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视角下城市符号探析
(完整word版)城市意象--解读
《城市意象》解读读后感初读《城市意象》,是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但是当时研究生学位课程很多,外加上各种各样的课程作业,似乎也无心安静下来好好读几本书,即便是小说情感、历史故事类读物,也只是蜻蜓点水,品味把玩而已。
那么对于《城市意象》,更是如走马观花般应付过了自己的心里歉疚感,最终还是没能理性的思考和解读。
研二的自由度可以说在读书期间应该是空前的,外加带有应付毕业论文的目的性和自己作为研究生的虚荣心,再读本书,也就多了一份专业态度和使命感。
通读《城市意象》,作者站在城市使用者的角度上(也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通用过实例调查分析研究和对各阶层、各行业等的城市使用者的探访与交流,总结出了城市设计的原则性以及城市设计五元素。
在此基础上本书还给出了城市设计导则性方法,并罗列大量的可触性或可视性等元素,进一步阐明了基于社会学或经验主义的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
《城市意象》反复强调的一个概念即“意象是观察者和被观察事物之间双向过程作用的结果";“意象自身并不是将现实按比例缩小,统一抽象,精确微缩后的一个模型,而是有目的的简单化,通过对现状进行删减,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汇变通,将各部分关联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终的意象,有目的地将其重新排列,变性也许不合逻辑,但这可能会更充分,更好地形成需要的意象"。
在此作者给出了意象的特性,组成元素等等,但是从以上两段引文中我们容易发现:1、意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包含了观察者的相当大的主观因素(关于这一点,书中也有相应的提及).所以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专门给出关于的分类的论述:书中这样提到:“如果以观察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情,或熟悉程度进行分类,那么分组越细致,意象相似的可能性越大.每个人创造并形成自己的意象,但在同一组人群中,成员之间的意象似乎能基本保持一致。
”但作者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城市规划师渴望创造一个供众多人使用的环境,因此他感兴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
《城市意象》读后感——以北京、杭州为例浅析双城意象
《城市意象》读后感——以北京、杭州为例浅析双城意象城市是市民的家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城市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很羞愧直到研一才拜读了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这本著作。
作为一本真正把意象从心理学领域引入城市研究的书籍,《城市意象》对当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作有着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
依林奇之见,城市意象是城市环境与观察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通过调查访问和图示两种方法对美国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三个城市意象作了分析,提出了有关公众意象的概念,并就城市形态、城市意象及其元素等问题做了论述。
林奇启发性的观点,使得意象一词引起普遍的关注,成为设计与规划界通用的术语,也带动了许多追随者和类似的研究。
1 概况之双城意象《城市意象》虽然不算晦涩,但需要时间来体会其中的语言。
我想就北京和杭州两个相对较熟的城市为例,对书中提及的一些问题方法尤其是五元素简要分析,再提出自己的拙见。
所谓城市意象,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印象,也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环境”空间。
北京和杭州作为中国的两个大城市拥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
“两轴”即北京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是北京的精髓;“两带”即北起怀柔、密云,重点为顺义、通州、亦庄的“东部发展带”,以及包括延庆、昌平、良乡、黄村等在内的“西部生态带”;“多中心”则指的是在市区范围内建设CBD、奥运公园、中关村等多个综合服务区,并在区域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几个适合50万人口居住、就业的新型城市,以缓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多的压力。
这是宏观上的愿望,但作为一个家园,在普通市民脑海中的城市意象才能真正表达出城市的意蕴。
北京不负首都之名,拥有了一系列首都应有的意象。
层层外扩的环路和四通八达的主路开阔大气,从明清时代延续下来的正南正北朝向布局的道路和建筑体现出这座城市的严谨沉稳。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体会
①形成空间特定形态的节点模式;②独特的单体建筑的节点模 意象 自身并 不是将现实按 比例缩小, 统一抽象 , 精确微缩后的一 式; 明确 的边界的节点模式 ; 内向性节点与外向性节点。 ③ ④
凯文 ・ 林奇 《 市 意 象》 会 城 体
甄 娜 ( 天津中天建都市建筑设计有 限公 司)
摘 要 : 跃着 各种 人 文 理 想 的符 号 中 , 一 个城 市 的语 法将 其 贯 穿 起 来 , 程 度 、 业 、 情 或 熟 悉城 市 的程 度 层 次 不齐 , 一 个 观察 者 形成 自 跳 有 职 性 每
2 城 市意 象 的 形成 初步 了解 城 市 意 象概 念 之 后 ,分 析 形成 城 市 意 象 的 内容 和 因素 到 底 是什 么。 凯 文 ・ 奇 (e i L n h , 加 哥 人 , 经 是 赖 特 的 学 生 。 当代 林 K vn y c )芝 曾 21 城 市 意 象 的 内含 : 市个 性 、 市 结 构 、 市 意蕴 。 . 城 城 城 著 名 城市 设计 师 、 有 丰 富 的城 市 规划 经 验 , 教 麻 省理 工 学 院 建筑 具 任 城 市 个 性 : 市 与 周 围事 物 的 可 区别 性 , 它作 为独 立个 体 的 可 城 和 学 院 三 十年 之 久 。 环境 心理 学 引 入城 市 分 析和 城 市 设计 。 的著 名 把 他 识别性, 这种 个 性 具 有 独立 存 在 的 、 一 的意 义 。 惟 论著《 城市意象》 是一本颇有影Ⅱ 向的书。 凯文 ・ 林奇第一次把环境心理 城 市 结 构 :城 市 意 象 必须 包 括 物体 与观 察 者 以及 物 体 与物 体 之 学 引 进城 市设 计 , 并通 过 多年 细 心观 察 和 群 众 调 查 , 美 国 波 土 顿 、 间 的 空 间或 形 态 上 的关 联 。 对 洛 杉矶 和 泽西 城 三 座 城 市 做 了分 析 , 城 市 景 观 归纳 为道 路 、 缘 、 将 边 城 市 意 蕴 : 市 必须 为观 察 者提 供 实 用 的或 是 情 感上 的意 蕴 , 城 这 地 域 、 点和 标 志 五 大组 成 因素 。 认 为 市 民就 是 通 过这 五 大 景观 因 节 他 种 意蕴 也 是 一种 关 系 , 完 全 不 同于 空 间 或 形态 的关 系。 但 素 去辨 认 城 市 的风 貌 特 征 , 因此 , 市 设计 不 应 再 是 建筑 师或城 市 规 城 22 城 市 意 象 的 元素 : 路 、 . 道 边界 、 区域 、 点 、 志 物 。 同元 素 节 标 不 划 设计 师 的主观 创 作 ,而 应是 探 索 每座 城 市 的 自然 和 历 史 条件 及 其 之 间可 能 会 互相 强化 互相 呼应 , 而 提 高 各 自的影 响 力 , 从 也可 能 互相 特 色 , 加 以组 织 发挥 , 每 座 城 市都 有 自 己的 特点 。 在 分析 这 五 大 矛盾 , 至 互 相破 坏 。 多数 观 察 者把 意 象 中 的 元素 归类成 一 种 中 问 并 使 甚 大 因素 时 , 又 引入 空 间 、 构 、 续 性 、 见 性 、 透 性 、 导性 等 设计 组 织 , 就 是 一种 复 合 形 式 。 他 结 连 可 渗 主 也 特 性 与 之 相 结合 , 而 创 造 出 一套 崭 新 的设 计 理 论和 方法 。 凯 文 ・ 从 林 221道 路— — 主 导 元素 _. 奇 的理 论 对 世界 各 国 的城 市 设 计 产 生很 大 影 响 ,他 的著 作 被 译 成 各 ① 道路的可识别性 道路的连续性 ; ② ③道路 的方向性 ; ④道路 种文字。 在此 以后他还撰写过不少著作 , 地段规划》《 如《 、 好的城市形 的起 点 、 点 与交 叉点 ; 道 路 的 可度 量 性 。 终 ⑤ 态》 等。此外他还 有大量城市设计实践。 222 边 界— — 线 性要 素 -. 1城市意象 的概念 ① 边界的可见性 : 边界的连续性 : ② ③边界 的方向性 : 边界 的 ④
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分析
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品牌形象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品牌形象是指一个城市通过自身的文化、历史、地理特点等因素打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最终在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整体认知。
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城市的视觉符号在城市品牌形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城市形象中的作用和意义。
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视觉符号。
标志性建筑是城市的象征,通过标志性建筑的展示可以让人们直观地了解城市的特色和历史。
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中国的故宫等都成为了其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这些建筑本身就是城市品牌形象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和展示让人们在第一时间就可以认识到这座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底蕴,从而形成对城市的整体认知。
城市的景观和自然风光也是重要的城市品牌形象视觉符号。
一座城市的景观和自然风光可以体现出该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地理特点,是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悉尼的海港大桥和悉尼歌剧院,成为了悉尼的标志性景观,而中国的杭州西湖和乌镇古镇则成为了杭州的代表性自然风光。
这些景观和自然风光通过视觉符号的展示,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城市的美丽和宜居性,从而形成对城市的积极印象。
城市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也是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视觉符号。
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是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则通过视觉符号的展示呈现给公众。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化而闻名,城市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和佛罗伦萨大教堂等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代表。
这些标志性文化符号通过视觉符号的展示,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历史沉淀,从而形成对城市的深刻认知。
城市的品牌形象视觉符号是城市宣传和营销的重要工具。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城市的品牌形象和城市宣传营销越来越重要。
城市的品牌形象视觉符号可以成为城市宣传和营销的亮点和关键。
个性化“城市意象”下的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以杭州为例
个性化“城市意象”下的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以杭州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品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城市品牌形象是城市吸引外来人口、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
在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中,个性化的“城市意象”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方面。
本文以杭州为例,讨论了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中个性化城市意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塑造城市品牌形象。
一、个性化“城市意象”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影响1.拓宽城市认知范围城市意象是人们对城市的心理形象,它是通过人们自身的经验、感受和认识而形成的。
在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中,通过充分挖掘城市内在的文化资源、历史传承以及特色产业,顺应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形成个性化的城市意象,将更有可能在人们心中树立深刻、积极的城市认知印象。
这将进一步拓宽城市认知范围,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以杭州为例,西湖是杭州最著名的“城市名片”。
作为杭州最重要的景点,西湖在城市品牌形象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对西湖水文化的挖掘,杭州城市品牌形象得以深入人心,进而塑造出杭州独特的人文风貌。
2.强化城市文化底蕴城市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品牌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承载着历史和传承的文化精髓。
个性化城市意象将城市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城市品牌的塑造中,不仅有助于传承城市文化,也能强化城市品牌的文化底蕴。
这对于城市建设和城市品牌形象的提升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以杭州为例,以杭州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小镇”项目已经开始建设。
该项目依托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以杭州的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技术互动、VR AR 等手段,将杭州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一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强化杭州的文化底蕴,也能在国内外市场上打造杭州独特的城市品牌。
3.提高城市美誉度城市品牌形象不仅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实力,也涵盖了市民的文化素质、城市环境和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
个性化城市意象可以充分展示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美誉度。
当城市品牌形象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可,同时也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得到更好的推广,这将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对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的分析
对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的分析- 基础理论凯文•林奇教授《城市意象》一书清晰地构造了一种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而且他在书中所倡导的思想原则早已广泛在实践中应用。
要领会其中深藏的知识非下一番功夫才行。
但就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意象研究方法本身所存在的局限及其在实践中能够所引发的问题。
1、城市意象研究的局限性城市意象研究始于对城市地理学量化研究的质疑与批判。
在人类认识环境的过程中,环境记忆方式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人对环境的心理意象即心智图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记忆方式的方法。
当林奇将心智图运用于城市研究后,心智图研究才被逐渐了解并得到广泛运用。
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林奇所关注的是美国城市的视觉品质。
要在传统城市里不再使人产生疏离感,就必须着重对地域重新做好具体而实际的把握,将一种可予以操作的信号系统重新组织起来,让他们在人们的记忆中生根,使个体能够依据新的信号系统在变动不定的环境中重新寻找到自我。
这正如美国哲学家詹明信所总结:“所谓疏离的城市就是当人处于诺大的空间中无法在脑海中将自己定位,无法将自己在城市整体中的位置标示出来,从而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而迷失自我。
”林奇对城市意象和城市识别性的研究也可看作是对早期现代主义的一种批判。
尽管这种研究激发了对人的行为模式和城市认知地图的广泛研究,为形态研究和设计标准的制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凯文•林奇将人对城市环境的理解仅仅看作是物质形态的知觉认识,这与分析动物在迷津中的行为极其相似,即觅路和适应环境。
在对城市环境的创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城市人所扮演的角色显然比动物更积极和主动。
有研究显示,人们对日常物质环境的记忆是从整体进行的,而不会局限于一些细小的设计因素。
人对某一环境的回忆首先是在环境中做了什么,其次在那里,最后才会回忆环境的外观。
更进一步说,人们似乎更容易通过文字形式而不是建筑形态和细部的图解来记住环境中的物体。
其次,由于林奇的五要素方法对于形成局部的区域概念特别有效,而且易于操作,因此被广泛的运用于城市设计当中。
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分析
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分析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品牌形象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品牌是城市的“名片”,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特色。
而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是城市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
通过对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特色和魅力,促进城市品牌的建设和推广。
本文将从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入手,分析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一、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是什么?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是指城市品牌形象中所包含的具有视觉特点和象征意义的符号,包括城市标志、标识、标识系统、城市风貌、城市景观等。
这些视觉符号通常以图形、颜色、字体等形式呈现,用于标识和代表城市的形象和特色。
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通常来源于城市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城市人文、经济特点、城市治理等方面,旨在呈现城市的独特性、吸引力和竞争力。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的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主要包括:城市标志(如“北京”字样)、城市标识(如天安门、长城、故宫等)、城市风姿(如胡同、四合院、传统建筑等)、城市人文(如京剧、糖画、首都博物馆等)、城市景观(如雾霾、北京国贸CBD等)等。
这些视觉符号代表着北京市的形象和特色,展现了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魅力。
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具有丰富的功能。
视觉符号是城市品牌的标志和象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和识别城市。
视觉符号是城市品牌的传播媒介,可以通过不同的平台和方式传播城市的形象和故事。
视觉符号是城市品牌的宣传工具,可以增强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视觉符号是城市品牌的特色和竞争力的体现,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和资源到城市发展。
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的塑造和传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要素。
需要重视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挖掘城市的文化资源和传统底蕴。
需要抓住城市的经济特点和产业优势,发掘城市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需要关注城市的治理和民生实践,突出城市的宜居环境和社会治理成效。
城市形象标志的符号化设计研究
城市形象标志的符号化设计研究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快,每个城市都在积极的推销自己,越来越多城市意识到城市品牌推广和城市营销的重要性。
小到一个县城大到一个省会级城市,都在积极的征集或者设计属于自己的城市品牌形象,以此提升城市的形象,促进城市的发展。
1.城市标志形象设计的含义和起源城市形象标志,顾名思义,就是深刻的挖掘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现状、未来等元素,经过解构、重组为表达一个城市形象和理念的视觉符号。
城市形象标志设计最早的形态是封建时期贵族或领主在城堡使用的印章、标记等,当这种标记延伸到城市时就成为了最早的城市标志,这些标志大都来由姓氏字母、神话历史和动植物图案等内容组成,既是一种身份权利的象征又起到装饰的作用。
2.符号及其内涵平面设计中的视觉符号是由文字、图形、色彩三部分共同构成的,它们不是作为孤立的符号存在,而是组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视觉符号中包括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
图像符号是通过对本身的真实描写或者模仿来表现对象本身的,它必须与对象本身的某些突出且具有代表性特征相同,真正的图像符号就是被表征对象的一种特征3.中国城市形象标志设计的视觉符号解析近代中国城市标志设计最早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台湾的彰化县鹿港镇的城市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由台湾形象策略联盟设计完成。
香港是中国第一个进行城市品牌设计的城市,在2001年,推出了自己的城市形象标志。
近年来,受到香港及其它国外城市的影响,中国多个地方都在紧锣密鼓的设计自己的城市形象标志。
在城市标志设计中,需要融入一定的思想文化内涵,传达出特定的信息,标志不仅是一种符号,同是它又是一种传达媒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标志就是多种符号的结合体。
3.1.城市特色建筑、景观的符号化表现视觉符号是指人类通过自己健康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观察到的表现不同传播功能,具有形状和色彩的符号。
提到巴黎我们年会想到埃菲尔铁塔,提到北京我们会想到天安门、故宫、天坛、鸟巢、国家大剧院等耳熟能详的建筑景观,这些都是北京具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能将整座城市的魅力传达出来。
文学作品中的城市意象解读
文学作品中的城市意象解读城市作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意象,常常被用来描绘现代社会的活力与困惑。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城市不仅仅是一个背景,更是一个拥有独立而丰富内涵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解读几个文学作品中的城市意象,来探讨城市在文学中的象征与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的城市意象。
这部作品以马奇亚多家族为主线,通过描绘他们在马孔多小镇上的生活,呈现了一个奇幻而繁忙的城市。
马孔多小镇被描写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由于缺乏铁路和电力,陷入了一种停滞的状态。
然而,小镇的人们依然努力生活,建立起了独特的社会结构。
这座城市的意象体现了马尔克斯对现代性的思考,他以寓言化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被忘记的城市,意图探讨人性与社会关系面临的困境。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中的城市意象。
故事以伦敦为背景,描绘了一个黑暗而乱象丛生的城市。
伦敦被描绘成了一个由贫穷、犯罪和不公平统治的地方。
在这个城市里,孤儿们生活在破败的街区中,他们努力争取生存,但却经常受到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
通过对城市的描写,狄更斯向读者展示了城市中普通人生活的艰辛和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引发人们对社会公平和人道主义的思考。
此外,让我们来看看余华的《活着》中的城市意象。
这个小说以冯道的一生为线索,描述了他在中国乱世中的坎坷命运。
城市在小说中被描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背景,冯道在城市中经历了来自政治乱局的洗礼。
城市的繁荣和创新带来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生存压力和人性的扭曲。
通过对城市的描写,余华反思了现代化进程对人类生活和社会价值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与困惑的思考。
从以上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城市作为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一个象征着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与挑战的存在。
城市所具备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赋予了文学作品更深刻的内涵和人文关怀。
通过描绘城市的种种意象,作家们展现了他们对现代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性、社会问题以及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后果。
《2024年符号学理论视角下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范文
《符号学理论视角下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代社会,旅游业日益兴盛,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不仅仅是地理位置或物质层面的需求,更涵盖了心理与文化感知层面的要求。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的呼和浩特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文化和丰富的历史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本文旨在从符号学理论视角出发,对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呼和浩特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的符号学解读呼和浩特市作为一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城市,其旅游资源蕴含了大量的符号元素。
从符号学理论的角度,可以将这些资源分为以下几类:1. 物质符号:包括自然景观、建筑风格、城市雕塑等,这些物质符号构成了呼和浩特市旅游形象的物质基础。
2. 行为符号:如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节庆活动等,这些行为符号反映了呼和浩特市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3. 观念符号:包括历史文化、民俗传说等,这些观念符号是呼和浩特市文化底蕴的体现。
三、游客对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游客对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信息接收和处理。
主要包括:1. 视觉感知:游客通过观察城市景观、建筑风格等物质符号,形成对呼和浩特市的初步印象。
2. 文化感知:通过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传说等观念符号,游客对呼和浩特市的文化内涵产生认知。
3. 情感体验:在旅游过程中,游客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参与节庆活动等行为符号,产生情感共鸣和认同感。
四、符号学理论在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中的作用符号学理论在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达信息:通过物质符号、行为符号和观念符号的传播,将呼和浩特市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传达给游客。
2. 构建形象:通过符号的组合和表达,构建出独特且具有吸引力的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形象。
3. 增强认同感:通过文化符号的传递,增强游客对呼和浩特市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
《2024年符号学理论视角下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范文
《符号学理论视角下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本文旨在从符号学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呼和浩特市的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的符号学解读(一)符号学理论概述符号学是一种研究符号的学问,通过解析符号的内涵、意义及其传递过程,揭示人类文化、思想和行为的本质。
在旅游领域,旅游资源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承载着地方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的信息。
(二)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的符号学特点呼和浩特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资源以建筑、雕塑、民俗、节庆等形式为载体,传递着当地的历史文化信息。
例如,呼和浩特的古城墙、大召寺等建筑符号,以及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节庆符号,都成为游客感知呼和浩特市形象的重要依据。
三、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符号学分析(一)形象感知的符号构成游客对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主要来自于当地的文化符号、自然景观符号和社会服务符号等。
这些符号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渠道,传递给游客,形成对目的地的整体印象。
(二)文化符号的解读文化符号是构成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核心要素。
在呼和浩特市,蒙古族的文化符号尤为突出,如蒙古族的服饰、饮食、音乐等,都成为游客感知当地文化形象的重要依据。
这些文化符号通过旅游宣传册、导游解说、地方节庆等活动,传递给游客,形成对目的地的深刻印象。
(三)自然景观符号的感知呼和浩特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如草原、沙漠、湖泊等。
这些自然景观符号通过视觉冲击力,使游客对呼和浩特市产生美好的印象。
同时,当地的气候、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游客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
(四)社会服务符号的影响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
对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的分析
对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的分析- 基础理论凯文•林奇教授《城市意象》一书清晰地构造了一种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而且他在书中所倡导的思想原则早已广泛在实践中应用。
要领会其中深藏的知识非下一番功夫才行。
但就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意象研究方法本身所存在的局限及其在实践中能够所引发的问题。
1、城市意象研究的局限性城市意象研究始于对城市地理学量化研究的质疑与批判。
在人类认识环境的过程中,环境记忆方式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人对环境的心理意象即心智图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记忆方式的方法。
当林奇将心智图运用于城市研究后,心智图研究才被逐渐了解并得到广泛运用。
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林奇所关注的是美国城市的视觉品质。
要在传统城市里不再使人产生疏离感,就必须着重对地域重新做好具体而实际的把握,将一种可予以操作的信号系统重新组织起来,让他们在人们的记忆中生根,使个体能够依据新的信号系统在变动不定的环境中重新寻找到自我。
这正如美国哲学家詹明信所总结:“所谓疏离的城市就是当人处于诺大的空间中无法在脑海中将自己定位,无法将自己在城市整体中的位置标示出来,从而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而迷失自我。
”林奇对城市意象和城市识别性的研究也可看作是对早期现代主义的一种批判。
尽管这种研究激发了对人的行为模式和城市认知地图的广泛研究,为形态研究和设计标准的制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凯文•林奇将人对城市环境的理解仅仅看作是物质形态的知觉认识,这与分析动物在迷津中的行为极其相似,即觅路和适应环境。
在对城市环境的创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城市人所扮演的角色显然比动物更积极和主动。
有研究显示,人们对日常物质环境的记忆是从整体进行的,而不会局限于一些细小的设计因素。
人对某一环境的回忆首先是在环境中做了什么,其次在那里,最后才会回忆环境的外观。
更进一步说,人们似乎更容易通过文字形式而不是建筑形态和细部的图解来记住环境中的物体。
其次,由于林奇的五要素方法对于形成局部的区域概念特别有效,而且易于操作,因此被广泛的运用于城市设计当中。
城市意象分析法
我们把能归诸于物质形式的城市意象内容分为五类元素:道路、边界、地区、节点、地标。
当然,这些元素可以用于更普遍的意义,因为它们总在各种环境图景中反复出现。
我们试对它们作出如下定义:1. 道路道路是观察者们或频繁、或偶然、或有潜在可能沿之运动的轨迹,可以是街道、步道、运输线、河道或铁路——着就是大多数人意象中的主要道路元素。
人们沿着道路运动,同时观察城市,并靠这些道路把其余的环境因素组织、联系起来。
2. 边界边界是一种线性元素。
它并不象道路一样,被观察者们使用或关注。
它们是两个片断之间的界线,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海滨、铁道断口、城市发展的边缘、墙体等等。
它们只是附加的脚注,而不是对等的轴线。
这种边界可以是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
这些边界元素也许不具备道路那样的主导地位,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们却是组织过程中,尤其是在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譬如城市轮廓线上的水体或墙体。
3. 区域区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组成单元。
在人们心目中,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尺度的范围。
观察者们在精神上深入它们“内部”,它们由于具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共有特征而易于被人们所感知。
从内部看,它们总是易于辨认的;如果从外部可见的话,它们也常被用作外部空间的参照物。
大多数人是以这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来构想他们心目中的城市的。
对于他们而言,个体差异比道路与区域都更加重要——这不仅取决于个人,还要看具体给定的城市。
4. 节点节点就是标识点,是城市中观察者所能进入的重要战略点,是他旅途中抵达与出发的聚焦点。
它们主要是一些联结枢纽、运输线上的停靠点、道路岔口或会合点,以及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转换的关键环节。
节点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汇聚点,只因为是某种功能或物质特性的中心而显得举足轻重,比如街角空间或是围合的广场。
某些中心节点是一个地区辐射影响力的焦点,并作为整个地区的缩影,成为一种象征标志,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核心”。
宋代扬州词城市意象符号解读
称 差 别 的本 质 性标 志 。 邑是 单 纯 的空 间物 理 建筑 ,而 具 有精 迁 徙 贸易 皆 出扬 州 , “ 自淮 南 以西 , 大江 之 东 ,南 至 五岭 蜀
贡 》 : “ 、海 惟 杨 州 。 ” 曾是春 秋 时 邗 圉所 在 ,汉 朝 时吴 淮 王 刘濞 亦 都 城于 此 。 隋炀 帝 杨广 登 基 前任 扬 州 总督 ,在江 都
文 化 中心 ,其 盛衰 荣 枯 具有 多 种特 别 的 象征 符 号 意义 。而城 九 年 ,后 又 三下 江 都 , 因此 ,扬 州 又 被称 为 隋 朝 的南 部 。唐 市 的映像 亦 如 森林 中树木 的年 轮 ,在 不 同 的历 史 时期 积 淀 为 代 ,扬 州 富 甲天 下 , 时谚 称 扬 一益 二 。唐 末 吴 国 建都 于此 , 复 杂 的文 化 记忆 。法 国地 理 学 家菲 利 普 ・ 什梅 尔 说 : “ 潘 城 南 唐灭 吴 后 以之 为 东都 。入 宋后 ,扬 州划 归 淮 南道 , 以后 各
意 象符 号 背后 所 显 示 的 宋代 士 大 夫在 三教 融通 思 想指 导 下 主体 心 性 追 求超 越 完 美 的雅 和 现 实 生活 中注 重 自然 本 性 自我 满 足 的俗 相 调 和 的丈 化 心理
关键词:扬州
城 市 意 象符号
二律 背反
当人 类从 蒙 昧 时代 走 出 ,并 日益 向文 明 时代 迈进 后 , 乡 村 与 都 市就 成 为人 类 最 主要 的 栖居 之 地 。都 市 作 为 国家 政 治
宋 代 扬 州 词 城 市 意 象 符 号 解 读
城市空间理论分析方法——城市意象、空间形态、空间结构
二、诺伯格· 舒尔兹的存 在空间论
诺伯格· 舒尔兹的存在空间论
2.1概述 诺伯格· 舒尔兹的的“存在空间”是林奇的“城市意象”与G.Cullen空 间观的延续与整合。G.Cullen注重具体可见的空间,从建筑、街道、中心等 元素来看待整个市镇地景;林奇属认知空间。诺伯格· 舒尔兹从任何空间知 觉均有其意义作用,因此必须与更稳定的图式体系相对应这一认识出发,论 述了人在世界上为自身定位所必需的基本空间概念,从而导出了“存在空间” 这一概念。所谓“存在空间”,就是比较稳定的知觉图式体系,亦即环境的 “意象()image”。 诺伯格· 舒尔兹对于存在空间的结构进行了更具形态化的分析,称为存在 空间的垂直/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表示存在空间具有层级性,依范围大小可分为: 1、地理区域或国家范围 2、地景或区域范围 3、城市范围 4、街道 5、住家 水平结构(存在于每一垂直结构中)主要由三个元素组成: 1、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区(领域) 2、连接各类型中心与地区的路线(路径) 3、具有特殊重要性与意义的各类型中心(场所)
凯文· 林奇的城市意象
1.4 城市形态 城市环境的意象性有利于它视觉的识别和本身的构成,前面所提到的各 类构成因素——道路、边缘、区域、结点、地标都是建造一个明确的有特点 的全城结构的砌块,对于如何设计一个良好的城市形态呢?林奇认为,它取 决于: (1)应从整体形象性要求,对各个要素进行精心的设计 (2)体现出形态的特性。包括单一性、形式的简明性、连续性、统治性、 结合的明确性、方向性、视野、运动知觉、时间序列等。 (3)要有整体感(各种形象要素组织成一个整体,有序的为人所感知)
小组成员:
汇报日期:
基于环境知觉与人类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 一、凯文· 林奇的城市意象 二、诺伯格· 舒尔兹的存在空间论 三、朱一文的符号空间论 四、阿尔多· 罗西的形态—类型学城市空间分析理论 五、空间意义分析
对城市意象五元素的思考
对城市意象五元素的思考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它的意象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评价。
城市意象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和象征,反映着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特征。
其中,“五元素”是指人文、自然、经济、社会和科技五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将从五个方面分别探讨城市意象的五个元素及其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人文元素人文元素是城市意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人口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
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意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的底蕴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
比如,北京的紫禁城、西安的兵马俑、南京的夫子庙等,都是由于城市的历史文化而成为城市意象的中心。
此外,城市的建筑风格和人居环境也是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城市形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建筑风格的不同可以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和地方特色,比如,希腊的白色建筑、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建筑,都是由于受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影响而形成的。
自然元素自然元素也是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城市的自然景观、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
城市自然景观可以影响人们对城市的美感和认知。
如西湖、杭州,满城桂花香,天气温暖,都成为了城市意象的重要元素。
而城市的自然环境也是城市意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化率、空气质量、水质等都是城市的自然环境因素,也是衡量城市生态质量的重要指标。
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城市的自然环境指标也成了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元素经济元素是城市意象中最直接、最显著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城市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商业空间、旅游产业等。
城市的经济元素直接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城市形象。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在城市意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比如,上海是全球最大的海港城市之一,拥有独特的开放、多元、创新的产业结构,也成为了上海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商业空间在城市意象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城市的商业区、购物区、餐饮区等,也成为了城市特色的标志。
《城市意象》五要素心得总结-城市设计角度
《城市意象》五要素心得总结--城市设计角度《城市意象》是凯文.林奇(Lynch.K)的巨作,作者本人是将心理学领域引入城市研究的学者之一,其标志是他1960年所著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的问世,这是一本有关城市意象研究最具影响的著作。
书中林奇通过画地图草图和言语描述这两种方法对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的城市意象作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有关公众意象的概念,并就城市意象及其元素、城市形态等问题作了论述。
凯文.林奇在书中对人的“城市感知”意象要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他说:“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
林奇将对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五个要素在城市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
一.道路道路是城市意象感知的主体要素,在通常情况下,一个陌生人到一座新的城市首先要找参照物或认路。
“道路”经常与人的方向感联系在一起,“那些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林奇说:“人们习惯于去了解道路的终点和起点,想知道它从哪来并通向哪里。
起点和终点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能都将城市联结为一个整体,使观察者无论在何时经过都能清楚自己的方位。
”道路作为城市物化环境的景观元素,使景观获得“联系和连续的关系”,“道路只要可以识别,就一定是有连续性”。
道路作为“线型连续”方式不同而各有特色。
林奇十分强调城市道路的方向性、可度性和网状空间体系。
他认为任何城市的道路必然具有网状关系,在道路上行走的人需要有明确的方向,或者说在道路上行走的人本身就是在选择方向和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对道路的长度和距离,人们是通过道路两旁的要素比较而感知的。
人们对自己已经熟悉的道路,或者在一条不断变化的景观道路上行走,在相对意义上不觉得路很长,而且有预期感,所谓“移步异景”的心理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验。
可意象的城市——读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后的思考
【城市广角】城市意象理论认为,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并形成的意象,是通过对城市的环境形体的观察来实现的。
城市形体的各种标志是供人们识别城市的符号,人们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观察而形成感觉,从而逐步认识城市本质。
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尺度更大的结构。
在这个巨大的空间结构中,城市意象理论根据方便观察者了解城市的原则,界定了城市形态的概念。
该理论认为:城市形态主要表现在道路(Road)、边缘(Edges)、区域(Districts)、节点(Nodes)、标志(Landmarks)五个城市形体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上。
一、道路对于大多的城市体验者来说,道路是最具统治性的构成要素。
其重要性取决于其对城市是否熟悉。
昆明的道路是高原起伏地形造化的结果,这种结果让其极具南方城市道路的“迷乱”特色。
北方的道路四通八达,横平竖直,如果你在北方问路,指路者口中常会出现“正南”“正北”“西南”“西北”等这样的方位字眼。
出现这种情况,有种说法是由于自古中国的政治中心多在北方,所以在道路以及城市布局上特别讲究“正”,体现正统和威严。
而笔者认为,这和北方大部分是平原有更直接的关系。
南方由于多丘陵、山地,道路更多地需要因地制宜,有很多的转弯、起伏,所以“左”“右”的转向名词在南方居民日常生活中占据主导。
在昆明,哪怕当地人向别人指示自己家的位置时,有时候也会产生误差。
因为太过熟悉,所以在当地人心目中会形成一个固有的坐标,然而这种固有的形象特征会在这种普遍的城市道路特征中带来一定的迷失。
特殊的道路可能成为大量道路中的特征,而习惯性的路程则具有最强的形象,所以,主要的交通路线就是主要的形象特征。
比如金碧路、东风路、北京路等道路影响着昆明整个城市的骨架和城市形象,太多的标志性建筑散布周围,就像门帘的一条条绳子上挂满了装饰的物品。
有特点的空间能加强特定道路的形象。
比如金碧路在金马坊节点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人为弯曲,在减缓车流速度,实现技术目的的同时,避免了车流和广场两侧穿梭人流的混乱,通过特点空间的营造获得了良好的整体形象。
城市意象视角下叩问赣州城市文化符号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1322018年10月 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8.30.132城市意象视角下叩问赣州城市文化符号①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荆曼 宋佳佳摘 要:建立城市符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广与宣传城市,扩大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利用城市符号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人们到城市进行观赏和旅游,体验城市的别具一格,感受城市的人文情怀与精神风貌。
鉴于此背景,本文就城市意象视角下针对赣州市的城市文化符号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论述中本文运用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其道路要素、边界要素、区域要素以及标志物要素折射的城市文化符号进行了思考,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就如何加强城市化符号的保护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为传承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文化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意象 城市文化 符号 赣州市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c)-132-03城市符号的概念为城市文化内涵的象征,具备良好的传承功能,并且是一种十分常见、影响广泛的城市文化内容。
城市符号涉及多个方面的元素,比如历史古迹、著名景点或建筑等,已成为各城市用来推广和宣传的重要形式,同样也象征着城市的人文风情、文化内涵。
我国不断加快城市化的步伐,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大多数城市逐渐意识到建立城市符号的重要性,致力于研究和寻找出合理的手段和方式来设计城市符号。
因此,建立适合自身的城市符号,可以结合自身具有的历史名人、文化底蕴与各种建筑遗产等多个方面资源的作用,充分反映出城市的特色与优势。
举个例子,人们一说到四合院,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北京的胡同,脑海中浮现出低矮的围墙、宽敞的大院、精巧别致的门窗以及望不到尽头的长廊等画面,反映了无数的历史知识与文化内涵,从而勾起了人们珍贵的记忆。
四合院能够反映出那个历史阶段中北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的发展状况,这种历史遗产能够传递出老北京特殊的城市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意象视角下城市符号探析
摘要:城市符号代表城市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可,城市符号的意义在于使人们能够认识并了解这座城市,是促进城市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文从城市意象的角度进行城市符号的分析,分析了城市意象与城市符号的关系,并研究了边界、节点、标志物、道路和区域与城市符号的相关联,这些理论对城市符号构建有很强针对性和指导性。
关键词:城市;城市意象;城市符号
引言
在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的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之间竞争的缩影。
一个旗帜性的城市符号,能反映出城市本身的个性,更能很好的带动城市的发展。
以城市内涵为核心,以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为主体,所构成的城市符号往往是以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城市意象的五大要素为载体。
一、城市符号与城市意象的关系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对城市认知的研究具有启发性。
书中分析了他对美国的三座城市所开展的意象方面的详细研究。
在对城市意象分析的基础上,不但提出完整的城市意象调查方法,还建议人们从城市意象的五种要素进行意象感知,即:边界、节点、标志物、道路和区域,指出居民
主要以空间与路径的主导型两种方式构造他们脑海中的城
市意象地图[1]。
城市意象是城市符号的一种显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符号作为城市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为城市的稳定性奠定基础。
二、城市意象视角下的城市符号
在对构建城市符号的方式进行分析时,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城市符号是由什么要素构成的,必须清楚市民对什么样的城市符号元素感兴趣。
在此基础上,分析出那些有代表性的要素最能提炼成城市符号。
总结起来,我们能够这样认为:有特色,又有空间结构性关系并且具有特殊意义三方面的特征,是构成城市意象的重要“因子”[2]。
下面主要从林奇的《城市意象》中的五个要素从多层面多角度分析出要素的特色、关联与意义,从而从各要素中解读城市符号。
1. 城市街道与城市符号
有特色、有意蕴的道路是构成城市符号的元素之一。
道路是一种空间关系,通过产生的空间构成新的视觉关系,进而丰富城市轮廓,增添城市特色,成为城市符号。
如北京的长安大街(图1.1),它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街道,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条街道,它建设于明代,是营建北京紫禁城、皇城以及内外城时最重要的道路,到目前为止,
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从故宫前面经过,使历史与当前文化构成鲜明的对比,并把长安街的价值和具有特色意义得以呈现,体现出了道路元素的城市符号。
图1.1北京长安大街(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改绘)
2. 城市边界与城市符号
凯文.林奇认为边界是城市的界限与个性的界标[3]。
边界作为城市线型要素的重要表现,在人们的感觉中认为有特色的城市边界是城市符号的表现之一。
图1.2南京明城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改绘)
如南京的明城墙(图1.2),是一个典型的界线体,也是南京的一个城市符号。
从某地到南京城,虽然已经走进其南京城的界线内,仿佛认为已经慢慢进城了,但当到达中山门的城墙下,仍觉察不到有城市的感觉。
可是,仅通过宽度为20多米的城墙之后,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条件下,就进入了城市。
当你走进城墙的时候,你会感受到古城的特有的价值与无穷的魅力。
3. 城市区域与城市符号
区域是构成城市意象的基本元素。
能够释义成“城市是由不同的各个区域所构成”城市作为一种结构性组织而存在,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各个结构能够构建出不同的空间区域,并且会产生特别意义的环境关系,那么这种“场域”自然会形成“城市意象[4]。
在历史的发展中积淀成一种特殊的“场域体”,就这种区域来讲,会让人们形成心理上的一种归宿感,其中包括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民族风俗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等方面构成的一种区域,这种区域也可以构成城市符号。
4.城市节点与城市符号
节点是城市在不同水平上显示出来的焦点,更是城市与区域的中心以及典型意义上的核心[5]。
就成都天府广场本身就具有中心、节点的意义。
甚至人们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去了成都而没有去过成都的天府广场,就如同没有到过成都一般。
成都的天府广场是城市的重要节点,也构成了成都的城市符号。
5. 城市标志物与城市符号
城市的标志物是时代的见证物[6]。
由于城市标志物所具有共同的特点是标志物与周边的环境背景相映衬,从而形成一种对比的关系,所以它能够激发城市市民的在心理上的共识。
上海金茂大厦与其旁边的建筑物形成了背景关系,其标志物本身不仅拥有清楚的造型特色外,而且还具有比较强烈的表意功能。
这一建筑本身就构成了城市标志,能够与周围的建筑对话,这应该就是城市标志物的真正意涵,其意涵在文化意义中体现出来。
三、结论
本章主要从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分别分析与城市符号
之间的相关联,对城市符号构建有一点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总之,城市意象是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先进理论,其理念、观点一方面影响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影响着城市符号的构建,创造城市经济发展的无形资产。
参考文献
[1] Lynch K. The Image of the City Cambridge[M].
Mass ,MIT Press,1960
[2]沈益人.城市意象研究?―城市特色环境塑造基础[D] .同济大学,2004
[3][4] Lynch K. The Image of the City Cambridge[M]. Mass ,MIT Press,1960
[5]宋钦光.城市景观标志性节点研究[D].同济大学,2006
[6]朱城琪. 城市CISC城市形象营造的方法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作者简介:罗洋,男,汉族,1985年12月生,乐山犍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与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