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计算

合集下载

供热流量计算公式

供热流量计算公式

供热流量计算公式供热流量是指供热系统中单位时间内传输的热量,通常以热功率的形式表示。

供热流量的计算是供热系统设计和运行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正确的计算可以确保供热系统的高效运行。

供热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Q = m × c × ΔT其中,Q表示供热流量,单位为热功率(kW);m表示传输介质的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秒;c表示传输介质的比热容,单位为kJ/kg℃;ΔT表示传输介质的温度差,单位为℃。

在实际应用中,供热流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首先,需要确定传输介质的质量流量,即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介质质量。

这个值可以通过测量管道中介质的流量和密度来获得。

然后,需要确定传输介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变化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比热容,对于常见的介质如水、蒸汽等,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获得其比热容的数值。

需要确定传输介质的温度差。

温度差是指介质进入供热系统和离开供热系统的温度之差。

在供热系统中,介质进入供热系统时的温度通常较低,而离开供热系统时的温度较高。

通过测量这两个温度值,可以计算出温度差。

将上述三个参数代入供热流量计算公式中,就可以得到供热流量的数值。

这个数值可以用于供热系统的设计、设备选型和运行控制等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供热系统的供热流量是会变化的。

因此,在计算供热流量时,需要综合考虑供热系统的负荷变化和运行状态变化。

有些供热系统还涉及到多个热源的联合供热,这时还需要考虑不同热源的供热流量之和。

供热流量的计算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

例如,在冬季供暖期间,供热系统的负荷较大,供热流量也会相应增加。

而在夏季供冷期间,供热系统的负荷较小,供热流量也会相应减少。

供热流量的计算是供热系统设计和运行中重要的一项工作。

正确的计算可以确保供热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传输介质的质量流量、比热容和温度差,并综合考虑负荷变化和运行状态变化等因素。

供热煤耗计算公式

供热煤耗计算公式

供热煤耗计算公式
以下是一个常用的供热煤耗计算公式:
煤耗(吨)= 供热能力(千瓦)× 供热时间(小时)× 1000(kg/t)× 煤热值(千焦/kg)÷ 燃烧效率(%)
其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供热能力:供热系统所需的热能,通常以千瓦表示。

可以通过计算供热系统的热负荷或者根据实际运行数据获得。

供热时间:供热系统运行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可以根据供热系统的运行模式和需求进行估算。

煤热值:煤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通常以千焦/千克表示。

不同种类的煤具有不同的热值,可以在煤的质量检测报告或者相关文献中查询。

燃烧效率:煤的燃烧过程中能够转化为热能的比例,以百分比表示。

燃烧效率受到供热设备的状态、调整和燃料燃烧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供热煤耗可能会受到供热系统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供热管路的损耗、燃烧过程中的不完全燃烧等。

因此,在使用公式进行煤耗估算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为了更加准确地估算供热煤耗,可以选择使用更为精确的计算方法,如根据供热设备的详细参数进行热力学计算,或者进行现场测试和监测。

这样可以提高煤耗计算的准确性,进而优化供热系统的运行,降低能耗和环境排放。

供热出口热量计算公式

供热出口热量计算公式

供热出口热量计算公式在供热系统中,供热出口热量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果。

供热出口热量指的是从供热系统中输出的热量,它可以用来供暖或者供热水使用。

供热出口热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Q = m × c × ΔT。

其中,Q表示供热出口热量,单位为千瓦时(kWh);m表示流经供热系统的水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c表示水的比热容,单位为千焦耳/千克·摄氏度(kJ/kg·℃);ΔT表示供热水的温度差,单位为摄氏度(℃)。

我们需要确定流经供热系统的水的质量m。

可以通过测量供热系统的流量和水的密度来计算得到。

流量可以通过流量计来测量,而水的密度可以根据水的温度和压力来查询密度表得到。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水的比热容c。

水的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水升高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对于水来说,它的比热容约为4.186 kJ/kg·℃。

这个数值是一个常数,可以直接使用。

我们需要计算供热水的温度差ΔT。

温度差可以通过测量供热系统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来计算得到。

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测量。

通过将这些已知量代入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供热出口热量Q。

得到供热出口热量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判断供热系统是否满足要求,或者进行进一步的能源优化和调整。

总结一下,供热出口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 = m × c × ΔT。

通过测量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得到供热出口热量,这对于供热系统的运行和能源利用效果至关重要。

供热出口热量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供热系统的性能,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供热水耗计算公式

供热水耗计算公式

供热水耗计算公式
供热水耗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参数进行估算:
1. 供热水的用途:例如洗澡、洗衣等。

2. 供热水的温度:一般来说,洗澡需要的水温在37-40摄氏度之间,洗衣需要的水温在30-60摄氏度之间。

3. 供热水的流量:即每分钟使用的热水量,通常以升/分钟为单位。

4. 使用热水的时间:即每天使用热水的时间长度。

根据以上参数,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计算供热水的耗能量:供热水耗能量(千焦/小时)= 供热水的流量(升/分钟)×(供热水的温度 - 冷水温度)×热水的密度×热水的比热容×使用热水的时间(分钟) / 60
其中:
- 热水的密度一般为1千克/升;
- 热水的比热容一般为4.18千焦/(千克·摄氏度);
- 冷水温度一般为15摄氏度。

这个公式可以大致估算供热水的耗能量,但实际情况可能会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供热设备的效率等。

供热煤耗计算公式

供热煤耗计算公式

供热煤耗计算公式
供热煤耗计算公式是指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对供热系统中使用的煤的消耗量进行计算。

该公式主要涉及供热系统中的参数,如供热面积、供热期间、供热温度等。

下面是供热煤耗计算公式的详细介绍:
1. 煤耗量计算公式
煤耗量(吨)=供热面积(平方米)×供热期(小时)×供热温度(摄氏度)×单位时间耗煤量(千克/小时/平方米/度)其中,单位时间耗煤量为指定温度下每小时每平方米需要的煤的重量,可以通过工程实验测量获得。

2. 煤耗成本计算公式
煤耗成本(元)=煤耗量(吨)×煤价(元/吨)
其中,煤价为指定时间内煤的价格,可以通过市场调研获得。

3. 热负荷计算公式
热负荷(千瓦)=供热面积(平方米)×供热期(小时)×供热温度差(摄氏度)×热损失系数
其中,热损失系数为供热系统中热能损失的比例,可以通过工程实验测量获得。

4. 煤耗率计算公式
1。

供暖面积热指标计算公式

供暖面积热指标计算公式

供暖面积热指标计算公式
供暖面积热指标是衡量一个建筑物供暖系统能否满足人们舒适需求的重要指标。

它通常用于评估供暖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并为建筑物的供暖设计提供参考。

供暖面积热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面积热指标 = 需要供暖的总面积× 设计室内温度× 设计室外温度差 / 设计室内温度差
其中,需要供暖的总面积是指建筑物内需要供暖的全部面积。

设计室内温度是指在供暖系统设计中预设的室内温度。

设计室外温度差是指室内设计温度与室外设计温度之间的温差。

设计室内温度差是指供暖系统设计中预设的室内温度差。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供暖面积热指标。

这个指标越高,说明供暖系统在给定条件下所能提供的热量越充足,越能满足人们的舒适需求。

反之,如果指标较低,可能意味着供暖系统的设计存在问题,无法满足人们的舒适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供暖面积热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建筑物的供暖系统,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进。

通过合理计算和比较,我们可以选择最适合的供暖系统,以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

供暖面积热指标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供暖
系统的性能和舒适性。

合理的供暖面积热指标设计可以为建筑物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在供暖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这一指标,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供暖费计算公式和标准

供暖费计算公式和标准

供暖费计算公式和标准供暖费是指居住环境中取暖所需的费用,通常由居民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缴纳。

供暖费的计算公式和标准因地区和供暖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下面将介绍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

1. 供暖费计算公式:1)按面积计算:供暖费 = 居住面积 ×每平方米供暖费单价2)按用量计算:供暖费 = 供暖用量 ×每单位供暖费单价2. 供暖费计算标准:1)城市供暖费标准:不同城市的供暖费标准各不相同,一般由地方政府或供热企业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能源价格、用能结构等因素来制定。

例如,北京市根据居民住房面积划定了不同的供暖费价格档次,如每平方米低于30平方米的住房为0.14元/平米/天,30-60平方米的为0.21元/平米/天,60-90平方米的为0.28元/平米/天,90平方米以上的为0.35元/平米/天。

2)居民自采暖费标准:部分地区或特殊情况下,居民选择自行采暖,供暖费的计算会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自采暖费用计算包括了能源成本、设备维护费用、燃料费用等等。

例如,自采暖费用计算可按照以下公式进行:供暖费 = (采暖设备能源消耗 ×能源价格) + 设备维护费 +燃料费用。

其中,采暖设备能源消耗可以通过仪表测量或按照设备额定功率进行估算。

3. 供暖费计算参数说明:1)居住面积:居住面积通常指居民住房的建筑面积,不包括公共区域和非居住区域的面积。

一般以平方米为单位进行计算。

2)每平方米供暖费单价:每平方米供暖费单价是指每平方米居住面积对应的供暖费价格,根据地区、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差异,每个城市或地区的每平方米供暖费单价也会有所不同。

3)供暖用量:供暖用量是指供暖期间所使用的热能的总量,可以根据采暖设备的能耗、能源消耗信息或者实际测量数据来计算。

4)每单位供暖费单价:每单位供暖费单价是指供暖期间每个单位热能所对应的价格,一般以元/单位能量(如千瓦时或吨标煤)为单位进行计算。

以上是关于供暖费计算公式和标准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集中供热居民耗热量计算公式

集中供热居民耗热量计算公式

集中供热居民耗热量计算公式在城市中,集中供热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供暖方式。

为了实现公平、合理的热量计算,以及确保居民供热费用的准确性,需要采用一种科学的计算公式来衡量居民的耗热量。

下面将介绍一种集中供热居民耗热量计算的公式。

公式:耗热量 = 室内温度差 ×建筑物总面积 ×火力总热值 / 建筑物热损失系数解读公式:1. 室内温度差:指室内的实际温度与室外的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

室内温度差越大,居民所需耗热量也会相应增加。

2. 建筑物总面积:表示供热系统所影响的建筑物总面积,包括住宅、公共设施等。

3. 火力总热值:即燃气等燃料单位质量所释放的热能。

耗热量的计算必须考虑燃料的热值,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 建筑物热损失系数:反映了建筑物在进行供热过程中能量的损失情况。

建筑物的不同材料、保温措施等因素都会影响热损失系数的大小。

通过以上公式的应用,我们可以计算出居民的耗热量,从而确定他们需要支付的供热费用。

这种公式的使用不仅能够确保供热费用的准确性,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障公平合理。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例如室内外环境的变化、居民耗热习惯的个体差异等。

因此,建立一个准确且可靠的耗热量计算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可以结合智能化系统,采集室内外温度、供热设备工作状态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进一步提高供热效率和准确性。

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继续不断完善和改进这个公式,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类型建筑物的特点,为居民提供更加精确、公平、高效的供热服务。

总结:集中供热居民耗热量计算公式是实现公平、合理供热费用的重要依据。

通过室内温度差、建筑物总面积、火力总热值和建筑物热损失系数的综合考量,可以准确计算居民的耗热量。

但需要注意公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及结合智能化系统进行优化,以提高供热效果和公平性。

希望在未来能够建立更完善的耗热量计算模型,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供热服务。

供热面积计算

供热面积计算

供热面积计算一、供热面积、建筑面积、套内面积、供热面积含义1. 建筑面积=有效面积+结构面积=使用面积+辅助面积+结构面积(1)建筑面积:指建筑物长度、宽度的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数;它由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组成;(2)使用面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直接为生产或生活使用的净面积的总和;(3)辅助面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为辅助生产或生活活动所占的净面积的总和,例如居住建筑中的楼梯、走道、厕所、厨房等;(4)结构面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的墙、柱等结构所占面积的总和; 2. 套内面积套内面积,全名套内建筑面积,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的: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1)套内房屋使用面积GB/T17986.1-2000B1.2为套内房屋使用空间的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按以下规定计算:a.套内房屋使用面积为套内卧室、起居室、过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厕所、储藏室、壁橱等空间面积的总和;b.套内内部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c.不包括含在结构面积内的套内内部烟囱、通风道、管道井均计入使用面积;d.内墙面装饰厚度计入使用面积;(2)套内墙体面积(3)套内墙体面积GB/T17986.1-2000B1.3是套内使用空间周围的维护或承重墙体或其他承重支撑体所占的面积,新建住宅各套单元内使用空间周围的维护或承重墙体,有共用墙和非共用墙两种;(4)其中各套之间的分隔墙和套与公共建筑空间的分隔以及外墙包括山墙等共有墙,均按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入套内墙体面积;套内自由墙体按水平投影面积全部计入套内墙体面积;(5)套内阳台建筑面积(6)套内阳台建筑面积GB/T17986.1-2000B1.4均按阳台外围与房屋外墙之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其中封闭的阳台按水平投影全部计算建筑面积,未封闭的阳台按水平投影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3. 居民住宅供热面积供热建筑面积=住宅使用面积+1/2共用墙体面积+非共用墙体面积居民住宅供热计费面积范围包括使用面积、内部及周围全部墙体水平投影面积,其中与相邻用户的隔墙按1/2计算;计费面积依据竣工图纸计算,无竣工图纸的依据设计图纸计算;4. 非居民建筑供热面积非居民住宅计费面积按建筑面积计算;二、供热面积计算所需资料1. 电子文件:建筑平面图,暖通专业图纸2. 纸质文件:竣工图值纸加盖竣工章、建筑测绘书加盖公章三、建筑供热计费面积计算依据天津市供热采暖收费管理办法2011年1月11日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颁布并实施四、居民住宅特殊房型和部位计费面积按照以下方法确定(1)阳台:没有安装采暖设施的,在房屋主体结构以内的按50%计算,在房屋主体结构以外的不计算;安装采暖设施的按100%计算;(2)没有安装采暖设施的厅、厨房、卫生间的按供热建筑面积的50%计算收费面积;安装采暖设施的厅、厨房、卫生间,按供热建筑面积的100%计算收费面积;(3)跃层:按各层面积之和计算多层共享空间按该部位面积乘以共享层数计算;(4)阁楼:安装采暖设施的,坡顶型阁楼按50%计算,平顶型阁楼净高大于2.8米含2.8米的按100%计算,不足2.8米的按50%计算;没有安装采暖设施的,坡顶型阁楼按25%计算,平顶型阁楼净高大于2.8米含2.8米的按50%计算,不足2.8米的按25%计算;(5)超高:按照高部位面积乘以层高系数计算,其中层高系数为层高除以3米;(6)地下室和车库:安装采暖设施的按50%计算,未安装采暖设施的不计算五、非居民建筑超高部位按建筑面积乘以层高系数计算,其中层高系数为层高除以3.5米;。

供热直接收益计算公式

供热直接收益计算公式

供热直接收益计算公式
供热的直接收益计算公式可能会根据具体的供热系统和地区而有所不同。

一种常见的计算方式是将供热费用分为基本热费和计量热费两部分。

基本热费是按照固定的基本热价与计费面积(通常是房产证建筑面积)来计算的;计量热费则是按照实际使用的热量来计算,这通常通过观察热计量表来获取。

因此,供热的直接收益计算公式为:用热费用=基本热费+计量热费。

其中,基本热费=基本热价×计费面积,计量热费=计量热价×用热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计算方式请以当地供热公司规定为准。

暖气热量表的计算方式

暖气热量表的计算方式

暖气热量表的计算方式一、热量计算热量表计费方式是基于热交换原理,即当热水通过管道时,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环境。

在计算热量时,我们通常需要考虑水的初始温度、水的流量、水的比热容以及热交换的时间。

热量计算公式:Q = C × m ×ΔT其中:Q:热量(J)C:水的比热容(J/kg·℃)m:水的质量(kg)ΔT:水的温度变化(℃)二、流量计算流量是衡量水通过管道的速度或体积的量度。

在热量表中,流量通常由一个流量传感器进行测量。

流量与水的流速和水管的截面积有关。

流量计算公式:Q = V × A × t其中:Q:流量(m³/s)V:水的流速(m/s)A:水管的截面积(m²)t:时间(s)三、能效计算能效表示设备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产生或消耗的能量与输入能量之比。

在热量表中,能效通常表示为每消耗1度电能所能产生的热量。

能效计算公式:E = Q / W其中:E:能效(J/Wh)Q:热量(J)W:消耗的电能(Wh)四、负荷计算负荷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需消耗的能量。

在计算暖气负荷时,我们需要考虑房间的面积、高度、保温性能以及室外温度等因素。

负荷的计算有助于确定所需暖气设备的容量和选型。

负荷计算公式:P = A × u × k × (t2 - t1) / 3600000其中:P:负荷(W)A:房间面积(m²)u:综合传热系数(W/m²·℃)k:热媒的供热量(W/m³)×时间(h)的总热量(J)除以3600000焦耳得到的数据。

对于热水供暖系统,k=0.01176×60×(t2-t1)/V ρcβ1β2tmax。

对于蒸汽供暖系统,k=0.00419×(t2-t1)/d²ρgc(td+273)β2×[1+β2(TD-Tmax)]/10³。

供热计算

供热计算

六、城市供热工程规划(一)城市热负荷计算1.计算法①采暖热负荷计算Q=q·A·10-3(6-11)式中,Q为采暖热负荷(MW),q为采暖热指标(W/m2,取60~67W/m2),A为采暖建筑面积(m2)。

②通风热负荷计算Q T=KQn (6-12)式中,Q T为通风热负荷(MW),K为加热系数(一般取0.3~0.5),Qn为采暖热负荷(MW)。

③生活热水热负荷计算Qw=Kq w F (6-13)式中,Qw为生活热水热负荷(W),K为小时变化系数,q w为平均热水热负荷指标(W/m2),F为总用地面积(m2)。

当住宅无热水供应、仅向公建供应热水时,q w取2.5~3W/m2;当住宅供应洗浴用热水时,q w取15~20W/m2。

④空调冷负荷计算Qc=βq c A10-3 (6-14) 式中,Qc为空调冷负荷(MW),β为修正系数,q c为冷负荷指标(一般为70~90W/m2),A为建筑面积(m2)。

对不同建筑而言,β的值不同,详见表6-6。

表6-50 城市建筑冷负荷指标注:当建筑面积<5000m2时,取上限;建筑面积>10000m2时,取下限。

⑤生产工艺热负荷计算对规划的工厂可采用设计热负荷资料或根据相同企业的实际热负荷资料进行估算。

该项热负荷通常应由工艺设计人员提供。

⑥供热总负荷计算将上述各类负荷的计算结果相加,进行适当的校核处理后即得供热总负荷,但总负荷中的采暖、通风热负荷与空调冷负荷实际上是同一类负荷,在相加时应取两者中较大的一个进行计算。

2.概算指标法对民用热负荷,亦可采用综合热指标进行概算。

①民用建筑供热面积热指标概算值详见表6-51。

表6-51 城市民用建筑供暖面积热指标概算值注:1.总建筑面积大,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好,离户面积小,可采用表中较小的数值;反之,则采用表中较大的数值。

2.上表推荐值中,已包括了热网损失在内(约6%)。

②对居住小区而言,包括住宅与公建在内,其采暖热指标建议取值为60~67W/m2。

供暖面积计算方法

供暖面积计算方法

供暖面积计算方法供暖面积计算方法是在进行暖气系统设计或装修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准确计算供暖面积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供暖设备、调整供暖方式以及控制能耗,从而提高供暖效果、节约能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供暖面积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供暖面积评估和规划。

一、面积法面积法是最简单直接的供暖面积计算方法,适用于普通住宅等常规建筑。

该方法以建筑的实际使用面积作为计算依据,一般按照每平方米面积的供热功率来确定所需供暖功率。

常用的指标是每平方米面积需供热功率为100瓦。

因此,供暖面积(㎡)=实际使用面积(㎡)×100瓦。

二、热负荷法热负荷法是一种相对准确的供暖面积计算方法,可以考虑到建筑的细节特征,适用于要求较高的供暖场所,如办公楼、商业中心等。

该方法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保温、通风、地理位置等因素来计算所需的供暖功率。

具体计算步骤较为复杂,需要进行详细的热学分析和计算,一般需要借助专业软件进行辅助。

三、取暖指标法取暖指标法是根据不同地区和季节的气候条件来确定供暖面积的方法。

该方法以所在地的温度指标和相应的取暖时间为基础,在常用的取暖指标中,以冬季室外温度持续低于5摄氏度为参考标准。

具体计算公式为:供暖面积(㎡)=居住人数(人)×取暖指标(㎡/人)。

四、居住人数法居住人数法是根据居住人数来估算供暖面积的方法,适用于家庭住宅等个人使用场所。

通常,每个人的供暖面积参考值为20-25平方米。

因此,供暖面积(㎡)=居住人数(人)×20-25㎡/人。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仅作为估算参考,实际情况还需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五、地暖面积计算方法地暖是一种目前较为流行的供暖方式,对于地暖面积的计算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首先,需要确定所要供暖的房间类型及面积,如客厅、卧室、浴室等,并根据其不同的热工要求来选择相应的供暖功率。

一般情况下,居住房间可选择20-30瓦/㎡的功率,浴室则可选择30-40瓦/㎡的功率。

供热面积计算

供热面积计算

供热面积计算一、供热面积、建筑面积、套内面积、供热面积含义1. 建筑面积=有效面积+结构面积=使用面积+辅助面积+结构面积(1)建筑面积:指建筑物长度、宽度的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数。

它由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组成。

(2)使用面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直接为生产或生活使用的净面积的总和。

(3)辅助面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为辅助生产或生活活动所占的净面积的总和,例如居住建筑中的楼梯、走道、厕所、厨房等.(4)结构面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的墙、柱等结构所占面积的总和。

2。

套内面积套内面积,全名套内建筑面积,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的: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1)套内房屋使用面积(GB/T 17986。

1-2000 B1.2)为套内房屋使用空间的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按以下规定计算:a.套内房屋使用面积为套内卧室、起居室、过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厕所、储藏室、壁橱等空间面积的总和。

b.套内内部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c.不包括含在结构面积内的套内内部烟囱、通风道、管道井均计入使用面积。

d.内墙面装饰厚度计入使用面积。

(2)套内墙体面积套内墙体面积(GB/T 17986.1—2000 B1.3)是套内使用空间周围的维护或承重墙体或其他承重支撑体所占的面积,新建住宅各套(单元)内使用空间周围的维护或承重墙体,有共用墙和非共用墙两种。

其中各套之间的分隔墙和套与公共建筑空间的分隔以及外墙(包括山墙)等共有墙,均按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入套内墙体面积.套内自由墙体按水平投影面积全部计入套内墙体面积。

(3)套内阳台建筑面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GB/T 17986。

1—2000 B1。

4)均按阳台外围与房屋外墙之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其中封闭的阳台按水平投影全部计算建筑面积,未封闭的阳台按水平投影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3. 居民住宅供热面积供热建筑面积=住宅使用面积+1/2共用墙体面积+非共用墙体面积居民住宅供热计费面积范围包括使用面积、内部及周围全部墙体水平投影面积,其中与相邻用户的隔墙按1/2计算。

供热计算

供热计算

六、城市供热工程规划(一)城市热负荷计算1.计算法①采暖热负荷计算Q=q·A·10-3(6-11)式中,Q为采暖热负荷(MW),q为采暖热指标(W/m2,取60~67W/m2),A为采暖建筑面积(m2)。

②通风热负荷计算Q T=KQn (6-12)式中,Q T为通风热负荷(MW),K为加热系数(一般取0.3~0.5),Qn为采暖热负荷(MW)。

③生活热水热负荷计算Qw=Kq w F (6-13)式中,Qw为生活热水热负荷(W),K为小时变化系数,q w为平均热水热负荷指标(W/m2),F为总用地面积(m2)。

当住宅无热水供应、仅向公建供应热水时,q w取2.5~3W/m2;当住宅供应洗浴用热水时,q w取15~20W/m2。

④空调冷负荷计算Qc=βq c A10-3 (6-14) 式中,Qc为空调冷负荷(MW),β为修正系数,q c为冷负荷指标(一般为70~90W/m2),A为建筑面积(m2)。

对不同建筑而言,β的值不同,详见表6-6。

表6-50 城市建筑冷负荷指标建筑类型旅馆住宅办公楼商店体育馆影剧院医院冷负荷指标βq c 1.0q c 1.0q c 1.2q c0.5q c 1.5q c 1.2~1.6q c0.8~1.0q c 注:当建筑面积<5000m2时,取上限;建筑面积>10000m2时,取下限。

⑤生产工艺热负荷计算对规划的工厂可采用设计热负荷资料或根据相同企业的实际热负荷资料进行估算。

该项热负荷通常应由工艺设计人员提供。

⑥供热总负荷计算将上述各类负荷的计算结果相加,进行适当的校核处理后即得供热总负荷,但总负荷中的采暖、通风热负荷与空调冷负荷实际上是同一类负荷,在相加时应取两者中较大的一个进行计算。

2.概算指标法对民用热负荷,亦可采用综合热指标进行概算。

①民用建筑供热面积热指标概算值详见表6-51。

表6-51 城市民用建筑供暖面积热指标概算值建筑物类型单位面积热指标(W/m2)建筑物类型单位面积热指标(W/m2)住宅58~64商店64~87办公楼、学校58~87单层住宅81~105医院、幼儿园64~81食堂餐厅116~140旅馆58~70影剧院93~116图书馆47~76大礼堂、体育馆116~163注:1.总建筑面积大,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好,离户面积小,可采用表中较小的数值;反之,则采用表中较大的数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一)城市热负荷计算 1.计算法 ①采暖热负荷计算 Q=q • A • 10-3(6-11)式中,Q 为采暖热负荷(MW),q 为采暖热指标(W/m 2,取60〜67W/m 2),A 为采暖建筑 面积(m 2)。

②通风热负荷计算 Q T =KQn (6-12)式中,Q T 为通风热负荷(MW) , K 为加热系数(一般取0.3〜0.5), Qn 为采暖热负荷(MW)。

③生活热水热负荷计算 Qw=Kq w F (6-13) 式中,Qw 为生活热水热负荷(W) ,K 为小时变化系数,q w 为平均热水热负荷指标(W/m 2), F 为总用地面积(m 2)。

当住宅无热水供应、仅向公建供应热水时, q w 取2.5〜3W/m 2;当住 宅供应洗浴用热水时,q w 取15〜20W/m 2。

④空调冷负荷计算 Qc= q c A10-3(6-14) 式中,Qc 为空调冷负荷(MW) ,3为修正系数,q c 为冷负荷指标(一般为70〜90W/m 2), A 为建筑面积(m 2)。

对不同建筑而言,3的值不同,详见表表6-50城市建筑冷负荷指标 6-6。

注:当建筑面积<5000m 2时,取上限;建筑面积 >10000m 2时,取下限。

⑤生产工艺热负荷计算 对规划的工厂可采用设计热负荷资料或根据相同企业的实际热负荷资料进行估算。

该项热负荷通常应由工艺设计人员提供。

⑥供热总负荷计算 将上述各类负荷的计算结果相加, 进行适当的校核处理后即得供热总负荷, 但总负荷中的采暖、通风热负荷与空调冷负荷实际上是同一类负荷, 在相加时应取两者中较大的一个进 行计算。

2.概算指标法对民用热负荷,亦可采用综合热指标进行概算。

表城市民用建筑供暖面积热指标概算值注:1.总建筑面积大,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好,离户面积小,可采用表中较小的数值;反之,则采用表 中较大的数值。

2. 上表推荐值中,已包括了热网损失在内 (约6%)。

② 对居住小区而言,包括住宅与公建在内,其采暖热指标建议取值为(二) 城市集中供热热源选择1. 热源种类选择① 一般情况下,城市应以区域锅炉房作为其供热主热源。

② 在有一定的常年工业热负荷而电力供应紧张的城市地区亦可应建设热电厂。

2. 热源规模选择荷可按供暖设计计算负荷的60%〜70%计。

(三) 城市集中供热热源选址1.城市热电厂选址原则(1) 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并征得规划部门和电力、环保、水利、消防等有关部门的同意。

(2) 应尽量靠近热负荷中心,热电厂蒸汽的输送距离一般为 (3) 要有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

(4) 要有良好的供水条件和保证率。

(5) 要有妥善解决排灰的条件。

(6) 要有方便的出线条件。

(7) 要有一定的防护距离。

(8) 应尽量占用荒地、次地和低产田,不占或少占良田。

①民用建筑供热面积热指标概算值详见表6-51。

60 〜67W/m 2。

城市主热源的规模应能基本满足供暖平均负荷的需要。

我国黄河以北的城市供暖平均负3 〜4km 。

(9) 应避开滑坡、溶洞、塌方、断裂带、淤泥等不良地质地段。

(10) 应同时考虑职工居住和上下班等因素。

(11)小型热电厂的占地面积可根据表 6-52计算。

表城市小型热电厂占地参考值城市热水锅炉选址原则① 靠近热负荷较集中的地区。

② 便于引出管道,并使室外管道的布置在技术、经济上合理。

③ 便于燃料贮运和灰渣排除,并宜使人流和煤、灰、车流分开。

④ 有利于自然通风。

⑤ 位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

⑥ 有利于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对居住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影响。

位于居住小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该季节盛行风向的下风侧。

⑦ 应根据远期规划在锅炉房扩建端留有余地,不同规模热水锅炉的用地面积可参考表6-53进行计算。

(四) 城市供热管网形制选择1.热水热力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

2.以热电厂为热源的热水热力网,同时有生产工艺、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多种热负荷,在生产工艺热负荷与采暖热负荷所需供热介质参数相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占总 热负荷比例较大,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闭式多管制。

3. 热水热力网满足下列条件、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开式热力网。

①具有水处理费用较低的补给水源。

②具有与生活热水热负荷相适应的廉价低位能热源。

4. 蒸汽热力网的蒸气管道,宜采用单管制。

全年运行的锅炉房宜季节性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当符合下列情况时可采用双管制或多管制。

①当多用户所需蒸汽参数相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占总热负荷比例较大, 理时,可采用双管或多管制。

②当用户按规划分期建设时可采用双管或多管制,随热负荷发展分期建设。

(五)城市供热管网布置1.城市供热管网平面布置原则①其主要干管应力求短直并靠近大用户和热负荷集中的地段, 荷的地段。

②尽量避开主要交通干道和繁华街道。

③宜平行于道路中心线, 通常敷设在道路的一边, 或者是敷设在人行道下面。

尽量少敷设横穿街道的引入管, 尽可能使相邻的建筑物的供热管道相互连接。

如果道路是有很厚的混 凝土层的现代新式路网,则采用在街坊内敷设管线的方法。

④当供热管道穿越河流或大型渠道时, 可随桥架设或单独设置管桥, 也可采用虹吸管由河底(或渠道 )通过。

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应与城市规划等部门协商并根据市容要求、经济能 力进行统一考虑后确定。

⑤和其它管线并行敷设或交叉时, 为保证各种管道均能方便地敷设、 运行和维修, 热网 和其它管线之间应有必要的距离。

⑥技术上应安全可靠,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和地震断裂带、滑坡及地下水位高的地区。

2.城市供热管网的竖向布置①一般地沟管线敷设深度最好浅一些, 以减少土方工程量。

为避免地沟盖受汽车等动荷基底间最小净距应大于 1.0m ;与电车路基底为0.75m ;与公路路面基础为 0.7m ;跨越有永 久路面的公路时,热力管道应敷设在通行或半通行的地沟中。

③ 热力管道与其它地下设备交叉时,应在不同的水平面上互相通过。

④ 地上热力管道与街道或铁路交叉时, 管道与地面之间应保留足够的距离; 此距离应根 据不同运输类型所需高度尺寸来确定:汽车运输时为3.5m ,电车时为4.5m ,火车时为6.0m 。

⑤热力管道地下敷设时,其沟底的标高应高于近 30年来最高地下水位 0.2m ,在没有准 确地下水位资料时应高于已知最高地下水位 0.5m 以上;否则,地沟要进行防水处理。

⑥热力管道和电缆之间的最小净距为0.5m 。

如电缆地带和土壤受热的附加温度在任何季节都不大于10 C 、而且热力管道有专门的保温层,则可减小此净距。

⑦热力管道横过河流时,目前广泛采用悬吊式人行桥梁和河底管沟方式。

表 6-54 城市热力网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其它管线的最小距离且技术经济合避免长距离穿越没有热负重的直接压力,地沟的埋深自地面到沟盖顶面不小于0.5〜1.0m ;特殊情况下,如地下水位高或其它地下管线相交情况极其复杂时,允许采用较小的埋深,但不少于0.3m 。

②热力管道埋设在绿化地带时,其埋深应大于0.3m 。

热力管道土建结构顶面至铁路轨注:当热力管道埋深大于建构筑物基础深度时,最小水平净距应按土壤内摩擦角计算确定。

2.当热力管道与电缆平行敷设时,电缆处的土壤温度与月平均土壤自然温度比较,全年任何时候对于10KV电力电缆不高出10C、对35〜110KV电缆不高出5C时,可减少表中所列距离。

3.在不同深度并列敷设各种管道时,各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小于其深度差。

4.热力管道检查塞、“冂”型补偿器壁龛与燃气管道最小水平净距亦应符合表中规定。

5.条件不允许时,经有关单位同意,可减少表中规定的距离。

(六)城市热力管管径确定1.热水热力管管径不同供、回水温差条件下热水管径可按表8.4-64 采用。

蒸汽热力管管径蒸汽管道管径的确定与该管段内的蒸汽平均压力密切相关,可按表表饱和蒸汽管道管径估算表注:过热蒸汽的管径也可按此表估算;2.流量或压力与表中不符时,可以用内插法求管径。

6-55估算。

3.凝结水热力管管径凝结水水温按100C以下考虑,其密度取值为1000kg/m3,其管径可按表6-57估算。

表凝结水管径估算表1.城市热力站的设置原则①应位于小区热负荷中心;但工业热力站应尽量利用原有锅炉房的用地。

②单独设置的热力站,其尺寸视供热规模、设备种类和二次热网类型而定。

二次热网为开式热网的热力站,其最小尺寸为长 4.0m、宽2.0m和高2.5m;二次热网为闭式热网的热力站,其最小尺寸为长7.0m、宽4.0m和高2.8m。

③一座供热面积10万m2的热力点,其建筑面积约为300m2;若同时供应生活热水,则建筑面积要增加50m2左右。

对居住小区而言,一个小区一般设一个热力站。

2.城市制冷站的设置原则①小容量制冷机用于建筑空调,位于建筑内部;大容量制冷机可用于区域供冷或供暖, 设于冷暖站内。

②冷暖站的供热(冷)面积宜在10万m2范围之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