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的储蓄率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根据最近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为38.6%,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然而,这个高储蓄率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影响因素呢?本文将会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收入水平影响着储蓄率首先,人们的储蓄率很大程度上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
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在储蓄上的余地就越大。
因为收入有保障才会有更大的机会去进行储蓄,而不会被其他紧急的事情所影响,例如生病、事故等等。
此外,有更多的收入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理财机遇,使人们更愿意去储蓄和投资。
同时,收入水平也与社会阶层紧密相关,属于高社会阶层的人们有更多信仰的投资机会、更加了解风险等等,因此储蓄率也会随之而上升。
二、房贷支出影响下的储蓄率其次,房贷支出也是影响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现在不少城市的房价已经十分昂贵,不少拥有一套房子的人们都需要还房贷。
这种支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非常庞大的,因此他们的储蓄率自然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此外,在购房之后,有不少人选择了把存款投入到房屋的装修等方面,也会带来大量的支出,增加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影响着他们的储蓄行为。
三、教育支出也会影响储蓄率教育支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必然的消费,这不仅是一项巨大的支出,而且是一项长周期的支出。
在城市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很多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从小开始学习各种课程的机构,弥补公立学校的不足。
这种教育支出也会对家庭预算产生很大的消费压力,影响金融储蓄的大小。
四、人们的支出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储蓄行为中,每个人的消费支出习惯占有很大的比重。
这些支出是影响储蓄率的一大因素。
过多的购物和撞衫,不惜花大量的钱去维护生活质量,也让许多人在储蓄上面的余地变得极小。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这也是造成储蓄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一些特定社会群体中,比如内向群体和一些爱好文化娱乐等消费群体,他们的收入虽然较少,但是储蓄能力也非常强,他们的储蓄率也普遍较高。
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等原因致使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数量存在变动问题。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常常被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之一。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进行分析与阐述,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标签: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逐渐增加。
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大幅改善,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数额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改变等原因致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发生变化。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常常被作为评价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指标,所以非常有必要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一)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存款主要是指居民将可支配收入中除用于消费以外用来存入银行或者用于购买各种证券的一部分剩余收入,由此可见,居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组成部分。
居民的储蓄存款数额会随着居民的收入而发生变化,居民的个人收入越多,相应的储蓄存款数额就会越大。
有数据显示,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其储蓄利率相对较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居民的收入水平制约了人们储蓄能力的提升。
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处于中等的国家,尤其是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储蓄利率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而有所提高,可见居民个人的可收入支配对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有着很大影响。
(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经济市场存在通货膨胀问题,相应的人民币价值就会受到影响,进一步引发物价上涨问题的发生。
通货膨胀率是反映物价上涨水平的具体指标,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又会导致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数量。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储蓄存款对于城乡居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金融手段,能够提供收入保值和财富增值的功能。
然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大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
一、收入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是直接影响其储蓄存款余额的关键因素。
较高的收入水平意味着城乡居民有更多的剩余资金用于储蓄,因此他们的储蓄存款余额更高。
相反,收入水平较低的城乡居民可能更难有资金进行储蓄,导致储蓄存款余额较低。
二、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也会对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地区的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那么城乡居民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收入,从而有更多的资金进行储蓄。
相反,就业机会有限、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可能相对较低。
三、金融体系发展水平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也会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造成影响。
一个完善、高效的金融体系能够提供便捷的储蓄渠道和高收益的储蓄产品,激励城乡居民增加储蓄存款余额。
而金融体系不完善、渠道有限的地区,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可能较低。
四、利率水平利率水平是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较高的利率意味着更高的收益,因此可以激励城乡居民增加储蓄存款。
相反,如果利率较低,城乡居民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其他投资方式,而非储蓄存款,从而导致储蓄存款余额较低。
五、消费习惯和意识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意识也会影响其储蓄存款余额。
如果城乡居民有稳定的消费习惯、理性的消费观念,他们更倾向于将部分收入储蓄起来。
相反,如果消费习惯较为浪费、消费观念较为冲动,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可能较低。
结论:综上所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收入水平、就业和劳动力市场、金融体系发展水平、利率水平以及消费习惯和意识都对储蓄存款余额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通过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创造有利的利率环境,并加强公众教育,鼓励城乡居民增加储蓄存款,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分析报告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分析报告居民储蓄存款说到底是一种金融行为,反映着居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行为习惯。
从宏观层面看,储蓄存款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居民储蓄存款意义、储蓄存款总体情况、储蓄存款行为的影响因素、未来趋势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对居民储蓄存款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储蓄存款对居民个人和国家经济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储蓄存款可以保障个人的消费能力和生活品质,同时具备投资和创业的能力;对于国家经济而言,储蓄存款可以为金融供给提供有力支撑,帮助经济稳定增长和资金融通。
从储蓄存款总体情况来看,中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89.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7%。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居民储蓄存款增速更快,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45.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2%。
这表明居民储蓄存款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个人收入水平和家庭财务状况。
收入水平高的个人和家庭往往更有能力进行储蓄存款。
其次是利率水平。
较高的储蓄存款利率可以刺激居民进行储蓄,相反,较低的利率则可能导致居民选择其他投资方式。
此外,金融稳定性和信用环境也会对居民储蓄存款行为产生影响,良好的金融稳定和信用环境可以增强居民对储蓄存款的信心。
最后,金融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拥有金融知识和意识的居民更容易形成长期的储蓄存款习惯。
未来,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变化。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倾向于更多关注享受当下而非长期储蓄存款。
其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可能会提供新的投资选择,吸引部分资金从储蓄存款流向其他金融产品。
再者,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居民可能需要更多的储蓄存款来应对养老和医疗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和趋势,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引导和促进居民储蓄存款行为。
首先,提高利率水平,让储蓄存款具有更高的回报率,增加居民进行储蓄存款的动力。
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效应分析

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效应分析摘要: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大举措。
文章通过对影响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各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各主要因素与城乡收入差距的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对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影响,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却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具有强烈的预期影响。
文章最后通过对前人的理论借鉴和研究结论的思考,针对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储蓄率;城乡收入差距;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一、引言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在把握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矛盾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新阶段“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客观要求。
进入新世纪,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
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和发展失衡状态,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困难,而“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瓶颈”。
其次,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困难都与城乡经济社会结构不合理有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再次,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实现新跨越的客观要求。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城乡经济一体化能改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环境的不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不同,国内外经济学者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实证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的实证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迅速,本文选取1981-2007年相关经济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居民储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利率一、变量的选择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是居民的收入、利率和制度因素。
1.储蓄增量(y)由于居民储蓄年末余额是一个存量,变化趋势稳定,所以本文采用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年末增加额作为被解释变量。
2.居民的收入(x1)收入是影响储蓄的第一位的因素,由于对城乡居民储蓄真正有影响的是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所以模型中使用可支配收入的概念。
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名义利率(x2)考虑到居民的货币幻觉,这里使用的是名义利率。
而且考虑的是一年期储蓄存款名义利率。
4.制度因素(d1)居民储蓄不仅受到收入、利率等的影响,也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最典型的是制度因素。
因此,本文通过设置虚拟变量将制度因素引入模型当中。
在对影响居民储蓄存款额的各个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后,建立模型如下:lny=b0+b1lnx1+b2x2+a0d1+a1d1lnx1+a2d1x2+εt回归方程f检验的p值<0.01,说明回归方程十分显著,但d1、d1lnx1和d1x2的系数未通过显著性t检验,所以考虑剔出d1、d1lnx1和d1x2,重新进行回归。
通过多次尝试,最终确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lny=b0+b1lnx1+b2x2+εt二、模型的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从前面的参数来看,可支配收入的系数为正数,与储蓄增量成同方向变化,利率的系数也为正数,与储蓄增量的关系是正相关的,通过以上的检验,证明该模型系数的符号符合经济理论,该模型能通过经济意义检验。
2. 统计检验判定系数r2=0.948531,调整后的r2=0.941512,说明该回归方程比较显著。
回归方程f检验的p值<0.01,说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储蓄的增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计量17贸经172060620四川省各市(州)住户存款变动因素分析

n-k=18 的临界值 t0.05/2(n - k) 2.101 ;若定显著性水平 0.10 查 t 分布表得自由 度为 n-k=18 的临界值 t0.10/2(n - k) 1.734 。由图 2 中数据可得, ˆ 2、ˆ 4 所对应的 t 统计量分别为 1.979820、26.69975,ˆ 4 绝对值大于 t0.05/2(n - k) 2.101 ,这说明
1143.11 925.18
1353.41 1605.06 1700.33
605.43 915.81 1198.58 1301.23 1516.2 1029.86 1225.9 1005.61 1350.76 502.58 501.34 1270.38 265.04 213.04 1314.84
利用计算机软件 EViews,生成 Yt、X2、X3、x4 等数据,采用 OLS 法估计模型参 数,得到的回归结果如图 1 所示。
表 1 四川省 2015 年各市(州)住户存款等数据(计量单位:亿元;万人;元;亿元)
人民币住户
人均可支配 市(州)生
年末总人口
存款
收入
产总值
市 (州) (亿元) (万人) (元) (亿元)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Y 9944 819 462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1140 1292 1641
733 788
图 1 OLS 回归结果图
假定所建设模型及其中的随机扰动项 i 满足各项古典假设,可以用 OLS 法估
计其参数。根据 EViews 软件估计参数如下,用规范的形式将参数估计和检验的 结果写为
Yˆ 1399.245 0.194985 X 2 - 0.064706 X 3 0.951526 X 4 (869.0300)(0.325874)(0.035114)(0.053831)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

16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王星星作者简介:王星星(1992-),男,汉族,陕西,在读硕士研究生,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摘要:在新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飞跃的趋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经济从原来的中高速发展,转到了现在的平稳健康发展。
从而对于银行储蓄存款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金融领域,国家对相应单位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运用Eviews 软件和回归分析对影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计量模型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一)选题背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收入也有所改善,在近20年的时间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随之也上涨了很大的幅度,不断增加,由1996年的约3.8万亿上涨到了2015年的约52万亿(人民币)。
在这样如此良好的经济环境条件下,银行在金融领域市场中长期处于主体地位。
分析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有利于社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
(二)选题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需要加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银行作为我国金融行业领域的支柱,要更好的发展自身范围内的基础业务来提升自身实力,如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等。
因此,探究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不但可以清楚地了解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目的意图和影响他们存款的因素,而且还能够对症下药促进储蓄,这对提升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积极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增长有着深远的意义[1]。
二、选题变量设计对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素。
内部因素主要有资本率、资产质量、资产规模等,外部因素一般是国家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政策等[2]。
本文以外部因素为主,选取了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作为研究的被解释变量y ,国内生产总值(x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 3),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作(x 4),作为本文研究的解释变量,所用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居民储蓄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储蓄水平较低,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储蓄的原因及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有数据显示,居民收入水平与储蓄率之间并不呈正相关关系,部分居民储蓄水平较低。
对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居民收入水平对储蓄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居民储蓄行为背后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的文章。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这些因素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程度,深入了解居民储蓄的现状和特点。
通过研究储蓄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居民增加储蓄意识,提高储蓄率,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值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借助实证分析结果,可以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更科学的理财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财务目标和实现财务自由。
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启示。
1.3 研究意义储蓄是居民金融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经济安全,也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深入分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可以帮助了解居民的消费行为和储蓄倾向,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居民收入水平、通货膨胀率、财务知识水平、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以及税收政策等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引导居民理性消费和合理储蓄。
研究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还可以对金融机构提供指导。
了解不同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可以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更合适的储蓄产品,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储蓄也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储蓄对于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个人应对意外事件,实现个人投资,提高家庭安全感等。
而从宏观角度来看,储蓄也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增长、金融稳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深入研究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了解当前储蓄现状,指导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居民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讲,随着收入的增加,储蓄水平会相应提高。
收入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家庭有更多的余钱可以用于储蓄。
一般来说,低收入家庭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可能面临更多的消费压力,因此储蓄水平相对较低;而高收入家庭可能有更多的剩余资金用于投资和储蓄。
收入水平的不平等也会导致储蓄水平的差异。
通过实证分析收入水平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居民储蓄行为。
二、教育水平和职业教育水平和职业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容易获得高薪工作,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因此更有可能进行储蓄。
相比之下,教育水平较低的人可能只能从事低技能劳动,收入较低,难以进行储蓄。
职业类型也会对储蓄产生影响。
金融、科技行业的从业者可能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更有可能进行投资储蓄。
通过实证分析教育水平和职业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指导个人的职业选择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
三、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储蓄行为。
有一项研究显示,有孩子的家庭可能更倾向于进行长期储蓄,以应对孩子的教育、养老等需求。
而无子女家庭则可能更倾向于进行短期储蓄,以满足当下的消费需求。
单身、双职工等不同的家庭结构也会对储蓄产生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家庭结构对储蓄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家庭在储蓄方面的行为特点,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四、金融市场发展程度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对居民储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居民储蓄市场“利率效应”实证研究

2 、量 化 关 系
存 款 结 构 产 生影 响 。 储 蓄 存 款 结 构 是 指 储 蓄存 款 内 部 的 期 限 结
了 使 两 个 指 标 在 时 间 上 保 持 一 致 ,对 存 款 利 率 进 行 调 整 ,为 该 年 度 利 率 。 由于 一 年 期 存 款 一 般 需 要 在
一
年 到 期 后 才 会 支 取 或 转 存 ,其 对 利 率 水 平 的 变 化 需 要 一 个 反
构 : 当利 率 下调 ,储 户 一 般 会 减 少 长 期 存款 ,增 加 短 期 存 款 ; 当利 率 上 调 ,储 户 一 般 会 增 加 长 期 存 款 ,减 少 短 期 存 款 ,从 理 论 上 利 率 水 平 与短 期 存款 负 向 相 关 。
居 民储 蓄 市场 “ 率效 应 ”实 硼 利
■谢丁 / 文
》 插腰
究
取 一 年 期存 款 利 率 ,整存 整 取 一年 期存 款 在 居 民 储 蓄 存 款 中 比 重 较 大 ,具 有 较 高 代 表 性 ,对 利 率 水 平 的 变 动 也 最 敏 感 。 储 蓄
存 款 指 标 选 择 城 乡居 民储 蓄存 款 的年 增 长 率 ,受 预 防 性储 蓄 动
多 ,这 种 小 幅 的 ,连 续 的调 整 , 说 明 利 率 作 为 宏 观 调 控 工 具 , 其 作 用正 在 目趋 明 显 。
年 末 利 率 与城 乡 居 民 储 蓄 存 款 年 增 长 率 进 行 相 关 性 检 验 ,年 末
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来源:《时代金融》2021年第13期摘要: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步骤如下:引入四个主要因素,建立储蓄函数,利用所选取的各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最后运用统计和计量分析检验得出结论: GDP年度增长率和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对居民存款储蓄率影响较小,而储蓄利率对居民存款储蓄影响较大。
关键词:居民储蓄率储蓄函数回归分析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
高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高储蓄率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抑制了我国消费,导致内需不足,从而使得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步伐减缓[1]。
为了能够更好地深入了解各种因素对于城镇居民储蓄率的直接影响,本文将以2002—2016年城镇居民数据为样本,引入了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一年期存款利率和GDP 年度增长率四个变量,并综合运用 EViews10 软件对被解释的变量城镇居民存款率进行回归分析。
二、文献综述曹志强、崔文俊认为,我国居民储蓄率不断升高主要是由经济增长所决定的,同时房价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居民储蓄率的节节攀升[2]。
袁霓对居民储蓄的研究表明,老人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存款率具有正向影响,对农村居民存款率的影响却是负向的[3]。
丁莹的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即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会降低居民储蓄率,但影响不明显[4]。
许傲对影响居民存款率的研究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居民存款所占的比重就会越高,即收入对存款的影响是正向的。
并且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通货膨胀率越高,人们的消费意愿以及消费能力就会下降,相对存款的部分就会降低[5]。
三、变量选择许多因素都能影响居民储蓄率。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人们的储蓄水平主要受到利率、居民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居民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了解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对于制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居民储蓄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
一、收入水平和储蓄率的关系收入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在储蓄方面可能会更加充裕,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率越高的概率就会越大。
在实际情况中,并非所有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都能够保持高的储蓄率。
在我国,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储蓄率的提高并不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有些家庭收入水平较高,但是储蓄率并不高,这可能和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观念有关。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以便更好地探讨收入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家庭结构对储蓄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家庭结构多样化,不同的家庭结构可能会对储蓄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家庭结构越稳定,储蓄率越高的概率也会越大。
有稳定工作的夫妻双方,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高;而单身人士或者离异家庭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低。
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探讨家庭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
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一般来说,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对于未来的规划能力更强,对于储蓄也更加重视。
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更加高。
而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低。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储蓄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探讨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四、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和储蓄率的关系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也是影响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同,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水平也不同,这可能会对储蓄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发布时间:2021-01-22T02:16:23.93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期作者:侯萌[导读] 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是衡量城乡居民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对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
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确定影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量的因素,将其作为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居民储蓄存款则作为回归模型的被解释变量。
构建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确定能够显著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因素,从而使政府能够制定相应的能够降低居民储蓄率和调整居民消费的政策。
侯萌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是衡量城乡居民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对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
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确定影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量的因素,将其作为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居民储蓄存款则作为回归模型的被解释变量。
构建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确定能够显著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因素,从而使政府能够制定相应的能够降低居民储蓄率和调整居民消费的政策。
关键词:储蓄存款;多元回归;计量经济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经济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国民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居民手里面的钱也越来越多,所以居民储蓄率也随之持续快速增长。
中国城乡居民选择储蓄主要是为应对医疗、教育、购房以及养老这四大难题。
首先,我国养老制度虽然随着国家的发展逐渐完善,但制度仍然不够健全。
其次,我国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现存的医疗保险制度并没有使城乡居民的利益完全受到保障,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增长缓慢。
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加重了城乡居民的负担并且加剧贫富差距。
最后,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恪守着勤俭节约这一教诲,不论怎样都会根据自己偏好的比例,在取得的收入中抽取部分进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二、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一)影响因素结合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以及考虑我国的宏观环境实际情况,可以得出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和虚拟变量社会保障制度等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因素。
计量经济学-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南京审计学院2021 级金融院题目: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学生姓名__学号专业班级___ _ __2021年12 月12 日摘要: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变化之一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高。
自1949年以来,中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呈不断上升趋势,因而高储蓄率也被认为是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虽然高储蓄率总是会导致更高的收入及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并非储蓄率越高越好,必然会存在一个最优的储蓄率。
这使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于经济开展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探讨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规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根底上对储蓄的变化趋势做初步预测,成为确定本论文研究题目的宗旨之一。
关键字:居民储蓄CPI GDP 存款利率股票市值物价指数一,文献综述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开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缺乏。
所以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据统计,我国近年来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9%左右,而资本的净边际产量即MPK-δ,约为0.9%。
我国的资本收益MPK-δ=每年0.9%,大大低于经济的平均增长率〔n+g=9%〕。
可见,我国的资本存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黄金律水平。
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水平已经偏高,而消费率那么偏低。
所以我们应该降低储蓄率,减少投资,把收入的更大份额用于消费,这样就会立即提高消费水平,并最终到达更高消费水平的稳定状态。
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的影响,而储蓄率的变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
我国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是缓慢下降的,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越大,储蓄存款增加越多;反之也成立。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b、C 、d为常数 。通 常 b O > 、d O > 、c O > 。
( )数 据 来 源及 处 理 二
VF 1
22 4 2 24 5 1 1 2 5 5
民储蓄 水平( 产 S) 生重 要 影 响 的 因
素 有: 民 的收 入 居
h R
00 01
F
38 3 5
2 541 2 4 0o 0 0 19 1 1
因素、 利率 因素 和 预 防 性 动 机 因素
融 和保险市场缺失条件 下 ,居民只能通过 储蓄 内化 经济 发展过程 中的不确 定性和逆
向风 险 因 素 。
国 民经济的平稳 运行带 来 了隐患 。因此 ,
有 必要对 我 国居 民储 蓄存 款 的状况 进 行 实 证分 析 ,以期 找到 居 民储蓄 快速 增 长
的根本原 因。
鉴 》公布的农村和城镇的人均收入水平相
为了便 于分析和度量 ,笔者对居 民储 蓄 函数 的 变 量均
采用人均指标 , 认 为 对 我 国 人 均 居
变 量
a Y r
本文采用 S S P S软件 ,使用普通最小
表 2 回 归 结 果
尼 等 的生命 周期假 定 和 弗里 德曼 的 持久 收 入假 定虽 然侧 重点 有所 不 同 ,但都 认 为居 民的储蓄和 收入水 平是息息 相关的 , 其 中 比较有 影响 力和 代表 性 的理论 当属 凯恩 斯 的绝对 收入 假定 。根据 凯恩 斯 的 边 际消 费倾 向递减 理论 可 知 ,随 着收 入 的增加 , 费所 占的比例越 来越少 , 消 储蓄 随之 增加。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关系到居民的经济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居民储蓄率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居民储蓄率的高低,以及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却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探讨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希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国居民储蓄率的现状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长期稳居世界前列。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3%,而且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
这说明我国居民有强烈的储蓄意愿,愿意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高储蓄率的背后,既有我国传统的储蓄理念,也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未健全的现实问题。
我国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也是促使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
一些文化、风俗也对我国居民储蓄率产生了影响,比如孝顺父母的传统习俗和未来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考虑。
二、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居民的储蓄率就越高。
因为收入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有剩余资金用于储蓄,而收入水平低的人则更需将收入用于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无法有太多的剩余资金进行储蓄。
2. 家庭偏好家庭偏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和家庭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都有储蓄的习惯。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都有“积蓄为财”的观念,因此愿意把家庭剩余的资金进行储蓄。
3. 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调整银行存款利率、税收政策等途径,政府可以引导居民的储蓄行为。
一些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如果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居民的养老压力相对较小,也会减少居民的储蓄意愿。
4.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有更高的收入,更能够理性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因此更有可能有较高的储蓄率。
储蓄存款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储蓄存款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储蓄是个人和家庭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为个人提供紧急备用金,还可以为个人的退休计划和未来的投资提供基础资金。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储蓄存款增长缓慢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几个导致储蓄存款增长缓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经济不确定性是导致储蓄存款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个人对于未来可能面临的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感到担忧,导致他们更加谨慎对待储蓄存款。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加强经济管理,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提高人们的信心,促进消费和投资。
其次,高通胀率也是导致储蓄存款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高通胀率会导致货币贬值,降低人们实际收入的价值。
为了保值增值,人们更倾向于将资金投资于其他领域而非储蓄存款。
政府应该积极控制通胀率,保持物价稳定,提高人们对储蓄存款的兴趣。
此外,低利率环境也是导致储蓄存款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在低利率环境下,储蓄存款的回报较低,人们不太愿意将资金放在储蓄账户中。
为了吸引人们增加储蓄存款,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可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储蓄利率,并提供其他附加服务,如优先取款权或相应的折扣。
另外,政府和媒体宣传对于储蓄的重要性也是导致储蓄存款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在当前的社会中,消费主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更倾向于享受眼前的消费而不是将钱存起来。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强储蓄教育,提高人们对储蓄的认识和重视,向人们传达储蓄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储蓄计划的好处。
最后,个人收入水平的下降也是导致储蓄存款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随着生活成本的上升和经济增长的放缓,许多人的收入水平下降或者停滞不前,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储蓄。
政府和雇主可以通过提高工资水平,增加福利待遇以及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来帮助人们增加储蓄存款。
综上所述,储蓄存款增长缓慢的原因包括经济不确定性、高通胀率、低利率环境、媒体和政府宣传以及个人收入水平下降等。
探析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

1232019.11总第222期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对国家经济、居民生活、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均具有一定影响。
因此,众多学者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影响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分析其中的规律,了解储蓄存款余额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自身的作用机制,以便正确引导储蓄行为,从而产生更多的正面经济效应,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一、影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综述人均可支配收入,参照“经济学原理”可知,可支配收入越多,储蓄存款越多,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
商品价格,参照“供需规律”可知,生活用品,如米、面、油、盐等需求变化程度低的商品,其价格变化对需求影响小。
但如奢侈品这类需求变化程度高的商品,其价格变化对需求影响大。
商品价格对居民可支配收入有直接影响,因此,对储蓄存款余额也有影响。
名义利率,参照“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可知,利率决定货币投机动机,利率较高,投机动机增强;利率较低,投机动机减弱。
通货膨胀率,参照“一般经济学理论”可知,通货膨胀现象出现在银行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这表示等量货币购买力减弱,此时居民储蓄货币的动机下降,购买商品保值的动机更高[1]。
实际利率,参照“一般经济学理论”可知,名义利率相较于通货膨胀率更高时,即实际利率高于零的情况下,货币储蓄才会增值。
相反的情况下,不仅不会增值,还会降低居民实际消费能力。
国家政策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我国经济体制呈现出了由计划经济逐渐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例如1998年后,医疗、教育、养老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出现了明显变化,提高了居民基本生活成本,又因社会保障制度并未完全构建起来,储蓄成为居民货币保值的重要方法。
本文建模分析,以随机变量u 指代国家政策。
二、实证研究本研究以最小二乘法为主,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上述因素展开分析。
回归模型如下:i k i k i i u X X ++++=βββ..Y 110,(i=1,2,3,…,n)。
K 表示变量数目,j β(j=0,1,2,3,…,k),它是指回归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李波,41001946 摘要:储蓄率的高低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我国的居民储蓄也随之快速增长。
本文以四川省2001年至2010年城乡居民的存款数据为样本,引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社会保障制度等四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各个因素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程度,从而得出相应的简要结论。
关键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社会保障制度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我国的居民储蓄也随之不断快速增长,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许多学者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然而,这些实证分析多着眼于全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上,对地区和省市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研究则相对较少。
事实上,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差异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全国各省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也可能会出现不同,即使是同一因素对各省的影响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鉴于此,本文以四川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充实已有的研究结果,为实证研究四川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提供经验证据。
二、变量的选取及说明
(1)被解释变量——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是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可支配的货币收入减去当期消费、投资和居民手持现金后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个人存款。
在这里,选取以《中国统计年鉴》上四川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为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社会保障制度
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中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
生活的那部分收入。
在这里,数据选自《四川统计年鉴》上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注:由于无法找到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01年至2004年的具体数据,只好对各市(州)的数据进行加总求和,然后求其算术平均数作为当年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②存款利率:不管是古典经济学还是现代经济学都明确指出,利率的变动会对储蓄额产生影响,是影响存款储蓄的重要因素。
在这里,数据选自整存整取项目中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数据全部来自中国银行的金融数据统计。
③通货膨胀率: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
从逻辑上讲,通货膨胀率应该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呈现负相关。
在这里,通货膨胀率以四川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以上年为基期)减去100%而得到。
(所有CPI指数全部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④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分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大类,而社会保险又主要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类。
只有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才有更多的信心去投资去消费,进而减少个人和家庭的储蓄。
在这里,选取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两项数据之和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数据。
三、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
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种关系: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
由于函数关系是一一对应的确定关系,所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社会保障制度这四个变量之间不可能存在完全确定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之间其实是一种相关关系,不可能是函数关系。
为了证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社会保障制度这四个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我们采用相关分析对他们分别进行描述与度量。
1、利用excel表格生成所需要的数据
2、利用表格数据绘制散点图,以判断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态。
图(1)
图(2)图(3)
图(4)
从以上各散点图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社会保障制度四个变量之间都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而且,从各散点图的分布情况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保障制度的线性关系比较密切,而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最不密切。
3、利用相关系数准确度量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
事实上,通过散点图,我们仅仅能判断出两个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只能对变量间的关系形态作出一个大致的描述,为了准确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我们有必要去计算一下它们的相关系数。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社会保障制
度之间的相关矩阵
根据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可知,由实际数据计算出的r,其取值一般在-1<r<1之间,︱r︱→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越强;︱r︱→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越弱。
对于一个具体的r的取值,根据经验可将相关程度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当︱r︱>=0.8时,可视为高度相关;0.5=<︱r︱<0.8时,可视为中度相关;0.3=<︱r︱<0.5时,视为低度相关;当︱r︱<0.3时,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极弱,可视为不相关。
(注:这种解释必须建立在对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的基础之上。
)
经费希尔提出的t检验,我们发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417473和0.994815037,顺利通过了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具有高度的线性相关关系;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与一年期存款利率的相关系数为0.394408249,具有低度的线性相关关系,但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与通货膨胀率的相关系数为0.224376994,相关程度极弱,几乎可视为不相关,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四、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通过以上环节对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我们发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保障制度之间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线性相关关系,基于此,可建立起四川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示如下:
Y=a+bG+cS+e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Y)为被解释变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G)、社会保障制度(S)为主要的解释变量,a、b、c是模型的参数,e为误差项。
利用四川省2001年—2010年的相关样本数据和Excel软件,使用最小二乘估计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下所示:
表(1)
根据表(1)的结果,得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保障制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843.251003+0.388206366G+5.638094792S
各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为:
b=0.388206366表示,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变的条件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平均增加0.388206366亿元。
c=5.638094792表示,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每增加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平均增加5.638094792亿元。
(二)、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为了检验模型的显著性,检验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都显著,我们需要用到回归系数检验,即对每个回归系数分别进行单独的检验。
在这里,我们可根据表(1)的输出结果,直接利用P值进行比较,做出判断。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G)的P值为0.044891707,社会保障制度(S)的P 值为0.004531821,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相比较,二者都小于显著性水平α=0.05,也就是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G)和社会保障制度(S)都通过了检验,整个回归模型是具有显著性的,分析的结果应该是可靠有效的。
五、模型的简要结论和不足之处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相关系数为0.990417473,具有高度的线性相关关系,并且二者呈现同向的变动关系。
这说明,近十年来,四川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提高,是导致四川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2. 从理论上讲,一年期存款利率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应该呈现一种正线性关系,存款利率越高,居民储蓄热情越高,储蓄存款越多,但实际得到相关系数仅为0.394408249,是一种低度的线性相关关系,且没能通过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检验。
数据的时间跨度较短,部分数据的选取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进而导致实证的部分结果失真失效,这是本文重要的不足和缺陷所在。
3.社会保障制度与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相关系数为0.994815037,高度的线性相关关系。
可见,传统观念对多数民众还是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出目前多数民众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十足的信心。
事实上,只有当社会保障
制度不断完善后,人们的经济收入才会随之增加,人们也才有更多的信心去消费去投资去储蓄。
4.通货膨胀率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相关系数为0.224376994,相关程度极弱,基本上可以视为不相关。
可见,大家虽然经常把通货膨胀挂嘴边,但对于这种隐形莫测的东西,大家的认识还是过于感觉化,缺乏一个理性可靠的认知和计量,而通货膨胀率也仅仅只是影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一个一般因素,并不能起重大或关键的作用。
六、参考文献
[1] 吕君生,蔡锐. 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J].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 汪伟.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基于1995—2005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 财经研究,2008,(2).
[3] 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中国国民储蓄与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J]. 经济研究,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