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word版)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分子生物学1.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2.DNA的二级结构:指两条DNA单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三股螺旋结构以及四股螺旋结构。

3.DNA的三级结构:双链DNA进一步扭曲盘旋形成的超螺旋结构。

4.DNA的甲基化:DNA的一级结构中,有一些碱基可以通过加上一个甲基而被修饰,称为DNA的甲基化。

甲基化修饰在原核生物DNA中多为对一些酶切位点的修饰,其作用是对自身DNA产生保护作用。

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则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有重要作用。

真核生物DNA中,几乎所有的甲基化都发生于二核苷酸序列5’-CG-3’的C上,即5’-mCG-3’.5.CG岛:基因组DNA中大部分CG二核苷酸是高度甲基化的,但有些成簇的、稳定的非甲基化的CG小片段,称为CG岛,存在于整个基因组中。

“CG”岛特点是G+C含量高以及大部分CG二核苷酸缺乏甲基化。

6.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1)DNA是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

(2)DNA双链是右手螺旋结构。

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10对碱基,螺距为3.4nm. DNA 双链说形成的螺旋直径为2 nm。

每个碱基旋转角度为36度。

DNA双螺旋分子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目前认为这些沟状结构与蛋白质和DNA间的识别有关。

(3)疏水力和氢键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DNA双链结构的稳定横向依靠两条链互补碱基间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7.核小体的组成: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被称为核小体,由DNA和5种组蛋白H1,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

各两分子的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八聚体的核心组蛋白,DNA双螺旋缠绕在这一核心上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

核小体的核心颗粒之间再由DNA和组蛋白H1构成的连接区连接起来形成串珠样结构。

8.顺反子(Cistron):由结构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序列亦称为顺反子。

9.单顺反子(monocistron):真核生物的一个结构基因与相应的调控区组成一个完整的基因,即一个表达单位,转录物为一个单顺反子。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分子生物学需要掌握的重点一、DNA、RNA、蛋白质、质粒、基因、端粒、聚合酶、密码子、突变、变性的概念或结构、性质及特点;二、复制、转录、逆转录、翻译、加工修饰、靶向输送的主要过程及特点;三、癌基因的概念、原癌基因产物的类型及细胞定位、癌基因活化致癌的主要机制;四、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主要步骤、酶学及特点;五、基因表及其调控的原理、主要过程或步骤,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节机制;六、常用的基因诊断及基因治疗技术;七、基因克隆、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管家基因、抑癌基因、Klenow片段、核蛋白体、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人类基因组计划、原位杂交的概念;八、双脱氧末端终止法DNA测序、重组DNA技术的主要步骤;九、结构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遗传密码、反式作用因子、氨基酰-tRNA、基因组文库、DNA多态性、转位因子、探针、Tm值、DNA微阵列、DNA甲基化的概念、性质;十、核酸分子杂交的主要类型、PCR的主要步骤及引物设计;十一、DNA、RNA及多肽链的合成方向;十二、真核细胞转染的基本方法;十三、细胞周期的主要调控点;十四、DNA损伤及修复的主要类型和机制;十五、基因文库筛选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名词解释●质粒——是细菌细胞内携带的染色体外的DNA分子,是共价闭合的环状DNA分子,能独立进行复制。

质粒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够完成自己的复制。

●基因——指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及表达这些信息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

●癌基因——是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因,具有潜在的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特性,它的结构异常或表达异常,可以引起细胞癌变。

●基因克隆——是指把一个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基因片段)转入另一个生物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得到一群完全相同的基因片段,又称DNA克隆。

●抑癌基因——是指存在于正常细胞内的一大类可抑制细胞生长并具有潜在抑癌作用的基因,当这类基因在发生突变、缺失或失活时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而导致肿瘤发生。

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分子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超级调控子:也称为魔斑,对细菌的基因表达起到调控的作用,能够全面的抑制基因的表达。

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封闭环状DNA分子。

假基因:是基因组中因突变而失活的基因,无蛋白质产物。

一般是启动子出现问题。

SD序列(Shine-Dalgarno):在mRNA的起始码AUG上游4-13 bp之前的一段嘌呤的序列AGGAGG,为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位点。

弱化子(attenuator):有些mRNA前导区中含有一个调节区。

启动子(Promotor):起始RNA合成的一段DNA序列。

终止子(terminators):细菌RNA合成的终止需要一个终止信号,在其DNA中(模板链)有一段特定的DNA序列。

增强子(enhancer),又称上游序列,一般位于100bp以上,可位于转录起始点的上游,下游和基因的内部。

对于依赖于TATA框和不依赖TATA框的转录都有增强转录效应。

SOS反应:DNA受到严重损伤时,会引起细胞产生一系列变化,启动与DNA 修复有关的一组基因,产生一系列的蛋白来应急,此反应称为SOS反应。

衰减子:色氨酸操纵子中,前导序列可以被转录,成为mRNA的一部分,在接近TrpE之前,前导肽序列之后为转录的终止序列,由一个特征的RNA发夹环组成,随后为8个U残基,此处称为弱化子,又称衰减子。

操纵子(operon):原核生物中功能上相关的基因相连,由同一控制区控制转录,这些基因包括结构基因,操纵基因,启动子调节基因几部分称操纵子。

CAP为代谢降解物基因激活蛋白(catabolite gene activator protein, CAP):分子量为45KD的二聚体,它对转录没有影响,只有cAMP 与它结合后才起作用,控制RNA Pol在乳糖操纵子上与启动子的结合。

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frame)——没有终止密码子打断的阅读,通常是从DNA(不是RNA)顺序推论出开放阅读框的存在。

分子生物学复习

分子生物学复习

1、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影响双螺旋结构稳定性因素:氢键(弱键,可加热解链,氢键堆积,有序排列)、磷酸酯键(强键,需酶促解链)、0.2mol/L NA生理盐条件(消除DNA单链上磷酸基团间的静电斥力)、碱基堆积力(非特异性结合力)、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力。

不稳定性因素:磷酸基团间的静电斥力、碱基内能增加(温度),使氢键因碱基排列有序状态的破坏而减弱。

2、反向重复序列又称回文序列,指在双链DNA序列中按确定方向阅读双链中每条单链的序列都相同的DNA结构。

3、割裂基因: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非编码区域隔开,使阅读框不连续,这种基因称为割裂/断裂基因。

4、重叠基因:两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完全重叠或部分重叠的情况,即一段核苷酸片段被两个基因重复使用的现象。

7真核生物DNA序列组织:单拷贝序列、轻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5、基因家族: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

10、基因簇:指基因家族中的各成员紧密成簇排列成大段的串联重复单位,定位于染色体的特殊区域。

他们属于同一祖先的基因扩增产物。

11、基因簇中还包括一些没有功能的假基因,广义的基因家族分为两类,一种是家族成员的全序列至少编码序列的具有高度的同源序列,第二种是各成员间在编码产物上有大段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

12、DNA复制:亲代双链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分别以各单链DNA分子为模板,聚合与自身碱基可以互补配对的游离的dDTP,合成出两条与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13、复制子(复制单位):基因组内能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

14、DNA复制的方式:θ型复制、滚动环式复制、D-环式复制。

15、复制叉:复制开始,在复制起点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叉形结构,是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质组装成复合物和新链合成的部位。

16、复制叉,DNA的复制至少需要20多种酶和蛋白质结合在复制叉部位,形成复杂的复制体结构。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doc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doc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doc第一讲染色体与DNA一染色体(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1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优点:储存遗传信息量大;碱基互补,双螺旋结构使遗传稳定;核糖2′ -OH脱氢使在水中稳定性大于RNA;可以突变以进化,方便修复以稳定遗传2真核细胞染色体特点:①分子结构相对稳定;②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③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整个生命过程;④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3 染色体蛋白主要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两类。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中, DNA与组蛋白的质量比约为 1:14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分为H1、H2A、H2B、H3及H4五种,与DNA共同组成核小体。

组蛋白含有大量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其中 H3、H4富含精氨酸, H1富含赖氨酸。

H2A、H2B介于两者之间。

5 组蛋白具有如下特性:①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不同种生物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十分相似)②无组织特异性(只有鸟类、鱼类及两栖类红细胞染色体不含H1而带有 H5)③ 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而大部分疏水基团都分布在C端。

碱性的半条链易与DNA的负电荷区结合,而另外半条链与其他组蛋白、非组蛋白结合)④存在较普遍的修饰作用(如甲基化、乙基化、磷酸化及ADP核糖基化等。

修饰作用只发生在细胞周期的特定时间和组蛋白的特定位点上)二DNA1 真核细胞基因组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2 C值反常现象:①所谓 C值,通常是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②同类生物不同种属之间DNA总量变化很大。

从编码每类生物所需的DNA量的最低值看,生物细胞中的C值具有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逐渐增加的趋势。

3 真核细胞DNA序列可被分为3类:①不重复序列(它占DNA 总量的 10%~80%。

不重复序列长约750~ 2 000bp ,相当于一个结构基因的长度)②中度重复序列(各种rRNA、 tRNA以及某些结构基因如组蛋白基因等都属于这一类)③高度重复序列—卫星 DNA(只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占基因组的 10%~60%,由 6~100个碱基组成)三染色体与核小体1 染色质 DNA的 Tm值比自由 DNA高,说明在染色质中DNA极可能与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2 在染色质状态下,由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催化的DNA 复制和转录活性大大低于在自由DNA 中的反应3 DNA片段均为 200bp基本单位的倍数,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200 bpDNA和组蛋白八聚体(由 H2A、H2B、 H3、 H4各两个分子生成)组成四级压缩:第一级(DNA+组蛋白→核小体)第二级(核小体→螺线管)第三级(螺线体→超螺旋)第四级(超螺线体→染色体)4 原核生物基因组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且 DNA含量少主要是单拷贝基因整个染色体 DNA几乎全部由功能基因与调控序列所组成;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呈线性对应状态。

分子生物学重点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重点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双螺旋模型。

1983年,美国遗传学家McClintock由于在50年代提出并发现了可移动的遗传因子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染色体组成:(1)组蛋白:H1、H2A、H2B、H3、H4。

(2)非组蛋白(3)DNA(4)RNA染色体包装:①核小体:200bp左右DNA分子盘绕在H2A、H2B、H3、H4各两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外,H1位于核小体外。

7②螺线管:染色细丝盘绕成而成,每一个螺旋包含6个核小体。

6③超螺旋:30个30nm螺线管缠绕而成。

40④染色体:超螺旋圆筒进一步压缩。

5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①基因组庞大;②基因组存在大量重复序列;③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④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⑤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⑥存在大量顺式作用元件;⑦存在大量的DNA多样性,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⑧具有端粒结构。

C值: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①结构简练;②存在转录单元;③有重叠基因。

DNA的一级结构: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其排列顺序,表示该DNA分子的化学构成。

DNA的二级结构: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结构。

①右手螺旋:A-DNA:与B-DNA比大沟变窄,小沟变宽。

每圈螺旋11个碱基对B-DNA:是大多数DNA的构象。

相邻碱基对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即顺中心轴方向,每个0.34nm有一个核苷酸,以3.4nm为一个结构重复周期,双螺旋的直径为2.0nm。

②左手螺旋:Z-DNA:每圈螺旋含12对碱基,大沟平坦,小沟深而窄,核苷酸构象順反相间,螺旋骨架成呈Z字形。

DNA的变性:DNA溶液温度接近沸点或者pH较高时,DNA双链的氢键断裂,最后完全变成单链的过程。

复性是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从单链恢复成双链的过程。

Tm值:DNA在260nm处吸光度最大。

将吸光度相对温度变化绘制曲线,吸光度增大到最DNA的解链温度(熔点)。

分子生物学总复习

分子生物学总复习

第二章 核酸、蛋白质结构 1 Nucleic Acid Structure And Function
嘌呤碱(A、G)
碱基
核苷 戊糖 核酸 核苷酸 (DNA、RNA) 磷酸 嘧啶碱(C、T、U) 核糖-RNA
脱氧核糖-DNA
•DNA的一级结构——DNA sequence •DNA二级结构——DNA double helix A-DNA B-DNA Z-DNA
5、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单个复制起点、终点,多 个转录起点、终点。 6、存在DNA结合的蛋白质
• 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 1、基因组结构相对原核生物要大得多,聚集在 细胞核内,由一套染色体构成。 2、DNA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结合,复制时形 成多复制子。 3、存在大量的非编码区和重复序列。 4、断裂基因,单顺反子。 5、存在多基因家族。 真核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的差异?
• Multigene family(多基因家族)Tandem gene clusters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结构相似、功能相关、来 源相同的一组基因称多基因家族,如珠蛋白基因家族。在多 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并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些基 因称为假基因。
• genetic map: showing the relative distance between two
genes and measured by the frequency of recombinant.
• physical map: showing how much DNA separates two genes markers and is measured in base pairs . • sequence map: showing base pair sequences in DNA . • Gene map: referring to the specific locations of genes on chromosomes. • minisatellite DNA: is a section of DNA that consists of a short series of bases 10–60bp core sequence. • microsatellite DNA: is a section of DNA that consists of a short series of bases 1–12bp core sequence.

分子生物学(全)

分子生物学(全)

第一章核酸的基本知识及核酸化学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1)自我复制,代代相传。

(2)储备、传递信息的潜在能力。

(3)稳定性强,但能够变异。

(4)细胞分裂时把遗传信息有规律分配到子细胞中。

核酸的发现:1868年,瑞士青年科学家 F.Miescher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证明试验:1944,O.Avery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952,A.D Hershey和M.Chase噬菌体感染实验DNA转化实验-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结论是:S型菌的DNA将其遗传特性传给了R型菌,DNA就是遗传物质。

从此核酸是遗传物质的重要地位才被确立,人们把对遗传物质的注意力从蛋白质移到了核酸上。

噬菌体的侵染标记实验-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过程-证实RNA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核酸是生命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核酸的元素组成:C H O N P核酸的元素组成有两个特点:1.一般不含S2.P含量较多,并且恒定(9%-10%)。

因此,实验室中用定磷法进行核酸的定量分析。

(DNA9.9%、RNA9.5%?)核酸(DNA和RNA)是一种线性多聚核苷酸,它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核苷酸。

DNA A 核苷酸本身由核苷和磷酸组成,而核苷则由戊糖和碱基形成。

组成核酸的戊糖有两种。

DN 所含的戊糖为β-D-2-脱氧核糖;RNA所含的戊糖则为β-D-核糖。

核苷由戊糖和碱基缩合而成,嘌呤的N9或嘧啶的N1与戊糖C-1C-1’’-OH以C-N糖苷键相连接。

核苷酸是核苷的磷酸酯。

作为DNA或RNA结构单元的核苷酸分别是5′-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和5′-磷酸-核糖核苷酸。

核苷酸的衍生物ATP(腺嘌呤核糖核苷三磷酸)----最广泛;GTP(鸟嘌呤核糖核苷三磷酸);环化核苷酸cAMP 和cGMP主要功能是作为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信使。

辅酶核苷酸:NAD+NADP+FMN FAD CoA生物化学上维生素与辅酶核苷酸的生物学作用(1)参与DNA、RNA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糖与磷脂的合成。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物学复习资料第⼀章1、分⼦⽣物学定义:从分⼦⽔平研究⽣物⼤分⼦的结构与功能从⽽阐明⽣命现象本质的科学,主要指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保持(损伤和修复)、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与调控。

2、Crick提出中⼼法则(P463)第⼆章1、染⾊体的结构和组成原核⽣物:●⼀般只有⼀条⼤染⾊体且⼤都带有单拷贝基因,除少数基因外(如rRNA基因)是以多拷贝形式存在。

●整个染⾊体DNA⼏乎全部由功能基因和调控序列所组成。

●⼏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蛋⽩质序列呈线性对应关系。

真核⽣物:真核⽣物染⾊体中DNA相对分⼦质量⼀般⼤⼤超过原核⽣物,并结合有⼤量的蛋⽩质,结构⾮常复杂。

其具体组成成分为:组蛋⽩、⾮组蛋⽩、DNA。

2、组蛋⽩⼀般特性:进化上的保守性(不同种⽣物组蛋⽩的氨基酸组成是⼗分相似的。

对稳定真核⽣物的染⾊体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组织特异性;肽链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

例如,N端的半条链上净电荷为+16,C端只有+3,⼤部分疏⽔基团都分布在C端);H5组蛋⽩的特殊性:富含赖氨酸(24%);组蛋⽩的可修饰性(包括甲基化、⼄基化、磷酸化)。

3、变性:DNA双链的氢键断裂,最后完全变成单链的过程称为变性。

增⾊效应:在变性过程中,260nm紫外线吸收值先缓慢上升,当达到某⼀温度时骤然上升,称为增⾊效应。

4、复性:热变性的DNA缓慢冷却,单链恢复成双链。

减⾊效应:随着DNA的复性, 260nm紫外线吸收值降低的现象。

5、融解温度(Tm ):变性过程紫外线吸收值增加的中点称为融解温度。

⽣理条件下为85-95℃6、C值反常现象:C值是⼀种⽣物的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般情况,真核⽣物C值是随着⽣物进化⽽增加,⾼等⽣物的C值⼀般⼤于低等⽣物,但是某些两栖类C值⼤于哺乳动物,这种现象叫C值反常现象。

7、核⼩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成的⼋聚体和由⼤约200bpDNA组成的。

分子生物学考试复习重点

分子生物学考试复习重点

分子生物学重点1.将外源基因导入的方法常用的基因工程真核细胞包括酵母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1)外源基因导入酵母细胞:在对酵母细胞进行外源DNA转化时,一般先需要用酶将其细胞壁消化水解,变成原生质体。

蜗牛消化酶具有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葡萄糖酸酶以及几丁质酶等,对酵母菌细胞壁有良好水解作用。

原生质体在氯化钙和聚乙二醇存在下,重组DNA能容易地被宿主细胞吸收,转化的原生质体悬浮在营养瓶中,即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2)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有:1.磷酸钙共沉淀法。

2.DEAE-葡聚糖或聚阳离子,它们能结合DNA并促使细胞吸收;3.脂质体法4.脂质转染法5.电穿孔法6.显微注射法(3)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有:1.转化法2.电穿孔和脂质体法3.显微注射法5.基因枪法4.农杆菌感染法:根瘤农杆菌的Ti质粒上有一段T-DNA ,又称转移DNA,能携带外源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内,并整合到染色体DNA中,因此Ti质粒是目前植物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理想的基因载体。

2.核糖体活性中心(核糖体的活性位点)(1)mRNA结合位点(2)P位点(3)A位点(4)肽基转移酶活性位点(转肽酶中心)(5)5SrRNA位点(50S上)(6)E位点(50S上)与氨酰基-tRNA释放有关。

大小亚基在合成中的分工小亚基:对mRNA特殊序列的识别(SD序列)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相互作用。

大亚基:AA-tRNA,肽基-tRNA的结合,肽键的形成等。

3.凝胶电泳(操作的主要因素)技术原理流程图目的:分离不同的DNA分子电泳迁移率:电泳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

影响迁移率的因素:(1)与电场强度、电泳分子净电荷成正比;(2)与电泳分子的摩擦系数成反比分子摩擦系数为分子大小、极性、介质粘度的函数。

.DNA和RNA在电场中为多聚阴离子,电泳时向正极移动。

速度在于分子大小和构型。

.电泳介质:一般用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浓度与所分离的DNA和RNA的大小有关。

分子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分子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分子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分子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ORF答:ORF是XXX的缩写,即开放阅读框架。

在DNA链上,由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开始,到终止密码为止的一个连续编码列,叫做一个开放阅读框架。

2.结构基因答: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s)可被转录形成mRNA,并翻译成多肽链,构成各种结构蛋白质或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和激素等。

3.断裂基因答:基因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一个基因不仅仅包括编码蛋白质或RNA的核酸序列,还包括保证转录所必需的调控序列、位于编码区5'端与3'端的非编码序列和内含子。

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split gene)。

4.选择性剪接答:选择性剪接(也叫可变剪接)是指从一个mRNA前体中经由过程不同的剪接体式格局(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组合)发生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而终究的蛋白产物会表现出不同大概是相互拮抗的功能和布局特征,大概,在相同的细胞中由于表达程度的不同而招致不同的表型。

5.C值答:基因组的大小通常以其DNA的含量来表示,我们把一种生物体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成为C值(C value)。

6.生物大分子答: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

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

7.酚抽提法答:酚抽提法最初于1976年由Stafford及其同事提出,经由过程改良,以含EDTA、SDS及无DNA酶的RNA酶裂解缓冲液破裂细胞,经蛋白酶K处理后,用pH8.0的Tris饱和酚抽提DNA,重复抽提至一定纯度后,按照不同需要进行透析或沉淀处理获得所需的DNA样品。

8.凝胶过滤层析答:凝胶过滤层析也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利用凝胶分子筛对大小、形状不同的分子进行层析分离,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分子生物学》知识要点汇总

《分子生物学》知识要点汇总

《分子生物学》知识要点汇总1. 基因表达:转录+翻译。

2. 时间特异性、空间特异性,管家基因(组成性表达)3. 转录起始(基本控制点)4. 原核与真核区别:基因表达原核真核启动子o 因子识别-35 区TTGACA-10 区TATAAT -25 区TATA 盒TF- ⅡD 决定了聚合酶识别特异性特点操纵子模型具有普遍性顺式作用原件具有普遍性机制主要是负性调节(阻遏调节)主要是正性调节(诱导调节)结果转录衰减染色体结构改变原核生物:单复制子,多顺反子真核生物:多复制子,单顺反子1. 得:染色体分离、化学合成、基因组文库、cDNA 法、PCR 法。

2. 选:克隆载体(质粒、自我复制),表达载体(大肠杆菌)3. 接:DNA 连接酶,黏性末端连接准确性最高。

4. 转:重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为转化,重组噬菌体导入大肠杆菌为转染。

5. 筛:载体遗传标志、标志补救、序列特异性(分子杂交、PCR、测序、RE 酶切)、亲和筛选1. RE:细菌产生,识别回文结构,切割双链DNA 得到黏性末端。

2. DNA 连接酶:目的基因+载体重组。

2. DNApol I 的大片段(Klenow):cDNA→dsDNA,标记3´-端。

3. 逆转录酶:mRNA→cDNA。

5. 多聚核苷酸激酶:5´-OH 末端磷酸化作标记探针。

6. 末端转移酶:3´-OH 末端加尾。

7. 碱性磷酸酶:切除末端磷酸基团。

1. 正常。

2. 获得启动子或增强子、染色体易位、基因扩增、点突变。

3. 产物:类别名称生长因子(本质是多肽)sis(过度表达)、int-2生长因子受体(本质蛋白质) fms、kit、her-2/erb-b2 (扩增)、EGFR/erb-b1细胞信号转导蛋白膜结合酪氨酸激酶src、abl(转位)细胞内酪氨酸激酶TRK细胞内丝/苏氨酸激酶 raf膜GTP 结合蛋白ras(点突变)转录因子fos、jun、myc(转位)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4. 与肿瘤相关。

分子生物学 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 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DNA结构的多态性:存在结构参数有一定差异的双螺旋DNA。

如B-DNA,A-DNA,Z-DNA。

2、熔解温度:变形过程紫外线吸收值增加的中点,即DNA双链中有一半发生变性的温度。

3、DNA变性:DNA双链的氢键断裂最后完全变为单链的过程。

(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4、DNA复性:变性DNA在适当(一般低于Tm值20-25℃)条件下,两条链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5、C值矛盾:C值是一种生物体的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真核细胞基因组中在结构和功能很相似的同一类生物中它的C值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出现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

6、半保留复制:由亲代DNA生长子代DNA时,每个新形成的子代DNA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和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7、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其中一条链的复制是连续的,而另一条子链的复制是不连续的。

8、前导链:DNA复制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一致并连续合成的链为前导链。

9、滞后链: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一相反,形成许多不连续的片段,最后再连成完整的DNA链为滞后链。

10、冈崎片段:前导链连续合成,而滞后链只能是断续的合成5’-3’的多个短片段,这些不连续的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11、转录: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A为魔板合成RNA的整个过程,包括起始、延伸、终止等步骤。

12、启动子:指被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启动基因转录的一段DNA序列。

13、反式作用因子:能直接、间接辨认和结合转录上游区段DNA的蛋白质。

14、RNA拼接:一个基因的外元和内元共同转录在一条转录产物中,将内元去除而把外元连接起来形成成熟RNA分子的过程。

15、三联子密码:mRNA链上的核苷酸从一个特定的起始位点开始,按每三个核苷酸代替一个氨基酸的原则,依次合成一条多肽链的过程。

16、开放读码框:从mRNA 5’端起始密码子AUG到3’端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各个三联体密码连接排列编码的一个蛋白质多肽链。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绝对重点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绝对重点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版)一名词解释1 Southern blot / Northern blot—DNA斑迹法 / RNA转移吸印技术。

是为了检测待检基因或其表达产物的性质和数量(基因拷贝数)常用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二者均属于印迹转移杂交术,所不同的是前者用于检测DNA样品;后者用于检测RNA样品。

2 cis-acting element / trans-acting factor—顺式作用元件 / 反式作用因子。

均为真核生物基因中的转录调控序列。

顺式作用元件是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定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反应元件和poly(A)加尾信号。

反式作用因子是能与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结合、对基因表达的转录起始过程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如RNA 聚合酶、转录因子、转录激活因子、抑制因子。

3VNTR / STR—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 短串联重复。

均为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

前者也叫高度可变的小卫星DNA,重复单位约9~24bp,重复次数变化大,变化高度多态性;后者也叫微卫星DNA,重复单位约2~6 bp,重复次数约10~60次,总长度通常小于150bp 。

(参考第7题)4 viral oncogene / cellular oncogene—病毒癌基因 / 细胞癌基因。

病毒癌基因指存在于逆转录病毒中、体外能使细胞转化、体内能导致肿瘤发生的基因;细胞癌基因也叫原癌基因,指存在于细胞内,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基因序列。

正常情况下不激活,与细胞增殖相关,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

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第1 页/共16 页5 ORF / UTR—展开阅读框 / 非翻译区。

均指在mRNA中的核苷酸序列。

前者是特定蛋白质多肽链的序列信息,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决定蛋白质分子的一级功能;后者是位于前者的5'端上游和3'端下游的、没有编码功能的序列,主要参加翻译起始调控,为前者的多肽链序列信息改变为多肽链所必须。

分子生物学重点归纳

分子生物学重点归纳

分子生物学重点归纳分子生物学重点归纳1.奠定了分子生物学的几大重大发现1)细胞学说证明了动植物都是有细胞组成的2)孟德尔的遗传学规律最先使人们对形状产生认识3)摩尔根的基因学说进一步将性状与基因相偶联,成为现代遗传学的4)Watson和Crick提出了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双螺旋模型,为充分揭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铺平了道路5)在蛋白质方面,Sumner证实了酶是蛋白质,Sanger利用纸电泳及色谱技术开创了蛋白质序列分析的先河2.染色体和染色质之间的区别?什么是染色体?什么是染色质?染色质与染色体有共同的组成成分,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功能阶段中所呈现的不同构象。

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特定阶段,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化形成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的形状,即染色体3.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我们所谈到的所谓的C值矛盾?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C值矛盾?以及C值矛盾我们可以怎么解答?C值: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称为C 值。

C值矛盾:指C值往往与种系进化的复杂程度不一样,某些低等生物却具有较大的C值。

C值矛盾的形成:真核生物基因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含有大量重复的序列,许多DNA序列可能不编码蛋白质,没有生理功能,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功能DNA所隔开,这样就容易造成C值矛盾。

4.DNA和RNA的全名?DNA的组成单位是什么?核苷酸又是什么呢?再往下分,一层一层的了解。

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英文全称:deoxyribonucleic acid。

RNA,又称核糖核酸,英文全称:Ribonucleic Acid DNA的组成单位: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又由磷酸基团,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组成,其中含氮碱基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基因【目的要求】掌握:基因的概念及结构特点;结构基因;基因转录调控相关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多顺反子,单顺反子。

一、基因:是负责编码RNA或一条多肽链的DNA片段,包括编码序列、编码序列外的侧翼序列及插入序列。

二、结构基因:基因中编码RNA或蛋白质的DNA序列成为结构基因。

三、基因转录调控相关序列:1原核生物基因的调控序列中最基本的是启动子和终止子,有些基因中还有不同的调节蛋白结合位点或操纵元件。

操纵元件:是一段能够被不同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是决定基因表达效率的关键元件。

2真核生物基因中的调控序列一般被称为顺式作用原件,包括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反应元件和poly(A)加尾信号。

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元件:TATA盒-TFIID-RNA聚合酶复合物(启动转录);CAA盒-CTF(决定转录的效率);GC盒-Sp1(促进转录)。

增强子:可特异性的与转录因子结合,增强转录因子的活性。

四、顺式作用元件:真核生物基因中的调控序列一般被称为顺式作用原件。

包括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反应元件和poly(A)加尾信号。

五、多顺反子: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多转录为多顺反子mRNA,即每一个mRNA分子带有几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来自几个结构基因),利用共同的启动子及终止信号,组成“操纵子”的基因表达调控单元。

转录出来的mRNA分子可以编码几种不同的、但是多为功能相关蛋白质。

六、单顺反子:真核生物结构基因转录为单顺反子mRNA,即一个编码基因转录生成一个mRNA分子、经翻译生成一条多肽链,基本上没有操纵子的结构。

转录生成的mRNA前体中既有编码序列(外显子),又有间隔序列(内含子),需要进行转录后的剪切加工以及各种修饰,形成成熟的mRNA。

1熟悉:基因型;表现型;基因突变;;外显子;内含子;选择性剪接。

一、基因型:指逐代传递下去的成对因子的集合,因子中一个来源于父本,另一个来源于母本。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

第一讲染色体与DNA一染色体(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1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优点:储存遗传信息量大;碱基互补,双螺旋结构使遗传稳定;核糖2′-OH脱氢使在水中稳定性大于RNA;可以突变以进化,方便修复以稳定遗传2 真核细胞染色体特点:①分子结构相对稳定;②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③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整个生命过程;④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3 染色体蛋白主要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两类。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中,DNA与组蛋白的质量比约为1:14 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分为H1、H2A、H2B、H3及H4五种,与DNA共同组成核小体。

组蛋白含有大量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其中H3、H4富含精氨酸,H1富含赖氨酸。

H2A、H2B介于两者之间。

5 组蛋白具有如下特性:①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不同种生物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十分相似)②无组织特异性(只有鸟类、鱼类及两栖类红细胞染色体不含H1而带有H5)③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而大部分疏水基团都分布在C端。

碱性的半条链易与DNA的负电荷区结合,而另外半条链与其他组蛋白、非组蛋白结合)④存在较普遍的修饰作用(如甲基化、乙基化、磷酸化及ADP核糖基化等。

修饰作用只发生在细胞周期的特定时间和组蛋白的特定位点上)二 DNA1 真核细胞基因组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2 C值反常现象:①所谓C值,通常是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②同类生物不同种属之间DNA总量变化很大。

从编码每类生物所需的DNA量的最低值看,生物细胞中的C值具有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逐渐增加的趋势。

3 真核细胞DNA序列可被分为3类:①不重复序列(它占DNA总量的10%~80%。

不重复序列长约750~2 000bp,相当于一个结构基因的长度)②中度重复序列(各种rRNA、tRNA以及某些结构基因如组蛋白基因等都属于这一类)③高度重复序列—卫星DNA(只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占基因组的10%~60%,由6~100个碱基组成)三染色体与核小体1 染色质DNA的Tm值比自由DNA高,说明在染色质中DNA极可能与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2 在染色质状态下,由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催化的DNA复制和转录活性大大低于在自由DNA 中的反应3 DNA片段均为200bp基本单位的倍数,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200 bpDNA和组蛋白八聚体(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生成)组成四级压缩:第一级(DNA+组蛋白→核小体)第二级(核小体→螺线管)第三级(螺线体→超螺旋)第四级(超螺线体→染色体)4 原核生物基因组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且DNA含量少主要是单拷贝基因整个染色体DNA几乎全部由功能基因与调控序列所组成;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呈线性对应状态。

复习重点、试题-分子生物学mu 最终版

复习重点、试题-分子生物学mu 最终版

1基因:基因是基因组中的一个功能性遗传单位,是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2基因组:基因组是一个细胞或一种生物体的整套遗传信息。

3质粒:是指细菌细胞染色体意外,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分子。

4蛋白质组:是指一种基因所表达的全套蛋白,既包括一个细胞或一个组织或一个机体的基因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7DNA重组:是指不同来源的DNA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重新组合成新的DNA分子的过程,8限制性内切酶:是指能识别和水解双链DNA分子的内特异序列的核酸水解酶。

9载体:是指携带靶DNA片段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曾和表达的运载工具,常用的载体有: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病毒载体和人工染色体等。

12核酸分子杂交:单链的核酸分子在适合的条件下,与具有碱基互补序列的异核酸形成双链杂交的过程。

13杂交:将一种核酸单链标记成探针,再与另一核酸单链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可以形成异源核酸分子的双链结构的过程,14PCR:是一个在体外特异的复制一段已知序列的DNA片段的过程,这项技术使人们能够人们很快的从试管中获得大量拷贝的特异核酸片段。

15分子生物学检验:从基因水平上解释疾病发生机制,明确疾病诊断,跟踪疾病过程,指导个体化治疗的先进技术手段。

17反义核酸:是用人工合成的15-25个核苷酸片段,通过碱基互补配对选择与特定的RNA或DNA互补结合,从而能专一性的抑制基因的转录与翻译。

18核酶:是一类具有酶的特异性催化功能的RNA分子,能序列特异性地剪切底物RNA或修复突变的RNA。

19致病基因:能导致遗传病或遗传病发生相关的基因。

20血红蛋白:是由于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异常而发生的一类遗传性贫血。

分两类一异常血红蛋白病eg镰状细胞贫血二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也称地中海贫血21地中海贫血:也称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是由于球蛋合成速率降低,引起a链和非a链缺乏称为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22血友病:由于基因缺陷而使其中某一凝血因子蛋白表达降低或确实造成的一种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双螺旋膜型。

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两大部分。

基因组:由生物体内所有的染色体组成的。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成包括:蛋白质:组蛋白(染色体结构蛋白,组成核小体)、非组蛋白(RNA聚合酶、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微管蛋白),真核生物基因组DNA,染色质和核小体。

DNA包装步骤:(核小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体)1)核小体的形成是染色体中DNA压缩的第一阶段。

核小体的组成:组蛋白+200bp DNA。

核小体组蛋白:H2A、H2B、H3、H4各两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并伴有H1在核小体在外边,直径10nm。

2)将200bp的DNA分子(2nm)缠绕在核小体外,从68nm压缩到10nm中,压缩率1/73)六个核小体形成一个螺线管,压缩率1/6,直径30nm4)螺线管形成超螺线管,压缩率1/40,直径4000nm5)超螺线管形成染色单体,压缩率1/5DNA的结构:(1)DNA的一级结构:四种核苷酸的连接排列顺序。

(2)DNA的二级结构:两条多核苷酸链反相平行盘绕所成的双螺旋结构。

(3)DNA的高级结构:多数为双链DNA,少数为单链;形成超螺旋,构成质粒分类:右手螺旋(A-DNA构象、B-DNA构象)、左手螺旋(Z-DNA构象)B-DNA构象特点:1)A-T丰富的DNA片段常呈B-DNA构型;2)脱氧核苷酸在外侧,碱基在内侧;3)链间形成的有螺旋状凹槽构成:大沟、小沟(沟用来接收Pr 的结合);4)相邻碱基对平面间距0.34nm,结构重复周期3.4nm,双螺旋直径2.0nm;5)磷酸二脂键链接核苷酸;6)脱氧核糖环平面基本与纵轴大致平行A-DNA构象:DNA模板链与转录所得RNA链间形成的双链,双链RNA之间形成的构象也是A-DNA构象.Z-DNA构象特点:1)12个碱基一圈,比A构型紧;2)只有一个螺旋沟,难于蛋白质结合;3)重复的结构式二核苷酸;4)碱基不再中央,外圈的碱基难被化学物质结合识别意义:用于调控基因转录,Z构型变为B构型,可以使得近端区域活化转录;使得远端基因转录停止。

DNA的复制:(1)步骤:1)解链:DNA链改变构象,从复制叉开始解链,此为DNA复制的起点2)拓扑:防止超螺旋3)单链结合蛋白(SSB)结合单链DNA:4)引物结合:RNA引物提供3`-OH末端5) DNA聚合酶:去掉结合蛋白,切除RNA引物6)滑动夹:推动DNA聚合酶前进7 )DNA连接(2)原料:1)拓扑异构酶;2)解旋酶;3)单链结合蛋白(SSB);4)引物合成酶;5 )DNA聚合酶3(复制链);、6) DNA聚合酶1(切引物);7)连接酶;8) dNTP;9 )RNA引物(含3`-OH末端)DNA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来自新和成的。

DNA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双链解开,SSB和DNA聚合酶3共同作用合成前导链随复制叉前进(5`端→3`端);另一条后随链的复制由RNA引物开始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复制(5`端→3`端),形成众多冈崎片段,之后切除引物,用DNA连接酶连接断开的单链。

DNA修复:(分类,定义,AP位点)(1)错配修复:保存母链,修正子链。

识别新合成链中的错配并校正DNA子链。

(2)切除修复:1)碱基切除修复:切除AP位点(存在于DNA链上的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两端的磷酸二酯键,换上相应的核苷酸。

2)核苷酸切除修复:切除无法形成氢键的核苷酸。

DNA的转座:或称移位,是由可移位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

转座子:又称易位子,存在于染色体DNA上的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

分类:插入序列(IS)、复合型转座子玉米中的控制因子:Ac-Ds系统(激活-解离系统):Ac能够自主转座,形成不稳定基因突变,使Ds 因子活化、转座。

Ds属于非自主因子,解离因子,当Ac存在时导致附近结构基因失活和表达水平的变化。

转座作用的机制:转座可被分为复制型和非复制型两类。

基因表达:转录(拷贝出一条与DNA链序列完全相同的RNA单链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核心步骤)和翻译(以新生的mRNA为模板,把核苷酸三联遗传密码翻译成氨基酸、合成多肽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最终目的)。

DPPH依赖于RNA聚合酶基因转录:(1)启动子:基因转录起始所必需的一段DNA序列,确保转录精确起始,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上游顺式作用元件之一。

是指确保转录精确而有效地起始的DNA序列。

(2)转录单元:是一段从启动子开始至终止子结束DNA序列,RNA聚合酶从转录起点开始沿模板前进,直到终止子为止,转录出一条RNA连。

(3)增强子,或强化子:一种能强化转录起始的序列。

(4)原核生物包括:-10区与-35区,其最佳距离大约是16-19bp。

真核生物mRNA特点:(1)mRNA的5`端存在“帽子”结构(甲基化鸟嘌呤);(2)绝大多数真核生物mRNA 具有多聚A尾巴(1)“帽子”结构作用:1有助于翻译的开始:与核糖体小亚基相结合;2保护mRNA不被降解,半衰期长;3成熟产物运输过程中的必需物质;4促进转录(2)多聚腺苷酸尾巴作用:1穿过核膜所必须的部分;2提高mRNA的稳定性;3与翻译有关原核生物转录终止的类型:不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和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类型RNA的编辑:是某些RNA,特别是一种mRNA前体的加工方式,如插入、删除、取代一些核苷酸残基,导致DNA所编码的遗传信息的改变,因为经过编辑的mRNA序列发生了不同于模板DNA的变化。

核酶: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通过催化RNA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断裂,特异性剪切底物RNA分子,从而断裂基因的表达。

其根据不同的核酸具有的催化功能分为:剪切型核酶、剪接型核酶。

遗传密码的性质:(1)密码的连续性;(2)密码的简并性(一个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3)密码的通用性与特殊性;(4)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相互作用tRNA的L形状的三级结构(1)tRNA的种类:1)起始tRNA:原核生物起始tRNA携带甲酰甲硫氨酸(fMet),真核生物起始tRNA 携带甲硫氨酸(Met);2)同工tRNA;3)校正tRNA无义突变: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合成UAG、UGA、UAA),合成无功能的多肽。

错义突变:结构基因中某个核苷酸变化,使得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变成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

(2)氨酰-tRNA合成酶:是一类催化氨基酸与tRNA结合的特异性酶。

AA-tRNA合成酶既要识别tRNA,又要能识别氨基酸它对两者都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包括:1、氨基酸活化2、肽链的起始3、伸长、终止以及新合成多肽链的折叠和加工。

在真核生物中,起始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在原核生物中,起始氨基酸是甲酰基氨基酸。

生物翻译:(1)原核生物翻译的起始:1)30SrRNA和50SrRNA相分离2)30S小亚基先与mRNA模板相结合(需要识别SD序列)3)30S小亚基再与fMet-tRNA Met(甲酰甲硫氨酸-氨酰tRNA)结合4)30S小亚基与50S大亚基结合(2)真核生物翻译的起始:1)40SrRNA与60SrRNA相分离2)40S小亚基首先与fMet-tRNA Met结合3)40S小亚基mRNA模板相结合(无需识别SD序列)4)40S小亚基与60 S大亚基结合成80S·mRNA·Met-tRNA Met起始复合物(3)原核与真核的不同:1)真核核糖体较大;2)有较多的起始因子参与;3)mRNA具有m7GppNp帽子结构;4)Met-tRNAMet不甲酰化;5)mRNA分子参与形成起始复合物蛋白质前体的加工:1、N端fMet或Met的切除;2、二硫键的形成;3、特定氨基酸的修饰;4、切除新生肽链中的非功能片段。

蛋白质转运分类:1、翻译-转运同步机制运输:信号链;2、翻译后运转机制运输:传导链重组DNA技术:按照人的意愿,在体外对DNA进行重组,通过导入细胞的分子,并能大量扩增和繁殖。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能够识别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的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

基因工程技术路线:(1)获得目的基因和载体。

(2)切割、连接新的重组DNA分子。

(3)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并在细胞中复制遗传。

(4)对转化子筛选和鉴定。

(5)对获得外源基因的细胞或生物体通过培养,获得所需的遗传性状或表达出所需要的产物。

核酸凝胶: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乙酰胺凝胶电泳。

染色:适量溴乙锭(EB)。

细菌转化:(1)概念:一种细菌菌株由于捕获来自供体菌株的DNA而导致性状发生可遗传性改变的过程。

(2)感受态细胞:易于接受外源DNA的细胞。

(3)转化的方法:电击法、CaCl2法(4)CaCl2法是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或许DNA能力增强的状态)最常用的化学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定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一种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技术。

原理:PCR技术实际上是DNA体外合成放大反应。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细胞分裂中DNA的半保留复制机理。

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①模板DNA的变性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 ③引物的延伸○4循环原料:模板DNA、PCR引物、dNTP、Mg2+(保真)、DNA聚合酶方法:1)高温变性(解链):94℃,5S;2)低温退火(引物与模板DNA结合):50℃;3)适温延续(DNA合成):72℃。

实时定量PCR:通过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的探针,对PCR产物进行标记跟踪,实时在线监控反应过程,结合相应的软件可以对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待测样品的初始模板量。

(1)染料:SYBR Green I,激发波长520nm,只能与DNA双链结合,并且只有在与DNA结合时才能被激发出荧光。

缺点:只能识别DNA双链而不能区分不同的DNA双链分子。

T apMan探针(一端是短波长的荧光基因,一段目的DNA特异的碱基序列、另一端是长波长荧光基因。

两荧光基因俱在时,荧光猝灭;而当短波长的荧光基因单独存在时,在激发光下产生绿色荧光)(2)Ct值:产物荧光强度首次超过设定阈值,PCR反应所需的循环数。

基因组DNA文库:把某种生物的基因组全部DNA序列切成适当大小,分别与运载体组合,导入微生物细胞,形成克隆,而克隆片段的总汇成为基因组DNA文库。

RNA基本操作技术:(1)总RNA的提取:首先,裂解破碎细胞,离心除去细胞核(除去绝大部分DNA),用有机溶剂使蛋白质沉淀变性,同时抽提RNA(在水相),在抽提液中加入酚:氯仿:异物醇(25:24:1),离心后上层为水相,含有RNA,下层为有机相,变性的蛋白质和DNA位于两相界面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