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_以惠安女聚集地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保护性开发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保护性开发评价体系构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d67103ad02de80d4d840f5.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保护性开发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作者:林佳怡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9年第02期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时保持原真性有利于提升游客满意度及重游意愿,本研究应用AHP法和Delphi法从保护性开发的角度对非遗旅游资源构建开发评价体系,以期达到促进非遗可持续发展目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关乎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
目前,学者们已经意识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进行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但在对非遗进行旅游开发时,容易出现不注重非遗真实性的过度商业开发现象。
有研究表明保持真实性对游客的满意度及重游意愿有积极影响。
本研究在传统的旅游开发评价的基础上增加针对非遗保护性评价的指标,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保护性开发评价体系。
关于非遗的旅游开发评价,国内学者的研究多于国外学者的研究。
与国外研究不同的是,我国关于非遗旅游的研究涉及到资源开发利用的较多,在构建非遗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评价体系的研究中,层次分析法(AHP)的应用较为普遍。
在构建层次分析体系中,关于遗产价值、遗产影响力、遗产地的发展条件,研究者们已达成研究共识。
最早顾金孚等从遗产开发价值、遗产影响力、遗产开发潜力、遗产生态敏感度及遗产开发条件5个方面构建了非遗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而代凌枝等减去了生态敏感度这一评价指标。
张希月等从产品衍生和游客体验角度将资源属性的衡量加入到评价体系中,丰富了从市场角度对非遗开发进行评价的研究文献。
现有研究从遗产本身及外部条件的不同角度对非遗资源进行了开发评价,但缺乏从保护角度对非遗旅游资源评价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
在非遗保护性旅游开发内涵的把握上,罗茜将保护性旅游开发定义为“将保护第一作为根本前提,不违背非遗保护真实性原则的开发方式”。
贺剑武等认为保护性旅游开发力求在对非遗的保护与开发中寻找一个平衡点,这样有利于更合理、更有效地对非遗进行开发。
梁保尔、马波提出在对非遗的利用上应注意体现原真性,避免碎片化,要便于解读及有助于传承。
论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论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https://img.taocdn.com/s3/m/8e3599e6f8c75fbfc77db237.png)
8 4
发展到 以追求精神愉悦 的文化享受为主的新层次 , 文化遗产的保护又会促进其文化价值 的进一步挖掘 , 在 这种文化需求的动力 因素作用下 , 旅游开发者越来越 经济价值 和社会价值的进一步实现 ,从而使旅游产 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品味。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 品、 目的档次及旅游 目的地形象也因此得 以进一步 项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 的原因就是开发前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合理的评估 , 对 哪些适 宜开发 、 哪些不 适宜 开发 、 哪些需 要在 开发后 在旅游业迅猛发展 的今天 ,非物质文化遗产 已成 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加强非物 进行后续管理的文化遗产没有进行有效鉴别 ,导致开 无序的状况 , 非遗生存环境恶化 , 为 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 。由 发一度 出现盲 目、 其可持续发展埋下 了隐患。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深层原 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步较晚和遗产保护公共 投入的不足 ,通过开发遗产具有的经济价值来弥补遗 因在于各利益相关体对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 ,忽视因 产保护资金不足的替代途径逐渐发展起来 , 中最重 此 而造成 的遗 产社会 文化价 值 的损 失 。 其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恢复性、 不可补偿性 、 要的方式之一就是旅游开发。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 但非 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占优的西部地区对此有着更为迫切 不可逆性等特点 ,缺乏科学依据的开发很容易给遗产 造成无法 弥补 的损 失 。 因此 , 有必要 对西部地 区非物 质 的需求。 国务院公布的两批共 12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 08 文化遗产 的旅游 开发进 行适 宜性 评价 ,规范 西部地 区 化遗产名录中, 西部地 区项 目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 全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秩序和度 ,进而实现西部地区 国省级非物质 文化 遗产名录共有 4 5 项 , 中内蒙 15 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古、 云南 、 西藏、 新疆等 1 个西部省区共有 13 项 , 2 65 约 占 3 . 全 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代表性传承 93 %。 二、 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人共 5 9 名, 中西部地区有 29 名 , 4%。近年 50 其 43 占 4 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 , 当地非物质文化遗 的关 系 产旅游开发也正在大规模开展 , 旅游开发在给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的同时 , 也产生 了 当今全球旅游活动层 次己经 由简单 的观光游览 些负面的影响 , 一些文化遗产的生存境况令 人堪忧。 向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过渡。 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
毕业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相关研究——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和保护
![毕业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相关研究——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和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182244a8f121dd36a32d821b.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相关研究——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和保护院(系): 旅游学院专业:旅游管理届别: 2008 届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视为是旅游资源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此进行旅游开发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人文艺术魅力,同时兼有很大的文化价值,通过旅游活动的介入后不仅能够形成高品级、较强旅游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还可一定程度地提升旅游开发的层次。
需要指出的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中,应该在遵循遗产保护原则的前提之下,选择合适的载体,采用正确的开发模式,这样才能设计出独具特色和创意的相关旅游产品,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然而,在我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封闭性社会成为开放性社会的种种转型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甚至逐渐消亡。
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情况,本文探究了在旅游开发、保护介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得到的更进一步、更深一层的发展。
本文以泉州为例,从游客体验的视角出发,阐述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与其可行条件,同时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在传承中所存在的问题。
继而,对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旅游开发与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结论。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甚至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时至今日,人们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越来越热衷于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旅游,而文化遗产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已成为一种高质量回归历史的必需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
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地方发展旅游的良好平台。
反过来,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具有推动作用。
近几年来,政府、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
可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尤其重要。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以泉州惠安女服饰为例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以泉州惠安女服饰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438e82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8.png)
4、数据应用与推广:结合实际需求,开发多样化的数据应用场景。例如, 通过虚拟仿真试衣间等技术让观众体验惠安女服饰的美感;通过数字化设计将传 统元素应用于现代时装中,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将 惠安女服饰文化普及到学校、社区等场所,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
三、泉州惠安女服饰数字化保护 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传统文化和习俗正面临着消亡 的威胁。因此,加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以山 西洪洞走亲习俗为例,探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重要性、现状、政 策分析及对策建议。
山西洪洞走亲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 值。然而,当前洪洞走亲习俗正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后继无人,文化空间受到 威胁等问题。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有必要对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国度,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俗文 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演示将对中国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行分类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 类标准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主要依据其表现形式、传承方式、文化内涵和 地域分布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可以将中国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以下几 类:
二、泉州惠安女服饰数字化保护 方法
数字化保护是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泉州惠安女 服饰的数字化保护,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借鉴:
1、数据采集与建档:通过高精度的数字化设备如3D扫描仪、高清相机等对 惠安女服饰进行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包括款式、颜色、图案、材质等细节信息。 同时,对相关的人文历史、传统工艺等内容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整理成数字档 案,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惠安女服饰文化的调研报告
![惠安女服饰文化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df696a9336c1eb91b375d75.png)
惠安女服饰文化的调研报告惠安女服饰文化的调研报告前言:福建泉州市惠安县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介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
惠安东部的传统民俗文化很有特色,引起了海内外专家的关注。
惠安东部的民俗文化主要表现在奇特的服饰文化和奇异的长住娘家婚俗文化方面,因此,又称为惠安女民俗文化。
惠安女民俗文化之所以引起海内外专家的关注,在于惠安女民俗文化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使得她在现代社会显得分外耀眼夺目,激起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情。
带着同样的热情,我们对保留了浓厚传统民俗特色的惠东地区的崇武、净峰、小蚱、山霞等乡镇进行调研。
经过调研,我们对其民俗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认识。
正文:一、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产生和变迁(一)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惠东地区的崇武、净峰、小岞、山霞等乡镇,在服饰的样式、色彩、装饰等方面尽管还是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风格、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还是非常一致的。
1.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实用价值。
惠安女服饰主要由斗笠、头巾、上衣、腰带、裤子等款项组成。
从惠安女服饰的款项以及样式来看,其劳动的实用价值非常显著。
惠安女劳动的主要方式是下海赶小海,帮助出海归来的丈夫搬运海鲜。
惠安女的服饰很适合这种劳动方式:夏天,斗笠可以遮挡炎热的太阳,雨天,斗笠可以遮挡雨水;海边风大沙大,头巾可以挡风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短上衣和短袖口干活时不易被海水弄湿,也有利于干活利索;宽裤脚有利于在海滩上挑担快步行走、不怕海水浸湿、不怕海浪打湿。
可见,惠安女服饰是惠安女在长期的劳动中根据劳动方式的需要设计和不断改进最后形成并长期保留下来的,是惠安女勤劳智慧的产物。
2.惠安女服饰文化的美学价值。
惠安女服饰的整体造型美观、色彩协调,奇而不俗、艳而有韵,是汉民族服饰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个性服饰。
惠安女服饰的形成不仅是惠安女勤劳智慧的产物,而且是惠安女对美和幸福的追求的产物,体现了惠安女特有的审美情趣,那是惠安女对大自然的独到的认识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表露。
福建崇武半岛惠安女奇特民俗考略
![福建崇武半岛惠安女奇特民俗考略](https://img.taocdn.com/s3/m/d9c61f7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3.png)
3、数据存储与共享:将分析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云端或分布式数据库中, 建立数字化档案库。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传播,例如建设数字 化展览馆、发布数字化杂志等,提高惠安女服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数据应用与推广:结合实际需求,开发多样化的数据应用场景。例如, 通过虚拟仿真试衣间等技术让观众体验惠安女服饰的美感;通过数字化设计将传 统元素应用于现代时装中,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将 惠安女服饰文化普及到学校、社区等场所,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
福建岛惠 安女奇特民俗的起源 与发展
二、福建崇武半岛惠
02 安女奇特民俗的文化 内涵
三、福建崇武半岛惠
03 安女奇特民俗的现状 与传承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福建崇武半岛的惠安女文化,以其独特的民俗和美丽的传说,吸引了无数人 的。本次演示将从惠安女奇特民俗的起源、发展、现状及独特之处进行详细介绍, 带领大家领略这一神秘而迷人的文化。
2、高效传播: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数据的快速传播和共享,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数字化的惠安女服饰 资源,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这种高效传播方式有利于提高惠安女服饰的 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创新应用: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的精确记录和存储,还可以通 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例如,将数字化设计的理念应 用于惠安女服饰的元素提取和应用中,创造出具有现代感和实用性的设计作品; 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传统工艺的复原和再现中,提高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水平。 这些创新应用方式有助于推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教育推广: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广泛应用于学校、社区等场所,通过互 动性强、体验感好的方式提高公众对惠安女服饰文化的认知和兴趣。这种教育推 广方式有利于培养更多的文化传承者和创新者,推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 代社会的传播和发展。
惠安女、蟳埔女、客家女采风论文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09家纺苏贵南
![惠安女、蟳埔女、客家女采风论文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09家纺苏贵南](https://img.taocdn.com/s3/m/afa5210976c66137ee061959.png)
寻访临论——苏贵南摘要:在老师的统一领导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采风任务。
采风其间我们遵从老师的严格指导,了解、学习了很多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化习俗。
每到一处采风,我们都认真的做好记录,照照片,画速写。
每次收获都是可观的,让我们学习到各个地方的文化习俗之外,还能观光当地的独特风景。
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为我们设计行业更增添了不少思维。
为以后的毕业设计累积了素材,更为将来的就业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采风设计论文惠安女服饰头饰生活习惯风土人情花纹图案工艺技术历史演化浔浦女服饰土楼群云水谣客家女服饰寻惠安大小祚——祚祚有特色泉州惠安沿海一带的妇女,素以吃苦耐劳、俭朴持家名闻遐迩,更以其奇异的服饰蜚声海内外。
她们主要聚居在惠安县东部沿海的崇武、山霞、净峰、小祚一带,这里山水秀丽,海阔天空,有“中国八大最美的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有半月湾、西沙湾、青山湾等中国顶级度假胜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曾赞美道“山石玲珑,世所罕见,民风古朴,犹存千年来之装饰,有如世外桃源。
”就现代惠安女来看,她们头戴黄色竹斗笠和花头巾,斗笠涂上黄漆,具有防日、防雨淋作用。
花头巾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绿或蓝色小花,或是绿或蓝底小白花,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有避风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等作用。
她们还常手提黄漆小竹篮。
惠安女身穿“节约衫”,比过去的“接袖衫”和“缀做衫”更富有装饰性。
即减去过去繁杂的拼接工艺,胸围、袖管收缩紧贴着胸部和手臂,充分衬托出妇女身上的曲线;衣袖长仅至小臂的一半,袖口滚接二环节,一环为黄或金黄色,一环花布;衣长仅至脐位,衣沿是大幅度的椭圆形,向外弯展至袖拢,使腰间五彩塑料丝裤带和银裤链显耀示人,又可避免劳动时弄脏衣沿衣袖。
布色在冬春季多蓝、黑色,夏季多苹果绿、白地柳条线或两色套装。
妇女婚装则用全套黑色丝绸衣服。
下身穿的裤子,凡四、五十岁以上妇女多穿汉装“旷(宽)裤”,年轻妇女多穿西装裤,用黑色线布或尼龙布制成。
裤式腰围小、殿围大、裤虽狭小,既美观又便于劳动。
性别视野下小岞“惠安女”妈祖信仰研究
![性别视野下小岞“惠安女”妈祖信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dbbc2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6d.png)
性别视野下小咋“惠安女”妈祖信仰研究范正义**摘要:当前,小咋民俗活动组织者(男性)为了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女服饰”这一品牌来提升村落的声望,组织大批惠安女参与游神绕境。
可见,惠安女参与游神绕境,是出于服务于男权社会的目的。
但是,惠安女大量出现在游神绕境中后,她们在当地信仰活动中的地位,就从传统的为个人、家庭祈福的“私”的角色,转换到了为整个村落祈福、争光的“公”的位置$特别是一些虔诚的惠安女创建妈祖庙的举动,更进一步将她们推向了村落公共领域的前台。
惠安女的信仰领域由“私”向“公”的演变,不是村落社会内在发展理路的结果,而是与外在社会的快速变迁密切相关$正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演变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本,惠安女作为这一文化资本的承载者,才能够挤占和侵蚀男性的仪式空间,改善自身在当地性别结构中的地位。
关键词:妈祖信仰惠安女女性信徒在有关女性与宗教信仰的研究中,国内外学界的关注点聚焦于两方面:第一,作为信徒的女性,考察女性的信仰历史、信仰经验等;第二,女神本身,考察女神生前的人历,以及女性特征对其成神后的影响等。
本文关注的是第一方面,即作为信徒的女性的研究$*本文为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生活世界变迁中宗教问题研究”,2016JDZ052)的段性成果。
«范正义,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海外华人宗教与闽台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信仰研究$窒数生全学(第六辑?....Sociology of Religion(Vol.6)在作为信徒的女性的相关研究中,中国传统父权社会中的性别与伦理关系一直是学者关注的中心$芮马丁(Emily M.Ahern)认为女性在宗教活动中的地位大大低于男性,原因在于女性的经血和产后排泄物被认为是的$芮马丁指岀,经血产后排泄物是的,“它会妨碍人与神明之间的沟通……若神明的经血污染了,将会震怒并降祸于人”(Ahern,1978:278-280)$因此,高级神明的奉祀,以及公共性的仪式,由男性负责,女性只低级别的神$桑高仁(P.Steven Sangren)也认为女性因为不洁而在信仰仪式上遭到歧视,他芮马丁“男性更高的神,女性只低级别的神”的。
泉州鲟埔民俗文化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
![泉州鲟埔民俗文化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62dbe419e8b8f67c1cb9f1.png)
泉州鲟埔民俗文化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摘要:鲟埔作为福建惠安女、湄州女、鲟埔女“三渔女”之一的鲟埔女著称的的核心聚集区,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鲟埔女生活习俗于2007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鲟埔村所在的东海镇原来作为泉州市区的近郊,现在属于泉州新行政中心东海新区范围。
鲟埔民风淳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能让生活在喧闹迷离的现代人感受原生态的民俗文化。
本文在翔实的调研访谈基础上就鲟埔渔家乐、民俗探究和游访古民居三方面的探讨,从而为泉州乃至沿海城市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提出思路建议。
关键词:鲟埔村;乡村旅游;开发1乡村旅游的概述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初的欧洲,二战以后,一些发达国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生活环境急剧恶化,城里人纷纷要求到郊外观光、休闲、度假与体验农村生活。
国内外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研究,目前界定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在特点上,乡村旅游表现出鲜明的乡村性、大众性、原生态性和体验性强的特点。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文章中的乡村旅游指的是是以乡村为背景,从环境、文化、生活等方面为旅游内容的旅游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2)以农庄旅游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乡村旅游;(3)以乡村民俗、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的乡村旅游;(4)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1]。
2鲟埔渔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分析鲟埔村位于晋江入海口——泉州湾北侧,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对外经济开放渔村。
鲟埔古时称前埔,因该地海滩上遍布红鲟洞,古人取鲟和埔合称而得名[2]。
对鲟埔村乡村旅游的条件分析主要包括地域文化、区位条件两方面。
2.1独特的民俗风情2.1.1历史悠久的渔村。
鲟埔村早在唐宋时已开始开发,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鲟埔踞泉州地理之要,扼晋江海口,曾是古刺桐港辖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延伸后,是番船商舶聚集之地,历史文化沉淀丰富。
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
![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6e0712abcd126fff7050b72.png)
中图分类号: 17 50 2 G 2: 9 . F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0 —61 0 1 4 03— 5 1 558( 1) —0 10 0 2 o
Ap l a in Re e r h 0 u tb l y Ev l a in I d x S se f p i to s a c n S ia i t au to n e y tm o c i
W e t r 0 n a g b e Cu t r lHe ia e To rs De eo m e t se n Re n I t n i l lu a r t g u im v l p n
C HEN i EN Do g n We W n- i
Ab t a t h rils b s n te fa u e f W e t r e i n i tn i l u t r l h rtg tu s r s u c s r o e tb i sr c :T e a t e a e o h e t r s o se n r g o n a g b e c l a e a e o r m e o r e ,ty t sa l h c u i i s s i b l y e a u t n i d x s s m f e tr e i n it n i l ut r lh rtg o r m e eo me tf m e eo me t oe t l u t i t v l a i n e y t o se rg o n a g be c l a e a e tu s d v l p n r a i o e W n u i i o d v lp n tn i , p a d v lp n o d t n , tk h l e a tr n e e o me tef cie e s n s e eo me tc n i o s sa e o d rf co s a d d v lp n f t n s ;a d u e AHP a d Dep it ee mi e t e weg to i e v n l h o d tr n h ih f id x y t m a h fc o .T tk s r rg o i r f ma s i n a gb e c l r l h r a e i m o x mp e ar u n e s se e c a tr o a e we tn e i n sx c at n h p i t n i l u t a e tg t e s u i e f r e a l ,c r o t y e i c l a a y i e e rh v l ai n r s l a i al o sse t wi h c u l st ai n o x mp e ,s o h v l ai n mp r a n ss r s a c ;e au t e u t b s l y c n i n t t e a t a i t f e a l s h w t e e au t i l o s c t h u o o s se h v e ti ce t c a d c e i i t . y t m a e a c ran s i n i n r db l y i f i Ke r s n a g be c l r lHe t g ; e tr e i n tu im e e o me t s i b l y e au t n y wo d :it n i l u t a r a e W se n r go ; o r u i s d v l p n ; u t i t v l ai a i o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实证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实证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7a93818cc7931b765ce15dc.png)
西 部地 区非物质 文化遗 产 融汇 了几 十个 民族 的
一
、
西 部 地 区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开 发 适 宜 性
义化 精华 ,各个 民族 的民间 舞蹈 、民族 音乐 、手 T 技 岂 、传统戏剧 、竞技 活动 、节 庆民俗等非 物 质文 化 遗 产 深 深 根植 于 自然 旅 游 资 源 和人 文 旅 游 资 源 中 ,对 于开 发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有 着很 大 的 优 势 。旅游 开发是传 承和保 护 非物质文化遗 产 的有 效 手 段 ,只有采用开 发式 的保 护措施 ,西部 地 区非 物 质文 化遗 产 才会得 到更 好地 活态传 承延续 。因此 , 西部 地 区非物 质文化遗 产 的旅游 开发成为一 种必 然 的 发 展趋势 。但是 并非 所有 的非 物质文化遗 产都 能 成 为旅 游 资源。只有那 些具 有旅 游开发潜力 的非 物 质文 化遗产才能成为旅 游资 源” 。这就要求构 建西 部地 区非物质文化 遗产旅 游 开发适 宜性评价 模 型及 确定 权 重 ,明确 西部地 区 的哪些 非物质文化 遗产 适 合 旅 游 开发 ,哪些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不 适 合 旅 游 开 发 ,也 就是 说对 西部地 区非 物质 文化遗产旅 游 开 发 的 “ 宜性 ”进行 评价 ,只有 对非物质文化 遗 产进 适
— —
以西部地 区为例
5 10 ;2桂林理工大学 外 国语 学院,广西 404 桂林 5 1l ) 4 l1 f 4
陈 炜 ’陈 能 幸 杨姗 姗 , ,
(. 1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 学院 ,广西 桂林 摘 要 :针对西部地 区非物质 文化遗 产旅游资源的特 点 ,从非物 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 价的原 则入手 ,根据 民俗 学 、经济学、旅 游学等有 关理论构建评价模型 ,并且 结合西部地 区民俗 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 :广西苗族 系列坡会群 、壮族蚂蜴 ( 虫字 旁加 另 ) ,云 南 族 节 傣 泼水节 、白族三 月街 ,贵 州水族 端节、苗族姊妹节进行 了实证研 究 .以期 为西部地 区非物质 文化 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 发提 供若干理论借 鉴 与参考:
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类非遗文化进课堂探析——以惠安县“三惠”文化进课堂为例
![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类非遗文化进课堂探析——以惠安县“三惠”文化进课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d89d1f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7.png)
78TeachersJToda,功的标准往往都是:这堂课是否有完成备课时想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是否有按事先设计的教学环节来上。
但这样的教学观只注重课前的预设性,却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性。
教师应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注重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生成性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生成性的教学能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学习"较快地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那么他基本上也已经掌握了这堂课的重点,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英语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颜色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卡片和单词、句子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观看不同的颜色出来、写出来。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颜色单词后,可以提出更深层次的课堂要求,“Weh$%e learn some words of colors.Now can you ask your partner with this question:What color is your hair/shoes/T-shirt...”。
学生通过这样的问题能够掌握对单词的运用。
五、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知,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创造力、创新思维的优质人才。
这样背景下的人才观要求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创造力的培养不能仅靠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可以设计和课堂内容相关的,符合学生认知的开放性的、创新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一种活跃的氛围中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尽可能地激发大脑的潜能,促进英语的发展。
,在教学闽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Time B寸,教师可以提问: %Can you design a time table about your daily life?”。
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贴近生,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同时也能发散思维。
想象自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性能够很好地被激发,有利于接下去的学习,教学效果自然也不错。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是重要的英语教学方式#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特点,综合各种因素,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真正做到牵一“问”而动全。
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1a5afbb1524de518964b7dd1.png)
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者:韦慧灵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9年第02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当今时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逐渐被我国社会关注,近几年来更是引起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双重”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所以,为了实现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够达到“共赢”的目的,本文针对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
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加入,我国逐渐成立了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部门和中心。
同时《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大对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同时也明确规定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日。
所以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度。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组成部分。
(一)积极影响随着当今时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逐渐得到了改善和提升,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保护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针对于这一问题的出现,我国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加以重点保护,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费用的缺少,建立保护机制也比较困难,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等问题的出现,所以通过开发旅游业,使旅游目的地得到重要的保护,能够更好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二)消极影响旅游业的开发会在一定程度上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原真性。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开发和发展,有很多旅游公司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价值,于是把旅游资源原真性性质改变成商业性质。
同时,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当今时代游客对旅游景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标准,这些旅游公司不惜一切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从而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了原真性。
区域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研究
![区域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2cfbe5bceb19e8b9f6ba5b.png)
区域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研究对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利用是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学界现有多种用于各类旅游地及其资源的评价体系,但其中对资源单体的定性研究占据大部分,区域性的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较少。
通过新的技术视角进行区域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的优化创新,并选取代表性的案例地进行文化旅游开发潜力进行相关测算,对评价体系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区域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泉州为案例地进行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的定量研究。
研究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案例地文化遗产资源分布状况;融合地理信息技术,从遗产资源条件、遗产地区位条件等角度分析泉州不同区域文化遗产资源的现状特征,归纳出案例地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的总体情况以及区域内部差异状况,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区域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的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在进行区域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中,既需要考虑区域文化遗产资源价值,也需要考虑遗产地的区位条件;泉州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在空间上存在不均衡,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较高的区域集中于鲤城区东部、丰泽区、洛江区南部、晋江市北部以及台商投资区西南部,古泉州城所在范围及其周边区域的遗产资源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最高;区域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应当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分区开发,遗产地应重点开发利用最适宜区域内的文化遗产资源,在做好次适宜区域内遗产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开发个别具备地方代表性的遗产资源点,同时针对资源条件与区位条件相对差异的特性,分别采用文化遗产资源优化整合策略或是遗产地区位条件提升策略;本研究所建构的区域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具备可操作性,能够直观展现区域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的空间差异,并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范本模板】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b53f9cc4b35eefdc9d3336e.png)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时间:2014年12月地点:泉州地区调查人:一.概况简介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和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区,以“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闻名于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历史上,泉州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南移的中原文化与古代闽越土著文化和从海上传播而来的域外文化相溶,形成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形态多姿多彩的特点。
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调查,截至2014年11月,泉州地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共有34项,其中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有11项,第二批有17项,第三、第四批各有三项;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有76项,其中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20项,第二批有25项,第三批有16项,第四批有15项....。
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中原古汉语与闽越语、外来语融合的闽南方言文化;以陈三五娘等民间传说及存量丰富的泉州歌诀为典型的口传文化;音乐活化石泉州南音、南戏遗存梨园戏、蜚声世界的木偶戏、艺术个性独特的高甲戏、珍稀的宗教仪式剧种打城戏和承载闽越族遗风的拍胸舞等传统表演艺术文化;南派剪纸、木偶头雕刻等传统美术文化;特色鲜明的惠安女、蟳埔女服饰;举世闻名的惠安石木雕刻、中国三大瓷都之一德化的瓷烧制、远销国外的铁观音茶制作等传统技艺文化;闽南古厝、庙宇等传统建筑文化等等。
民俗 旅游
![民俗 旅游](https://img.taocdn.com/s3/m/8faaeb220722192e4536f6c6.png)
福建民俗旅游开发研究—以福建惠东女民俗为例【摘要】正确的民俗风情评价和引导关系到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价值认知、社会形象、开发效果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以福建惠东女民俗为例,对民俗风情的社会地位、美学价值、地域派别评价和意识形态、社会引导进行尝试性探讨,并就民俗旅游中的开发与保护、民俗发展与社会进步、居民态度与社会影响等进行思考。
【关键词】民俗风情民俗评价民俗引导惠东女当前的民俗旅游研究多从民俗旅游的形式、性质、学科性质和旅游者对民俗风情的影响角度出发,力图从现象上寻找民俗旅游发展和防止民俗风情退化的对策—当然这是积极而有益的尝试,但却往往忽视了对民俗旅游的主体—民俗风情的评价和引导。
实际上,民俗风情的评价涉及到民俗风情的价值认知、开发效果和发展潜力,引导则关系到民俗风情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形象,进而影响到评价。
由于缺乏正确的评价和引导,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中出现了庸俗化、舞台化和“伪民俗”现象,民俗风情的同化和退化也有加剧的趋势。
虽然从旅游学角度对民俗风情的评价为数甚少,且集中在美学领域,但民俗风情的评价客观存在着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指导着人们对民俗的整体感知,影响着民俗旅游者的旅游行为。
民俗风情评价和引导的正确与否对民俗旅游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意义。
福建惠安东部以崇武、小咋为代表的福建惠东女因其独特的服饰和长住娘家婚俗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和社会的兴趣和普遍关注。
学术界对惠东女民俗的研究多集中在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领域,如陈国强、石奕龙,,乔健等,鲜从旅游学角度进行研究。
由于:一、浓厚的地方性;二、开发与保护的迫切性;三、消失趋势的明显性,惠东女民俗的评价和引导在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本文拟在前人基础上,以福建惠东女民俗为例,从旅游资源角度对民俗风情的评价和引导进行浅显的论述并就民俗旅游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一、福建惠东女民俗的评价1、惠东女民俗的社会地位虽初具知名度,惠东女民俗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指标体系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指标体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c8ccbf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61.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指标体系研究
李刚;李阳
【期刊名称】《大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01)009
【摘要】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大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个案,分析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属性、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打分法来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指标体系,以期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总页数】7页(P21-27)
【作者】李刚;李阳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F592.7
【相关文献】
1.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构建 [J], 陈炜;陈能幸
2.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研克 [J], 陈炜;文
冬妮
3.京杭大运河杭州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J], 王立君;李永乐
4.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指标体系研究 [J], 李刚;李阳;
5.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黄山市为例 [J], 邱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惠安女精神的表现和传承-最新文档资料
![惠安女精神的表现和传承-最新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ad1c8f00740be1e640e9ac6.png)
惠安女精神的表现和传承有时候,我总在想,艺术是什么?为什么我会选择油画这个专业?在油画中我用怎样的方式传递我的情感?在《辞海》中我找到关于“艺术”的解释,“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力为特征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
具体的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
” 绘画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形象语言,是再现生活场景、传递情感和体现精神理念的一种视觉形式。
油画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它包含着人的观念,精神,品格,情感,审美等众多主观活动,能丰富地表达人类的情感。
人类心灵本身就很奇妙,不管上帝会不会发笑,思考都是无止境的,痛苦也好愉悦也好,或悲愤颓废或快乐振作,一切都是心灵的一种状态,都是人类情感的表现。
也许正是油画艺术情感表达多元化的特性,深深吸引着我。
在艺术创作的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中,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者直接的表现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称为表现情感艺术。
表现情感的绘画艺术是我一直的追求,那么一幅作品如何才能跟观众产生共鸣,让观众读懂你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是我一直的思考。
因此,进入毕业创作的选材阶段,我一直在苦恼我到底应该选择什么类型的题材,想法很多,但始终没办法定格,选材是我耗费精力最大的。
开始我按自己创作设计的方案拍摄收集了许多素材,也找了很多学摄影的朋友,希望从他们那里获得我想要的东西,可以给我一些灵感。
其中不乏我喜欢的资料。
我挑选了一些给导师看,老师给了我一些建议,之后我就着手草稿。
可是过了几天和同学朋友聊天,我又动摇了,觉得画一些很古典的很美的人物无法传递给观众我所表达的情感,于是我开始重新找适合我的素材。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张“惠安女劳作”的图片,画面很生动,很贴近生活,我很感兴趣,感觉这类照片很能打动人,很能与大家产生共鸣,我想以“惠安女”作为我的创作题材。
[泉州]《惠安女的奥秘》
![[泉州]《惠安女的奥秘》](https://img.taocdn.com/s3/m/2c179d5177232f60ddcca17b.png)
[泉州]《惠安女的奥秘》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08日 15:42编导:曾婷 摄像:俞乐观在福建泉州有个特殊的族群,就是惠安女。
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闻名海内外,有人说她们是少数民族,有人说她们是汉族,究竟她们是什么民族,在泉州又怎样生活?在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的海边,我们看到一些服饰奇特的农村妇女,据说她们就居住在附近的7个乡村,只有几万人。
虽然她们只是全县人口的一小部分,但是引起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的关注。
她们的形象随着文学艺术家们的摄影镜头、诗歌和音乐走上了银幕,书刊、报纸和五线谱,一直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人们把她们的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戏称为封建头,节约衫,民主肚,浪费裤。
每天在崇武做导游的惠安女谢聪慧都这样打扮自己,尽管她不太清楚这种服饰是谁传承下来的,但是惠安的女人视其为美,她也就穿上这种约定俗成的服装了。
这种服饰是哪个民族的呢?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惠安女服饰的色彩与样式和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服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她们戴上斗笠,有点像黎族人和京族人。
她们短小的上衣,特别像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
惠安女喜欢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从色彩上看,和云南水族的服装几乎是一样的。
逢年过节妇女们都梳蝴蝶型的发式,因为蝴蝶是古代百越族崇拜的图腾,那么惠安女和古代百越族有什么关系呢?人们众说纷纭。
确实是有人这样说,这种根据主要是有两个方面。
一个就是在这个地区从1951年到70年代,有发现了一些少量的古代百越民族生活的痕迹,在惠安女生活的大山乍村的山上也曾发现一处所谓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这些东西据考古分析,在两千多年前,在福建这里生活着古代百越族人,主要是闽越人。
一百年前的清代末期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惠安女穿的上衣,腰胸宽大,衣摆长至膝盖,腰间系条百褶裙,这种服装在古代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当时的裤管就很宽大,和现在的裤样相似,中国各地农村的男女都穿这种汉族人常穿的裤子,那时妇女的头上没有戴斗笠和头巾,戴的是这种重达10多公斤的头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以惠安女聚集地为例
朱 赟,叶新才
(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摘 要]参考 FAO 土地适宜性评价同传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质量、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态环 境 条 件 的 角 度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 重 。 同 时 以 惠 安 女 聚 集地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三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综 合 评 价 分 析 ,确 定 崇 武 镇 为 深 度 开 发 的 非 遗 主 题 公 园 开 发 模 式,小岞镇为适度开发的非遗实景舞台剧开发模式,净峰镇为 限 制 开 发 的 非 遗 博 物 馆 模 式。 以 期 通 过 合 理 的 旅 游 开 发 模 式 选择,实现旅游开发带动的惠安女聚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承与保护 。 [关 键 词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开 发 适 宜 性 评 价 ;旅 游 开 发 模 式 ;惠 安 女 聚 集 地 [中 图 分 类 号 ]F592.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4-3784(2015)02-0089-06
(一 )旅 游 开 发 模 式 方 面 学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认 识 经 过 一 个 发 展 的 过 程 ,因 此 旅 游 开 发 模 式 研 究 落 后于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实践发展。研 究始于2007年,学者 从 宏 观 层 面 提 出 了 4 种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开 发 模 式 。 近 年 来 ,学 者 们 尝 试 以 某 一 确 定 地 区 为 例 ,从 微 观 角 度 探 讨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开发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呈现 出 从 宏 观 到 微 观 、从 抽 象 到 具 体 的 特 点 。 目 前 国 内 非 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以具体可操作的开发模 式 为 主 ,其 中 非 遗 博 物 馆 、非 遗 主 题 公 园 、非 遗 实 景 舞 台剧是目前比较成熟的3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综 合开发模式;而特 色 餐 饮、文 化 节 庆、物 化 产 品、影 视 开 发 模 式 只 能 作 为 综 合 开 发 模 式 的 补 充 形 式 ,单 独 开 发 缺 乏 竞 争 力 ;同 时 需 要 关 注 的 是 近 年 来 兴 起 的 与 非 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相对紧密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影响因素识别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以及旅游开发模 式 研 究 ,发 现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开 发 模 式 多 样 且 模 式 间 存 在 交 叉 与 重 叠 ,导 致 开 发 模 式 的 具 体 条 件 要 求 很 难 厘 清 。 因 此 需 要 结 合 《旅 游 景 区 质 量 等 级 的 划 分 与评定》《旅游资源 分 类、调 查 与 评 价》尽 可 能 多 地 列 出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开 发 模 式 的 影 响 因 素 ,获 得 评 价指标初选表。 考 虑 到 具 体 因 素 的 多 样 性 、量 化 难 度 以 及 非 物 质 文 化 旅 游 开 发 的 复 杂 性 与 关 联 性 ,避 免 影 响 因 素 选 择 的 主 观 性 。 需 要 识 别 、筛 选 出 对 旅 游 开 发 模 式 造 成 影 响 的 主 要 因 素 [6],并 进 行 相 应 的 预 处 理 ,如 表 1 所 示 。
图 1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开 发 适 宜 性 评 价 结 构 示 意 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始于非物 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 源 调 查 。 其 中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开 发 模 式 研 究 基 90
于 不 同 种 类 的 开 发 模 式 界 定 、描 述 以 及 模 式 各 自 的 具 体要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即在现有非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普 查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得 到 遗 产 自 身 的 一 定 属性。将两 者 结 合 起 来,从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资 源 质 量、生态环境条件、社 会 经 济 条 件 3 个 方 面 进 行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适 宜 性 评 价 。 最 后 ,将 确 定 的 非 物 质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类型与所评价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资源 旅 游 开 发 适 宜 性 进 行 归 纳,划 分 适 宜 性 等 级:S1高度适宜,S2中等适宜,S3临 界 适 宜,N 不 适 宜, 用以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
旅游资源 分 类 、调 查与评价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完整性
规模与丰度 知名度与影响力
பைடு நூலகம்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预处理 对于指标的预处理 主 要 通 过 筛 选、合 并、细 分 实 现: 1.筛 选 在适宜性评价阶段 综 合 管理指标、旅 游 购 物 指 标 可舍弃 2.合 并 珍稀性、独 特 性、地 方 性、 知名度与影响力合 并 为 非 遗 的 品 级;资 源 和 环 境、环境保护 与 环 境 安 全 合 并 为 环 境 质 量;参 与 性、社会效益 合 并 为 社 区 参与;原真 性、完 整 性、濒 危程度合并为赋存状况 3.细 分 旅游交通指标可以 进 一 步 细 分 为 区 位、依 托 城 镇、可 进 入 性;设 施 与 服 务可分为基 础 设 施、旅 游 配套设施;综 合 管 理 分 为 市 场、投 资;规 模 与 丰 度 分 为 占 地 规 模 、资 源 组 合
2001年至 今,随 着 国 内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资 源 保 护 的 实 践 发 展 ,学 界 对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资 源 保 护 与 旅 游利用 的 关 系 进 行 梳 理,两 者 有 着 萌 芽—保 护—利 用—协调的阶段性特征。旅游开发利用成为非物质 文化遗产资源传承保护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学界的 共识。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旅游资源评价工作的开 展 ,其 中 旅 游 开 发 适 宜 性 评 价 已 经 成 为 决 定 旅 游 资 源 能否得到科学合理配置的基础性工作。相比物质文 化 遗 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无 形 性 的 特 征 使 其 赋 存 更 加 困难,旅游开发的 难 度 也 相 对 更 大。 因 此,对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资 源 是 否 适 合 进 行 旅 游 开 发 ,适 合 何 种 模 式 的 旅 游 开 发 ,适 合 何 种 程 度 的 开 发 所 进 行 评 价 显 得 尤 为重要。
89
以及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模式。在文献梳理过 程 中 发 现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开 发 模 式 存 在 划 分 随 意、模式间界线不清 晰、没 有 具 体 的 指 标 权 重 支 持 等 问 题 ,需 要 进 一 步 总 结 提 炼 。
(二 )旅 游 开 发 适 宜 性 评 价 方 面 与 一 般 旅 游 资 源 不 同 ,由 于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资 源 无 形 性 的 特 点 ,使 其 旅 游 开 发 适 宜 性 评 价 工 作 的 开 展 遇 到 困 难 ,目 前 只 有 极 小 部 分 学 者 围 绕 西 部 地 区 非 物 质文化遗产资源进 行 了 相 关 开 拓 性 研 究,包 括:西 部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的必要性[2],体系的构建和权重的确定 以 [3] 及 相 关 实 证研究 。 [4] 非物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开 发 适 宜 性 评 价 研 究较为分散,不成体 系,与 其 在 旅 游 开 发 过 程 中 的 重 要 性 极 不 相 符 ,亟 需 学 界 研 究 关 注 。 综 上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开 发 模 式 研 究 与 旅 游 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均落后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开发的实 践 发 展,且 目 前 学 界 还 没 有 将 两 者 结 合 起 来 ,即 从 旅 游 开 发 适 宜 性 评 价 的 角 度 来 指 导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开 发 模 式 的 选 择 。 因 此 ,考 虑 到 惠 安 女 聚 集 地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实 际 情 况 ,本 文 尝 试 以 非 物 质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基本条件的不同来构建非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开 发 适 宜 性 评 价 体 系 ,进 而 指 导 惠 安 三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
旅 游 论 坛 ,第 8 卷 ,第 2 期 ,2015 年 3 月 Tourism Forum 2015,Vol 8,No 2(Mar.2015)
[旅 游 文 化 研 究 ]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1502026 http://glit.cn http://lylt.glit.cn
二、非物质文 化 遗 产 旅 游 开 发 适 宜 性 评 价 理论构建
(一 )理 论 框 架 构 建 参照 FAO 土地适 宜 性 评 价 的 步 骤[5],结 合 已 有 传 统 旅 游 资 源 评 价 体 系 ,构 建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开 发 适 宜 性 评 价 理 论 框 架 ,如 图 1 所 示 。
闽南文化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性文化为世人 所知,其中惠安女服 饰、惠 安 石 雕 技 艺 已 经 成 为 国 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闽南 文 化 生 态 保 护 试 验 区 的 划 定 ,标 志 着 闽 南 地 区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提 升 到 了 生 境 、活 态 的 层 面 。 但 是 ,同 大 多 数 地 区 一 样 , 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赋存情况还是令人担忧。 因 此 ,对 惠 安 女 聚 集 地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开 发 研 究显得尤其紧迫。
* [基金项目]2013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2013B188) [收 稿 日 期 ]2014-08-15 [作者简介]朱赟(1991- ),男,华侨大学旅游学院2013级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城市旅游规划与管 理;叶 新 才(1970- ),男,江 西 全 南 人 ,华 侨 大 学 旅 游 学 院 副 教 授 ,北 京 大 学 城 市 与 环 境 学 院 访 问 学 者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旅 游 资 源 评 价 、旅 游 规 划 与 管 理 。 [引用格式]Zhu Y,Ye XC.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Taking Hui’an female’s gathering place as an example [J].Tourism Forum, 2015,8(2):89-94.[朱 赟 ,叶 新 才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开 发 适 宜 性 评 价 研 究 :以 惠 安 女 聚 集 地 为 例 [J].旅 游 论 坛 ,2015,8(2):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