族利益的最大化,如纳粹德国。
三、民族主义的利与弊1. 利: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团结、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它为国家统一和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2. 弊:民族主义会导致民族之间的对抗和敌意,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它也会引起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进而导致社会分裂和冲突的加剧。
四、民族主义在中国1. 中国民族主义兴起: 自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许多屈辱和风雨飘摇的岁月,因此民族主义在中国会有更加特殊的表现。
2. 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在不断变革: 在中国不同时期的阶段,民族主义的表现方式不断发生着变革,例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3. 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当前,中国正处于国家的崛起期,民族主义情绪正在崛起。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中国的民族主义表现出了其独特性和特殊性。
论民族主义的起源及特点
甘肃政法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设计)题目论民族主义的起源与特点行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2010 级二班学号: 20X0330X0107姓名: XXX指导教师: XXX成绩:___ ________完成时间:目录一、民族主义概述(一)民族主义的概念(二)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关系(1)民族与民族主义理论的发展(2)民族主义国家的演进二、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及特点(一)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二)中国民族主义的特点三、民族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影响论民族主义的起源与特点付丽芳民族主义的基础是民族,对民族主义的探讨首先要涉及民族的概念。
作为一个从西欧开始起源并产生的概念,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促进了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民族主义的形成又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构,二者完全是相辅相成的。
民族主义所具有的巨大感召力,以及它在西欧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成功,对其它的民族和国家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自民族主义最早西欧诞生以来,它和主要在它塑造下形成的近现代民族都经历了一番重大的变化。
民族主义在今天面临的全新现实环境,迫使我们去重新审视这段历史过程。
一、民族主义概述(一)民族主义的概念“民族主义”,一言以蔽之,就是指从自我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出发,将其置于至高无上的低位考虑的包含民族、人种、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
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
”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二)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关系1、民族与民族主义理论的发展民族主义的基础是民族。
一个民族在现实之中是确定的、客观的。
但当我们在抽象理论上给出一个定义时,却是众说纷纭的。
因此,了解民族主义之前,有必要对“民族”作一个学理式的探究。
英文中“民族”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但其语义在演变过程中逐渐与政治相联系,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后,该词的政治色彩日益浓厚。
民族主义和民族意识的兴起
民族主义和民族意识的兴起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变得愈加复杂,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在这种大环境下,民族主义逐渐开始抬头,成为世界上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思潮和政治力量之一,而民族意识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文化属性。
为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民族主义和民族意识的兴起,以及他们背后的深刻原因和影响。
一、民族主义的兴起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最早出现的时候,是为了对抗欧洲大陆上各国之间的纷争,并追求国家的自主和民族的独立。
因此,民族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理念,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对一国或一个民族的认同和自豪感有极大的影响。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民族主义不再只是欧洲的特有现象,而是成为了全球性现象。
特别是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民族主义的影响更是愈加强烈。
这是因为,在这些地区,许多人认为自己的文化、语言和传统生活方式正处于被忽视和打压的危险之中。
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民族主义似乎是一种有力的反击手段。
同时,民族主义也与世界各地的新兴极端主义有一定的关联。
一些激进分子利用民族主义的情绪渲染力,甚至发动恶性事件,并对社会稳定和和平带来严重的威胁。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民族主义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对自己文化和民族价值的认同。
因此,适度的民族主义对于社会和谐和国家凝聚力的增强都有正面的作用。
二、民族意识的重要性与民族主义紧密相连的,是民族意识。
民族意识是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涵盖了人们对自身文化、历史、习俗和传统的认同和理解。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不断变化和社会现实的不断发展,民族意识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因为当人们深刻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拥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在当前的社会中,民族意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和理解。
在一个多元化和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意识的扩展和深化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重要的文化支撑和心理支持。
民族主义思想汇报
民族主义思想汇报一、引言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和社会思潮,强调和推崇特定民族的集体利益和文化优越感。
本文将探讨民族主义思想的起源、核心理念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二、起源与发展1. 民族主义的历史背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欧洲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政治、社会和经济变革,其中包括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
这些变革引发了思想家们对国家认同和民族意识的探索。
2. 民族主义思想先驱- 约翰·洛克:强调个体权利和社会契约,为后来的民族主义思潮提供了理论基础。
-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强调个体自由和集体权利的平衡,对后续民族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他的国家和文化观念为民族主义思想提供了哲学基础。
三、核心理念1. 民族认同民族主义强调个体和集体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并将其视为主要身份和忠诚的对象。
通过共同的语言、历史、文化和传统等元素,民族成员形成了一种紧密的联系和认同感。
2. 民族优越感民族主义倾向于强调本民族的独特性、优越性和重要性。
这种优越感往往建立在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成就、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自豪感上。
3. 民族自治与独立民族主义倡导民族地域自治和独立国家的建立,以满足特定民族的利益和愿望。
这种自治和独立被视为民族自决原则的体现。
四、对当代社会的影响1. 民族认同与多元文化社会在现代多元文化社会中,民族主义思想可以帮助个体建立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并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包容。
2. 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民族主义思想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导致排外、种族主义和冲突等问题。
过度强调本民族的优越性和纯正性,往往会导致对他者的歧视和敌对情绪。
3. 地缘政治与民族主义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民族主义与国家利益和领土争端紧密相关。
民族主义思想可以激发民众对于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的热情,也可能引发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
五、结论民族主义思想作为一种强调民族认同和集体利益的政治思潮,对社会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
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程人乾从近代民族国家成批涌现以来,民族主义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社会政治思潮和实践运动,一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最为活跃、最为持久的因素之一,是塑造世界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
近代民族主义从产生到发展和嬗变,至今已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历程,然而,人们对民族主义的认识仍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求实精神,本文拟对近代以来世界民族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轨迹,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的性质和涵义及特征等问题,进行新的审视和探讨。
一、民族主义产生和嬗变的历史轨迹近代民族主义产生于民族国家构建之际,蜕变和分化于欧美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和亚、非、拉美开始民族觉醒之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于20世纪。
近代民族主义从它出世至本世纪70年代,根据其性质和内容的演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发端,肇始于第一批近代民族国家的创建,直到19世纪中叶,这是民族主义在欧洲和北美蓬勃兴起、广为传播和走向鼎盛的时期。
英国是最早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并走上工业化和现代化(西方学者称为近代化)道路的国家,也是民族主义的最初发源地。
紧随其后,法国和西欧诸国也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在这些国家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近代工业的兴起,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和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及其影响下的人民群众强烈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分裂,反对神权统治,反对异族压迫,普遍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有凝聚力的民族文化,独立自主和统一的民族国家,以顺应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需要。
由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此可知,工业化和现代化所必需的统一的国家政权和统一的国内市场,是推动资产阶级在构建民族国家过程中大力倡导民族主义的最基本的初始动力。
反过来,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为民族国家的创建和巩固提供了有力保证。
英、法等最初一批民族国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政法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设计)题目论民族主义的起源与特点行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2010 级二班学号: 20X0330X0107姓名: XXX指导教师: XXX成绩:___ ________完成时间:目录一、民族主义概述(一)民族主义的概念(二)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关系(1)民族与民族主义理论的发展(2)民族主义国家的演进二、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及特点(一)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二)中国民族主义的特点三、民族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影响论民族主义的起源与特点付丽芳民族主义的基础是民族,对民族主义的探讨首先要涉及民族的概念。
作为一个从西欧开始起源并产生的概念,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促进了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民族主义的形成又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构,二者完全是相辅相成的。
民族主义所具有的巨大感召力,以及它在西欧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成功,对其它的民族和国家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自民族主义最早西欧诞生以来,它和主要在它塑造下形成的近现代民族都经历了一番重大的变化。
民族主义在今天面临的全新现实环境,迫使我们去重新审视这段历史过程。
一、民族主义概述(一)民族主义的概念“民族主义”,一言以蔽之,就是指从自我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出发,将其置于至高无上的低位考虑的包含民族、人种、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
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
”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二)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关系1、民族与民族主义理论的发展民族主义的基础是民族。
一个民族在现实之中是确定的、客观的。
但当我们在抽象理论上给出一个定义时,却是众说纷纭的。
因此,了解民族主义之前,有必要对“民族”作一个学理式的探究。
英文中“民族”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但其语义在演变过程中逐渐与政治相联系,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后,该词的政治色彩日益浓厚。
再往后,政治色彩成了该词的主要含义。
[1]民族和民族主义的问题,一直是政治学研究学者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中的很多学者都主张,民族主义和民族都是近现代世界才存在的政治概念。
这一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影响,对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演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推动了人们对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不断发展深入。
冷战以后,世界各地各类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叠起,有力地影响着当今世界新格局的组合。
韦伯曾说过:“在谈到‘民族’这个概念时,我们一再指出它同政治实力的关系。
”[2]有人认为,民族问题将成为新世纪的主要潮流,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向。
继二战结束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之后,冷战后的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
2、民族主义国家的演进“民族是一个纵向和横向联系上的一体化的、拥有固定领土的群体,它是以共同的公民权利和具有一种(或更多)共同的集体情感为特征的。
”[3]在民族主义推动下,近代民族国家和民族先后产生于十六世纪的英国、十七世纪中期的法国、十八世纪下半叶的俄国、十八世纪晚期的美国,以及十八与十九世纪之际的德国。
在这个历史序列的演进之中,民族主义和民族本身都经历了一番重大的变化。
当民族主义在它的原发地英国形成发育起来时,它原本是一场处于既定的历史疆域内的全体人民把国家主权从皇室、贵族手里夺归大众所有的运动。
也就是说,最初的民族主义所飙扬的,是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
这时候的民族概念,“等同于国家,等同于人民”;吉登斯则认为,民族是指“居于拥有明确边界的领土上的集体,此集体隶属于统一的行政机构”[4]后者指的,不再是地位低微的群氓或草民,而是被从整体上提升到过去那种有身份的精英的地位、享有主权、政治身份基本平等的公民。
这样一种民族的范围,是由国家疆域来界定的。
它包含疆域之内的全体人民,不分肤色、语言、文化,乃至人们观念中的血统区分。
1914年斯大林在其名著《民族问题和社会民主党》中提出的民族定义是:“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5]格林菲尔德把这种最“原生态”的民族主义,定义为基于自由主义-个体主义原则之上的“公民民族主义”,由此产生的,是一个从本性上由自由和平等的个人之间自愿结合而成的“疆土民族”。
可是,上面描述的早期民族主义和早期民族,在从英国周游到法、俄、德等欧洲国家的一路上发生了改变。
在法国,民族主义丧失了个体主义的原则,转变为集体主义的、但同时还是公民的民族主义。
格氏在比较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时说:构成英国民族的每一个个体的尊严赋予英国民族这个集合体以尊严;而在法国,恰恰是作为整体的尊严才使得每个取得其成员资格的人恢复各自的尊严。
在后一种情形下,被当作崇拜对象的人民已经不再是活生生地存在着的作为个体的人们,现在它只是作为某种认知的构建而被呈现出来。
它意味着个人对集体性的完全顺服。
个人被融介在集体性之中,却又从而满足了对平等的追寻。
自由则变成仅只是对外国支配的摆脱。
而等它传播到俄国和德国,其强调点更进一步从主权在民被转移到以某个人群的特殊性为依据,来界定民族及其主权归属。
至此,民族主义的“公民”属性被完全丢失,结果便是在民族主义与民主之间再也不存在所曾有过的那种等同关系。
霍布斯鲍姆认为:“‘民族’的建立跟当代基于特定领土而创生的主权国家是息息相关的,若我们不把领土主权国家跟‘民族’或‘民族性’放在一起讨论,所谓的‘民族国家’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6]另一方面,集体主义和权威主义的民族主义又最容易与传统的共同血统观念结合在一起。
于是,以疆域来界定的契约民族,转变为以文化(尤其是语言)、观念上的共同血统等因素来界定的族裔民族。
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上的学说和情感,是一种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
[7]在大众主权的观念层面,民族主义可以是个体主义-自由主义,或者集体主义-权威主义的;从其成员构成的尺度,民族主义可以是公民的或者族裔的。
由此产生出民族主义的三个类型,分别可以由英美、法国和俄德的民族主义来代表。
虽然民族主义在西欧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民族主义都面临着诸多的批评。
因此,我们在看到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它的负面作用,认识到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
“它把世界引向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是和谐的,一条是动荡的。
”[8]二、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及特点(一)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在世界上从一个经济文化科技一直领先的国家跌落成了一个落后贫穷愚昧的国家,中国被列强瓜分,成为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弱国。
[9]至1895年之后,中国的民族主义澎湃兴起,我们可以将之约略区分为启航期、操演期、着陆期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1895-1918,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主力,是一批新兴的知识分子。
在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党人流亡日本,紧接着又有大批青年学生赴日留学,据估计,由1901年至1910年间,中国留日学生共达32,428人,正是这群远离传统体制,赴外留学的新式知识分子,在留学期间,直接、间接受到十九世纪末期盛行欧美之各类民族主义思潮的浸濡,并且通过翻译、著述、散播各项新观念,从而使得中国的民族主义变成一套可以明确叙说的理念。
1919-1949,这是中国民族主义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大致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终于1949年的内战结束,中国共产党建国。
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为抗议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解决方式,发动数千名学生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史上,五四运动无疑是一座具有典范意义的里程碑。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日益显著的侵华野心,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存亡绝续,也再度点燃了中国民族主义的热潮。
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展史的角度来看,对日抗战无疑是由民族主义所激起的一场对外战争,而这场历时绵长、规模庞大的战争,反过来又强化了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
抗战结束后,中国如愿取消了长达百年的不平等条约的桎梏,国际地位大为提升,民族主义目标的实现,绽露曙光。
第三阶段:1949-- ,从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上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那一刻起,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开始了艰难而又伟大的民族复兴历程,在经历建国后的成绩与挫折后,中国人民以崭新的姿态进行了改革开放,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获得巨大的成功与进步,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一个任人欺辱的民族了。
原子弹的自主研发,航天器的一次次升上太空,2008年抗击汶川大地震,并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等等,这几十年的诸多成就无一不让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为之一振。
(二)中国民族主义的特点在欧战直接推动的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民族主义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勃然而兴,更是战后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产物和突出标志。
可以看出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不同于西方民族主义发展的历程,有着自身的特点。
1、中国民族主义带有全民族自觉地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2、由于救国存亡,中国民族主义具有史无前例的广泛性,在世界第一次大战期间以及抗战八年期间,中国各阶层人民都做出巨大的贡献,中下广大劳动人民的行动尤其感人。
3、中国民族革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特点。
由于半殖民地的中国与世界无产阶级有共同的敌人,即帝国主义,再加上苏俄的帮助,这让中国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毛泽东说:“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自从一九一四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起了一个变化。
在这以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之内的,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在这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的阵线上说来,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
从此,不管被压迫民族中间参加革命的阶级、党派或个人,是何种的阶级、党派或个人,又不管他们意识着这一点与否,他们主观上了解了这一点与否,只要他们反对帝国主义,他们的革命,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同盟军。
中国民族主义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不仅在于中国无产阶级在十月革命影响下迅速自觉,成为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还表现于“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和整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彻底的纲领,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而土地革命的实行,则是中国共产党单独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