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文学
其他系统衡水学院-外国文学史所有答案
其他系统衡水学院-外国文学史所有答案二战后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家是()A、《追忆逝水年华》B、《青年艺术家的肖像》C、《为芬尼根守灵》D、《尤利西斯》答案是:答案:A1.25法捷耶夫反映国内战争的长篇小说是A、《毁灭》B、《一个人的遭遇》C、《最后的炮轰》D、《青年近卫军》E、《马卡尔楚德拉》答案是:答案:A1.24杰克伦敦的代表作是A、《荒野的呼唤》B、《海狼》C、《铁蹄》D、《马丁伊登》答案是:答案:D23 古希伯来民族文学和历史的文化总集是A、《旧约》B、《亡灵书》C、《吉尔伽美什》D、《五卷书》答案是:答案:A1.22瓦西里耶夫开掘军事文学的“人学”深度的作品是()A、《这里黎明静悄悄》B、《方尖碑》C、《热的雪》D、《战争》答案是:答案:A121 下列形象中不属于“拜伦式英雄”的是A、康拉特B、唐璜C、恰尔德?哈洛尔德D、曼弗雷德答案是:答案:B121 下列形象中不属于“拜伦式英雄”的是A、《这里黎明静悄悄》B、《方尖碑》C、《热的雪》D、《战争》答案是:答案:A1.20奥尼尔的代表作是A、《天边外》B、《琼斯皇》C、《毛猿》D、《榆树下的欲望》答案是:答案:C1.19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是A、《切尔卡什》B、《马卡尔楚德拉》C、《琉森》D、《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答案是:答案:A1.18《不可接触的贱民》的作者是A、普列姆昌德B、穆克吉安纳德C、克里山钱达尔D、伊克巴尔答案是:答案:B117 《魔山》的作者是A、亨利希曼B、托马斯曼C、黑塞D、伯尔答案是:答案:B116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者是A、莫里哀B、布瓦洛C、高乃依D、拉辛答案是:答案:B1.15福克纳的代表作是A、《喧嚣与骚动》B、《我弥留之际》C、《押沙龙,押沙龙!》D、《海浪》答案是:答案:A1.14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的作者是A、布莱希特B、雷马克C、伯尔D、茨威格答案是:答案:B1.13崔致远被收入中国《四库全书》中的文集是A、《桂苑笔耕》B、《陈情上太尉》C、《江南女》D、《古意》答案是:答案;A1.12俳句的重要代表作家是A、井原西鹤B、近松门左卫门C、松尾巴蕉D、柿本人麻吕答案是:答案:C111 德莱塞的代表作是A、《嘉莉妹妹》B、《珍妮姑娘》C、《美国的悲剧》D、《金融家》答案是:答案:C1.10俄国著名的未来主义诗人是A、蒲宁B、库普林C、马雅可夫斯基D、阿赫玛托娃答案是:答案:C《愤怒的葡萄》的作者是A、菲茨杰拉德B、帕索斯C、斯坦贝克D、塞林格答案是:答案:C18 李箕永是朝鲜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是A、《失败》B、《故乡》C、《不可接触的贱民》D、《先知》答案是:答案:B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完整的英雄史诗是A、《吉尔伽美什》B、《亡灵书》C、《旧约》D、《伊利昂纪》答案是:答案:A二战后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家是A、布莱希特B、雷马克C、伯尔D、茨威格答案是:答案:D1.5普鲁斯特的代表作是A、《追忆逝水年华》B、《青年艺术家的肖像》C、《为芬尼根守灵》D、《尤利西斯》答案是:答案;A1.4乌斯曼是塞内加尔著名的小说家,代表作是A、《黑人码头工》B、《祖国,我可爱的人民》C、《公民投票》D、《神的儿女》答案是:答案:D13首陀罗迦描写现实的世态剧是A、《本生经》B、《五卷书》C、《小泥车》D、《戒日王传》答案是:答案;C1.2近代孟加拉文学创始人是般吉姆查特吉,其代表作是A、《阿难陀寺院》B、《斯里甘特》C、《按吠陀杀生不算杀生》D、《印度惨状》答案是:答案;A1.1《伪币制造者》的作者是A、萨特B、罗曼罗兰C、安德烈?马尔罗D、安德烈纪德答案是:答案:D1.25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主人公是()A、巴威尔B、克里斯朵夫C、聂赫留朵夫D、葛利高里答案是:答案:D1.24日本近代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是()A、志贺直哉B、有岛武郎C、永井荷风D、芥川龙之介答案是:答案:D1.23古印度的《梨俱吠陀》是()A、诗歌总集B、故事集C、短篇小说集D、散文集答案是:答案:A1.22菲尔多西创作的伊朗民族著名的英雄史诗是()A、《暮年》B、《列王纪》C、《五卷诗》D、《蕾莉与马杰农》答案是:答案:B1.21亚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是()A、《处女地》B、《怎么办?》C、《大雷雨》D、《在俄罗斯谁能过好日子》答案是:答案:C1.20法国超现实主义的主将布勒东的代表作是A、《喧哗与骚动》B、《变形记》C、《百年孤独》D、《娜佳》答案是:答案:D1.19显克微支的代表作是()A、《最后一课》B、《利己主义者》C、《艾菲布里斯特》D、《你往何处去》答案是:答案:D1.18《勒内》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个忧郁的“世纪病”形象,其作者是()A、夏多布里昂B、斯达尔夫人C、乔治桑D、缪塞答案是:答案;A1.17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是()A、《旧约全书》B、《圣经》C、《新约全书》D、《神谱》答案是:答案:C1.16“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出自裴多菲的()A、《自由与爱情》B、《雅诺什勇士》C、《先人祭》D、《塔杜施先生》答案是:答案:A1.15福克纳的代表作是()A、《喧嚣与骚动》B、《我弥留之际》C、《押沙龙,押沙龙!》D、《海浪》答案是:答案:A1.14被誉为俄国戏剧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的剧作是()A、《密尔格拉得》B、《狂人日记》C、《外套》D、《钦差大臣》答案是:答案:D1.13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运动”最重要的作家是A、岛崎藤村B、尾崎红叶C、北村透谷D、坪内逍遥答案是:答案:A1.12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是A、悲观主义者B、集体主义者C、理想化的早期奴隶主D、理想化的封建贵族答案是:答案:C1.11乌斯曼是塞内加尔著名的小说家,代表作是()A、《黑人码头工》B、《祖国,我可爱的人民》C、《公民投票》D、《神的女儿》答案是:答案;D1.10《墙》所体现的主题是()A、“自由选择”主题宗B、爱情主题C、道德主题D、宗教主题答案是:答案:A1.9《乌托邦》的作者是()A、罗伯特格林B、马丁路德C、杰弗利乔叟D、托马斯莫尔答案是:答案:D1.8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洋溢着乐观主义气氛的悲剧是()A、《奥瑟罗》B、《李尔王》C、《罗密欧与朱丽叶》D、《雅典的泰门》答案是:答案:C1.7杰克伦敦的代表作是()A、《荒野的呼唤》B、《海狼》C、《铁蹄》D、《马丁伊登》答案是:答案:D1.6海涅的代表作是()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B、《论浪漫派》C、《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之歌》D、《小查克斯》答案是:答案:A1.5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塑造的毕巧林的形象是()A、“多余人”形象B、“小人物”形象C、新人形象答案是:答案:A1.4李箕永是朝鲜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是()A、《失败》B、《故乡》C、《不可接触的贱民》D、《先知》答案是:答案:B1.3梅里美以中短篇小说最为著名,代表作是()A、《高龙巴》B、《卡门》C、《茶花女》D、《包法利夫人》答案是:答案:B1.2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长篇小说是()A、《名利场》B、《简爱》C、《呼啸山庄》D、《玛丽巴顿》答案是:答案:D1.1《新爱洛伊丝》的作者卢梭是A法国作家A、德国作家B、英国作家C、美国作家答案是:答案:A1.25《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的同名主人公是A、贵族社会的叛逆者形象B、资产者形象D、多余人形象答案是:答案:A1.2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人物是A、弥尔顿B、贡哥拉C、卡尔德隆D、马里诺答案是:答案:A1.23《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作者是A、席勒B、歌德C、卢梭D、菲尔丁答案是:答案:A1.22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新人”形象是A、英沙洛夫B、巴扎洛夫C、罗普霍夫D、拉赫美托夫答案是:答案:A121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兼可抛”出自裴多菲的A、《自由与爱情》B、《雅诺什勇士》C、《先人祭》D、《塔杜施先生》答案是:答案:A1.20海涅的代表作是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B、《论浪漫派》C、《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之歌》D、《小查克斯》答案是:答案:A1.19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抒情诗人是A、茹科夫斯基B、普希金C、雷列耶夫D、莱蒙托夫答案是:答案:A118 普列姆昌德的代表作是A、《服务院》B、《博爱新村》C、《战场》D、《戈丹》答案是:答案:D1.17古希腊戏剧起源于回答正确A、英雄崇拜B、祖先崇拜C、酒神祭祀D、日神祭祀答案是:答案:C116 《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是A、拉伯雷B、薄伽丘C、维加D、乔叟答案是:答案:D1.15法国古曲主义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者是A、莫里哀B、布瓦洛C、高乃依D、拉辛答案是:答案:B1.14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的作者是A、斯丹达尔B、福楼拜C、巴尔扎克D、梅里美答案是:答案;C13司各特历史小说的代表作是A、《清教徒》B、《罗伯罗埃》C、《罗沁中区的心脏》D、《艾凡赫》答案是:答案:D1.12奥尼尔的代表作是A、《天边外》B、《琼斯皇》C、《毛猿》D、《榆树下的欲望》答案是:答案:C1.11阿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是A、《安魂曲》B、《开会迷》C、《苦难的历程》D、《彼得大帝》答案是:答案:C1.10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运动”最重要的作家是A、岛崎藤村B、尾崎红叶C、北村透谷D、坪内逍遥答案是:答案:A1.9中世纪法国最著名的英雄史诗是A、《罗兰之歌》B、《尼伯龙根之歌》C、《熙德之歌》D、《伊戈尔远征记》答案是:答案:A1.8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的代表作是A、《无言罗曼斯》B、《牧神的午后》C、《恶之花》D、《莫班小姐》答案是:答案;B法捷耶夫反映国内战争的长篇小说是A、《毁灭》B、《一个人的遭遇》C、《最后的炮轰》D、《青年近卫军》E、《马卡尔楚德拉》答案是:答案:A1.6古埃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篇故事是A、《魔术师的故事》B、《乡民与雇工》C、《厄运被注定的王子》E、《昂普瓦塔两兄弟》答案是:答案:A1.5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是回答正确A、悲观主义者B、集体主义者C、理想化的早期奴隶主D、理想化的封建贵族答案是:答案:C1.4法国超现实主义的主将布勒东的代表作是A、《喧哗与骚动》B、《变形记》C、《百年孤独》D、《娜佳》答案是:答案:D1.3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是A、《伊势物语》B、《竹取物语》C、《源氏物语》D、《平家物语》答案是:答案:C1.2“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雪莱的一首诗,这首诗是A、《给英国人民的歌》B、《西风颂》C、《致云雀》D、《云》答案是:答案:B1.1川端康成的成名作是回答正确A、《招魂节一景》B、《精通葬礼的人》C、《十六岁的日记》D、《伊豆的舞女》答案是:答案:D1.25薄伽丘的《十日谈》采用的结构是A、连环结构B、套式结构C、环形结构D、框架结构答案是:答案:D1.24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主人公是A、巴威尔B、克里斯朵夫C、聂赫留朵夫D、葛利高里答案是:答案:D123 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长篇小说是A、《名利场》B、《简爱》C、《呼啸山庄》D、《玛丽巴顿》答案是:答案:D。
论德国废墟文学代表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创作风格
论德国废墟文学代表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创作风格作者:秦艳来源:《商情》2019年第52期【摘要】这篇论文第一部分首先对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生平及其作品表达的重要思想做了详细的介绍。
第二部分中以伯尔在1959年发表的小说《九点半的台球桌》为例,对其小说人物和情节做了分析。
然后着重对小说中与主题相关的几个重要元素做了分析说明,从不同角度的深刻剖析了小说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同时完美呈现了海因里希·伯尔独特、灵动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文学创作小说风格1. 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以对民族灾难的反省而步入了所谓的“内省期”。
在文学方面,这段自省的时期被称为“废墟文学”,也被称为战争文学或返乡文学。
这段德国文学时代一直持续到德国战后重建并且对战争的恐怖情绪消退。
废墟文学的作家大部分都是战后被关押在监狱中或返回家园的年轻人。
他们都亲历了这场战争,并通过他们的文学作品生动而具体地呈现了战争带来的毁灭性灾难。
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öll,1917-1985年)是继托马斯·曼(Thomas Mann)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作家。
他的作品主角大多都是工人阶层、知识分子,刻画的故事情节也是对下层阶级凄苦生活的写照。
1947-1951年间,伯尔作品的主题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作品大都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伯尔被迫参战,随后被驱逐前往法国、苏联、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参战。
战争结束前不久,他被盟军俘虏,并于1945年12月从美国释放。
这次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伯尔。
法西斯战争给全世界带来了毁滅性的灾难,并摧毁了所有德国人的幸福生活。
数百万人在战争的火焰中丧生。
战后这片土地满目疮痍,只剩一片废墟。
德国人遭受失望、沮丧、饥饿和疾病之苦。
正如所有的小资产阶级一样伯尔也在与这场危局做着抗争。
正是这些经历为伯尔的作品奠定了重要基础。
德国战后废墟文学(节选)
德国战后废墟文学(节选)作者:任铮铮来源:《新高考·高一语文》2012年第11期一、战后德国的“废墟文学”二战结束之后,一批德国作家在其作品中“描写战争,描写归来”,同时也描写“在战争中曾经看到并且在归来时所面对的废墟”。
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废墟文学”“战后文学”或者归来文学。
最具代表意义的“废墟文学”是当时西德作家博歇尔特在1947年写的广播剧《大门外面》。
作品描写了一个在二战中受伤的青年士兵,战后回到家乡不论走到何处都被关在“大门外面”的痛苦遭遇,喊出了青年一代和千百万失去亲人的父母和妻子的悲愤呼声,控诉了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遭遇和苦难,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其他代表作品还有伯尔的《九点半钟的台球》,蓝茨的《德语课》,瓦尔瑟的《间歇》等。
总而言之,“废墟文学”是战后一批作家用他们特有的视角观察战争给城市和人带来的巨大创伤后写出的作品,以反映战后生活的痛苦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压抑、失落。
战争给这一代人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和复杂的。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战后废墟文学理解成创伤文学,或者颓废文学。
借助这些德国作家的眼睛,人们也能看到城市废墟之上的重建和精神废墟上重新崛起的希望。
二、对短篇小说《面包》的分析短篇小说《面包》以及《老鼠晚上也睡觉》都是德国作家博歇尔特的作品,也是废墟文学的典型代表作。
《面包》这篇小说描写了一对德国老夫妻战后的困窘局面,妻子沉默地对待丈夫偷吃的行为。
小说使用了最简单的情节以及最生活化的语言,同时也最直观地展现了战后德国的物质匮乏。
人们物质生活的困境直接导致了道德的沦丧:夫妻之间互相说谎。
作者以此为一个点折射出战后的道德状况。
面对丈夫的欺骗,妻子选择了沉默。
沉默的原因在小说中并未提及,但她的行为很符合那个年代的人性特征:遭受战争摧残的人们不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即便是面对最亲近的人。
附:面包◇ [德]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她突然醒来。
两点半。
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
1945年后东德西德文学
东德文学1、50年-60年代中期:a. 50年代:背景:反形式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要文学流派:建设文学Aufbauliteratur最重要的代表作:Eduard Claudius…Menschen an unserer Seite“ 《站在我们身边的人》主要作家:Eduard Claudius,Otto Gotsche,Maria Langner,Karl Mundstock,Hans Lorbeer,Hans Marchwitzab. 1961-1965:背景:比特费尔德道路Bitterfelder Weg主要文学流派:抵达文学(根据Brigitte Reimann的小说《在日常生活中抵达》“Ankunft im Alltag”得名)代表作:Christa Wolf …Der geteilte Himmel“《分裂的天空》主要作家:Brigitte Reimann,Christa Wolf, Karl-Heinz Jacobs,Hermann Kant,Erik Neutsch, Erwin Strittmatterc. 这一时期(50年-60年代中期)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学创作题材,即表现革命斗争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以及战争题材的创作。
代表作:Bruno Apitz:“Nackt unter Wölfen”《赤身在狼群中》Anna Seghers:“Die Toten bleiben jung”《死者青春常在》Franz Fühmann: “Kameraden”《同伴》Arnold Zweig:“Die Feuerpause”《停火》,“Die Zeit ist reif”《时机成熟》d. 这一时期的戏剧:Friedrich Wolf 沃尔夫戏剧Bertolt Brecht 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和实践2. 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a、背景:民主德国的政治文化气氛日趋宽松,民德文学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b、重要作家:Anna Seghers:60年代中期以后,其作品的题材、风格都发生了转变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弱者的力量》,“Die Kraft der Schwachen”Christa Wolf:《追忆克丽斯塔·T》“Nachdenken über Christa·T”《童年规范》“Kindheitsmuster”Günter de Bruyn:《布列丹的毛驴》“Buridans Esel”Ulrich Plenzdorf:《青年W某的新烦恼》c、这一时期的戏剧:哈克斯(Peter Hacks)的“后革命戏剧”米勒(Heiner Müller)的“新戏剧”布劳恩(Volker Braun)的现实生活剧3.70年代-80年代末比尔曼事件:1976 年11 月,诗人、歌手比尔曼Wolf Biermann(1936—)应邀去联邦德国旅行演出。
德国著名作家
【德国著名作家】莱辛(1729.1.22 —1781.2.15)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
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莱辛批判虚伪的宫廷风格和“虔诚”的情感,用人道主义、浪漫主义取代已陷于僵死、衰落的古典主义。
主张天才与艺术创造的完美结合,反对艺术创作中的固有的模式的限制。
莱辛处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折点,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其美学思想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美学与萌芽和蓬勃发展。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
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文艺作品。
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他是歌德的挚友,死后和歌德葬在一起。
他还是《欢乐颂》的词作者。
荷尔德林(H lderlin,Friedrich,1770~1843),德国诗人。
1770年3月20日生于内卡河畔的劳芬,1843年6月7日卒于图宾根。
荷尔德林的作品表达了自己使祖国摆脱专制主义的理想,他对古希腊的不倦的追求是对德国现状的批评。
他主张对一代新人进行教育,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废墟文学
获奖理由:“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 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 学的振兴。 被称为“德国的良心”。伯尔谢世时联邦德国总 统亲自抬棺为他送行
亨利希· 伯尔
(1917-1985 )
为什么说 伯尔 “信仰天主教,却不是忠实的天主教徒”???
“我信仰耶稣”,伯尔说。他一生都是天主教徒,并且他作品 中那些面对灾难无能为力的小人物也唯一只能通过信仰得到拯 救。尽管如此,他并不需要这个组织的天主教; 由于反对教会提高税收,他于1973年退出了教会组织。
伯尔在这个时期,继续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这些作品 的主人公更是那些不起眼的、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 们往往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无事遭殃,落得悲惨的结局。 在这些小说中,作者除了揭露法西斯战争罪恶、反映德国 人民在战争中蒙受的灾难外,进一步从各个不同方面描绘 了西德战后的社会生活,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
四七社
1947年,作家和评论家里希特(1908—)、安德施等 在慕尼黑建立文学团体“四七社”,以后参加者愈来 愈多,有作家、评论家、出版商、新闻记者、大学文 学教授,这个团体包括了战后西德文学的主要力量、 这是一个没有严密组织、没有坚定的政治或美学纲领 的松散的集体。四七社的主要倾向和宗旨是:倡导个 人自由,宣传民主思想,清算过去历史,扫除第三帝 国时期的“奴隶语言”和“宣传语言”,扶植青年作 家,重建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政治的德国新文学。
揭示了 德国法西斯的军国主义教育
纳粹穷兵黩武的本质
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浑浑噩噩的思想状态
• 标题有怎样的作用与内涵?
正是这段铭文使‚我‛确信自己真的回到了母校
标题的典故:
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300名斯巴达战士扼守温泉关,最后 全部牺牲。希腊人为纪念这些阵亡战士在温泉关立碑纪念,碑上刻 上了西摩尼德斯写的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达,请传句话给那 里的公民,为了听从他们的嘱咐,我们躺在这里。斯巴达战士抛洒 鲜血是为了保卫祖国,而‚我‛则充当了纳粹德国侵略战争的炮灰。 小说的标题令人深思,暗含着对纳粹德国军国主义教育的嘲讽和抨 击。
废墟中的德国文学及胜利之作《铁皮鼓》
- 251 -校园英语 / 文艺鉴赏废墟中的德国文学及胜利之作《铁皮鼓》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王瑞尧【摘要】德国二战后的文学被称为“废墟文学”,本文从二战入手,讲述德国在战中和战后的变化,由此介绍德国文学是怎样在废墟之上矗立起来的。
《铁皮鼓》是当时战后文学的代表作,本文也将详细分析其中的隐含之处,来诠释废墟中的德国文学。
【关键词】德国文学 废墟文学 《铁皮鼓》一、前言德国纳粹在二战中对德国乃至全世界的统治是一场屈辱和浩劫,希特勒在1933年到1945年12年的统治对德国文学也是一种巨大的摧残和压抑。
二、德国人民心灵中的废墟由于战争的残酷很多代表德国文学的作家为了挣脱桎梏纷纷逃到国外。
这些作家在国外的生活可想而知,他们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
整整12年,语言僵化,思想麻木,道德空白,身心混乱,12年的黑暗使这些作家的精神接近崩溃。
德国纳粹的侵略战争给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带来了灾难,同时德国自身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毁灭。
战后的德国成了一片废墟,到处满目疮痍。
德国经济全面崩溃,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丧失待尽。
德国的文化、政治、科学等所有关乎国家命运的方方面面全部陷入瘫痪。
三、德国文学中的“废墟”战后的德国是一片废墟,在文学上也是如此,所以战后的德国文学也称为废墟文学。
因为人们的语言在战争中僵化,因此战后的德国文学也是寻找语言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语言明显生硬,缺乏活力。
战后的废墟文学主要反映战争生活的痛苦,内容几乎全部来自现实生活。
很明显,这一时期的文学内容重于文字,遭受战争痛苦的人们勇敢地拿起笔,坚决地把他们内心的苦闷付诸纸上,用僵硬的语言把这失落的一代人繁复的内心世界表现的很特殊。
如约翰孙的《对雅阔布的种种揣测》(1956)、伯尔的《9点半钟的台球》(1959)、格拉斯的《铁皮鼓》(1959)和瓦尔瑟的《间歇》(1960)等。
这些长篇小说或清算本民族那段悲剧历史,或揭示资本主义商业经销机制对人的压抑,或描写民族分裂的不幸,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1945年后东德西德文学
东德文学1、50年-60年代中期:a. 50年代:背景:反形式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要文学流派:建设文学Aufbauliteratur最重要的代表作:Eduard Claudius…Menschen an unserer Seite“ 《站在我们身边的人》主要作家:Eduard Claudius,Otto Gotsche,Maria Langner,Karl Mundstock,Hans Lorbeer,Hans Marchwitzab. 1961-1965:背景:比特费尔德道路Bitterfelder Weg主要文学流派:抵达文学(根据Brigitte Reimann的小说《在日常生活中抵达》“Ankunft im Alltag”得名)代表作:Christa Wolf …Der geteilte Himmel“《分裂的天空》主要作家:Brigitte Reimann,Christa Wolf, Karl-Heinz Jacobs,Hermann Kant,Erik Neutsch, Erwin Strittmatterc. 这一时期(50年-60年代中期)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学创作题材,即表现革命斗争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以及战争题材的创作。
代表作:Bruno Apitz:“Nackt unter Wölfen”《赤身在狼群中》Anna Seghers:“Die Toten bleiben jung”《死者青春常在》Franz Fühmann: “Kameraden”《同伴》Arnold Zweig:“Die Feuerpause”《停火》,“Die Zeit ist reif”《时机成熟》d. 这一时期的戏剧:Friedrich Wolf 沃尔夫戏剧Bertolt Brecht 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和实践2. 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a、背景:民主德国的政治文化气氛日趋宽松,民德文学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b、重要作家:Anna Seghers:60年代中期以后,其作品的题材、风格都发生了转变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弱者的力量》,“Die Kraft der Schwachen”Christa Wolf:《追忆克丽斯塔·T》“Nachdenken über Christa·T”《童年规范》“Kindheitsmuster”Günter de Bruyn:《布列丹的毛驴》“Buridans Esel”Ulrich Plenzdorf:《青年W某的新烦恼》c、这一时期的戏剧:哈克斯(Peter Hacks)的“后革命戏剧”米勒(Heiner Müller)的“新戏剧”布劳恩(Volker Braun)的现实生活剧3.70年代-80年代末比尔曼事件:1976 年11 月,诗人、歌手比尔曼Wolf Biermann(1936—)应邀去联邦德国旅行演出。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长河小说:罗曼.罗兰创作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开创了”长河小说”这一新的类型。
通过一个人的命运或者一个家族的历史反映民族或时代的变迁。
(如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马丁.杜.加尔《蒂博一家》、高尔斯华绥《福赛特世家》、托马斯《布登.勃洛克一家》、高尔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德莱塞“欲望三部曲”)心理小说:是20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另一种重要类型。
代表有:纪德、莫里亚克、乔治.贝尔纳诺斯、朱利安、格林等人,其作品主要描写财富、情欲等东西与人内心的恶之间的关系。
并受到现代心理学的影响,较多地通过梦境、自由联想等来展示人心灵深处隐秘的角落,大量采用内心独白等手段。
社会小说:是20世纪法国文学的一种重要类型。
更多地集成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地传统,侧重描写当代法国、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政治风云、战争和重大社会事件。
代表人物:莫洛亚、马尔罗、巴比塞、阿拉贡等人。
乡土小说:乔治.桑是19世纪乡土小说的代表。
20世纪,法国乡土小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代表人物有让.季奥诺、加布丽艾尔.柯莱特、莫里斯.热纳伏瓦,他们的作品描写大自然的美丽和威力,歌颂人和自然的斗争,表现人们对乡土的热爱和农民们的悲欢离合,是20世纪法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愤怒的青年:50年代,英国文坛上一批青年作家群起,在二战后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普遍感到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格格不入,以愤怒和不满为文学创作的共同主题,表达了人们对社会普遍的愤懑情绪以及对命运无能为力的失落感,长于塑造有愤怒气息的反英雄形象。
其命名来自莱利.艾伦.保罗的自传体小说《愤怒的青年》。
代表作家是约翰.奥斯本、金斯利.艾米斯、约翰.维恩。
从艺术上看,这一群体继承并发扬了英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运用讽刺艺术,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社会环境的可笑、人物可悲的命运、生活的庸俗和前途的黯淡,其作品一般具有活泼生动、嬉笑怒骂的风格特色。
迷惘的一代(美国):一战后,美国进入了所谓的太平盛世的20年,幻灭和狂欢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以厄内斯特、海明威、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为代表,形成了美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作家群体,集中表现了战争给一代青年肉体与精神上造成了难以弥合的创伤。
从短篇小说――《我昂贵腿》看德国废墟文学特征
从短篇小说――《我昂贵腿》看德国废墟文学特征1 引言海因里希・伯尔,短篇小说--《我的昂贵的腿》的作者,生于1917年,死于1985年7月。
伯尔中年时曾在科隆大学攻读日耳曼语言文学,在此期间应征入伍,此后一直在军中服役,直到二战结束时成为美军俘虏。
伯尔获释回国后开始学习文学创作,他在服役期间的亲身经历和现实遭遇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战后的德国几乎沦为一片废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劳苦大众在饥饿、寒冷中挣扎,与贫困、疾病抗争。
纳粹给德国带来的不仅是军事上的战败,更导致了民众精神上的全面崩溃--承担着战争罪魁祸首责难。
在希特勒发动的战争中,德国民众自身也是战争的牺牲者。
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
当炮火停息后,人们面对的是战争带来的创伤--炮弹摧毁的城镇和燃烧殆尽的村庄。
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对困苦的呐喊,对家园重建的渴望,使得人们开始对战争进行反思、自省。
人们的思考催生出战后文学,也称之为废墟文学。
短篇小说--《我的昂贵的腿》是当时废墟文学的典型代表作之一。
它直白的反映了当时战后废墟背景下的残酷现实:战争、死亡、生存、尊严。
从《我的昂贵的腿》,本文尝试分析废墟文学的特征2 德国废墟文学特征1、叙事语言简洁明了《我的昂贵的腿》,这篇短篇小说写于1948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一位在战争中失去一条腿的退役军人要求政府部门提高他的抚恤金的故事在叙事的过程中,文章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直奔主题,通过人物对话,体现废墟文学的主题--生存的抗争。
文章开门见山“这下子我就业在望了”直入主题,无任何背景介绍。
但就这样一句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我”的期盼、激动的心情,使得读者产生好奇之心,想了解文中的“我”到底发生了何事。
紧接着的一句“他们寄了张明信片给我,叫我到局里去一趟,我便遵命前往”。
作者虽未写出“他们”是谁,读者却一目了然。
作者对于“我”的身份的介绍,始终围绕一条腿,一条失去的右腿展开,自然而然过渡到“我单枪匹马埋伏在前沿某个地方,奉命注意敌人何时到来”。
沃尔夫冈·波尔歇特的生平和作品
沃尔夫冈·波尔歇特的生平和作品作者:胡越来源:《世界文化》2017年第07期沃尔夫冈·波尔歇特是德国战后“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于1921年5月20日出生于汉堡,父亲是一所公立学校的教师,母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乡土诗人。
十五岁时,他创作的诗歌就被刊登在《汉堡报》上。
然而这些诗歌并不能真正体现波尔歇特的原创性,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荷尔德林、里尔克以及后来被排斥的表现主义作家的作品。
1938年上完七年级后波尔歇特因为成绩不佳不得不离开理科中学。
他当时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演员,而父母则希望他做一个书店营业员。
于是1939年4月1日他按照父母的意愿在一个书店当起了学徒,与此同时他自己暗中参加演员培训的课程。
1940年他成功通过了国家戏剧院委员会的能力审查,从而获得了在吕内堡的川舞台剧团演出的机会。
这短短的几个月对他了解自身和戏剧的关系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5月波尔歇特所在的巡回演出剧团被派往比利时,同时他接到了征召入伍的命令。
6月中旬他离开剧团,加入了军队。
在训练结束之后,他随即被派往东部前线作战。
其间他经历了三次审判。
第一次是在1942年,波尔歇特在战斗中因为左手受伤而失掉了中指,有人怀疑这是他为了逃避军事任务而故意做出的自残行为,从而将他告发。
在宣判无罪之后,他不久又再次被人告发,原因是他发表了“危害国家”的言论。
第三次是在1944年9月,他因为讲述政治笑话而以“瓦解军心”罪被判以九个月的监禁。
1945年春季他被法国士兵俘虏,但是后来得以成功逃跑并终于在5月10日回到了家乡汉堡。
那时的波尔歇特已经是疾病缠身。
由于战争期间治疗的延误,他的病情恶化得很快。
到了1945年底他已经不得不卧病在床。
在医院的病床上,他重新拿起笔开始了写作工作。
1946年1月21日,他创作出了短篇小说“Die Hundeb lume”。
这时的他完全放弃了以前任何形式的模仿,而是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写作风格和一种新的语言风格。
废墟文学阅读理解
废墟文学阅读理解废墟文学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描绘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废墟,展现出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变迁,以及人类在面对废墟时的情感和思考。
在阅读废墟文学时,我们需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历史、社会和心理背景,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首先,废墟文学通常描绘的是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废墟。
这些废墟可能是战争、灾难、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也可能是人类文明和历史变迁的见证。
通过描绘这些废墟,废墟文学展现了人类文明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以及人类在面对废墟时的无助和迷茫。
其次,废墟文学常常涉及到人类在面对废墟时的情感和思考。
这些情感和思考可能是对过去的回忆和反思,也可能是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通过描绘这些情感和思考,废墟文学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废墟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人类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在阅读废墟文学时,我们需要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社会和心理背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例如,在阅读描绘二战废墟的作品时,我们需要了解二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
同样,在阅读描绘自然灾害废墟的作品时,我们需要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和情感。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废墟文学中的象征和隐喻。
这些象征和隐喻可能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也可能是作品主题的延伸和深化。
通过理解这些象征和隐喻,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废墟文学中的语言和风格。
废墟文学的语言通常比较沉重、沉郁,风格也比较独特。
这可能是因为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比较沉重,需要通过独特的方式来表达。
因此,在阅读废墟文学时,我们需要注重语言和风格的分析和理解。
总之,废墟文学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通过阅读和理解废墟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变迁,以及人类在面对废墟时的情感和思考。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思考,对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关于废墟文学的自白
作者: 海因利希·伯尔;杨慧
作者机构: 西德
出版物刊名: 外语教学
页码: 80-84页
主题词: 伤痕文学;废墟;战争文学;当代作家;无理由;小说;契诃夫;创作规律;社会现实;田园诗
摘要: <正> 有人把一九四五年后我们这一代人最初的文学尝试称为废墟文学,企图以此来贬伐它。
我们却没有反驳这个称呼,因为它不无理由。
的确,我们笔下的人物是生活在废墟之中的,他们从战场上归来,男人和女人都遭受了同样程度的创伤,孩子们也无一幸免。
他们都目明眼亮地在看着。
他们根本不是生活在充满宁静的和平之中,他们的环。
德国战后废墟文学(节选)
德国战后废墟⽂学(节选)德国战后废墟⽂学(节选)作者:任铮铮来源:《新⾼考·⾼⼀语⽂》2012年第11期⼀、战后德国的“废墟⽂学”⼆战结束之后,⼀批德国作家在其作品中“描写战争,描写归来”,同时也描写“在战争中曾经看到并且在归来时所⾯对的废墟”。
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废墟⽂学”“战后⽂学”或者归来⽂学。
最具代表意义的“废墟⽂学”是当时西德作家博歇尔特在1947年写的⼴播剧《⼤门外⾯》。
作品描写了⼀个在⼆战中受伤的青年⼠兵,战后回到家乡不论⾛到何处都被关在“⼤门外⾯”的痛苦遭遇,喊出了青年⼀代和千百万失去亲⼈的⽗母和妻⼦的悲愤呼声,控诉了残酷的战争给⼈民带来的不幸遭遇和苦难,引起⼈们强烈的共鸣。
其他代表作品还有伯尔的《九点半钟的台球》,蓝茨的《德语课》,⽡尔瑟的《间歇》等。
总⽽⾔之,“废墟⽂学”是战后⼀批作家⽤他们特有的视⾓观察战争给城市和⼈带来的巨⼤创伤后写出的作品,以反映战后⽣活的痛苦以及⼈们精神世界的压抑、失落。
战争给这⼀代⼈造成的影响是巨⼤的和复杂的。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战后废墟⽂学理解成创伤⽂学,或者颓废⽂学。
借助这些德国作家的眼睛,⼈们也能看到城市废墟之上的重建和精神废墟上重新崛起的希望。
⼆、对短篇⼩说《⾯包》的分析短篇⼩说《⾯包》以及《⽼⿏晚上也睡觉》都是德国作家博歇尔特的作品,也是废墟⽂学的典型代表作。
《⾯包》这篇⼩说描写了⼀对德国⽼夫妻战后的困窘局⾯,妻⼦沉默地对待丈夫偷吃的⾏为。
⼩说使⽤了最简单的情节以及最⽣活化的语⾔,同时也最直观地展现了战后德国的物质匮乏。
⼈们物质⽣活的困境直接导致了道德的沦丧:夫妻之间互相说谎。
作者以此为⼀个点折射出战后的道德状况。
⾯对丈夫的欺骗,妻⼦选择了沉默。
沉默的原因在⼩说中并未提及,但她的⾏为很符合那个年代的⼈性特征:遭受战争摧残的⼈们不再愿意表达⾃⼰内⼼的情感,即便是⾯对最亲近的⼈。
附:⾯包◇ [德]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她突然醒来。
废墟文学的名词解释
废墟文学的名词解释在当今社会,废墟文学这个词语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废墟文学指的是一种以废墟为主题的文学形式,其表现方式是通过对废墟的描绘和叙述,向读者展示一种特殊的、带有哲思的审美体验。
废墟文学的兴起源于现代社会日益增多的废墟景观与人们内心的无助情感之间的碰撞。
废墟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深度和内涵。
它通过对废墟的描绘,试图唤起读者对于人类的价值观念、生存状态和历史传承的思考。
废墟往往象征着破败和消逝,它可以是自然灾害的产物,也可以是战争、文化冲突等人类活动的破坏结果。
而废墟文学则通过对这些废墟的描写,表达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引发的质疑和反思。
它呈现了人类文明的脆弱性和不可逆转的毁灭,引发读者对世界观的深思。
废墟文学的创作背后蕴含着浓厚的文化与历史意味。
废墟作为一种空间,暗示着过去的现实与文化的断裂,代表了历史的残存。
在废墟文学中,作家常常通过对废墟的描绘和探索,寻找着历史与记忆之间的联系,并试图通过对废墟的再构建,为人们重塑记忆和思考历史提供一种可能。
废墟文学将废墟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存在,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文化的消逝与重生的复杂关系,使得读者可以在审美的同时,对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有更深入的理解。
废墟文学的诞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在当代社会中,废墟景观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废弃工厂、城市的废墟化、自然资源的枯竭等。
废墟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成为了人们审美视野的一部分。
而废墟文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借助文学语言和想象力,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反映了社会状态与人类生存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废墟文学并不仅仅是对废墟本身的描写和叙述,更是一种审美视角的体现。
废墟文学追求一种审美上的超越和灵感的迸发。
它将废墟视为一种独特的象征符号,用以探查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命运。
通过对废墟景象的刻画,废墟文学力图为读者构建一种沉思和启示的空间,使读者能够超越表面现象,进入到深层的思考和感悟之中。
在当今文学创作中,废墟文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备受推崇和追捧的文学形式。
“废墟文学”代表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创作风格论
A Critical Study of Heinrich Bǒll' s Writing Style
作者: 詹虎
作者机构: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版物刊名: 当代外国文学
页码: 34-40页
主题词: 海因里希·伯尔;“废墟文学”;神话
摘要:二战以后,在看待民族灾难这个问题上,德国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所谓自省时期,这一自省反映在文学上就形成了“废墟文学”。
海因里希·伯尔便是“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概括评述伯尔各个时期的创作及其文艺思想;第二部分对伯尔的代表作《莱尼和他们》的“新新闻体”小说形式、纷繁复杂的时空交错与重叠手法,以及神话模式做了分析。
全文阐明了伯尔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交融的创作风格。
德国战后文学
德国战后文学摘要:一、德国战后文学的背景与特点1.战后时期德国社会的变革2.战后文学的主题与风格特点二、德国战后文学的主要流派与发展1.废墟文学2.归乡文学3.战后新现实主义4.战后现代派文学三、德国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家与作品1.托马斯·曼及其《骗子与骗局》2.赫尔穆特·伯纳德及其《老人与海》3.弗朗茨·卡夫卡及其《变形记》4.马克斯·弗里施及其《尼采与哲学家》四、德国战后文学的影响与启示1.对德国社会的反思与批判2.对世界文学的贡献与影响3.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正文:一、德国战后文学的背景与特点德国战后文学是指二战结束后,德国作家创作的一系列文学作品。
这一时期的德国社会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战争的失败使得德国人民面临着沉重的历史责任和精神压力,这使得德国战后文学呈现出独特的主题和风格特点。
战后文学的主题以反思战争、探讨人性、批判极权主义和表现德国社会的废墟与重建为主。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悲剧为基调,表现了德国人民对战争的恐惧、痛苦和绝望。
同时,战后文学也强调对人性的挖掘,揭示战争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摧残。
二、德国战后文学的主要流派与发展德国战后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个重要的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废墟文学、归乡文学、战后新现实主义和战后现代派文学。
1.废墟文学:以表现战争破坏和废墟为主题,反映了战后德国社会的破败景象。
代表作品有海因里希·伯尔的《废墟》等。
2.归乡文学:讲述了战争结束后,人们返回故乡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心理挣扎。
代表作品有托马斯·曼的《骗子与骗局》等。
3.战后新现实主义: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战后德国社会的生活面貌。
代表作品有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等。
4.战后现代派文学: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战后德国社会的精神困境。
代表作品有马歇尔·伯纳德的《老人与海》等。
三、德国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家与作品德国战后文学产生了一批杰出的作家和脍炙人口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阶段及主要作品
早期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列车正点到达》(1949)、 短篇小说集《过路人,你到斯巴……》(1950)等。
前者已成为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它通过一个名叫安德烈亚 斯的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特别是他在这场恶战中的思 想活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愤怒谴责的立场。
短篇小说集中的《过路人,你到斯巴……》也是“废墟文学”的名 篇,它写了一个尚未成年的中学生无知也无谓地成为战争牺牲品的 故事。在这个短篇里,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战争以及战争的残酷,而 是通过主人公内心的独白,细腻地刻画了一个“炮灰”的意识活动。 作品通过他的遭遇,从一个侧面对法西斯的罪行作了控诉,同时对 战争的根源亦有所揭露,含义深刻。
亨利希· 伯尔
(1917-1985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一个天
主教徒家庭,父亲是雕刻匠和细 木工,祖先是爱尔兰的移民。
1939年入科伦大学学习日耳曼语文学,同年应
征入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曾负过伤, 当过俘虏,对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深恶痛绝。
亨利希· 伯尔
(1917-1985 )
德国的第一位世界作家协会主席, 战后德国的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1974)的 发表又引起了强烈反响。由此作家被公 认为当代德国的歌德和国际文坛巨擘。 描写的是一个年轻正派的家庭助理员遭 到黄色报纸的诽谤,最后在忍无可忍的 情况下,终于开枪打死了任意歪曲、捏 造事实的记者。
马克斯· 德尔· 封· 格律恩
(1926—)
德国工人作家,出生于巴伐利亚州拜伊罗特市一个 鞋匠家庭。中学毕业后入商业学校,因父亲被纳粹 关入集中营而辍学,到商店当学徒。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纳粹征召入伍,在伞兵部队 服役,1944年为美军俘虏,在美国留居三年,1947 年回国。 1948—1951年当过建筑工人、矿工,1951—1963年 在鲁尔区当了十三年煤矿工人,后来专门从事文学 创作。
创作阶段及主要作品
从五十年代起,伯尔作品中描绘的社会面比从前宽阔得 多。在他笔下,有上层资产阶级、军国主义分子、法西 斯分子,但更多是的小职员、小商贩、穷教员、杂耍演 员、普通工人、战争中失去父亲和丈夫的孤儿寡妇等人 物。伯尔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述了这些所谓的“小人 物”在西德战后“经济奇迹”中的生活遭遇,刻画了他 们物质上的艰难困苦,精神上的彷徨苦闷,从而揭露和 批判了战后西德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公正的现象。
其中以废墟文学最能正确地反映当时人们的 心理状态和国家的现实情况。提出废墟文学 不致“把同时代人诱骗到田园诗中去”,而 是提醒人们:战争已经结束,世界遭到破坏, 家园成了废墟,人们应该思索。废墟文学的 题材大多是描写希特勒法西斯专政和第二次 世界大战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在人们心灵上 留下的巨大创伤。废墟文学都写得很实际, 对事物抱怀疑态度,没有什么英雄行为或浪 漫主义的情感;社会批评、嘲讽和怪诞是它 的艺术风格。
凭借《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或译为《女士和众生相》, 获诺贝尔文学奖
通过二次大战后一个名叫莱尼的妇女所接触的人物,向读者 展现了德国战前岁月、战争年代以及战后西德社会的广阔画 面,从政治、经济、道德观念、生活习俗等方面对德国的社 会现实进行了剖析,并塑造了各种典型人物形象,被誉为 1971年度“欧洲之书”,伯尔“小说创作的皇冠”。被诺贝 尔奖评委会誉为“臻于顶峰”之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中, 西德一些作家发表文学作品描述法西斯 专政和战争灾难给人们留下的一片瓦砾 和心灵创伤。 “废墟文学”的主要作家是文学社团 “四七社”成员。
废墟文学。这是指1945年的“零点”至五十 年代初期的德国文学。一些青年作家面对满 目疮痍的现状,主张对过去的文学传统“砍 光伐尽”,从思想上、语言上进行冷静、谨 慎的清理与探索。当时人们生活在废墟之中, 他们都蒙受了战争创伤。战后的西德作家 “写战争,写回乡,写自己在战争中的见闻, 写回乡时的发现:废墟;于是出现了与这种 年青文学如影随形的三个口号:战争文学、 回乡文学、废墟文学”。 (伯尔语)
伯尔在这个时期,继续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这些作品 的主人公更是那些不起眼的、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 们往往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无事遭殃,落得悲惨的结局。 在这些小说中,作者除了揭露法西斯战争罪恶、反映德国 人民在战争中蒙受的灾难外,进一步从各个不同方面描绘 了西德战后的社会生活,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
艺术特点
这一时期的文学语言明显生硬,缺乏活力, 人们在努力的找寻流失的语言特色和生动,然而, 作品中语言却依然显的呆滞刻板。战后的废墟文 学主要反映战争生活的痛苦,内容几乎全部来自 现实的生活。很明显,这一时期的文学内容重于 文字,遭受战争痛苦的人们勇敢的拿起了笔,坚 决的把他们内心的苦闷和压抑付诸于纸上,用即 使是僵硬的语言把这失落的一代人繁复的内心世 界表现的特殊而特别。
《坎坷人生》(1973)格律恩的重要长篇小说
《坎坷人生》(1973)
主人公卡尔· 迈瓦尔德是马斯曼公司多特蒙德分厂工人、社会民 主党党员,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他发现厂方用窃听设备窃听 工人之间的交谈,监视工人。他设法弄到了这些谈话。在圣诞节 的庆祝会上,迈瓦尔德在工人面前揭露了厂方的这一卑劣行径, 并当场责问法贝尔经理。这事在全厂引起轰动。迈瓦尔德还把情 况向区工会领导反映。不久,法贝尔经理被调回总管理处。新来 的经理博施动用刑事警察,企图压服迈瓦尔德。迈瓦尔德在厂内 厂外进行了揭发,但处处受到各种政治势力的压制和欺骗,使他 有如履薄冰之感。他的活动尽管在公众中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并 没有使工人政治地位得到改善,更可悲的是,迈瓦尔德反遭到工 厂的解雇。但是工人们团结一致,组织罢工和示威游行。在工人 群众声援下,最后劳工法庭出面迫使厂方收回解雇的决定。格律 恩在小说中采用第一人称形式,生动地揭示了劳资矛盾、工人与 工会的矛盾、各种党派力量之间的妥协与争斗,还以同情的笔调, 描述了病退工人和外籍工人的遭遇
四七社
Gruppe 47
四七社
1947年,作家和评论家里希特(1908—)、安德施等 在慕尼黑建立文学团体“四七社”,以后参加者愈来 愈多,有作家、评论家、出版商、新闻记者、大学文 学教授,这个团体包括了战后西德文学的主要力量、 这是一个没有严密组织、没有坚定的政治或美学纲领 的松散的集体。四七社的主要倾向和宗旨是:倡导个 人自由,宣传民主思想,清算过去历史,扫除第三帝 国时期的“奴隶语言”和“宣传语言”,扶植青年作 家,重建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政治的德国新文学。
四七社
从1947—1955年每半年集会一次,主要是朗读和讨论文学作 品,对成员(有时也邀请客人)中的未公开发表的作品相互 提出批评意见; 从 1956—1967年改为每年集会一次。 1950年起颁发“四七社文学奖”。“四七社”对战后德语文 学的繁荣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并一度成为左右联邦 德国文坛的力量。
•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 一声没吭》 (1953)、 • 《无主之家》(1954)描写的是西德战后出现的 “寡妇婚姻”问题 、《九点半钟的台球》 (1959)、《小丑之见》(1963)描写的是一个 滑稽演员在教会的迫害下,爱情和事业都遭到失 败的故事。伯尔以深切的同情控诉了天主教会的 蛮横无理,讽刺了西德政治上和宗教上的保守主 义,等。 • 其中《小丑之见》被称为这一时期形成的“不顺 从文学”的重要作品。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文学 /BRD文学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成 立之后的德国文学。
历史背景
二次大战后的联邦德国文学反映了战后西德历史发展的 概貌。西德作家的作品,从各个不同方面描绘了西德战 后四十多年的社会生活,如战争结束后头几年的萧条岁 月,五十年代的所谓“经济奇迹”,军国主义的复活和 对战争的谴责,法西斯分子的蠢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 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等等。在 有些作品中,把对现实社会的描绘同德国的历史联系起 来,把德意志民族的历次灾难同个人悲剧结合在一起, 以加深对德国社会的认识。在题材选择和艺术手法上, 西德作家颇受美国和法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战后文学中首先出现的是废墟文学。
小说以家庭,爱情,宗教为题 材,整部小说全是主人公施尼 尔的回忆和内心独白,他多年 的经历全都浓缩在近三个小时 的回忆里。 小说描写的宗教是束缚人的本 质——自由,的异己力量,表 达了对宗教的批判
创作阶段及主要作品 创作阶段及主要作品
七十年代以后,伯尔作品的艺术手法有了很大发展。在
这以前,他基本上遵循了旧有的现实主义传统手法,但 197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一 译《莱尼和他们》或《女士和众生相》),1974年发表的 中篇小说《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 勃罗姆》,1979年发表 的长篇小说《保护网下》和198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面对 大河秀色的女士们》(一译《沿河区的女士们》),却采 用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使他的作品 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在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伯尔的文学 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峰
揭示了 德国法西斯的军国主义教育
纳粹穷兵黩武的本质
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浑浑噩噩的思想状态
• 标题有怎样的作用与内涵?
正是这段铭文使‚我‛确信自己真的回到了母校
标题的典故:
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300名斯巴达战士扼守温泉关,最后 全部牺牲。希腊人为纪念这些阵亡战士在温泉关立碑纪念,碑上刻 上了西摩尼德斯写的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达,请传句话给那 里的公民,为了听从他们的嘱咐,我们躺在这里。斯巴达战士抛洒 鲜血是为了保卫祖国,而‚我‛则充当了纳粹德国侵略战争的炮灰。 小说的标题令人深思,暗含着对纳粹德国军国主义教育的嘲讽和抨 击。
获奖理由:“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 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 学的振兴。 被称为“德国的良心”。伯尔谢世时联邦德国总 统亲自抬棺为他送行
亨利希· 伯尔
(1917-1985 )
为什么说 伯尔 “信仰天主教,却不是忠实的天主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