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牛博士们教你如何读文献

合集下载

文献检索和阅读技术指导

文献检索和阅读技术指导

中科院大博士是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一.如何进行文献检索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平时确实需要不少外文文献,对于自然科学来讲英文文献检索首推Elsevier,Springer等。

虽然这些数据库里面文献已经不算少了。

但是有时还会碰到查不到的文献,而这些文献的数据库我们所在研究所或大学又没有买,怎么办?我基本通过以下向个途径来得到文献。

1.首先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Google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

可以试一下。

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从Google学术搜索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顺便推销自己吧。

这样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

甚至可以下到那个作者相近的内容的其它文章。

如果文献是由多个作者写的,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类推。

用文章的title来搜索,是因为在国外有的网站上,例如有的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可能会把本校一年或近几年的学术成果的Publication的PDF全文献挂在网上,或者在这个大学的ftp上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全文.这样就很可能会免费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3.如果上面两个方法都没有查到你要的文献,那你就直接写邮件向作者要。

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四位大牛的看文献方法牛人一(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 篇paper, 7 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 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 里找, 并且从discuss 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4个牛人的文献使用方法

4个牛人的文献使用方法

4个牛人的文献使用方法••方法2015-03-16 08:46:20 来源:生态学人微信号作者:佚名430【一】学术牛人1:用自己的话概括和梳理文献及时回顾心得和经验: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

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一、回顾重要内容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二、扩充知识面的读法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

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

读好的review也行,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三、为了写文章的读法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

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的句型就越少。

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就不容易忘记。

【二】学术牛人2:根据文献重要程度编号精读综述和摘要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

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文献阅读的基本步骤

文献阅读的基本步骤

文献阅读的基本步骤文献阅读就像是一场有趣的探索之旅呢。

一、选文献。

咱得先找到合适的文献呀。

就像在大森林里找宝藏,你得知道从哪儿下手。

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始,或者根据老师、前辈的推荐。

也可以去专业的数据库里搜搜看,输入一些关键词,就像给寻宝图上画个小标记。

比如说你研究历史,就搜搜那个时期的关键事件或者人物相关的文献。

二、初读文献。

拿到文献后,先快速浏览一遍。

这就好比你去一个新地方旅游,先大概看看这个地方的全貌。

看看标题、摘要、小标题这些。

这样你就能知道这篇文献大概是讲啥的啦,是在讲一个新的研究成果呢,还是对某个理论的分析。

如果这时候发现这文献和自己要找的东西完全不搭,那就果断放弃,就像发现这个旅游景点没啥好玩的,就赶紧换下一个。

三、精读文献。

要是初读感觉不错,就开始精读。

这时候就像探险家深入丛林一样。

逐字逐句地读,理解那些专业术语、概念。

遇到不懂的,可别轻易放过哦,查字典、找资料或者问问懂行的人。

同时呢,要思考作者的思路,他为啥这么写,他的论点是啥,论据又足不足。

比如说作者说某个历史事件改变了社会走向,你就得想想他是从哪些方面得出这个结论的,是从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呢?四、做笔记。

在精读的时候,一定要做笔记。

这笔记就像是你的寻宝小日记。

可以把重要的观点、数据记下来,也可以把自己的疑问、想法写在旁边。

以后再看的时候,就会很清楚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啦。

而且笔记还方便你总结文献的内容,就像把旅游中的美好瞬间整理成相册一样。

五、总结文献。

读完文献后,要把它总结一下。

用自己的话把文献的主要内容、核心观点说出来。

这就像你给朋友讲述你的旅游经历一样,得把重点和有趣的地方说清楚。

这样不仅能加深自己对文献的理解,还能方便以后引用呢。

六、思考文献。

最后呀,要思考这篇文献和自己的研究或者知识体系有啥关系。

它是能给你提供新的思路呢,还是能补充你之前的知识漏洞。

就像你旅游回来后,想想这次旅行对你的生活有啥影响一样。

文献阅读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乐趣又有收获的过程哦。

如何阅读文献0111or1

如何阅读文献0111or1

如何阅读文献?作为一名科研人员,阅读文献是必须的。

因为我们的任何idea都与此相关。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所以要想有所建树,必须阅读大量的相关领域的文献,而不是闭门造车。

只有学习他人,然后经过自己的总结和思考,假以时日我们才会构思出伟大的设想,从而获得科研的成功。

虽然不同领域的文献内容不同,但框架是相似的,所以掌握阅读文献的技能,本人觉得非常有必要:1.浏览文章的Title题目是最醒目的,也是作者费尽心思构思出来的,目的就是要吸引大家的目光。

所以我们可以从文章的题目来猜测作者的研究领域及内容。

2. 阅读文章Introduction摘要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摘要包含了作者的主要结果以及创新内容。

所以通过摘要我们便知道了作者的研究内容、思路及获得的结果。

通过阅读摘要来指导下面是否精读该文章。

如果该文章很有吸引力。

则3. 浏览文章的Results在阅读了摘要后,浏览文章的结果。

有些同学总是把目光集中在Introduction部分。

Introduction部分是作者写该文章的引子,通过介绍背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出作者该文章要解决的问题,或验证的设想。

所以熟悉该领域的同学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此部分。

通过浏览结果,尽快获得信息。

思考该文章结果是否对我们的研究有借鉴。

4. 阅读Discussion部分在浏览了results部分,为了进一步了解结果,阅读Discussion 部分是必要的。

Discussion部分是对results部分的深入说明与延伸。

通过Discussion部分我们知道作者是如何构思该文章的,以及作者如何解决问题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推知作者的下一步工作。

5.精读文章在进行上面4步后,便知道该文章是否需要精读了。

如需要,则将该文章吃透。

6. 总结该文章的结果,及思路。

通过总结,获得启示,设计自己的实验7.摘录文章好的句子当你读的文章的作者是以英语为母语时,除了了解吸收上面提到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思路外。

如何读文献

如何读文献

【一】学术牛人1:用自己的话概括和梳理文献及时回顾心得和经验: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

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一、回顾重要内容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 conclusion 里找,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二、扩充知识面的读法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

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

读好的review也行,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三、为了写文章的读法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

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的句型就越少。

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就不容易忘记。

【二】学术牛人2:根据文献重要程度编号精读综述和摘要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

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教你怎么阅读外文文献

教你怎么阅读外文文献

教你怎么阅读外文文献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教你怎么阅读外文文献 2009-10-30 22:38 | (分类:默认分类)中科院大博士是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的(好习惯受益终生)1.如何进行文献检索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平时确实需要不少外文文献,对于自然科学来讲英文文献检索首推Elsevier,Springer等。

虽然这些数据库里面文献已经不算少了。

但是有时还会碰到查不到的文献,而这些文献的数据库我们所在研究所或大学又没有买,怎么办我基本通过以下向个途径来得到文献。

1.首先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Google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

可以试一下。

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从Google学术搜索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顺便推销自己吧。

这样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

甚至可以下到那个作者相近的内容的其它文章。

如果文献是由多个作者写的,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类推。

中科院教你怎样搜索文献

中科院教你怎样搜索文献

×××
本人的经验是讲英语的国家的作者给文章的机率会大,一般你要就会给,其它不讲英语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作者可能不会给。出于礼貌,如果你要的文献作者E-mail给你了,千万别忘记回信致谢.
4.最后一种方法其实大家都熟悉,就是发贴在小木虫上求助。我还用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让我所在的研究所图书馆的管理员帮我从外面的图书馆文献传递。不过有的文献可能是要钱的。一页0.3元,由于我们看文献的钱都是由课题出,所以也就不太考虑钱的问题了。
1.首先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Google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可以试一下。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从Google学术搜索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
中科院大牛博士是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的(好习惯受益终生) 来源: 禹定峰的日志
1.如何进行文献检索
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平时确实需要不少外文文献,对于自然科学来讲英文文献检索首推Elsevier,Springer等。虽然这些数据库里面文献已经不算少了。但是有时还会碰到查不到的文献,而这些文献的数据库我们所在研究所或大学又没有买,怎么办?我基本通过以下向个途径来得到文献。
。。。。。。。。。。。。。。。。。(你的文献题目)

中科院大牛博士们教你如何读文献

中科院大牛博士们教你如何读文献

[交流]中科院大牛博士们教你如何读文献已有86人参与这是一篇转载的文章,对于我这样的科研新手来说,这篇文章指导如何多文献实在是大有裨益啊!分享给大家读一下!1.如何进行文献检索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平时确实需要不少外文文献,对于自然科学来讲英文文献检索首推Elsevier,Springer等。

虽然这些数据库里面文献已经不算少了。

但是有时还会碰到查不到的文献,而这些文献的数据库我们所在研究所或大学又没有买,怎么办?我基本通过以下向个途径来得到文献。

1.首先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Google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

可以试一下。

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从Google学术搜索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顺便推销自己吧。

这样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

甚至可以下到那个作者相近的内容的其它文章。

如果文献是由多个作者写的,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类推。

用文章的title来搜索,是因为在国外有的网站上,例如有的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可能会把本校一年或近几年的学术成果的Publication的PDF全文献挂在网上,或者在这个大学的ftp上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全文.这样就很可能会免费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3.如果上面两个方法都没有查到你要的文献,那你就直接写邮件向作者要。

读文献的方法

读文献的方法

转自徐教授:四位科研牛人介绍的文献阅读经验牛1/文献阅读方法:每天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

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 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扩充知识面的读法,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

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

读好的review也行,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为了写文章的读法,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

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

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就不容易忘记。

牛2/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

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外文文献查阅方法-研究生入门

外文文献查阅方法-研究生入门

NO.1中科院大博士是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的(好习惯受益终生)1.如何进行文献检索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平时确实需要不少外文文献,对于自然科学来讲英文文献检索首推Elsevier,Springer 等。

虽然这些数据库里面文献已经不算少了。

但是有时还会碰到查不到的文献,而这些文献的数据库我们所在研究所或大学又没有买,怎么办?我基本通过以下向个途径来得到文献。

1.首先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Google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

可以试一下。

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从Google学术搜索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顺便推销自己吧。

这样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

甚至可以下到那个作者相近的内容的其它文章。

如果文献是由多个作者写的,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类推。

用文章的title来搜索,是因为在国外有的网站上,例如有的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可能会把本校一年或近几年的学术成果的Publication的PDF全文献挂在网上,或者在这个大学的ftp上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全文.这样就很可能会免费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3.如果上面两个方法都没有查到你要的文献,那你就直接写邮件向作者要。

三大牛人教你如何阅读文献培训讲学

三大牛人教你如何阅读文献培训讲学

三大牛人教你如何阅读文献1.牛人一(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篇paper, 7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 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 conclusion里找, 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 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 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2.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博士研究生如何有效阅读文献

博士研究生如何有效阅读文献

博士研究生如何有效阅读文献博士研究生如何有效阅读文献读博,在提交论文送审至答辩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显得无所事事,每天便花上很多时间来读文献。

提及文献阅读,博士五年下来,读过的文献应该数以千计了,并且坚持了一有空闲时间就读文献,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就读文献,事实证明读文献的收获的非常大的。

读文献的顺序这里提到的顺序,不是指阅读一篇文献的顺序,而是指在整个博士期间阅读不同文献的顺序。

(1)国内学位论文/中文著作确切地来讲,我是从本科四年级上学期开始接触科研,那个时候我的本科毕业设计课题已经确定了,导师叮嘱我寒假要读一些文献。

我首先选择的是国内的学位论文作为起点,后来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那时候,我对整个领域缺乏基本的认识,期刊文章往往针对一个点,无法给出宏观的视角,而英文文章更没有办法读下去,大量的生词,包括最基本的一些名词概念。

当时在我研究的领域,国内有大量的学位论文,但是读起来也是非常费力的,因为一篇学位论文大概是一百多页,有一些甚至超过了两百页,读起来也要花一天多的时间,和读一本书是差不多。

读得多了,对整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渐渐有一些积累,再看到类似的论文头脑中也有一些概念,还有一个好处是了解了国内同方向的主要研究单位。

在刚开始读博士的时候,读一些专业书籍也有很大帮助。

书籍通常是比学位论文更加系统和广泛的,可以更快地对整个领域进行了解,很多书籍的内容重复度比较高,所以同一个主题的只读一两本就可以了。

我读过一本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的小书,页数也不多,可读性很强,对我的帮助是比较大的。

(2)国内期刊文章有了学位论文的基础,再读国内期刊文章就显得非常轻松了,因为作者都是同一群人,很多期刊文章的结果在读学位论文的时候已经了解到了。

期刊文章通常只给出一个点,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地分辨哪些是更有价值的文章。

同时,掌握专业英语的一个好的方法是同时读中文文章的中文英摘要,因为中英文摘要是一一对应的,可以帮助自己快速地掌握专业词汇,读得多了,积累的词汇也就多了。

三大牛人教你如何阅读文献

三大牛人教你如何阅读文献

1.牛人一(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篇paper, 7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 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 conclusion里找, 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 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 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2.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怎样读论文

怎样读论文

四位科研牛人介绍的文献阅读经验每天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

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扩充知识面的读法,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

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

读好的review也行,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为了写文章的读法,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

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

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就不容易忘记。

牛2/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

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四位大牛的看文献方法,从小木虫上面偷来的。遇见就不要放过!

四位大牛的看文献方法,从小木虫上面偷来的。遇见就不要放过!

四位大牛的看文献方法,从小木虫上面偷来的。

遇见就不要放过!2011-10-29 13:11 |(分类:默认分类)最近在要看N多文献,要写报告,还得准备小论文,必须得把效率提高,找到适合自己的看文献的最好方法。

牛人一(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 篇paper, 7 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 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 里找, 并且从discuss 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如何读文献

如何读文献

一、如何看文献1.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

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

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看过总会遗忘。

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

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 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

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

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

否则等于没看。

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

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

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

千万不能闭门造车。

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9.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

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

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

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

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

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

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

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

跟我学怎么阅读外文文献

跟我学怎么阅读外文文献

跟我学怎么阅读外文文献2014-01-21 清华南都NO.1 中科院大博士是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的(好习惯受益终生)一、如何进行文献检索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平时确实需要不少外文文献,对于自然科学来讲英文文献检索首推Elsevier,Springer等。

虽然这些数据库里面文献已经不算少了。

但是有时还会碰到查不到的文献,而这些文献的数据库我们所在研究所或大学又没有买,怎么办?我基本通过以下向个途径来得到文献。

1.首先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

可以试一下。

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从Google学术搜索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顺便推销自己吧。

这样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

甚至可以下到那个作者相近的内容的其它文章。

如果文献是由多个作者写的,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类推。

用文章的title来搜索,是因为在国外有的网站上,例如有的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可能会把本校一年或近几年的学术成果的Publication的PDF全文献挂在网上,或者在这个大学的ftp上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全文.这样就很可能会免费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3.如果上面两个方法都没有查到你要的文献,那你就直接写邮件向作者要。

如何阅读文献

如何阅读文献

1.牛人一(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篇paper, 7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 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 conclusion里找, 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 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 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2.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文献阅读方法

文献阅读方法

三大牛人看外国文献的方法1.牛人一(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篇paper, 7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 conclusion里找, 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 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 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2.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请大家始终记住,我们查文献都是为了科研,千万不要只查不看,费了那么大劲查到 了就一定要看完.就算是你大概的看了一下也是有用的.同样对科学问题要辩证的看待,文献 上别人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而且不要迷信权威.
怎么读文献 最近一段时间,我看到大家一直在讨论看文献以及如何看文献的问题。我觉得我个人的经验 是: 1,最好不要看中文的文献。我从来没有看过中文的文献,可能有一个原因是我这个方向国 内作的很少。我个人觉得中文的文献有很多漏洞甚至错误的地方,作为科普读物可能还算合 格。但是作为一种参考好像是不太合适。再说,咱们毕业一般要求是要发 sci,我也没有见
本人的经验是讲英语的国家的作者给文章的机率会大,一般你要就会给,其它不讲英语 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作者可能不会给。出于礼貌,如果你要的文献作者 E-mail 给你了,千万别忘记回信致谢. 4.最后一种方法其实大家都熟悉,就是发贴在小木虫上求助。我还用另一种方法,就是直 接让我所在的研究所图书馆的管理员帮我从外面的图书馆文献传递。不过有的文献可能是要 钱的。一页 0.3 元,由于我们看文献的钱都是由课题出,所以也就不太考虑钱的问题了。 2.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获得最新的科研信息. 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学会分析、利用信息资源已经 成为人们立足于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技能.提高自己在当今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准确、快速地
我建议大家边看一篇文献时,边打开 word 文档,边整理文章出彩和重要的部分,然后 复制过去,标上文献的标题和作者等相关信息,把每一类文献归为一组。 方法操作简单, 将来要查询和反复的时候会有很大帮助,尤其在写文章时,相关文献及其亮点都一目了然。 这个方法积累久了,对提升写作和阅读都有很大帮助,除了这样,我还有时把一些很经典的 段落或都语句翻译成中文,专门整理在一个本本上,这样不但在以后写文章时直接拿出来看, 省事省时间,还能锤炼英汉互译的能力,很有利于以后你和老外交流时的口语表达。
要好好总结,如果用自己的数据,又该怎么样解释。还有一些牛刊物上的文章,不但要学习 文章里面的知识,还要学习牛人写文章的文风。好的文章肯定会有好的文风,这些都是我们 将来写文章要学习的。
另外相信很多搞科研的同行会有个感觉,就是看过的文献,如果只是做做标记,划下 划线,还是很容易忘记,过段时间要查询起来也费事。尤其是看过的文献有几百,上千篇时, 虽然可以归类整理,但效果还是不好。
努力加上肯动脑子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嘛!
如何阅读文献 对于新手,或者刚进
读文献,建议文献研读的顺序是:中文综述——中文期刊文献——英文综述文献——英文期 刊文献,中文综述文献是新手初步了解你要掌握的领域究竟是啥回事,这个只要阅读几篇综 述性强的文献就可以,然后再读中文期刊的非综述文献,这个让你知道在综述文献的框架下 有哪些具体的科研成果,接着就去找代表性的英文综述文献,一般英文综述性文献是大牛写 的,很有代表性,而英文综述性文献后的参考文献很有必要根据你的需要去查找并下载,最 好下载的文献出版时间是近来三四年之内的文献,这样根据这些新的文献再寻找时间比较早 的文献,这有点“按骥索图”的味道,在下载文献的过程中,要将文献进行分门别类(毕竟每 个研究方向会有多个分支,比如电容,按形状分平板电容、叉指电容;还有文献分理论、仿 真、测量等,建议每个类型建个文件夹),并标明下载的文献出版日期和你下载这篇文献的 时间,PDF 格式文件的题目最好就是文献的题目,这样查看大量文献时知道要去点击哪些文 献,下载文献的文件夹最好具体表明文献来自哪个数据库。对于老手,也要隔段时间,比如 半年或一年,去更新文献库,英文文献这半年或一年内也有很多新技术、新观点不停的出现。
在下载大量文献之后,如何高效阅读文献是比较重要的,建议是多数文章看摘要、图表 和结论,少数文章看全文。一篇文献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 图表,讨论,结果,方法。在 阅读时,先是粗读文献的摘要、图表和结论,如果对这篇文献很感兴趣,在 PDF 文件名前 或后标个 “重要性等级”标志,我通常将文献分“111”“222”“333”…,数值越大,说明文献越 重要,需要花更多时间,以后可以再仔细阅读;如果发现这篇文献并不是你很需要的,可以 删除,减小文献量。如果对文献中的实验方法感兴趣,可以仔细阅读其实验过程部分。如果
本校一年或近几年的学术成果的 Publication 的 PDF 全文献挂在网上,或者在这个大学的 ftp 上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全文.这样就很可能会免费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 3.如果上面两个方法都没有查到你要的文献,那你就直接写邮件向作者要。一般情况下作 者都喜欢把自己的文献给别人,因为他把这些文献给别人,也相当于在传播他自己的学术思 想。下面是本人向老外作者要文献的一个常用的模板: Dear Professor × × ×
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我们科研人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时时刻刻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最主 要的途径还是要了解最新的科研文献,但是对于我们常用的数据库,我们又不可能每天都去 访问一次数据库来查看是否有最新的文献出来,而对于许多国外的数据库.文章的出版效率 非常高,有的是每周出几篇新的文章,有的是每半月出一次,还有一月出一次的,所以大家发现 很难有精力保持每天都去浏览数据库.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国外的数据库有个很好的服务 功能就是如果你在其数据库的网站上注册了邮箱,数据库就会自动在每期有新的文章出来时 把文章的内容及链接发到你的邮箱里,直接通知你.这样就对我们获取到最新的信息提供了 方便.以 Elsevier 为例,在数据库网站上有"Alerts"点点击进入,要求你输入"User Name"和 "Password",这是对已经注册了邮箱的人进行的.如果你还没有注册,同样会看到右边有一行 英语"If not, Register Now. It's FREE and allows you to"这时点击右边的"Register Now",就 可以进入进行注册,选择你要求的期刊以及你所研究的领域等等,当然还要填好你接受邮件 的邮箱,注册成功后,以后就可以收到最新的文献了,同时你可以随时修改你的接受邮件的邮 箱.不仅是象 Elsevier 这样的数据库有这个功能.几呼所有的外文数据库都有"Email-Alert"这 一功能.大家可以试试. 3.如何进行文献阅读
[交流]中科院大牛博士们教你如何读文献 已有 86 人参与 这是一篇转载的文章,对于我这样的科研新手来说,这篇文章指导如何多文献实在是大有裨 益啊!分享给大家读一下! 1.如何进行文献检索 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平时确实需要不少外文文献,对于自然科学来讲英文文献检索首推 Elsevier,Springer 等。虽然这些数据库里面文献已经不算少了。但是有时还会碰到查不到 的文献,而这些文献的数据库我们所在研究所或大学又没有买,怎么办?我基本通过以下向 个途径来得到文献。 1.首先在 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 Google 学术 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 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得 到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可以试一下。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从 Google 学术搜索中,还可 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 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 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 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 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 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 title 在 Google 里搜索(不 是 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 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顺便推销自己吧。 这样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甚至可以下到那个作者相近的内容的其它文章。 如果文献是由多个作者写的,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 类推。用文章的 title 来搜索,是因为在国外有的网站上,例如有的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可能会把
I am in × × × Institute of × × ×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 am writing to request your assistance. I search one of your papers: 。。。。。。。。。。。。。。。。。(你的文献题目) but I can not read full-text content, would you mind sending your papers by E-mail? Thank you for your assistance. Best wishes !(or best regards) ×××
其实做科研,不看文献要做好科研,可以说一点可能都没有。只有广看论文,深入学习, 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响当当的文章出来。读文献一定不要心浮气躁,或者就是想着混个毕业。 相反我们要沉下心来,大量阅读文献,在读的过程中有的文献看懂了,但是看不懂的文献也 可能会居多。看懂的认真学习借鉴,看不懂的深入探索,实在不行就暂时放下,过一段时间, 随着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慢慢也就弄明白了一些。即使还是看不懂,但是心里知道有那么回事, 为将来的继续深造做了铺垫。另外千万不要只是为看文献而看文献,我们看的目的是为了能 为我们自己的科研所用,所以看的过程中一定要和你自己的数据相结合,当看完一篇文献后,
过 sci 引用中文的文献的。 2,看英文的文献不要怕难,要坚持下去。我的基础很一般,本科时候挂了好多科。英语是 大一过了四级,以后再也没有拾起。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一点基础,偏偏我还是作理论的,那 叫一个费劲。两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献。我刚开始的时候坚信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 是我后来发现是我一直在原地踏步。后来我发现我思考的结果是没有结果。于是我就再看另 外的文献,就这样慢慢走来,速度越来越快。后来我发现我以前不会的东西差不多都明白了。 我觉得《劝学》里面的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若须臾之所学也”是多么的正确了。 3,看文献要多多益善。我以前看到有的同学问看文献要看多少?我的回答是多多益善。试 想一篇文献至少要有三两可取之处,看得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上来了。我自己从研一就开发 新方向,没有什么人能帮助我,我靠的只有文献。我还记得我那半年每天至少 3-5 篇文献, 后来略有小成。我师兄更牛--每天三篇文献。现在他才博士二年级(硕士读了两年),很 多方面超过了我们老板,要知道我们老板也是 973 首席!他现在体系是自己找的,这半年 发了两篇 PRB(做物理的同学知道这个不是很容易的)、一篇 JPCM,其中 JPCM 被评为 06 年 100 篇最佳文章之一,供全世界免费下载一年。他告诉我这些成果很多都是看文献得来 的,其中包括做东西的思路和写文章的英文表述等等。 4,要批判的看文献。随着时间的增长,文献看得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很多文献彼此是矛 盾的。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就要要求我们要批判的看文献--用审稿人的眼光看他。 他有那些可取之处,哪些不好。我们也不能极其推崇一个观点,要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人支持 另外的观点。忘记谁说的,比较牛的科研人员是能够同时容纳两种相左观点的人。这样我们 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些东西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可能和有些人的不同。我今天把它写出来是为了让这些经验 更好的服务我们。我感觉我们成功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努力,毕竟有做科研天赋的人太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