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施肥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

合集下载

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是土壤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环节,是研究土壤性质、化学成分、微生物等方面的基础。

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对研究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正确的采样方法与技术要求是保证土壤样品质量和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一、采样地点与区域选择1.采样地点选择应代表所研究区域的典型情况,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采样样点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按照每个样点0.1~1公顷采样,样点间距为30~100m进行采样。

3.尽量避免选择受人为干扰的土壤样点,如种植区、旱地和河道附近等。

二、采样装备与工具1.采样工具要保持清洁,以防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可使用锹、手提式土壤钻、不锈钢土壤钉等工具进行采样。

2.采样装备要经过高温煅烧或酒精消毒处理,防止可能存在的交叉污染。

三、采样方法1. 一般采用螺旋式土壤钻进行采样,钻孔深度一般在0-30cm范围内。

为了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垂直层次土壤样品,可选择多层次采样方法,即根据土壤的分层情况分别采集不同深度的样品。

2.采样钻孔应避开植株根系区域,尽量减少植物残体的混入。

3.采样钻孔的数量要足够,可以根据均匀网格采样原则确定。

对于面积较大的区域,可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采样,如种植区、林区、草地等。

4.采样时要保持连续性,不同样点的样品应当及时统计,并尽量在野外处理,以免样品变质。

5.为了保证采样点的代表性,每个样点应采集不同部位的土壤混合作为总样品。

四、现场标识与记录1.对每个采样点应贴上编号,以便后期样品数据的对应。

2.采样者在采样点上应标识编号,并记录采样日期、时间、经纬度、地理位置等信息。

3.要详细记录每个点位的采样深度和土壤类型。

五、样品保存和处理1.采样完成后,将土壤样品均匀混合,可随机取样进行分析。

2.样品应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或者进行相应的现场分析。

3.如果无法及时处理样品,可将样品保存在高温煅烧杀菌后的玻璃容器中,避免暴露在阳光下。

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工作程序:相关资料收集---任务分解---采样规划图绘制---实地调查、村级土壤图实地修正及规划图实地核实---样品采集与处置---送样---资料汇总。

一、资料收集主要收集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县、乡、村各级土壤图、土壤剖面记载表、地块速测样登记表、千亩农化样化验结果和县典型剖面化验结果等资料。

二、采样规划(一)采样任务的确定每个项目县土壤样品采集的数量由项目合同确定,各项目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数量可高于项目合同所定的数量。

(二)样品采集总体规划要求1、全面均衡。

在整个县域耕地(含园地和菜地)范围进行统筹规划,采样覆盖到县域所有行政村耕地的所有土种,相同土种取样点的布设要匀称。

2、统筹考虑。

推荐施肥样和用于耕地地力评价样统筹考虑相结合,布点时必须同时确定一定比例用于耕地地力评价的样品。

3、作物对象选择。

以粮糖油作物为主,果蔬为辅。

4、样品控制单元大小。

一般平原区、大田作物每100亩~500亩采一个混合样,丘陵区、大田园艺作物每30亩~80亩采一个混合样。

5、布点疏密把握。

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采样布点宜密些,测土配方施肥面上应用区采样布点疏些;粮糖油及当地的优势特色作物采样布点宜密些,其他作物采样布点宜疏些。

(三)用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土样采集规划在搞好样品采集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用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土样采集规划,选取其中的部分样点兼顾用于耕地地力评价。

具体要求:1、样点数量。

总采样数小于2000个的,规划用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土样不少于600个;总采样数2000个—3000个的,规划用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土样不少于800个,总采样数大于3000个的,规划用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土样不少于1000个。

2、规划原则与方法。

(1)根据地域布点,要求在整个县域范围内进行均衡布点,保证地域分布的均衡性;(2)根据土壤类型布点,每个土种都要求布有点,每个土种上布点的数量根据土种面积大小按比例确定;(3)根据作物类型布点,保证县域内各个主要作物上布有点。

测土配方施肥土样采集要点

测土配方施肥土样采集要点

9 、样 品 管 理 。 取 好 的 土 样 若 不
48 地貌、土壤类型等自然条件, 先划分
成几个大区, 然后在大区内, 根据土
米。 6、采样工具。每个取样小组
能及时送往化验室进行处理, 应打 开袋口放置, 以保样品质量。
目前, 许多农户只
的大粪经稀释后施入
农 家 肥 也 需 防 养 分 损 失 懂得尿素、碳铵等化学
土 壤 效 果 最 好 。其 腐 熟
肥料若保管和使用不
时 间 夏 季 一 般 为 6 ̄7
当会造成养分的大量损失, 而忽视 垫 土 , 粪 尿 与 土 之 比 以 1∶( 3 ̄4) 天, 其它季节约需 15 ̄20 天。其三,
农 村 中 最 大 肥 源 农 家 肥 的 积 肥 、造 为宜, 做到勤起勤垫, 每日或隔日起 应大力提倡人粪尿分开积用。
1 块 1 平方米的厚 塑 料 布 , 3 ̄5 千 克
行测试, 掌握土壤养分状况; 二是配 壤类型、作物种植结构和土壤肥力 容 量 的 塑 料 桶 1 只 , 土 样 袋 、标 签 、
方, 根据当年栽培作物的目标产量 状况等, 再将大区进一步细分为若 调 查 表 若 干 , 记 号 笔 、炭 素 笔 、铅 笔
园在果品采摘后至春季第 1 次施肥 “对角线”布点。一般在 1 个采样地 放入袋内。同时用记号笔在外袋写
前采集。
块布点 5 ̄10 个。
上与标签一致的部分内容 ( 编号、
2 、采 样 单 元 。 利 用 当 地 土 壤 普
5、采样深度。一般为 0 ̄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户名、地名、日期等) 。
查 资 料 , 在 采 样 区 域 内 , 根 据 地 形 、 米, 蔬菜地 0 ̄25 厘米, 果园 0 ̄40 厘

如何做好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如何做好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如何做好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春玉米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施肥技术直接影响着产量和质量。

正确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为春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保障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以下是如何做好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详细步骤:一、土壤测定1. 样品采集:在春季播种前,选择代表性好的地块,从土壤表层0-20cm处采集土壤样品,每个地块至少应采集5个不同位置的样品,混合均匀后作为一份样品。

2.样品处理:将土壤样品送至专业机构进行分析,测定土壤的PH值、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等指标,并根据测定结果评估土壤肥力水平。

3.土壤肥力水平划分: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将土壤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以便后续施肥配方的确定。

二、施肥原则1.确定基肥量:根据春季播种的春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量,结合土壤肥力水平确定基肥量,一般氮磷钾比例为1:0.5:0.52.根据生长期需求制定追肥方案:春玉米生长期间,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制定追肥方案,确保作物的养分供应。

3.合理搭配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和化肥搭配使用,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

三、施肥技术1.基肥施用:在春季播种前,按照基肥量的要求进行施用,将氮、磷、钾等肥料均匀撒在翻耕后的土壤表层。

2.追肥施用:春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比例的氮、磷、钾,因此在播种后、拔节中、抽雌穗期、抽雄穗期等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追肥施用,保证作物养分供应。

3.施肥技巧:施肥时要注意均匀撒播肥料,避免出现肥料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同时,根据作物生长情况适时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四、注意事项1.避免连作连种:春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应注意轮作轮种,避免连作连种造成土壤疲劳和养分枯竭。

2.防治病虫害:春玉米生长期间要及时巡查,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对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3.合理管理灌溉:春玉米生长期间要合理管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度,避免干旱、涝灾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要点.

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要点.
生产上一些生理病害,通过生产者的生产经验, 无法进行鉴别,只有进行采土壤化验,才能查明原 因。
2.可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能达到高
产、优质、高效和降低成本 。 3.是现代农业必要的生产技术手段。
预防性技术措施,消除土壤障碍因子,实现高产、 稳产。
规范化采样的重要性
n 风干土壤样品
…..
3
量较多时,
2
1
要按编号
次序装箱,
内外附上
送样清单。
同时填写
好送样单。
县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样品送样单
统一编号 原编号
地块位置 经纬
地块编号

采样地点 乡镇 村 屯

化验项目
备注
送样日期 送样单位:
要求提交报告日期
送样人:
联系人及电话
交接样
• 1.核查交接的样品。 • 2.做好交接样的登记和编号工作。 • 3.相关内容的了解与记录。
典型田块1-10亩
采样时间
收获后下茬作物播种施肥前
采样周期2-3年
收 获 后
?各物候期






采样深度
0-40厘米
耕作层或0-20厘米
Mg K
•分布规律, 采用分层
取样。
NB P
取样点数
• 通常化验样品
是少量的,而化验 结果是要反映大面 积土壤情况的,如 果所采的样品没有 代表性,即使化验 再准确也无实用价 值。因此不能在采 样地块中单一点取 样面积较大, 地形不规、 土壤肥力差 异较大地块 采用蛇形法。
布点注意事项
• 对于坡地和
山地,取样点 应注意上中下 各部位的土壤 质地和肥力水 平的差异,合 理布点。

测土配方施肥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

测土配方施肥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

测土配方施肥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一、工具准备野外采样要准备以下工具和设备:不锈钢取土钻、剖面刀以及卷尺、布袋、标签、表格、环刀、铅笔、测坡仪、罗盘仪、数码相机、GPS定位仪等。

二、技术准备(一)技术队伍按每县采样4000个,采样时间2个月计,每县应具备外业采样技术干部18—24人,可分为6—8个外业采样小组,每组3人(含乡镇农技干部1名),分别包干,定期完成采样任务。

(二)技术培训除省级技术培训外,县级应举办技术培训班,培养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

(三)技术资料1、收集资料包括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详查、土壤监测、中低产田土改良、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土肥试验、秸秆还田、农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作物品种、产量以及县乡(镇)基本情况等资料。

还要收集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政区图、交通图、水利图、土12壤养分图等图件。

2、统一土壤分类按照本次要求的土壤分类系统修改县级土壤分类,形成县级土壤分类系统新旧对照表(参见《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1—48页),表格形式(见表1)。

3、调整耕地面积按照2000年统计部门公布的土地详查面积,以第二次土壤普查土种面积为基础调整为新的耕地面积,形成耕作土种面积调整表,水田、旱土分别统计。

表1 县土壤分类系统新旧对照表4、编印外业调查表格一是“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见表2),二是“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见表3)。

表2 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统一编号:调查组号: 采样序号: 采样目的: 采样日期: 上次采样日期:3表3 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统一编号:野外编号:说明:调查当年每一季作物一张表,与“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联合使用,编号一致。

4三、编制采样计划与点位图1、以土种为基础进行整体布局一个县以土种为基础进行整体布局,将当年采样数量(2000—4000个)分配到土种,小面积土种少布点,大面积土种多布点,一般应确保小面积土种采样1—3个。

布点和定点要以第二次土壤普查剖面表和土壤图为基础,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都要求采样点设置在第二次土壤普查时进行过剖面调查的地块。

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1.采样点选取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前,需要合理选取采样点。

采样点应尽量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研究区的整体情况。

在选取采样点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地形地貌:不同地形地貌对土壤分布有影响,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貌类型,如山地、平原、丘陵等。

-植被类型:不同植被类型会对土壤养分分布和物理化学性质有不同影响,应选择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如林地、草地、农田等。

-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会对土壤特性有显著影响,包括森林、耕地、草地、建筑用地等,应选择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代表点。

2.采样点布设在选取采样点后,需进行采样点的科学布设,以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布设网格:根据研究需求,可以采用方形或正方形网格,确定采样点的经纬度坐标。

- 采样密度:根据采样点数量和研究的精度要求,确定采样点的密度。

通常情况下,样品密度可在0.1-0.5 ha每个样品点,或每个样品区域设立10-20个样品点。

- 采样层次: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确定采样点的不同层次,如表层(0-20 cm)、深层(20-40 cm)等。

-样品距离:为避免样品间的干扰,相邻样品点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通常距离为10-20米。

3.采样工具与技术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时,需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与技术,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采样工具:常用的采样工具包括土壤钻和土壤样钻。

土壤钻可用于获取土壤剖面的样品,而土壤样钻用于采集垂直深度的土壤样品。

-采样容器:采样容器应具有密封性,以防止样品污染和水分损失。

常用的采样容器包括塑料袋、玻璃瓶、铁桶等。

-采样方式:采样时需将采样器插入土壤中采集样品,保持垂直插入和均匀采集的原则。

对于剖面土壤采样,需按照不同层次进行采集,避免不同层次的土壤混合。

-采样数量:对于每个采样点,通常需采集多个样品,并进行混合,以减小样品偶然误差。

每个样品点的样品数可按照实际情况决定,通常可在3-5个之间。

测土配方施肥土样采集方法测土配方施肥,实用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土样采集方法测土配方施肥,实用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土样采集方法测土配方施肥,实用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土样采集方法:
1、采土工具:平板锹、布袋、标签等。

2、采样单元:每100亩连片耕地采集1个土样。

3、采样点数量:一般每个土壤样品的采样点确定为9—20个,如果地块地势平坦,可采用X形采样法。

4、采样深度:采样深度一般为0-20厘米。

5、采样路线: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路线,按照“随机”、“等量、“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也可采用X形布点采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位置。

6、采样方法: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铲取土。

7、混合土样制作
一个混合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如果一个混合样品的数量太大,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

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

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

四分法详见图三。

8、填好标签:姓名、地点、地块,经、纬度。

统一编号:******(邮编)G2*******(时间)+乡镇拼音+三位编号。

采集的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必须用2B铅笔写好标签(用钢笔易被土样污染看不清),标签一式两份,袋内外各一份。

第1页共1页。

测土配方施肥及土样采集方法

测土配方施肥及土样采集方法

土壤肥料28脑筋急转弯!!!口吃的人做什么事最亏?2007年第2期.总第204期长期以来9农民朋友普遍存在着施肥不科学\不合理现象9施肥要讲究平衡9最好是进行测土9按配方施肥9否则会造成肥料浪费9地力下降9环境污染9甚至降低农产品品质0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9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9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9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O 通俗地讲9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O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9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9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9需要多少补多少9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9满足作物的需要9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9提高作物产量9改善农产品品质9节省劳力9节支增收的目的O 测土配方施肥9国际上通称平衡施肥9概括来说9一是测土9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9二是配方9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9按照庄稼需要的营养 开出药方\按方配药09三是合理施肥9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9即根据种植作物需肥特点和肥料释放规律9确定施肥的种类\配比和用量9按方配肥9科学施用0测土配方就是对土壤主要养分进行分析测试9并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状况9提出最佳的肥料施用配方及用量9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9改善作物品质的目的9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好处和作用有1第一9通过对农田土壤测试9让农户自己知道9自己的田块经过多年耕种后9当前最缺乏什么9应该增施什么肥料来满足作物对肥料的需求9因此测土配方施肥有较强的针对性O 第二9测土配方施肥可以减少农民在施肥上的盲目性9减少不合理的偏施\滥施现象9可以节约肥料9降低生产成本9增加作物产量9改善产品品质9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9增加农民收入O 第三9测土配方施肥有利于减少因过量施用化肥9造成的水源污染和土壤污染9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减少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的问题O 第四9测土配方施肥有利于规范农资市场9减少假冒伪劣肥料产品9有利于打假择优9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9保证农产品生产的健康发展O取土时间!秋收后封冻前或播种施肥前O 秋季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关键季节9也是测土的最佳时期O取土方法!!五点取土法<图一>1在需测地块对角线取5个点9所取土样必须能代表该地块的土壤肥力水平<适用于面积较小的地块l~5亩>O"随机取样法1在需测地块随机取若干个点<一般取lO~2O 个点>9所取土样必须能代表该地块的土壤肥力水平<适用于面积较大的地块O lO 亩以上>O# S 0线型取样法<图二>1沿 S 0线形在田间多点取样9一般取lO 个点<适用于窄长的地块O 5亩以上地块>O 每块地取一个混合土样化验最准确O以上三种取土方法任选其中一种O 在采样点上先刮去lcm 厚的表层土9再用铁锹垂直取深度2Ocm 9宽1Ocm 9厚2cm 的土片9然后把各采样点采到的土样在地头摊放在塑料布上9捏碎大块9挑去石块\煤渣\残根叶等杂质9充分拌匀成为混合土样9采用四分法<图三>多次淘汰9直到剩下O.25~O.5kg 为止9用布袋或纸袋装好9用标签写明住址\姓名\地块名称\前茬作物和下茬想种植作物9送到检测室检验O 不能在靠近路边\地头\渠道附近\沟边\粪堆\局部特殊地形及堆放过肥料的地方采土样O取土深度!大田作物地l5~2Ocm 9果树地2O~4Ocm O 采样点不要太集中9如果是起垄栽培在垄台上采集9深度应从垄台高度的一半算起O 在每个采样点上9除去浮土9用铁锹垂直挖取宽窄\厚薄一致的土样O图三1四分法!第一步把各采样点采到的土样在地头摊放在塑料布上9捏碎大块9挑去石块\煤渣\残根叶等杂质9充分拌匀O "第二步沿对角线划 +0字线O #第三步9将对角土去掉9反复多次淘汰9直到剩下O.25~O.5kg 为止O"钟华长岭县巨宝山镇中华种苗庄稼医院131533#测土配方施肥及土样采集方法*****图一1五点取土法*************图二1 S 0线型取样法测土配方施肥及土样采集方法作者:钟华作者单位:长岭县巨宝山镇中华种苗庄稼医院,131533刊名:吉林农业英文刊名:JILIN NONGYE年,卷(期):2007(2)被引用次数:1次1.王静,高哲,董鹏芳草湖农场测土施肥系统初步研究[期刊论文]-石河子科技 2013(02)引用本文格式:钟华测土配方施肥及土样采集方法[期刊论文]-吉林农业 2007(2)。

测土配方施肥应如何采集土样

测土配方施肥应如何采集土样

测土配方施肥应如何采集土样。

1、每份土样代表面积为50-100亩,根据坡岗低洼地、高中低产、盐碱程度、作物类别等进行分类取土。

2、目前普遍的五项土壤检测指标为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五项检测。

3、取土深度为45度角斜下20厘米深。

4、土样重量为3-5公斤,最好取相同的二份,一份留样,一份送检。

5、送检土样应自然风干,不要新鲜的湿土并且土样应把各种杂物如草根、坷垃、昆虫残留物检出最好过一遍细网。

6、认真记录好取样地址、前后茬口,目前平均亩产,前茬使用除草剂情况,并留取二份,一份上交检测部分,一份留样。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用于确定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及其比例。

这项技术利用专业的土壤检测和分析结果,以达到合理施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原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原理是根据土壤的性质和植物的要求,合理确定施肥配方。

通过土壤检测和分析,可以获取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离子交换能力等信息。

同时,也可以了解植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含量要求。

二、步骤1. 取土样:选择代表性的土壤样品,避免有明显异常的地方,如施肥过量或缺乏肥料的区域。

使用铲子或土壤样品钻取足够深度的土样,并尽量混合均匀。

2. 处理土样:将取样的土壤放入干净的塑料袋中,并在标签上注明采样时间、地点等信息。

将土样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或使用酸碱试纸、PH试纸等工具进行初步测试。

3. 土壤分析:实验室会对土样进行详细的分析,测定土壤的pH 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离子交换能力等指标。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判断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

4. 施肥配方: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和植物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施肥配方。

配方应包含植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并考虑到土壤的特性和环境条件。

根据不同的作物和生长阶段,施肥配方也会有所差异。

5. 施肥操作:按照施肥配方的要求,将肥料均匀撒播或添加到土壤中。

可以选择不同的施肥方式,如农田撒施、基肥与追肥结合、滴灌等。

在施肥过程中,注重肥料的充分溶解和有效吸收。

三、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科学施肥,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农作物产量:根据植物的真实需求进行施肥,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元素,增强植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虫害能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节约成本:避免过量施肥或无效施肥,减少肥料的浪费和成本。

同时减少肥料的使用也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避免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3.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施肥可以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减少氮、磷等养分的流失,避免农田肥料对水体和地下水的污染。

测土配方施肥总结

测土配方施肥总结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总结一、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库(一)样品采集:①科学划分取样单元②保证足够多的采样点③采用合理的采样路线④避开特殊部位(田埂、沟边、肥堆)。

采集土壤样品1000个,平均30-100亩布置1个采样点,风沙草滩区每50-100亩布置1个采样点、丘陵区每30-50亩布置1个采样点。

(二)田间调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样地块基本情况与农户施肥情况的调查,坚持资料收集整理与野外定点采样调查相结合,典型农户调查与随机抽样相结合,通过广泛深入的野外调查和取样农户调查,充分掌握耕地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生产条件、施肥管理水平、来年种植意向等为施肥指导、推荐和地力评价,提供属性信息。

(三)分析化验:为能如期按有关要求完成土壤样品的各项目化验工作,我农技中心组织了一支由10人组成的化验队伍,并充分做好了化验岗位的培训,同时还进行了合理分工,优化组合, 以确保土壤化验速度。

到目前,已完成500个土壤样品有机质、碱解氮、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PH值等推荐施肥必须测试项目的化验工作;300个土样的全氮、缓效钾测定;400个土样的微量元素铁、锰、铜、锌测定。

对每批样品的化验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每5-10个待测样品加1个重复,每批待测样品加测标准样品2个,其测试结果与标准样品标准值的差值,必须在标准偏差范围内,不在范围内则重测;每次测定时对上一批测定的样品抽查2个样品进行再测,如不合格应对上一批样品进行重做。

(四)田间试验:为了验证和完善肥料配方的效果,获得作物最佳施肥量、最佳施肥时期和最优施肥方法,共设置100田间肥效试验15个,采集植株样品45个,在沙峁、锦界、解家堡、太和寨等乡镇建立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片6个,示范面积达到6万亩。

(五)配方制定与校正试验: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减少配方肥大面积应用的风险,在每个施肥分区单元,以当地主要作物、主栽品种为对象,设置测土配方施肥、农户习惯施肥、空白对照等八个处理的校正试验(5个),对比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验证和完善肥料配方,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如何采集测土配方施肥的样本

如何采集测土配方施肥的样本
的 目标 产 量 。
不 锈 钢 粉 碎 机 或瓷 研 钵 研 磨 。
小 麦 生 长 中 后 期 , 决 定 穗 粒 数和 是 千 粒 重 的 关 键 时 期 , 是 需 要 水 肥 最 多 也 的 时 期 . 别是 对 磷 钾 肥 的需 要 量 要 占 特

I 麦 l g' 肥 的 技 木 问 题 l Ul l 追
商丘 市 土地肥 料 管理 站
几 乎可 以 1 0 的 被 / 麦 收 。将 肥 料 O% J 、 直接喷洒在叶面上 。 特别 是 微 肥 硫 酸锌
和 硼 肥 可 以 提 高 叶 面 的 光 合 作 用 和 呼
生需要磷钾肥量的4 % 6 名 0  ̄ 0 。因 此 ,
李凤 英
这 一 时 期 如 能 满 足 对 养 分 的 需 求 , 增 对
土 壤 肥 力 水 平 来 确 定 。 物 产 量对 土壤 作 肥 力 依 赖 率 的 试 验 中 。 土 壤 肥 力 的综 把 合 指 标 X 空 白 田 产 量 ) 施 肥 可 以 获 ( 和 得 的 最 高 产 量 Y 两 个 数 据 成 对 地 汇 这
件。 也就 是 说 , 样 的 地 段 要有 代表 性 。 采
采 取 的 土壤 要 有 代 表 性 。 了 了 解 作 物 为 生长 期 内土 壤 耕 层 中 养 分 供 应 状 况 . 采 取 2 c 耕 层 土 壤 而 不 需 挖 土 坑 。对 作 0m 物 根 系较 深 的 , 适 当加 深 土 层 。 取 样 可 的数 目 。可 根 据 配 方 区 的 面 积 而 定 。 通 常 不 少 于 2 个 点 ,试 验 田 不 少 于 5 O 个
者 到 中 后 期 。 的 功 能 衰 退 , 收 养 分 根 吸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规范(5篇)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规范(5篇)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规范(5篇)第一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规范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规范(试行)土样采集与野外调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要求“每县平均分析化验土壤、植株样品4000个左右”,“平均每个单元为100-200亩(平原区、大田作物每100-500亩采1个混合样,丘陵区、大田园艺作物每30-80亩1个混合样)”,这就需要在调查采样前,进行周密细致的工作部署。

1.1 采样点布设 1.1.1 布点原则布点要考虑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与分布、肥力高低、作物种类等,保证采样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同时要兼顾空间分布的均匀性。

蔬菜地还要考虑设施类型、蔬菜种类、种植年限等,果园还要考虑树龄、长势等。

同时,要考虑不同时期(春季、夏季、秋季)采样点数的分配。

1.1.2布点方法由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要求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要首先了解耕地地力评价单元的概念,耕地地力评价单元是具有相似特征的耕地单元,在评价系统中是用于制图的区域,在农业生产上用于实际的农事管理,是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

在全县范围内布点。

布点分为室内和实地二个步骤,首先在县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布点,布点时要把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土壤图套合,根据套合单元,在采样总数4000个的控制下,分配具体采样数量,并确定采样点位置,样点布设要力求均匀分布,点位采用4位编号,不足4位的前面补“0”。

然后根据图上的点位在野外确定实际的调查点位置,当室内点位变更时要对原点位进行修正。

其中要求用于耕地地力评价的样点数在2000个左右,布点和采样时要注明,以便于化验室挑选土样方便和耕地地力评价土样资料齐全。

耕地地力评价土样和试验示范点的基础土样要长期保存。

1.2土样采集 1.2.1采样时间一般要求在前茬作物成熟或收获后,下茬作物尚未施用底肥前,以能反映采样地块的真实地力为最佳时间。

根据我省的生产情况,一般大田作物在秋种前采样。

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的耕地要在秋季采样,小麦、玉米施肥根据秋季采样分析结果进行统筹安排,夏季原则上不进行采样。

浅谈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化验质量控制措施

浅谈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化验质量控制措施

浅谈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化验质量控制措施测土配方施肥是指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的养分需求,进行化验分析和配方施肥的一项技术活动。

而化验质量控制是测土配方施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施肥方案的准确性和施肥效果的好坏。

为了保证化验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测土配方施肥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将从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测土配方施肥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样品的采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采集土壤样品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采样方法进行,并且要注意以下几点:1. 采样深度: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深度不同,因此在采样时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深度。

一般来说,根系密集的作物,如水稻、玉米等,采样深度可以在20-30厘米深;而根系不深的作物,如麦类、豆类等,采样深度可以在10-20厘米深。

2. 采样密度:根据土地的不同类型和养分状况,采样密度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每个地块的采样点数不少于10个,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二、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是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决定了施肥方案的准确性。

为了保证化验质量的可靠性,需要进行以下几点的质量控制:1. 仪器设备的标定和维护:实验室中常用的土壤分析仪器有PH计、电导率计、离子色谱仪等,这些仪器都需要定期进行标定和维护。

只有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才能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实验室分析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术,因此需要保证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检测人员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在进行化验分析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的分析方法和操作规程来进行,以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关键环节,它是保证化验质量的有效手段。

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表格等,明确质量管理的责任和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土配方施肥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一、工具准备野外采样要准备以下工具和设备:不锈钢取土钻、剖面刀以及卷尺、布袋、标签、表格、环刀、铅笔、测坡仪、罗盘仪、数码相机、GPS定位仪等。

二、技术准备(一)技术队伍按每县采样4000个,采样时间2个月计,每县应具备外业采样技术干部18—24人,可分为6—8个外业采样小组,每组3人(含乡镇农技干部1名),分别包干,定期完成采样任务。

(二)技术培训除省级技术培训外,县级应举办技术培训班,培养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

(三)技术资料1、收集资料包括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详查、土壤监测、中低产田土改良、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土肥试验、秸秆还田、农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作物品种、产量以及县乡(镇)基本情况等资料。

还要收集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政区图、交通图、水利图、土壤养分图等图件。

2、统一土壤分类按照本次要求的土壤分类系统修改县级土壤分类,形成县级土壤分类系统新旧对照表(参见《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1—48页),表格形式(见表1)。

3、调整耕地面积按照2000年统计部门公布的土地详查面积,以第二次土壤普查土种面积为基础调整为新的耕地面积,形成耕作土种面积调整表,水田、旱土分别统计。

表1 县土壤分类系统新旧对照表4、编印外业调查表格一是“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见表2),二是“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见表3)。

表2 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统一编号:调查组号:采样序号:采样目的:采样日期:上次采样日期:表3 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统一编号:野外编号:说明:调查当年每一季作物一张表,与“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联合使用,编号一致。

三、编制采样计划与点位图1、以土种为基础进行整体布局一个县以土种为基础进行整体布局,将当年采样数量(2000—4000个)分配到土种,小面积土种少布点,大面积土种多布点,一般应确保小面积土种采样1—3个。

布点和定点要以第二次土壤普查剖面表和土壤图为基础,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都要求采样点设置在第二次土壤普查时进行过剖面调查的地块。

以利进行对比,了解地力变化情况。

2、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区域布局一个县范围内,多存在山丘岗平地貌,山丘区耕地面积较小,而岗平区耕地面积大,不应将采样点数平均分配到每个乡镇,而应根据耕地面积大小使乡镇采样点数有多有少。

由于山丘区土种较多,因而要适当增加点数。

编制采样计划时,综合考虑土种、乡镇、熟制和作物品种,并形成采样计规划表(见表4)。

表4 县采样点规划表3、充分考虑熟制对一年一熟、一年三熟、二年三熟、二年四熟、二年五熟等耕作制度都要设置采样点,代表性和大面积熟制多设。

也可依据轮作制,如稻—稻—油、稻—稻—闲、棉—油等进行布点。

4、兼顾不同作物品种所布样点要反映不同作物品种,其中大面积作物多布点,小面积作物适当少布点。

根据以上土种、乡镇、耕作制和作物品种安排的采样点,统一反映在野外采样计划表中。

(二)绘制采样点点位图将土壤图复制,以乡镇为单位,找到原剖面点,根据编制的采样点编号与原剖面点编号对照表,用彩笔标注采样点符号和编号,如⊙1125、⊙1200。

土壤图已数字化的县,可在电脑上编制采样点点位图。

四、采样程序(一)土地利用及土壤种类校核找准采样点位后,首先要校核该点的土地利用形式与土壤种类是否与原来一致。

如果土地利用发生了变化的(如稻田改旱作、道路、房屋等),应换点,选择附近与原来利用和土种相同的点(仍应为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点)采样,同时对土种变化情况进行登记。

因土壤改良(如开沟排水、客土掺沙、半旱式栽培、消除矿毒等)导致土壤亚类、土属、土种变化的可以不换点,但要进行登记。

外业调查后,要形成土种面积变化登记统计表(见表5)。

表5 县土种面积变化登记表单位:亩(二)确定经纬度用GPS定位仪测定。

(三)校核土壤内外条件及相关性状以第二次土壤普查剖面表等资料为据,对采样点相关内容进行对比校核。

1、地貌类型及地形部位(1)地貌在全国地貌划分的基础上,我省增加岗地地貌,形成“湖南省地貌类型划分及指标”(见表6)表6 湖南省地貌类型划分及指标单位:m洞庭湖平原一律为低平原,其它海拔40米左右以上地区出现的平原为高平原。

湖南省地貌类型划分及指标:表6()内数字为湖南地貌划分指标。

低平原与高平原,高、中、低丘,高、中、低岗和高、中、低山等,一般难有截然的分界线,采用当地为主的地貌命名,以半径10公里以内或能见到的最高海拔山地确定地貌类型。

如低丘指标是绝对高度<500米(湖南采用100—300米),相对高度<50米,其相对高度是指丘间低平地与丘顶之差,故低丘地貌不仅指丘体本身,还包括了其间的低平地(农地)。

低山之间和低山附近的低平地(农地),都属于低山地貌类型。

低山间的丘陵,丘陵间的岗地,丘陵、岗地之间的平原达到10km2以上者单独划分地貌类型,不足10 km2的归入附近地貌类型。

(2)地形部位地貌类型一般反应土纲和土类的分布,地形部位既反应土类、业类的分布,又反应土属和土种的分布。

现以地貌类型为基础,划分地形部位。

中山A、水田:坡田、高岸田、冲田上部、冲田下部、梯田、山间峡谷、碟形田。

B、旱土:山坡上部、山坡中部、坡麓、梯土、冲垅土、碟形地。

低山A、水田:二排田、高岸田、梯田上部、梯田中部、梯田下部、冲田上部、冲田中部、冲田下部、冲田出口、垅田上部、垅田中部、垅田下部、垅田出口、山间峡谷、碟形田、低洼田、高位河漫滩、河流一级阶地、河流二级阶地。

B、旱地:山坡上部、山坡中部、山坡下部、坡麓、梯土、冲垅上部、冲垅下部、碟形地、台地、河流阶地。

丘陵A、水田:二排田、高岸田、梯田上部、梯田中部、梯田下部、冲田上部、冲田中部、冲田下部、冲田出口、垅田上部、垅田中部、垅田下部、垅田出口、山间陕谷、碟形田、低洼田、高位河漫滩、中位河漫滩、低位河漫滩、河流一级阶地、河流二级阶地、河心滩、村边田。

B、旱土:丘坡上部、丘坡中部、丘坡下部、坡麓、丘顶部、梯土、冲垅上部、冲垅下部、碟形地、台地、丘间缓坡地、丘间平地、河流一级阶地、河流二级阶地、高位河漫滩、中位河漫滩、低为河漫滩、河心滩岗地A、水田:二排田、坡田、冲田上部、冲田下部、冲田中部、冲田出口、垅田上部、垅田中部、垅田下部、垅田出口、低洼田、高位河漫滩、河流一级阶地、河汉二级阶地、河心滩、村边田。

B、旱土:岗坡、岗顶部、岗间缓坡地、岗间平地、河流阶地、河心滩、台地。

平原高平原水田、旱土:平原上部、平原中部、平原下部、河流一级阶地、河流二级阶地、高位河漫滩、河心滩。

低平原水田、旱土:高湖田、平湖田上部、平湖田中部、平湖田下部、低湖田、湖心滩、台地、河流阶地。

有关说明:A、山间陕谷、冲田、垅田及平原划分指标山间陕谷:谷宽<100米(只包括低山和丘陵两个地貌,在岗地地貌区仍归入冲田地形);冲田:冲宽100—1000米;垅田:垅宽1000—4000米;平原:原宽>4000米。

B、村边田指靠近村庄周围的农田。

这类田施用肥料较多或村庄内污水涌进农田,致使土壤养分含量较高,过去称自肥田。

土种冠以黑、肥、暗等的多属这类田。

C、梯土指人工开挖、平整,形成梯状的旱土或果茶园。

D、碟形地专指石灰岩地区漏斗(天坑)中的水田和旱土,以四周高,中间低平为主要特征。

在特大的漏斗地区,有不同地形的耕地,根据具体的地块特征确定地形。

2、耕层厚度实测3—5个点,取平均值。

操作方法:用锄头或铲挖小剖面(测试面防踩压),深30厘米左右,根据土壤松紧度、颜色、质地、结构、作物根系量、干湿度等的差异确定耕层及厚度。

3、耕层质地国际制:分为砂土、砂壤、粉壤、砂粘壤、粘壤、粉粘壤、砂粘土、壤粘土、粉粘土、粘土、重粘土,根据砂粒、粉粒、粘粒的百分率及其组合来确定(见表7),要通过室内检测确定。

表7 国际制土壤质地划分指标卡庆斯基制:又分为繁制和简制。

繁制:重粘土、中粘土、轻粘土、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砂壤土、紧砂土、松砂土。

简制:粘土、重壤土、壤土、砂壤土、砂土,为野外调查时采用。

野外手测质地方法(见表8、表9)。

手测土壤质地标准(湖南)表8表9 土壤质地野外手感鉴定分级标准(全国)4、剖面构型旱土剖面主要有A—B—C、A—B—C—D和A—B1—B2—C 等构型。

水田剖面主要有A—P—C—D(淹育型水稻土)、A—P—W—C(潴育型水稻土)、A—P—E—C(漂白型水稻土)和A—P —G—C(潜育型水稻)等构型。

剖面构型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土壤经改良后的土壤剖面构型发生了变化,如潜育型稻田改良后,地下水降低,潜育层消失,剖面构型由原来的A—P—G—C型改为A—P—W—C型,这里的先决条件是土壤真正得到了改良。

二是第二次土壤普查搞错了或记载不完全的应予以纠正与完善,如“A—P—W”肯定是错误的,因为“W”层不可能到底,其下必有一个母质层(C)或其他层(G)。

有关剖面构型内容参见《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第49—55页。

一般采用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剖面构型,发生变化的,根据相关条件(如地形部位、地下水位、土壤改良)分析,进行修改。

5、土壤母岩母质湖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把各类岩石归纳为花岗岩、板页岩、砂砾岩、石灰岩、紫色砂页岩、第四纪红色粘土、河流冲积物与湖泊沉积物七大类。

而全国则更重视母质的划分,本次调查使母岩与母质二者结合起来,以反映其来龙去脉。

有关岩石及其矿物的识别,是土壤调查和土壤分类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涉及湖南的土壤母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残积物由岩石就地风化而成,未经搬运,土壤中夹杂着较多的岩石碎片,岩石种类单一,有棱角。

一般分布在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剖面发育不完全的地段。

(2)坡、残积物既有来自上部的坡积物,又有自身风化物。

其中坡积物来自临近的上方,搬运距离不远,岩石种类单一,部分有棱角。

仍分布于坡度较大的地段,土层较残积母质地段稍厚。

(3)坡积物在山坡的岩石风化物质或土壤,在重力或流水冲刷作用下,搬运到山(丘)体下部缓坡地带堆积而成的物质。

有的由小溪沟冲刷下来进入平地或缓坡地堆积并向四周扩散,形成扇形地形(坡麓),叫坡积扇或洪积扇。

由于这种扇形地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而被辟为排田或梯田,在人为作用下,原有扇形特征在南方稻田区已不太明显。

地形相对较缓,中上层岩片含量少,岩石成份较单一,棱角不明显。

(4)洪积物山区的沟谷,在暴雨或大量积雪溶化后,形成暴发性洪流。

洪流流出山口后,由其夹带物形成的扇状沉积叫洪积扇。

它们主要由流域内水土冲刷、洪水移运的泥砂岩屑、石块等洪积物组成。

当邻近的几条山地河流形成的洪积扇扩大伸展彼此相连结时,就形成洪积平原。

与坡积物的区别:坡积物以坡积及小溪沟带来的物质且靠近山体为主,土层中物质大小不一;洪积物有较远的搬运距离,地势趋向平坦,土层中物质比较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