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思考-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思考一转眼新课程改革试行在我省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作为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在这两年的教学中,针对新教材和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我有许多困惑。
特别是高一刚接触新教材真是感到措手不及,很茫然。
两年一路走来,对现行新教材的利弊有了自己的一点认识和思考。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新教材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新教材的“闪光点”1、导言合理且新颖新编历史教材相对以前教材,每个章节时空跨度大,各个专题之间的联系不大,既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还是中外史合编。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在单元与单元之间,还是每个单元内部之间,也就是各课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如:讲第二单元第1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导入与前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联系,写到“当我们把视线从华夏大地移向地中海世界,去寻找西方文明之源时,雅典卫城赫然映入我们的眼帘。
……记叙着一种与古代中国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城邦民主制度。
利用本课导言学生从华夏大地移向地中海世界,共同寻找西方文明之源。
这样可使学生与前一单元相衔接,从而探寻世界的另一个文明的区域。
2、资料回放。
资料回放主要是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原始文献史料。
所谓史料,就是以往人类所留下而为我们今日所见,并能为我们进行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发展规律提供的痕迹。
简单地说,史料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
[2]梁启超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由此可见,史料是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在新教材中,合理的运用史料来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使其历史知识更具真实性和严谨性,以及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可信度提高,培养学生解读能力、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使其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如:在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中就用了以下资料: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
这对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了更为准确和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准确地分析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的影响。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新高考对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历史素养,更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响应这一要求,教师需要积极寻求有效对策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就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作出如下议题:一、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讲解、讨论、小组探究、课堂表演、合作学习、课外拓展等形式。
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注重历史思维的训练新高考注重的并不是单纯的历史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历史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历史文献解读、历史事件串讲等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含义,并通过历史思维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围绕学科交叉,增强综合能力新高考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历史教育也需要在此方面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跨学科交叉。
例如,在历史课堂上可以结合地理、政治、经济等学科内容,探究历史事件和现象对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
同时,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和建设性思考能力。
四、重视体验式教学历史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感性体验,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体验式教学实践。
例如,可以通过仿古场景重现、文物鉴赏、历史博物馆参观等途径,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并从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样的体验式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历史学科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
综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应该根据新高考要求,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历史思维的训练、围绕学科交叉,增强综合能力和重视体验式教学等方面展开。
只有通过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思考:
一、思考历史教学
1、关注质量,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要从全面理解历史教学的理念开始,以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为宗旨,首先要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体验研究历史的乐趣。
2、重视视听教学,实地考察现象:要结合课堂实际,注重视听教学,并结合实地考察,
密切联系实事求是,以此激发学生反思现实的兴趣,把学生带到历史的真实现场,使学生真正理解历史的学习。
3、要注重把握原因和结果,提高分析能力:要注重帮助学生分析梳理历史现象,充分
挖掘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把握历史变化的实质内涵,在客观事实确立的基础上开展深入探究,帮助学生运用历史分析能力联系现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二、实施历史教学
1、注重以学生中心,帮助学生认识历史:要以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角度进行历史教学,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和视野,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2、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历史的感悟:要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掌握,
而且要注重历史的理解,贴近现实,强化学生的积极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历史的魅力,把握历史的演变规律,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强化历史的感悟。
3、注重突出时代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历史教学中,突出“时代性”,把学习历史与学习现实结合起来,以此辅助学生把握历史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教师新高考感想
历史教师新高考感想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我有着诸多的感想和思考。
新高考带来的变革,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未来规划,也对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高考模式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
在过去,学生往往按照固定的文理科组合进行学习,选择较为有限。
而现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职业规划,灵活选择考试科目。
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追求个性化的发展。
然而,对于历史学科而言,这也意味着面临着一定的竞争压力。
在新高考中,历史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历史不再是文科学生的“必修课”,而是成为了学生自主选择的一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学科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展现历史的魅力,让学生明白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故事,更是对现实和未来的启示。
新高考对于历史教学内容和方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内容方面,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而是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我们要将历史知识与社会热点、文化传承等方面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的现象和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满堂灌”已经不再适用。
新高考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情境教学等。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在线课程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新高考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再单纯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
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和记忆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现状需要与新高考方案相匹配的对策。
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课程不再仅仅是掌握历史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包括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分析,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解释,以及对历史问题的提出和研究。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是社会的镜子,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增强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了解国家政策,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信息素养。
新高考方案要求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要求他们能够独立进行历史研究并获得成果。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种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研究成果。
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质。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实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历史文化素质和人文关怀。
针对以上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和记忆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通过讨论、研究、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历史课程教学逐渐向深入、高效、生动、丰富的方向发展。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应时而生,以满足新高考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就新高考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作一探讨。
一、建立适应新高考的教学思路新高考主张立足素养,注重探究、实践和创新。
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研究和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验性学习。
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的多元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二、重视历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三、注重课程内涵的建设高中历史教育优化的核心是课程的更新与完善,要重视课程内涵的建设,满足跨时空、多维度的需求。
在知识体系的建构方面,应立足于新的历史视角和研究成果,注重发挥多元文化和多元历史学科的作用。
同时,在教学手段与方式上,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实验等不同形式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道并不远,只是走得久或走得近!学习历史是一种需要时间和沉淀的过程,确保学生在轻松、愉悦、放松的环境中完成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轻松、活泼的氛围,采用互动性强、多样性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快乐,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兴趣。
例如,通过小组探究式学习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五、提高学生应试技能和素养水平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提高学生应试技能与素养水平,以满足高等教育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高考考试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考试技巧方面,教师要注重考试概括和归纳的技巧,让学生学会概括和总结知识,减小考试压力,提高考试成绩。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出,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历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和人才的培养,展现历史教学的魅力。
1. 历史教学的目标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历史学科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要逐渐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打破以往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同时,历史教学还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思想和文化,培养其国际交往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 历史教学的内容在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更注重实用性。
历史学科不仅要传授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还需要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引导学生探寻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根源,理解各种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在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获得使用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知识的能力。
此外,历史教学还应该关注时事,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了解现在。
3. 历史教学的方法在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历史教学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体验。
各种互动式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另外,历史教学还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4. 历史教学的评价在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更注重学科评价的多样性。
传统的笔试评价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求,更多考虑单元项目或综合任务评估,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度,鼓励学生通过论述、课堂演讲、实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自由表达和探究。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未来进入职场打下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的意义日益凸显,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与优化,以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进行几点思考。
首先,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通过历史材料、历史事件等进行思考、分析、判断、综合和解释的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基础。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强化历史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历史事件和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分析历史问题的多面性,通过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实进行评价和推论。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历史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体验,以及对历史价值观的认同和塑造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学不再仅止于知识的传递,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感受和体验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情感认同和审美体验。
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历史教学与文学、艺术、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方式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感悟和理解历史文化。
再次,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历史研究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论证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开展历史研究的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技能。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独立研究、学科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史料鉴别、历史研究方法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历史知识与技能、历史思维与方法、历史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历史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要求学生能够真正地学懂历史、学会历史、喜爱历史、运用历史。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思考-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思考一转眼新课程改革试行在我省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作为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在这两年的教学中,针对新教材和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我有许多困惑。
特别是高一刚接触新教材真是感到措手不及,很茫然。
两年一路走来,对现行新教材的利弊有了自己的一点认识和思考。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新教材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新教材的“闪光点” 1、导言合理且新颖新编历史教材相对以前教材,每个章节时空跨度大,各个专题之间的联系不大,既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还是中外史合编。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在单元与单元之间,还是每个单元内部之间,也就是各课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如:讲第二单元第1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导入与前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联系,写到“当我们把视线从华夏大地移向地中海世界,去寻找西方文明之源时,雅典卫城赫然映入我们的眼帘。
……记叙着一种与古代中国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城邦民主制度。
利用本课导言学生从华夏大地移向地中海世界,共同寻找西方文明之源。
这样可使学生与前一单元相衔接,从而探寻世界的另一个文明的区域。
2、资料回放。
资料回放主要是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原始文献史料。
所谓史料,就是以往人类所留下而为我们今日所见,并能为我们进行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发展规律提供的痕迹。
简单地说,史料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
[2]梁启超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由此可见,史料是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在新教材中,合理的运用史料来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使其历史知识更具真实性和严谨性,以及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可信度提高,培养学生解读能力、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使其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如:在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中就用了以下资料: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
这对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了更为准确和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准确地分析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的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和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问题进行浅谈。
首先,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学必须与世界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宏观角度的历史研究,不再重视零散的历史事件。
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将知识脉络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历史的背景和变迁。
同时,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化的历史观念,使他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历史,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其次,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
新课程提倡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应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的历史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并通过发表讲演或写论文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再次,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让他们来评价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最后,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了解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和观念,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模拟扮演活动来感受古代人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已经全面展开。
在这一轮课程改革中,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高中历史教学是一门文化传承科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国家意识、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历史教学,成为每一个历史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思考,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一、基于生活实践的教学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从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
历史教学也不例外,教师需要将历史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或者利用文化遗产感染学生,再利用所获得的文化素材进行历史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历史,锻炼其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同时,新课程还强调实践教学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历史教学也应该如此。
以南京大屠杀为例,历史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收集南京大屠杀画册、纪录片、个人档案等多种资源,并走访南京大屠杀遗址,了解南京大屠杀真相。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进行历史演讲,以此宣传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价值,维护国家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强化学科交叉新课程中,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配合得到了明确的强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应该强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例如,世界史、地理等学科可以与历史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多视角探究历史事件,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启示,认识历史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同时,还需要加强经济、政治和社会学等现代学科领域与历史的融合,以此补充和丰富历史教育的多元化。
三、促进历史语境意识的建立历史作为学科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拼凑历史事件的时空线索,更应当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语境意识。
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态度,思考历史事件的深度,而历史语境意识则是指学生能够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随着新高考的实施,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也面临了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成为每个历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与大家分享一些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角。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学生讨论、小组分析、情境模拟、故事演绎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讨论中。
除了传统的讲授和教育方式,更需要让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探究历史问题。
二、注重既有的历史材料历史材料对于历史学习和研究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对历史材料的教育。
教师应该倡导学生多关注既有材料,让学生了解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人物、事件、经过等。
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更多的历史材料,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拓宽教学视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培养,也要注重来自多方面的历史信息。
教师应该认识到历史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该跨越多个领域,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
比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与语文、英语、地理等学科进行交叉探讨,绘制多学科立体化的知识图景,让学生的历史认识有更加全面的提高。
四、注重项目实践在新高考下,项目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历史课程内容、历史事件成为了很好的项目实践载体。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更加丰富的历史实践活动,如文献调查、野外考查、古代遗址参观等。
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现象的背后,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既有历史材料、拓宽教学视野、注重项目实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历史学习和研究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在新高考中走得更加稳健。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要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有效的对策。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学生评价三个方面探讨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
一、课程设置方面新高考对高中历史课程的要求更加倾向于历史学科研究的深入性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因此,针对新高考要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重点关注以下对策:1、教材的选择方面高中历史教材的选用应更加注重历史学科研究的深入性和实践能力提升。
要注重通过对前沿研究成果的整合和提炼,创新丰富教材内涵,加强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高中历史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社会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积累人生经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在新高考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一些适应性的调整:1、课程的启发性和互动性教育教学应重视课堂互动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实践和互动来寻找答案。
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这是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关键之一。
2、教材的可读性和易操作性高中历史教材的可读性和易操作性非常重要。
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来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追求。
三、学生评价方面学生评价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个方面。
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适当反馈,加强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反省,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透彻程度。
2、综合性评价高中历史课的综合性评价是衡量历史素养的重要说明。
要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领导力等多方面综合考察,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根据课程设置方面、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和学生评价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随着新高考的实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历史任务,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要注重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历史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中的内容,而是要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历史问题,通过开展小型研究课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要注重历史课堂教学的跨学科整合。
历史课堂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互通有无,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视角。
历史与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文献阅读、地图分析、政治论述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整合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与美术、音乐、英语等学科进行协作,通过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英文报告等形式,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历史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历史学科庞大而广泛,课本所能包括的内容有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历史相关的书籍、纪录片等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自主研究。
教师还可以开设历史研究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术水平。
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采取多种有效的对策来提升教学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历史是一门立足于过去、关注现在、展望未来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本文从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旨在增进对历史教学的理解和探索。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历史素养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应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未来的决策,同时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例如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发现规律和道理。
此外,还可以通过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同感。
二、融入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趋势。
高中历史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吸引学生的兴趣。
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动画等,来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形象和声音。
这样能够生动地展示历史的变迁和复杂性,更加直观地传递历史知识。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和深入的研究空间。
例如,通过在线数据库和数字图书馆,让学生自主查阅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高中历史教学也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历史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类历史研究项目,如文献分析、实地考察、口述史采访等。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历史资料和情境,锻炼自己的信息筛选和整理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理解。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
论述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对策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对策: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高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制定。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历史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让学生参与选取教材、制定学习目标和内容,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和学习。
在历史课堂上,可以进行项目式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自主进行研究和学习。
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进行历史实践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参加历史文化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和实践体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并将其所学进行实践运用。
二、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新高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学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讲故事、设立情境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和节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等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关注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需求。
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基础支持。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提供就业指导等方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实际帮助。
三、优化教学资源新高考要求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浅谈新高考形势下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浅谈新高考形势下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摘要: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历史学科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教室需要直面挑战,善于利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摆脱教委枯燥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新高考形势下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
关键词:高考;历史;教学;策略引言: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教师需要承载更多的压力,在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从而取得进一步提高。
一、目前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缺乏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学习历史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过程以及认识历史规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加积极的世界观,帮助学生提升素质,并且形成自身的历史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很多学生比较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心理态度也并不端正。
首先,目前的高考制度当中,历史科目属于文科,很多学生非常关注历史学习的结果,以及在考场上所能获取的分数,却忽视了学习历史的过程以及历史对自身未来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对历史产生兴趣的学生寥寥无几。
其次,大部分学生会使用背诵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分数提高的作用,但是却会导致学生在枯燥的学习氛围下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高考当中,很多教师更加注重考点的总结以及充分利用教学时间,而忽视历史学习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故事性,这也导致历史学习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使得文科班的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失去了兴趣。
高中生的学业压力是非常繁重的,因此在历史学习的过程当中,迫于高考所带来的压力,会导致对历史学习充满畏惧而失去兴趣,随着高考制度在不断的改革,未来高中历史教学也将会面临一系列的变化[1]。
二、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对历史学科的挑战在新的高考模式当中,高中生将会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特长充分发挥个性根据高校对各个科目成绩的具体要求来进行科目的选择,因此历史学科也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高考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要求历史教学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和特点,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培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新高考的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展开探讨: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高中历史教学应对策略等。
一、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1.考试形式的改变。
新高考将实施单科目考试,高中三年只开展一次高考,历史考试分为两个环节:笔试和口试。
笔试内容涵盖历史知识、历史思想和方法、历史文献和历史地图等方面,口试则要求考生通过对文献材料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展示其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
这种考试形式要求学生掌握更广泛、更深入的历史知识,更加注重学生历史思考和综合运用能力,对历史学科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新高考形势下历史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
新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和思想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基本能力要求。
历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全面的改变。
这对历史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授课方法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需要更具创新意识和教育敏锐度的教育者去承担这一重任。
3.学科内涵的拓展。
新高考要求历史学科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对历史学科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传统历史知识的普及与教学,也要注重现代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文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
这意味着历史教师需要具备现代史、世界史和地方史等历史学科综合素养,同时也需要铭记历史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以此来承载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精华。
二、高中历史教学应对策略1.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在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新高考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几点思考教育文档
新高考局势下中学历史教课的几点思虑高考改革力度在不停加大,传统的老教法已愈来愈难于适应目前高考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了。
为提升教课成效,中学历史教课界急迫需要对传统的教课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笔者以为,目前局势下的这类调整和改革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广积粮广积粮,就是要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知识范围作出适合的延长和增补,对高中历史教材知识范围的拓宽主假如增补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重要史实、史料的增补。
史实的增补是为了帮助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现象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和更完好的认识而增补一些必需的史实。
如讲英国财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由,就有必需将世界古代史上新航路的开拓和圈地运动的有关史实给学生适合介绍和增补。
再如,讲秦一致六国时就有必需将秦的“远交近攻”策略给学生适合介绍,这样有益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秦一致六国的原由。
史料的增补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
如讲西汉早期养精蓄锐政策的结果时可引用《汉书·食货志》的有文字来说明西汉早期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状况。
“至武帝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庚尽满,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行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满露积于外,腐败不行食。
”史料的增补要重视培育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和剖析能力。
2.基本历史理论的增补。
中学历史《教课纲领》要求中学历史教课要“逐渐培育学生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看法以及运用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看法察看问题和剖析问题的能力。
”1995年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对考生的能力要求第8 条规定:“初步运用辩证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看法剖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实质,论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教课纲领》和《考试说明》是指导中学历史教课两个最威望的文件,它们都明确规定了对学生掌握和运用历史基本理论的要求,而这两个文件所要求的历史基本理论的详细内容则是中学历史教材上所没有的,所以教课中教师一定联合详细史实给学生介绍和增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新课程的推行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围绕这几点进行探讨。
首先,新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运用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和历史方法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学生只需死记硬背,很难真正理解历史的本质和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而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和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不是静止的事物,而是一个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过程。
其次,新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基于对事物的反思和思考,对其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接受教师的观点和解释,很难对历史事实进行客观评价和判断。
而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理性、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再次,新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出新的观点和解释的能力。
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学习历史知识,很少有机会进行创新性思考。
而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历史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原创性研究和探索,提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小军
来源:《商情》2013年第52期
【摘要】“广积粮、深挖洞、促升华”就是要深入发掘教材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应试能力,以使中学历史教学更好地沿着培养能力,适应高考的路子走下去。
【关键词】广积粮;深挖洞;促升华
高考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传统的老教法已越来越难于适应当前高考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了。
为提高教学效果,中学历史教学界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笔者以为,当前形势下的这种调整和改革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广积粮
广积粮,就是要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知识范围作出适当的延伸和补充,对高中历史教材知识范围的拓宽主要是补充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重要史实、史料的补充。
史实的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现象形成更全面的了解和更完整的认识而补充一些必要的史实。
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就有必要将世界古代史上新航路的开辟和圈地运动的有关史实给学生适当介绍和补充。
再如,讲秦统一六国时就有必要将秦的“远交近攻”策略给学生适当介绍,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史料的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
如讲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时可引用《汉书·食货志》的有文字来说明西汉初期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至武帝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庚尽满,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史料的补充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基本历史理论的补充。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要求中学历史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995年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对考生的能力要求第8条规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两个最权威的文件,它们都明确规定了对学生掌握和运用历史基本理论的要求,而这两个文件所要求的历史基本理论的具体内容则是中学历史教材上所没有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史实给学生介绍和补充。
3.相关学科知识的引入和渗透。
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考查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我们平时教学时就要重视将相关学科知识,特别是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引入和渗透进历史教学之中。
二、深挖洞
深挖洞,就是深入挖掘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深化对历史知识理解和认识的深度。
挖深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从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背景或目的入手。
如分析秦统一六国的原因时就要挖深到“战国时期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种趋势具体表现为:从经济条件讲,由于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为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从民族关系讲,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华夏族已发展成为一个巩固的民族共同体,能够克服周边各族的离心力,促进各族人民的逐渐融合。
各国人民要求统一。
2.从分析历史事件的作用、意义或影响入手。
中学历史教材在叙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意义、影响,或对其进行评述时,由于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有时往往不够全面,只局限于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教学时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必须予以挖掘深化和补充,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准确的认识。
如世界史教材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只强调了它是“英、法、美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而对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不良后果却无只言片语,这显然是偏颇的、片面的,教学时教师可适当补充。
3.从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入手。
如通过比较19世纪60年代封建国家掀起的向资本主义学习的三大改革运动(中国的洋务运动、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而对其结果不同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日本明治维新是在经过武装倒幕基本肃清封建幕府势力的基础上实行的比较全面和广泛地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改革,结果使日本很快由受人欺辱的弱国走上强国之道;俄国1861年改革虽然宣布废除封建农奴制,但改革很不彻底,保存下来的农奴制的残余势力严重地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俄国在改革后仍然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洋务运动则是在没有对封建制度作任何触动的情况下仅仅单纯地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军事技术,因此没有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中国依然是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国家。
出现以上三种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它们对新旧两种制度所持的不同态度所决定的。
4.单元小结,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讲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内容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政治上,是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战乱频繁,但分裂当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为后来隋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经济上,江南得到进一步发展,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民族关系上,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但民族矛盾、民族斗争也很尖锐、复杂。
三、促升华
促升华,是指把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历史。
强调对历史学科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考查,不但是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也是近年高考命题改革的一个突出成就。
据有关专家统计,1994年无论新、老高考,试卷中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试题占试卷总分的1/3左右。
而且,强调历史基本理论的考查已成为高考命题发展的一种基本走向。
为适应高考发展的这一要求和趋向,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强化基本理论的贯彻,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把历史知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
总之,“广积粮、深挖洞、促升华”就是要深入发掘教材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应试能力,以使中学历史教学更好地沿着培养能力,适应高考的路子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