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与反思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与反思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与反思本次考试内容为八年级上册全册内容,主要考察中国近代史第一至三单元内容。

试题一共由两大部分组成: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0分,材料题解析30分,满分50分。

从考查的知识来说,试题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识记,同时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平时教学能认真钻研教材,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从学生答卷可看出,对于考察识记内容的题目正确率很高,全卷识记类题目大多表现为单项选择题,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近代中国所签订的几个屈辱条约”等,总分是30分,学生平均得分24.3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课前提问和课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当堂知识当堂记忆。

2、平时教学能注重对学生答题方法的训练。

对于考卷中出现的材料解析题,学生能认真读题,提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深刻分析原因,写出正确的答案。

如本卷中“列强的战争罪行馨竹难书,他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什么道理?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此类型的题目总分是20分,学生平均得分13.1分。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坚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答题技巧的训练。

3、平时教学能注重让学生做好知识识记与整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上课做好笔记,记住主要知识点、考点,下课及时整理。

4、注重复习巩固。

这次期中考试虽然时间紧,我还是组织了复习,我采取的复习方式是,将本册知识选择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闭卷独立完成一部分,然后老师点评,学生改正。

这样做老师就知道了哪些问题学生掌握的较好,哪些问题掌握的不太好,从而在复习时有所侧重;同时学生知道了自己知识的掌握层次,从而在复习中也能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

今后改进的措施:优化教学设计,向课堂要效益。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上好课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反思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对于知识与技能方面考虑较多,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方面方法上还不是那么灵活,没有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一、试卷分析这是一次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考试。

本次考试的内容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

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分析、理解、综合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试题共分两大类,一类是选择题,一类是非选择题。

从这次期中测试的成绩来看,执教八年级2班,学生总体上考得比较正常,由于前期有针对性督促检查部分学生复习,有一定效果,最大的收获是消灭了不及格现象。

从学生的成绩来看,虽然合格率100%,但与同年级其他班级相比优分率不高,试卷满分为60分,48分以上为优分。

该班48分以下学生较多,说明该班基础差或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较多。

就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易错题主要有第一大类的第8、12、13、15、22小题。

第二大类的第31题中第3小题、第32题中的第2小题、第33题中的第3 小题。

就考试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主要在第8、12、13、15、22小题失分较多。

第8 题从提供的表格中得出阶级结构变动,地主阶级被消灭,从而得出造成这一变动的直接原因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第12、13题实际上是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和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的时间。

第15题考查学生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错误的主要标志之一浮夸风。

第22题是通过1974年春联与1980年春联反映社会现象的比较,突出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学生答题情况说明,在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巩固方面还需要加强。

2.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在第31题中第3小题、第32题中的第2小题、第33题中的第3 小题失分较多。

第31题中第3小题1979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这“圈”的含义即指邓小平建立经济特区。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情况分析1.试卷的基本情况:本试卷题满分100分,难易适中。

涉及八年级上册1-14课内容。

2.试卷的基本特点:(1)注重基础,立足课本。

此试题紧扣课标,贯穿了“试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思想,强调对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的识记和历史现象、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结论的理解,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考查,历史试题不偏、不怪、不难,难易适中。

(2)注重图表运用,试卷图文并茂。

设计问题情景,传递多元的历史信息,给考生营造“活生生的历史”氛围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重视能力考查,试卷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

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二、考试情况分析:1.总体情况:我校参考人数189人,最高分92分,最低分17分,优秀27人,优秀率14.2℅,及格87人,及格率46℅,低于30分27人,相对来说各率与预期目标还有差距。

2.从各题来说:(1)选择题,出错最多的是第14题、第15题、第17题、第20题。

第14题“团体”一词加大了题目难度,不少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掌握不全,导致失分;第15题主要考时间排序,部分学生记得不准,最后只有胡猜;第20题比较分析题,学生容易记混淆,对A选项把握不准。

(2)非选择题:第22题第2问,学生答案多为戊戌变法,影响很多学生能说出大概意思,但不能准确概括。

这可能与平时老师的教学和学生总结答案的能力有限有关。

第23题的2小题第3问:学生回答不到位,学生知识的掌握运用不到位。

3.从考试的结果来看,归纳综合学生失分的原因有:(1)不会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

(3)解题方法与技巧运用能力欠缺。

(4)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

(5)教师教学中讲得不到位,出现了一些失误。

三、今后的对策:1.强化训练。

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适时组织复习和检测,巩固知识,深化理解。

八年级期中历史质量分析

八年级期中历史质量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本卷中所考查的知识点均来自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来自于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2、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考绩分析本次考试实考329人,最高分49分,最低分2分,优秀28人,优秀率0.0851,及格97人,及格率0.2948,人平得分率为0.4706,效果较差,历史学科有待加强。

三、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

如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辛亥革命的意义、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五四运动的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等基础知识,学生没有真正掌握。

2、学生不能认真审题。

如第11题第2问,第12题第2问,第13题第4问,有些同学判断不出来。

3、答题的规范性不够。

有的学生回答战争正确,但又在事件上加了书名号。

但答条约又不加书名号。

4、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有待加强。

有的题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的,有的学生写了很多。

如第11题第4问,第12题第4问。

5、相近历史知识的比较能力不足。

如选择题第6题比较典型。

6、写错别字现象大面积存在。

如“戊戌变法”写成“戊戍变法”,“近代化的探索”写成“进代化的探索”,“开天辟地”写成“开天僻地”,“焕然一新”写成“换然一新”等,没有真正理解知识。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1、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

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初二历史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初二历史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初二历史期中测试质量分析一、卷面总体情况1、题型:符合新课改题型要求,对传统题型进行了修改与补充。

在选择题与材料题的基础上,增加了读图题、探究题。

题型新颖,问法灵活,考查全面,且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十分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

通过这些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

2、难度:试题难度适应中考的要求,难易适度,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上,适当的设计了部分拔高题。

3、范围:本次期末考试范围是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到11课,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主体内容,且重点突出。

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基本达到了一致,试题覆盖面广,符合新课标要求。

二、题型分析1、第一大题是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

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难度较小。

其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4小题、第5小题和第12、14小题。

在解答第4小题和第14小题时,很多考生没有认真阅读题目,在没能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

这些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加强事件与事件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比较。

在其各题的解答中也出现了各种的错误,表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注意。

2、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对所给历史材料的理解与认识能力,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性的点题,得出观点和评价。

其中第21题,从整体看学生回答较理想。

平时练习较多,多数学生失分不多;第22题第23题,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记忆情况,都答的还可以;第24题是探究题,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相关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由于问的内容区分太小,很容易几个题做一个答案。

实际答案也给的差别非常小。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面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面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面分析一试题分析:本次考试共有两个大题,第一题是选择题,共计5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选择题得分率为70%左右,这也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学学习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

第二题为非选择题,共计50分。

本卷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

这充分反映了考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二成绩统计:三存在问题:1 基本知识薄弱。

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说明学生对课本内容不熟悉,尤其是对课本中帮助学习的材料不重视,掌握较差,所以得分率比较低;2 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

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得分率仅为28%。

3 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述能力不强。

在材料解析中表现尤为突出。

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背景资料的了解程度、阅读史料的基本能力、材料知识与课本内容的有机结合等。

由于学生不仔细审题,因而失分多,还有就是在作答中,回答不规范。

4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孤立、松散;不会注重历史知识之间的因果联系,也不能很好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

5 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分析归纳能力较差,也不能对材料进行有效的处理。

四今后历史教学中的建议和策略1、重视对学生解题方法指导:初中历史成绩的取得关键要两手抓,一抓书本知识,二抓解题策略即应试能力。

书本是基础,解题是关键。

⑴、是细心审题: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必须先看清时间、限定词和求答项,尤其是在关键词上不能犯低级错误。

⑵、是规范答题:格式规范:不同题型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如果格式一错就可能全盘皆输。

语言规范:也就是语言表达要用学科语言,我们应尽可能用书本语言去答题。

要点表述规范:一是强调答案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只抓了要点而丢了得分点;二是表述必须条理化,不能杂乱无章,不知所云。

八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改好

八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改好

八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总结一、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本次考试满分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试卷共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值为75分;第二部分分值为25分。

(二)题型和题量:试卷共有27道题,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25道大题,所占分值为75分,占整套试卷分值的75%;第二部分材料题(为非选择题)共2道大题!1、试题内容:试卷考察范围为八年级中国近代史第一册1—13课的知识(鸦片战争—红军不怕远征难)。

2、考查学生的能力:本次考试试卷体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双重考查。

观察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在本次试卷中:①考察学生双基能力的内容约占60% ;②考察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内容约占15% ;③考察学生识图,处理信息能力的内容约占25%;总体来看,试卷各题目以基本历史知识为依据,以中考命题形式为考察方式,考察了学生的双基能力又考察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和识图,处理信息能力和联系实际、应用生活、用所学历史知识为现实生活服务能力。

二、学生答题基本情况分析(一)整体情况:本次考试历史学科八年级参加人数310人,从考试结果来看,最高分为94分,最低分为14分。

全年级平均分为55分,优秀率为15%,及格率为37%,;各班具体情况为:八一班:及格8人优生1人,最高分81分,最低分16分平均分45。

八二班:及格34人优生15人,最高分88分,最低分29分平均分64.6八三班:及格19人优生3人,最高分84分,最低分18分平均分56八四班::及格30人优生9人,最高分94分,最低分14分平均分59。

八五班:及格21人优生8人,最高分90分,最低分19分平均分55八六班:及格14人优生4人,最高分90分,最低分18分平均分49(二)各部分答题情况1、总体看看试卷问题本次考试范围为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一单元的重点知识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共13个题;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中考中都是重点考察知识,本次单元主要考察内容都放在材料题了,第三单元的内容考察了基本知识以及活动课:重走长征路2、选择题:学生答题情况:①八一、八三班选择题部分基础知识丢分情况比较明显;②八一八六班非选择题空白试卷过多;③个别学生将答案写在纸上,考试结束是未写到答题卡上。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分析一、考试概况本次历史期中考试涵盖了八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点,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方面的内容。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等题型,旨在全面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考试成绩分析1. 选择题: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从整体来看,选择题的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

但在部分题目上,仍有部分学生出现误选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对历史人物、时间的记忆出现混淆。

2.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得分情况普遍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因忘记历史人物、事件等关键信息而失分。

3. 判断题:判断题的得分率普遍较高,说明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较为准确。

但仍有部分题目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够全面,或者是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

4. 简答题: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整体来看,学生们在简答题上的表现较好,但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存在思路不清晰、要点不齐全的情况。

5.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

从考试情况来看,学生们在材料分析题上的表现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存在对材料理解不深、论述不充分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1. 加强历史知识点的记忆:针对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的错误,学生们应加强历史知识点的记忆,特别是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关键信息。

2. 深化历史事件的理解:学生们应加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避免仅仅停留在记忆表面,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3.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针对材料分析题的不足,学生们应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学会从多元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培养自己的历史观念。

4. 加强练习与复习:学生们应加强历史练习与复习,通过多做题、多复习,提高自己的历史成绩。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期中考试结束后,从本次考试试卷结构、题型、试卷难易度、学生试题完成情况、得失分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分析,现就质量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卷内容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考试内容分布、试题类型分布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大纲要求相符,基本体现了前半学期教学内容,目标和重点。

1.试题题型、题量分析试题题型分析:本试卷题型设计了所考的各种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选择题涵盖了本学期所学历史知识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巩固知识。

非选择题设计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内容与学科教学目标相符。

试题题量分析:题量适中,本试卷涵盖了所考题型,按比例分配。

2.试题难易度分析:本次考试内容分布、试题类型分布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大纲要求相一致,并且在知识覆盖面、能力梯度、知识密度上严格把关,试题难度适中、坡度平缓,较有利于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考试难易程度有利于学生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真正拉开档次。

3.试题题目设计分析:题目设计较合理,侧重教材知识。

二、学生答卷典型性错误分析1.选择题部分:学生对于题目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困难,对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不足,部分同学基础知识落实不好。

2.非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几道题都考得是基础知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概念理解不清,知识记忆混乱等是主要失分的原因。

三、考试得失及原因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2.历史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3.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4.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5.材料分析不强,不善于从材料中提取隐藏的信息;6.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历史术语,答不到点子上,答题不规范、思路不清晰;7.部分学生字迹潦草。

四、打算及对策1. 立足基础,培养能力均分低,及格率不高,优生人数更少。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6篇)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6篇)

历史试卷分析篇一(一)基本情况今年的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细小,知识点比较碎。

学生考试的成绩还比较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二)具体情况分析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

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5小题,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相似于哪一组?应该是西晋与东晋;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6小题,唐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突出原因?应该是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

第二题考查的是连线题,学生答得也很好。

第三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都做过很多遍了,因此学生答得都比较好。

第四题是材料分析题,都是基本知识,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

考查了唐代的民族政策以及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措施等重要知识点,这部分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二个材料分析是识图题,学生答题情况还可以,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是探究题,也比较简单,学生答题情况也比较好。

(三)教学反思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2、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3、加大材料分析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总之,这次考试较差,争取下次考试能有大的进步。

历史试卷分析篇二一、试卷特点及分析:1、立足基础,重视主体本套历史试题遵循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资料的考查,试题灵活且易于入手。

第一题选取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占总分的30%,覆盖面较全难度适中,强调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大部分题目透过创设的历史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知识迁移潜力。

第二题为简答题,共15分,占总分的30%:第1题设问明确,答案唯一,重视知识的认知和潜力再现;第2题题型新颖,共设置有3个小题,有务必梯度和难度,重视对学生审题潜力的考查。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分析一、基本情况历史学科满分50分,期中考试均分35.8。

班级均分最高为40分,最低为33.9分。

考试范围中八下1到14课,属于中国现代史范畴。

二、试卷分析本次考试没有偏题,怪题,所有题目围绕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均属于平时课上强调的重难点。

均分较月考有一定下降,是因为期中试卷具有如下特征:1、考查历史事件之间联系,对基础知识要求高。

本次历史试卷,虽为开卷,但试题灵活,侧重基础知识。

如材料题第9题,考查78年后对外开放知识点。

但选项设置分别为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改善、设置经济特区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四个知识点分属两个单元三课内容,时间跨度长达30年。

这就要求学生对书上的基本知识胸有成竹,并分析材料得出最优选项。

如果只有模糊印象,那学生将在翻书的过程中浪费大量时间,从而出现时间紧张来不及完成试卷的状况。

此次试卷在侧重历史基本事件的同时,也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如材料题15题“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考查尼克松访华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多样化,并不局限于教材,如果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世界形势的演变有基本的了解,联系到苏联、两弹一星和中美实力的变化,就可以拿到高分。

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局限于教材,对历史发展线索和脉络毫无思考和理解,光抄教材则拿不到全分。

2、材料比重加大,对学生个人能力要求较高。

历史学科论从史出,本次试卷加大了材料的比重。

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材料分析能力、材料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比如材料题15题第三问,不少同学反映看不懂设问“世界改变了尼克松”,其实质是结合材料考察尼克松访华的原因。

还有材料题15题第四问,“结合材料分析中美关系的态势”,需要学生阅读材料分析中美关系既有合作又有冲突,包括两方面。

然而不少学生或者囿于狭隘思维看不懂材料,只概括中美合作忽视冲突;或者概括能力较低表述不精确。

三、学情分析整体看来,年级分差较大。

总分50分,除去创新班,普通班与班之间有4分的差异;班级内部上下有25分的差距。

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精品范文】

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精品范文】

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试卷说明从总体看试卷,试题覆盖面广,能紧扣知识点,注重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紧扣书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侧重于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

题源于教材,试题难度适宜。

二、答题情况分析1.从试卷中反映出以下问题:选择题满分20分。

出错较多的是基本史实错误、历史概念含糊不清,多在需要记忆的小题。

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

如4.日本人在杭州设厂--考查的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内容,如最能反映五四运动内容和性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2.第二题:非选择题,本试题总分30分,依旧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1)一些同学审题能力差不会审题甚至不仔细审题。

如21题问1919年以前中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事件,许多同学回答的是中共成立,明显时间上不对(2)一些学生态度不端正,答题积极性不高,试卷存在大量空白,只做选择题,甚至无试卷。

(3)一些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甚至没有记忆,如长征的起止点等。

三、建议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

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

2.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解题方法,尤其是材料题,一定要多训练多指导,力争使学生能够从容答卷,减少失误。

3.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不认真审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有的放矢地作答。

4.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没有看题就放弃了。

所以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告诉他们学习历史的简便方法,是他们学习历史快乐起来。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分析初二历史期中考试分析(一)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的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下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期中考试八年级参加共三个班,考试的学生达114人,年级最高分为95分,最低分10分,平均分分别为71.4;53.6;66分。

总体来看,考出了学生的水平。

二、试题分析:1、题型全面,符合中考。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

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

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三、试卷分析:(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25道,总共50分,大部分学生能得到42分,有个别学生成绩不好,得10-20分。

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3、8、13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连线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好的,学生失分较少,知识掌握的准确到位。

(三)材料分析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不理想的,学生失分较多,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到位。

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以及历史考试的各项技能和综合能力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

其主要问题表现在:①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这在选择与非选择试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分析原因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认真,表述不清晰。

卷面当中对题意理解不深、文字表达思维混乱不切要点、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及考虑问题不全面等造成丢分的现象很是普遍。

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③学生答题机械不灵活。

从部分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很弱,一些同学对于老师给出答案的能一字不差的作答,否则就答非所问,不切题意。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1)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1)

八年级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一等级统计:
优秀人数 1 人及格人数 78 人
待及格人数 9 6 人还有少部分很差的。

二试卷分析
题号、题型(主观题、客观题)、主要考查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做答情况、得分情况
本试卷共两个大题,选择、材料、问答。

试题的难度比较合适。

另外试题的范围基本包括了课本内容,并有少量难度较大也较灵活的问题
三试卷的总体评价
选择题得满分者不多。

主要失分在2、9、10、14、16,可见,对于一些理解的内容仍是学生的弱的。

材料题大部分同学答得较好,答案基本在课本能找到,主要考察对知识的巩固。

问答题做的一般,有些同学失分较多,主要是对问题的整合能力较差。

试卷的总体评价
命题方向(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难易程度、考查知识点、书写量等。

本试卷覆盖面广,趣味性强,有创新。

难易适度,书写量适中。

四、试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答卷中出现的问题来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还可以,但是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凡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试题.普遍失分率较高。

个别同学几乎不会做问答题,或者不做,有的做了也是随便胡说。

所以以后还要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多下功夫。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考试基本情况本次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本次考试覆盖了八年级上册前半部分内容,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解析题。

二、学生表现及卷面分析1. 选择题: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点,但在第10题和第15题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10题考察的是年代纪年法,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第15题考察的是中国近代史中某历史事件的影响,部分学生没有充分理解该历史事件的影响。

2. 简答题:在第2题和第5题中,部分学生没有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回答,导致回答的内容不符合题目要求。

在第3题中,部分学生没有将问题中的历史人物与其所处时代相对应,这也反映出部分学生在历史知识掌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3. 材料解析题:在第6题中,部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从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进行回答。

在第7题中,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不能准确回答问题。

三、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提高其历史知识掌握水平。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加强审题能力和答题规范的培养。

3. 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督促,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4. 加强与同年级其他班级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四、考试成绩及优秀生培养本次考试成绩较为稳定,优秀生人数较少。

对于优秀生,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对其的辅导和训练,提高其历史成绩。

同时,也要注意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总体评价及展望本次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八年级历史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几个题型构成。

第一题选择题,共计54分,第二题配伍组合题,共计8分,第三题是材料分析题,共计38分。

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试卷评析:1、整套试卷对教材各单元知识点的考查分配较均匀,涵盖较全面。

2、部分选择题设置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本套试卷充分考虑到城乡差别和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试题比较容易。

三、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1、审题不清。

2、错别字较多。

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如深圳,家庭承包责任制,大跃进等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

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

但在本次结业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

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时事热点不够关心。

四、教学建议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多尝试用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5、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对今后的教学建议1.教师要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把握考试基本内容和要求。

继续加强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题的研究。

《课程标准》是命题的范围和依据,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

历史8年级期中试卷分析【含答案】

历史8年级期中试卷分析【含答案】

历史8年级期中试卷分析【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五代十国”时期?A. 梁B. 唐C. 晋D. 宋2.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是哪个城市?A. 长安B. 洛阳C. 开封D. 杭州3. 以下哪位不是唐朝的诗人?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李清照4. 明朝时期,我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首次航行是在哪一年?A. 1405年B. 1415年C. 1421年D. 1433年5.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发生在哪一年?A. 1898年B. 1900年C. 1911年D. 1919年二、判断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定都长安。

()2.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4. “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

()5.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唐朝。

()三、填空题1. 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兵书是《________》。

2. 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发现了磁偏角,他所著的科技著作是《________》。

3. 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农业科学著作是《________》。

4. 明朝时期,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物学著作是《________》。

5.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了“仁爱”思想,他的弟子们将其言论整理成《________》。

四、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2. 请简要介绍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3. 请简要介绍唐朝的“贞观之治”。

4. 请简要介绍明朝的“郑和下西洋”。

5. 请简要介绍我国近代的“戊戌变法”。

五、应用题1. 请列举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 请列举我国历史上的“三国鼎立”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

3. 请列举唐朝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

4. 请列举明朝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

5. 请列举我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英豪镇中毛红芳—、试题整体情况分析评价(一)试卷的结构和题型分析。

1.试卷结构及内容分析本次考试试卷卷面总分100分,共有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20个小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个大题。

题型题量符合课标及中考试题标准。

试题对于本学期的学生来说考查全面,难易适中;重视双基知识的检测,学生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是一份具有检测价值的好试卷。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我校八年级学生共有176人,人均分65.36,及格116人,及格率64.44℅,优秀50人,优秀率27.78℅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基础题做得较好,基本知识点记忆较为准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知识不会灵活运用,书写潦草,知识点识记混淆,识图能力欠佳,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所有这一切都有待于提高。

二、下一阶段教学建议:1. 狠抓“双基”,夯实基础知识;2. 引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区别易混淆的知识;3. 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4. 发挥小组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的功能;5. 规范学生的书写和做题格式;6. 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向学生传授应试答题技巧;7.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8.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措施:1.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尤其是重点和考点,学生每做一道题要明白该题涉及到的考点是什么,解题方法和相关思想是什么,以练代讲,达到精练精讲。

2.加强学生读题审题训练,要求学生在解题时一定要细心审题,充分理解题意。

3.加强学生的书写训练,书写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成绩。

2016年4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1、试卷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本次考试试卷共两种题型:选择题,含25个小题,共计50分;材料题,含3个大题,共计50分。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1-3单元。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命题依据初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选择题部分基础性较强,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材料题第28题对平行班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脉络有较强的理解,弄清历史事件背后的实质。

对于中学现阶段的学生来说,平时对课本基本知识没有进行长期记忆背诵,在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有限的理解力的基础上,要达到这个要求,比较困难。

(4)题目涉及分布合理,且重难点有所重复,且对历史事件的一一对应比较高,比如21题和24题都主要考察学生对近代化的理解。

二、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很多简单的选择题却失分严重。

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如选择题的第1、5、6、14、18等小题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2、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

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

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3、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

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比记忆的能力有待增强。

4、审题不认真。

(1)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

(2)选择题题主要考查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理解记忆知识的能力和前后联系的能力,但只要平时注意历史知识的,都能做出来。

(3)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5、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学习习惯和态度亟待改善。

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没有培养起历史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很多平行班学生平时基本知识学习不扎实,考前也不抽空复习,选择题失分率高,简单的答题得分率更低。

三、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而不是吊儿郎当、无所谓的态度。

认真听课、完成作业,注重最基本的学习过程。

通过这次考试,我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本着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的目的,采取多种方式,从各个角度对学生加强引导和教育,争取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试卷编制报告
附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