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高考小说类文本阅读环境描写课件29张
小说板块之环境
题型二:环境描写的手法
一、设问方式: 分析手法/赏析特色 二、常考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三、答题步骤:
5.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
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
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
15.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
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
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
他。
邮差先生的心境与工作状态(情节展开)
18.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
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
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
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从人际关系分析社会环境
人际关系友善
丰富/刻画人物xx形象(身份地位);
烘托人物的心情/心理活动;
为人物出场提供活动场所;
烘托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本为本: 回顾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暗示或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为后文xx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或者制造悬念;
对情节的 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串起全文,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 作用 一张一弛,舒缓小说节奏;
三、注意题型区分: 景物特点(概括特点题)
景物描写的特点(手法题)
完整版)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作用专项练习
完整版)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作用专项练习XXX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发出一阵阵战栗和摇晃,仿佛随时都要散架。
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渴望水,渴望空气,但只有粉尘和液态的空气。
他们的欲望退化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口水,哪怕半口也好。
粉尘被风化成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经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没有减弱的趋势,但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
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于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相信左耳的听觉,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他们全都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开啦!”撤掉顶门柱,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
当门终于脱离了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大声喊道,但声音却被风沙吞噬了。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9
1、自然环境描写的手法
(1)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远近、上下、 仰视、俯视等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正侧描写,细节描写。
14
自然环境的作用
……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 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 晨空里了。
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 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 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 的美感。
(08年浙江卷《乌米》)
——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15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 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
(5分)
作用:
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 旷、荒芜的氛围。(环境)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人物) ③以月之圆显示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 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情节)
32
《林冲见差拨》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 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的情节发展。
27
例题练习:
(2014淄博一模)《兄弟》第19题:
①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 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 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雪片愈落 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落在伞 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 上。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的脚步声混 合在一起,成了一种古怪的音乐。这音乐刺痛行人的 耳朵,好像在警告他们:风雪会长久地管治着世界, 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 简要分析第一段有关风雪描写部分的作用。(4分) 28
高考语文阅读小说环境描写及作用精讲
高考语文阅读小说环境描写及作用精讲高考语文阅读中,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它能够
有效地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
环境
描写不仅可以展示自然景观,还可以描绘社会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深化
情节等。
在高考语文阅读中,理解和分析环境描写对于把握整个故事情节
和主题非常重要。
这篇文章将精讲高考语文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技巧。
首先,环境描写可以为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提供背景。
通过描绘自然景
观或社会环境,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和人物的思
想感情。
例如,在一部描述战争的小说中,环境描写可以通过描绘战场的
惨烈景象和毁坏的城市来加强对战争的真实感受,从而加深对战争背后人
性的思考。
在阅读中,关注环境描写所呈现的背景信息,能够更好地理解
故事情节的背后含义。
其次,环境描写可以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所处的环境进行描写,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生活背景以及与环境的互动等。
例如,一位长
期生活在贫困山区的人物,其所处的环境描写可以通过描绘山水的贫瘠和
生活的艰辛来展现其坚强、勤劳的性格特点。
通过环境描写,读者可以更
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选择。
总之,环境描写在高考语文阅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丰富作品
的内容,加深对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通过仔细品味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和技巧,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解读文学作品,提高语文阅读的能力。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通过环境描写,可以传达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如贫富差距、阶级矛盾、环境保护等,使读者在欣赏小说的同时,思考社会现实问题。
传达社会观念
环境描写可以表现人性的善恶、美丑、真假等方面,从而深化主题思想,使读者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
表现人性
通过环境描写,可以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如时代背景、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使小说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感。
反映时代精神
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使读者感受到故事发生的氛围和情感基调,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渲染气氛
通过环境描写,可以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增强情感表达
环境描写可以创造意境,使小说具有诗情画意和艺术美感,增强读者的审美享受。
创造意境
05
CHAPTER
环境描写对高考小说阅读的影响
03
02
01
建筑风格
描述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和内部布局,以呈现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场所特点
描述公共场所、家庭住所、办公室等场所的特点,以呈现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描述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风声、水流等,以呈现出特定的环境和氛围。
描述城市噪音、人群声音、音乐等人文声音,以呈现出城市的特点和氛围。
人文声音
人物的心理状态
引导情节发展
通过环境描写,可以引导读者的注意力,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出铺垫,使故事更加紧凑、连贯。
交代背景
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地域特点、社会风貌等,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背景。
推动情节高潮
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描写可以成为故事情节高潮的导火索,激发人物的情感和行为,推动故事达到高潮。
总结词
总结词
对比与反差是一种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场景之间的差异来表现环境的手法。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知识点总结
1.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角度作用
环境①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或表现时间、季节和气候。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故乡》第二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点明时间——深冬,地点——船舱。
③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①烘托人物心情。
②暗示人物命运。
③导引人物出场。
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③舒缓节奏,调整读者的心情。
④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与结尾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的……内容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主题①暗示主题。
②深化主题。
③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
2.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角度作用
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孔乙己》开头一段描写了鲁镇酒店的格局,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人物①引导人物出场。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或影响人物性格。
③揭示人物心境。
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主题①揭示社会的本质。
②揭示文章的主题。
小说阅读:环境描写(课件)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新高考卷区通用)
考题例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 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 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 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 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 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 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 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小说阅读
环境描写
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 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 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 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是小说独有的特点。
环境描写
例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多次描写朔风大雪,虽
然着墨不多,却很好地起到了渲染环境气氛、推动故 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另外,“风雪”还具有象征意义, 体现了善恶两种力量不可调和的矛盾。
知识讲解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所遇 到的景物等。它们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背 景。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提供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时代背景;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 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深化主题思想。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概括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 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 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2.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类型
自然 环境
社会 环境
作用
①表现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故事气氛。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奠定感情 基调。 ③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 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④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 据,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⑤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者, 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 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被当作社会环境的暗示。 ⑥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 真考察。
学案2 概括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考点解读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 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展开的描写,主要是交 代人物活动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 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 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 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展开 的描写。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概括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概括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本文中的小说为《草房子》。
《草房子》是中国现代作家巴金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上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的讽刺和揭示,反映了农村中的封建思想和人性的丑恶面貌,表现了一种对新文化运动的追求与支持。
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细致而生动的描写表现了小说所呈现的社会背景和人物性格,塑造了小说的艺术形象。
下面从描写方式、描写对象和描写效果三个方面来谈谈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一、描写方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通常是通过对农村自然景观、人物居住环境及日常生活场景等方方面面的刻画,配以大量的感人细致的描写,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
例如在小说开头,巴金对“草房子”作了生动而感人的描写:“在一个比不得别处的冷僻小村子里,竟有那么一家人住在草房子里。
”这种描写方式独具特色,给人以直观美感和深刻印象。
二、描写对象环境描写在小说中不仅仅用来描写自然环境,还用来描写人物居住环境、生活场景、道德伦理及社会风貌等方方面面。
在小说中,巴金通过细微的环境描写,塑造了润儿、平儿与陈老汉等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并将这些环境描写有机地融入到情节中,使情节更加生动有趣,对人物性格和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表现。
三、描写效果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描述自然和社会环境,更是通过这种环境描写,传递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例如在小说的结尾,巴金通过对场景环境的描写,将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呈现得十分艰苦和危险,体现了主人公所面临的种种压力和生存危机,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草房子》通过对环境描写的运用,使人物形象及情节更加丰富,突出主题,营造氛围,凸显文学情感,达到了文学艺术的完美呈现。
四、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意义1. 塑造人物性格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只是为了描述自然和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描写塑造人物性格。
例如小说中的梅兰芳,小说通过对他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描写,使得这个人物更加具有鲜明的特点,对他个人的性格塑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高考语文《小说专题阅读-环境描写在结尾的作用》课件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
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 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 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 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 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鲁迅《祝福》
人物:凸显、鲜明 情节:收束、照应 主旨:深化、升华 读者:启迪、想象
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结尾
读《边城》结尾,发挥你的想象,用诗意的语言补写一 段环境描写。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 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 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
光逐渐退去。
——余华《活着》(2013山东高考题)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①点出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 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 ④余韵悠长,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思考: 环境描写 在小说开头和中间的作用呢?
………—沈从文《边城》(北京高考必考必读书)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
,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
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
小说专题阅读 ——环境描写在结尾的作用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环境描写的手法课件
二、描写环境的技巧
(1)从技巧角度看
1、细节描写 具体分析见最是细节动人心,最是小事见真情——细节描写的作用
2、白描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
托的画法; 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不重
词藻,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3、渲染烘托
渲染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 烘托,正面着意描写以加强气氛,深化主题。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 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 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 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 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 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 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2)描写环境的角度
写景的技巧: 感知觉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 写、场面描写、工笔(细描)、白描、烘托、渲染、衬托、象征
写景的顺序: 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由低到高、由内到外、由外到内 等
2、侧面描写
①人物的叙述。(借人写环境) ②物象的衬托。(借物写环境)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 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 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 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 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鉴赏之环境描写ppt优秀课件
展开、推动、暗示小说的情节。
•
三、 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 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 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 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 This is your war!”
自然环境→往往暗示社会环境
• 四、初春的清晨,风微微扬起轻纱薄帘, 纷扬的雨丝宛若曲终回环,轻轻着落。几 声轻脆的鸟鸣划破了天幕 …… 爷爷就那样 静静地躺着,脸上是那样的安详…… • (爷爷一生酷爱琵琶,可一生总是那样的 坎坷,只有在风烛残年才重归天籁……)
(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去沽酒御寒的路上)
3、“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林冲喝了一顿闷酒仍旧迎着北风回来。 )
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交代或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 特征。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奠定情感基调。 ⑤为后文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⑥深化主题。
10/16/2018
环境描写的作用: • 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 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 二、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 ,烘托心情
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 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 三、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揭示了人物心境,表现了人物性格。
这段作者对四叔书房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0/16/2018
三、《祝福》片段节选 我在蒙眬中,又隐约听到远处 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 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 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凸显内容,深化主旨。
10/16/2018
• 四、《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 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的作用? 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 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 )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复习:小说环境描写课件
“物”的角度
主要指建筑物的特点,还有一些独具时代或地域色彩的器物、 摆设等。
“俗”的角度 指社会风气、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软”环境特征。
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 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老而震颤:唐宋格局、 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里,好像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 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育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 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充满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 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好像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 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文中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 作用?
小说——环境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命题点,综合来看, 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特点 的概括、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种命题角度往往以两种情势呈 现:一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环境描写的特点 和作用相结合。解答环境类题目,了解环境描写的手法是关键。 因为只有全面了解环境描写的角度和手法,才能为准确概括环 境描写的特点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提供前提。
(2010·安徽高考)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 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芒 种》) (2014·重庆卷)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 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
自然环境特点概括题题干 中往往有“概括”“分析” 等作答动词和“环 境”“景物”“特点”等 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1)(202X·江苏高考)小哥儿俩是在什么
高三复习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烘托(揭示)了人 物……(性格、心理
或身份特征)
表达(揭示、暗示、 寄托)……主题。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 下文写……作辅垫 (或跟上文…… 相……(呼应)。
• 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 自然环境: 表现了……地域风格
•
提示了……时间、季节
•
渲染营造了……氛围,烘托人物心情
• 社会环境: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1. 为祥林嫂的悲剧作了铺垫
所以,环境描写暗示了社会环境、揭示了社会的本质特征, 为下文做铺垫。
《东坛井的陈 皮匠》(P215 《步步高》)
1
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 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
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
走近高考,尝 试成功
2011年江苏高考
01
《这是你的战争》 宗璞
02
请探究文中自然景 物的叙写对表现人 物的作用。
答题注意点
逐字阅读题目,注意题干的要求 从文章中准确找出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 要结合文本答题,不可贴标签,使答案空洞。
表现人物:
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 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 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 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合作交流 归 纳作用
思考:小说的社会 环境描写有什么作 用?
请同学们阅读有关 的小说文段,思考 并回答问题。
一.鲁迅《祝福》中的社会环境描写: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 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 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 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无名的blog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具体考查内容有:1、环境描写的作用(意图)。
2、环境描写的特点。
3、环境描写的手法。
4、环境描写的寓意。
5、环境描写的赏析。
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答题常用术语:1、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3)揭示社会关系;(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5)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的作用:(1)突出季节特征;(2)表现地域风光;(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4)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5)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6)奠定感情基调;(7)反映、暗示社会环境;(8)换转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9)为情节发展作铺垫;(10)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11)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12)烘托、映衬人物形象;(13)表现人物心理、性格;(14)暗示人物心理转变;(15)象征、暗示人物命运;(16)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17)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18)丰富、深化主旨;(19)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
答题示例:【2010年安徽卷】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
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
【答题点拨】特点要答出手法特点及景物特点。
参考答案:(1)特点:采用白描(手法特点)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景物特点)的景象。
(2)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了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破解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五要素】1、联系段落位置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
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例如2008年全国卷Ⅲ12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解析〕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第一次出现在首段,烘托出幽冷的环境、凄清的夜晚,情节就此展开;第二次出现在鲍勃和吉米一番对话之后,渲染了一种沉寂、尴尬的气氛,这是情节转换的标志。
这两处完全相同的景物描写,两相映照,其作用是不相同的。
〔参考答案〕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2、联系词语选用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为了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会相应地选择一些能突显主观情感的词语来描绘环境。
如用凄风、苦雨、落叶、夕照、寒雁等冷色调的词语;或用艳阳、丽日、春苗、绿柳、蓬勃等暖色调的词语。
不同色调的词语营造出迥异的环境效果。
比如上例中两次用“冷飕飕”来营造凄冷、孤寂的自然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恰当的氛围,若用“暖烘烘”显然就不合语境了。
3、联系描写对象作者在选择描写对象时事先都要进行仔细斟酌,因为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作者往往要为小说中的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活动背景,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例如2008年浙江卷19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相关原文〕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
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
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
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
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解析〕此段景物描写围绕乌米展开,文中已经明确地指出,这里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描绘出乌米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静谧的气氛同山下和集市上的声音形成对比,突出了乌米的孤独,同时也暗示出乌米夫死子亡的悲惨命运。
由此不难发现此处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4、联系情节发展每篇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都不可能脱离作品的叙事而独立存在,总是与情节发展或人物心理相关联的,只有把景物描写放到小说的具体情境中来考虑,才能准确把握它的作用。
许多优秀的作品,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或展示世态风情,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推动情节发展。
例如2007年湖北卷16题: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相关原文〕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
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
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解析〕第一段描写村西那条河的特点:流水清澈、河滩平阔、水浅、细沙耀眼等,第二段主要描写姑娘给“我”的印象,对姑娘的描写体现了“我”的喜悦之情,在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情节的发展自然让人期待。
描写黄昏的美景目的在于营造一种宁静的气氛,表现场景的美丽,从而衬托出姑娘的美丽,对美好场景的描写目的是体现“我”的欢悦之情等。
〔参考答案〕①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②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③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我”和“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5、联系作品主题在小说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
首先将作品通览一遍,再联系小说创造意图(如果有复杂背景,命题者一般会安排注释标明),来反观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形象。
比如《乌米》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是以动写静、以景衬人,用周围灰色的山峰、半塌的土屋、弯弯曲曲的藤蔓、零零散散的村落、集市上咖啡馆附近人们的喧嚷声、淙淙的溪水、闪着寒光的大海……来衬托出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再联系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那并不优美甚至有些单调的充满期待和希望的歌声,此时“肃穆静谧的气氛”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衬托出乌米的这种执着而又无望的期待,令人唏嘘不已。
二、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等等。
2、从写景角度看,有: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③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等等)。
答题示例:【2008年浙江卷《乌米》(俄阿·马·高尔基)】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
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
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
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
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
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巿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
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参考答案:(1)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2)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三、环境描写寓意题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
例题:(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含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四、环境描写特点题例题:(《德富老汉的最后结局》)请概括小说开头两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1)特点:描写和煦的阳光、流淌的河水、溢香的麦秸以及游戏着的狗,突出了秋日乡野静寂怡人、温馨祥和的特点。
(2)作用:营造温馨祥和的氛围,烘托主人公愉悦舒适的心情,为下文主人公悲剧命运形成大的“反差”作铺垫。
五、环境描写赏析题例题:(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
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②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