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的处理

合集下载

动力学临界问题的类型和处理技巧

动力学临界问题的类型和处理技巧

动力学临界问题的类型和处理技巧一、动力学临界问题的产生——供需匹配问题牛顿第二定律ma F =∑,等式的左边是其他物体提供给物体的力(供),右边是物体以加速度a 运动时所需要的力(需),因此ma F =∑实际上是供需匹配的方程。

当某些外界条件变化时,a 可能变化,因此物体所需要的力可能发生变化,这就存在供需匹配问题。

动力学临界问题,本质上讲,就是供需匹配问题: ①供需相匹配(等号成立),则可维持两物体间的某种关联(如相对静止、接触、距离不变等); ②若供需不匹配(等号不成立),则两物体间的该种关联被破坏(如两物体相对滑动、分离、距离增大或者减小等)。

其他物体提供的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若所需要的力在该范围内,则能够维持物体间的某种关联,若所需要的力超出该范围,则物体间的该种关联被破坏。

二、动力学临界问题的类型依据其他物体提供给物体的力的特点,可将动力学临界问题分为两大类型:供可变型和供不可变型。

1、供可变型其他物体提供的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若所需要的力在该范围内,则能够维持物体间的某种关联,若所需要的力超出该范围,则物体间的该种关联被破坏。

具有这种特点的力,主要是两大类:静摩擦力和弹力。

具体分析如下:(1)静摩擦力:-F f m ≤F f ≤F f m ,N f F F 0m μ=若:所需F f ≤F f m ,则两物体相对静止,若:所需F f >F f m ,则两物体相对滑动。

(2)弹力:F N ≥0, 0≤F T ≤F T m①支持力/压力F N :所需F N ≥0,则两物体相互接触,所需F N <0,则两物体相互分离。

②绳中张力F T :所需F T 满足0≤F T ≤F T m ,则绳子绷直,两物体维持某间距,所需F T <0,则绳子松弛,两物体间距减小,靠近,所需F T >F T m ,则绳子绷断,两物体间距增大,分开。

2、供不可变型特定位置处,其他物体提供的力是一个确定的值;若需要的力等于该值,则能够维持物体间的相对位置,若需要的力不等于该值,则两物体接近或者远离。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综合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综合

高三物理复习专题: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在动力学问题中,常常会出现临界状态,对于此类问题的解法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1.极限法:在题目中如果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关键词时,一般隐藏着临界问题,处理这类问题时,常常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将临界状态及临界条件显露出来,达到尽快求解的目的。

[例1]如图1—1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物体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力F ,试求:(1)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力F 的值;(2)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所获得的最大加速度。

解析:要使物体能够运动,水平方向的力必须要大于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当力F 有极小值时,物体恰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对物体的受力如图1—2所示,由图示得: N F μθ=cos min ① mg N F =+θsin min ②解得:θμθμsin cos min -=mgF ③当力F 有最大值时,物体将脱离水平面,此时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恰好为零,根据受力分析得:ma F =θcos max ④ mg F =θsin max ⑤ 解得:θsin max mgF =⑥ ∴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所获得的最大加速度: θgctg a = ⑦则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F 的范围应满足:θμθμsin cos -mg ≤F ≤θsin mg[例2]如图甲,质量为m=1Kg 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体质量为M=2Kg ,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地面光滑,θ=370,现对斜面体施一水平推力F ,要使物体m 相对斜面静止,力F 应为多大?(设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m/s 2)[解析]:现采用极限法把F 推向两个极端来分析:当F 较大时(足够大),物块将相对斜面上滑;当F较小时(趋图1—1图1—2X于零),物块将沿斜面加速下滑;因此F 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F 的取值是一个范围(1)设物块处于相对斜面向下滑的临界状态时,推力为F 1,此时物块受力如图乙,取加速度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

动力学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动力学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考点二 动力学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一般有三种解法:1.极限法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临界问题,处理这类问题时,应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达到尽快求解的目的.2.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出现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问题,也可能不出现临界问题,解答这类题,一般用假设法.3.数学法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公式,根据数学表达式求解得出临界条件.命题点1 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3.一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地面上,Q 为与轻弹簧上端连在一起的秤盘,P 为一重物,已知P 的质量M =10.5 kg ,Q 的质量m =1.5 kg ,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 =800 N/m ,系统处于静止.如图所示,现给P 施加一个方向竖直向上的力F ,使它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 s 内,F 为变力,0.2 s 以后,F 为恒力.求力F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取g =10 m/s 2)【解析】 设开始时弹簧压缩量为x 1,t =0.2 s 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2,物体P 的加速度为a ,则有kx 1=(M +m )g ①kx 2-mg =ma ②x 1-x 2=12at 2③ 由①式得x 1=(M +m )g k=0.15 m , 由②③式得a =6 m/s 2.F min =(M +m )a =72 N ,F max =M (g +a )=168 N.【答案】 F max =168 N F min =72 N命题点2 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4.如图所示,12个相同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排成一条直线,相邻两木块接触但不粘连,每个木块的质量m =1.2 kg ,长度l =0.5 m .木块原来都静止,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1,在左边第一个木块的左端放一质量M =1 kg 的小铅块(可视为质点),它与各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5,现突然给小铅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 0=9 m/s ,使其在木块上滑行.设木块与地面间及小铅块与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1)小铅块相对木块滑动时小铅块的加速度大小;(2)小铅块下的木块刚发生运动时小铅块的瞬时速度大小.【解析】 (1)设小铅块相对木块滑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μ2Mg =Ma解得a =5 m/s 2.(2)设小铅块最多能带动n 个木块运动,对n 个木块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当小铅块下的n 个木块发生运动时,则有μ2Mg ≥μ1(mgn +Mg )解得n ≤3.33即小铅块最多只能带动3个木块运动设当小铅块通过前面的9个木块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 ,由动能定理可知-μ2Mg ×9l =12M (v 2-v 20) 解得v =6 m/s.【答案】 (1)5 m/s 2 (2)6 m/s命题点3 数学方法求解极值问题5.如图所示,一质量m =0.4 kg 的小物块,以v 0=2 m/s 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 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 =2 s 的时间物块由A 点运动到B 点,A 、B 之间的距离L =10 m .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3.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1)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2)拉力F 与斜面夹角多大时,拉力F 最小?拉力F 的最小值是多少?【解析】 (1)设物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 ,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 ,由运动学公式得L =v 0t +12at 2① v =v 0+at ②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a =3 m/s 2③v =8 m/s ④(2)设物块所受支持力为F N ,所受摩擦力为F f ,拉力与斜面间的夹角为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α-mg sin θ-F f =ma ⑤F sin α+F N -mg cos θ=0⑥又F f =μF N ⑦联立⑤⑥⑦式得F =mg (sin θ+μcos θ)+ma cos α+μsin α⑧ 由数学知识得cos α+33sin α=233sin(60°+α)⑨ 由⑧⑨式可知对应F 最小的夹角α=30°⑩联立③⑧⑩式,代入数据得F 的最小值为F min =1335N. 【答案】 (1)3 m/s 2 8 m/s (2)30°1335N“四种”典型临界条件(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 N =0.(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度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 T=0.(4)加速度变化时,速度达到最值的临界条件:当加速度变为0时.。

例析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黄勇军)

例析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黄勇军)

例析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河南安阳县二中南校区 黄勇军 455112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那么处理临界问题都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讲解一下这个问题.临界问题的解法一般有三种方法:⑴极限法: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临界问题,处理这类问题时,应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达到尽快求解的目的.⑵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没有明显出现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问题,也可能不出现临界问题,处理此类问题,一般用假设法.⑶数学方法: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公式,根据数学表达式求解得出临界条件. 例1小车内固定一个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用一根平行于斜面的细线系住一个质量为m =2kg 的小球,如图所示. (1)当小车以加速度a 1=5m/s 2向右匀加速运动时,细线上的拉力为多大?(2)当小车的加速度a 2=20m/s 2时,细线上的拉力为多大? (g 取10m/s 2) 解析:本题中存在一个临界状态,即小球刚好脱离斜面瞬间,设此时加速度为a ,受力如图甲.将绳子拉力分解为水平x 方向和竖直y 方向两个分力则得到 ⎩⎨⎧-0sin cos ==mg F maF θθ ∴a =g cot θ=34g =340m/s 2(1) a 1=5m/s 2<a ,这时小球没有脱离斜面,受力如图乙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037cos 37sin 37sin 37cos 1==mg F F ma F F N N解得F =20N F N =10N(2) a 2=20m/s 2>a ,这时小球脱离斜面,受力如图丙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F ma F ==ααsin cos 2两式平方后相加得 F 2=(ma 2)2+(mg )2F =222)()(mg ma +≈45N例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一块质量为M =6kg 的木板,木板的上面放着一个质量m =4kg 的木块. 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最大静摩擦力为f m =8N. 当木块受到F =12N 的水平力的作用时,木板的加速度是多大?解析:本题的关键是鉴别木板和木块之间是否产生滑动.yxGα F 丙F Ny FxG θ乙37°yFθθxG甲M m F有同学认为,木块m 在板M 上产生滑动,因此对木板M 产生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 =μmg =0.1×4×10=4N ,在f 力作用下木板M 产生加速度a =M f=64=0.67m/s 2. 这种错误的出现是因为没搞清木块与木板间是否产生滑动.使木块和木板间产生滑动的临界条件是它们间的静摩擦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设在m 、M 之间有最大静摩擦力,木块m 和板M 有共同的加速度a m . 在f m 的作用下,木板产生加速度,a m =Mf m =68=34m/s 2,在木块上施以水平力F m =(M +m )a m =340≈13.3N 时,木块和木板间有最大静摩擦力. 它们之间没有相对滑动.若施加的水平力大于13.3N ,m 、M 间必产生相对滑动.从题设上知道F =12N <F m ,可知,在F 力的作用下, m 和M 以共同加速度运动,它们之间是相对静止的. 因为F =(M +m )a ,所以a =mM F +=4612+=1.2m/s 2.例3为了安全, 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 =120 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下, 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 t =0.5s, 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 为车重的0.4倍, 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 至少应为多少? (g =10m/s 2) (全国)解析:如图所示,设前方车停在A 点时,后方车在B 点. B 点的车发现A 点的车停止,经t =0.5s 的反应时间以速度v =120km/h 匀速运动到C 处,在C 处开始刹车. 要求运动到A 处时速度为0,所以CA 段的运动为初速v =120km/h 的匀减速运动,到A 处时停止运动.由题意知,s 1=v m t ⋅=33.3×0.5=16.67m.后车在CA 段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m f =mmg.40=0.4g =4m/s 2. 根据匀变速运动公式可得v 2m =2as 2,s 2=av m 22=83.332≈138.61m.所以,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 至少为s =s 1+s 2=155.28m.注意:①为了计算汽车间最小距离,汽车行驶速度应取最大值v m =120km/h. ②在运算时,要把速度v m =120km/h 换算为国际单位v m =33.3m/s.B C A s 1 s 2s。

专题动力学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专题动力学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专题:动力学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临界问题:是指物体的某种状态恰能维持而未被破坏的一种特殊状态,这种分界线,通常以临界值和临界状态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问题中。

解决这类问题时,应注意“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等条件。

极值问题:是指研究动力学问题中某物理量变化时出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一.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例1. 如图1所示,光滑小球恰好放在木块的圆弧槽中,它左边的接触点为A,槽的半径为R,且OA与水平线成α角,通过实验知道,当木块的加速度过大时,小球可以从槽中滚出来,圆球的质量为m,木块的质量为M,各种摩擦及绳和滑轮的质量不计,则木块向右的加速度最小为多大时,小球恰好能滚出圆弧槽练习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上放着一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加在小板上的力F为多大,才能将木板从木块下抽出?二.动力学中的极值问题例2. 如图3所示,质量为m=1kg 的物块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体上,斜面质量为,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地面光滑,现对斜面体施一水平推力F ,要使物体m 相对斜面静止,试确定推力F 的取值范围。

()点拨:此题有两个临界条件,当推力F 较小时,物块有相对斜面向下运动的可能性,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当推力F 较大时,物块有相对斜面向上运动的可能性,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找准临界状态,是求解此题的关键。

练习2.如图1—1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物体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力F ,试求: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力F 的取值范围图1—1【跟踪练习】1.质量为0.2kg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为θ=60°的斜面体的顶端,斜面体静止时,小球紧靠在斜面上,线与斜面平行,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求在下列二种情况下,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斜面对球的弹力(取g=10 m/s2)(1) 斜面体以23m/s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2) 斜面体以43m/s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2.如图所示,木块A、B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2m。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的处理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的处理

动力学中临界极值问题的处理及分析物理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牵涉到一定条件下寻求最佳结果或讨论其物理过程范围的问题,此类问题通常难度较大技巧性强,所涉及的内容往往与动力学、力学密切相关,综合性强。

在高考命题中经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临界和极值问题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一.解决动力学中临界极值问题的基本思路所谓临界问题是指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称为临界状态。

至于是“出现”还是“不出现”,需视具体问题而定。

极值问题则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

临界问题往往是和极值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解决此类问题重在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从而找出临界条件或达到极值的条件,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是物理中的常见题型,同学们在刚刚学过的必修1中匀变速运动规律、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中都涉及到临界和极值问题。

在解决临办极值问题注意以下几点:○1临界点是一个特殊的转换状态,是物理过程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系统的一些物理量达到极值。

○2临界点的两侧,物体的受力情况、变化规律、运动状态一般要发生改变,能否用变化的观点正确分析其运动规律是求解这类题目的关键,而临界点的确定是基础。

○3许多临界问题常在题目的叙述中出现“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句对临界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是只要抓住这些特定词语其内含规律就能找到临界条件。

○4有时,某些临界问题中并不包含常见的临界术语,但审题时发现某个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如运动中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类问题,则该物理量突变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即为临界状态。

○5临界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灵活性较大,审题时应力图还原习题的物理情景,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完整版)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完整版)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1.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在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往往达到某个特定的状态时,有关的物理量将发生突变,此时的状态即为临界状态,相应物理量的值为临界值.若题目中出现 “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往往会有临界值出现.2.发生临界问题的条件(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 N =0.(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 T =0.(4)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合外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出现速度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临界条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所对应的速度便会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3.临界问题的解法一般有三种极限法: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临界问题,处理这类问题时,应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达到尽快求解的目的. 假设法: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数学方法: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公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特别提醒临界问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审题时应尽量还原物理情境,利用变化的观点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利用极限法确定临界点,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物体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力F ,试求:(1)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力F 的值;(2)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所获得的最大加速度。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临界极值问题在动力学中是指系统的某个物理量在经过变化时达到临界值的问题。

这个物理量可以是系统的能量、动量、速度等等。

临界极值问题在动力学中有很多应用,下面以力学中的临界速度问题为例进行解释。

在力学中,临界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达到临界值时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物体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当速度达到某个临界值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突变。

临界速度问题可以通过求解物体受到的合力和运动方程来解决。

当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即达到了临界速度。

在这个临界速度下,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不再改变,达到了稳定的运动状态。

临界速度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在过山车设计中,设计师需要确定过山车的速度达到临界值时的运动状态,以保证乘客的安全。

同样,在飞行器设计中,确定飞行器起飞和降落时的临界速度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总之,临界极值问题在动力学中是指系统的某个物理量达到临界值时的问题,通过求解物体受力和运动方程可以解决问题。

临界速度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3-3-3-专题突破:三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

3-3-3-专题突破:三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

素养提升
模型1 斜面中的“平衡类模型” 【典例1】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放在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斜面B上,斜面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平行于 斜面的力F拉物体A,使其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斜面B始终静止 不动,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斜面B相对地面有向右运动的趋势 B.地面对斜面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cos θ C.地面对斜面B的支持力大小为(M+m)g+Fsin θ D.斜面B与物体A间的动摩擦因数为tan θ 思路点拨 由于A在斜面上匀速下滑,B静止不动,故A和B均处 于平衡状态。因此,在分析B与地面间的相互作用时,可将A、B 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由A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可知,A在斜面 方向上受力平衡,由此可计算出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突破三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的分析方法
课堂互动
01 02
03
多维训练
素养提升
04
备选训练
课堂互动
1.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 (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即表明题 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 (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 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对应临界 状态。 (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 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定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 速度或收尾速度。
转到解析
)
多维训练
3 2.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重 3 力加速度为 g,木板与水平面成 θ 角,让小木块从木板的 底端以大小恒定的初速率 v0 沿木板向上运动。随着 θ 的改 变,小木块沿木板向上滑行的距离 x 将发生变化,当 θ 角 为何值时,小木块沿木板向上滑行的距离最小,并求出此 最小值。

动力学中临界与极值问题.

动力学中临界与极值问题.

动力学中临界与极值问题一、分离问题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存在弹力,在接触面间弹力变为零时,它们将要分离.抓住相互接触物体分离的这一条件,就可顺利解答相关问题.例1:一弹簧秤的秤盘质量m1=1.5kg,盘内放一质量为m2=10.5kg的物体P,弹簧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为k=800N/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9所示。

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s内F是变化的,在0.2s后是恒定的,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多少?3.如图a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

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如图b所示(g-10m/s2),则正确的结论是() 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N/cm C.物体的质量为3kg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4.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紧靠在一起的A、B两物体,B的质量是A的2倍,B受到向右的恒力FB=2 N,A受到的水平力FA =(9-2t)N(t单位是s).从t=0开始计时,则 ( )A.A物体在3 s末时刻的加速度是初始时刻的倍 B.t>4 s后,B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t=4.5 s时,A物体的速度为零D.t>4.5 s后,A、B的加速度方向相反5、在一正方形小盒内装一小圆球,盒与球一起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下滑,如图所示. 若不计摩擦,当θ角增大时,下滑过程圆球对方盒前壁压力及对方盒底面的压力将如何变化( ) A.N′变小,N变小B.N′变小,N为零C.N′变小,N变大D.N′不变,N变大二、相对滑动问题存在摩擦的物体产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取最大静摩擦力,例2.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思考: 1 何时分离时?2分离时物体是否处于平衡态。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和传送带问题》优秀文档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和传送带问题》优秀文档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动力学中极值问题的临界条件和处理方法1.“四种”典型临界条件 (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 N =0.(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度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 T =0.(4)加速度变化时,速度达到最值的临界条件:当加速度变为0时.2.“四种”典型数学方法 (1)三角函数法; (2)根据临界条件列不等式法;(3)利用二次函数的判别式法;(4)极限法. 【练习】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A 、B 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 的恒力F 向上拉B ,运动距离h 时,B 与A 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和A 刚分离时,弹簧长度等于原长 B .B 和A 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C .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mg hD .在B 与A 分离之前,它们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多选)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的加速度为13μg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3.如图所示,物体A 放在物体B 上,物体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 A =6 kg ,m B =2 kg.A 、B 间动摩擦因数μ=0.2.A 物体上系一细线,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 N ,水平向右拉细线,下述中正确的是(g 取10 m/s 2)( )A .当拉力0<F <12 N 时,A 静止不动B .当拉力F >12 N 时,A 相对B 滑动C .当拉力F =16 N 时,B 受到A 的摩擦力等于4 ND .在细线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无论拉力F 多大,A 相对B 始终静止 4.如图所示,一质量m =0.4 kg 的小物块,以v 0=2 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 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 =2 s 的时间物块由A 点运动到B 点,A 、B 之间的距离L =10 m .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3.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 (2)拉力F 与斜面夹角多大时,拉力F 最小?拉力F 的最小值是多少?“传送带模型”问题分析传送带问题的三步走1.初始时刻,根据v物、v带的关系,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根据临界条件v物=v带确定临界状态的情况,判断之后的运动形式.3.运用相应规律,进行相关计算.【练习】5.(多选)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x=4 m,以v0=4 m/s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顺时针运转,今将一小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至A端,由于煤块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已知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则煤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A.煤块到A运动到B的时间是2.25 s B.煤块从A运动到B的时间是1.5 sC.划痕长度是0.5 m D.划痕长度是2 m6.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两端间的距离为L,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端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关于粮袋从A到B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粮袋到达B端的速度与v比较,可能大,可能小或也可能相等B.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sin θ-μcos θ),若L足够大,则以后将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C.若μ≥tan θ,则粮袋从A端到B端一定是一直做加速运动D.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Α到Β端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a≥g sinθ7.(多选)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x=3.5 m,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体滑上传送带A端的瞬时速度v A=4 m/s,到达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 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传送带不动,v B=3 m/sB.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v B一定等于3 m/sC.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v B一定等于3 m/sD.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有可能等于3 m/s8.如图所示,倾角为37°,长为l=16 m的传送带,转动速度为v=10 m/s,动摩擦因数μ=0.5,在传送带顶端A处无初速度地释放一个质量为m=0.5 kg的物体.已知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9.如图所示,为传送带传输装置示意图的一部分,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倾角θ=37°,A、B两端相距L=5.0 m,质量为M=10 kg的物体以v0=6.0 m/s的速度沿AB方向从A端滑上传送带,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均为0.5.传送带顺时针运转的速度v=4.0 m/s,(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物体从A点到达B点所需的时间;(2)若传送带顺时针运转的速度可以调节,物体从A点到达B点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动力学中的典型临界问题(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的临界条件是弹力N =0.(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绝对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与拉紧的临界条件是T =0.(4)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合外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出现加速度为零时,所对应的速度便会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2.求解临界极值问题的三种常用方法(1)极限法: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2)假设法: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3)数学法: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典例3] 如图所示,质量m =1 kg 的光滑小球用细线系在质量为M =8 kg 、倾角为α=37°的斜面体上,细线与斜面平行,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不计,g 取10 m/s 2.试求:(1)若用水平向右的力F 拉斜面体,要使小球不离开斜面,拉力F 不能超过多少?(2)若用水平向左的力F ′推斜面体,要使小球不沿斜面滑动,推力F ′不能超过多少?[解析] (1)小球不离开斜面体,两者加速度相同、临界条件为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恰好为0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cot 37°=maa =g cot 37°=403m/s 2 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m )a =120 N.(2)小球不沿斜面滑动,两者加速度相同,临界条件是细线对小球的拉力恰好为0,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tan 37°=ma ′a′=g tan 37°=7.5 m/s2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m)a′=67.5 N.[答案](1)120 N(2)67.5 N[规律总结]求解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找准临界点,从临界点入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看哪些量达到了极值,然后对临界状态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整体法、隔离法求解即可.7.如图所示,有一光滑斜面倾角为θ,放在水平面上,用固定的竖直挡板A与斜面夹住一个光滑球,球质量为m.若要使球对竖直挡板无压力,球连同斜面应一起()A.水平向右加速,加速度a=g tan θB.水平向左加速,加速度a=g tan θC.水平向右减速,加速度a=g sin θD.水平向左减速,加速度a=g sin θ解析:球对竖直挡板无压力时,受力如图所示,重力mg和斜面支持力N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左.F=mg tan θ=ma,解得a=g tan θ,因此斜面应向左加速或者向右减速.答案:B8.(多选)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和3m的3个木块,木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均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 的木块,使3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绳断前,a、b两轻绳的拉力比总为4∶1B.当F逐渐增大到T时,轻绳a刚好被拉断C.当F逐渐增大到1.5T时,轻绳a刚好被拉断D.若水平面是光滑的,则绳断前,a、b两轻绳的拉力比大于4∶1解析:取三木块为整体,则有F-6μmg=6ma,取质量m、3m的木块为整体,则有T a -4μmg=4ma,隔离m则有T b-μmg=ma,所以绳断前,a、b两轻绳的拉力比总为4∶1,与F、μ无关,A对,D错;当a绳要断时,则a=T4m-μg,所以拉力F=1.5T,B错,C对.答案:AC9.一弹簧秤的秤盘A 的质量m =1.5 kg ,盘上放一物体B ,B 的质量为M =10.5 kg ,弹簧本身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k =800 N /m ,系统静止时如图所示.现给B 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 使它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0 s 内,F 是变力,以后F 是恒力,求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g 取10 m/s 2)解析:设刚开始时弹簧压缩量为x 1,则x 1=(m +M )g k=0.15 m ① 设两者刚好分离时弹簧压缩量为x 2,则kx 2-mg =ma ②在前0.2 s 时间内,由运动学公式得:x 1-x 2=12at 2③ 由①②③解得:a =6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开始时:F min =(m +M )a =72 N最终分离后:F max -Mg =Ma即:F max =M (g +a )=168 N.答案:168 N 72 N。

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1.动力学中的典型临界问题⑴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的临界条件是接触但接触面间弹力尸N=O.(2)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那么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 静摩擦力到达最大值.(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子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 T =0.(4)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在变加速运动中,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到达最大值.2.解决临界极值问题常用方法(1)极限法: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到达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2)假设法: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3 )数学法: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公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题型一:接触与脱离类的临界问题例1:如下图,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下有一托盘,用托盘托着物体使弹簧恰好处于原长,然后使托盘以加速度a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a〈g),试求托盘向下运动多长时间能与物体脱离?例2:如图,竖直固定的轻弹簧,其劲度系数为k=800N/m,上端与质量为3. 0 kg 的物块B相连接.另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块A放在B上.先用竖直向下的力F=120N压R,使弹簧被压缩一定量后系统静止,忽然撤去力F, A、B共同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将别离,别离后A上升最大高度为0.2叫取g=10 m/s\ 求刚撤去F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例3:如下图,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轻质弹簧上1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5〃7g的恒力F向上拉A,当运动距离为h时A与B别离.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A和B刚别离时,弹簧为原长B.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箸C.从开始运动到A和B刚别离的过程中,两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从开始运动到A和B刚别离的过程中,A物体的机械能一直增大例4:如图甲所示,平行于光滑斜而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 一端固定在倾角为.的斜而底端,另一端与物块A连接;两物块A、B质量均为叫初始时均静止.现用平行于斜而向上的力F拉动物块B,使B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A、B两物块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关系分别对应图乙中A、B图线〔3时刻A、B的图线相切,t2时刻对应A图线的最高点〕,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niQ sin 6 + maA..和.时刻弹簧形变量分别为 --------- 7 ------ 和0K• 2〔/»e sin 0 + ma 〕8.A、B 别离时«----------- ------V CIKC.拉力F的最小值mgsine + maM.从开始到七时刻,拉力F逐渐增大题型二: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问题例1:如下图,质量分别为15k g和5kg的长方形物体A和B静止叠放在水平桌而上.A与桌面以及A、B 间动摩擦因数分别为UFO. 1和一=0.6,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问: 〔1〕水平作用力F作用在B上至少多大时,A、B之间能发生相对滑动?〔2 〕当F = 30N或40N时,A、B加速度分别各为多少?跟踪练习:〔多项选择〕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小滑块.木板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长木板的加速度a与水平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g =10m/s:,那么〔〕Z,小滑块的质量m=2kg 当F=8N时,滑块的加速度为Im/sZc.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D.力与加速度的函数关系一定可以表示为F= 6 a 〔N〕例2:如下图,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放在转盘上,且木块A、B与转盘中央在同一条直线上, 两木块用长为L的细绳连接,木块与转盘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各自重力的卜倍・,A放在距离转轴L处,整个装置能绕通过转盘中央的转轴0102转动.开始时,绳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现让该装置从静止转动,使角速度<0缓慢增大.为使细绳有弹力,而木块A和B又能相对转盘保持静止,求角速度3的取值范围和细绳张力的最大值.例3 : 如下图的水平转盘可绕竖直轴0.'旋转,盘上水平杆上穿着两个质量均为m=2 kg的小球A 和瓦现将A和B分别置于距轴r产0. 51n和rB=lm处,并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两球与杆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都是八二1义试分析转速从零缓慢逐渐增大〔短时间内可近似认为是匀速转动〕,两球对轴保持相对静止过程中,在满足以下条件下,3的大小.向〔1 〕绳中刚要出现张力时的3"会〔2〕 A、B中某个球所受的摩擦力刚要改变方向时的3二,并指明是哪个球的摩擦力方向改变Z 〔3〕两球对轴刚要滑动时的3 g跟踪练习:〔多项选择〕圆形转盘上的A、B、C三个物块如图放置,A、0、B、C在一条直线上,A、B间用一轻质细线相连〔开始细线刚好伸直〕,三个物块与转盘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A、B、C三个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m、2 m,到转盘中央0的距离分别为3r、r、2r,现让转盘以角速度〔,〕〔可调〕匀速转动,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那么〔〕A、当物块C相对转盘刚要滑动时,物块B所受摩擦力为umgB、当物块C相对转盘刚要滑动时,细线张力为0. 5 umgC、当细线内刚出现张力时,物块C所受摩擦力为u mgD、当细线内刚出现张力时,A、B、C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3: 1:4题型三: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问题例5.如下图,在竖直的转动轴上,a、b两点间距为40 cm,细线a c长50 cm, b c长30 c m,在c点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转动釉带着小球转动过程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转速小时,a c受拉力,be松弛B.b c刚好拉直时,ac中拉力为1. 25m gC.be拉直后转速增大,a c拉力不变D.be拉直后转速增大,a c拉力增大例6.如下图,将两物块A、B用一轻质细绳(沿水平方向)连接放在粗糙的水平而上,两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尸8 kg,叱=2kg,滑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口 =D A0.2, g=10m/sl细绳的最大拉力为T=8N.今在滑块A上施加一水 ----------------- --------- F恤恤 ----- ►平向右的力F,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为使两滑块共同向一右运动,那么拉力F多大?题型四:速度最大的临界问题例7.如下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中,有一足够长的绝缘细棒0.'在竖直面内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细棒与水平面夹角为a.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圆环A套在0(/棒上,圆环与棒间的动摩擦因数为4 且R〈tan a.现让圆环A由静止开始下滑.试问圆环在下滑过程中:(1)圆环A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大?获得最大加速度时的速度为多大?(2)圆环A能够到达的最大速度为多大?X X X X X跟踪练习:1.如下图,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质量和弹簧质量都不计,盘内放一个物体P处于静止, P的质量m = 12k g ,弹簧的劲度系数k=300N / m u现在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 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0.2s内F是变力,在0. 2 s以后F是恒力,了:7777 g =1 0 m/s2,那么F的最小值是, F的最大值是.思维拓展:假设上题中科盘质量m尸1. 5kg,盘内物体P质量为占10.5 kg,弹簧的劲度系数k=8 0 0 N/ m,其他条件不变,那么F的最小值是. F的最大值是o2.如下图,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当滑块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a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当滑块以a =2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球此时线中拉力T大小?3. 一个带负电荷q,质量为0的小球,从光滑绝缘的斜面轨道的月点由静止下滑,小球恰能通过半径为斤的竖直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方而做圆周运动.现在竖直方向上加如下图的匀强电场,假设仍从A点由静止释放该小球,那么〔〕A.小球不能过8点B.小球仍恰好能过笈点C.小球能过B点,且在5点与轨道之间压力不为0D.以上说法都不对5.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紧靠在一起的A B两物体,B的质量是A的2倍・,B受到向右的恒力F B=2 N ,A受到的水平力F产〔9-2t〕N, 〔t的单位是s〕.从t = 0开始计时,那么:A. A物体在3s末时刻的加速度是初始时刻的5/11倍;H ----------B.4 s后,B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 B J—C.t=4. 5 s时,A物体的速度为零;D.t >4.5s后,AB的加速度方向相反.6.如下图,在光滑水平而上有一辆小车人其质量为“用=2.kg,小车上放一个物体3.其质量为,阪=l.Okg. 如图甲所示,给8一个水平推力F,当F增大到稍大于3.N时,、8开始相对滑动.如果撤去尸,对A 施加一个水平推力尸,如图乙所示,要使力、8不相对滑动,求尸’的最大值尸…甲乙。

动力学专题二:临界极值问题

动力学专题二:临界极值问题
F ﹚θ
F cos f f N
① ②
N mg F sin

N
F2
f
F

G
联立①②③,得
F
m g cos sin
F1
当力F有最大值时,物体将脱离水平面,此时地面对物体的支 持力恰好为零,对物体受力分析有:
mg F sin
故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F的范围应满足:
F A B ﹚60°
2.假设法: 有些物理过程没有出现明显的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 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状态,也可能不会出现临界状态,解答 此类问题,一般用假设法,即假设出现某种临界状态,物体 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与题设是否相符,最后再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处理。
例2.一斜面放在水平地面上,倾角θ为53°,一个质量为 0.2kg的小球用细绳吊在斜面顶端,如图所示。斜面静止时, 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斜面与水平面及小球 的摩擦,当斜面以10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求细绳的拉 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g=10m/s2) 解析:设小球刚刚脱离斜面时斜面向右的加 速度为a0,此时斜面对小球的小球只受到重 力和细绳的拉力,且细绳仍然与斜面平行。 对小球受力分析根据“牛二”有:
m g mg F cos sin sin
G
F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合
(2)当F最大时,加速度达到最大值,根据“牛二”有 g mg a 解得 ma tan tan
当 堂 训 练
练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个木块A、B在水平力F的 作用下,一起沿光滑的水平面运动,A与B的接触面光滑, 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求使A与B一起运动时的水平 力F的范围。

动力学的临界极值解题技巧

动力学的临界极值解题技巧

动力学的临界极值解题技巧
以下是 6 条关于动力学的临界极值解题技巧:
1. 嘿,同学们,要注意寻找关键点呀!就像在走迷宫时找到那关键的出口一样。

比如说在一个物体沿斜面下滑的问题中,当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这就是一个关键的点,这时候往往就是出现临界极值的时候,这多重要啊,是不是?
2. 哇哦,要善于运用极限思维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情况变得超级极端会怎样。

比如一个小球在绳子牵引下做圆周运动,当绳子拉力接近零的时候,不就是到了临界极值点嘛,厉害吧!
3. 嘿,咱得学会分析变化趋势呀!就跟看股票走势似的。

像那种两个物体通过弹簧相连的问题,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或伸长到最长时,那不就是极值的时刻嘛,懂了吧!
4. 哎呀呀,要特别关注特殊条件呢!好比游戏里的特殊道具。

比如说一个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当它刚好要离开曲面的时候,这不就是关键的特殊条件吗,这时候就是出现临界极值啦,神奇吧!
5. 嘿哟,要把握动态过程哦!就如同看着一场精彩的比赛。

比如一个滑块在木板上滑动,从相对静止到相对滑动的那个瞬间,就是临界极值出现的时刻呀,有意思吧!
6. 哇塞,别忽略了隐藏条件呀!就像隐藏在谜题里的关键线索。

像是在有电场和磁场的区域中,当粒子的运动轨迹发生突变的时候,往往就是临界极值在捣鬼,明白了吗?
我觉得呀,掌握了这些动力学的临界极值解题技巧,就像是掌握了打开难题大门的钥匙,能让我们在解题的道路上更加得心应手!。

动力学临界问题的类型和处理技巧

动力学临界问题的类型和处理技巧

动力学临界问题的类型和处理技巧动力学临界问题是指在连续系统中,当一些参数取特定值时,系统的行为会发生显著变化,通常会出现稳定态与不稳定态之间的转变或者出现周期性的运动。

这些问题在物理学、化学、工程学以及生物学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1.同宿临界:同宿临界是指当系统参数达到其中一特定值时,系统在稳定态与不稳定态之间出现切换。

典型的例子是在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平衡点,当温度、压力或浓度等参数发生变化时,反应体系将从不稳定态向稳定态过渡,反应速率变化明显。

2.分岔临界:分岔临界是指当系统一些参数改变时,系统的稳定态之间产生分岔现象。

例如,在分岔临界下,液滴在滑坡顶部的平衡状态将无法确定,可能会选择以不同的方式滑落。

3.透明临界:透明临界是指在系统中存在从透明到不透明的突变现象。

典型的例子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阴影投射,当光源趋近于物体表面时,物体的阴影发生突变。

处理动力学临界问题的技巧与问题类型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技巧:1.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是研究系统施加微小扰动后是否趋于稳定态的方法。

通过线性化系统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稳定性条件。

当参数达到临界值时,稳定性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系统行为的显著变化。

2.极限环分析:极限环是指在动力学系统中出现的周期性运动。

通过分析系统非线性特性和极限环的存在条件,可以预测系统在临界点附近运动的行为。

3.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通过数值方法对动力学系统进行模拟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通过在临界点附近进行数值模拟,可以研究系统的行为变化,并预测系统在临界点的稳定态。

4.实验观测:实验观测是研究动力学临界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改变系统参数,观察系统行为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可以揭示临界点的存在和系统行为的变化。

总之,动力学临界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领域。

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观测等手段,可以揭示系统在临界点附近的动力学行为,并为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在实际研究中,还需要结合具体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技巧进行分析。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探析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探析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探析所谓临界状态,是指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的转折状态.临界现象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在物理学上的生动体现,极值问题则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临界问题往往是和极值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在解决临界极值问题需注意以下几点:(1)临界状态是一个特殊的转换状态,是物理过程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一些物理量达到极值.(2)许多临界问题常在题目的叙述中出现“恰好”、“最大”、“至少”等词语,对临界问题给出了一定的暗示,审题时只要抓住这些特定词语的内涵规律就能找到临界条件.(3)有的临界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灵活性较大,审题时应力图还原习题的物理情景,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解决动力学的临界极值问题通常有两类方法,一类是物理方法,另一类是数学方法.一、用物理方法解临界极值问题直接把物理问题(物理过程)推到极端,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和满足的条件,讨论临界状态,找出临界条件,从而求出临界值.例1 一个质量为0.2kg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倾角θ=53°的斜面顶端,如图1所示,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10m/s?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的大小.解析当加速度a较小时,小球与斜面体一起运动,此时小球受重力m、绳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Ⅳ三个力作用,绳平行于斜面.当加速度a足够大时,小球将“飞离”斜面,此时小球只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未知,题目中要求a=10m/S?时绳的拉力及斜面的支持力,必须先求出小球恰好离开斜面的临界加速度ao,此时,小球所受斜面支持力恰好为零.由mgcotθ=mao得ao=gcotθ=7.5m/s?而a=10m/S?>ao故此时小球已离开斜面,小球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则例2 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物体,有一水平板将物体托住,并使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3所示,现让木板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a<g)匀加速向下移动.求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开始与物体分离.解析木板与物体之间作用力恰好为零时是两者分开的临界点.设物体与平板一起向下运动的距离为x时,物体受重力mg、弹簧的弹力kx和平板的支持力N作用.对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kx-N=ma当N=O时,物体与平板恰好分离,此时由上式可得:mg-kx=ma由于木板一直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运动学规律得:例3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上放着一质量为m 的木块,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求加在木板上的水平拉力F为多大时,才能将木板从木块下抽出?设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解析M和m以摩擦力相联系,只有当二者发生相对滑动时,才有可能将M从m下抽出,因此临界状态是:M与m间的摩擦力必定是最大静摩擦力fm,且m运动的加速度必定是二者共同运动时的最大加速度am.设此时作用于M的力为Fm,再取M、m整体为研究对象,则有Fm-μ2(M+m)g=(M+m)am即FFm=(μl+μ2)(M+m)g当F>Fm,即F>(μ1+μ2)(M+m)g时,才能将木板从木块下抽出.二、用数学方法解临界极值问题先以物理定理、定律为依据,求出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的形式,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求极值,常用的数学方法有函数法、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法、不等式法、图象法等.例4 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大小为F的恒力使物体沿地面向右做直线运动,物体可视为质点,则怎样施力才能使物体产生最大的加速度?最大加速度为多少?解析设力F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6所示.对物体有Fcos0一uN=maN+Fsina=mg例5 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图7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保持某一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ι=2m,g取10m/S?.求行李从4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解析行李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上后,先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做匀加速运动,当物体的速度增加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与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行李运动的v-t图象如图8所示,图线与t轴包围的面积表示行李运动的位移大小,图8画出了行李在传送带不同的运行速度下的v-t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当传送带运行的速度越大,传送的时间越短,因此当行李从A处一直匀加速运动到B处时,传送时间最短,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μ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代人数值,得a=1m/S?得tmin=2s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Vmin=atmin=2m/s临界极值问题是动力学中常见而又重要的一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基础,准确的找到临界极值情况是关键.。

物理学中临界和极值问题

物理学中临界和极值问题

一.解决动力学中临界极值问题的基本思路所谓临界问题是指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称为临界状态。

至于是“出现”还是“不出现”,需视具体问题而定。

极值问题则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

临界问题往往是和极值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解决此类问题重在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从而找出临界条件或达到极值的条件,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是物理中的常见题型.在解决临办极值问题注意以下几点:1.临界点是一个特殊的转换状态,是物理过程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系统的一些物理量达到极值。

2.临界点的两侧,物体的受力情况、变化规律、运动状态一般要发生改变,能否用变化的观点正确分析其运动规律是求解这类题目的关键,而临界点的确定是基础。

3.许多临界问题常在题目的叙述中出现“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句对临界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是只要抓住这些特定词语其内含规律就能找到临界条件。

4.有时,某些临界问题中并不包含常见的临界术语,但审题时发现某个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如运动中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类问题,则该物理量突变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即为临界状态。

5.临界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灵活性较大,审题时应力图还原习题的物理情景,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6.确定临界点一般用极端分析法,即把问题(物理过程)推到极端,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和满足的条件。

解题常用的思路用矢量法、三角函数法、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法或根据物理过程的特点求极值法等。

一:匀变速运动中的临界点与极值问题1.A、B两车停在同一点,某时刻A车以2m/s2的加速度开出,2s后B车同向以3m/s2的加速度开出,问:B车追上A车之前,在A车启动后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距离是多少?二:在共点力动态平衡中与临界极值相关问题2.如图所示,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系着物体A和B,物体A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已知物体A的质量为m,物体B和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滑轮的摩擦不计,要使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求物体B质量的取值范围.三: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学中临界极值问题的处理及分析物理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牵涉到一定条件下寻求最佳结果或讨论其物理过程范围的问题,此类问题通常难度较大技巧性强,所涉及的内容往往与动力学、力学密切相关,综合性强。

在高考命题中经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临界和极值问题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一.解决动力学中临界极值问题的基本思路所谓临界问题是指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称为临界状态。

至于是“出现”还是“不出现”,需视具体问题而定。

极值问题则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

临界问题往往是和极值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解决此类问题重在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从而找出临界条件或达到极值的条件,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是物理中的常见题型,同学们在刚刚学过的必修1中匀变速运动规律、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中都涉及到临界和极值问题。

在解决临办极值问题注意以下几点:○1临界点是一个特殊的转换状态,是物理过程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系统的一些物理量达到极值。

○2临界点的两侧,物体的受力情况、变化规律、运动状态一般要发生改变,能否用变化的观点正确分析其运动规律是求解这类题目的关键,而临界点的确定是基础。

○3许多临界问题常在题目的叙述中出现“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句对临界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是只要抓住这些特定词语其内含规律就能找到临界条件。

○4有时,某些临界问题中并不包含常见的临界术语,但审题时发现某个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如运动中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类问题,则该物理量突变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即为临界状态。

○5临界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灵活性较大,审题时应力图还原习题的物理情景,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6确定临界点一般用极端分析法,即把问题(物理过程)推到极端,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和满足的条件。

解题常用的思路用矢量法、三角函数法、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法或根据物理过程的特点求极值法等。

二.匀变速运动规律中与临界极值相关问题的解读在质点做匀变速运动中涉及到临界与极值的问题主要有“相遇”、“追及”、“最大距离”、“最小距离”、“最大速度”、“最小速度”等。

【例1】速度大小是5m/s的甲、乙两列火车,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而行。

当它们相隔2000m 时,一只鸟以10m/s的速度离开甲车头向乙车头飞去,当到达乙车车头时立即返回,并这样连续在两车间来回飞着。

问:(1)当两车头相遇时,这鸟共飞行多少时间?(2)相遇前这鸟飞行了多少路程?【致远提示】甲、乙火车和小鸟运动具有等时性,要分析相遇的临界条件。

【思维总结】本题难度不大,建立物理情景,分清运动过程,找到相遇的临界条件、三个运动物体运动具有等时性和小鸟速率不变是解题的切入点。

【例2】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s,从某时刻汽车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则刹车后第10s末车离刹车点的距离是 m.【致远提示】在汽车刹车问题中,汽车速度为0后将停止运动,不会反向运动。

在分析此类问题时,应先确定刹车停下来这个临界状态所用的时间,然后在分析求解。

【思维总结】本题经常犯的错误是不考虑汽车刹车后速度为零所需时间这一临界状态,直接把题目中所给的时间代入公式。

汽车刹车后不可能再倒行,此类问题应注意验证结果的合理性,若给定的时间内汽车仍未停下,则可直接套用运动学公式;若给定时间汽车早以停下,就应先计算刹车时间,然后再把这一时间代入位移公式求解。

【例3】A、B两车停在同一点,某时刻A车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开出,2s后B车同向以3m/s2的加速度开出。

问:B车追上A车之前,在启动后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距离是多少?【致远提示】速度相等是解决追及和相遇问题的临界点。

【思维总结】在追及问题中,常常要求最远距离或最小距离,常用的方式有物理方法和数学方法,应用物理方法时,应分析物体的具体运动情况,两物体运动速度相等时,两物体间有相对距离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应用数学的方法时,应先列出函数表达式,再求表达式的极大值或极小值。

三.在共点力动态平衡中与临界极值相关问题的解读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中,常涉及到什么时候受力“最大”或“最小”,那个绳先断等问题。

【例4】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水平长木板上,物体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现将长木板的一端缓慢抬起,要使物体始终保持静止,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不能超过多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致远提示】这是一个斜面问题。

当θ增大时,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增大。

当此分力增大到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动与不动的临界状态。

此时是θ最大。

图2【思维总结】对于此题的动态是否处于动态平衡问题讨论如下:①、将物体静止置于斜面上,如tan θ≤μ,则物体保持静止;如tan θ>μ,则物体不能保持静止,而加速下滑。

②、将物体以一初速度置于斜面上,如tan <μ,则物体减速,最后静止;如tan θ=μ,则物体保持匀速运动;如tan θ>μ,则物体做加速运动。

因此,tan θ=μ这一临界条件是判断物体在斜面上会如何运动的一个条件。

【例5】如图2所示,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系着物体A 和B ,物体A 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已知物体A 的质量为m ,物体B 和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μ<t an θ),滑轮的摩擦不计,要使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求物体B 质量的取值范围.【致远提示】摩擦力可能有两个方向【思维总结】本题关键是要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与物体所受外力有关,故在处理问题时.要在物体临界条件下确定可能的运动趋势. 【例6】如图3所示,将一物体用两根等长OA 、OB 悬挂在半圆形架子上,B 点固定不动,在悬挂点A 由位置C 向位置D 移动的过程中,物体对OA 绳的拉力变化是() A.由小变大 B.由大变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致远提示】在进行动态分析时,要找到不变的因素和力发生变化的临界点【思维总结】作矢量图时,每个三角形所表示重力边的长度、方向都不变,T B 的方向不变,然后比较做出的各个三角形表示有哪些不同。

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极值和临界点,这是判断力变化的切入点。

图1图3 GO C BA图6图5 四.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的解读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中,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同时,物体有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特别是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句时,往往会有临界现象。

此时要用极限分析法,看物体不同加速度时,会有哪些现象发生,找出临界点,求出临界条件。

【例7】如图5所示,一质量为0.2kg 的小球系着静止在光滑的倾角为53°的斜面上,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当斜面以10m/s 2加速度水平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求线对小球的拉力和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g=10m/s 2) 【致远提示】要考虑到小球可能离开斜面的情况,用极限法把加速度推到两个极端进行分析。

【思维总结】此题中的临界状态就是小球仍与斜面接触但与斜面间无弹力,在用极限法(分别设加速度为无穷大和零)分析出小球的两种可能。

找出两种状态的分界点是解决本题的切入点。

【例8】一根劲度系数为k 、质量不计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 的物体,有一水平的板将物体托住,并使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7所示,现让木板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a<g)匀加速向下移动,求经过多长时间木板与物体分离。

【致远提示】当木板与物体之间作用力为零时,是两者分开的临界点。

【思维总结】分清物体运动过程受力情况的变化情况是本题的切入点,找到F=0时的是两物体分离临界点是解题的关键。

此类问题的学习方法探究在以知识创新与应用为特征的21世纪,高中物理作为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对同学们的成长和提高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全面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倡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成为历史负于同学们的责任。

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同学们如何学好物理,在学习物理中有那此方法呢? 一. 建立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物理学是一门有完整知识网络和体系的自然科学,同学们要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初步了解物理学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a图7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运动学的物理知识,在期末复习阶段同学们首先要把所学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和网络,这一点我们从各类教学辅导书的章末都能找到一页本章知识网络图,通过这页网络图同学们要对本章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经典实验、基本题型、研究问题的方法有一个初步了解,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

这也是高考备考一轮所要达到的目标。

例如,我们学习“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这一章时,首先要了解如下知识网络,其次是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本章在高考中的地位等:1.“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知识网络2.受力分析的方法(1)对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思路○1明确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物体、物体系统;○2接顺序分析物体受力。

一般顺序先重力、弹力、摩擦力,再分析电场力、磁场力等;○3正确画出受力图。

不同对象受力图用隔离法分别画出。

对于质点和不考虑力对物体的形变、转动效果时,可将力平移至物体重心上,各力均从重心画起。

○4检验受力图,防止多画或少画。

(2)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1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施的力;○2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物体;○3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

3.本章在高考中的地位和学法归纳牛顿定律是贯穿高中物理的基本定律,是学习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掌握电磁学部分知识的重要基础,牛顿运动定律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本章内容强调对定律本身深刻内含的理解和全面把握。

同学们要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综合分析,形成和理顺解决动力学的问题一般思路和方法。

做到对力和运动的关系为线索构建知识结构,理解定律本身的意义,形成正确的概念,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在研究对象的选取和受力分析中技巧的应用及数学方法的运用。

二.搞清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高中物理学所分析、研究实际问题往往很复杂,有众多的因素,为了便于着手分析与研究,物理学往往采用一种“简化”的方法,对实际问题情景进行科学抽象化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