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分析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分析

统计学考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写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 统计学名称来源于A .政治算术学派B .国势学派C .数理统计学派D .社会经济统计学派2.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A .社会科学B .自然科学C .方法论科学D .实质性科学3. 几位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55, 60, 70, 80, 85, 60,这几个数字是A.指标B.变量C.标志D .变量值4. 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就是A.有关国际名声的单位 B .在总体中其单位数目占绝大比重的单位C.特殊的单位D .其单位数虽少,但被调查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值中占绝大比重的单位5. 调查某大学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是A.该大学所有学生B.该大学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 .该大学每一名学生 D .以上都不正确6. 某公司员工的工资分为:(1)800元以下;(2)800~1500元;(3)1500~2000元;(4)2000元以上,则第四组的组中值近似为A . 2000 元B . 1750 元C . 2250 元D . 2500 元7. 分配数列是A.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 B .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C .按指标分组的数列D .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统计表的形式构成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A.数据资料B.主词C.宾此D.以上都不正确9.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时期发展变化一般水平的指标是A.算术平均数B.序时平均数C.众数D.调和平均数10 .某企业5月份计划要求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5%,其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A . 97.94%B . 166.67%C . 101.94%D . 1.94%11.若两总体的计量单位不同,在比较两总体的离散程度时,应采用A .全距B.平均差C .标准差D .标准差系数12 .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是A.某企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B.人均国民收入C.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D.某公司的平均工资13 .拉氏指数所用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A.基期B .报告期C .固定时期 D .任意时期14 .某市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0%,同期价格水平提高了A . 113.3%B . 13%C . 106.8%D . 10%15 .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3%,则该市工业生产指数为A. K pP°q。

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1.(1分)5个小朋友在一起打雪仗,如果每人都向其他每个小朋友掷一个雪球,那么一共掷出()个雪球.A.10B.15C.20【答案】C【解析】每人都向其他每个小朋友掷一个雪球,那么每个人就要向其它4人掷雪球,需要掷4个雪球,一共就是掷5×4个雪球.解:5×4=20(个)答:一共掷出20个雪球.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要注意:甲掷向乙,与乙掷向甲是不同的,所以不用除以2.2.(1)这是一个统计图.(2)这五年平均年降水量是毫米.(3)最接近平均年降水量的是年.(4)2005年的降水量比2008年多%.(百分号前保留整数)【答案】(1)单式折线,(2)802,(3)2007,(4)20.【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这是一幅单式折线统计图;(2)把这5年的降水量相加的和除以5即可得到平均每年的降水量;(3)把每年的降水量与这5年的平均降水量相比较即可得到答案;(4)可用900减去750的差再除以750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解:(1)这是一幅单式折线统计图;(2)(850+900+700+810+750)÷5=4010÷5,=802(毫升),答:这5年的平均年降水量是802毫升;(3)因为2007年的降水量是810毫升,所以最接近平均年降水量的是2007年;(4)(900﹣750)÷750=150÷750,=0.2,=20%,答:2005年的降水量比2008年多20%.故答案为:(1)单式折线,(2)802,(3)2007,(4)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即可.3.育红小学2002年植树情况如图示,根据下图中的数据回答(1)植树最多与最少的年级相差多少棵?(2)平均每个年级植树多少棵?(3)六年级比五年级少植树百分之几?【答案】(1)植树最多与最少的年级相差500棵(2)平均每个年级植树350棵(3)六年级比五年级少植树少16.7%【解析】(1)植树最多的是五年级,植树600棵,最少的是一年级,植树100棵,相差600﹣100,计算即可;(2)要求平均每个年级植树多少棵,应先求出六个年级共植树多少棵,然后除以6即可;(3)要求六年级比五年级少植树百分之几,就是求六年级比五年级少植树的棵数占五年级植树棵数的百分比,由此列式解答.解:(1)600﹣100=500(棵).答:植树最多与最少的年级相差500棵.(2)(100+200+400+300+600+500)÷6,=2100÷6,=350(棵).答:平均每个年级植树350棵.(3)(600﹣500)÷600,=100÷600,≈16.7%.答:六年级比五年级少植树少16.7%.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所求问题,列式解答.4.如图是福星小学校办工厂产值情况统计图:(1)此充计图为统计图,它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还可以反应数量的.(2)从1998年到2001年产值,总和为万元.(3)2001年产值是1999年的倍,比2000年增长%.【答案】折线,多少,增减变化情况,145万元,2.4,50【解析】(1)由图观察可知这是一个折线统计图,它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应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2)我们把这4年的产值加在一起即可.(3)①我们运用2001年产值除以1999年的产值即可.②用2001年产值减去2000年的产值,得到的差除以2001年的总产值即可.解:(1)此充计图为折线统计图,它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应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2)20+25+40+60=145(万元);(3)①60÷25=2.4;②(60﹣40)÷40,=20÷40,=50%.故答案为:折线,多少,增减变化情况,145万元,2.4,50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5.(2007•盱眙县模拟)如图是某超市2006年上半年营业额的折线统计图.(1)某超市2006年上半年平均每月营业额是多少千元?(2)二月份营业额比六月份少百分之几?(3)请提出一个问题并作出解答.【答案】见解析【解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知道:一月份的营业额为205千元,二月份的营业额为300千元,三月份的营业额为452千元,四月份的营业额为498千元,五月份的营业额为355千元,六月份的营业额为500千元,把六个月的营业额加起来再除以6即可;(2)用六月份的营业额减去二月份的营业额再除以六月份的营业额即可;(3)六月份的营业额比五月份多多少千元,用减法列式解答.解:(1)(205+300+452+498+355+500)÷6,=2310÷6,=385(千元),答:某超市2006年上半年平均每月营业额是385千元;(2)(500﹣300)÷500,=200÷500,=40%;答:二月份营业额比六月份少40%;(3)六月份的营业额比五月份多多少千元;500﹣355=145(千元),答:六月份的营业额比五月份多145千元.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及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6.(2011•苏州模拟)星期天,爸爸驾车带着明明和妈妈去苏州.先陪妈妈去市区购物,然后再陪明明去了苏州乐园游玩.请根据折线统计图填空(1)陪妈妈购物用了小时.(2)在苏州乐园游玩了小时.(3)如果明明一家是在上午9时从家出发的,那么回家是时.(4)你还知道哪些信息?.【答案】(1)1.5,(2)3.5,(3)下午4,(4)由苏州乐园返回家用了1个小时.【解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折线上升和下降的部分为行走时间,直线部分为停留时间:(1)陪妈妈购物用了(2﹣0.5)小时;(2)在苏州乐园游玩了(6﹣2.5)小时;(3)明明一家由出发到返回家共用7小时,如果上午9点出发,那么(9+7)就是明明家返回家的时间,即下午4时到家;(4)由折线统计图还可以得知:由苏州乐园返回家用了1个小时.解:(1)2﹣0.5=1.5(小时);答:陪妈妈购物用了1.5小时;(2)6﹣2.5=3.5(时);答:在苏州乐园游玩了3.5小时;(3)9+7=16(时),16时=下午4时;答:明明家从上午9时出发,那么回家是下午4时.(4)由折线统计图可知:由苏州乐园返回家用了1个小时.故答案为:(1)1.5,(2)3.5,(3)下午4,(4)由苏州乐园返回家用了1个小时.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计算即可.7.(2011•铁山港区模拟)如图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你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请谈谈自己的看法.(至少说出三点看法.)【答案】见解析【解析】(1)每天测量体温的时间分别是0时,6时,12时,18时,是每个6小时测量一次体温;(2)该病人在4月8日0时的体温是39.2摄氏度,这一天的折线呈下降趋势,所以这一天病人的体温呈下降趋势;(3)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从这位病人的体温记录图上可以看出,在4月9日,他的体温已经基本正常.解:(1)从图上可以看出,护士每隔6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该病人在4月8日0时的体温是39.2摄氏度,这一天的折线呈下降趋势,所以这一天病人的体温呈下降趋势;(3)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从这位病人的体温记录图上可以看出,在4月9日,他的体温已经基本正常.点评:本题关键是读懂图,能从图中找出数据的变化,根据数据的变化趋势谈看法.8.(2012•罗平县模拟)某工厂2008年各季度产值统计图.(1)全年的总产值是多少万元?(2)下半年比上半年增产了百分之几?(3)从图中你看出什么数学信息?(至少提两条)【答案】见解析【解析】(1)从图中看出,四个季度的产值分别是15万元、18万元、20万元、30万元.要求全年的总产值,把四个季度的产值相加即可;(2)要求下半年比上半年增产了百分之几,就是用第三、四季度的总产值减去第一、二季度的总产值,除以第一、二季度的总产值;(3)根据观察到的数学信息写出即可.解:(1)15+18+20+30=83(万元);答:全年的总产值是83万元.(2)(20+30﹣15﹣18)÷(15+18),=17÷33,≈51.5%;答:下半年比上半年增产了51.5%.(3)从图中看出以下数学信息:①产值呈上升趋势;②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产值增加了10万元.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一解答.但要注意,在回答第三题时,要紧扣统计图,说出有价值性的数学信息.9.(2012•田东县模拟)如图是某商场2011年全年羊毛衫销售情况统计图.(1)季度销售羊毛衫最多,季度销售羊毛衫最少.(2)第二季度羊毛衫销售量比第一季度少.(3)2011年该商场平均.每月销售羊毛衫件.【答案】(1)第三,第二,(2),(3)67【解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中,折线上升、下降的幅度可知,第三季度销售的羊毛衫最多,第二季度销售的羊毛衫最少;(2)可用第二季度销售的羊毛衫数量与第一季度销售的数量的差再除以第一季度销售的数量即可;(3)根据题意,可把四个季度的销售量相加的和除以12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解:(1)第三季度销售的羊毛衫最多,第二季度销售的羊毛衫最少;(2)(180﹣75)÷180=105÷180,=,答:第二季度的销售量比第一季度少;(3)(180+75+300+249)÷12,=804÷12,=67(件),答:2011年该商场平均.每月销售羊毛衫67件.故答案为:(1)第三,第二,(2),(3)67.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即可.10.创造全国卫生城市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宜昌市城区近几年来,通过拆迁旧房,植草,栽树,修建公园等措施,使城区绿地面积不断增加,根据右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2008年底的绿地面积为公顷,比2007年底增加了公顷;2、在2006年,2007年,2008年这三年中,绿地面积增加最多的是哪一年?3、2008年的绿地面积比2005年的绿地面积增长的百分数是多少?(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67,1【解析】根据题意,1、2008年底得到绿地面积为67公顷,2007年的绿地面积为66公顷,2008年的绿地面积比2007年底增加了(67﹣66)公顷;2、2006年底的绿地面积为60公顷,2007年底的绿地面积为66公顷,2008年底的绿地面积为67公顷,所以2007年的绿地面积增加的最多;3、可用2008年底绿地的面积67公顷减去2005年底绿地的面积56公顷再除以2005年底的绿地面积再乘100%,列式解答即可得到答案.解:1、67﹣66=1(公顷),答:2008年底的绿地面积是67公顷,比2007年底增加了1公顷;2、66﹣60=6(公顷),答:2007年底绿地面积增加的最多;3、(67﹣56)÷56×100%=11÷56×100%,≈0.196×100%,=19.6%.答:2008年底绿地面积比2005年底绿地面积增加了19.6%.故答案为:1、67,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进行相应的计算即可.11.甲车与乙车下午13:00同时从A地出发,开往B地,图1表示甲车离开A地的路程(千米)与行驶时间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乙车行驶速度(千米/小时)与行驶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14:00时甲车离开A地多远?此时乙车速度是多少?(2)13:00﹣16:00,甲车、乙车各在什么时候速度最大?(3)14:00﹣15:00两车各是什么行驶状态?(4)13:00﹣13:30哪辆车的速度大?【答案】见解析【解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图一中的甲车在14:00时离开A地50千米,图二中的乙车此时的速度是每小时行50千米;(2)在13:00时到16:00时,甲车在13:00时到14:00时行驶的路程是50千米,即每小时行驶50千米,在14:00时到15:00时甲车处于静止状态,在15:00时到16:00时甲车由50千米行驶到80千米甲车行驶的路程为(80﹣50)千米,根据公式路程÷时间=速度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甲车行驶的速度;乙车在13:00时到14:00时乙车的速度是一直在加速行驶在14:00时速度达到每小时50千米,在14:00时到15:00时乙车在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匀速行驶,在16:00时乙车行驶的速度是80千米,列式解答即可得到答案;(3)在14:00时到15:00时甲车的状态为静止状态,乙车的状态为匀速行驶;(4)甲车在13:00时到13:30时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在13:00到13:30时是速度从0开始加速行驶的,到14:00时才达到了每小时50千米,所以在13:00到13:30时甲车的速度较大.解:(1)14:00时甲车离开A地50千米,乙车此时的速度是每小时行50千米;(2)在13:00时到16:00时,13:00时到14:00时甲车的速度为:50÷1=50(千米),15:00时到16:00时甲车的速度为:(80﹣50)÷1=30(千米),14:00时乙车的速度为:50千米,16:00时乙车的速度为:80(千米),答:甲车在13:00时到14:00时的速度最大;16:00时乙车的速度最大;(3)在14:00时到15:00时甲车的状态为静止状态,乙车的状态为匀速行驶;(4)在13:00时到13:30时甲车的速度较大.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即可.12.如图七是一位病人体温记录统计图.(1)护士每隔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病人最高温度是摄氏度,最底温度是摄氏度.(3)6月3日中午12时的体温是.(4)从图中你还得到什么信息?【答案】①6,②39.5,36.9,③37.2摄氏度【解析】(1)由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护士每隔12﹣6=6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折线图中最高的点表示温度最高,最低的点表示温度最低,由此即可求出答案;(3)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6月3日中午12时的体温是37.2摄氏度(4)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病人从6月3日到6月4日6时的体温很稳定.解:①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护士每隔12﹣6=6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②病人最高体温是39.5摄氏度,最底是36.9摄氏度.③6月3日中午12时的体温是37.2摄氏度.④病人从6月3日到6月4日6时的体温很稳定.故答案为:①6,②39.5,36.9,③37.2摄氏度.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综合运用.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据的多少,还能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13.小咏星期日上午8:00从家骑车到姥姥家,走的线路如图.已知去时与返回的速度比是4:5.①小咏什么时候到达姥姥家?②小咏在姥姥家玩了多长时间?③如果10:50的时候小咏在离家300米处,小咏家与姥姥家相距多少米?【答案】见解析【解析】①要求小咏什么时候到达姥姥家,必须求出从家到姥姥家用的时间,由“已知去时与返回的速度比是4:5”可知,去的时间与返回的时间的比是5:4,观察图可知,同一段路返回的时间是用了10时30分﹣10时22分=8分钟,所以去的那同一段路用了8÷4×5=10分钟,所以到姥姥家的时间是:8:30+00:10=8:40.②用10:222减去8:40得到的差就是他在姥姥家玩的时间.③我们找出行驶300米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然后求出去时的速度,再乘以去时的时间,就是小咏家与姥姥家路程.解:①(10时30分﹣10时22分)÷4×5,=8÷4×5,=10(分钟);8时30分+10分=8时40分,②10时30分﹣8时40分=1小时50分;答:小咏在姥姥家玩了1小时50分.③10时22分+(8时40分﹣8时00)÷5×4,=10:22+00:32,=10时:54分;300÷(10时54分﹣10时50分)××(8时40分﹣8时00),=75××40,=60×40,=2400(米);答:如果10:50的时候小咏在离家300米处,小咏家与姥姥家相距2400米.点评:本题运用时间的推算及行程问题的有关知识进行解答即可.14.小明“五一”放假准备去旅游,他把汽车从鞍山到大连的情况制成下面的统计图.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1)汽车从鞍山行驶到海城时的速度是每小时行千米.(2)汽车在往大连千米处休息了一段时间,休息了小时.(3)看了这个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答案】(1)100,(2)200,0,5,(3)从鞍山到大连共行驶多少千米【解析】(1)根据图示,汽车从鞍山到海城行驶100千米,用了1小时,所以可用100除以1计算出汽车此时的行驶速度;(2)在统计图中的200千米处折线处于持平状态,所以此时汽车正在休息,休息的时间可用0.25(每1小格代表时间为0.25小时)乘2进行计算即可;(3)问题:从鞍山到大连共有行驶多少路程?根据统计图可知,从鞍山到大连的路程为300千米.解:(1)100÷1=100(千米),答:汽车从鞍山行驶到海城时的速度是每小时行100千米;(2)0.25×2=0.5(小时),答:汽车在往大连200千米处休息了一段时间,休息了0.5小时;(3)数学问题:从鞍山到大连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答:从鞍山到大连的路程为300千米.故答案为:(1)100,(2)200,0,5,(3)从鞍山到大连共行驶多少千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和提问即可.15.下面是35路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往新村百货大楼的行驶情况.(1)35路公共汽车从车站到新村百货大楼共行驶了分.(2)从分到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加快;从分到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减慢.(3)从分到分,汽车行驶速度保持不变,是米/分.【答案】(1)8,(2)0,3,6,8,(3)3,6,50【解析】(1)根据统计图可知,35路公共汽车从车站到新村百货大楼共行驶了8分钟;(2)根据折线统计图中曲线呈现上升、下降的趋势可知:从0分到3分钟时汽车行驶速度在加快,从6分到8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减慢;(3)根据折线统计图中曲线持平的趋势可知:从3分到6分,汽车行驶速度保持不变,是每分钟行驶50米.解:(1)35路公共汽车从车站到新村百货大楼共行驶了8分钟;(2)从0分到3分钟时汽车行驶速度在加快,从6分到8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减慢;(3)从3分到6分,汽车行驶速度保持不变,是每分钟行驶50米.故答案为:(1)8,(2)0,3,6,8,(3)3,6,5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综合运用.16.六(1)班同学乘车去动物园,然后返回学校..他们的行程情况如图.(1)从学校去动物园的途中,停车时.(2)停车前的一段路上平均每时行驶千米.(3)停车后再次出发,又经过时到达动物园.行驶这一段路,平均每时行驶千米.(4)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这个时间段汽车行驶得最快.若去和回都按这样的速度匀速行驶(中途不停车),学生游玩动物园的时间不变,那么共可节省时间时分.【答案】(1)5 (2)(3)2 40 (4)1 0【解析】(1)根据线段图,从学校去动物园的途中,11:00到达动物园,学生游玩动物园的时间是16﹣11=5(小时),即停车时间;(2)停车前的一段路上,汽车行驶的时间是11﹣8=3(小时),路程为80千米,则速度为80÷(11﹣8)千米/时;(3)根据线段图,汽车在动物园停车5小时后,16:00再次出发,18:00时到达,因此经过2时到达动物园,平均速度是80÷2=40(千米),解决此题;(4)根据线段图,可看出16:00﹣18::00这个时间段线段最陡直,因此16:00﹣18::00这个时间汽车行驶得最快;若去和回都按这样的速度匀速行驶(中途不停车),学生游玩动物园的时间为16﹣11=5(小时),共用时间为80×2÷40+(16﹣11)]=9(时),节省时间为10﹣9,解决问题.解:(1)16﹣11=5(小时);答:从学校去动物园的途中,停车5时.(2)80÷(11﹣8),=80÷3,=(小时);答:停车前的一段路上平均每时行驶千米.(3)18﹣16=2(时),80÷2=40(千米);答:停车后再次出发,又经过2时到达动物园.行驶这一段路,平均每时行驶40千米.(4)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18:00﹣16:00这个时间段汽车行驶得最快.节省时间:(18﹣8)﹣[80×2÷40+(16﹣11)],=10﹣[4+(16﹣11)],=10﹣9,=1(时);答: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18:00﹣16:00这个时间段汽车行驶得最快.共可节省时间1时0分.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分析以及对行程问题的掌握情况.17.如图是每格代表万人,从图中可以看出,每年参观科技展人数呈变化.【答案】2 上升【解析】(1)由统计图可知,每格代表2万人.(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每年参观科技展人数呈上升趋势.解:(1)由统计图可知,每格代表2万人.(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每年参观科技展人数呈上升趋势变化.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观察分析统计图的能力,会运用给出的信息解决问题.18.李老师骑车从学校去相距5千米的市教育局开会,从所给的图上可以看出:李老师去市教育局的路上停车分,在市教育局开会用了分,从教育局会学校中,每小时行千米.【答案】20,40,15【解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在20分钟到40分钟之间折线除以持平状态,说明李老师此时处于休息状态,可用40减去20进行计算,从40分钟到60分钟折线有处于上升状态,在60分钟至100分钟之间折线处于持平状态,此时说明李老师在市教育局开会,可用100减60计算出开会的时间,随后折线处于下降状态,说明李老师正在返回,可120减去100可知李老师返回时的时间,然后再用路程除以时间即可得到李老师返回的速度.解:休息时间为:40﹣20=20(分钟),开会时间为:100﹣60=40(分钟),返回时间为:5÷[(120﹣100)÷60]=5÷[20÷60],=5÷,=15(千米),答:李老师中途休息了20分钟,开会开了40分钟,返回中他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故答案为:20,40,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即可.19.折线统计图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答案】正确【解析】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可以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两种.解: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可以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两种.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含义及其分类.20.根据统计图所给的信息填空.(1)这天教室里从时到时温度上升最快.(2)这天在6时至17时之间,教室里温度高于14℃的时间是小时.【答案】7,8,14【解析】(1)从折线统计图中不难看出这天从7时到8时线段比较陡直,说明这一段时间内温度上升最快.(2)这天在6时至17时之间,教室里温度高于14℃的时间是从11时到15时,共4小时.解:(1)这天教室里从(7)时到(8)时温度上升最快.(2)教室里温度从11时开始到15时结束温度高于14℃,所以经过了15﹣11=4(小时).故答案为:7,8,14.点评:完成该题先从题目入手,再认真看图,从图中获取有关信息,解决问题.21.一脚踢出去的足球,反映它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是图中()A.B.C.D.【答案】A【解析】根据提出的足球应该是首先上升再下降过程,得出符合要求图象即可.解:根据一脚踢出去的球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应该是首先上升再下降过程,所以只有A符合要求.故答案为: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足球开始和最后与地面的距离为0.22.如下图,反映室内温度变化情况正确的折线统计图是()A. B. C.【答案】C【解析】根据以上折线统计图的数据,一天中13时的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由此判断折线统计图C正确.解:一天中13时的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所以反映室内温度变化情况正确的折线统计图是C.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它的特点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3.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生活用水不超过20吨时,每吨价格为1.40元;当用水量超过20吨时,超过部分每吨价格为2.10元.下图中能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示意图是()A.B.C.D.【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20吨,每吨价格为1.40元;即10吨以内,每吨水的单价变化不大,然后水量超过200吨时,超过部分每吨价格为2.10元,单价变化相对来说幅度变大;据此选择即可解:由分析知: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20吨,每吨价格为1.40元;当用水量超过20吨时,超过部分每吨价格为2.10元.下面4幅图中能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是B;故选:B.点评:此题应根据单价和用水吨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24.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如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m)与散步所用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依据统计图,下面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A.从家里出发,到一个公共阅报亭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B.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亭看了一会儿报后,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C.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来了D.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了,l8分钟后才开始返回【答案】B【解析】根据图象可知,有一段时间内时间在增加,而路程没有增加,意味着有停留,与x轴平行后的函数图象表现为随时间的增多路程又在增加,由此即可作出判断.解:从图中看,有一段时间内函数图象与x轴平行,说明时间在增加,而路程没有增加,C、D 中没有停留,所以排除C、D.与x轴平行后的函数图象表现为随时间的增多路程又在增加,排除A.故选:B.点评:读懂图象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函数图象用排除法判断.25.《龟兔赛跑》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大意是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就超过乌龟好远,兔子不耐烦了就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胜利.下面能反映这个故事情节的图象是()A.B.C.D.【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由于乌龟有耐心,一直往目的地奔跑,可知表示乌龟赛跑的图象应该是一条一直上升的直线,且比兔子早到达终点;由于兔子没有耐心,一开始表示兔子的赛跑的图项应该是一条上升的直线,到中途睡了一觉,由于路程不改变,所以图象变为水平直线,睡了一觉起来再跑,图象又变为上升;据此分析可确定选C.解:解:从图C提供的信息可知:表示乌龟赛跑的图象应该是一条一直上升的直线,且比兔子早到达终点;表示兔子赛跑的图象应该是开始时是一条上升的直线,中途变为水平直线,然后又变为上升,且比乌龟晚到达终点;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26.看下图,如果由小头向大头将胡萝卜切成薄片,下列切面面积变化图比较符合实际的是()A.B.C.D.【答案】B【解析】根据实际情况可知胡萝卜的从根部有叶子的一端在逐渐变细,由此可知从小头向大头将就是从根部向有叶子的一端切片,切面面积会由小变大.解:根据实际情况可知,切面面积会由小变大.故应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考查了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观察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27.如图是某人骑自行车的行驶路程与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0时到3时,行驶了30千米B.从1时到2时是匀速前进的C.从1时到2时在原地不动D.从0时到1时与从2时到3时行驶速度相同。

统计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统计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统计专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总体参数的?A. 样本均值B. 总体均值C. 样本标准差D. 总体标准差2. 假设检验中的零假设通常表示什么?A. 研究者想要证明的效应B. 研究者想要拒绝的效应C. 研究者认为不存在效应D. 研究者认为存在效应3. 在回归分析中,如果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相关系数为0,这意味着什么?A. X和Y之间存在线性关系B. X和Y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C. X和Y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D. X和Y之间存在强线性关系4. 以下哪个是描述性统计分析中的度量?A. 回归系数B. 均值C. 标准误D. 置信区间5. 抽样分布是什么的分布?A. 总体B. 样本C. 总体参数D. 样本统计量6.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常用的离散型分布?A. 正态分布B. 二项分布C. 泊松分布D. 均匀分布7. 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是:A. 方差B. 标准差C. 均值D. 众数8.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图?A. 条形图B. 散点图C. 箱线图D. 流程图9. 以下哪个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的度量?A. 均值B. 方差C. 标准差D. 范围10. 以下哪个是时间序列分析中常用的方法?A. 回归分析B. 因子分析C. 移动平均D. 主成分分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中心极限定理的含义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2. 解释什么是抽样误差,并举例说明它如何影响统计推断。

13. 描述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假设有一个样本数据集,其均值为50,标准差为10,样本量为100。

计算样本均值的95%置信区间。

15. 给定两个变量X和Y的散点图,如果计算出的相关系数为0.6,并且回归方程为Y = 2X + 3,请计算当X增加1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化量是多少?四、论述题(共30分)16. 论述统计推断与描述性统计的区别,并举例说明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最为恰当的一项。

每题1分,共20分)。

1、以下关于参数和统计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参数是随机变量B、样本统计量都是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量C、对一个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时,统计量的表达式是唯一的D、样本统计量是随机变量2、2009年6月新浪网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中,把调查问卷刊登在网站上,然后由感兴趣的网民自行填写。

在回答问题的人员中有47.5%的人认为高考会改变个人一生的命运。

对于此项调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简单随机抽样B、这是方便抽样C、这是雪球抽样D、这是全面调查3、根据第2题中的调查,有媒体得出结论认为“全国居民中有47.5%的人认为高考会改变个人一生的命运”。

这一结论()。

A、完全正确B、不准确,因为没有给出置信区间C、不准确,因为样本缺乏对目标总体的代表性D、不准确,因为不知道调查的样本量,只有样本量足够大才可靠4、一名研究人员希望用图形说明5月份以来我国每天新增甲型流感确诊病例数的变化趋势,你认为适合的图形是()。

A、饼图B、箱线图C、线图D、茎叶图5、在第4题中,如果要描述5月份以来我国每天新增甲型流感确诊病例数的统计分布情况,则最不适当的图形是()。

A、直方图B、散点图C、箱线图D、茎叶图6、和开放式问题相比,封闭式问题的特点是()。

A、问题的答案将会被严格保密B、所有可能的答案都被列在问卷上C、不属于目标总体的人员不得填写问卷D、调查结果不利于计算机处理7、在抽样调查中以下哪一项会造成非抽样误差?()。

A、数据录入错误B、被调查者拒答C、调查员编造数据D、以上都对8、在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有限总体校正系数的使用()。

A.增大了样本均值的标准误B.不会影响样本均值的标准误C.缩小了样本均值的标准误D.缩小了样本标准差9、调查了一个企业10名员工上个月的缺勤天数,有3人缺勤0天,2人缺勤2天,4人缺勤3天,1人缺勤4天。

则缺勤天数的()A.中位数为2 B 中位数为2.5 C 中位数为4 D 众数为410、2009年6月19日,国务院决定在境内股市实施国有股转持,股改新老划断后,凡在境内首发上市的公司须按首发时实际发行股份数的10%将部分国有股转社保基金持有。

统计学试题库和试题库答案及解析

统计学试题库和试题库答案及解析

统计学试题库和试题库答案及解析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题库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是指()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 、进行调查的时间C 、调查工作的期限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3、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应使用()。

A 、全距B 、平均差C 、标准差D 、变异系数4、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2/3,则样本容量()A 、扩大为原来的3倍B 、扩大为原来的2/3倍C 、扩大为原来的4/9倍D 、扩大为原来的2.25倍5、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A 、576户B 、144户C 、100户D 、288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A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B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C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B 、 510C 、 500D 、4908、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A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B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是均匀的C 、组中值能取整数D 、各组必须是封闭组9、n X X X ,,,21 是来自总体),(2σμN 的样本,样本均值X 服从()分布 A 、),(2σμN B.、)1,0(N C.、),(2σμn n N D 、),(2n N σμ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A 、估计标准误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C 、相关系数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的多少取决于()。

统计分析类试题及答案

统计分析类试题及答案

统计分析类试题一。

选择题:1。

(单项)通过在被关注特性与潜在影响因素之间建立模型来研究其相互之间因果关系的统计技术称为( ) A)实验设计B)假设检验C)测量分析D)回归分析本题主要考点为ISO10017有关统计有关的概念,答案:为D)回归分析2。

(多选)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可用于(但不限于)下述检验():A).维修操作B)数据或记录;C)管理程序D)管理体系;本题考点为GB2828有关计数型抽样检验的相关概念,答案:A)、B)、C)3。

(多选)在ISO/TR 10017:2003中,很多统计技术都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假设检验,例如(ACD)。

(A)抽样(B)SPC图(C)实验设计(D) 测量分析4。

(多选)在ISO/TR 10017:2003中涉及到的统计技术有(ABCD ):(A)描述统计(B)假设检验(C)测量分析(D)可靠性分析5。

(多选)属于描述统计的有(ABCD)A运行图B概率图 C 直方图D散点图二。

判断题:1 散点图,有助于评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 直方图,刻画所关注特性的值的分布情况。

()3 之所以使用统计技术是因为它们的应用可以帮助组织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

()一.单选题1、以下分别用来表示分布的中心位置和散布的大小的特征值是(A)。

A.均值、方差B.方差、均值C.标准差、均值D.方差、标准差2、改变直方图的形状可用(C)方法。

A.精确制图B.改变组距C.数据变换D.组限变换3、(A)检验是根据被检样本中的不合格产品数,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

A.计件抽样B.计点抽样C.计数抽样D.计量抽样4、(D)检验是通过测量被检样本中的产品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并与标准进行比较,进而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

A.计件抽样B.计点抽样C.计数抽样D.计量抽样5、批量指检验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常用符号(B)来表示。

A.M B.N C.A D.Y6、GB/T2828.1中规定了(C)三种抽样方案类型。

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1.王霞买来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86页.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答案】9页【解析】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求每天要看多少页,首先应求出剩下的页数,根据题意,剩下的页数为140﹣86=54(页),用54除以6即可.解:(140﹣86)÷6,=54÷6,=9(页);答:每天要看9页.点评:此题属于平均数问题,关键是求出剩下的页数,然后根据“总数÷份数=平均数”,解决问题.2.下表为一栋居民楼内家庭人口情况统计表,请算出这栋楼平均每户有几口人家庭人口数(人) 2 3 4 5户数 8 23 6 3【答案】3.1人【解析】先算出每户的人数,再把每户的人数加起来除以户数就是这栋楼内平均每户的人数.解:(2×8+3×23+4×6+5×3)÷(8+23+6+3),=(16+69+24+15)÷40,=124÷40,=3.1(人);答:平均每户3.1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及解答方法.3.只列式不计算.(1)小新的家与学校相距290米.一天他上学走了50米后,发现没有带铅笔盒,又返回家去拿铅笔盒,然后再到学校去.这样他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多少米?列式:(2)李明数学、语文、自然三科考试的平均成绩是84分,已知数学成绩是96分,语文成绩是80分,自然成绩是多少分?列式:(3)某届城市运动会按计划需要准备金牌752枚,为了留有余地,实际制造了810枚,实际比计划多制造了百分之几?列式:.【答案】290+50×2,84×3﹣96﹣80,(810﹣752)÷752【解析】(1)根据题意,小新比以往多走了50×2米,然后再加上290米即可;(2)先求出数学、语文、自然三科总分,再减去数学和语文的分数即可;(3)要求实际比计划多制造了百分之几,就是求多制造的数量占计划数量的百分比,列式为(810﹣752)÷752.解:(1)290+50×2,=290+100,=390(米);答:他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390米.(2)84×3﹣96﹣80,=252﹣96﹣80,=76(分);答:自然成绩是76分.(3)(810﹣752)÷752,=58÷752,≈7.7%;答:实际比计划多制造了7.7%.故答案为:290+50×2,84×3﹣96﹣80,(810﹣752)÷752.点评:(1)解题关键是求出小新比以往多走的路程;(2)先求出三科总分,减去已知两科的分数即可;(3)此题考查了“已知一个数(a),求比另一个数(b)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列式为:(a﹣b)÷b或(b﹣a)÷b.4.小芳同学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平均分96分,英语91分,科学92分,计算机90分.她的期末平均成绩多少分?【答案】93分【解析】先根据“平均数×数量=总数”求出语文和数学两科成绩的总成绩,再求出五科成绩的总成绩,进而根据“总数÷数据的个数=平均数”解答即可.解:(96×2+91+92+90)÷5,=465÷5,=93(分),答:她的期末平均成绩是93分.点评:此题可根据平均数、数量和总数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5.某同学在三次考试中的得分的平均值为93分,其中一次得满分100分,另两次的分差为5分,则该同学的三次成绩中最低的是分.【答案】87【解析】根据三次考试的平均分,可求出三次考试的总分,再根据一次得满分,可求出另两次的总分,进而根据另两次的分差为5分,求得该同学三次成绩中最低的分数.解:三次考试的总分:93×3=279(分),另两次的总分:279﹣100=179(分),最低的分数:(179﹣5)÷2=174÷2=87(分);答:该同学的三次成绩中最低的是 87分.故答案为:87.点评:关键是先求出三次的总分和另两次的总分,进而问题得解.6.有五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38,从小到大排列,前三个数平均127,后三个平均148,中间一个是.【答案】135【解析】先根据“平均数×个数=总数”分别求出前三个数的总数、后三个数的总数和五个数的总数,进而根据“前三个数的总数+后三个数的总数﹣五个数的总数=中间的数”进行解答即可.解:(127×3+148×3)﹣138×5,=(381+444)﹣690,=825﹣690,=135;答:中间一个是135;故答案为:135.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前三个数的总数+后三个数的总数﹣五个数的总数=中间的数;用到的知识点:平均数、数量和总数三者之间的关系.7.奥斑马、小泉、小美、欧欧各有若干元钱.奥斑马、小泉和小美平均每人有48元钱,小泉、小美和欧欧平均每人有52元钱,已知欧欧有56元钱.那么,奥斑马有多少元钱?【答案】44元【解析】根据题意,可用52乘3计算出小泉、小美和欧欧的总钱数,然后再减去56即是小泉和小美的钱数,用48乘3计算出奥斑马、小泉和小美的总钱数,最后再减去小泉、小美的钱数即可.解:小泉与小美的总钱数:52×3﹣56=100(元):奥斑马的钱数:48×3﹣100=44(元),答:奥斑马有44元.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平均数×个数=总数的应用.8.“世奥赛”四年级参赛选手有若干名,其中男生的平均体重是43千克,女生的平均体重是34千克,已知四年级参赛选手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那么,四年级全体参赛选手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答案】40千克【解析】四年级参赛选手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设女人为1人,则男生为2人,男、生体重之和除以男、女生人数之和就是全体参赛选手的平均体重.解::(43×2+34)÷(2+1)=120÷3=40(千克)答:四年级全体参赛选手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注意,男、女生各多少人参加不知道,根据“四年级参赛选手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可设女人为1人,男生为2人,根据可根据“(男生体重+女生体重)÷(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男、女平均体重”来解答.9.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5,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7,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78.乙数是多少?【答案】75【解析】根据“平均数×数量=总数”算出甲、乙、丙三个数的和与甲、乙两数的和及乙、丙两数的和,进而用“甲、乙两数的和+乙、丙两数的和﹣甲、乙、丙三个数的和=乙数的和”求出乙数.解:(87×2+78×2)﹣85×3,=(174+156)﹣255,=330﹣255,=75;答:乙数是75.点评:解答此题用到的知识点:平均数、数量和总数三者之间的关系.10.加工组分甲乙两个班,甲班有8个工人,比乙班多2人.甲班平均每个工人做84个零件,乙班共做588个零件,问这个加工组平均每人加工多少个零件?【答案】90个【解析】先求出甲班一共做多少个零件,进而求出两个班一共做了多少个零件,然后再求出乙班一共有多少人,进而求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再用总零件数除以总人数即可.解:84×8+588,=672+588,=1260(个);8﹣2+8=14(人),1260÷14=90(个);答:这个加工组平均每人加工90个零件.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求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11.小明上山时每小时行3千米,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5千米,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答案】千米【解析】把总路程看作“1”,由此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分别求出上山、下山的时间,再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就是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解:(1+1)÷(1÷3+1÷5),=2÷(+),=2,=2×,=(千米),答: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千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总路程÷总时间=平均速度.12.已知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为368,丁数为168,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答案】318【解析】根据“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为368”,用368×3求出甲、乙、丙三个数的总和,再加上丁数168,进而除以4,即可求得四个数的平均数.解:(368×3+168)÷4,=(1104+168)÷4,=1272÷4,=318.答: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18.点评:此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解决关键是先求出甲、乙、丙三个数的总和,进而求出甲、乙、丙、丁四个数的总和进一步得解.13.我们组有1人重30千克,有2人重32千克,有4人重29千克,我们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答案】30千克【解析】先求出该组人的总体重和该组的总人数,进而根据“总体重÷总人数=平均体重”进行解答即可.解:(30+32×2+29×4)÷(1+2+4),=210÷7,=30(千克);答:我们组平均体重是30千克.点评:此题应根据总体重、总人数和平均体重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14.清华小学四年级三个班植树情况如下表.一班二班三班人数 26 29 27植树棵数 182 232 162平均每人植树棵数【答案】7,8,6【解析】求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就用植树的总棵数除以植树的总人数得解.解:(1)182÷26=7(棵);(2)232÷29=8(棵);(3)162÷27=6(棵).见下图:一班二班三班人数 26 29 27植树棵数 182 232 162平均每人植树棵数 7 8 6故答案为:7,8,6.点评:此题考查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15.期中考试,小明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2分,英语得了95分.小明三科的平均分是多少?【答案】93分【解析】先根据“平均数×数量=总数”求出语文和数学两科成绩的总成绩,再求出三科成绩的总成绩,进而根据“总数÷数的个数=平均数”解答即可.解:(92×2+95)÷3,=279÷3,=93(分);答:他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93分.点评:此题可根据平均数、数量和总数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16.下面是三年级四个班学生三个星期回收废纸情况统计表.星期第一个星期第二个星期第三个星期质量/千克 56 48 40(1)平均每个星期回收废纸多少千克?(2)平均每个班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答案】48千克; 36千克【解析】(1)把3个星期收的废纸千克数都加起来,再除以星期数3,即可解答;(2)把3个星期收的废纸千克数都加起来,再除以班数4,即可解答.解:(1)56+48+40=144(千克),144÷3=48(千克),答:平均每个星期回收废纸48千克.(2)144÷4=36(千克),答:平均每个班回收废纸36千克.点评:此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解方法.17.小亮家上半年(1~6月)用电576千瓦时,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答案】96【解析】用小亮家上半年的用电量除以6就是平均每个月的用电量.解:576÷5=96(千瓦时);答:平均每个月用电96千瓦时.故答案为:96.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属于基础知识.必须掌握.18.某水果店4至6月份销售香蕉和西瓜情况如下:(1)哪种水果4至6月份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2)分析一下西瓜销售量越来越大的原因.【答案】西瓜,26千克;因为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吃西瓜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西瓜销售量越来越大【解析】(1)把香蕉和西瓜4至6月份的平均销售量求出,然后再进行比较即可;(2)根据季节原因进行分析即可.解:(1)香蕉:(297+173+142)÷3,=612÷3,=204(千克);西瓜:(165+215+310)÷3,=690÷3,=230(千克);因为230>204,230﹣204=26(千克)所以西瓜4至6月份平均销售量多;多26千克.(2)因为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吃西瓜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西瓜销售量越来越大.点评:此题考查了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能分析问题的能力.19.某电器商店第一个月卖出电视机182台,第二个月卖出的台数与第一个月相同,第三个月卖出158台,平均每个月卖出多少台电视机?【答案】174台【解析】先求出3个月卖出的总台数,再用总台数除以总月份数,列式计算即可.解:(182×2+158)÷3,=(364+158)÷3,=522÷3,=174(台).答:平均每个月卖出174台电视机.点评:本题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关键是求出3个月卖出的总台数.20.体育路小学三年级4个班的少先队员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第一天植树132棵,第二天植树146棵,第三天植树118棵.(1)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2)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答案】132棵;99棵【解析】(1)根据公式:总数÷个数=平均数,可知将三天的植树量相加的和再除以天数3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公式:总数÷个数=平均数,可知将三天的植树量相加的和再除以班级数4即可得到答案.解:132+146+118=396(棵),(1)396÷3=132(棵).答:平均每天植树132棵.(2)396÷4=99(棵).答:平均每班植树99棵.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个数=平均数.21.陈军期中考试成绩平均分93分,三科中他英语88分,语文95分,他的数学成绩是几分?【答案】96分【解析】用93×3求出陈军期中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再减去语文、英语的成绩就是数学的成绩.解:93×3﹣88﹣95,=279﹣88﹣95,=191﹣95,=96(分);答:英语是96分.点评:本题关键是利用平均数求出总分数.22.学校有三名同学进行跳高比赛,小明跳出的成绩是93厘米,小华和小东跳出的平均成绩是90厘米,算一算,这三名同学跳出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厘米?【答案】91厘米【解析】把3个人的成绩都加起来,再除以人数3,即可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解:(93+90×2)÷3,=(93+180)÷2,=273÷3,=91(厘米);答:这三名同学跳出的平均成绩是91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即跳出的总成绩÷人数=平均每人的成绩.23.动物运动会中,下面6位裁判员同时给运动员打分,并规定将6个数的中位数作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运动员欢欢和迎迎的得分情况如下:(1)欢欢和迎迎的最后得分各是多少?(2)如果把评分规则改成“将6个评分的平均数作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请分析欢欢和迎迎的最后得分会有什么变化?【答案】欢欢的最后得分是9.45分,迎迎的最后得分是9.5分;欢欢的最后得分是9.45分,迎迎的最后得分是9.35分【解析】(1)将这组数据先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由于数据个数是6,是偶数,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据此进行解答.(2)把6个数据相加,再用和除以数据的个数6即可求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据此进行解答.解:(1)欢欢:将这组数据先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9.3、9.4、9.4、9.5、9.5、9.6,中位数为:(9.4+9.5)÷2=9.45;迎迎:将这组数据先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8.2、9.4、9.5、9.5、9.6、9.6,中位数为:9.5.答:欢欢的最后得分是9.45分,迎迎的最后得分是9.5分;(2)欢欢:(9.3+9.4+9.4+9.5+9.5+9.6)÷6,=56.7÷6,=9.45;迎迎:(8.4+9.4+9.6+9.5+9.6+9.6)÷6,=56.1÷6,=9.35.答:欢欢的最后得分是9.45分,迎迎的最后得分是9.35分.点评:此题考查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求解方法,中位数的求法: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的求法:用所有数据相加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24.小明期末考试语数英三科平均分考95分,小明的语文考96分,数学考92分,他的英语考多少分?【答案】97分【解析】语数英三科平均分乘3得总分,用总分减去语文和数学的分数,即得英语的分数.解:95×3﹣96﹣92,=285﹣96﹣92,=97(分).答:他的英语考97分.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出三门课程的总成绩,然后分别减去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即可.25.5个裁判员给一名体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58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分为9.46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66分.最高分和最低分各是多少分?【答案】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9.1分【解析】五位裁判员给一位体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58分,说明:中间三个裁判共打分:3×9.58=28.74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分9.46分,可以求出其他4位裁判打的总分,减去中间3人打的总分,即得最低分,同理可得裁判员给打得最高分,进而得出结论解:9.46×4﹣9.58×3=9.1(分);9.66×4﹣9.58×3=9.9(分);答: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9.1分.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先求出中间三个裁判共打多少分,再根据题意求出最高分和最低分.26.小红有如图所示这样长度的三条丝带.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答案】18厘米【解析】把三条丝带的长度加起来,再除以3求出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解:(14+24+16)÷3,=54÷3,=18(厘米).答: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18厘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27.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3.5,乙、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4.2,甲数是多少?【答案】12.1【解析】根据“平均数×数量=总数”算出甲、乙、丙三个数的和与乙、丙两数的和,进而用“甲、乙、丙三个数的和﹣乙、丙两数的和=甲数”即可求出甲数.解:13.5×3﹣14.2×2,=40.5﹣28.4,=12.1,答:甲数是12.1.点评:解答此题用到的知识点:平均数、数量和总数三者之间的关系.28.永丰食品公司2009年上半年生产情况统计图2009年7月(1)月份的产量最高,月份的产量最低.(2)上半年平均月产量是多少吨?(3)六月份产量比一月份增长百分之几?【答案】四,一;19吨;42.9%【解析】(1)根据图可知:四月份的产量最高,是25吨;一月份的产量最低,是14吨;(2)求上半年平均月产量是多少吨,先求出上半年的总产量,然后除以月数,解答即可;(3)六月份产量比一月份产量增长百分之几,把一月份的产量看作单位“1”,根据:(大数﹣小数)÷单位“1”,解答即可.解:(1)25>21>20>18>16>14,所以四月份的产量最高,一月份的产量最低;(2)(25+21+20+18+16+14)÷6,=114÷6,=19(吨);答:上半年平均月产量是19吨;(3)(20﹣14)÷14,=6÷14,≈42.9%;答:六月份产量比一月份增长42.9%;故答案为:四,一.点评:关键是根据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并能够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解决问题;用到的知识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根据:(大数﹣小数)÷单位“1”,进行解答.29.某地区2000﹣2005年沙尘天气与植树情况统计表年份(年)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沙尘次数(次) 15 11 8 3 5 6植树面积(公顷) 400 300 200 50 30 100(1)这一地区从2000﹣2005年平均每年沙尘天气的次数是多少次?平均每年植树多少公顷?(2)根据以上沙尘天气或植树情况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答案】8次,180公顷;【解析】(1)观察统计表,把2000﹣2005年每年沙尘天气的次数加起来再除以6即可,把植树面积都加起来除以6即得平均每年植树多少公顷,(2)可根据沙尘天气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解:(1)(15+11+8+3+5+6)÷6=48÷6,=8(次);(400+300+200+50+30+100)÷6,=1080÷6,=180(公顷);答:这一地区从2000﹣2005年平均每年沙尘天气的次数是8次,平均每年植树180公顷.(2)沙尘天气条形统计图:点评:此题考查了根据统计表来解决实际问题及制作条形统计图.30.两个化肥厂生产化肥情况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并填空.两个化肥厂2005年化肥产量统计表2006年1月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利民化肥厂(万吨) 35 50 60 40兴农化肥厂(万吨) 40 50 65 45①纵轴上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万吨.②利民化肥厂平均每个季度生产化肥万吨,兴农化肥厂平均每个季度生产化肥万吨.(得数保留一位小数)③兴农化肥厂第二季度化肥产量比第一季度增产%,利民化肥厂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减产%.【答案】10,46.3,50,25,33.3【解析】(1)统计图每个格子的两个数量的差就是一个单位长度;(2)平均数=4个季度的生产总量÷季度的个数;(3)要求兴农化肥厂第二季度化肥产量比第一季度增产百分之几,第一季度的产量是单位“1”,先计算出第二季度化肥产量比第一季度增产多少吨,再用增产的吨数÷第一季度的产量就可以;要求民化肥厂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减产百分之几,第三季度的产量是单位“1”,先计算出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减产的吨数,再用减产的吨数÷第三季度的产量就可解决.解:如图所示:(1)纵轴上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0万吨;(2)利民化肥厂:(35+50+60+40)÷4,=185÷4,=46.25(万吨),≈46.3(万吨);答:利民化肥厂平均每个季度生产化肥46.3万吨.兴农化肥厂:(40+50+65+45)÷4,=200÷4,=50(万吨).答:兴农化肥厂平均每个季度生产化肥50万吨.(3)(50﹣40)÷40,=10÷40,=,=25%;答:兴农化肥厂第二季度化肥产量比第一季度增产25%.(60﹣40)÷60,=20÷60,=,≈33.3%.答:民化肥厂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减产33.3%.故答案为:10,46.3,50,25,33.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1)统计图的单位长度,是每个格子的两个数量的差;(2)求平均数,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用多(少)的数量÷单位“1”的量.31.小明语文、数学、英语考试的平均成绩是85分,科学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分提高了2分,小明科学考了多少分?【答案】93分【解析】先用“85+2”求出四门科目的平均分,根据“平均数×科目=总成绩”分别求出四门科目的总成绩和三门科目的总成绩,进而根据“四门科目的总成绩﹣三门科目的总成绩=科学的成绩”解答即可.解:(85+2)×4﹣85×3,=348﹣255,=93(分);答:小明科学考了93分.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平均数、科目=总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分别求出四门科目的总成绩和三门科目的总成绩,进而用四门科目的总成绩减去三门科目的总成绩即可得出结论.32.五年级一班学生身高统计表2009年6月数量项目性别人数平均身高(cm)合计149.05男生 19 148女生 21 150(1)“求全班平均身高”的算式,正确的是()A、(148+150)÷2B、(148+150)÷(19+21)C、(148×19+150×21)÷(19+21)(2)把统计表填写完整.(3)小军身高148.6cm,他的身高在男生中偏;他的身高在全班学生中偏(填“高”或“低”)【答案】C;40,149.05;高,低【解析】(1)先根据“平均成绩×人数=总身高”分别求出五年级一班男生、女生的总身高,然后求出全班学生的总身高,用“全班学生的总身高÷五年级一班学生的总人数=平均身高”解答即可;(2)把五年级一班的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就是五年级一班学生总人数,再根据(1)求出的全班平均身高149.05厘米填入表中;(3)再把小军身高148.6cm与男生平均身高148cm相比较得出偏高,再与全班平均身高149.05厘米相比较得出,偏低,据此解答.解:(1)(148×19+150×21)÷(19+21),=(2812+3150)÷40,=5962÷40,=149.05(厘米);故选:C;(2)将上题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3)148.6厘米>148厘米,所以小军身高148.6cm,他的身高在男生中偏高,148.6厘米<149.05厘米,所以他的身高在全班学生中偏低,故答案为:(2)40,149.05;高,低.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计算全班学生的总身高,根据用“全班学生的总身高÷五年级一班学生的总人数=平均身高,求出结果”填入表中,再把小军身高148.6cm与之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33.某农场使用三台拖拉机耕地,上午5小时耕地180公亩,下午2.5小时耕地67.5公亩,平均每台拖拉机一小时耕地多少公亩?【答案】11公亩【解析】先用“5+2.5=7.5”求出一天共耕地多少小时,然后用“180+67.5”求出3台拖拉机7.5小时共耕地多少公亩,然后求出3台拖拉机1小时耕地多少公亩,进而求出平均每台拖拉机一小时耕地多少公亩.解:(67.5+180)÷(5+2.5)÷3,=247.5÷7.5÷3,=33÷3,=11(公亩);答:平均每台拖拉机一小时耕地11公亩.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连除应用题,解答此题应认真审题,看要求的是什么,要求什么,必须先求什么.34.五年级某班的一次身高调查中,男生28人平均身高1.42米,女生22人,平均身高1.45米,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米?【答案】1.4332厘米【解析】先跟据平均身高×人数=总身高数,分别求出男生的身高数和女生的身高数,再把它们的身高数加起来除以总人数就是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解:(1.42×28+1.45×22)÷(28+22),=(39.76+31.9)÷50,=71.66÷50,=1.4332(厘米);答;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332厘米.点评:此题属于平均数问题基本类型,解题规律是:总数÷份数=平均数.35. 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县发生了7.1级的大地震.实验小学6个年级的师生自发捐款共3701.2元,其中老师捐款1600元,平均每个年级的学生捐款多少元?【答案】350.2元【解析】先求出6个年级的学生捐款的钱数,再除以6求出平均每个年级的学生捐款的钱数.解:(3701.2﹣1600)÷6,=2101.2÷6,=350.2(元),答:平均每个年级的学生捐款350.2元.点评:本题主要是利用平均数的意义解决问题.36.六年级四个班同学植树情况如下:六年级(1)班25棵,六年级(2)班20棵,六年级(3)班30棵,六年级(4)班25棵.这四个班一共植树的多少棵树?平均每个班植多少棵树?【答案】这四个班一共植树100棵,平均每个班植25棵树【解析】先把这四个班同学植树棵数加起来就是一共植树棵数,再根据平均每班植树棵数=总棵数÷班级个数,即可求出平均每个班植树棵数.解:四个班一共植树:25+20+30+25=100(棵),平均每个班植树:100÷4=25(棵),答:这四个班一共植树100棵,平均每个班植25棵树.点评:此题应认真分析题意,然后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列式解答即可.37.下面是某班男生的身高记录(单位:厘米)132 128 127 130 133 136 139124 144 132 138 126 132 133142 132 133 138 134 135 126134 135 123 138 125 142 130132(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统计表身高(厘米)合计 120~124 125~129 130~134 135~139 140~144人数(2)根据统计表完成填空A、这个班男生身高在(~)厘米的人数最多;估计这个班男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厘米B、身高135~139厘米的比125~129厘米的多人C、身高高于129厘米的男生有人.【答案】29,2,5,12,7,3;132,2,22【解析】(1)用写“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然后填表;(2)A、从统计表中看出这个班男生身高在130~134厘米的人数最多,因为一共有29人,有12人的身高在130~134厘米,所以估计这个班男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32厘米;B、身高135~139厘米的人有7人,125~129厘米的有5人,由此用减法列式求出身高135~139厘米的比125~129厘米的多的人数;C、因为身高130~134厘米的人有12人,身高135~139厘米的有7人,身高140~144厘米的有3人,由此用加法求出身高高于129厘米的男生人数.解:(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如下:身高(厘米)合计 120~124 125~129 130~134 135~139 140~144人数 29 2 5 12 7 3(2)A、这个班男生身高在130~134厘米的人数最多;因为一共有29人,有12人的身高在130~134厘米,所以估计这个班男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32厘米.B、身高135~139厘米的比125~129厘米的多:7﹣5=2(人),。

统计考试题库答案及解析

统计考试题库答案及解析

统计考试题库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在统计学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是: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众数答案:C解析: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一种度量,它表示所有数据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A. 极差B. 四分位数间距C. 方差D. 标准差答案:B解析:四分位数间距是描述数据分布的统计量,它表示数据的中间50%的范围,而不是离散程度。

二、填空题1. 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是______,标准差是______。

答案:0,1解析:标准正态分布是一个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特殊正态分布。

2. 样本容量为n的样本均值的方差是总体方差的______。

答案:1/n解析:样本均值的方差等于总体方差除以样本容量n,这是根据样本均值的方差公式得出的。

三、简答题1. 什么是标准差?它在数据分析中有什么作用?答案:标准差是衡量数据集中各数据点偏离平均值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它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是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数据的波动大小。

解析: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点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数据越不稳定;标准差越小,数据点越集中,数据越稳定。

四、计算题1. 给定一组数据:2, 4, 6, 8, 10,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答案:平均数 = (2 + 4 + 6 + 8 + 10) / 5 = 6标准差 = √[(Σ(xi - x̄)²) / (n - 1)] = √[(2² +2² + 0² + 2² + 2²) / 4] = √2解析:首先计算平均数,然后将每个数据点减去平均数,计算每个差的平方,求和后除以(n-1),最后取平方根得到标准差。

五、论述题1. 论述统计学在商业决策中的应用。

答案:统计学在商业决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市场趋势、消费者行为、销售数据等,从而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

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1.小敏期中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89.5分,语文89分,数学96分,英语是多少分?【答案】83.5分【解析】用89.5×3求出小敏期中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再减去语文、数学的成绩就是英语的成绩.解:89.5×3﹣89﹣96,=268.5﹣89﹣96,=179.5﹣96,=83.5(分);答:英语是83.5分.点评:本题主要是利用平均数求出总数,再从总数中减去部分,得出另一部分.2.下面是三年级一班某位同学家里一周丢弃废塑料袋情况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25个 28个 16个 20个 25个 24个 30个(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涂一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2)平均每天丢多少个废旧塑料袋?(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你有什么建议?【答案】;24个;【解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绘图即可;(2)求出一周丢弃废塑料袋的总个数,然后除以7即可;(3)根据统计图结合实际提出合理的问题并解答即可.解:(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如下:(2)(25+28+16+20+25+24+30)÷7,=168÷7,=24(个);答:平均每天丢24个废旧塑料袋.(3)一周中哪天丢弃废塑料袋数量最少?答:第三天丢弃废塑料袋数量最少.我们要减少丢弃废塑料袋的数量,减少白色垃圾,让世界更美好.点评:此题考查了根据统计表制统计图,并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五个数的平均数为2002,将其中一个数改写成2010后,其平均数也变为2010,则被改的数原来是.【答案】1970【解析】修改后,五个数的总和增加(2010﹣2002)×5=40,所以被修改的数为:2010﹣40;解答即可.解:2010﹣(2010﹣2002)×5,=2010﹣40,=1970;答:被改的数原来是1970;故答案为:1970.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求出修改后增加的数的多少,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4. 1000张纸叠起来厚9.2厘米,平均每张纸厚多少毫米?【答案】0.092毫米【解析】1000张纸叠起来厚9.2厘米,根据除法的意义可知,平均每张纸厚9.2÷1000=0.0092厘米,即0.092毫米.解:9.2÷1000=0.0092(厘米),0.0092厘米=0.092毫米.答:平均每张纸厚0.092毫米.点评:此题考查了除法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注意完成本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5.奥数兴趣小组进行一次测验,三年级的10位同学成绩分别是75、80、85、86、82、94、88、90、87、93,求10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答案】86分【解析】求10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根据平均数的求法,就用10位同学的总成绩除以人数10即可得解.解:(75+80+85+86+82+94+88+90+87+93)÷10=860÷10=86(分);答:10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6分.点评:此题考查平均数的含义及求法,用到的关系式:总量÷总份数=平均数.6.育英小学举行古诗文诵读比赛,有7位评委,其中6位评委给9号选手打的分数如下:评委 1 2 3 4 5 6 7分数 9.65 9.25 8.75 9.80 8.35 7.90 ?第7位评委说:“我打的分数不影响选手的得分和排名,你知道他打了多少分吗?【答案】8.95分【解析】根据第7位评委说:“我打的分数不影响选手的得分和排名”,可得第七位评委打的分数与前面6位评委的打分的平均分相等,据此求出前六位评委的平均分即可.解:(9.65+9.25+8.75+9.80+8.35+7.90)÷6,=53.7÷6,=8.95(分),答:第七位评委打了8.95分.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第七位评委的分数与前面六位评委的平均分相等,用到的知识点:平均数、数量和总数三者之间的关系.7.小明上山时每小时行3千米,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5千米,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答案】千米【解析】把总路程看作“1”,由此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分别求出上山、下山的时间,再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就是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解:(1+1)÷(1÷3+1÷5),=2÷(+),=2,=2×,=(千米),答: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千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总路程÷总时间=平均速度.8.一次数学测验,六(1)班全班平均92分,男生平均93分,女生平均91.2分,这个班女生有25人,问这个男生有多少人?【答案】20人【解析】本题要求男生有多少人,给出了男、女生的平均成绩,还知道全班平均成绩,知道女生人数,只要设出男生有x人,根据全班总成绩﹣男生总成绩=女生总成绩即可列出方程进行解答.解:设男生有x人,92×(25+x)﹣93x=91.2×25,92×25+92x﹣93x=2280,2300﹣x=2280,x=2300﹣2280,x=20,答:男生有20人.点评:此题应认真分析,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全班总成绩﹣男生总成绩=女生总成绩可列方程解答.9.下面是三年级6个学生收集易拉罐数量统计表:姓名李阳沈兵王红赵敏汪丽薛飞数量(个) 38 34 38 28 42 34(1)请你算出他们6人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易拉罐?(2)把下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答案】36个;【解析】(1)求出6人收集的总数量,然后除以6即可.(2)根据给出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即可.解:(1)(38+34+38+28+42+34)÷6,=214÷6,≈36(个);答:平均每人收集36个易拉罐.(2)统计图如下:点评:本题根据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以及画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求解.10.小刚从学校去少年宫,去时走了10分钟,每分钟走了120米;回来时每分钟走80米,小刚来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96米/分钟【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小刚往返的路程是不变的,先用去时的速度×时间=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再用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回来时的速度=时间,最后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的时间就是往返的平均速度.解:来回的平均速度回来时用的时间:120×10÷80=15(分钟);来回的平均速度:120×10×2÷(10+15),=2400÷25,=96(米/分钟);答:小刚来回的平均速度是96米/分钟.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即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的时间就是往返的平均速度,还要注意往返路程得乘以2.11.五一班原有女生20人,他们的体重平均为36千克,后来又有两个女同学插班,这两个女同学的体重分别为32千克和38千克.求现在这个班女生体重平均是多少千克?【答案】35.9千克【解析】求现在这个班女生的平均体重,用现在女生的总重量除以总人数即可,而现在女生的总重量等于原来女生的总重量加上后来两个女生的总重量,现在的总人数等于原来的总人数加上又来的2名同学.据此解决即可.解:(20×36+32+38)÷(20+2),=(720+32+38)÷(20+2),=790÷22,≈35.9(千克);答:现在这个班女生体重平均约是35.9千克.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12.麦当劳叔叔准备送出玩具猫手镯58个、玩具小车67个给学习好的同学,平均在5天内送完,每天送出多少个玩具?【答案】25个【解析】先求出玩具猫手镯和玩具小车一共有多少个,再除以5求出平均每天送出多少个玩具.解:(58+67)÷5,=125÷5,=25(个),答:每天送出25个玩具.点评:关键是先求出玩具的总个数,再根据平均数的求法求出每天送出玩具的个数.13.下面是张明和王丽的练字情况.姓名时间(分钟)写字的字数张明 4 68王丽 6 90(1)张明平均每分钟写多少个字?(2)王丽平均每分钟写多少个字?【答案】17个; 15个【解析】用每人练字的个数除以所用的时间(分钟),就是平均每分钟写字的个数.解:(1)68÷4=17(个)答:张明平均每分钟写17个字.(2)90÷6=15(个)答:王丽平均每分钟写15个字.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14.下面是三年级四个班学生三个星期回收废纸情况统计表.星期第一个星期第二个星期第三个星期质量/千克 56 48 40(1)平均每个星期回收废纸多少千克?(2)平均每个班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答案】48千克; 36千克【解析】(1)把3个星期收的废纸千克数都加起来,再除以星期数3,即可解答;(2)把3个星期收的废纸千克数都加起来,再除以班数4,即可解答.解:(1)56+48+40=144(千克),144÷3=48(千克),答:平均每个星期回收废纸48千克.(2)144÷4=36(千克),答:平均每个班回收废纸36千克.点评:此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解方法.15.一台拖拉机上午工作5小时,平均每小时耕地15公亩,下午工作3小时,共耕地36公亩,求拖拉机一天平均每小时耕地多少公亩?【答案】13.875公亩【解析】由平均工效的概念知,平均功率为全部工程量除以全部时间.解:(15×5+36)÷(5+3),=111÷8,=13.875(公亩);答:求拖拉机一天平均每小时耕地13.875公亩.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连除应用题,解答此题应认真审题,看要求的是什么,要求什么,必须先求什么.16.一辆汽车从甲地运货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40千米,沿原路返回时空车,每小时行60千米,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答案】48/千米/小时【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不知道可以看作单位“1”,则去时的时间表示为,返回时的时间表示为;然后根据平均速度=往返的总路程÷往返的时间和,然后解答即可.解:(1×2)÷(+),=2÷,=2×24,=48(千米);答:往返的平均速度是48/千米/小时.点评:在行程问题中当总路程不知道时可以把总路程看作单位“1”,注意求平均速度时千万不要用(速度和)÷2,这是求速度的平均值,而不是求平均速度.17.组别一二三四数量/个 27 30 33 22平均每组()个【答案】28【解析】观察题干,一共有4个小组,把这四个小组的数量都加起来,再除以4即可解答.解:(27+30+33+22)÷4,=112÷4,=28(个),答:平均每组28个.组别一二三四数量/个 27 30 33 22平均每组(28)个故答案为:28.点评:此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解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18.实验小学有90人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分是73分.其中男生的平均分为70分,女生的平均分为80分,男、女生各多少人?【答案】男生有63人,女生有27人【解析】根据总分数=女生总分数+男生总分数,即:学生总数×平均分=男生人数×男生平均分+女生人数×女生平均分,设男生人数为x人,则女生有(90﹣x)人,列方程解答可得答案.解:设男生人数为x人,则女生有(90﹣x)人,70x+(90﹣x)×80=90×7370x+7200﹣80x=6570,7200﹣10x=6570,10x=630,x=63,女生人数有:90﹣63=27(人),答:参加竞赛的男生有63人,女生有27人.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式:总分数=女生总分数+男生总分数,即:学生总数×平均分=男生人数×男生平均分+女生人数×女生平均分,列方程解答.19.庆祝“六一”儿童节,5个女同学做纸花,平均每人做5朵,已知每个同学做的数量各不相同,其中有一个人做得最快,她最多做多少朵?(简要说出算理)【答案】15朵【解析】5人平均每人做5朵,共做5×5=25朵,要求“最多做几朵”,其中一人要尽可能的多,另外4人必须尽可能的少,并且考虑到每人做的数量各不相同,因此,另外4人最少应分别为:1、2、3、4朵;故得:25﹣(1+2+3+4)=15朵.解:5×5﹣(1+2+3+4),=25﹣10,=15(朵)答:她最多做15朵.点评:此题应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想到“其中一人要尽可能的多,另外4人必须尽可能的少”,又因为每个同学做的数量各不相同,从而能推出这四个同学做的朵数.20.五年级某班的一次身高调查中,男生28人平均身高1.42米,女生22人,平均身高1.45米,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米?【答案】1.4332厘米【解析】先跟据平均身高×人数=总身高数,分别求出男生的身高数和女生的身高数,再把它们的身高数加起来除以总人数就是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解:(1.42×28+1.45×22)÷(28+22),=(39.76+31.9)÷50,=71.66÷50,=1.4332(厘米);答;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332厘米.点评:此题属于平均数问题基本类型,解题规律是:总数÷份数=平均数.21.某车队9辆汽车一周共节约汽油76.23千克,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节约汽油多少千克?【答案】1.21千克【解析】用一周共节约汽油76.23千克除以9就是每辆汽车一周共节约的汽油千克数,再除以7就是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节约汽油千克数;或用一周共节约汽油76.23千克除以7就是9辆汽车一天共节约的汽油千克数,再除以7就是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节约汽油千克数.解:76.23÷9÷7=1.21(千克)答: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节约汽油1.21千克.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要求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节约汽油多少千克,必须先求出9辆汽车一天节约的汽油千克或先求出每辆汽车一周节约的汽油千克数.22.少先队员割草.第一小组14人,共割草154千克,第二小组13人共割草130千克,哪个小组平均每人割草多?多多少千克?【答案】第一小组平均每人割草多,多1千克【解析】先用第一组割草的重量除以第一组的人数,求出第一组平均每人割草多少千克;再用第二组割草的重量除以第二组的人数,求出第二组平均每人割草多少千克;然后用第二组平均每人割草的重量减去第一组的即可.解:第一组平均每人割草:154÷14=11(千克),第二组平均每人割草130÷13=10(千克),11千克>10千克,11﹣10=1(千克),答:第一小组平均每人割草多,多1千克.点评:此题是根据除法的意义,用总量除以人数分别求出两个小组平均每人割草的重量,进而求解.23.三年级同学给“手拉手”小伙伴捐图书.(1)班捐了184本,(2)班和(3)班都捐了168本,(4)班捐172本,(5)班比(4)班多1本.平均每个班捐了图书多少本?【答案】173本【解析】根据题意,可用172加1计算出(5)班的捐书的本数,然再把5个班捐的本数的和除以5即可得到平均每个班捐了多少本图书,列式解答即可得到答案.解:[184+168+168+172+(172+1)]÷5,=865÷5,=173(本);答:平均每个班捐了图书173本.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5个班共捐图书的本数,然后再按照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24.东风小学五名游泳员的体重分别是30千克、35千克、40千克、36千克、34千克,他们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答案】35千克【解析】根据题意,把他们5人各自的体重加起来再除以人数5,就可以求出他们的平均体重.解:(30+35+40+36+34)÷5,=175÷5,=35(千克);答:他们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点评:此题考查了体重和÷人数=平均体重这一关系.25.泰安市的第一场雪可真大呀!请观察降雪统计表,回答下面问题.泰安市12月10日﹣﹣14日日降雪量统计表时间 10日 11日 12日 13日 14日日降雪量(cm) 54 46 38 32 26从12月10日﹣﹣14日的日平均降雪量是多少?【答案】39.2cm【解析】要求从12月10日﹣﹣14日的日平均降雪量是多少?,应先求出这五天的总降雪量,然后用这五天的总降雪量除以天数得出结论.解:(54+46+38+32+26)÷5,=196÷5,=39.2(cm),答:从12月10日﹣﹣14日的日平均降雪量是39.2cm.点评:此题应认真分析题意,然后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列式解答即可.26.统计.六年级四个班同学植树情况如下:六(1)班25棵,六(2)班20棵,六(3)班30棵,六(4)班25棵.(1)完成统计图(2)平均每个班植多少棵树?【答案】;25棵树【解析】(1)根据所给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选取5棵作为单位长度;(2)平均每班植树棵数=总棵数÷班级个数,代数计算即可.解:(1)如图所示:(2)(25+20+30+25)÷4=25(棵).答:平均每个班植25棵树.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根据所给数据信息制作统计图的能力,再结合信息解答问题.27.小方、小强和小丽用两个月的时间采集了108种树叶标本,平均每人每月采集了多少种?【答案】18种【解析】根据题意,可用108除以2计算出3个人一个月采集的种类,然后再除以3即可得到平均每人每月采集的种类.解:108÷2÷3=54÷3,=18(种),答:平均每人每月采集18种.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3个人一个月采集的种类,然后再计算每人每月采集的种类即可.28.圆圆家去年四个季度用水情况如表.季度一二三四用水量(立方米) 123 178 196 163圆圆家去年平均每月用水多少立方米?【答案】55立方米【解析】要求圆圆家去年平均每月用水多少立方米,先把圆圆家去年四个季度用水的立方米数加起来,再除以月数12即可解决.解:(123+178+196+163)÷12,=660÷12,=55(立方米);答:圆圆家去年平均每月用水55立方米.点评:此题考查根据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解决求平均数的问题,就用总量除以总份数即可.29.如图是三(1)班同学本期回收废纸情况统计表.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17千克 24千克 25千克 30千克(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你从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有(写两条):(3)平均每个小组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答案】;从图中观察可知:第四小组回收的废纸最多,第一小组回收的废纸最少;24千克【解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可完成统计图.(2)通过观察统计图,写出得到的信息.(3)把四个小组回收的废纸加起来,再除以4,就是平均每个小组回收的废纸数.据此解答.解:(1)统计图如下:(2)从图中观察可知:第四小组回收的废纸最多,第一小组回收的废纸最少.故答案为:①第四小组回收的废纸最多,②第一小组回收的废纸最少.(3)(17+24+25+30)÷4,=96÷4,=24(千克).答:平均每个小组回收废纸24千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以及根据统计图解答问题的能力.30.下面是三年级同学在一个周末晚上8:30以后上网人数的统计表.班级三(1)班三(2)班三(3)班三(4)班人数 7 4 8 9(1)涂一涂,完成统计图.(2)平均每个班级上网的人数是多少?【答案】;7人【解析】(1)根据题目特点和相关数据,应绘制成条形统计图;(2)要求平均每个班级上网的人数,先求出四个班的总人数,再除以班级数即可.解:(1)(2)(7+4+8+9)÷4,=28÷4,=7(人);答:平均每个班级上网的人数是7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利用图中已知的信息,结合给出的条件,求得各部分数据,完成统计图,解决问题.31.食堂运来大米600千克,吃了四天后还剩340千克,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列综合式计算)【答案】65千克【解析】运来大米600千克,吃了4天后还剩340千克,根据减法意义可知,这4天一共吃了(600﹣340)千克大米,所以用已吃大米的数量除以天数,即得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列式为:(600﹣340)÷4.解:(600﹣340)÷4,=260÷4,=65(千克).答:平均每天吃65千克.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在求出已用大米数量的基础上再用除法求出平均每天用多少千克.32.上周小红家4口人,吃大米的数量统计如下.小红一家上周吃大米的数量统计表星期一二三四五六七大米(g) 620 590 550 570 610 650 600(1)小红家上周平均每天吃多少克大米?(得数凑整到个位)(2)小红家上周平均每人吃多少克大米?(3)小红家上周平均每天每人吃多少克大米?(得数凑整到个位)(4)小红家今年大约要吃多少千克大米?【答案】599克;1047.5克;150克;218.635千克【解析】(1)用小红家上周7天共吃大米的克数除以天数7,即得平均每天吃大米的克数;(2)用小红家上周7天共吃大米的克数除以人数4,即得平均每人吃大米的克数;(3)用小红家上周7天共吃大米的克数除以人数4再除以天数7,即得平均每天每人吃大米的克(3)今年是2013年,2013年是一般年份数,不是4的倍数,所以今年有365天,用小红家平均每天吃大米的克数乘天数365,即可求得小红家今年大约要吃大米的克数,再化成千克数.解:(1)(620+590+550+570+610+650+600)÷7,=4190÷7,≈599(克);答:小红家上周平均每天吃599克大米.(2)(620+590+550+570+610+650+600)÷4,=4190÷4,=1047.5(克);答:小红家上周平均每人吃1047.5克大米.(3)(620+590+550+570+610+650+600)÷4÷7,=4190÷28,≈150(克);答:小红家上周平均每天每人吃150克大米.(4)今年是2013年,有365天,599×365=218635(克),218635克=218.635千克;答:小红家今年大约要吃218.635千克大米.点评:此题考查平均数的含义及求法,解决此题关键是明确总量和总份数,进而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数.33.小东所在班级的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军所在班级的学生平均身高1.3米,小东可能比小军高,也可能比小军矮..【答案】正确【解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不能代表个别特殊情况,小东所在班级的学生平均身高1.4米,并不代表小东的身高一定是1.4米,可能高于1.4米,也可能矮于1.4米;同理小军的身高可能高于1.3米,也可能矮于1.3米;故答案为对.解:由分析知:本题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正确.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题意,结合平均数的意义进行解答即可.34.小芳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240页的故事书,从5月30日开始看,准备6月4日看完.小芳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答案】40页【解析】从5月30日开始看,6月4日看完,看的天数是6天,用总页数除以看的天数得平均每天看的页数.解:从5月30日开始看,6月4日看完,看的天数是6天,240÷6=40(页);答:小芳平均每天要看40页.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含义及求法、日期和时间的推算.注意用总页数除以看的天数等于平均每天看的页数.35.一位同学在数学期中测试中,除了数学外,其它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已知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几门功课?【答案】6门【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其它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加入数学成绩的平均成绩是95分,已知数学成绩是100分,那么加入数学成绩后,数学成绩就要拿出(100﹣95)分平均分到其它科上,因为加入数学成绩后平均值提高了1分,所以可用数学成绩比平均分多出的分数除以1即可得到除数学有几门功课,然后再加上数学即可得到这位同学共考了几门功课,列式解答即可得到答案.解:(100﹣95)÷(95﹣94)+1=5÷1+1,=6(门),答:这位同学一共考了6门功课.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数学成绩比平均成绩多几分,然后再用多出的分数除以平均分提高的分数即是不算数学成绩的功课数,然后再加上数学即可.36.小丁丁在飞镖比赛中的得分情况如下表:第几次 1 2 3 4 5 6得分(分) 12 20 0 10 5 15小丁丁平均每次的得分是多少?【答案】10分【解析】我们把每一次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总次数就是平均每次的得分.解(12+20+0+10+5+15)÷6,=62÷6,=10(分);答:小丁丁平均每次的得分是10分.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的求值的方法.37.在学校组织的给贫困山区学校捐书的活动中,一年级捐了150本,二年级捐了140本,三年级捐了210本,四年级捐了180本,五年级捐了160本,六年级捐了150本.(1)根据上述信息完成统计表.年级一二三四五六合计平均数量/本140180150165(2)根据上述信息完成统计图.(3)哪个年级捐书最多?哪个年级捐书最少?相差多少本?(4)平均每个年级捐书多少本?【答案】150,140,210,180,160,150,990,165;;三年级捐书最多,二年级捐书最少,相差70(本);165本【解析】(1)根据题意,填写统计表即可;(2)根据统计表,制作出条形统计图;(3)把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比较,继而得出哪个年级捐书最多,哪个年级捐书最少,用减法求出捐书最多的年级和捐书最少的年级相差的本数;(4)求平均每个年级捐书多少本,根据:总本数÷年级数=平均每个年级捐书的本数.解:(1)根据上述信息完成统计表.合计:150+140+210+180+160+150=990(本);990÷6=165(本);年级一二三四五六合计平均数量/本 150 140 210 180 160 150 990 165(2)根据上述信息完成统计图.(3)因为210>180>160>150>140,所以三年级捐书最多,二年级捐书最少,相差:210﹣140=70(本);(4)(150+140+210+180+160+150)÷6,=990÷6,=165(本);答:平均每个年级捐书165本;故答案为:150,140,210,180,160,150.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画法以及利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应用.38.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这5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答案】139厘米【解析】依据图示纵轴的起始点是135,而李华的身高比起始点高了3个点是138,也就多了138﹣135=3厘米,可得纵轴每个点代表3÷3=1厘米,根据张梅,刘艳和王芳的身高所在的点比起始点高的点的数,运用加法求出他们的身高,再求出5人身高的和,最后根据平均身高=5人身高和÷人数即可解答.解:张梅身高:135+6=141(厘米),刘艳身高:135+4=139(厘米),王芳身高:135+2=137(厘米),(141+138+139+137+140)÷5,=695÷5,=139(厘米),答:这5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9厘米.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统计表表达的意义,再据问题需要数量以及数量间的等量关系,代入数据解答.39.有甲、乙、丙3个数,甲、乙的和是90.甲、丙的和是82,乙丙的和是86.甲、乙、丙3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答案】43【解析】根据甲、乙的和是90.甲、丙的和是82,乙丙的和是86,可推知90+82+86是2个甲、2个乙和2个丙的和,用2个甲、2个乙、2个丙的和除以2就得到甲、乙、丙的和,然后除以3就是这3个数的平均数.解:2个甲、2个乙、2个丙的和:90+82+86=258,甲、乙、丙的和:258÷2=129,甲、乙、丙3个数的平均数:129÷3=43.答:甲、乙、丙3个数的平均数是43.点评:此题考查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就用基本数量关系来求,即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40.化肥厂今年第一季度生产化肥840吨,平均一个月可生产多少吨?【答案】280吨【解析】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一季度3个月,用840除以3即可.解:840÷3=280(吨);。

统计分析大赛试题答案及解析

统计分析大赛试题答案及解析

试题答案及分析※第一部分(),共100 小题,分。

1、在参数预计中,预计量的希望值等于整体参数,即说明是θ的()。

A. 无偏预计量B.有效预计量C.一致预计量D.充足预计量正确答案: A2、在回归剖析中,被展望或被解说的变量称为()。

(分)A.自变量B. 因变量C. 随机变量D. 非随机变量正确答案: B3、回归系数和有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其符号均可用来判断变量之间是()。

A. 线性有关仍是非线性有关B. 完好有关仍是不完好有关C. 单有关仍是复有关D.正有关仍是负有关正确答案: D4、已知变量 X 和 Y 的协方差为- 50,X 的方差为 170,Y 的方差为 20, 其有关系数为()。

(分)A. B.― C. D.正确答案: B5、有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分)A. -1<r<1B.-1 ≤r ≤1C.0≤r ≤1D.∣r∣≥ 1正确答案: B6、设某商品供应量 y(件)和商品价钱 x(元)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59+148x,这意味着商品价钱每提升 1 元时,供应量均匀()。

(分)A. 增添 148 件B.减少148件C.增添207件D.减少207件正确答案: A7、回归方程 y=a+bx 中, 回归系数 b 为负数,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为()。

(A.负有关B. 正有关C. 明显有关D. 高度有关正确答案: A8、以下关系中,属于负有关关系的是()。

(分)A. 父亲母亲的身高与儿女身高的关系B.球的体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C. 一个家庭的收入与支出的关系D.商品的价钱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 D9、有关系数等于 0 表示两个变量()。

(分)A. 存在有关关系B.不存在有关关系C.存在线性有关关系D.不存在线性有关关系正确答案: D10、一位母亲记录了儿子3-10 岁的身高,一位母亲记录了儿子3-10 岁的身高,由此成立的身高与年纪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据此对这个孩子 11 岁时的身高进行展望,以下正确的选项是()。

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考试试题及答案

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考试试题及答案

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统计分析软件是指用于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计算机软件。

以下哪个软件是统计分析软件?A. PhotoshopB. ExcelC. WordD. Powerpoint答案:B2. 统计分析软件可以进行以下哪种分析?A. 文字分析B. 图像处理C. 数据分析D. 视频编辑答案:C3. 统计分析软件最常用于以下哪个领域?A. 医学研究B. 艺术设计C. 建筑工程D. 音乐制作答案:A4. 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哪些统计操作?A. 数据可视化B. 数据收集C. 数据存储D. 数据传输答案:A5. 统计分析软件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A. 进行数据获取B. 进行数据整理C. 进行数据分析D. 进行数据存储答案:C二、填空题1. 统计分析软件中,______是用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功能。

答案:描述统计2. 统计分析软件可以根据数据的分布特征进行______分析。

答案:频率3. 统计分析软件可以使用______图来展示数据的整体情况。

答案:柱状4. 统计分析软件可以通过______来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关联分析。

答案:相关性分析5. 统计分析软件可以进行______分析,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归类。

答案:聚类三、简答题1. 统计分析软件在统计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答:统计分析软件在统计学研究中有很多应用。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提取出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同时,统计分析软件还可以进行数据可视化,将复杂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帮助研究人员更直观地理解和解读数据。

2. 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如何帮助企业决策?答: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对企业内部数据的分析,统计分析软件可以揭示出企业的业务运行状况、市场趋势等关键信息,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例如,在市场营销中,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客户的购买行为和偏好,从而有效地制定营销策略。

初一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1.为了考察甲.乙两种小麦的长势,分别从中抽取10株麦苗,测得苗高如下(单位:cm):甲: 12 13 14 13 10 16 13 13 15 11乙: 6 9 7 12 11 16 14 16 20 19(1)将数据整理,并通过计算后把下表填全:(2)选择合适的数据代表,说明哪一种小麦长势较好【答案】(1)表格见解析;(2)甲种小麦长势较好.【解析】(1)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出现次数最多的这个数即为这组数据的众数;(2)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小麦长势较好.试题解析:(1)将数据整理如下,苗高的中位数和平均数相同,故甲种小麦长势较好.【考点】1.方差2.算术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2.为了了解一批产品的质量,从中抽取300个产品进行检验,在这个问题中,被抽取的300个产品叫做()A.总体B.个体C.总体的一个样本D.普查方式【答案】C.【解析】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根据题意:300个产品的质量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故选C.【考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3.某路段的雷达测速器对一段时间内通过的汽车进行测速,将监测到的数据加以整理,得到不完整的图表:注:30~40为时速大于或等于30千米且小于40千米,其它类同.(1)请你把表中的数据填写完整;(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如果此路段汽车时速达到或超过60千米即为违章,那么违章车辆共有多少辆?【答案】(1)78,56,0.28;(2);(3)76辆【解析】(1)根据频率公式,频率=即可求解;(2)根据(1)的计算结果即可解答;(3)违章车辆就是最后两组的车辆,求和即可.试题解析:(1)监测的总数是:200,50~60段的频数是:200×0.39=78,60~70段的频数是:200﹣10﹣36﹣78﹣20=56,频率是:=0.28;(2)如图所示:(3)56+20=76(辆).答:违章车辆共有76辆.【考点】1.频数(率)分布直方图;2.频数(率)分布表4.北京市2014年5月1日至5月14日这14天的最低气温情况统计如下:最低气温(℃)7891011131417则北京市2014年5月1日至5月14日这14天最低气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11,10.5B.11,11C.14,10.5D.14,11【答案】D.【解析】最低气温中14℃出现次数最多,因此众数是14℃;天数共有14天,中位数是第7天和第8天的平均数为(11+11)÷2=11.故选D.【考点】1.众数;2.中位数.5.为了解同学对体育活动的喜爱情况,某校设计了“你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哪一项(仅限一项)”的调查问卷.该校对本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下是根据调查数据得到的统计图的一部分.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该校对多少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2) ①请补全图1并标上数据②图2中x =______.(3)若该校共有学生900人,请你估计该校最喜欢跳绳项目的学生约有多少人?【答案】(1)50;(2)补图见解析,30;(3)90.【解析】(1)用喜欢羽毛球运动的人数除以所占比例,即可得出总人数.(2).先用总人数减去已知人数即可求出其它的人数进行补图;然后用其它人数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出x的值;(3)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求解.试题解析:(1)10÷20%=50(人)(2)其它的人数=50-10-5-20=15(人).补图如下:x%=15÷50×100%=30%,所以:x=30.(3)900×10%=90(人)因此,该校最喜欢跳绳项目的学生约有90人.【考点】1.条形统计图;2.用样本估计总体;3.扇形统计图.6.已知样本容量为30,在以下样本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之比AE:BF:CG:DH=2:4:3:1,则第2组的频数为()A.12B.10C.9D.6【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各小长方形的高之比AE:BF:CG:DH=2:4:3:1,即各组频数之比2:4:3:1,则第2组的频数为×30=12,故选A.【考点】频数(率)分布直方图.7.下列统计中,能用全面调查的是()A.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B.调查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C.审查某篇文章中的错别字D.调查央视“新闻联播”的收视率【答案】C.【解析】调查方式的选择需要将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查结果准确,所以在要求精确、难度相对不大,实验无破坏性的情况下应选择普查方式,当考查的对象很多或考查会给被调查对象带来损伤破坏,以及考查经费和时间都非常有限时,普查就受到限制,这时就应选择抽样调查.因此,A、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由于具有破坏性,应当使用抽样调查,故本选项错误;B、调查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由于人数多,进入渠道多,不易全面掌握进入的人数,应当采用抽样调查,故本选项错误;C、审查某篇文章中的错别字,精确度高,应当采用全面调查,故本选项正确;D、调查央视“新闻联播”的收视率,人数多,耗时长,应当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考点】调查方式的选择.8.为了了解我市6000名学生参加的初中毕业会考数学考试的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2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1)这6000名学生的数学会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2)每个考生的数学会考成绩是个体;(3)抽取的200名考生的数学会考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4)样本容量是6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l个【答案】B.【解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因此,本题中的总体是我市6000名学生参加的初中毕业会考数学考试的成绩情况,个体是每个考生的数学会考成绩,样本是200名考生的数学会考成绩,样本容量是200.所以(1),(2)和(4)正确;(3)错误.故选B.【考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9.在条形统计图上,如果表示数据180的条形高是4.5厘米,那么表示数据160的条形高为厘米.【答案】4.【解析】根据数据180的条形高是4.5厘米,可以求得数据与条形高比为40:1,即可求出数据160的条形高:∵数据180的条形高是4.5厘米,∴数据与条形高比为180:4.5=40:1.∴表示数据160的条形高为160÷40=4厘米.【考点】条形统计图.10.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如图.从图上看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1995~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逐年减小;B.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开始回升;C.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增有减;D.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答案】D.【解析】A、1995一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逐年减小,正确;B、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开始回升,正确;C、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正确;D、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正,故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错误.故选D.【考点】象形统计图.11.为了解佛山市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在以下抽样调查中,你认为样本选择较好的是______(填序号):①100位女性老人;②公园内100位老人;③在城市和乡镇选10个点,每个点任选10位老人.【答案】③【解析】①100位女性老人没有男性代表,没有代表性.②公园内的老人一般是比较健康的,也没有代表性.③在城市和乡镇选10个点,每个点任选10位老人比较有代表性,故填③.12.下图是七年级二班英语成绩统计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算出,优秀人数占总人数的__________;根据图中的数据画出的扇形统计图中,表示成绩中等的人数的扇形所对的圆心角是__________度.【答案】24%;144°【解析】优秀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12÷50=24%;成绩中等的人数的扇形所对的圆心角度数为:360°×(20÷50)=144°.13.如图所示是幸福村里种植果树的面积,则梨树种植面积是整个果树种植面积的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由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梨树种植面积是整个果树种植面积的.14.甲、乙两家汽车销售公司根据近几年的销售量,分别制作如下统计图:从2002~2006年,这两家公司中销售量增长较快的是__________公司.【答案】甲【解析】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甲公司2006年的销售量约为510辆,2002年约为100辆,则2002~2006年甲公司销售量增长了510-100=410(辆);乙公司2006年的销售量为400辆,2002年的销售量为100辆,则2002~2006年乙公司销售量增长了400-100=300(辆).故甲公司销售量增长较快.15.为了了解家庭日常生活消费情况,小亮记录了他家一年中7周的日常生活消费费用.数据如下(单位:元):230 l95 180 250 270 455 170请你估算一下小亮家平均每年(每年按52周计算)的日常生活消费总费用.【答案】13000元【解析】解:由题中7周的数据,可知小亮家平均每周日常生活消费的费用为答:小亮家平均每年的日常生活消费总费用约为元.16.某班有学生50人,根据全班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绘制的统计图(如图),求参加其他活动的人数.【答案】10【解析】解:由扇形图,知参加其他活动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为,又知该班有学生50人,所以参加其他活动的人数为.1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面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判断正确的是()A.甲户比乙户多B.乙户比甲户多C.甲、乙两户一样多D.无法确定哪一户多【答案】D【解析】根据扇形统计图的定义,本题中的总量不明确,所以在两个图中无法确定哪一户多,故选D.18.某校在一次学生演讲比赛中,共有7个评委,某学生所得分数为:9.7,9.6,9.5,9.6,9.7,9.5,9.6,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A.9.6,9.6B.9.5,9.6C.9.6,9.58D.9.6,9.7【答案】A【解析】先把题中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根据众数与中位数的求法求解即可.把题中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9.5,9.5,9.6,9.6,9.6,9.7,9.7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9.6,9.6故选A.【考点】众数与中位数点评:统计的应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在中考中比较常见,熟练掌握各种统计量的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19.在世界杯比赛中,A、B、C、D四个队分在同一个小组进行单循环赛,争夺出线权,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0分,小组名次在前的两个队出线。

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辆汽车给工厂运原料,上午运了4次,共运22.5吨,下午运了5次,比上午多运7.5吨,平均每次运多少吨?【答案】5吨【解析】根据题意,先求出下午运了多少吨,22.5+7.5=30吨,再求出上午和下午一共运多少吨,22.5+30=52.5吨,用运的总吨数除以一共运的次数问题即可解决.解:(22.5+22.5+7.5)÷(4+5),=52.5÷9,=5(吨);答:平均每次运5吨.点评:此题属于求平均数问题,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据此列式解答.2.一个商店把一批苹果分成三等来出售,出售的数量和单价如下表.这批苹果平均每千克的售价是多少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单价(元) 1.8 2 2.4售出的数量(千克) 80 120 50【答案】2.02元【解析】要求这批苹果平均每千克的售价是多少元,必须求出这批苹果一共卖了多少元,共有多少千克苹果,进而根据“这批苹果售出的总钱数÷售出苹果的总重量=平均每千克的售价”解答即可.解:(1.8×80+2×120+2.4×50)÷(80+120+50),=(144+240+120)÷250,=504÷250,=2.016,≈2.02(元);答:这批苹果平均每千克的售价是2.02元.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单价、总价和数量间的关系,求出这批苹果售出的总钱数;进而根据售出苹果的总钱数÷售出苹果的总重量=平均每千克的售价,进行解答即可.3.王老师花了80元钱买了4盒钢笔作为奖品,每盒5枝,请你帮王老师算一算,每支钢笔多少钱?【答案】4元【解析】用80÷4求出每盒钢笔的钱数,再除以5就是每支钢笔的价钱.解:80÷4÷5,=20÷5,=4(元),答:每支钢笔4元.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连除应用题,也可以先求出4盒钢笔的支数,再用总钱数除以总支数就是每支钢笔的价钱.4.(2013•道里区模拟)若一组数据 6、7、5、6、x、12 的众数是 6,那么x=,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答案】x的值为6,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7【解析】在此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就是此组数据中的众数,所以x的值为众数即为6,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个数=平均数进行计算即可.解:6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所以x=6,(6+7+5+6+6+12)÷6=42÷6,=7,答:x的值为6,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7.故答案为:6,7.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众数的含义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应用.5.(2013•福田区模拟)游泳池平均水深1.2米,小强身高1.6米,因此即使他不会游泳,掉入池中也一定不会有危险.….【答案】错误【解析】平均水深为1.2米的游泳池,并不代表池中所有地方的水深都是1.2米,有的地方可能比1.2米要深的多;有的地方可能比1.2米浅的多,要明确平均数的含义即可解答.解:平均水深为.12米的游泳池,并不代表池中所有地方的水深都是1.2米,有的地方可能比1.2米要深的多,所以小强身高1.6米,因此即使他会游泳,掉入池中也可能会有危险.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做题时应认真分析,想的要周全,不要被数据所迷惑.6.有五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38,从小到大排列,前三个数平均127,后三个平均148,中间一个是.【答案】135【解析】先根据“平均数×个数=总数”分别求出前三个数的总数、后三个数的总数和五个数的总数,进而根据“前三个数的总数+后三个数的总数﹣五个数的总数=中间的数”进行解答即可.解:(127×3+148×3)﹣138×5,=(381+444)﹣690,=825﹣690,=135;答:中间一个是135;故答案为:135.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前三个数的总数+后三个数的总数﹣五个数的总数=中间的数;用到的知识点:平均数、数量和总数三者之间的关系.7.阳光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共捐款2895元,其中四年级学生45人,平均每人捐款21元.五年级平均每人捐款是四年级平均每人捐款的2倍少3元,五年级学生有.【答案】50人【解析】先用“21×2﹣3=39元”求出五年级平均每人捐款的钱数,然后根据“平均每人捐款的钱数×人数=捐款总数”计算出四年级捐款的总钱数,进而用2895减去四年级捐款的总钱数得出五年级捐款的总钱数,继而根据“五年级捐款总钱数÷平均每人捐款的钱数=五年级总人数”进而解答即可.解:五年级平均每人捐款:21×2﹣3=39(元);(2895﹣21×45)÷39,=1950÷39,=50(人);答:五年级学生有50人.故答案为:50人.点评:解答此题应结合题意,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即可.8.某班一次数学考试平均分数为70分,及格率75%,及格学生的平均分数为80,那么不及格学生的平均分数为分.【答案】40【解析】把总人数看作单位“1”,那么及格人数的总分为80×75%,则(70﹣80×75% )就是不及格人数的总分,不及格同学的平均分就是:(70﹣80×75% )÷(1﹣75%).解:(70﹣80×75%)÷(1﹣75%),=10×4,=40.答:不及格同学的平均分是40分.故答案为:40.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找准单位“1”,先求出及格人数的总分,再求出不及格人数的总分.9.“世奥赛”四年级参赛选手有若干名,其中男生的平均体重是43千克,女生的平均体重是34千克,已知四年级参赛选手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那么,四年级全体参赛选手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答案】40千克【解析】四年级参赛选手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设女人为1人,则男生为2人,男、生体重之和除以男、女生人数之和就是全体参赛选手的平均体重.解::(43×2+34)÷(2+1)=120÷3=40(千克)答:四年级全体参赛选手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注意,男、女生各多少人参加不知道,根据“四年级参赛选手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可设女人为1人,男生为2人,根据可根据“(男生体重+女生体重)÷(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男、女平均体重”来解答.10.甲班51人,乙班49人,某次考试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1分,乙班的平均成绩要比甲班成绩高7分,那么乙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答案】84.57分【解析】先用“51+49=100”求出两个班的总人数,进而根据“平均成绩×总人数=总成绩”求出两个班全体同学的总成绩,为:100×81=8100分,假设乙班和甲班的平均成绩一样高,那么两个班全体同学的总成绩为:8100﹣49×7=7757分;进而用“7757÷100”求出甲班的平均成绩,进而得出乙班的平均成绩.解:甲:[(51+49)×81﹣49×7]÷(51+49),=[8100﹣343]÷100,=77.57(分),乙:77.57+7=84.57(分);答:乙班的平均成绩是84.57分.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求出假设乙班和甲班的平均成绩一样高时的两个班全体同学的总成绩,进而求出出甲班的平均成绩,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11.敬老院里有8位老奶奶,平均年龄80.5岁;有12位老爷爷,平均年龄75岁.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答案】77.2岁【解析】先根据“平均年龄×人数=总年龄”分别求出老奶奶的年龄和与老爷爷的年龄和,进而求出老奶奶和老爷爷的总年龄和,然后根据“总年龄和÷总人数=平均年龄”进行解答即可.解:(80.5×8+75×12)÷(8+12),=(644+900)÷20,=1544÷20,=77.2(岁);答: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龄是77.2岁.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求出老奶奶和老爷爷的总年龄和,进而根据总年龄和、总人数和平均年龄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12.小华参加数学竞赛培训,第一、二次考试成绩平均60分,由于努力,第三次考试后,第一、二、三次的平均成绩70分,第三次考了多少分?【答案】90分【解析】先根据“平均成绩×测验次数=总成绩”分别求出三次考试的成绩和与前两次考试的成绩和,进而根据“三次考试的成绩和减去前两次考试的成绩和就是第三次所考成绩”进行解答即可.解:70×3﹣60×2,=210﹣120,=90(分).答:第三次得90分.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先根据平均成绩、测验次数和总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求出三次考试的成绩和与前两次考试的成绩和,进而根据前三次考试的成绩和、前两次考试的成绩和和第三次所考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13.一辆汽车前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70千米,后2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答案】60千米【解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求出这辆汽车前5小时和后2小时行的总路程,用汽车行驶的总路除以总时间就是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的千米数.解:(70×5+35×2)÷(5+2)=(350+70)÷7=420÷7=60(千米)答: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故答案为:60千米点评:本题是考查路程是、速度、时间的关系,总路程÷总时间=平均速度.14.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一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这是第几次测验?使用解方程和算式两种方法.【答案】第8次【解析】(1)由题意知,前几次的平均成绩,又知道这次考了100分,只要设出这是第x次考试,然后根据“这几次的总成绩﹣前几次的总成绩=100”列出方程,解答即可.(2)前几次小明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比最后一次少100﹣84=16(分),又因为最近这次测验使平均分提高到86分,比原来平均分提高了86﹣84=2(分),利用分数之差即可求出这次测验是第几次,列式为16÷2.解:方程:设这一次是第x次考试.86x﹣[(x﹣1)×84]=100,86x﹣[84x﹣84]=100,86x﹣84x+84=100,x=8;算术:(100﹣84)÷(86﹣84),=16÷2,=8(次);答:这是第8次考试.点评:解答此题运用方程应进行假设,然后进行分析,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用算式解答的关键是利用分数之差求出次数.15.某大商场策划了一次“还利给顾客”的活动,凡一次购物100元以上(含100元)均可当场抽奖.奖金分配见下表:奖金等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等奖幸运奖奖金数额/元 15000 8000 1000 80 20中奖人数 4 10 70 360 560商场提醒:平均每份奖金249元,莫失良机!可是在实际的摸奖过程中大多数摸到的都是20元,商场在欺骗我们顾客吗?【答案】不存在欺骗【解析】先算出奖金的总数再除以中奖的总人数求出平均数,用平均数与249比较判断是否存在欺骗即可.解:(15000×4+8000×10+1000×70+80×360+20×560)÷(4+10+70+360+560),=(60000+80000+70000+28800+11200)÷1004,=250000÷1004,=249(元),249=249,所以商场领导的解释不存在欺骗.但是,中奖金额的众数为20,中位数为20.所以以上说法不能反映中奖的一般金额,因此在以后此类活动中应注重大(或小)奖的概率的大小,注重观察众数和中位数是多少.点评:解答此题要明确平均数受极值的影响,不能反映中奖的一般金额,应该多观察众数和中位数.16.下面是三年级四个班学生三个星期回收废纸情况统计表.星期第一个星期第二个星期第三个星期质量/千克 56 48 40(1)平均每个星期回收废纸多少千克?(2)平均每个班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答案】48千克; 36千克【解析】(1)把3个星期收的废纸千克数都加起来,再除以星期数3,即可解答;(2)把3个星期收的废纸千克数都加起来,再除以班数4,即可解答.解:(1)56+48+40=144(千克),144÷3=48(千克),答:平均每个星期回收废纸48千克.(2)144÷4=36(千克),答:平均每个班回收废纸36千克.点评:此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解方法.17.甲、乙两个排球队,各有9名队员.两队队员的身高如下表(单位:m):编号 1 2 3 4 5 6 7 8 9甲队 1.85 1.79 1.90 1.87 1.78 1.82 1.86 1.95 1.92乙队 1.90 1.88 1.75 1.81 1.82 1.74 1.98 1.74 1.76哪个排球队的身高占优势?占多大的优势?【答案】甲队的平均身高比乙队的平均身高高出0.04米,所以甲队的优势大【解析】把两个队的队员的身高都加起来,再除以他们各自的总人数9,即可求出两个队的平均身高,那个小组的平均身高高,那个小组的优势就大,据此即可解答.解:甲:(1.85+1.79+1.90+1.87+1.78+1.82+1.86+1.95+1.92)÷9,=16.74÷9,=1.86(米);乙:(1.90+1.88+1.75+1.81+1.82+1.74+1.98+1.74+1.76)÷9,=16.38÷9,=1.82(米);1.86﹣1.82=0.04(米);答:甲队的平均身高比乙队的平均身高高出0.04米,所以甲队的优势大.点评:此题属于平均数问题基本类型,解题规律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18.体育路小学三年级4个班的少先队员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第一天植树132棵,第二天植树146棵,第三天植树118棵.(1)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2)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答案】132棵;99棵【解析】(1)根据公式:总数÷个数=平均数,可知将三天的植树量相加的和再除以天数3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公式:总数÷个数=平均数,可知将三天的植树量相加的和再除以班级数4即可得到答案.解:132+146+118=396(棵),(1)396÷3=132(棵).答:平均每天植树132棵.(2)396÷4=99(棵).答:平均每班植树99棵.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个数=平均数.19.有四个手工小组做手工,甲、乙、丙三组平均每组做32个,乙、丙、丁三组平均每队做35个,已知丁队做40个,甲队做多少个?【答案】31个【解析】甲、乙、丙三个组平均每组做32个,共做(32×3)个;乙、丙、丁三个组平均每组做35个,共做(35×3)个;甲、乙、丙、丁四组一共做(32×3)+40个;最后用四组一共做的个数减去乙、丙、丁三组一共做的个数即可求出甲组做的个数.解:(32×3+40)﹣35×3,=(96+40)﹣105,=136﹣105,=31(个);答:甲组做了31个.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灵活运用.20.一班有40个学生,二班有42个学生,三班有45个学生,开学后又转来11个学生,问怎样分才能使每班学生人数相等?【答案】分给一班6人,二班4人,三班1人即可使三个班级的人数相等【解析】根据题干先求出学生的总人数,再除以3即可求出每个班相等时的人数,据此把11人分给3个班级正好凑成这个人数即可.解:(40+42+45+11)÷3,=138÷3,=46(人),46﹣40=6(人),46﹣42=4(人),46﹣45=1(人),答:分给一班6人,二班4人,三班1人即可使三个班级的人数相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解方法的灵活应用.21.实验小学有90人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分是73分.其中男生的平均分为70分,女生的平均分为80分,男、女生各多少人?【答案】男生有63人,女生有27人【解析】根据总分数=女生总分数+男生总分数,即:学生总数×平均分=男生人数×男生平均分+女生人数×女生平均分,设男生人数为x人,则女生有(90﹣x)人,列方程解答可得答案.解:设男生人数为x人,则女生有(90﹣x)人,70x+(90﹣x)×80=90×7370x+7200﹣80x=6570,7200﹣10x=6570,10x=630,x=63,女生人数有:90﹣63=27(人),答:参加竞赛的男生有63人,女生有27人.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式:总分数=女生总分数+男生总分数,即:学生总数×平均分=男生人数×男生平均分+女生人数×女生平均分,列方程解答.22.某校1~4年级,分别有260人、300人、280人、312人,平均每个年级有多少人?【答案】288人【解析】先求出1﹣4年级的总人数,再除以4求出平均每个年级的人数.解:(260+300+280+312)÷4,=1152÷4,=288(人);答:平均每个年级有288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平均数=总人数÷年级数.23.某地区2000﹣2005年沙尘天气与植树情况统计表年份(年)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沙尘次数(次) 15 11 8 3 5 6植树面积(公顷) 400 300 200 50 30 100(1)这一地区从2000﹣2005年平均每年沙尘天气的次数是多少次?平均每年植树多少公顷?(2)根据以上沙尘天气或植树情况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答案】8次,180公顷;【解析】(1)观察统计表,把2000﹣2005年每年沙尘天气的次数加起来再除以6即可,把植树面积都加起来除以6即得平均每年植树多少公顷,(2)可根据沙尘天气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解:(1)(15+11+8+3+5+6)÷6=48÷6,=8(次);(400+300+200+50+30+100)÷6,=1080÷6,=180(公顷);答:这一地区从2000﹣2005年平均每年沙尘天气的次数是8次,平均每年植树180公顷.(2)沙尘天气条形统计图:点评:此题考查了根据统计表来解决实际问题及制作条形统计图.24.五年级某班的一次身高调查中,男生28人平均身高1.42米,女生22人,平均身高1.45米,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米?【答案】1.4332厘米【解析】先跟据平均身高×人数=总身高数,分别求出男生的身高数和女生的身高数,再把它们的身高数加起来除以总人数就是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解:(1.42×28+1.45×22)÷(28+22),=(39.76+31.9)÷50,=71.66÷50,=1.4332(厘米);答;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332厘米.点评:此题属于平均数问题基本类型,解题规律是:总数÷份数=平均数.25.先锋号机帆船出海打鱼.上半月出海13天,共捕鱼805吨;下半月出海14天,每天捕鱼64吨.这条船平均每天捕鱼多少吨?【答案】63吨【解析】要求这条船平均每天捕鱼多少吨,要知道这条船这个月共捕鱼的吨数和这个月出海的天数,找出条件列式解答即可.解:下半月捕鱼的吨数:64×14=896(吨),这个月共捕鱼的吨数:805+896=1701(吨),平均每天捕鱼的吨数:1701÷(13+14)=63(吨);答:这条船平均每天捕鱼63吨.点评:此题应认真分析题意,然后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总量÷总份数=平均数,列式解答即可.26.小哲期末考试了五门科目,如果英语成绩不计算在内,四科平均分是89.5分.如果把英语算进去,五科的平均分是90.8分,小哲的英语考了多少分?【答案】96分【解析】根据题意,先求出英语成绩不计算在内,其它四科的总成绩;再算出把英语算进去,这五科的总成绩;进而用五科的总成绩减去其它四科的总成绩即得英语的成绩,列式计算即可.解:不算英语,其它四科的总成绩:89.5×4=358(分),算上英语,这五科的总成绩:90.8×5=454(分),英语的成绩:454﹣358=96(分).答:小哲的英语考了96分.点评:解决此题关键是先求出不算英语其它四科的总成绩和算上英语五科的总成绩,进而求得英语的成绩.27.王庄小学去年用情况如下表.季度一二三四用水量(吨) 215 204 220 225(1)平均每个季度用水多少吨?(2)平均每个月用水多少吨?【答案】216吨;72吨【解析】(1)把去年四个季度的用水量加起来,除以4,就是平均每个季度用水量;(2)把去年四个季度的用水量加起来,再除以12,就是平均每个月用水量.解:(1)(215+204+220+225)÷4,=864÷4,=216(吨),答:平均每个季度用水216吨;(2))(215+204+220+225)÷12,=864÷12,=72(吨),答:平均每个月用水72吨.点评:此题应认真分析题意,然后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列式解答即可.28.要维修一段长387.8米的路,已经修了8天,平均每天修25米.剩下的6天修完,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答案】31.3米【解析】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可计算出前8天的工作量,再用总长减去前8天修的工作量,用所得的差除以6即是平均每天要修的米数.解:(387.8﹣25×8)÷6,=(387.8﹣200)÷6,=187.8÷6,=31.3(米);答:平均每天要修31.3米.点评:解答此题要合理利用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29.一个工程队修路,第一天修路160米,第二天修了115米,第三天修了340米,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答案】205米【解析】把三天修路的长度都加起来,再除以3即可解答.解:(160+115+340)÷3,=615÷3,=205(米),答:平均每天修路205米.点评:此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解方法.30.如图是三(1)班同学本期回收废纸情况统计表.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17千克 24千克 25千克 30千克(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你从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有(写两条):(3)平均每个小组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答案】;从图中观察可知:第四小组回收的废纸最多,第一小组回收的废纸最少;24千克【解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可完成统计图.(2)通过观察统计图,写出得到的信息.(3)把四个小组回收的废纸加起来,再除以4,就是平均每个小组回收的废纸数.据此解答.解:(1)统计图如下:(2)从图中观察可知:第四小组回收的废纸最多,第一小组回收的废纸最少.故答案为:①第四小组回收的废纸最多,②第一小组回收的废纸最少.(3)(17+24+25+30)÷4,=96÷4,=24(千克).答:平均每个小组回收废纸24千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以及根据统计图解答问题的能力.31.下面是某班男生的身高记录(单位:厘米)132 128 127 130 133 136 139124 144 132 138 126 132 133142 132 133 138 134 135 126134 135 123 138 125 142 130132(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统计表身高(厘米)合计 120~124 125~129 130~134 135~139 140~144人数(2)根据统计表完成填空A、这个班男生身高在(~)厘米的人数最多;估计这个班男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厘米B、身高135~139厘米的比125~129厘米的多人C、身高高于129厘米的男生有人.【答案】29,2,5,12,7,3;132,2,22【解析】(1)用写“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然后填表;(2)A、从统计表中看出这个班男生身高在130~134厘米的人数最多,因为一共有29人,有12人的身高在130~134厘米,所以估计这个班男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32厘米;B、身高135~139厘米的人有7人,125~129厘米的有5人,由此用减法列式求出身高135~139厘米的比125~129厘米的多的人数;C、因为身高130~134厘米的人有12人,身高135~139厘米的有7人,身高140~144厘米的有3人,由此用加法求出身高高于129厘米的男生人数.解:(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如下:身高(厘米)合计 120~124 125~129 130~134 135~139 140~144人数 29 2 5 12 7 3(2)A、这个班男生身高在130~134厘米的人数最多;因为一共有29人,有12人的身高在130~134厘米,所以估计这个班男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32厘米.B、身高135~139厘米的比125~129厘米的多:7﹣5=2(人),C、身高高于129厘米的男生人数有:12+7+3=22(人),故答案为:132,2,22.点评: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能准确找出各身高段的人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2.一块长方形麦田长500米,宽400米,共产小麦120吨.平均每公顷产小麦多少吨?【答案】6吨【解析】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将题目所给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出这块麦田的面积,然后进行单位换算,继而用总产量除以公顷数即可得出平均每公顷产小麦多少吨.解:500×400=200000平方米=20公顷,120÷20=6(吨);答:平均每公顷产小麦6吨.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单位的换算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33.某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举行一周收废纸活动,三年级有35人,共收废纸420千克,四年级有45人,平均每人收集14千克,三、四年级一周共收废纸多少千克?【答案】1050千克【解析】要求三、四年级一周共收废纸多少千克,先根据平均数的含义求出四年级共收集废纸多少千克,再把三、四年级收集的千克数合起来,列式解答即可.解:420+45×14,=420+630,=1050(千克).答:三、四年级一周共收废纸1050千克.点评:此题考查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解题的关键是得到四年级共收集废纸多少千克.34.三年级4个班去春游,每班45人,学校准备了5辆汽车,平均每辆车要坐多少人?【答案】36人【解析】先求出三年级4个班去春游的总人数,除以车辆数5,即可求得平均每辆车要坐多少人.解:45×4÷5,=180÷5,=36(人).答:平均每辆车要坐36人.点评: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得到三年级4个班去春游的总人数.35.下面是某商场六月份一周衬衣的销售量记录.日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数量/件 29 31 30 35 25 34 33(1)这周平均每天销售多少件衬衣?(2)根据统计表把下面统计图补充完整.(3)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4)根据统计图提出一个用数学计算的问题并解答.【答案】31件;;从图中可知:星期四的销售量最多,星期一的销售量最少;星期二和星期三一共销售多少件?61件【解析】(1)先求出这周的销售总数量,然后根据“总数÷数量=平均数”进行解答即可;(2)根据题意,画出星期三和星期五的销售量即可;(3)根据题意,可知:星期四的销售量最多,星期一的销售量最少;(4)根据图提出问题:星期二和星期三一共销售多少件?用加法解答即可.解:(1)(29+31+30+35+25+34+33)÷7,=217÷7,=31(件);答:这周平均每天销售31件衬衣;(2)(3)从图中可知:星期四的销售量最多,星期一的销售量最少;(4)星期二和星期三一共销售多少件?31+30=61(件);答:星期二和星期三一共销售61件.点评:此题考查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及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6.甲、乙两港相距156千米,一艘轮船从甲港驶往乙港用了3.5小时,返回时因为逆水比去时多用了1小时,求这艘轮船往返的平均速度?【答案】39千米/时【解析】要求这艘轮船往返的平均速度,先要求出往返共行了多少路程,还要知道往返共用的时间,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代入数值,解答即可.解:(156×2)÷(3.5+1+3.5),=312÷8,=39(千米/时);答:这艘轮船往返的平均速度是39千米/时.点评:此题属易错题,做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往返的总路程,还要知道往返共用的时间,然后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解答即可得出结论.37.实验小学庆“六一”歌咏比赛,七位评委为四(2)班同学打出的分数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四(2)班同学的平均分是多少?【答案】91分【解析】根据题意知道最高分是93,最低分是87分,去掉这两个分数,把其它的5个分数加起来再除以5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解:(91+92+90+91+91)÷5,=455÷5,=91(分),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是91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个数=平均数.38.小芳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240页的故事书,从5月30日开始看,准备6月4日看完.小芳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答案】40页【解析】从5月30日开始看,6月4日看完,看的天数是6天,用总页数除以看的天数得平均每天看的页数.解:从5月30日开始看,6月4日看完,看的天数是6天,240÷6=40(页);答:小芳平均每天要看40页.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含义及求法、日期和时间的推算.注意用总页数除以看的天数等于平均每天看的页数.39.聪聪在测量自己走一步有多长(如图),测了五次,分别是58厘米、59厘米、60厘米、58厘米、60厘米.聪聪平均每步长多少厘米?【答案】59厘米【解析】用加法计算出五次测量结果的和,再除以5就是平均每步的长度.解:(58+59+60+58+60)÷5,。

高二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统计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考察团对全国10大城市进行职工人均工资水平(千元)与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千元)统计调查,与具有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若某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7.675千元,估计该城市人均消费额占人均工资收入的百分比约为()A.83%B.72%C.67%D.66%【答案】A【解析】将y=7.675代入回归方程,可计算得x≈9.26,所以该城市人均消费额占人均工资收入的百分比约为7.675÷9.26≈0.83,即约为83%.【考点】回归方程2.回归分析中,相关指数的值越大,说明残差平方和A.越小B.越大C.可能大也可能小D.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析】相关系数越大,则相关性越强。

即数据的残差平方和越小。

【考点】线性相关关系的判断。

3.一个单位有职工8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60人,具有中级职称的320人,具有初级职称的200人,其余人员120人.为了解职工收入情况,决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容量为40的样本.则从上述各层中依次抽取的人数分别是()A.12,24,15,9B.9,12,12,7C.8,15,12,5D.8,16,10,6【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抽样比为,所以高级职称抽取的人数为,中级职称抽取的人数为,初级职称抽取的人数为,其余人员抽取的人数为,所以各层中依次抽取的人数分别是8人,16人,10人,6人,故选D.【考点】分层抽样.【方法点睛】分层抽样满足“”,即“或”,据此在已知每层间的个体数量或数量比,样本容量,总体数量中的两个时,就可以求出第三个.4.从某校高三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对该班名学生的高校招生体检表中的视力情况进行统计,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若某高校专业对视力的要求在以上,则该班学生中能报A专业的人数为________【答案】20【解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得视力在0.9以上的频率为(1.00+0.75+0.25)×0.2=0.4,∴该班学生中能报A专业的人数为50×0.4=20.【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5.设某大学的女生体重(单位:)与身高(单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根据一组样本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方程为,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与具有正的线性相关关系B.回归直线过样本点的中心C.若该大学某女生身高增加,则其体重约增加D.若该大学某女生身高为,则可断定其体重必为【答案】D【解析】 A正确;回归直线过样本点中心,故B正确;某女生身高增加,则其体重约增加,故D正确;C中体重为预测值,故C错误。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分析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分析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分析1、某快餐店对顾客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9名顾客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调查结果为:样本平均花费为12.6元,标准差为2.8元。

试以95.45%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间。

解题过程:由于样本量n=49是大样本,应用中心极限定理,样本均值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因此可以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

已知:x=12.6,S=2.8,α=0.0455(φ(2)=0.9545)则有:Zα/2=Z0.=1.96平均误差=2.8/√49=0.4极限误差Δ=1.96×0.4=0.784置信区间为x±Δ,代入数据得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95.45%的置信区间为(11.8,13.4)。

2、从某一行业中随机抽取5家企业,所得产品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数据如下:产品产量(台)xi:40、50、50、70、80;生产费用(万元)yi:130、140、145、150、156.要求:①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②计算判定系数R2.解题过程:首先计算xi、yi、xi^2、yi^2、xiyi的和:xi=40+50+50+70+80=290yi=130+140+145+150+156=721xi^2=40^2+50^2+50^2+70^2+80^2=1080yi^2=130^2+140^2+145^2+150^2+156^2=xiyi=40×130+50×140+50×145+70×150+80×156=代入最小二乘法公式计算斜率β和截距α:n∑xiyi-∑xi∑yiβ=———————————n∑xi^2-(∑xi)^25×-290×7210.5675×1080-(290)^2α=1/n(∑yi-β∑xi)1/5(721-0.567×290)111.314因此,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111.314+0.567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统计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7小题.每题1.0分,共17.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某国国内生产总值2009年为2008年的109.1%,这是( )。

A 比例相对数
B 动态相对数
C 比较相对数
D 计划完成相对数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动态相对数是指用指标的当前状态数值除上期水平、历史最好水平和上年同期水平的结果。

题中,指标是当前状态数值除上期水平数值所得的结果,属于动态相对数。

第2题
移动平均修匀方法较多地应用于( )。

A 含有季节影响的时间数列
B 无季节影响的时间数列
C 项数较少的时间数列
D 预测未来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移动平均修匀较多地被应用于含有季节影响的时间数列,如果让移动平均的项数等于季节周期的长度,则所得到的移动平均数列中消除了季节影响。

第3题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指数平滑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 )。

A S t =αx 0+(1-α)S t-1
B S t =αx t+1+(1-α)S t-1
C S t )=αx t-1+(1-α)S t-1
D S t =αx t +(1-α)S t-1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今年比去年降低10%,实际降低15%,则计划完成相对数为
( )。

A 150%
B 94.4%
C 104.5%
D 66.7%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计划完成相对数是指用指标的当前状态数值除计划水平的结果。

计划完成相对数以降低率的形式时,计划完成相对数=(1-实际降低率)/(1-计划降低率)×100%=(1-15%)/(1-10%)×100%=94.4%。

第5题
评价某一指标的当前状态的基本方法是找出一个( )作为“参照物”,将指标的当前状态与之进行比较。

A 标准水平
B 发展水平
C 一般水平
D 相对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