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一中、宿州一中、天一中学2014高三12月联考-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北一中、宿州一中、天一中学2014届高三12月联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宋代为制约宰相,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D.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 )

A.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矛盾重重

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C.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

3.张老师讲解右幅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 )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

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

4.“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材料中的“此制” ()

A.选拔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B.人才由地方官考核后任命官职

C.发掘人才也埋没了其它方面的杰出人才 D.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5.《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奏议》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

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

6.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

①中国的分封制②古罗马法③英国的君主立宪制④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 D.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

8.“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积极的和平”,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性暴力的消除。这里的“消极的和平”是指( )

A.美苏核军备竞赛 B.冷战 C.越南战争 D.不结盟运动

9.明朝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成化末年值水灾,时祖居傍河,水淹入室,所酿酒尽败……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紵币(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当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从材料看毅庵祖“家业大饶”的原因有()

①适时改行易业②丝织品品种多③丝织品质量高④注重扩大再生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0.“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C.清末国人消费结构与内容均有较大变化 D.国人消费能力普遍提高

1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促成这一繁荣的因素包括( )

①商品和劳务在大战期间被抑制②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③冷战期间不断增长的军事购买力④军事技术的副产品转向民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右图为某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

其中:美、欧、日是基础;美、俄、日是关键;美、欧、俄是欧洲

一翼;美、日、中是亚洲一翼。可见,该学者认为( )

A. 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 日本已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C. 美国在多极力量中仍具优势

D. 大国力量的均衡保障了世界和平

14.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颁布,规定开始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此项政策( )

A.标志着农村经济进入商品经济发展阶段 B.全面否定了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成果C.承认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并行发展 D.农村经济活动开始以市场调节为主

15.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