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精心整理)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某某条约》割占某某,勒索某某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某某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某某;《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过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七章: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1945)- 解放战争(1946-1949):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与南京解放- 新中国的成立(1949):背景、过程、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章节/主题
重点内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鸦片战争(1840-1842):背景、过程、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大片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背景、过程、影响(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背景、过程、影响(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事变、《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洋务运动(1861-1895):背景、目的、内容(自强、求富)、影响(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第三章:辛亥革命
-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影响: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改革开放的决策与启动- 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与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新时代的背景与特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与展望
第四章过程、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背景、过程、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课程性质和内容1、本课程的性质和类别:本课程是自2008年开考的一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课程。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学段同学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类别属于公共课程。
2、本课程的教学主线和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和1949年至今的中国现代史)的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简称“两个了解”“三个领会”)。
课程所用教材1、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规定的由李捷、王顺生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版)同名教材(后附本课自学考试大纲)。
本教材共分十章,前三章主要讲授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80年风云变幻的历史,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讲授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30年翻天覆地的历史,第八章至第十章,讲授新中国成立至当今近6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
每一章都由数小节构成,每节由数个小目构成。
本课程内容历史和逻辑关系紧密清晰,有助于同学对课程的把握和认知。
2、本教材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要求学生全面阅读本教材。
3、本课程串讲以考试大纲和本教材为依据,要求学生在全面阅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按照串讲要求,对所讲问题作适当记背。
本课程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1分×30(道题)=30分多项选择题:2分×10(道题)=20分简答题:6分×5(道题)=30分论述题:10分×2(道题)=20分串讲的目的1、本课程串讲旨在协助应考学生在全面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从“逻辑入手”,以“问题为干”,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变革,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整个十九世纪,中国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
在这场变革中,有许多不同的事件、社会运动和个人活动,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一、中国近代史起源中国近代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的清末,当时的清政府的衰落逐渐加剧,很多民族主义社会运动开始出现,使中国出现一场重大宗教、文化、社会等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运动,从而推进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二、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在中国近代史的演变中,最重要的事件有:洪波乱流时期的维新运动,清朝政府的垮台,中国大革命启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合作,新文化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
这些事件,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以及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近代史重大个人中国近代史中有许多重要的个人,分别是清朝时期的洪秀全、梁启超、李鸿章,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康有为,共和国时期的马可波罗、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林彪、朱德等。
这些人物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四、中国近代史重大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中也发生了许多文化运动。
其中最重要的有:新文化运动,也称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知识分子运动;学习西方文化运动,也称为“民国改革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艺术运动;革命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文化运动;反文化大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文化运动之一;“新时期”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文化运动之一。
五、中国近代史重大社会运动中国近代史中还发生了许多重要的社会运动。
其中最重要的有:维新运动,也称为“洪波乱流”,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民族主义社会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民主主义社会运动;五四青年运动,也称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也称为“国共合作”,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改革和开放运动;五八运动,也称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知识分子运动;建国运动,也称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民族主义运动;反文化大革命,也称为“文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文化大革命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知识点
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下哪个事件?
A. 鸦片战争(答案)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辛亥革命
二、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什么革命阶段的开始?
A. 旧民主主义革命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
C. 社会主义革命
D. 改革开放
三、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A. 党的七大
B. 古田会议(答案)
C. 党的八大
D. 遵义会议
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是什么?
A. 片面抗战路线
B. 持久抗战路线
C. 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答案)
D. 速战速决路线
五、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哪三大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A.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答案)
B. 农业、工业、交通业
C. 工业、手工业、服务业
D. 农业、服务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六、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哪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
B. 党的十二大
C. 党的十三大
D. 党的十四大
七、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二大开幕词(答案)
C. 南方谈话
D. 党的十四大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A. 党的十八大
B. 党的十九大(答案)
C. 党的二十大
D.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国近代史自考重点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00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002.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003.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表现在: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004.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 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005.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中法《黄埔条约》。
006. 1849年葡萄牙武力抢占澳门半岛。
007. 1856 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俄签订《天津条约》,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 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008. 1860年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
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009.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定书,割去7万平方公里领土。
010.经济掠夺的方法:[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对华倾销商品;[4]对华资本输出;[5]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011.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012.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新产生的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013.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 年清政府与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列强还在中国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使其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面临“瓜分豆剖”局面,且在一些地区取得驻兵权。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主要知识点(精)
一、历史发展是渐进的:说明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侵略史:从国家上看:先英国,后英法,再日本,再八国联军,再八年抗战从侵略目的上看:先只想要几个通商口岸,后进行资本输出,后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最后企图灭亡中国。
近代史和地理:为什么最凶恶的帝国主义是日本从反抗史来看:农民——地主——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从学习西方来看: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西学为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运动中心来看:沿海(广东、广西、上海——内地(湖南、湖北、江西——大西北(陕北二、基本原则基本立场:党史(党的发展史;阶级斗争史(反抗压迫史、革命史(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中共劳苦功高所以,一定要分清阶级,对比去记第一章:点线面:五点:五次战争;两线:压迫史和反抗史;面: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背诵部分:12——16为什么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无产阶级的特点(注意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条约:江宁条约、五口通商章程、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门户开放、海国图志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赔款最多、签订条约国家最多、危害最大:辛丑(辛三多西方在中国开办的一家银行:英国丽如银行(英国东方银行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第二章:点线面:三次探索对应三个阶级,一条主线:改变国家命运的早期探索背诵部分:太平天国的意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维新运动的意义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天朝田亩制度》的特点《资政新篇》的特点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维新派和守旧派轮战的内容和意义(注意知识点:太平天国、何时军事全盛、天朝田亩制度、天京事变、洋务运动的目标、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总理衙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资政新篇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对比:太平天国的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三次论战维新运动:思想启蒙;辛亥革命: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三章:主线: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背诵部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三民主义学说(十六字纲领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孙中山为捍卫革命成果所进行的斗争知识点: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4年(总部在香港成立是189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工作武昌起义清政府被推翻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和南京国民政府进行比较两次复辟中国国民党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大陆高等教育普及后推行的一门通识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发展,并围绕着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下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的一些重点内容。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背景1.鸦片战争及西方列强侵华2.农民起义及太平天国运动3.清朝政治、军事、文化的衰落二、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及人物1.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签订2.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及洋务运动3.戊戌变法及百日维新4.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的建立5.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北洋政府与各种政治派别的争斗7.土地革命及红军长征8.抗日战争及日本投降10.开放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三、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历史问题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农村土地问题及农民运动3.官僚主义及腐败问题4.性别平等与妇女解放运动5.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6.国共合作与分歧的形成及演变7.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8.开放政策的实施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场化的矛盾与挑战10.中华民族的复兴与中国梦的实现四、复习方法及技巧1.熟悉教材:详细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中的重要概念、事件及人物,并注意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脉络和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3.历史思考:在复习过程中,要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作用和思想,这有助于理解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4.重点突出: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复习时间的安排,可以适当突出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重点。
5.多角度思考:在复习过程中,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有助于形成全面、多元的思考方式。
6.做题巩固:通过做一些历年考试题和模拟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7.合理安排时间: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注意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总结一、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7、《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以及评价?8、《资政新篇》的性质以及评价?9、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0、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1、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13、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5、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16、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历史局限性?17、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17、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18、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1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20、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21、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制的?2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23、泽东怎样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24、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25、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26、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及其溃退的原因27、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哪两个战场?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28、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9、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和特点是什么?30、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1、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是如何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的?32、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是什么?3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民主改革运动?34、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35、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是怎样的?37、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年内,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实际步骤?38、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是什么?39、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是怎样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40、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41、“三步走”的战略的部署、思路和政策是什么?42、1990年邓小平提出的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内容是什么?43、江泽民是怎样阐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的?44、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义。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单选]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单选]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多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简答]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单选]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1/ 1222、[单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单选]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单选]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2024年度(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2024年度(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揭开全国性抗战序幕的是()A.一二八抗战B.长城抗战C.卢沟桥抗战D.八一三抗战2.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缘由是()。
A.帝国主义的强大B.社会制度的腐败C.经济技术的落后D.中国军队军事素养低下3.中华民国元年是()A.1910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4.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缘由是()。
A.列强之间的冲突B.国际舆论的指责C.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D.清政府的妥协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救亡决论》6.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下列不属于新中国建国后前三十年出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是()。
A.王进喜B.雷锋C.张思德D.焦裕禄8.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B.农业经济C.工业D.小农经济9.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10.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A.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扬作用D.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挽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1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C.对外贸易发达,财政收支状况良好D.中国已经开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2.抗日战争成功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是()。
A.中美民族冲突B.中日民族冲突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冲突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冲突13.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冲突是()。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和判断”是应对考卷中的“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即客观试题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则是应对考卷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即主观试题部分)。
本章重点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由盛而衰的表现。
2、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主要矛盾、新产生的两个阶级的特点、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3、中国人民分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提示注意比较封建的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第一章第一节选择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
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3、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4、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称“康乾盛世”,分别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5、清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
6、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英国,美国,法国。
7、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简答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答: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2、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所具有的两方面特性答:①巩固和延续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②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3、中国封建社会,清王朝由强转衰的只要表现答: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各级官僚贪污成风。
②经济上,建并土地,苛捐杂税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论述题1、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
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知识点一、晚清时期的政治变革晚清时期,中国逐渐走向危机的边缘。
在这个时期,政治变革成为了迫切的需要。
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
1. 戊戌变法:1898年,慈禧太后下令进行戊戌变法,试图通过西化来挽救中国的危机。
戊戌变法涉及了政治、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改革,但由于封建势力的阻挠以及内外部的反对,最终失败了。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1911年爆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战争与外交近代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控制,战争与外交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部分。
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
这场战争是中国与英国为争夺贸易权益而爆发的,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悲惨一页。
2.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至1895年,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失败,中国在战争中损失惨重,签订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等领土。
3. 中日战争:中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全面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抗击外敌入侵的一次重要斗争,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
三、思想启蒙与文化变革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伴随着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
这一时期,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化人物涌现出来,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1. 戊戌维新思潮:戊戌维新是晚清时期的一场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思潮涌动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
在这一时期,许多有识之士积极探索中国的未来,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的文化变革运动,发生在1919年。
这场运动是对《凡尔赛条约》的抗议,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各章节复习重点.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各章节复习重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单选]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塾建社会的末塑;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多选、简答]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多选、简答]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表现。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2)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单选]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单选]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第二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多选、简答、论述]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论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目的: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其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规定列强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只大沽口、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②主张:学习西方,进行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
③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④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⑤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2.长征的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长征结束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这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纲要》复习要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2.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款白银2亿两(单个国家赔款数额最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赔款总额最多),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把持中国海关大权长达40多年的是英国人赫德。
5.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政治方面:(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实行联合专政)经济方面:(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存在,在社会经济中占显著优势,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有一定作用,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社会方面:(5)在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下,加之地方性农业经济所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使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性。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群众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贫困和不自由世界少见)7.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旧的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旧的被统治阶级是农民阶级;新产生的阶级是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革命性的两面性特征);新诞生的被剥削阶级工人阶级。
8.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1)深受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3)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关系:(1)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当外国列强同封建政权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3)国内战争威胁帝国主义利益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完全勾结。
10.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区别:二者的主体、内容不一样。
第一个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第二个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第一个历史任务是第二历史任务的前提条件;第二个历史任务时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最终目标。
11.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反英斗争。
12.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重要原因;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是最根本原因。
1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14.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编撰《四洲志》。
15.魏源:编撰《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6.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响亮喊出“救亡”口号,他翻译的《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17.孙中山在1894年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9月,攻克永安,分封诸王,永安建制使太平天国政权初具规模。
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位首都。
1956年上半年,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写下了“三原”:《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歌》、《原道觉世训》,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提供思想基础。
3.《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土地分为九等,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不分男女每人一份,16岁以下减半。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积极性: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与以往农民起义相比,有更完备的内容,深刻触及了封建社会矛盾核心。
局限性: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性。
4.《资政新篇》(1859年),作者:洪仁玕(干王)内容:(1)政治: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2)经济: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准富人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3)思想文化: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4)外交:与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
严禁鸦片入口,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评价:《资政新篇》是第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和建设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
局限性: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5. 1856年9月,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6.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1)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政府的衰败过程;(2)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两个纲领);(3)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具有世界意义。
7.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的腐化,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3)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
8. 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是革命的主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9. 洋务派主要代表:奕訢(倡导洋务的首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
10.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
总理衙门大臣有:奕訢、桂良、文祥。
11.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后来张之洞在他的《劝学篇》中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2.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其次是加强海防、边防,抵御侵略。
13.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第一,兴办近代企业;第二,建立新式海陆军;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主力、李鸿章管辖)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翻译学堂(京师同文馆)、工艺学堂、军事学堂)江南制造总局,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最重要的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举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是:解决军事工业所需的原料的需求、交通运输的需求、弥补军用工业的亏空(经费的需求)。
1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15.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西方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16.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17.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18.维新派的宣传活动:(1)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康有为旗手)(2)著书立说(康的“两考”、梁《变法通义》、谭《仁学》、严复《天演论》)(3)介绍外国变法经验(康有为《日本变政考》)(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办报纸:上海《时务报》(梁)、天津《国闻报》(严)、湖南《湘报》(严)设学堂:万木草堂(康)、时务学堂(梁)19.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张之洞的《劝学篇》成为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
论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20.“百日维新”:1898.6.11,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到1898.9.21,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重新“训政”,共103天。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减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等。
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等。
军事方面: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等。
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创设京师大学堂,广设学堂;提倡西学,翻译西书,派人出国留学等。
21.“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光仁2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2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原因:(1)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2)维新派自身的局限(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第三,脱离人民群众)。
次要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维新派无严密组织、不掌握军队;(3)没有发动群众支持。
24.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历史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清末“新政”破产;(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