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6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word教案(1)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七下第7章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2课时 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下第7章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2课时 教案

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工业发展情况2.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工业发展优势3.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城市教学重点: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工业地位2.武汉的城市特点3.上海的城市特点教学难点: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发展,请一位同学带我们一起回忆。

生:(略)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工业发展。

2.引导学生观察“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分布图”,得出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的结论,强调: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该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P23.利用: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和人口分布图”,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城市众多。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当地人口和城市密集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城市对该区域发展所起的作用,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P34.结合图文资料,介绍武汉的城市特点,强调:武汉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最大城市,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

P45.利用灯光图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

结合“长江三角洲简图”,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和重要城市,强调:上海是核心。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区别与联系。

补充: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P56.结合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上海的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介绍上海的城市特点。

强调: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但不是政治中心。

P67.结合图文资料,对浦东新区作简单介绍,强调: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P78.随堂练习(点学生口答,教师进行点评)。

P89.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7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第2课时)一.工业1.工业地位2.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二.重要城市1.武汉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中图版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设计3份

中图版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设计3份

中图版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读图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体现在哪里。

3、从气候、优越的位置、河湖等方面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

4、知道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的原因是什么。

5、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有哪些农作物。

6、知道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地位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地图、活动等方式,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体会到区位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对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教学重点1、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优势的具体体现。

2、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

3、鱼米之香的由来。

三、教学难点1、长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条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活动讨论、资料了解、教师讲解五、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展示平台、有关地图、视频文件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蘇”这个字吗?(学生讨论)这是“苏”的繁体字,可以看到有“鱼”和“米”,那么你知道在我国,有一个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平原吗?(长江中下游平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二、新课学习(一)显著的区位优势1.位置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沿岸。

2. 范围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包括哪些省份?(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上海)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包括哪些小地形区?主要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呈串珠状东西向分布。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临东海和黄海,水量丰富的长江贯穿全境,由上海汇入东海。

3.区位优势江、河、湖、海连成一体,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利和水能资源,为水运、水力、灌溉、水产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7章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中图七下

《第7章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中图七下

《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环境、气候、地形、土壤、农业等方面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完成以下任务:(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简要描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

(3)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主要农业类型。

2. 分组调查:(1)选择一个具体的农业基地或农户,了解他们的农业生产情况,包括作物种类、种植面积、产量等。

(2)与基地或农户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分析这些经验和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内容包括基地或农户的基本情况、农业生产情况、经验和技术分析等。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阅读任务,确保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

2. 分组调查时,要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农业基地或农户,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3. 调查报告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调查情况,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4.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至学习平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内容是否符合教材要求,是否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调查报告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调查情况,分析是否有理有据。

2.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学习平台会自动生成一份作业反馈报告,包括错题情况、高频问题等,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针对作业反馈报告中出现的高频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答疑,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对于部分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或教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实际状况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来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这一地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认识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资料: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图、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了解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土壤等。

-掌握其丰富的物产和主要的经济活动。

-理解该地区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与经济特点。

-该地区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2.教学难点-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美丽景色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地理位置与范围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其位置和涵盖的区域。

3.自然地理特征讲解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特点。

4.丰富物产介绍主要的农作物、渔业资源等。

5.经济活动探讨工业、农业、交通等方面的情况。

6.重要地位分析其在全国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7.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长江中下游平原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8.课堂总结概括重点内容。

9.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特征和经济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效率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督促。

对于一些复杂的地理概念,讲解还可以更深入细致。

在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同时不断优化教学语言和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6《长江中下游平原》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6《长江中下游平原》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6《长江中下游平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等。

通过学习这一节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具体情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观察和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基本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学生能够培养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基本地理特征;2.教学难点: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的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基本地理特征;3.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观察和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点;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经济发展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6.总结提升: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地理观察和实践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中图版地理七下第7章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1课时 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下第7章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1课时 教案

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显著的区位优势2.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3.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丰富的物产教学重点: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和范围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条件3.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发展教学难点:长江中下游平原显著的区位优势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在照片上观察亚洲东部地区夜晚灯光分布情况,结合“长江中下游平原轮廓示意图”,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大致位置和繁华程度,由此导入新课。

P22.让学生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图”中找到巫山、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地理事物,得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和范围,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强调:呈串珠状东西向分布。

P33.让学生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图”中找到长江、东海、黄海等地理事物,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临东海和黄海,长江贯穿全境,由上海汇入东海。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P44.让学生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图”中找到长江沿江地带和东部沿海地带并标出,重点介绍长江沿江地带和东部沿海地带所构成的“T”字形区位优势。

P55.让学生观察武汉、南京和上海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找到三地气候的共同特征,最终得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结论。

P66.利用照片,引导学生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优势,并对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等作简单介绍。

P77.利用“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分布图”,介绍当地的优势农产品,简述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强调: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稻谷和淡水鱼主产区,被誉为“鱼米之乡”。

并引导学生分析当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P88.随堂练习(点学生口答,教师进行点评)。

P99.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7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第1课时)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2.范围3.区位优势二. 自然条件1.气候2.地形三. 农业1.特色农产品2.农业发展概况3.农业发展优势。

7.6.1长江中下游平原(讲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中图版)

7.6.1长江中下游平原(讲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中图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保护和利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的地理特点、地理分区以及长江这条亚洲最长河流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掌握了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基本地理知识,同时也对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等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将为学生学习7.6.1节“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内容奠定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板书设计可以采用一些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元素。例如,可以在板书上绘制一幅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图,标注出地理位置和主要河流。在讲解气候特点时,可以画出四季的图案,并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每个季节的特点。在讲解农业发展时,可以画出水稻田和农业机械的图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农业发展的情况。在讲解水资源利用时,可以画出水库和水厂的图案,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在讲解环境保护措施时,可以画出环保标志和绿色植物的图案,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6 长江中下游平原 学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6 长江中下游平原  学案

长江中下游平原【学习目标】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特点、主要的农产品及分布;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资源、工业及城市。

【学习重难点】重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特点、主要的农产品及分布难点: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主要环境问题【学习过程】一、显著的区位优势区位条件优越1.位置:长江沿江地带西起_________,东至_________,是一个较为典型的“_________”区域。

2.以长江为轴线的_______地带与贯穿南北的_______及_______广大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_______”的格局。

【例1】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地势低平,河湖密布B.道路崎岖,千沟万壑C.地势平坦,一望无垠D.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二、优越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1.地形:以_________和_________为主2.气候类型: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

3.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_________最丰富的地区。

4.丰富的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例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条件叙述错误的是:()A.航运发达,水资源、渔业资源十分丰富B.东临渤海和黄海C.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贯通东西D.拥有濒海、沿江双重区位优势北【例3】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三、“鱼米之乡”1.作物熟制:______________;2.粮食作物:____________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经济作物: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______最发达的地区。

3.发展方向①严格限制占用耕地,以稳定农田面积②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农业,促使农业向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设计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设计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农业发展、工业基地以及区域差异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生动地展示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等有了初步了解。

但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特点和特色,以及该地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情况,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资料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点和优势。

三. 教学目标1.掌握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发展和工业基地建设,认识其区域差异。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资料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4.增强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农业发展和工业基地建设。

2.教学难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地图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特征。

2.资料分析法:运用丰富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发展和工业基地建设。

3.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域差异。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地图资料。

2.收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发展和工业基地建设的相关资料。

3.准备案例教学所需的地区案例。

4.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7章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中图七下

《第7章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中图七下

《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特征、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理解,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基础知识的巩固要求学生以课堂所学知识为基础,整理出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基本信息,包括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主要河流与湖泊、地貌特征等,形成思维导图或概念图,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实地考察与调研学生可选择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某一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或调研,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发展、工业布局、交通状况等,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生需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每组选择一个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关的主题(如农业发展、水资源利用等),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等方式,形成一份简短的报告或PPT展示。

(四)创意表达鼓励学生以绘画、摄影或写作等形式,表达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理解和感受,如创作一幅描绘该地区风土人情的画作或一篇描述该地区美景的文章。

三、作业要求(一)所有作业内容需紧密围绕《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一主题展开,确保与课堂所学知识相符合。

(二)实地考察与调研部分需真实记录,不得抄袭或捏造数据。

(三)小组合作探究报告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逻辑性强,每个组员需贡献自己的见解。

(四)创意表达部分要求作品原创,能够充分展现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理解和感受。

四、作业评价(一)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形式和完成度进行评价。

(二)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效果以及创意表达的独特性等。

(三)鼓励学生在互评中学习他人的优点,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五、作业反馈(一)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二)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作业的修正和完善。

(三)教师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作业设计的目标旨在使学生通过具体作业内容,深化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特征的理解,掌握其生态环境、农业发展及经济特点等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7.6 长江中下游平原1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7.6 长江中下游平原1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6 长江中下游平原6-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6 长江中下游平原6-中图版

《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说一说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1学生简要作答;
○2教师点拨释疑,强调位置对气候要素的影响。

二、地形条件
1.说一说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2.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包括哪些小地形区?(出示空白地图)请将名称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中。

三、水资源条件
1.请在图中找出本地区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沿岸主要的湖泊,并试着说说它们的分布情况。

○1学生在图中标记相关地理事物;
○2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析图;
2.教师小结: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四、探究:自然条件的优越性
设问: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条件有什么优越性?
1.学生自由讨论;
2.教师点拨、释疑引导学生作答;
3.小结:本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是我国稻谷和淡水鱼的主产区,被
誉为“鱼米之乡”。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及作业布
置一、当堂检测(见学案)
1.学生自主作答、反馈;
2.教师适时点拨、评价。

二、课后作业
《能力训练》P70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一、显著地区位优势位置:沿江、临海
范围:六省一市
优势:
水运便利、江海联运
“T”字形区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雨热同期、降水丰沛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区位条件。

(重难点)2、读图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的物产及分布。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重点)4、运用地图说出本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及长江对本区城市发展的影响。

(难点)5、运用地图说出本区的工业分布及特点。

(重难点)6、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本区存在的污染及洪涝灾害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问题导学、启发式讲述法等【教具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不系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去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探究一:区位条件优越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图等,引导学生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条件的优越性:学生读C“长江中下游平原”图,完成P96页的问题,并讨论下面的问题:1、从地形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条件。

(强调长江水系的特征以及对地形的影响。

) 平原沿江分布,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2、从航运和资源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条件(强调长江在区域发展条件方面的作用)。

航运发达,水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3、从江河湖海联运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条件。

(强调长江在区域联系方面的作用,贯通东西,江河湖海连为一体,使得该地区拥有濒海、沿江的双重优势。

)东临太平洋,长江贯通全境,拥有濒海、沿江双重区位优势。

板书:鱼米之乡承转过度: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条件优越。

这里物产丰富,生活富足,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本区成为“鱼米之乡”的优势在哪?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下面的内容来寻找答案吧?探究二:鱼米之乡1、主要物产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产品分布”图,了解其主要物产分布1.自学课本第97-98页图文资料,思考以下问题:(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2)不同农作物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强调:本区的粮食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茶叶、蚕丝、柑橘等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7章第6节长江中下游平原第1课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7章第6节长江中下游平原第1课时

第 7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第1课时显著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地图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

2.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特征, 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开展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

难点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欣赏以下一组南方地区景观图片:同学们 ,当我欣赏完不同文人笔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时候 ,你能够描绘出该地区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码?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长江中下游平原 ,了解一下该地区的地理特征。

〔板书〕显著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95-P97 ,完成以下要求。

一、显著的区位优势1.位置范围: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巫山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主要包括__江汉平原_、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长江三角洲,呈串珠状东西向分布。

2.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临东海和黄海,水量丰富,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利和水能资源,同时也为水运、水力、灌溉、水产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海和黄海是我国东部沿海港口资源、滩涂资源、渔业资源、海底油气资源最有开发潜力的海域之一。

3.长江沿江地带和东部沿海地带所构成的“T〞字形区位优势,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整个华中地区与长江全流域的经济开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 ,冬季温和,降水丰沛,绝大局部区域的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

3.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宽阔,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有太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等淡水湖。

【小组探究】探究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读“长江中下游平原略图〞 ,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最新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6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精品教案 (1)

最新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6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精品教案 (1)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长江沿岸地带教学设计中图版教学目标1.掌握“鱼米之乡”、“天府之国”所指,理解它们为什么有了这样的称呼。

2.掌握长江在长江沿岸地带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掌握长江沿岸地带的地理特征,并能在地图上填出4.掌握长江沿岸地带的主要城市以及各自的经济特点5.理解上海在全国和长江沿岸地带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掌握“鱼米之乡”、“天府之国”所指,理解它们为什么有了这样的称呼。

2.掌握长江沿岸地带的地理特征,并能在地图上填出3.掌握长江沿岸地带的主要城市以及各自的经济特点教学难点1.掌握长江在长江沿岸地带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理解上海在全国和长江沿岸地带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读图、填图、阅读、讨论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有两条经济带,一条是沿海经济带,一条就是长江沿岸地带。

本节将给我们全面介绍长江沿岸地带的相关情况。

二.看A图,结合课文,了解长江沿岸地带的位置。

长江沿岸地带指长江流域中从上海至川西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千米的狭长地带。

它与南北走向的沿海地区,共同构成了一个“T”字形地带,成为我国经济实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区域分布的基本框架。

三.掌握长江沿岸地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及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知识。

1.看图,说出长江沿岸地带的纬度。

(30℃N)2.说出长江沿岸地带的海陆位置。

(东临东海,沿长江向西纵深发展)3.说说长江流域的海陆位置和纬度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明确:亚热带季风气候(结合图D,以重庆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点)4.在图中找出长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并在空白图上填出来。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组成)5.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并在空白地图上填出来。

四.理解、掌握“鱼米之乡”和“ 天府之国”1.理解有关长江沿岸地带的美誉1)黄金水道:长江的航运 2)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和杭州的美丽。

(在图上填出来)3)湖广熟,天下足:湖,洞庭湖,湖北、湖南。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6长江中下游平原 学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6长江中下游平原 学案

长江中下游平原【学习目标】1.知道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条件,会分析其发展经济的优势。

2.理解水运对城市形成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3.知道长江中下游工业带的发展优势及钢铁、汽车工业走廊的形成。

4.认识到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紧迫性。

【学习之旅】快乐学习·普查之旅一、区位和自然条件篇自主学习1:1.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_______以东,主要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_______ 。

2.在图中填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与范围:二、农业发展篇合作探究1:结合气候、地形等因素,说说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的农业产品及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三、工业发展篇自主学习2: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最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至西向东依次分布着_______ 、武汉、_______ 等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合作探究2:结合长江中下游工业分布图,指出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工业基地,找出主要的工业城市,说说本区的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四、人口城市篇自主学习3:1.本区东临太平洋的 _______,有 _______之称的长江贯通全境,具有濒海,沿江双重区位优势。

2.长江沿江的 _______、_______ 、 _______等城市,是本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3. _______ 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一大港,是_______ 之地,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

合作探究3:找出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的分布特点?探究长江为本区城市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五、考查验证篇1.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是()A.长江生产黄金 B.上游叫金沙江C.有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D.经常运输黄金2.长江沿岸地带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长江航道船只不断增加B.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C.长江沿岸的水电站建设D.长江沿岸的乱砍乱伐3.我国,钢铁工业的布局主要有靠近原料、燃料产地类和靠近消费市场、依靠便利运输两大类,下列钢铁基地主要依靠大的消费市场和便利运输发展起来的是()A.上海 B.武汉C.攀枝花 D.鞍山、本溪4. 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A.毗邻港澳B.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于一体C.矿产资源丰富D.扼长江出海口,濒临南海六、报告总结篇通过本次普查,我们调查小组的收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章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中图七下

《第7章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中图七下

《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基本地理特征、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等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课程内容,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城市等基本信息。

- 要求学生收集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资料,包括自然景观图片、经济产业介绍等,并整理成简要的笔记。

2. 课堂互动任务:-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环境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 小组内成员轮流担任讲解员,利用地图和收集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介绍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色。

3. 作业实践任务:- 撰写一篇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对我省(市)发展的影响”的小论文。

要求学生从经济、交通、生态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提出自己的观点。

- 制作一份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手抄报,内容包括地理特征、风土人情等,需突出地方特色,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创意进行设计。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并做好笔记整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课堂互动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参与讨论,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作业实践任务需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实际例子或具体数据支撑观点,文字表达清晰,图文并茂。

手抄报设计需具有创意和美观性。

4. 所有作业均需按时提交,教师将根据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进行评分。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预习笔记、课堂表现、小论文和手抄报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观点表达的清晰性、图文配合的合理性以及创意的独特性等。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评语和建议。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将及时与学生沟通,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改进意见。

同时,教师还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优秀奖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优秀奖
学生活动1
学生观看照片集,并思考回答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景观图,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了一定得表象认识,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并归纳总结区域特征。
环节二:合作探究,鱼米之乡
教师活动2
长江三角洲富饶美丽,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使该区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是什么自然条件成就了这样的美称呢结合课本50页图,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历史上的“鱼米之乡”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单元主题教学的第一课时—“鱼米之乡”,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学习的基础。该课时主要涉及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利和不利)。所以通过大量的景观图,使学生对该区域有表象的认识;通过地形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通过对河流不同河段的水文和水系特征的了解,找出人地和谐发展的途径。这一学习过程,加强学生区域认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和知识迁移,增强学生地理实践力,通过辩证看待河流问题,培养学生人地和谐发展观。同时为第二和第三课时奠定基础
技术手段:ppt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对景观图的欣赏,归纳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征,再总结归纳过程中,学生总结比较分散,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再次归纳。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形成条件时,学生根据已有方法进行分析,但缺乏整体性的考虑,以及主导因素的分析。在其他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时,学生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认识有偏差,导致后面的分析不够准确,还需要加强在新区域自然环境要素的学习。在最后的人地和谐发展,大部分学生能够形成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
回答:主要集中在中下游河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长江沿岸地带教学设计中图版
教学目标
1.掌握“鱼米之乡”、“天府之国”所指,理解它们为什么有了这样的称呼。

2.掌握长江在长江沿岸地带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掌握长江沿岸地带的地理特征,并能在地图上填出
4.掌握长江沿岸地带的主要城市以及各自的经济特点
5.理解上海在全国和长江沿岸地带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掌握“鱼米之乡”、“天府之国”所指,理解它们为什么有了这样的称呼。

2.掌握长江沿岸地带的地理特征,并能在地图上填出
3.掌握长江沿岸地带的主要城市以及各自的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
1.掌握长江在长江沿岸地带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理解上海在全国和长江沿岸地带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阅读、讨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有两条经济带,一条是沿海经济带,一条就是长江沿岸地带。

本节将给我们全面介绍长江沿岸地带的相关情况。

二.看A图,结合课文,了解长江沿岸地带的位置。

长江沿岸地带指长江流域中从上海至川西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千米的狭长地带。

它与南北走向的沿海地区,共同构成了一个“T”字形地带,成为我国经济实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区域分布的基本框架。

三.掌握长江沿岸地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及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知识。

1.看图,说出长江沿岸地带的纬度。

(30℃N)
2.说出长江沿岸地带的海陆位置。

(东临东海,沿长江向西纵深发展)3.说说长江流域的海陆位置和纬度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
明确:亚热带季风气候(结合图D,以重庆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点)4.在图中找出长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并在空白图上填出来。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组成)
5.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并在空白地图上填出来。

四.理解、掌握“鱼米之乡”和“ 天府之国”
1.理解有关长江沿岸地带的美誉
1)黄金水道:长江的航运 2)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和杭州的美丽。

(在图上填出来)3)湖广熟,天下足:湖,洞庭湖,湖北、湖南。

(在图上填出来)4)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

(在图上填出来)5)天府之国:四川盆地。

(在图上填出来)2.看书,了解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主要物产,完成下表。

气候特点地形特点主要农作物美称
长江中下游平

四川盆地
3.结合图F、G、H,了解长江沿岸地带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上表的制作
2.预习下节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长江沿岸地带向国际大都市迈进的上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地图上找出长江沿岸经济带,说说其起点和终点,找出主要工业城市.
二.看图I,找出主要矿产和能源,说出它们的分布规律,并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经济发展特点和差异,然后填写下表。

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
资源优势矿产——→地价——→能源——→
劳动力特点
(价格、素质)
——→
科学技术水平——→
城镇化速度——→
有代表性的
工业中心
农业
主要工业门类
1.通过填表,进行比较,说说你对长江沿岸地带内部不同地区经济特征的理解。

明确: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城市密集,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这里特有的位置、人才、信息等优势,使得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几产业和创汇农业发展迅速。

中部和西部应发挥资源和能源优势,特别是水能优势,重点发展离矿区近,用水量大,运量大和耗能高的重工业。

2.说说长江在长江沿岸地带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明确:长江水道不长江沿岸地带与沿海地区连为一体,为该地区与世界沟通提供了便利的水运。

长江干流东西绵延,支流多南北分布,为该地区内部物资的调配和产品的输出提供了方便和廉价的运输。

3.看图J、K,掌握长江沿岸地带的主要工业城市几及工业特点。

三.看图M,结合P105讨论:
1.说出上海经济发展的优势。

明确:
1)地理位置优越:长江沿岸地带和东部沿海经济带的结合部;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世界第三大港。

2)劳动力素质高,数量大,价格低
3)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好。

4)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雄厚。

2.看图分析上海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

明确:矿产资源、能源不足,地价高。

3.看图N、O,理解上海的经济发展情况。

4.看图L,分析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并说说这种变化的意义。

明确:第一、第二产业的比例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比例大幅度上升。

上海的经济发展迅速。

四.阅读:浦东——国家级开发区,了解浦东的发展情况,记住以下内容。

1.长江沿岸地带的龙头
2.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3.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


五.总结本节知识,布置完成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