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与桂平西山
桂平西山导游词

桂平西山导游词桂平西山,坐落于广西桂林南部的桂平市,是一座刻有玉佛的山。
在这座神奇的山峰上,游客们可以体验到自然与宗教的深刻融合。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桂平西山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早在南朝梁代,西山就曾经是一个隐士的道场。
唐代时,它就成为一个著名的佛教名山。
据传,唐代大唐景句(Datong Jingju)在担任洛阳县尉时,就在这里修炼成道,成为一名高僧。
在元代,西山的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了一处重要的文化中心。
明代后,西山逐渐式微,直到现在才逐渐恢复了一些它曾有的风采。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看桂平西山的自然风光。
西山总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因其地势高峻、植被茂密,被誉为桂林“天下第一名山”。
登上山顶,可以欣赏到延绵起伏的山脉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山中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森林内生活着大量的珍稀野生动物和植物。
如鹿、豹、猕猴、桂花等几十种动植物在此栖息繁衍。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看桂平西山的宗教文化。
西山是一个以佛教为主的宗教文化中心。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唐代时,佛教曾是西山的主要信仰。
在山中,游客们可以看到很多的佛教寺庙和道观,如东天宫、南华寺、西山寺、慈铁观等,这些佛教场所都是历史的见证。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以及佛教文化的深刻内涵。
不过,作为一座山区文化旅游景点,西山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旅游资源管理不当,一些景区道路破损、环境脏乱、导游服务不尽人意等问题引起了关注。
为了保护好西山这座宝贵的资源,我们需要加强监管管理,提高景区的服务水平。
总之,桂平西山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这里,您能够体验到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的深刻融合,感受到心灵的愉悦和放松。
旅游前,最好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享受真正的旅游感受。
广西桂平西山简介

广西桂平西山旅游胜地
广西桂平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的城市。
其中,西山旅游胜地是桂平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西山旅游胜地距离桂平市区约 20 公里,交通便利,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休闲度假、宗教文化等多元化旅游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西山旅游胜地的自然风光优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其主峰海拔 448 米,山势雄伟,山形奇特,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
景区内有大小山峰数十座,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龙头峰、天马峰、卧佛峰等。
景区内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水潺潺,清新幽静,是游客们夏日避暑的好去处。
西山旅游胜地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早在汉代,这里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景区内有多座古寺庙宇,如龙华寺、普陀寺、观音寺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龙华寺。
龙华寺始建于唐代,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历经千年风雨,如今依然香火旺盛,是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的必到之地。
除了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西山旅游胜地还有许多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景区内有多个度假村和农家乐,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乡村生活,品尝地道的广西美食。
此外,景区内还有一座大型水上乐园,是游客们夏日戏水的好去处。
西山旅游胜地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等多元化旅游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地
理位置,是游客们前来桂平旅游的不二之选。
国庆长假西山游,探访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

国庆长假西山游,探访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大凡名山必有石刻。
桂平西山是桂东南罕见的花岗岩地质结构,经过了地壳的变动,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绝壁断崖,这就为墨客名流提供了“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绝好天地。
看山如观花,游山如读史秀美的风景,精湛的书法在饱览中国大好河山的同时还能领略艺术的气息热爱中国文化的你真该去看看↓01.畅岩原作“畅喦(yán)”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 1053年)刻于李公祠南侧溪畔的一块巨石上。
字体一米见下方,隶书。
据说,此石刻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和他的弟子程颢、程颐于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3年),从龚州(平南)来浔州(桂平)游西山时所题。
迄今已有 9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西山石刻中的最古者。
02.西山西山门额,选自龙华寺曹秀先《游西山记》,放大刻于西山门门额,楷书。
〔作者简介〕曹秀先(生卒年不详),字芝田,号地山,江西南昌新建县港口人,清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任《清实录》、《四库全书》纂修官,书法造诣颇高,乾隆皇曾御书“大手笔”三字相赠,以示嘉许。
03.觉路颜体楷书,苍劲。
作者:(清)黄嘉晟,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刻于龙华寺南侧的巨石上。
佛经《南本涅槃经》有云:“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
”觉路,是可以得到觉悟之路的意思。
04.乳泉尺许见方的正楷书,笔划苍劲,雄浑,字体秀丽。
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刻于乳泉边的石壁上。
[作者简介〕胡南藩,字植堂,江西星子县人,清乾隆进士。
乾隆十七年至二十六年(公元1752-1761年)任浔州知府。
05.摩青碧云石径的尽头、龙华寺下的一段陡直的石阶旁,在一块大石上刻着“摩青”二字,狂草,运笔一气呵成,刚劲有力,被誉为目前西山所有草书石刻中的交佼者。
刻于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
作者:佚名。
06.揽胜行书。
1982年刻于龙华古寺侧、乳泉亭上边的石门上。
作者:释巨赞,四十年代龙华寺主持,后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古人对桂平的诗句

古人对桂平的诗句桂平市,别称浔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北回归线横贯中部,黔江、郁江、浔江在城区交汇。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始建桂平县。
自唐至清末,桂平县城一直是浔州郡治、州治、路治、府治所在地。
从古至今,不少名人诗客曾不吝笔墨,写下了一首首美丽的诗词表达对桂平的喜爱,以下搜集了一些有关诗句,与君共享!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一)[清末近现代初]巨赞塔影波光映远村,平畴万顷接山根。
春风习习春云淡,一路花香到寺门。
李秀才以山斋早起诗见赠因次韵和酬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二)[清末近现代初]巨赞倦抛心力逐无涯,山色溪声属自家。
吏隐洞壁馀隙地,秋来更欲补梅花。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三)[清末近现代初]巨赞莫谓山居百事捐,清闲未许抱云眠。
松阳趺坐读书罢,手采新茶供佛前。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四)[清末近现代初]巨赞空林滴露夜犹香,一片清溶入浩茫。
横笛几番吹折柳,已无残梦到潇湘。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五)[清末近现代初]巨赞烟雨凄迷春意阑,鸟啼花落篆香残。
惊涛拍岸东流急,极目云天独倚栏。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六)[清末近现代初]巨赞朝暾初上影横斜,叶底轻凉透碧纱。
定起关心惟一事,春归到处落山花。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七)[清末近现代初]巨赞鲁阳未必回三舍,誇父空怀恨满腔。
晚课香沉归鸟寂,看移山影过南江。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八)[清末近现代初]巨赞林隙流光月影明,山门寂寂夜澄泓。
扶筇峭立浑无语,恐扰枝头鸟梦清。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九)[清末近现代初]巨赞久雨炎威已敛藏,游人渐少午风凉。
秋来更觉山居好,日满长林黄叶香。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十)[清末近现代初]巨赞油茶种罢点花生,茄子黄瓜芽已萌。
谁谓僧家多俗事,真诠原不隔躬耕。
过桂平[宋]陈藻岭南太半尚鸿荒,城壁空坚草莽长。
忽到浔州江上饮,喜他风物近吾乡。
并蒂莲为桂平陆明府赋[明末清初]屈大均鸳鸯元共命,菡萏亦同心。
朵朵双头重,房房一薏深。
桂平西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简介

桂平西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简介
桂平西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桂平西山公园内。
修建于1965年。
纪念碑为圆形,高4米,直径7米,碑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红色大字,背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碑名。
革命烈士纪念碑由碑座、碑身、碑顶三部分组成,结构简洁美观。
整个纪念碑呈圆形,象征着革命先烈追求真理、为共产主义事业前赴后继、永垂不朽的精神;圆形底座为花岗岩石砌成,象征着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碑身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红色大字是邓小平同志所书。
纪念碑的底座上刻有:“一九三六年春,在桂林地区组织和领导农民运动的中共广西省特委书记冯如同志和中共广西区委委员兼组织部长李干之同志在桂林西山公园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桂平县特别委员会”;“一九三六年夏,中共广西省特委书记冯如同志在桂平西山公园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桂平县特别委员会”;“一九三六年冬,中共广西省特委委员兼组织部长李干之同志在桂平西山公园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桂平县特别委员会”等。
—— 1 —1 —。
广西桂平西山景点攻略

广西桂平西山景点攻略西山四绝林秀西山丛林如海,郁郁葱葱,林木覆盖率达98%,有成木13万多株,木材积蓄量达1.7万立方米。
主要树种为松树、榕树、樟树和鱼尾葵,人称西山丛林“四大家族”。
漫山遍野的松树有10万余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有“铁杆虬枝似飞龙、皇袍披挂气尤雄“的龙鳞巨松。
百年树龄以上的古树有1500多株,充分体现出西山的树”多、古、大、顽、怪、珍、秀“的特点。
石庵右侧,还有几株广西罕见的光叶合欢树,树拔参天,是建筑的栋梁之材。
1943年出版的《旅行杂志》上有人介绍,说西山浓荫蔽天,“很像杭州的云栖竹径,又象灵隐寺的飞来峰路,但树木的种类之多,姿态的清奇,又比灵隐好多了”。
石奇西山上的石头属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距今约1.8亿年的中生代早期,具有“粗莽唐突”的特色,千姿百态,各擅其妙。
有状若石台的棋盘石,有不知从何而来的飞来石,有的如大山平地拔起,有的似猛虎蹲伏路旁;吏隐洞系由三块巨石互相支撑而成,姚翁岩则是在一块如山的巨石,一侧突然凹陷天然形成的一处洞穴。
正如巨赞法师在《桂平的西山》一文中所说:“就是西山的石头,也比杭州西湖飞来峰有味,好像千奇百怪而又善意迎人地布置着”,毫不夸张。
泉甘位于龙华寺左侧的乳泉是西山众多甘泉中的佼佼者,久负盛名。
[1] 这是一眼宽深各约1米的古泉,冬不竭,夏不溢。
常年保持一定的水位和22-22摄氏度的水温。
《浔州府志》说,“此泉清冽如杭州之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喷出,白如乳,故名乳泉”。
乳泉水质明净,含杂质特别少,是最适合饮用的天然软水。
泉水中含天然氧特别多,能把茶和酒中的杂质挥发净尽;泉水表面的张力大,在盛满的一杯泉水里连续投进125枚1分硬币,其表面凸起像半个麦包一样而水不外溢;在喷涌时,时有突突之声,宛若悦耳丝弦,享“乳泉琴韵”之誉。
茶香西山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泉甘土沃,早在唐代便开始在山上种植茶树。
到了明代,西山茶已早粤、桂、湘等地享有盛誉。
民国《桂平县志》记载: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井观音岩下,低株散植,绿叶铺棻,根吸石髓,叶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气味芬芳,炎天暑溽,避地禅房,取乳泉水煮之,扑去俗尘三斗,杭州龙井未能逮也。
历史名人与桂平西山

历史名人与桂平西山孙中山1921年秋,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之后不久巡视广西,欲与当时主政广西的陈炯明、李烈钧共商北伐大计。
途径桂平,孙中山曾登岸作西山一日游。
10 月21日晨,孙中山偕随员胡汉民、陈少白等,在当地官绅的陪同下,出桂平城西门,沿官桥小路上山。
孙中山对沿途山溪流水、苍松翠柳赞不绝口。
上山后先游览了李公祠、藏经楼和洗石庵,然后沿登山石径穿过碧云天,进入龙华寺,仔细观看了寺中的佛像。
接着来到乳泉亭,品尝了有名的乳泉水泡的西山茶,连声赞叹:“好水!好茶!”从史隐洞出来,孙中山站在姚翁岩前的石崖上,纵目远眺山下城廓风光,不由得连声赞许:“好地方!”孙中山在龙华寺进午餐。
他手摇一柄用西山鱼尾葵花做成的蒲葵扇,品尝当地名厨师周北海精心制作的“荔枝肉丸”、“荷花肉”,吃得有滋有味。
傍晚时分才下山回城。
20世纪20年代,李宗仁驻师桂平期间,曾在西山构建飞阁。
抗于日战争期间,飞阁被毁。
1978年飞阁重建,为了纪于念孙中山先生曾游过西山,乃改名“中山飞阁”。
李宗仁姚翁岩前有“中山飞阁”,乃民国时期新桂系军阀首领李宗仁集资兴建。
1923年秋,李宗仁率一旅之师进驻桂平,两三年间便由旅长升任为国民革于命军第七军军长,将广西军政大权尽握掌中。
其间,与桂平城厢人郭德洁女士结为夫妇。
此时的李宗仁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他对桂平特别是西山自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乃倡建西山飞阁。
飞阁自1924年春兴工构筑,次年冬建成。
1926年春,李宗仁亲撰《飞阁记》一文,叙述建阁经过,勒石为碑,竖于阁中。
文中说到他建飞阁的原因,是觉得西山风景虽好,“惟点缀名山,尚少杰阁”,于是与地方人士商量,下决心兴建。
建成之后,高兴得还要亲自为之起名,“窃喜而颜其阁日飞阁,亦取凌起半空,如大鹏振翮之义云尔”。
广西桂平西山导游词怎么写

广西桂平西山导游词怎么写概述:广西桂平西山是一个被称为“桂南第一山”的著名景点。
游客在西山可以领略到绝美的自然风光、成千上万年的历史文化以及一系列极具“广西味”的当地特色。
本篇文章将从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当地特色三个方面对广西桂平西山的导游词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文化广西桂平西山历史悠久,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
这里早在唐代就知名于世,相传唐朝皇帝曾在这里狩猎过。
西山还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走进西山博物馆,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到本地的红色革命历史,还可以欣赏到20世纪初的经典广东民间艺术作品。
在西山古刹寺庙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玄壁寺,寺庙内建筑精美,自古以来便是香火旺盛之地,吸引了无数香客来此参拜。
此外,游客还可以在西山古泉石刻中寻找悠久的历史记忆,一旁的茶楼更是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广西特色茶文化。
二、自然景观广西桂平西山自然风光极其优美,被誉为桂南第一山。
登临西山,可以看到山峰叠嶂、云雾缭绕,远处的群山苍翠葱茏,近处的山水心寂静幽,更是能够享受到自然界的钟爱。
桂平人称“龙藏腹中、虎伏岩后、狮舞洞底”的狮子岩,不仅是西山的象征,更是附近数十里内的高耸石峰之首,途经狮子岩的旅游路线也成为当地游客必赏的一道风景。
沿途的翠竹林、滑石坡、栈道更是让游客领略到自然景观的无穷魅力。
三、当地特色广西桂平是地处边远的区域,我们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不仅绝美卓然,还显得格外独特。
这里的山水、土地、风俗,以及独特的饮食文化都堪称一绝。
西山菜品为当地独具特色的美食代表之一,不仅风味独特,更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
当地的手工艺品也是不容错过的特色,精美绝伦的陶器、纸扇、草帽等手工艺品更是盛行于当地的市集和商铺之间。
同时,游客可以在当地体验民俗文化活动,在不同节日的时候,这里还会举办各种地方性的文化活动,或者是现场演出,给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结语:以上关于广西桂平西山的导游词,基本涵盖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以及当地特色三个方面。
桂平西山李公祠门口对联

桂平西山李公祠门口对联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广泛应用于门匾、祠堂、桥梁等场所。
它由两句对仗对称的文字组成,以表达特定的寓意或美好祝愿。
桂平西山李公祠门口的对联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李公祠的敬意和美好希望。
本文将从字义解析、寓意阐述以及举例说明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桂平西山李公祠门口对联。
一、字义解析 1. 桂平:桂平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的一个地名,以其地域特色命名。
2. 西山:西山指的是桂平市西部的一座山,它伫立在城市的西侧。
3. 李公:李公指的是李姓的祖先或者具有李姓的名人。
这里可能指李公祠所纪念的李姓先贤。
4. 祠:祠是指祭祀先人的场所,通常以某个姓氏或者特定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
二、寓意阐述 1. 李公祠门口对联的寓意可以分为上联和下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对李公祠的敬仰和美好祝愿。
2. 上联:"烟横柳色浓",概括了李公祠所在的桂平西山的自然环境,表达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祥和。
- "烟横"指的是山中的烟雾,意味着山中生活的和平宁静。
- "柳色浓"指的是桂平地区广泛分布的柳树,意味着绿色和谐的环境。
3. 下联:"水落石声响",强调了李公祠所在地的山水之美。
- "水落"指的是山中的溪流或者瀑布,意味着流水作响的动静和流动的生命力。
- "石声响"指的是山中石头与溪流的相互碰撞所发出的声音,意味着山中生活的活力和力量。
综上所述,这幅对联以独特的方式描绘了桂平西山李公祠的环境景色和文化内涵。
三、举例说明1. 上联:"烟横柳色浓" - 这里的"烟横"形象地描绘了桂平西山上悠然的一片烟雾,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 "柳色浓"指的是桂平地区广泛分布的柳树,四季常青而且翠绿欲滴。
广西桂平红色英雄人物故事

广西桂平红色英雄人物故事以下是 9 条广西桂平红色英雄人物故事:1. 你知道黄日葵吗?他可是咱桂平的大英雄啊!当年他毅然投身革命,为了理想不惧艰险。
就像一颗耀眼的星辰,在黑暗中指引着人们前行。
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那热情和决心,难道不令人敬佩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黄日葵就是那最初的星火之一呀!2. 来讲讲胡福田吧!他啊,简直就是个铁骨铮铮的硬汉。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他坚定地站在革命一边,毫不退缩,跟敌人拼命!这多像战场上勇往直前的勇士啊,为了大家的幸福,舍弃自己的一切。
他的故事,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记住吗?3. 陈勉恕,咱桂平的英雄呀!他为了革命事业四处奔走,想尽办法唤醒民众。
他不就像那嘹亮的号角,唤醒沉睡的人们一起战斗吗?那无私奉献的精神,真的太伟大了,谁能不为之动容呢!4. 想想郭德洁,一个了不起的女性英雄!她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也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就像坚韧的花朵,在风雨中绽放。
她为了心中的信念努力奋斗,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我们能不被她的故事感动吗?5. 李明瑞呀,那可是个英勇无畏的将军!他带领着战士们冲锋陷阵,毫不畏惧。
他就如同那威猛的狮子,让敌人闻风丧胆!他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怎么能不铭刻于心呢?6. 曾昭荣,桂平的骄傲!他在革命中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让人赞叹不已。
他好似那明亮的灯塔,给人们指引方向。
他的每一个举动,都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这样的英雄,我们怎能不爱?7. 韦云卿,那可是个有胆量的英雄!他敢于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绝不退缩。
这不就像展翅的雄鹰,敢于搏击长空嘛!他的事迹,绝对是可歌可泣的呀,难道不是吗?8. 说说黄启滔吧,他为了革命付出了太多。
他就像那默默无闻的基石,支撑着革命的大厦。
他的奉献精神,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我们能不好好了解他的故事吗?9. 梁伯歧,也是咱桂平的一位豪杰呀!他在残酷的斗争中坚守着,像一棵苍松屹立不倒。
他所经历的一切,。
民国名人在西山留下的足迹

民国名人在西山留下的足迹作者:祁建来源:《中关村》2019年第01期拨开历史的烟云,可以清晰地看到西山历史文化的深厚,可谓钟灵毓秀,风云际会。
有文学家、戏曲家、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他们给西山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廊构筑起文化根基。
北京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条支阜,古称“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
宛如腾蛟起蟒,从西方遥遥拱卫着北京城。
因此,古人称之为“神京右臂”。
名人文化,是精神风貌与精神内涵、美学情趣与美学追求、价值尺度与价值取向的高度凝聚。
西山,留有民国很多名人的足迹,从文化人物胡适、刘半农、鲁迅、傅增湘、周肇祥、郁达夫、溥儒、谭鑫培、杨小楼、顾颉刚、叶良辅、李石曾、英敛之、郑毓秀、萧友梅、叶恭绰等,到政治人物熊希龄、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周自齐、江朝宗、蒋介石等,还有庄士敦、圣-琼·佩斯、贝熙业等国际友人,在西山的历史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拨开历史的烟云,可以清晰地看到西山历史文化的深厚,可谓钟灵毓秀,风云际会。
有文学家、戏曲家、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他们给西山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廊构筑起文化根基。
因他们而谱写出一篇篇可歌可泣的故事,虽然世事变迁,而他们的足迹却永远镌刻在了北京西山这片古老的土地,也深印在了北京人民的心中。
西山,文化人物的足迹周肇祥出任过古物陈列所所长,他著作甚丰,《琉璃厂杂记》是他以琉璃厂为主的见闻所记,兼及游山访古之作,文字清纯,事皆亲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文中对京西的潭柘寺、戒台寺以及后山的岩洞、西峰寺、妙峰山、冯村、宝林寺、万佛堂村、万佛寺、灰峪等都有详细的记载,是研究西山地区的宝贵资料。
古籍收藏家傅增湘,曾担任过北洋政府教育总长,1927年担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收藏了大量古籍,藏书楼命名“双鉴楼”。
1925年,他从南线游览了百花山,1929年,他再度游览百花山,并赋诗《过大寒岭》等两首诗,诗中说:“辽宋山河一线分,雄关刁斗压寒云……”“行尽溪出无限好,留人最是马兰村……”此外,傅增湘幽居过大觉寺,还专门为寺庙修撰志乘,家族墓地在凤窝附近。
桂平西山文化介绍1000字

桂平西山文化介绍1000字桂平,因为是一个朋友的故乡,于我而言也算是早有耳闻,在朋友的口中得知,那是一个广西人口最多的大县,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曾是桂林郡治所在,也曾是太平天国国都秀京,现在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地质公园……对于故乡的赞誉,每个人想必都会口若悬河,正如某句歌词所言:“谁不说俺家乡好”呢?当真正有机会去到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慢慢欣赏,一天的时间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精华景点作为代表进行参观,一个是广西佛教殿堂——西山,一个是国家地质公园——龙潭森林公园,一个以文化闻名,一个以自然取胜,也算是不错的选择。
桂平是三江汇流之地,郁江、黔江奔流到此形成浔江的起点,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山地较少,县城周边最高之处便是西山了,其实并不算高,估计不超过八百米,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西山便是这样一座不高的名山,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美誉,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而著称。
佳木交荫,石洞通灵,清泉喷乳,仙茗凝香,名庵古寺高僧驻锡。
山下的浔州古城曾是古代太平天国大成国的国都秀京,保存着王府遗址和宋代古窑址、汉墓、新石器时代遗址等名胜古迹。
历史之悠久、文化之厚重让我们不得不连连赞叹。
我们乘坐缆车上山,游观音岩、沿通天道下行,半山亭、龙华寺、乳泉,再到洗石奄,历时三个小时,观音岩居高临下,我们以拍照为主,半山亭有一幅绝对“半山亭,停半山,半途莫废”,贴出告示向全世界征集下联,其中前两句是回文式,亭与停同音不同字,且只多一个偏人旁,后一句则是佛家禅语。
我们驻足良久,大家都跃跃欲试,渝帆也几经推敲写出了自己的下联:龙华寺,侍龙华,龙行有道!此句下联也是结合此山的龙华寺,第二句的龙华则是指《龙华经》,寺与侍同音,也是只多一个偏人旁,后一句也基本对得上,但总觉得还是欠缺了些什么?朋友们若有兴趣的,不妨试试。
龙华寺位于西山半山腰处,坐西向东,依山而建,有据可查已逾千年历史,几经兴毁,至今仍是广西最著名的寺庙之一,也是广西佛教协会的驻地,若说是广西佛教祖庭亦不为过。
桂平西山龙华古寺的故事

桂平西山龙华古寺的故事一、西山龙华古寺的历史渊源1.1 建寺的缘起西山龙华古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西山脚下,是该地区最古老、最具规模的佛教寺庙之一。
寺庙的建立可追溯到唐朝时期的盛世。
1.2 建寺的文化背景当时的桂平市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文化繁荣,佛教的传播也非常广泛。
受当地富商的捐助和皇家的扶持,龙华古寺得以兴盛发展。
1.3 寺庙的重要地位西山龙华古寺成为了广西地区的佛教圣地,吸引着众多的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二、西山龙华古寺的建筑风格2.1 丰富的建筑风貌西山龙华古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著名。
寺内的建筑群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功德堂等,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极具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2.2 建筑材料的使用寺庙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木质和石质,这样的设计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同样也体现了古人对工匠艺术的追求和崇尚。
2.3 园林景观不仅寺庙的建筑风格引人入胜,寺庙周围的园林景观也令人陶醉。
亭台楼阁、假山水池和花木扶疏相得益彰,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融为一体。
2.4 寺庙的布局寺内各个建筑物的布局合理,层次清晰。
大雄宝殿作为主体建筑,矗立在寺庙的正中央,而其他辅助建筑则围绕其周围布置。
这种布局体现了佛教的教义和哲学思想。
三、西山龙华古寺的寺内文化3.1 佛教教义的宣扬西山龙华古寺作为佛教寺庙,积极宣扬佛教的教义,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前来学习和领悟佛法的智慧。
3.2 佛像和法器的珍贵收藏寺庙内珍藏着大量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如石刻佛像、铜钟、经卷等,这些珍贵的收藏都洋溢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3.3 寺庙的僧人和修行者寺庙作为僧侣修行的场所,常年有众多的僧人在此修行。
他们以慈悲为怀,默默奉献,为寺庙的运行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4 佛教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西山龙华古寺作为一个佛教圣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信众和游客。
他们在这里交流思想,传承文化,为推动佛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奇秀壮丽的桂平西山

奇秀壮丽的桂平西山作者:原野来源:《老友》2016年第01期桂平西山是中国著名的七大西山之一,又称思灵山,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城西1公里而得名。
从中国古代南梁王朝设桂平郡于西山起,这里渐渐成为游览胜地。
桂平西山自古以来以“石奇、树秀、泉甘、荼香”闻名于世,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称。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俗称金田营盘,位于广西桂平市北部金田镇金田村西侧的犀牛岭上,距市区28公里。
1851年1月11日,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就爆发在这里。
金田起义地址是当年太平军誓师起义的地方.遗迹犹存,古松参天,绿草如茵,经多年建设,设施日臻完善,已成为人们瞻仰观光、学术研究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
紫荆山紫荆山属大瑶山余脉,在县境北端,东边为平南县鹏化山区,西北与武宣、象州、金秀等县相邻,面积270平方公里。
紫荆山内峰峦重叠,林海茫茫,大坪、田心、花蕾三水由北至南,至旧三江圩汇合,再经风门坳破峡而出,奔向金田平原。
紫荆山区山雄水奇,洪水顶海拔1313米。
由于“山高皇帝远”,明代大藤峽瑶民起义曾把它据为窟宅。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于金田村,紫荆山又成为这场农民起义的摇篮。
如今,这两次农民起义的遗迹随处可见。
紫荆山内,壮、汉、瑶三个民族毗邻而居,壮村瑶寨,风光独特。
龙华寺广西桂平市西山龙华寺,又名上寺,始建于宋朝,清朝康熙、乾隆、同治年间曾三次重修,1974年和1988年又先后两次重修。
几经重修后,龙华寺于1990年开光,至今已传40余代僧,其殿阁雄伟巍峨,香火甚盛。
古寺背靠姚翁岩飞阁,左傍灵溪,右临乳泉,下至碧云天。
寺内塑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主殿为释迦牟尼佛祖像。
“大雄宝殿”殿额为原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
殿前为钟鼓楼,后面为千手观音殿。
乳泉井据桂平县志载:泉清冽如杭州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泉水喷出,白如乳,故名乳泉。
井旁的乳泉亭,是1917年两广巡间使陆荣廷所倡建。
桂平西山

山势下跌,若逢雨后山泉陡长,银流飞泻,远望如白练高挂,又似绿海腾烟。
7
• 当地美食有敬慈斋馆 素餐、猪脚粉、绿豆 糕、龙眼、麻垌荔枝 、桂平香辣糟、罗秀 米粉、社坡腐竹、菠 萝蜜、田螺汤、西山 矿泉水煲土鸡、棋盘 石牌西山茶、紫荆山 笋、黔江鱼。
西山美食
8
• 在此附上几张相片观 赏
9
10
11
像面包一样,却未外溢,把“满则溢”的规 律打破
了。看到这种特殊物理现象的人,无不叫绝。当地群
众更加引以为豪。桂平有一首采荼调,就是赞美乳泉
的:“花罅石,花罅石,乳泉 水,西山茶。此话不
与俗人讲,俗人听了要出家。”
•
在一块花岗苦巨石之上,一棵根须裸露的奇妙大
树,盘根错节长在石上。巨石底下就是“乳泉”二字
细流自崖壁间流出,汇成一眼清泉,它与乳泉其实同出一源。
•
长峡会仙:在虹桥之上约100余米。峡长40米,两旁峭壁高耸,中间一条小路,仅
容1人通过。峡中习习生风,仰首只见蓝天一线,因此又叫“一线天”。民间传说,有
缘份的人往往可以在在这里和神仙相会。长峡南端入口处石壁上,刻有宽能法师题写
的“神仙峡”三个大字。原来,会仙峡又叫神仙峡。
简介
2
• 桂平西山向以“石奇、树秀、泉甘、茶香、
佛圣”著称,峰峦嵯峨,数十乃百余立方米
的巨石纵横林立,加之绿荫遍地,古树参天 ,形成壮丽景色。西山人文历史悠久,有李 公词、洗石庵、龙华寺、乳泉亭、飞阁等建 筑物,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广西佛教建筑“洗 石庵”,历代文人墨客赞赏西山诗词对联四
千余首。
•
西山茶名闻遐迩,清香可口,远销各地
舀一筒子泉水,慢慢啜饮,诚是一大乐事,被誉为西山一绝。 Nhomakorabea4
桂平西山对联赏析 - 对联 -

桂平西山对联赏析- 对联-李少莲字乃清,道光年间湖北景山人,晚年落籍浔城,因慕西山景色清幽,便在山麓筑室为居,叫别有村他和妻子城厢才女崔娟娟均饱读诗书,酷好琴棋诗画/诗词曲赋,夫妻俩曾合著《别有村诗抄》民国版《桂平县志》有记述。
对联表达的是一种避世离俗的佛家思想,同时反映作者当时恬淡无为的心境。
洗石庵联上联:听来暮鼓晨钟,声声觉悟下联:对此禅灯宝像,面面圆光龙华寺联上联:吏隐访遗踪,半世功名春梦里下联:思陵观夕照,万家烟火晚炊时洗石庵门旁联上联:楼阁耸奇观,天外云峰撑白石,下联:山石凝爽气,池中烟水隔红尘。
洗石庵门柱联上联:天竺俯江流,到眼晴岚归爽气下联:云山经雨洗,点头奇石也思灵原在乳泉亭有一联上联:自苍梧迤逦而来,造极登峰,伫看南流一束,北流一束;------唐继尧下联:离翠海钓游之所,乘风破浪,试问在山何如?出山何如?此联气魄颇大,上联写桂平西山及山下两江交汇形胜,下联直抒作者胸臆,耐人寻味。
上联:苍梧偏东,邕宁偏南,桂林偏北,惟此地前列平原,后横峻岭,左黔右郁,汇交廿四江河,灵气集中枢,人挺英才天设险----孔文轩下联:洗石有庵,乳泉有亭,吏隐有洞,最妙处茶称老树,柳纪半青,文阁慈岩,掩映十八罗汉,游踪来绝顶,眼低层塔足凌云----邹鲁下联:吏隐志唐,罗丛志宋,断藤志明,迄满清龙腾紫水,凤起荆山,白马金田,散布万千兵甲,风流播数代,滩鸣铜鼓谷传声.-----谭延闿西山名联甚多。
而最有名的是悬挂于洗石庵中的一首长联,此联之成很有故事性。
1921年秋,孙中山大总统的特派员邹鲁奉命由广州到南宁劳军。
途径桂平,与一班名士同游西山,因山高峭壁石多,时已过午,个个都饥肠碌碌。
幸好县长早有准备,于龙华寺中的文昌阁准备了丰盛的筵席。
当众人进入文昌阁时,酒肉之香芬芳扑鼻,厨师禀报酒菜已弄妥,是否立即开席? 饿透了的众人大喜过望,无不唾涎三尺。
酒席摆好,正当把盏举箸时,座中有个叫孔文轩的,大叫且慢。
众问其故,孔文轩说:今日西山之游,看了前人那么多名联,我辈难道反比不上古人?我竟欲留下一联,留给后者,以增雅兴。
西山秋月的传说故事

西山秋月的传说故事广西桂平市风景秀丽的西山,盛产名茶,据《桂平县志》记载:“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井、观音岩下,矮株散植,根吸石髓,叶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气芬芳。
”传说,西山有一块巨大的棋盘石,周围树木遮天,是避暑胜地,神仙也常来此游玩。
一天,东天大仙和西天大仙来此下棋,双方商定,输棋者受罚,对胜者的要求必须照办。
两人下了很久,不分胜负。
这时两人口都渴了,西天大仙便吹口气,变出了一杯香茶;东天大仙也吹了口气,变出了一杯泉水。
两人你喝水,我饮茶,西天大仙正被香茶陶醉时,被东天大仙乘机将了他一军,西天大仙输了。
这里正巧走来几位和尚,问两位大仙是何物如此清香,得知原来是香茶。
东天大仙便罚西天大仙把茶种撒在这里,让这山坡上长出香茶,供人们享用。
只见西天大仙吹了口气,无数茶种纷纷撒落在山上。
东天大仙接着吹了口气,许多泉眼也相继落在这里,涌出了泉水,泉水色白似乳,众人齐声喊道:“乳泉!”乳泉育仙茶,茶树旺盛生长,茶芽齐发,香气浓郁。
后来众人都说,西山茶是仙人所赐,所以格外香甜。
年,释宽能够法师和众尼姑,为了抒发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把斩获至的一些茶叶优选了2斤,寄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接到茶叶后,立即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写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引导信,信中说道,“你们在茶叶生产上赢得显出着成绩,这就是较好的。
期望你们今后稳步不懈努力,不断地提高产量和质量,以供应人民生活的须要。
”第二年夏天,释宽能法师又给毛主席寄去了1公斤茶叶,可是毛主席却不再接受了。
他老人家嘱咐秘书室打价寄回茶叶款,并写信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最近,中央已作出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准接受礼物。
这次寄来的茶叶作价寄回……”释宽能法师和尼姑们收到信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释宽能法师无限感慨地说:“共产党和毛主席是多么的高瞻远瞩啊!”现在,桂平西山茶的年产量已经逾10万斤,名扬四海,誉满中外。
如今,每年前往桂平西山游览观光的中外游客达100多万人次。
桂平西山-资料

桂平西山-资料
桂平西山 -资料
桂平西山又名思灵山,因在桂平县城以西1公里而得名,。
从南梁王朝设桂平郡治于西山起,逐渐成为游览胜地。
山上古树参天,清泉甘洌,怪石嶙峋,石径曲幽,
资料
《桂平西山》(https://www.)。
有李公祠、洗石庵、龙华寺、乳泉亭、中山飞阁、龙亭、如意亭等建筑物。
乳泉旁,泉水从石岩流出,冬不竭、夏不溢,其味甘甜,泡茶茶香,酿酒酒醇。
西山茶、乳泉酒,驰名于世。
攀登龙亭,俯瞰远眺,南有白石青峰,北有紫荆五指,苍翠浓淡,远横于六七十里之外,黔郁两江,如练交映,环抱城廓,浔城风光,尽收眼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名人与桂平西山
孙中山
1921年秋,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之后不久巡视广西,欲与当时主政广西的陈炯明、李烈钧共商北伐大计。
途径桂平,孙中山曾登岸作西山一日游。
10 月21日晨,孙中山偕随员胡汉民、陈少白等,在当地官绅的陪同下,出桂平城西门,沿官桥小路上山。
孙中山对沿途山溪流水、苍松翠柳赞不绝口。
上山后先游览了李公祠、藏经楼和洗石庵,然后沿登山石径穿过碧云天,进入龙华寺,仔细观看了寺中的佛像。
接着来到乳泉亭,品尝了有名的乳泉水泡的西山茶,连声赞叹:“好水!好茶!”从史隐洞出来,孙中山站在姚翁岩前的石崖上,纵目远眺山下城廓风光,不由得连声赞许:“好地方!”
孙中山在龙华寺进午餐。
他手摇一柄用西山鱼尾葵花做成的蒲葵扇,品尝当地名厨师周北海精心制作的“荔枝肉丸”、“荷花肉”,吃得有滋有味。
傍晚时分才下山回城。
20世纪20年代,李宗仁驻师桂平期间,曾在西山构建飞阁。
抗于日战争期间,飞阁被毁。
1978年飞阁重建,为了纪于念孙中山先生曾游过西山,乃改名“中山飞阁”。
李宗仁
姚翁岩前有“中山飞阁”,乃民国时期新桂系军阀首领李宗仁集资兴建。
1923年秋,李宗仁率一旅之师进驻桂平,两三年间便由旅长升任为国民革于命军第七军军长,将广西军政大权尽握掌中。
其间,与桂平城厢人郭德洁女士结为夫妇。
此时的李宗仁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他对桂平特别是西山自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乃倡建西山飞阁。
飞阁自1924年春兴工构筑,次年冬建成。
1926年春,李宗仁亲撰《飞阁记》一文,叙述建阁经过,勒石为碑,竖于阁中。
文中说到他建飞阁的原因,是觉得西山风景虽好,“惟点缀名山,尚少杰阁”,于是与地方人士商量,下决心兴建。
建成之
后,高兴得还要亲自为之起名,“窃喜而颜其阁日飞阁,亦取凌起半空,如大鹏振翮之义云尔”。
这就是“飞阁”兴建及得名的由来。
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后来曾任南京民国政府主席的谭延闿,应李宗仁邀请,亲笔题书“飞阁”二字匾额,悬之阁上。
飞阁现名“中山飞阁”,那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曾游西山,并在此地小憩,于1978年重建飞阁时加上了“中山”二字。
陆荣廷
“陆荣廷睇相——唔衰揾来衰”。
这句流传很广的歇后语及其掌故,在广西真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桂平西山有个乳泉,泉水“清冽如杭州龙井,而甘美过之。
时有汁溢出,白如乳,故名乳泉”。
(清道光《桂平县志》语)乳泉之旁有亭,名曰“乳泉亭”。
这也是众所周知的。
然而陆荣廷何许人也?稍为懂得一点中国近代史和桂系军阀史的人大概不会陌生。
陆荣廷原名陆亚宋,广西武鸣人,游民出身。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带兵镇于压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为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被摧升为了广西提督。
辛亥革于命时乘乱攫取广西都督职位,残酷杀害革于命党人,继而投靠袁世凯,被委以“两广巡阅使”重任,将粤、桂两省军政大权尽握掌中。
1917年他由粤赴桂巡视,驻师桂平数月,深为西山的秀丽风光所倾倒,一时心血来潮,乃于乳泉之旁构筑一亭,并亲笔题书“乳泉井”三字匾额,悬于亭中,为“乳泉琴韵”一景增添了几许风光。
才请手陆荣廷原是绿林好汉出身,胸无点墨,以后官当大了,下幕僚教他学习文化。
他这个人脑子并不笨,狠下了一番苦功,数年之后,文字功底大有长进。
据说他作的诗,写的字,都别具一格,令他手下许多饱读诗书的文案师爷都自叹弗如。
他平时给部下批阅电文,往往有画龙点睛之妙。
他的这种奇特经历和与众不同的禀赋,从他购筑的乳泉亭亦可窥见一
斑。
乳泉亭建筑风格独特,不落窠臼。
亭子四面是雕花屏风,透过屏风,周围的山色可饱览无余。
屏风外面有回字形走廊,再围以朱漆栏杆。
整个布局显得古朴典雅,超凡脱俗,与秀丽的西山风光配合一起,浑然一体。
独具匠心的设计令人击节赞赏,而身居高位的陆荣廷,毅然采纳了这一当时肯定曾经招来争议的设计方案,看来是具有一定鉴别能力的。
他题写的“乳泉亭”大字匾额,令人倍感兴趣,乍然一看,这几个字笔划似乎有点生硬,仔细观赏,却自有一股“赳赳武夫”的气概。
俗话说“字如其人”,真是一点不错!
乳泉亭落成之后不久,曾在陆荣廷广西督军府当过秘书长的桂平籍人士崔肇琳,又将乃父崔锳所作的咏乳泉古风诗刻于崖壁上,题为《乳泉题壁诗》,以为衬托。
星移斗转,世事沧桑,历经八九十年风风雨雨之后,乳泉亭如今已经重建过。
新的乳泉亭美仓美奂,建筑风格上却似乎欠缺了点什么。
李济深
李济深,字任潮,广西仓梧县人。
曾任国民革于命军第四军军长、总司令部参谋长、黄埔军校副校长。
后因反对蒋介石反于共卖国政策被国于民党开除党籍。
1948年,他发起成于立中国国于民党革于命委员会,任主席。
公祠即兴赋诗,当地官绅有人记下刻木为匾,悬挂在祠的中座大厅墙上。
那是一首七言绝句:一生正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但愿不闻闲耳目,爱听流水爱看山。
乍看,这不过是一首普普通通的山水诗。
但是熟知近代历史的人都知道,李济深是国于民党元老,著名的爱国民于主人士,他因极力主张国共合适而长期受到蒋介石集团的排挤和打击。
这首诗流露了他内心深处的无奈和愤懑之情,同时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可惜的是,这样一首好
诗在抗于日战争期间散失了!
唐继尧
自仓梧迤逦而来,造极登峰,伫看南流一束,北流一束;
离翠海钓游之所,乘风破浪,试问在山何如?出山何如?
这副对联,原来悬挂在桂平西山乳泉亭。
此联对仗工整,气魄颇大。
上联写桂平西山及山下两江交汇形胜,下联直抒作者胸臆,耐人寻味。
字写得不错,刻工亦佳。
应当说,这是一副好对联。
然而细看落款,“唐继尧撰并书”六字赫然入目。
有点近代史知识的人看过之后,便不免摇头叹息,感慨系之。
唐继尧何许人也?查阅《辞海》,原来是民国初年名噪一时的滇系军阀,当时的“云南王”。
民国10年(公元1921年)2月,唐被他的部下、滇军军长顾品珍赶下台,驱逐出云南。
他跑到香港,当了几个月的寓公。
这年夏天,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组织成立军政府,邀请唐继尧返回广东,意欲团结他共图革于命大业。
唐回粤后表面上对孙中山唯唯诺诺,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对孙中山的革于命主张根本不感兴趣,暗地里另搞一套,密谋返回云南重占地盘。
同年10月孙中山离粤赴桂,集师桂林,积极筹划北伐大计。
唐继尧认为时机已到,乘孙中山不在,迫不及待地溜出了广州,乘船沿西江经梧州到达桂平。
逗留桂平期间,唐继尧每日游山玩水,表面上是以诗联自娱,暗地里却时刻关注时局,伺机而起。
不久又跑到柳州。
他非但没有跟随孙中山前往桂林参加北伐,相反,却唆使当时驻师柳州待命北伐的3000多名滇军官兵倒戈回滇,与孙中山的革于命行动背道而驰。
联系史事,人们不难领悟:唐继尧在桂平西山所写的对联,上联中的“南流一束,北流一束”,表面上写的是桂平西山的形胜,但究其本意,是否影射当时国家南北分裂的局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下联的“在山何如,出山何如”,便是这个野心勃勃的大军阀的内心独白:下一步是
“在山”好呢,还是“出山”好呢?
古人云:诗言志。
唐继尧则是以对联来表达他的心曲。
历史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点。
唐继尧并不甘心于“在山”,终于选择了“出山”道路。
他率部回滇之后首先打死顾品珍,报了一箭之仇,接着重新登上云南都督的宝座,并且大肆鼓吹西南几省“联省自治”,自称“联帅”,公然与孙中山先生分庭抗礼。
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1927年,唐继尧在胡若愚、龙云滇军将领的威逼下去职,不久病死。
桂平人灵地杰,名人才子众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