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古诗的意思
赠汪伦古诗讲解一年级
赠汪伦古诗讲解一年级
原文: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衍生注释:
“汪伦”是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意思是即将要离开。
“踏歌声”指边走边唱。
二、赏析:
这首诗写得特别有意思!李白正要乘船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朋友汪伦的歌声,那得多惊喜呀!后面又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类比汪伦对他的情谊,说汪伦送别的情谊比那深千尺的潭水还深呢,这感情多深厚呀!
三、作者介绍:
李白,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大诗人!他的诗豪放洒脱,充满了浪漫的想象,被好多人喜欢。
四、运用片段:
有一天,我和好朋友一起去公园玩,玩得特别开心。
要分别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李白的这首《赠汪伦》,哎呀,我和好朋友的感情,不也
像李白和汪伦那样深厚嘛!
你说,这样真挚的友情是不是特别难得?。
古代离别诗《赠汪伦》李白
古代离别诗《赠汪伦》李白古代离别诗《赠汪伦》李白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离别诗《赠汪伦》李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翻译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简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古诗赠汪伦的意思
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或许汪伦昨晚已设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如今他不仅来了,还带了
诗意:
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兴奋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
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
突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
魏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 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 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 意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 伦的情意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 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 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魏
第2页共2页
情深意重。
解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伴侣,性格特别豪爽。这首就是赠
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
给他的。
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古诗赠汪伦的意思
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厚。
《赠汪伦》古诗赏析及阅读训练
《赠汪伦》古诗赏析及阅读训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是此诗句出自于哪个诗人及哪首古诗呢?可能就讲不出来了,现小编整理了《赠汪伦》古诗赏析及阅读训练,一起来学习下吧。
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赏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阅读训练】1.默写古诗。
2.这首诗表现了________之间的`情意之深。
3.这首诗中,描写李白送汪伦的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赠汪伦》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翻译】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赏析】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
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李白的古诗《赠汪伦》
李白的古诗《赠汪伦》 《赠汪伦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小编这里 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全诗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赠汪伦》 作者:李白【唐代】 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 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 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 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宋蜀本《李 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 孙至今宝其诗”。
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
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 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 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 文往来赠答。
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
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 洽不忍别。
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 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 754 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赠汪伦》意思:李白乘船将要远行, 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 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 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赠汪伦》写作背景: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
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 群山环抱,重峦叠嶂。
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
在这里, 李白每天饮美酒, 吃佳肴, 听歌咏, 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 一天数宴, 常相聚会, 往往欢娱达旦。
赠汪伦古诗的意思全解
赠汪伦古诗的意思全解
《赠汪伦》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
《赠汪伦》从李白直呼自己
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汪伦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
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
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
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
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
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古诗《赠汪伦》及诗意
古诗《赠汪伦》及诗意【导语】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古诗《赠汪伦》及诗意(共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赠汪伦古诗诗意赠汪伦古诗诗意《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
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
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
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
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
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不及:不如。
[译诗、诗意]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踏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U的幕府。
赠汪伦古诗原文及赏析
赠汪伦古诗原文及赏析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古诗赏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附:《赠汪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点1.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3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教学过程1.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填颜色的游戏,世界上的颜色有许许多多,你看填哪一种最妙?课件出示世界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色彩而美丽,人生因为有了知心的朋友而精彩。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别人,而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他生活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有才华的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流传至今的有990多篇。
他是谁?他和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2、讲述李白与汪伦的故事。
尤其是当时鼎鼎大名的诗人李白。
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
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
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
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
“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
关于送别的古诗赠汪伦注释译文赏析【唐】李白
译文: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 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 我的情谊深厚。
赏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 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 个普通村民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 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 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 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 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 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 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 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两句。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 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 “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赠
汪
伦
(唐) 李白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览桃花 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 2.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 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4. 闻:听见。 5. 深千尺:很深,这里用了夸张手法。 6. 不及:比不上。
赠汪伦古诗意思
赠汪伦古诗意思
1、《赠汪伦》全诗意思是: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2、全诗原文如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诗中的汪伦是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这首诗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
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
赠汪伦古诗解析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赏析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
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赠汪伦》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翻译】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赏析】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
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c/1300htm,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赠汪伦的古诗及翻译
①踏歌:民间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 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友情,运用了夸张手法(潭深千 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 村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友谊。历代出版《李白 集》、《唐诗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到来,确 实是不期而至。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 来送行了。
这样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人。 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 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李 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 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友谊。
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 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 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 别裁》)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 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我国诗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 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 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 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 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
赠汪伦的古诗
赠汪伦的古诗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浅千尺,不及汪伦送来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随和。
这首诗就是赠送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等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去送别,于是李白写下这首诗天歌。
诗中抒发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求解》中说道:伦,一村人耳,何亲于黑?既酿酒科绿之,为丛藓科扭口藓辞行以祖(私宴)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这一评论就是恰当的。
赠汪伦的古诗是什么
赠汪伦的古诗是什么 李白 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赠汪伦 的古诗 是什么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赠汪伦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简介: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 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赏析: 李白在游泾县桃花潭的时候,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 于是李白写这首诗做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 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 闻”相照应, 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 正是小舟待发之时; “忽闻”, 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 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 于是诗人信手拈来, 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 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 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 别裁》)。
”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 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为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 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 《唐诗解》 中说: “伦, 一村人耳, 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 千古。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
《赠汪伦》古诗的意思
《赠汪伦》古诗的意思
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这首古诗。
你知道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这开头就像一个
精彩的画面在咱们眼前展开。
想象一下,李白正准备乘船离开,那心
情可能有点小失落,毕竟要和朋友分别啦。
这就好比你要去远方旅行,心里满是对家乡和朋友的不舍,对不对?
“忽闻岸上踏歌声”,哇塞!突然听到岸上传来的歌声,那得多惊喜呀!就好像你在失落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份超级棒的礼物,能不开
心吗?
再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
说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可还是比不上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
这就好
像说,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也比不上朋友对你真心的关怀!
我觉得呀,这首诗把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它告诉咱们,真正的友情是无比珍贵的,能在分别的时候,让人深深
怀念和感动。
朋友之间的那份真情,是多少钱财都换不来的!你说是
不是?。
赠汪伦古诗解释
赠汪伦古诗解释
赠汪伦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汪伦的深情厚谊和对友谊的珍视之情。
首先,诗中以“杨花”作为诗人和汪伦之间的友谊的象征。
杨花既柔弱又细腻,此喻众人皆可交朋友,但真正能够经过时间的考验和深入了解的友谊并不多。
诗中所言“扑面而来,寒风凛烟”也表明诗人对友谊的渴求和对真诚友谊的追求。
其次,诗人以“多情”形容汪伦,也体现了他对汪伦的赞美和尊重。
而“误入藕花深处”则寓意着汪伦被困在人情世故中,难以自拔。
最后,“汪伦”与“要塞”相对称,传达了诗人对汪伦忠诚、坚定的信任和依赖。
诗人表示在困难时刻能够依靠亲友的力量。
总之,赠汪伦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强调,并对好友汪伦的情义、才情给予了赞美,体现了诗人对朋友间真挚感情的追求和珍重之情。
赠汪伦李白的古诗
赠汪伦李白的古诗《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释】汪伦:安徽泾县桃花潭边人。
李白游泾县,汪伦常酿美酒款待李白。
踏歌:民间一种歌唱形式。
唐时民间歌唱,踏地为节拍,边踏步边歌唱。
桃花潭:在安徽泾县西南。
【鉴赏导示】这是一首赠别诗。
诗的后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尤为人称道。
“不及”二字,不用比喻,而用以物比衬手法,变无形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味,自然而情真。
【鉴赏】这首诗,描写了友人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天宝十四年,李白从秋浦前往泾县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诗人,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此诗留别。
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写送行的场景。
诗从离去者起笔,交待诗人辞别之行及辞别时间、行程方式。
继而写送行者。
展示了一幅离别的画面。
“乘舟”表明诗人离别之行是循水道而行。
“将欲行”是表明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诗使我们仿佛见到了李白正要离岸的小船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曲笔,说只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忽闻”二字,说明这些举动出人意料。
此句诗说得含蓄委婉,送行者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二句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的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了一笔。
桃花潭的水是那么清澈碧湛,更触动了诗人感激送行者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结句道出了一句:“不及汪伦送我情!”以物比衬,形象地表达了友人之间真挚纯洁的深情。
【鉴赏要点】[1]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比衬手法的妙用,以景初情。
[3]语言清新,如行云流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汪伦是比较富有且有文化的豪士,这种说法源于袁枚《随园诗话》。袁 枚书中记载:汪伦者,豪士也。何谓“豪”?意为慷慨义气。如果汪伦比较穷, 连自己吃饭都发愁, 恐怕汪伦无法“豪”。 没有经济实力, 汪伦大概不会主动去 请李白,即便请了,李白可能也不会来。李白一生是蹭过很多人的饭,但都是有 钱人,都是非常仰慕他敬佩他的大户人家。 李白是个“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慷慨 人,是个仗剑行天下的豪侠人,是个才华卓越的超凡人,一个这样的人,要是有 请便吃,要是连穷人的便宜都沾,简直让人大跌眼睛。
至于汪伦有文化,从《赠汪伦》“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可以分析出来。什么 叫“踏歌”? “踏歌”就是和着走路的节拍,走一步唱一句。“踏歌”不是什 么人都能“踏”的, 如果汪伦没有相当的文化底蕴, 是没办法“踏歌”的, 即使 “踏”了,恐怕也很难打动有着极高审美水平,堪称华夏第一诗人的李白。
另外,我在一本民国版的唐诗选中,看到关于《赠汪伦》的另一种注解,那 本书认为《赠汪伦》是首“相和诗”,是李白听到汪伦在岸上踏歌的原韵,而唱 和赠给汪伦的,也就是说,那天汪伦在岸上的“踏歌”,应该与《赠汪伦》的节 奏和韵律相同,这也可以证明,汪伦绝对不是只有“打油诗”的文化水平。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 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 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 闻”相照应, 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 ; “忽闻”, 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 ! 用什 么语言来表达 ?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 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 清代沈德潜评 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 《唐 诗
别裁》 ) 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 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 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 既形象生
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 明代唐汝询在 《唐诗解》 中说:“伦,一村人耳, 何亲于白 ?既酿酒以候之,
复临行以祖 ( 饯别 ) 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 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赠汪伦李白古诗意思
汪伦和桃花潭这个地方, 能够代代相传, 能够万世留名,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 理的读!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桃花潭水深千尺, 意思
忽闻岸上踏歌声。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踏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 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