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感悟诗人奋发进取的精神及作者的家国之思,激发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教学过程】
㈠情景导入
江淹《别赋》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柳永也道:“多情自古伤离别。”
面对离别,人们黯然神伤,而1290年前,当25岁的李白离家远游时,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于是从笔下流淌出了我们今天的这首《渡荆门送别》。
㈡我所知道的李白
[学生活动]李白知识撷萃男女对抗赛。
[备课]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生平]
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出生于巴渝地区,即现在的四川省。
⑴五岁开始读书,十五岁,已有诗赋多篇,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赏。
⑵十八岁,隐居大匡山读书,往来于大匡山周边地区,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⑶二十五岁,李白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次离别家乡,从青溪出发,顺着长江,轻舟而下。游经三峡。渡过荆门山。进入了江汉平原。一直在山区生活的李白,首次见到宽阔的平原,完全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给李白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体验。
李白第一次看到宽广的平原,他看到了怎样不一样的景色,又有着怎样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诵读《渡荆门送别》。
㈢诵读感知
1.齐读,读出韵律和情感。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三分钟背诵,抽查。
㈣了解诗意
[学生活动]结合注释,明白诗意。
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
⑺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出示诗意]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㈤诗歌赏析
1.诗歌主题探讨
诗题为“渡荆门送别”,可清人沈德潜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你赞同这样说法吗?
[学生活动]讨论谈观点。
[备课]送别是肯定存的,作者写的是告别故乡,而非送别朋友,不是《赠汪伦》中的……对汪伦情谊的感动,不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渴望与孟夫子相聚扬州的向往之情,不是《送友人》中的……不知要飘泊到何处,不忍分离之情。
李白写出了故乡之水陪伴诗人,万护送的动人情景,是故乡水送别诗人。
[备课]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赏析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⑴赏析角度——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
[备课]公元724年,25岁的李白学业有成,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到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此次李白离别家乡,轻舟东下,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这种别离,既有不舍,又有激动。
“直抒胸臆”往往能带给我们心灵的美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是美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自信是美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恋是美的。同样,李白对农乡的眷恋、不舍,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也是美的。所有最真挚的感情,都是美的。
⑵赏析角度——炼字修辞
①“送”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②“仍”——还、继续、依旧的意思,诗人因见到异乡的新奇景色而欣喜、激动,胸中豪情万丈,这时忘掉故乡是正常的,可作者不但没有忘,反而勾起了对乡的无限眷恋。(异曲同工:“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③“万里”——突出距离之远,表现了对故乡的不舍。
[备课]据资料记载,诗人居住的青莲乡的通口河与平通河,汇流成涪江经嘉陵江注入长江。我们经常说,山连着山,水连着水,诗人也清楚自己脚下的那条江就是与家乡的河联系着的。诗中没有说自己眷恋着家乡的人,但他把本感情的故乡水表现得深情厚谊,家乡水对游子的情感,不正是诗人一路上眷恋故乡的感情的含蓄表达吗?
⑶赏析角度——诗歌结构
①“送”直接点题。②与首联遥相呼应
3.赏析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译文:(我乘舟)远渡到荆门山以外,去楚地漫游。
赏析角度——炼字
“渡”字直接扣题,“远”“游”字交代了此行的目的,这三个字不仅包含着作者多年愿望得以实现的兴奋,更有自己将实现抱负的激动。
(过渡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怀着此种心情离别故乡,远游的李白,从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在诗人的笔下会展现出怎样的情致呢?
4.赏析含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译文:山随着平旷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奔入辽远无限的原野后,依旧滔滔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