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1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公共物品供给表现出出现分配不平衡和回报低下的状况,挑战着政府和社会全体的运行状况。

一方面,在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公共资源面临着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以及供应不足的困境,这大大限制了公共物品的供给。

另一方面,公共物品消费者的素质不断提高,要求其供给更加优质,这增加了政府的负担。

2路径选择
(1)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应采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物品的效率,均衡地分配资源,及时补充资源短缺。

同时,可以通过运用新技术来提高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

(2)完善消费机制。

要建立公平、公正的消费机制,改革制度,积极推动公共物品消费改革,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也为政府提供更多方法和措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3)普及消费文化。

应积极宣传和普及消费文化,提高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认知,以此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减少浪费消费、提高公共物品使用效率。

3结语
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着诸多困境,政府应加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努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消费机制和普及消费文化等办法,使公共物品供给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

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其对策

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其对策

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其对策摘要:长期以来城市公共物品是一个城市得以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城市公共物品却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如何进行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以实现城市居民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从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理论界定、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强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公共物品对策一、理论界定“公共物品”这一概念首先由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于1919年在其博士论文《公平税收》一文中正式提出的。

而再次正式使用此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他认为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征: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布坎南在《民主进程中的公共财政》一书中也强调了公共物品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的不可分性和排他性。

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中也指出“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种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它们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而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都要花费巨大成本(它们是非排他性的)。

”除此之外,他还指出,有些公共物品在消费时会产生拥挤性,如道路、公园在消费者达到一定人数时就具有拥挤性。

(一)城市公共物品定义关于城市公共物品的定义,几乎每个学者都有不同的表述,但是就其本质来看,他们的观点又都具有一致性,只是在侧重点方面存在某些差异。

比如,邢福俊认为,所谓城市公共物品,是指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和人身安全为前提,为城市化社会进步和发展所提供的城市内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我们可以根据各位学者对城市公共物品的定义,把本文的城市公共物品界定为:是指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和人身安全为前提,为城市化社会进步和发展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它包括地方教育、公安、消防、公路、桥梁、航空设施、公共交通、供水、废水处理、内河航道、港口、水源、固体废弃物与有害废弃物的处置设施、公共建筑与庭院、通讯系统等等。

可以说,城市公共物品是一个城市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现状与对策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现状与对策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现状与对策【摘要】现代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入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探讨了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动市场机制优化,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探讨了改善供给模式的路径,强调了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研究,为我国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现状;对策建议;改善路径;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社会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型城镇化是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和居住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变化。

在这一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研究正变得愈加重要。

城镇化过程中,公共产品的供给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急需研究新型城镇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以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针对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研究成为当前城市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研究背景的明确可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产品是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供给模式的研究不仅关乎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更关乎广大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研究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现状和对策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和理论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地方公共品供给发展现状

地方公共品供给发展现状

地方公共品供给发展现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地方公共品的供给不断得到改善和完善。

本文将从城市建设、交通设施、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探讨当前我国地方公共品的供给现状。

一、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是城市公共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美观程度和居住环境。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规划、市容管理等方面的建设。

如:城市绿化、市政道路的建设,城市景观的规划等。

这些措施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同时,城市建设还包括公共设施的建设,如医院、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的建设,为居民提供更为便利和舒适的公共服务。

二、交通设施交通设施是城市公共品中的重要一环,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交通设施的构建,如地铁、公交、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自行车道、人行道的修建等。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缓解交通堵塞,提高交通效率,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

三、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作为公共品的一种,也是当下社会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城市环境的改善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景观质量,也能够保护居民的生态环境,降低环境污染的影响。

如近年来,不少城市开始推行垃圾分类、采用环保能源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力地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四、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公共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责任之一。

现在,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保障自身生活的保障措施。

同时,也有很多地方还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如配套建设养老机构和老年公园等。

总体来看,中国地方公共品的供给持续得到改善和完善,但总体水平仍然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

有些地方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公共服务业发展速度较慢等问题。

此外,一些地方之间在公共品供给方面的差距也比较大。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对于地方公共品的投入和力度,不断改善公共品既有的不足和问题,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公共品的发展。

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思考和建议我们对公共产品并不陌生,有居民生活的地方,就会有公共产品存在。

特别是对城市而言,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决定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准。

从城市形成,到城市功能的拓展,公共产品都起着先导的作用。

我国经过多年实践和发展,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仍有许多不足。

一、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外部环境,是指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等的总称。

要分析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就要从外部为开始进行分析。

1.供给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相对改革开放前有很大进步,但进步背后,仍存在许多落后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供给滞后、供给超前。

调查表明,我国70%城市未形成主干道网络,交通堵塞严重;近三分之二城市存在供水问题,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足10%,水污染严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为发达国家的六分之一。

这都告诉我们,即使总体已改善,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依然处于较为滞后的阶段。

我国考量政绩的标准往往是GDP,许多领导人追求“政绩工程”,搞奢华形象,超前提供不必要的公共产品。

甘肃省玉门市就出现这样不和谐的景象——城区仍用明沟排水,居民区尘土飞扬,政府却耗资上千万兴建高档办公楼,建80米宽的马路和全省最大广场。

2.忽视支撑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想要政绩,就需要GDP,而建设广场、马路、大桥等硬件设施出政绩的速度更快,便成为了表现政绩的工具,使得政府不关注培育和发展城市产业。

由于忽视这一点,许多城市建起新区,最后却都有“城”无“市”,到了夜晚更犹如“鬼域”。

由于城市产业发展慢,税源不足,供给成本难以收回,也缺乏后续资金。

3.城市人口素质堪忧,供给成本提高随着城市发展,许多农村流动人口成为城市的新居民。

但这些人素质参差不齐,城市意识差,存在许多悖于城市生活方式和规则的习惯。

另外,尽管我国城市人口接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但整体文化水平还偏低,许多居民不执行城市规则,例如毁坏公共设施、到处张贴小广告等,都导致公共产品供给成本提高。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到公共物品的数量、种类、质量、分布等方面。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会导致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下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因此,研究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研究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共物品种类和数量:每个社区都需要满足一定的公共物品需求,例如道路、自行车道、公共厕所、垃圾桶等。

不同社区的需求有所不同,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研究。

2. 公共物品质量和维护:公共物品的质量和维护情况对社区居民的使用体验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公共物品质量不好或者不能及时维护,可能会导致社区居民的不满和投诉。

3. 公共物品分布:公共物品的分布需要考虑到社区人口密度、交通线路和公共设施的接近度等因素。

对于不同的社区,需要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公共物品的最佳分布方案。

4.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包括政府提供、社区居民自主提供、社区居民参与管理等。

不同的供给方式可能会影响公共物品的数量、质量和维护情况,需要综合考虑。

总之,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研究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寻求最佳供给方案,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物品服务。

破解城市公共设施供给的问题研究

破解城市公共设施供给的问题研究

破解城市公共设施供给的问题研究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也是人们工作生活的核心区域。

在城市中,公共设施的供给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发展水平。

然而,城市公共设施供给问题一直存在,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供给水平成为了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现状分析目前,城市公共设施供给问题的主要表现是:覆盖范围不全、分布不均、配套不足、设备陈旧等问题。

其中,覆盖范围的不全是因为城市化进程的滞后,特别是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边缘地区的公共设施供给常常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而分布不均的问题,则是由于城市规划的缺陷,导致人们在某些地区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和金钱才能享受到基本公共设施的服务。

此外,公共设施的配套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城市的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并未能配备齐全的设施,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而设备陈旧等问题,则涉及设施的更新和升级问题,除了需要资金支持外,还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扶持。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城市公共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协调。

首先,城市规划必须加强,从规划的角度统筹城市内外部分公共设施的供给。

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设施的建设规模,完善设施的配套,优化市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环境。

另外,通过合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设施建设,同时创造公共设施的创造新的模式,促进多方面深入合作,无疑是解决城市公共设施供给问题的又一个有效手段。

最后,加强公共设施的管理,更新公共设施设备,推出相应的政策和奖励制度,促进公共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际应用以上提到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已经在一些城市中得到了应用。

比如,在北京市,政府加大了公共设施的投资,尤其是城市绿地的建设,从而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形象。

在上海市,整合社会化资源,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大型公共设施的协调管理,有效地改善了上海市公共服务的便利化程度。

在广州市,加强了公共服务与社会化资源的互动协作,切实解决了部分社区公共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

城市公共设施的现状与改善方案

城市公共设施的现状与改善方案

城市公共设施的现状与改善方案城市公共设施是指为人们提供方便、舒适和安全的各种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公共交通、公园、垃圾处理等。

它们为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文化支撑,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形象。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共设施建设与城市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公共设施的短板正在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

城市公共设施的现状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居民数量的增加,人们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在交通出行方面,城市的道路和公共交通系统都存在明显的瓶颈和堵点;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在城市管理方面,垃圾处理、环保等也存在需要改善的问题。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城市生活质量的提升。

交通堵塞、内部矛盾激化、城市治理难度加大,社会不稳定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据调查,我国城市公共设施总体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地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改善城市公共设施的方案城市公共设施的改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对不同领域的公共设施建设要进行科学规划和有序布局,集聚龙头企业和专业人才,通过政府引导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基础设施是国家和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保障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

因此,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要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优化投资结构,加强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持。

加大对基础设施落后地区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加强对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填补城乡公共设施差距。

二、协调公共设施与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要在科学确定城市建设范围和规模的基础上,制定适应城市经济与文化活动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浅谈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一、公共物品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消费的大多数物品是到市场上购买,买来之后,自己可以独自享其效用,别人无法使用,这种只能个人或家庭独自享用的物品称之为私人物品。

而与之相反,在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例如国防、道路、无限电视服务等。

与一般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具有几方面特征:(1)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

每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或者说一个公共物品一旦提供了,多一个消费者得加入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为实现消费这一物品,消费者之间不必要展开竞争或争夺。

(2)消费的非排他性。

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最典型的如灯塔、国防、司法系统等。

(3)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集体使用,正如西方财政理论中提到的“灯塔理论”。

[1] 按照公共物品的供给、消费、技术等特征,依据公共物品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状况,公共物品可以被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1)纯公共物品。

一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消费上不存在“拥挤效应”,不可能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排他性使用,如国防、国家安全、法律秩序等属于典型的纯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

一个人的使用不能够排斥其他人的使用。

然而,出于私益争夺,在消费上却可能存在着竞争。

由于公共的性质,物品使用中可能存在着“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的问题,这类物品如地下水流域与水体资源、灌溉渠道等。

二、公共物品供给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以往人们常用哈丁的“公地悲剧”、“囚徒困境”等理论模型来分析公共物品解决之道。

这些模型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会做出从全体当事人的角度看是‘非理性的’行为。

对此,人们提出以强有力的政府或者彻底的私有化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途径。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管理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管理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管理:一项全面性分析公共物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益,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公共物品的供给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全面性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公共物品的供给1.供给现状近年来,我国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公共图书馆、体育馆、公园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然而,在某些地区,公共物品的供给仍然存在不足,如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

2.影响因素影响公共物品供给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政府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

政府投入是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要保障,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

此外,人口分布也会影响公共物品的布局和规模。

3.对策与建议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我们建议:(1)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投入力度,尤其要关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2)多元化资金来源:除了政府投入外,我们还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如引入社会资本、发行债券等,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3)提高供给效率:在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应注重提高供给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评估体系等方式来实现。

二、公共物品的管理1.管理现状公共物品的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如维护、使用、监管等。

目前,我国在公共物品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效率不高、监管不到位等。

2.影响因素影响公共物品管理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人员素质、法律法规等。

管理体制不健全会导致管理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

人员素质不高会影响服务质量,法律法规不完善则会导致管理无章可循。

3.对策与建议为了提高公共物品的管理效率,我们建议:(1)完善管理体制: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避免管理混乱和推诿扯皮现象。

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构建有效供给体制构想

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构建有效供给体制构想

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构建有效供给体制构想一、引言公共物品是指所有人都能享受海量的资源和服务,无需排他和竞争,且所有使用者之间没有互相排斥和排斥的性质。

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政府的支持,在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我们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无法高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损坏等。

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和构建有效供给体制构想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现状1. 公共物品供给的意义及局限性公共物品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公认的重要特征之一,公共物品供给有助于社会公平、经济增长和公民参与。

但是,公共物品的供给存在局限性,例如,公共物品的数量可能受到有限的财政资源、不充分的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影响。

这些局限性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不足和不稳定。

2. 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各地区的公共物品资源分布不均,这种不均衡的现象也反映在公共物品供给的差异性上。

一些地区的资源较为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却面临着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问题。

同时,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等方面有密切关联。

3. 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挑战当前,区域公共物品供给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如何有效规划区域公共物品的供应,如何为区域居民提供更多和更高质量的服务等。

三、构建有效供给体制构想1. 提高公共物品供给能力水平通过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优化公共物品供给的组织架构、完善制度建设等措施,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通过制定区域规划、建设公共设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等措施,有计划有序地提供公共物品服务。

2. 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智能化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公共物品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例如,通过建立信息中心、实现数据共享、提高系统智慧化水平等措施,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智能化。

3. 实行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实现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民主化和普及化。

例如,通过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制定公共物品供给计划,深入了解公众需求,并在规划、设计和供应过程中充分反映公众的需求和意见。

市场经济下公共品供给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市场经济下公共品供给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市场经济下公共品供给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私人财产的所有权和自由市场的运转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模式。

市场自由的基础是个体在自由选择和竞争的环境下追求他们自身的利益。

这种模式很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却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公共品的供给,这一问题必须要得到有效的解决。

本文将探讨市场经济下公共品供给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策略。

一、市场经济下的公共品公共品简单来说就是无法剥夺和共享的产品或服务。

这种产品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使用和享受它,而一个人的使用和享受并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使用和享受。

显然,公共品的特性和私人财产的特性有很大的区别。

对于一个私人财产,只有拥有该财产的人才能够使用那个财产。

而对于公共品,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这就决定了公共品的供给不同于其他商品和服务。

市场经济模式下,公共品的供给存在着重大的困难,这是由于以下几点问题造成的:1、公共品的财务性质易变。

由于公共品不具有私人财产的所有权,因此它不能被销售或者出租来获得收入。

另外,公共品不能以价格来衡量,因此不能通过价格机制来反映供需关系。

2、公共品难以盈利。

由于公共品的财务性质无法保证收益,因此对企业和个人来说,为公共品投资是有风险的。

由于无法获得收益,私人企业对于公共品的投资并不会太高。

3、公共品的供给无法限制。

由于公共品不能被调控,所以较大的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

而这种需求不像私人商品那样可以选择强制最低限度的供给。

二、市场经济下公共品供给的对策由于公共品的供给无法依靠市场价格机制,治理和管理公共品供应是市场经济模式下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提高公共品的供给水平是市场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以下是市场经济下公共品供给的几个解决策略:1、政府补贴市场经济下很难有私人企业愿意为公共品投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通常会通过政府补贴来支持公共品的提供。

这是政府对公共品的经济支持的一种形式,可以扩大公共品的供应,从而提高公共品的筹资能力,使公共品得到持续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现状与对策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现状与对策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改革。

城镇化公共产品是指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或者实施公共计划来满足城镇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产品。

目前,我国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供给能力不足、社会公平性不强等。

研究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现状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当前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才能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促进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是引入文章的全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研究,深入了解目前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如何优化和改进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促进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通过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可以更好地指导研究工作的开展,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1.3 研究意义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的重要战略,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研究对于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研究能够帮助政府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研究可以促进城镇化过程中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化和创新,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研究意义还体现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为构建富有活力和宜居的城市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深入研究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探索提升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对策和措施,对于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现状与对策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现状与对策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现状与对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在城镇化建设中,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就将对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就其对策进行探讨。

1.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现象十分严重。

尤其是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市民的需求。

2.供给模式单一在城镇化进程中,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

这种供给模式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也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市民。

3.缺乏市场化运作在城镇化过程中,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缺乏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效率不高的问题。

1.建立多元化的供给模式针对公共产品供给过于单一的问题,需要建立起多元化的供给模式,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参与,形成共同供给的机制。

通过多元化的供给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避免资源的浪费。

2.推动PPP模式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推动PPP模式的发展。

PPP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使公共产品的供给更加灵活、高效。

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效率。

4.加强政策引导政府需要加强对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政策引导,引导资源向符合城市化发展需求的领域倾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和运作机制。

可以通过立法,规范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管理,保证公共产品的合理供给,提高公共产品服务质量。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研究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研究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研究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和发展。

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是每个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现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也在不断扩大和完善。

但是,由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供给水平存在巨大差异。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过剩的区域,设施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供给不足的区域则会出现设施老化、违规建设等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已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仅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还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形象。

主要问题有:1、设施不足。

一些城市设施供给不足,如公园、体育场馆等,导致居民娱乐活动少,缺乏健康的文化休闲方式。

2、设施老化。

由于城市建设时间不同,部分城市公共设施存在老化现象。

这些老化的设施使用起来不便,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

3、服务不足。

设施的供给过剩并不代表着服务水平一定高,如果服务质量不过关,设施供给就显得空洞无物。

有些设施的管理和服务还不够完善,造成资源浪费,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的策略为了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让更多城市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1、完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保证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重要原则,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设施的布局和结构,避免设施分散、重叠等现象。

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市场机制虽然不能完全取代政府的作用,但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压力。

市场化的供给模式可以加速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速度和优化服务质量。

3、提高政府投入,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设施。

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顾延娅来源:《管理观察》2013年第03期摘要:公共产品供给是在一定经济、社会、文化等条件下所进行的实践活动,这些条件状况反过来必然会制约公共产品供给的效果。

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所处的各种条件并不成熟公正、合理地向每个社会成员供给公共产品有利于实现社会成员在机会、过程、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可以为其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对策一、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1)主体一元,内容匮乏“主体一元”是指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主要是政府,而企业、社会组织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据有关数据推算,到目前为止,全社会70%以上的公共产品仍依靠政府供给。

多样化的公共产品需求必须要有多样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来加以满足。

但与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公共产品需求相比,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却呈现出种类单一,内容匮乏的问题。

(2)总量不足,结构畸形充足的公共产品供给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须的大型基础设施;另外,足够的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可以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失败者提供必要的保障,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总量却明显不足,这主要体现在,虽然自建国以来,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总量不断持续增加,但就总体水平来讲仍然不高。

(3)机制不全,模式单一“机制不全,模式单一”是指目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并没有发挥全部供给机制和模式的作用。

公共产品供给实践有力的证明了:首先,随着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和模式必将取长补短、相互补充。

这是因为,任何一种供给机制都会“失灵”,不能独立完成供给公共产品的任务。

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却存在着机制不全、模式单一的问题。

二、解决“统筹问题”的对策建议(1)加强理论探索,丰富和完善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体系当前,想要解决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所存在的各类“供给问题”,需要丰富和完善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体系,从而在公共产品供给内在机理上破解公共产品供给实践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

城市公共物品其有效供给论文

城市公共物品其有效供给论文

城市公共物品及其有效供给【摘要】公共物品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城市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城市文明与进步程度的一个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公共物品的投入较以前有所增加,但是相对于不断扩大的需求,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严重不足。

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根据我国特殊国情,在微观层面分析了城市公共物品的特征,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内在规律。

在宏观层面上,探讨了我国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现状以及提高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公共物品;内在规律;供给现状;有效供给1.城市公共物品的特征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公共物品的概念是区别于私人物品提出的。

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公共物品允许许多人消费,而且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效果,即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是指公共物品生产出来,任何人都能消费。

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即纯公共物品的特征。

只要具有这两种特征之一的物品,都称为公共物品。

本文所指的公共物品,指这种广义的公共物品。

根据公共物品消费的区域性,可以将公共物品区分为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准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及地方性的公共物品。

城市公共物品属于地方公共物品,其消费只能被该城市消费者共同平等地消费。

与全国性或准全国性公共物品相比,城市公共物品具有以下特点:(1)城市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区域性。

该城市的居民能够享受这种公共物品的消费,而非该城市的居民则被排斥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之外。

(2)城市公共物品的消费人数有一个适度的规模。

如果消费者数量超过一定限度,则会出现拥挤成本,也就是说新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大于零。

比如一定规模的城市道路最多只能容纳一定的车流量和人流量,如果车流量和人流量超过了此范围,则会出现交通阻塞现象。

2.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内在规律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新旧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如何优化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是摆在城市政府面前的全新课题,对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内在规律性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及对策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共物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公共物品的供给状况,不仅是社会成员生存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

然而,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地区差距极大,严重地制约着当代中国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和谐社会的实现。

【关键词】公共物品;产权结构;服务型政府公共物品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不断变化,按照这一定义,凡是由团体提供的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比较认同和接受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提出了公共物品的严格定义,指出纯粹的经济学理论对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明确的区分:“与来自纯粹的私有物品效益不同,来自公共物品的效益牵涉到对一个人以上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消费效果”。

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物品供给直接相关。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东向西递减的格局,东部沿海地区财力状况好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公共物供给投入相应更多,在公共物品供给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互相推动下,加多年来的积累,共同促成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公共物品供给的区域空间分配。

首先,基础教育供给。

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普通性、全民性、全面性和社会性的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我国必须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以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从而真正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1]。

根据迟福林等人的研究,在导致收入差距的各种因素中,公共物品的因素占到90%以上,仅教育因素就占20%左右[2]。

为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国家实行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两免一补”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经费机制”,基础教育不均衡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但作为公共物品的基础教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存在较大差距。

这种地区间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均衡,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公平,不利于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公共卫生供给。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标题: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导言:作为现代化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公用事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综合分析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供给不足和矛盾突出1. 能源供应不稳定。

现代城市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供给不稳定和供需矛盾突出。

2. 水资源短缺。

城市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加剧了对水资源的需求,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开发,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3. 垃圾处理问题。

城市垃圾数量不断增加,但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滞后,导致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二、环境污染严重1. 大气污染。

城市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等导致的大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

2. 水质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导致的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3. 土壤污染。

城市的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弃物、垃圾填埋场等,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三、运营管理不规范1. 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繁琐。

城市公用事业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复杂,长时间导致建设进度滞后。

2. 资金投入不足。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然而,目前的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公用事业的运营和建设。

3. 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体制不完善。

现行管理体制下,协同联动不足,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和责任分散问题。

解决对策:为了解决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措施:一、优化供给1. 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城市能源供给的稳定性。

2. 加强水资源管理。

通过建设水资源调度系统、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措施,提高城市水资源供应能力。

3. 完善垃圾处理设施。

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环境保护1. 推动大气污染治理。

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燃煤电厂的清洁能源改造,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其对策[大] [中] [小] 一、理论界定 “公共物品”这一概念首先由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于 1919 年在其博士论文《公平税收》一文 中正式提出的。

而再次正式使用此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他认为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 征: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布坎南在《民主进程中的公共财政》一书中也强调了公共物 品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的不可分性和排他性。

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中也指出“公共物品是这 样一种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它们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而 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都要花费巨大成本(它们是非排他性的)。

”除此之外,他还指出,有 些公共物品在消费时会产生拥挤性,如道路、公园在消费者达到一定人数时就具有拥挤性。

(一)城市公共物品定义 关于城市公共物品的定义,几乎每个学者都有不同的表述,但是就其本质来看,他们的观点 又都具有一致性,只是在侧重点方面存在某些差异。

比如,邢福俊认为,所谓城市公共物品,是 指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和人身安全为前提,为城市化社会进 步和发展所提供的城市内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我们可以根据各位学者对城市公共物品的定义,把本文的城市公共物品界定为:是指以实现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和人身安全为前提,为城市化社会进步和发展 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它包括地方教育、公安、消防、公路、桥梁、航空设施、公共交 通、供水、废水处理、内河航道、港口、水源、固体废弃物与有害废弃物的处置设施、公共建筑 与庭院、通讯系统等等。

可以说,城市公共物品是一个城市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城市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城市公共物品城市特征 通常来说,公共物品具有以下特征: 一般特征即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

城市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指对于一种纯粹 公共物品来说,任何一个人为了消费而实际可以支配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就是该公共物品的总量。

特殊性即空间性。

城市公共物品的空间性是指这种公共物品尽管对于新来的居民无需耗费更多的 成本便可以获得其收益,然而这种收益却局限在一个社区中,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在这个地区 内的居民可以受益,而不在这个地域内的居民则不受益。

二、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现状 (一)主体选择单一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能够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和一般性作用,但市场调节对治安设 施、环境与卫生设施、防洪防灾设施、文化设施等公共物品却往往鞭长莫及,由于公共物品的外 部性,通过市场机制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其结果直接表现为市场失灵,通过政府供 应公共物品以弥补市场失灵。

因此,提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便成为城市政府配置资源职能的主 要内容。

(二)城市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不足一般来说,要先提供基础设施产品,然后才能提供别的公共物品。

具体来说,建立在这一基 础上的是安全需要(警察和消防)、社会需要(公园、公墓)、个人需要(图书馆、活动中心、 游泳池)、成就需要(高尔夫球场)以及自我实现需要(博物馆、歌剧院)。

如下图所示: 但目前有些城市政府一味追求公共物品提供的第三层次(如公园、草坪的供给)及以上层次, 而忽视了作为第一层次的街道、供水、排水与燃气等基本服务,从而阻碍了该城市的不断发展壮 大,在一定程度 E 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束缚了城市经济的腾飞。

只有在第一层次的公共物品的提供得到充分满足的基础上。

才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以 上层次的公共物品的供给。

(三)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来源不足。

从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来源上看,目前主要依靠的是城市地方税收。

但是由于城市的事 权、财权无法充分挂钩,使得资金来源相对短缺。

此外,城市政府对于城镇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往往采取实物地租的形式,以完成对于小区的排水等公共物品的供给,而这却妨碍了住房货币化 进程,造成城市政府土地级差地租收益的流失。

三、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改进与政策探讨 (一)转变政府角色,公共物品生产主体多元化。

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上最主要的职责应是“掌舵”(决策、控制和监督)。

而不是“划桨” (具体生产),而且,公共物品的生产形式应根据公共物品性质的不同而多样化。

正如 E·s 萨瓦 斯所深刻指出的:“‘政府’这个词的词根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操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各地方城市政府不仅包揽了所有城市公共物品的生产,且几乎全部的私人产品的生产也被其 涵盖。

改革开放后,城市政府已经从很多私人产品领域推出,把基本职责定位在城市公共物品的 供给上。

根据公共物品的性质,可采用以公营生产和民营生产两种基本形式为主,其它如政府直接经 营、政府与私人企业签订生产合同(自来水供应、垃圾清理、城市交通)、授予经营权、政府参 股、经济资助(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减免税收、直接投资)、BOT 方式(即建设—经营—转让)、 BOO(建设—拥有—经营)等多种形式为辅的方式,尤其是应允许和鼓励私营企业生产和经营公共 物品。

这可以增强竞争意识,有利于经济和社会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解决地方基础性项目的资金 短缺,消除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障碍;还有利于地方科教事业的繁荣。

(二)加强税收,不断开辟新的税源,以满足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

城市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是行使其社会管理者的职能,因此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应当是城 市政府的税收。

因此,要不断开辟新的税种,以保证财源的充足。

必要时可以通过给予政府相应 的税收立法权,使得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居民的偏好合理确定税收的品种和税率, 从而能够保证城市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三)将市场机制引入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领域 我国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低效主要是政府的垄断性与企业的公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行政机构 和公共部门在生产中一直以纯行政方式运作,电力局、自来水公司、邮电局、铁路局等上下对口 设置,享受垄断权,这种垄断特征既加剧了低效率,又促进了寻租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戴维·奥 斯本曾详细分析过“把竞争机制注入提供(公共)服务中”的种种好处:竞争最明显的好处是提高效率,即投入少产出多,竞争迫使公营的(或私营的)垄断组织对顾客的需要做出反应,竞争 奖励革新,而垄断扼杀革新。

对消费者来说,“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利益的关键实际上不是所有 制,而是竞争”。

同时,对配置到公共物品领域的政府财政资金的效益进行市场化的投入——产 出考核,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使政府直接提供的这部分公共物品“价廉物美”。

城市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的路径研究Research o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hinese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 出 摘 处: 《科技创业月刊》2008 年第 2 期 73-75 页,共 3 页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要:研究城市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的路径。

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阐述城市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的必要性,分析其理论依据和市场化供给的条件,论述了城市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 的三种模式: BOT 模式、 PPP 模式和 ABS 模式。

Today the worlds are generally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tight resources supply and wors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ving resources and carrying out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 portant mission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implementing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iron & steel enterprises are the big butts of resources consumption and also the large family of environment pollu- tion,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d the main content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s a whole, and then elaborated the basic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in iron & steel enterprises. In the end, it proposed some factor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carrying out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iron & steel enterprises. 关 键 词:城市公共物品 市场化供给 BOT 模式 PPP 模式 ABS 模式 green supply chain, iron & steel enterprises,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公共物品的供给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供给主体。

政府需要确定谁来提供 公共服务,是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社会团体,还是相互合作;二是供给的形 式。

政府可以通过委托授权的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参与公共服 务的产生和供给,如合外包、 特许经营等。

政府也可以在自身内部引进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 模拟建立“内部市场” ,实现内部的决策和执行相分离,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 生产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