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已越来越影响了幼儿身心发展,本文阐述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生活中自己照顾自己的劳动性能力。主要包括孩子独立进餐、自己穿脱衣服、安静午睡、独立如厕、正确洗手等几个方面。但是在当今社会,不少家长都只有养育一个孩子,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及自理能力并不十分重视,但是对孩子的分数和智力都抱有很大的期望。经调查得知,75.8%的家长只求孩子的成绩考的好,其它一切和学习以外的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只有24.2%的孩子家长希望孩子能在智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正是由于这些大部分的家长的想法,导致很多高分低能的孩子的出现。那些刚入园的幼儿许多都存在自理能力很差的问题:吃饭要老师喂、上完厕所要老师帮忙提裤子、睡觉时要老师做在床边拍拍,起床后要老师帮忙穿衣服裤子和鞋子。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该让孩子自己做”,“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可见,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是当今社会值得深思的问题之一。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当今社会,不少年轻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法照顾孩子,所以都将孩子丢给爷爷奶奶代为照看。而坐为年轻家长的父母,出于对自己孩子的理解就担当起了照顾自家孙子孙女的“保护神”。孩子自己吃饭怕噎着,孩子自己拿杯子喝水怕呛着,孩子自己穿衣服怕太慢冻着,孩子自己上厕所穿裤子怕穿错。种种的对孩子的不放心就成为了溺爱的合理解释,这也是导致孩子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还是比较重视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做,虽然在幼儿园里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回到家中,家长的溺爱又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
二、孩子在学习自理方法和技能上的缺失
很多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对于如何提高自理能力很茫然,他只知道遵循一些简单的命令,如在学校里,老师会让某某小朋友自己穿衣服,他就会去执行这一命令,当他遇到困难时,教师会在一旁耐心的教他学习某项技能,所以在教师的良好的方法提醒下,孩子会去自觉的做这些培养自理能力的事情。但是,在家中就不一样了,当他询问如何穿衣服时,作为家长,不知道如何教,于是就自己帮他包办代替。
三、孩子缺少反复练习的机会
在学校里,当孩子们学会自己吃饭时,教师会进行适当的表扬,但就吃饭这一技能,在学校里一天只能练习一到两次,不可能这个孩子没有掌握就一直请他练习。但在家中时间比较多,在孩子们饿得时候就可以多多练习。但是,作为家长又会觉得孩子自己吃饭太慢了,从而剥夺了孩子自己吃饭的这一练习方法。也有家长认为孩子掌握了这个技能就一直不会忘记,在家里面喂喂也没事,但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这项技能需要长期练习才能一直烂熟于心,因此还是需要提供孩子反复练习的机会才行。
到底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呢?
一、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俗话说的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小班的一日生活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就是游戏活动了。每当游戏时间,孩子们都像快乐的小鸟上蹿下跳的。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因为感兴趣,所以才能很快的掌握。孩子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对睡觉起来自己穿衣服很陌生,一个个午睡起来后就坐在那里被动的等老师来帮助他们穿衣服,到天气凉了,穿的不及时孩子们又容易感冒,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不利。根据孩子这一表现,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设置娃娃家,对幼儿进行较好的教育。设置了爸爸妈妈和娃娃的三口之家通过游戏前
的提问“宝宝浑身都不穿衣服会怎么样?”“那该如何帮助娃娃呢?”在游戏过程中给予孩子较正确的游戏指导,方便孩子正确掌握穿衣服的方法。另外在进行主题活动《春天真美丽》的一次语言课上,教孩子学故事毛毛虫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对毛毛虫情有独钟,都特别感兴趣。于是就想到了将各种瓶盖和瓶子收集起来,放到游戏中,请孩子们从瓶子上将瓶盖扭下来贴在一起,连接成毛毛虫的身体。大家都非常感兴趣。游戏中,扭一扭贴一贴就把扭瓶盖这一技能掌握的很好了,大家都感到欣慰。
二、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光靠游戏是不够的,还是需要教师的共同配合与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行,脱离了任何一方面都是徒劳。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和探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科学的方法。
1.榜样示范法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教师在擦桌子、扫地时,每一双小眼睛都会不由自主的盯着你,学习你擦桌子的样子,学习你说话的样子,看到你这么做,孩子们会在回家以后进行模仿。看到这样的苗头,教师不如直接在课堂上请小朋友们也都学一学,做一做,这样对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除了利用好教师这一榜样,同伴之间的榜样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每当有小朋友做的很好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都会对他学会的技能加以表扬,让其他小朋友都主动的向他学习,这样就形成了很好的榜样氛围,有助于孩子们自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2.表扬鼓励法
陈鹤琴先生指出“积极的鼓励胜过消极的制裁”。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我也比较注重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例如,在幼儿学习如何穿鞋子时,有个宝宝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这时候,我就会走过去轻轻摸一下孩子的头,用温柔的语气询问原因。当幼儿不知道怎么做时,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如“宝贝,你是最棒的,加油,老师相信你,自己试一试好吗?你一定能学会的!”这样孩子就有了动力和兴趣去学习穿鞋子的技能了。在遇到孩子会穿鞋子时,及时给予表扬如“小朋友们,你看他多棒,会自己把鞋子穿好了,我们大家鼓鼓掌好吗?”每当孩子得到了鼓励和表扬,他就会觉得很高兴,也就能跟好的去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的技能了,这么好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3.多样化教学法
教孩子掌握各种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如故事儿歌教学法就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学方法。对小班的幼儿来讲,饮食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如孩子刚刚入园时,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有不好的饮食习惯,有的小朋友挑食偏食,有的小朋友吃饭东张西望,饭粒落了一地,有的小朋友连勺子也不会握。教师不做声,在小朋友们吃好饭以后,悄悄的帮一些饮食习惯好的孩子贴上了大红苹果。有小朋友问了:“老师,老师,为什么他们有红苹果呢?”教师说:“因为这几个孩子吃饭吃的又快又好,把饭碗里的菜和饭全都吃完了,所以老师奖励他们每人一个大苹果!”马上就有孩子说了:“我也要我也要!明天我也要把饭和菜全吃光,这样马老师就能给我发红苹果了!”第二天,挑食偏食的人少了,但是把饭粒撒的到处都是的小朋友还是很多。教师奖励了习惯好的孩子。并讲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让孩子自己说说故事里说了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道理。听了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吃饭不能挑食偏食,不能东张西望的道理。第三天,教师讲农民种地的故事,让孩子知道饭和菜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不能浪费。通过了故事教育,幼儿饮食习惯渐渐改观了,很少出现刚开学那时候的情形了。
三、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们时常抱怨“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怎么像两个人一样,在学校里乖巧又听话,可是在家里面霸道又娇气!真不知道拿他怎么办!”殊不知家长在家里的教育方法不对。陈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