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美学地当代使命

合集下载

当代环境美学与环境保护论的要求

当代环境美学与环境保护论的要求
自然美学 与环境保 护论之 间关系 的流派具有相 当重要 的意义 :一是如 画性景 观欣赏 传统 ,一是艺 术 的形
式 主义理 论 。简单 回顾大致 的历史背景 之后 ,我将依次对 这两条 发展线索 进行反思 与省察 。 在西 方 ,自然审美 欣赏 及其在 哲学 领域 的研究 在 现代社 会早 期 已经呈 现繁荣 趋势 .尤 其是在 l 8世 纪 。1 8世纪 之时 ,现 代西 方美 学 的奠 基者 们 由于受 到 科 学新发 展 及越 来 越 多 的经验 主 义倾 向的影 响 , 开始视 自然为审美 经验 的理想 对象 ,提 出并完善 了作为 审美经验标 志 的无 利 害概念 。根据 一种标准 的解 释 ,在整个 l 8世纪 的进程 中 ,这一一直 延续至今 并作为 审美评判 标准 的无利 害概念 之所 以被详尽 阐释 ,
和评 价 ,可 以 看 出 当代 环 境 美 学 重视 环 境 保 护 论 的要 求 .不 仅 关 注 风景 性 的 环 境 ,也 关 注 其 他 类 型 的 环 境 ,
对传 统 自然 美学 有 质 的超 越 。
『 关键 词 1传 统 自然 美学 环 境 保 护 论 当代 环 境 美 学 自然 审 美 欣 赏
是 为 了区别 于 日益增 长的关联化 及概念化 的审美欣 赏倾 向。[无利害 的概念在 l 4 1 8世纪末终 于达到 了理论
发 展 的完 善程度 ;与此 同时 ,恰 当 的无利 害审美 体验不仅 被用来 区别 于个 体 的 、经济 的经 验 ,也 同样 排 斥 道德伦 理 的甚 至认 知性 的经验 。德 国哲 学家伊 曼努 尔 ・ 德 在其 《 断力批判 》 一书 中对无 利害 概念 康 判 进行 了经典性 阐释 ,同样认为 “ 自然美具 有凌驾 于艺术之 上的优越性 ” 。圈

再论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

再论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
“ 应人 ”— — 适 应人 的需 要 。
工业文 明 , 人对 自然的认知无论在广度上 、 深度上都远非农业文 明时代可 比, 这是一个崇 尚认知 的时代。 “ 科学万能 ”“ 知识改变世界 ”是这个 时代 的广告词 。人类 主体论是工业时代的哲学。这个哲学 的中国式表
的需要物 。三种不同的从 自然获取生活资料 的方式 ,也产生 了三种不同的哲学 :
渔猎文 明, 人 完全依靠 自然 ( 天 ) 的恩赐 , 自然在人 的心 目中为绝对 的至高无 上的力量 , 成 为神 。对于神 ,
人 唯一能做 的是乞求神 的赐福 ,乞求 的手段主要是祭祀与巫术 。对于 自然 ,人完全没有 主体性 。这种哲学 可 以概括为 “ 敬天听命 ”: “ 敬天 ”—— 非理 l 生 地对待 自然 ; “ 听命 ”—— 消极地受命于 自然。
人与 自然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是不一样 的。当人类 以渔猎 的方式从 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时 , 自然 是专横的 ,人 的主体性表现为完全随顺 自然 ,哪里有水有鱼 ,就到哪里去捕捞 ; 哪里的水 草丰茂 ,就到哪里 去放牧 。农业文 明时代 ,人们对 于 自然 的索取 ,不再完全 顷自然 。人们 找一块地方居住下来 ,充分利用 这块地方 的 自然条件特别是土地和气象 条件人 工种植着 自然物 以获取生活物资。农业文 明创建过程 中,人
渔猎文 明时代 人具有一 定的主体性但 极其有 限。农业 文 明的实质 是复制 出为人所需要 的 自然生命 物 ,
以满 足人的需要 。农业文 明的前提是人 对 自然规律有一定 的认知 ,人 的主体性得 到一定 的彰显。这种哲学 可以概括为 “ 顺天应人 ”: “ 顺天 ”—— 尊重并顺应 自然 的规律 ( 仅 限于与农作物的生长相关的 自然规律 ) ;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1. 引言1.1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重要性新时代环境美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使人们能够更加敏感地感知和理解环境中的美。

通过环境美学的视角,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自然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环境,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环境资源。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环境美学的发展可以激发人们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促使人们改变消费习惯、调整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审美层面,更体现在对人类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引导作用上。

通过加强环境美学的研究和推广,可以推动社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带来更加美好的展望。

1.2 审美意识的提升审美意识的提升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环境美学的认知和感知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于环境的美感和价值认知也在逐渐提升。

通过学习和体验环境美学,人们可以更加细致地观察和感知周围的环境,并从中找到美的源泉和灵感。

审美意识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还可以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责任感。

在新时代,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也成为推动环境美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提升审美意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然,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审美意识的提升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文明素养,是推动新时代环境美学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源泉。

2. 正文2.1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内涵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内涵包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审美观察和体验。

新时代环境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新时代环境美学的范畴中,人们不仅关注自然景观的美感,更注重环境的整体性、生态性和社会性。

新时代环境美学还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情感沟通,强调环境对个体情感和审美体验的价值。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环境美学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和其审美意识,不仅仅关乎对环境美的感知和欣赏,更涉及到人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伦理的重要性。

环境美学是一门探究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不仅仅是环境本身的美,而是人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美感。

在新时代,环境美学不再只是关注景观和自然的美,而包括城市环境、人工环境和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等更加广泛的领域。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时代环境美学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过去,人们常常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看作对立的两个领域,忽略了两者的相互关联和影响。

而新时代的环境美学将人与环境的关系视为一种共生共存的状态,强调人类活动应该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并致力于寻找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之道。

新时代环境美学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长久地共存。

在环境美学中,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要求人们在享受环境美的保护环境、节能减排、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

新时代环境美学强调了生态伦理的重要性。

生态伦理是一种关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理论。

它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建立在尊重、平等和和谐之上。

在环境美学中,生态伦理的理念被应用到审美实践中,强调人们应该在欣赏环境美的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还推动了人们的审美意识的转变。

传统的审美意识主要关注美的客观标准和规范,重视形式和外表的完美。

而新时代环境美学提倡主观的、个体化的审美体验,注重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强调情感、情绪和价值观的作用。

在新时代环境美学中,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更加注重在美的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意义。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的转变是对传统审美观念的重新审视和扩展。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所处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不仅需要关注传统审美理念的传承与创新,更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美学是以自然、城市、社区、建筑等环境为对象,关注其美学价值及其与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新时代环境美学将更加注重环境主体性,旨在通过对环境的审美理解,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的生命力、自然规律和人文价值,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建立生态文明。

在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中,审美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环境的敏感度。

其次,要推广环保知识,发挥广大群众在环保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一种全民参与的环保文化。

最后,要加强环境美学教育,探索环境教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注重情感教育和体验式学习,培养环境美学的敏感度和美学素养,提升人们的审美品位。

环境美学的发展,还需要对科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也在不断升级,但科技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需要更加重视科技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环境美学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发挥科技优势,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例如: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优化与整合城市环境资源,以及通过新能源、智能物流等绿色科技手段降低环境污染等。

总之,新时代环境美学需要注重环境的主体性,在注重传统审美理念传承的同时,亦要拥抱新时代的发展与创新,通过审美意识的培养,科技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环境的保护与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环境保护与人类文明一体化的道路上,才能实现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共处。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守护自然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守护自然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守护自然环境建设美丽家园近年来,自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崩溃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守护自然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使命。

本文将就这一使命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可能采取的行动来探讨这一话题。

首先,守护自然环境和建设美丽家园是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所在。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膨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环境影响,我们的自然环境正面临严峻的威胁。

如果不采取行动,我们将面临更多的自然灾害、资源短缺以及健康危机。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守护自然环境和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性。

然而,当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大学生发挥应有的作用。

首先,环保意识的薄弱是一个问题。

由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环保问题的教育和认知不足,他们往往缺乏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其次,资源和信息的匮乏也是一个问题。

大学生们往往缺乏相关的资源和信息,无法了解到自然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方案。

此外,一些大学生对于个人经济利益的追求导致了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忽视。

针对上述问题,大学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行动来守护自然环境和建设美丽家园。

首先,大学生可以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的讲座、宣传活动,以增强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

其次,大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环保志愿活动中去。

可以组织环保社团、参与植树造林等活动,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社会机构、科研项目等方式,加强自己对环境保护的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另外,政府和社会也应该为大学生的环保行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政府可以发布更为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政策,加大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惩罚力度。

社会机构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去。

此外,大学生家庭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应该教育引导孩子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是守护自然环境和建设美丽家园。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1. 引言1.1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重要性新时代环境美学的重要性在于我们正处在一个日益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

环境美学不仅仅是美的追求,更是与环境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而环境美学的发展正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我们周围的环境。

环境美学不仅仅是对自然风景的欣赏,更是对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通过环境美学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环境,激发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

只有通过环境美学的发展,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1.2 审美意识的意义审美意识是人们对环境美学的主观感受和认知能力,是人们对事物美丑、优劣的评价能力。

审美意识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引导人们对环境美学的认识和体验,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美。

审美意识的培养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增强人们对环境美学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使人们更加珍视环境,更加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和建设。

审美意识还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修养和素质,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使人们对美学规律和美感体验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审美意识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可以促进人们的心灵成长,提高人们的品味水平,从而提升个体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使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加自信、自觉地追求和欣赏美的存在。

2. 正文2.1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概念新时代环境美学是指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对环境美感和审美价值的认识和追求。

它强调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人们对环境的审美需求和价值取向。

新时代环境美学不仅是对传统美学理论的延续和发展,更是对当代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审美观点和态度。

在新时代环境美学中,人们开始关注环境对美的影响,提倡创造和维护优美的环境。

通过审美感知和评价环境的美与丑、和谐与不和谐,实现对环境的美学调控和优化。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新时代环境美学是指在当下人们生活环境中审美取向的改变和美学理念的转变,它在保护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美学开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新时代的环境美学不仅体现了外在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强调内在的人文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意识。

环境美学的发展不仅是审美取向的改变,更体现出了一种新的深度文化,人们开始拥抱多样性、实用性和环保性,尤其是这些价值观是从一些已经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引入到全球。

现代的新技术和新设计广泛运用到建筑、公园、休闲场所等各种场合中,环保材料、减少废墟等成为环境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节能、低碳也成为新时代环境美学设计的前沿。

同时,注意到环境艺术,其审美功能不仅在于观赏,更将环保理念传达给人们。

现代环境美学的审美意识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单纯的追求外在美感转向了美学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同合作。

环境美学已不仅仅是美好的表象,更多的是美好的内涵和深度。

在人们的内心深处,环境美学与环境保护紧密相连,通过美学的方式让人们更好的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新时代的环境审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更关注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融合,这种综合性思维不断推动环境美学的前进,人们对于摄影、影像和音乐等作品也注重环境意识,体现出更为人文化的美学观。

同时,在大众娱乐中,环境美学的表现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家居生活、休闲旅游等场景中,环境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在新时代环境美学中,人们也更注重个人内心感受,追求一种内心的美感,这种美感来自于环境给予的真实和自然的力量。

追求个性化和独特化的审美取向成为新时代环境美学的主流,人们从环境设计入手,注重在空间中塑造一种个性化、自由化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交流,以达到提高生活品质、绿化城市等多方面的目的。

总之,新时代的环境美学的发展变化不仅揭示了人们审美意识取向的改变,也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思潮,尤其是环保的意识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美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环境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自然和城市环境美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们对自然、城市和生活环境的审美需求、审美情感和审美态度。

新时代的环境美学,不仅关注环境美的概念和内涵,更致力于引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助力人们在美丽的环境中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

一、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内涵新时代环境美学关注的不仅是外部环境的美,更是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环境美学的内涵不仅包括了环境美的物质形式,更包括了环境美的精神内涵。

在新时代,环境美学已经不再局限于欣赏景观、建筑等单一领域,而是跨越了自然、城市、园林、建筑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复合性的交叉学科。

新时代环境美学还包含了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提倡人们在追求美的不忘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1.跨学科融合在新时代,环境美学逐渐走向跨学科融合的发展模式。

它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融合了哲学、艺术、社会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

这种跨学科融合为环境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拓展了研究领域,促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的产生。

2.注重实践应用新时代环境美学注重实践应用,更加关注环境美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们不仅能够通过学习环境美学知识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更能够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改善周围的环境和建设美好的家园。

3.推崇多元文化新时代环境美学推崇多元文化的发展,尊重和包容各种地域、民族、宗教不同的文化,倡导在环境美学研究中融入不同文化的审美理念和价值观。

这种多元化的审美观念有助于拓展环境美学的研究范畴,丰富环境美学的内涵和形式。

三、环境美学对审美意识的影响1.培养人们的美学情感环境美学的发展对人们的审美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环境美学知识,人们能够培养自己的美学情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更好地欣赏和感悟自然、城市等环境中蕴含的美。

环境美学是什么-

环境美学是什么-

环境美学是什么?摘要:环境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环境就其本义来说,是人的家园。

环境美学的主题是以“居住”为基础的生活,有宜居、利居和乐居三个层次。

由于环境的主题是生活,因此“在生活中审美”是环境审美的主要方式。

环境美学视界的自然美具有亲人性,可分为本然的自然(动物――原始)、可然性的自然(人――文明)、应然性的自然(神性――生态)三个层面。

为“自然复魅”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使命。

环境美学视域中的城市化问题一方面是城市解构或者瘦身,另一方面是将自然“请进”城市。

环境建设要追求功能与审美的统一,将工程做成景观。

关键词:环境美学;家园感;自然美;环境保护环境美学是美学的分支学科。

相对于美学来说,它虽然可以称为应用性学科,但毕竟是理论的。

相对于园林、建筑、城市规划、公共艺术等学科,环境美学是它们的形而上学。

真正称得上环境美学研究的学术著作产生于上个世纪末,主要有美国学者阿诺德?柏林特的《环境美学》、芬兰学者约?瑟帕玛的《环境之美》和加拿大学者艾伦?卡尔松的《美学与环境――关于自然、艺术和建筑的欣赏》等。

虽然各位学者均建立了自己的美学思想,但并没有建立起环境美学的体系。

因此,关于环境美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弄明白。

一、环境美学的基本问题环境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自然对于人具有两种意义:一是资源,二是家园。

资源是掠夺对象,家园是保护建设的对象。

环境就其本质来说,是人的家园。

人的生存与发展,既需要资源,也需要家园,二者均在自然之中,共存共处。

适合于人需要的资源,在地球上是有限的。

同样,适合人生存的家园也是有限的。

目前适合人生存的自然界只是地球,地球是人类唯一共同的家园。

人对自然的过度掠取,竭泽而渔,会导致自然的不正常改变,以致危及家园。

地球上的情况现在就是这样。

人既需要资源,也需要家园,这就需要一个调节,在调节不了的情况下,就需要有一个权衡:是要绿水青山,还是要金山银山?最好的回答是:保住绿水青山,谋建金山银山。

环境美学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大家手笔)

环境美学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大家手笔)

环境美学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大家手笔)环境美学是指通过环境的艺术规划设计和形式表达,使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是环境和人文因素相互融合的产物。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人居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美学逐渐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和人们的参与都至关重要。

环境美学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感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人们保护和翻新环境的热情。

通过环境美学的实施,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因此,环境美学扮演着促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角色。

首先,环境美学可以激发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环境美学的设计理念是以环境为基础,强调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当人们身处一个美丽的环境中,才能体会到自然的神奇和宝贵。

环境美学设计中的景观塑造、植被配置、水域规划等方面都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通过这些美学设计手段,人们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环境的美丽,从而增强环保意识,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翻新中。

其次,环境美学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被压力和焦虑所困扰。

而一个美丽、舒适、以及充满活力的环境,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困扰,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环境美学的设计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颜色和布局来创造出一个舒适的室内外环境。

业界称之为人体工程学设计。

该设计手段可以使人们感觉到更加舒适和惬意,从而提升生活品质。

另外,环境美学的实施也能够推动城市景观建设和更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存在着环境污染、建筑破旧、道路拥堵等问题。

通过环境美学的参与,可以重新规划和设计城市的人居环境,使之更具美感。

环境美学设计可以通过重新布置、翻新和修复城市的建筑物、植被、道路和水域等方面,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宜居和美丽的城市景观。

然而,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并不仅仅依赖于设计师和专家,人们的参与和共同努力也至关重要。

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环境美学意识的培养和宣传,组织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人们的美学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

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
自然让人愉悦,文化让人迷醉,情感让人留连。
二、宜居与乐居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就是不只是住着,还是生活着。居住可以区分成三个层次:
(一)、宜居:宜居关乎人的生存。宜居首先指环境的生态质量,生态关系人的健康。其次是社会安全系数,社会安全系数关系人身与财产的安全。
(二)、利居:利居关乎人的发展。利居一是指生活方便,二是指创业方便。人们选择一座城市作为自己居住地,是有诸多原因的,其中,利益的因素最重要。不同的人选择的城市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追逐的利益不同。利益是复合的,也是变化的,住在某地终生不搬迁的人现在是越来越少了。
对于自然界,我们过去比较重视的是资源,将征服自然看得高于一切,套用一句名言:“欲与天公试比高”。科学技术的使命就是为人提供征服自然的工具、武器,还有理论、方法。这样做的结果,现在已经很清楚了:人对自然狂暴地掠夺,固然为人类增加了不少的财富,在相当程度上也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但同是也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里,首先涉及自然与自然环境之分。环境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我们这里主要说的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不是自然?是自然。但是,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是以自己为本位的,它与人无关。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了人的价值物。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于人。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此时,环境中有人,人中有环境。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
———————————————————————————————— 作者:
———————————————————————————————— 日期:

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环境美学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环境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人类在环境中的美学感知和审美体验,并探讨人类如何通过塑造环境来提高生活质量和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不仅受到理论研究的影响,也受到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就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展开探讨。

一、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环境美学不再仅仅局限于自然环境的美,还包括了城市环境、建筑环境、室内环境等。

这些环境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水平和人们的审美需求。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多元化的环境美学主题在新时代,人们对环境美学主题的关注不再局限于自然美、人文美,还包括了生态美、可持续发展美、城市美、乡村美等多元化的主题。

这些主题涉及到环境的多方面问题,如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乡村振兴与美化等。

这些多元化的美学主题为新时代环境美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研究空间和丰富的研究内容。

2. 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合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不仅关注理论研究,还注重实践探索。

人们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开展环境艺术创作等。

这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合,为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立体化的发展路径。

3. 科技与环境美学的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环境美学也与科技进行了深度融合。

人们通过科技手段来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科技的发展也为环境美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科技与环境美学的融合使得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更加前沿和具有创新性。

审美意识是人们对环境美感知和审美体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要求,也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意识。

1.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城市环境的改善、乡村环境的美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通过自身的行动来积极参与其中。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新时代的环境美学成为了当代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环境美学是一门探讨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和人类生活空间中美的学科,它旨在通过审美活动和美感体验,提升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共处。

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环境美学的发展不仅仅关乎艺术和审美,更关乎人与环境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也使得环境美学在审美意识上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和作用。

一、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趋势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环境美学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1. 环保理念凸显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环保理念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新时代的环境美学正是紧跟这一趋势,将环保理念融入到审美体验之中,倡导人们通过审美活动的方式去感受和保护环境。

2. 多元化的审美体验新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作品和文化产品,而是包括了自然环境、城市风貌、生活空间等方方面面。

新时代的环境美学呈现出了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特点,将自然美、人文美、生态美等元素融合在一起,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审美体验。

3.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新时代的环境美学不仅仅关注美的体验,更关注人与环境之间的再生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审美活动,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环境的美,更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来。

二、新时代环境美学对审美意识的影响新时代的环境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或者研究领域,更是一种审美意识和审美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它通过审美活动和美感体验,影响着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塑造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取向。

1. 唤起人们对环境美的关注和热爱新时代的环境美学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活动和教育推广,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和生活空间的关注和热爱。

人们通过审美体验,发现身边的环境美,从而更加用心地保护和维护环境。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保护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

作为当代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他们既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者,又是传播环保理念的践行者。

因此,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首先,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在于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环境保护需要行动,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投入。

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秉持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应该主动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他们可以组织和参与各类环保志愿者活动,比如植树造林、河岸清洁、垃圾分类宣传等,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社区的生活品质。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创新科技的方式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利用科技手段解决环境难题。

比如,他们可以通过研究和开发新能源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利用智能技术设计并实施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环保APP,提供环保知识普及与垃圾分类指导等。

这些创新科技的运用,既可以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又可以激发更多年轻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参与。

其次,环境保护与大学生的使命相辅相成。

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

而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着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他们学习到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应该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关注,学习环保理念和方法。

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将使他们在未来投身社会后,能够更好地履行环境保护的使命。

此外,环境保护与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如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

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策的重点之一。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

因此,大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为了改善当前的环境状况,还是为了自己和后代子孙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中。

大学生的使命关注环境保护共建绿色未来

大学生的使命关注环境保护共建绿色未来

大学生的使命关注环境保护共建绿色未来大学生的使命:关注环境保护,共建绿色未来作为当代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的重要使命。

环境保护是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大学生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以及共建绿色未来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首先,环境问题不仅对我们自身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对动植物以及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导致了百姓生活水平下降和生态平衡被破坏。

其次,环境问题也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还可能导致资源短缺和生产力下降。

而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作为大学生,应当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第二部分:大学生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作为大学生,我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创新意识,应当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发挥我们的特长和优势。

首先,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可以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如志愿服务、讲座和宣传展板等,增加同学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我们要主动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生活实践,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或参与环境保护的志愿者活动,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部分:共建绿色未来的途径共建绿色未来需要社会的各方共同努力,大学生应当发挥引领作用,并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合作,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首先,加强与政府的合作。

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环保活动,并通过建议和倡议等方式,向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议。

其次,与企业开展合作。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的环保实践和研究项目,为企业提供环保解决方案,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审美意识【摘要】新时代环境美学是当代文化领域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首先从新时代环境美学的概念及内涵入手,探讨其与传统美学的区别,并介绍其发展历程和核心价值观。

随后分析新时代环境美学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探讨其审美标准和前沿趋势。

总结新时代环境美学对审美意识的启示,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新时代环境美学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环境美学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为推动环境艺术和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新时代环境美学、审美意识、重要性、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概念、内涵、传统美学、区别、发展历程、价值观、审美标准、社会影响、发展趋势、启示、前景。

1. 引言1.1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重要性环境美学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个体心灵的抚慰和启发作用上。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生活在压力重重的环境中,环境美学的存在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心灵净化的场所。

通过欣赏自然景观或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愉悦,从而提升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感。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环境美学的兴起不仅促进了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也推动了艺术创作和文化产业的繁荣。

通过环境美学的研究和传播,可以促进人们对美的认知和理解,推动社会的审美观念更新,助力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其发展将为社会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1.2 研究意义"新时代环境美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时代环境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当代城市环境中的美感与艺术价值,从而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环境的不断变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感受环境美学的存在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新时代环境美学的研究还有助于促进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环境美学的深入探讨,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更多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使城市更具人文关怀和生态友好性,实现城市环境与人的和谐共生。

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

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

Contemporary Mission of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作者: 陈望衡[1]
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湖北430072
出版物刊名: 学术月刊
页码: 94-99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7期
主题词: 环境美学;乐居;景观;环境保护;环境教育
摘要: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包含了处理好四方面关系:一是环境与资源的关系。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作为资源,其二作为环境。

过去那种将自然界一味看
成资源的观念应该有所转变,应高度重视保护好自然环境,因为它是人类的家。

二是宜居与乐
居的关系。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成三个层次:宜居、利居、乐居。

宜居,重在
生态;利居,重在功利;乐居,重在情感。

真正乐居的城市一定是让人情感上认同的,充满了
人情味、温馨可人的。

三是工程与景观的关系。

工程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
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从环境美学的角度,应特“化工程为景观”的态度.功利与
审美是美学基本问题之一,它在环境美学中的体现,则是工程与景观的统一。

四是环境保护与
环境美学的关系。

环境美学也是环境保护学,应该坚持“审美的环境保护”的理念。

没有环境
美学作指导的环境保护是低层次的保护,它完全有可能造成新的环境破坏。

环境教育是公民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环境教育中,不只是环境保护的教育,还有环境美学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环境美学自上个世纪末在西方首先出现后,在很短的时间在全球引起高度关注,笔者上个世纪九十年末也进入这个领域1[①]。

如果说,上个世纪环境美学在中国还很陌生的话,那么,在本世纪,尤其在近三年,它不仅为美学界许多学者所热衷而且政府部门也将视线投向这个领域,一些城市如武汉、长沙、宁波、杭州、郑州、太原、重庆、兰州、西安、都曾举办过环境美学论坛或环境美学的讲演。

环境美学之所以受到欢迎,原因很简单,它是一门切合时代需要的理论性兼应用性的学科。

虽然,环境美学的建构,目前尚不能说完善,即使首先提出这门学科的西方学术界,对这门学科,也处在探索的阶段。

到今天为止,到底环境美学研究什么,什么是环境美,也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人在《环境美学》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环境美学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还只能说是属于自己的,能不能获得学术界的认同,尚需时日。

所以,本文谈的环境美学,是我所认为的环境美学,下面,我就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一、环境与资源环境长时期来,只是一个一般性的概念,但是,在环境成为环境学科诸如环境生态学、环境保护学、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时,就不是一个一般概念了,它成为一个科学的概念。

作为科学概念的环境,它的外延与内涵是需要界定的。

首先,环境与人的关系。

将环境作为一般性概念,环境是环人之境。

它是外在于人的。

然而,将环境作为科学概念,它能外在于人吗?不能。

环境与人有着血缘关系,美国学者阿诺德·柏林特说得好:“环境并不仅仅是我们的外部环境。

我们日益认识到人类生活与环境条件紧密相连,我们与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在我们呼吸时我们也同时吸入了空气中的污染物并把它吸收到了我们的血流之中,它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②不仅人的肉体与环境密不可分,是环境造就了人的肉体,而且人的精神与环境也密不可分,是环境造就了人的精神。

这里,首先涉及自然与自然环境之分。

环境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我们这里主要说的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不是自然?是自然。

但是,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是以自己为本位的,它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了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于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

此时,环境中有人,人中有环境。

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另是作为环境。

同一对象,既可以看作资源,也可以看作环境,都是人的价值物,但有重要的区别。

资源主要为两类,一类为生产资料,一类为生活资料。

生产资源为人的生产活动提供原料,生活资料直接满足的生活需要。

人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料、生活资料。

按说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竭泽而渔,就可能造成两种情况:一是整个生态平衡严重破坏,二是某些资源枯竭。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反过来给人造成严重危害,危及人的生存。

资源是经济学的概念,它的价值是可以用金钱换算的。

环境与资源可以是同一对象,也可能不是同一对象,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是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的掠夺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自然界,我们过去比较重视的是资源,将征服自然看得高于一切,套用一句名言:“欲与天公试比高”。

科学技术的使命就是为人提供征服自然的工具、武器,还有理论、方法。

这样做的结果,现在已经很清楚了:人对自然狂暴地掠夺,固然为人类增加了不少的财富,在相当程度上也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但同是也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当然,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还需要从自然界索取,也就是说,征服自然的工作不能停,但是,这一工作却不是没有约束的。

对于当今的人类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生活的概念,还是一个深刻的哲学概念。

家也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环境作为人家的家园,既是空间的,也是历史的。

这历史既是自然史,更是人文史。

人类现在的环境,既是自然变化的产物,也是文化发展的产物。

现实存在的任何具体环境,无不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结晶。

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作为人的家,既是温馨的,也是崇高的。

环境美学当代第一使命,就是确立环境作为家的概念,过去那种将自然界一味看成资源的观念应该有所转变,我们只能适度地开发自然资源,而应高度重视保护好自然环境,因为它是我们人类的家。

二、宜居与乐居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

居住,就是不只是住着,还是生活着。

居住可以区分成三个层次:(一)、宜居:宜居关乎人的生存。

宜居首先指环境的生态质量,生态关系人的健康。

其次是社会安全系数,社会安全系数关系人身与财产的安全。

(二)、利居:利居关乎人的发展。

利居一是指生活方便,二是指创业方便。

人们选择一座城市作为自己居住地,是有诸多原因的,其中,利益的因素最重要。

不同的人选择的城市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追逐的利益不同。

利益是复合的,也是变化的,住在某地终生不搬迁的人现在是越来越少了。

(三)、乐居:乐居关乎人的生活质量。

环境能不能让人乐居,主要有四点:第一,生态优良,景观优美,气候宜人。

第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第三,个性特色鲜明。

第四,能满足居住者独特的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对于许多人来说极为重要。

人的情感力量是很大的,它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超越理性而成为决定人行动的首要的心理因素。

真正乐居的城市一定是让人情感上认同的,情感上认同,意味着这座城市很有人情味,温馨,可人。

自然让人愉悦,文化让人迷醉,情感让人留连。

以上说的城市居住功能三层次:宜居是基础,立足于生存;利居,侧重于创业,立足于发展,乐居则侧重于生活,是前二者的综合与提高。

虽然利居与乐居,存在不统一性的一面,但是,人们获利的最终目的,还是生活,创造价值的最终目的还是享受价值。

因此,归根结底,乐居是人类对环境的最高追求。

环境美学将乐居看作环境美的最高功能。

它的重要价值在于确立了人类对环境建设的最高目标。

宜居,重在环境保护,它虽然也是环境美学肯定的,却又是环境保护学、环境生态学所共同的,并不是环境美学的特殊性所在。

利居,重在环境开发,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明显地在利用环境,而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

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人与环境命运相共,真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情感性,宜居,重在生态,利居,重在功利,只有乐居,才重在情感,而众所周知,情感是人之为人的最为深刻的心理因素,是人之为人之根本。

文化性,说明乐居是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的,它建立在人类创造的全部文明的基础上,而且它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

在某种意义上,乐居这一概念是与幸福概念相通的,而且它就是幸福的代名词。

环境美学将乐居作为环境美的最高功能,实际上它成为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

人性化,或者说以人为本,在环境建设上如何落实?笔者认为,就要落实在乐居这一层面上。

宜居、利居,均也是以人为本的,但不是最高层面,因为在宜居和利居的层面上,人性没有充分地肯定,只有到达乐居层面,人性才获得充分地肯定。

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才得以满足。

从以人为本的维度来看环境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最能满足人性的,而且也是最能令人乐居的。

山水园林城市,首先是是自然较一般城市多,它有山,有水,能充分满足人对自然的需要,人本来自自然,然当人们为了功利的需要,涌进城市以后,这城市为了满足人对功利的贪欲,不得不削山填水,城市是原有的青山没有了,碧水没有了,有的只是成片的钢筋水泥森林。

生活这样的森林里,人的内心是极度恐慌的。

山水园林城市,将已经被人们赶出的自然请了回来,这就满足了人的亲和自然的本性。

山水园林城市虽然自然山水多,但是它并不缺少现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山水园林城市中的山水不是原生态的山水,而是按照艺术原则,加工过建设过的山水。

由于山水园林城市全面满足人对自然、对文明的需求,因此,它是人类最为理想的生活场所,是乐居的首选之地。

历史文化名城以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且质量很高为标志。

人是这个地球上唯一有历史感的生物。

人也是进化的,亦如别的生物,只是别的生物的进化是自然行为,进化是被动的,而人的进化,是自然与文明行合力所致,因而人的进化(步)不是被动的。

人凭什么能在进化(步)途中争取主动?重要的一条,人是有历史感的。

鉴古可观今,而深刻地洞察现实又有助于科学地预见未来。

人就是在这样,凭着历史感自觉地建设现在,有目标地走向未来。

人类进化(步)的历史,不只是用文字记载的,还用实物来记载。

历史文化名城之所以有名,就因为它保存了比较多的历史实物。

这些实物——历史遗存,正是这座城市魅力所在。

人类的家,是由自然走向农村走向城市,而今虽然农村仍然是我们的家,但是农村也在一定程度上城镇化,因此,实际上,城市是我们最为主要的家。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诸多主张,这都尽皆是环境美学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乐居,是环境美学唯一的最高的主题。

三、工程与景观工程与景观的关系,涉及环境建设与环境美化的关系。

人在环境中生活,不能不对环境进行建设,人类的任何建设,都可以算作工程,人类的工程除了纯艺术性的外,均是功利性。

诸如城市中的建筑、马路、高架路、立交桥、下水管道,高压线等。

无疑,这些工程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的福祉,但是,这些工程也给人类带来一些麻烦,有属于生态方面的,也有属于能源方面的、卫生方面、经济方面的,它们不同程度地对环境有所破坏。

环境美学也许更多地关注工程外观对环境的影响。

应该肯定,设计合理、创意新颖的工程外观,不仅不是环境的破坏,反而是美化了环境。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实际上,诸多的工程,是对人类环境审美的严重伤害。

在城市中走路,触目是横七叉八的电线,建筑或是平庸,或是丑陋,能高兴得起来吗?工程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的破坏。

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尽可能地减少它的破坏,或者不破坏,甚至转变为美化呢?从环境美学的角度,笔者试提出一个观点:化工程为景观。

何谓景观?环境在环境美学中是一个本体概念,按环境美学的观点,环境美在景观。

环境是一个科学概念,而景观则是一个美学概念。

景观的构成,一是景,一是观。

景有自然之景,也有人工之景,类型是非常之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