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说课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浏阳河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浏阳河](https://img.taocdn.com/s3/m/eee2d52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b.png)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浏阳河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浏阳河
多彩乡音———《浏阳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花城版四年级上册第六课,题目是多彩乡音,教学的安排为学唱歌曲《浏阳河》。
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设计理念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民歌的美感。
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歌唱的掌控能力、对艺术形象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说学情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音乐形象有直观的感受,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不同的情绪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对自己的音量和音色的控制上、在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能力上都还略显不足.
三、说教材
本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是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都有的一个环节、它以我国各地传唱至今的民歌为基本内容。
通过学唱、听唱两个内容的同步进行,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我国各地区的民歌的不同的特点。
进而也充分体现了音乐课文化传承的价值,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浏阳河》课件
![《浏阳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6b957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d.png)
04
《浏阳河》演唱技巧与表现力
气息控制与声音稳定性
气息控制
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能够更好地控 制声音的稳定性和力度,从而更好地 演绎歌曲。
练习方法
可以通过发“丝”音来练习,从高到 低,从低到高,感受气息的变化和声 音的稳定性。
真假声转换与音色变化
真假声转换
真假声转换是演唱中常见的技巧之一,能够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歌曲影响与地位
01
《浏阳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 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 影响力。
02
它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 也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02
《浏阳河》歌词解析
歌词内容解读
描述了浏阳河的美丽景色和人们 对它的热爱之情
通过“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 十里水路到湘江”描绘了浏阳河 的源远流长和它作为湖南母亲河
奏技巧和音乐理解。
小组合作与个人练习相结合: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和个人练习
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互动与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 发表意见,进行互动和讨论,
增强学习氛围。
拓展活动与作业安排
要点一
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会或演出,展示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 和表现力。
要点二
作业安排
布置相关练习曲目或视频资料,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 巩固练习。
01
02
03
音乐分析
分析《浏阳河》的音乐结 构、情感变化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 。
演奏实践
学生分组或个人进行演奏 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 正。
总结与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 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 努力。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浏阳河》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浏阳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a43b7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a.png)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浏阳河》教案一. 教材分析《浏阳河》是一首具有浓郁湖南地方特色的民歌,曲调优美、旋律流畅。
歌曲描述了浏阳河的美丽景色和农民的幸福生活。
这首歌曲节奏简单,旋律易于掌握,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认识简单的音符,掌握基本的节奏和音高。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湖南地方特色音乐尚不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浏阳河》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浏阳河》,使学生了解湖南地方特色音乐。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部分音高和节奏的掌握。
2.重点:歌曲《浏阳河》的学唱和表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浏阳河的美丽景色,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学唱、表演,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歌谱:《浏阳河》乐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浏阳河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地方特色音乐。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浏阳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韵味。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音高和节奏错误。
分小组进行练习,加强团队合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全体学生再次跟唱,巩固学习成果。
5.拓展(5分钟)介绍其他湖南地方特色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对比。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浏阳河》的特点和意义。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歌曲《浏阳河》的歌词和旋律,方便学生复习。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浏阳河》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浏阳河》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194983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13.png)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浏阳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浏阳河》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描绘了浏阳河的美景,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洁明了。
歌词质朴押韵,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歌曲的学习,还包括对歌曲背景的了解,以及对音乐元素的探究。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音乐元素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农村生活场景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浏阳河》的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学会歌曲,并能用优美的歌声传达出歌曲的魅力。
3.培养学生对我国农村生活场景的热爱和关注。
4.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理解歌曲背景,感受歌曲情感。
3.运用音乐元素对歌曲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农村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歌曲背景,丰富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欣赏浏阳河美景图片,感受歌曲背景。
2.学唱歌曲:先教唱旋律,再逐句教授歌词,注意节奏和音准的把握。
3.歌曲分析:讲解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元素。
4.实践活动:分组演唱歌曲,进行创意编排,如添加动作、打击乐伴奏等。
5.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称《浏阳河》、歌曲结构、旋律特点、音乐元素等,以简洁明了的图形、符号和文字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歌曲。
歌曲《浏阳河》-花城粤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曲《浏阳河》-花城粤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78a74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5.png)
歌曲《浏阳河》-花城粤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浏阳河》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掌握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并能够用正确的发音演唱这首歌曲。
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加深对自然、人文景观的认识和感受力。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其听音乐的阅读能力和专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灵活运用学生熟悉的知识点,深入掌握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和表现方法。
2.让学生通过唱歌,充分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景观,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自然、文化、历史等知识。
3.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和情感体验能力,让其深入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感觉和情感。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真正投入歌曲,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2.如何有效地传递歌曲的文化价值,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壮美河山和文化底蕴。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前导活动:了解学生的背景和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对《浏阳河》的认识。
2.直接教学法:通过讲解、演示和示范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和表现方法。
3.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想,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学习。
4.实践体验法:通过唱歌、合唱和演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和认知水平。
四、教学过程课前热身1.唤醒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对歌曲的认知。
2.通过唱歌、演唱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3.引导学生回顾前几次上课所学习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正式教学1. 了解《浏阳河》首先,请学生读一遍歌曲的歌词,然后了解以下问题:1.《浏阳河》是哪一条河流?2.《浏阳河》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是什么?3.《浏阳河》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殊之处?2. 掌握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和表现方法1.对照歌词,让学生熟悉歌曲的词句和意思。
2.按照旋律逐句唱歌,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
3.强调重点节奏、节拍和乐感,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感。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歌曲《浏阳河》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歌曲《浏阳河》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42e335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6.png)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歌曲《浏阳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浏阳河》是一首四年级上册的民歌,选自花城版音乐教材。
这首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展现了浏阳河的美丽风光和农民的喜悦心情。
歌曲共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描绘了浏阳河的景色,第二乐段表达了农民丰收的喜悦。
歌曲以五声宫调式为基础,节奏欢快,富有韵律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民歌的特点,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歌的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在上音乐课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歌《浏阳河》的背景、特点,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豪感。
4.通过学习《浏阳河》,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歌曲《浏阳河》的旋律、节奏和唱腔。
2.针对重难点,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歌曲的背景、特点、演唱技巧等。
2.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借鉴、提高。
4.采用互动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浏阳河》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其优美的旋律。
2.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歌曲的背景、特点、演唱技巧等。
3.示范: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演唱,互相借鉴、提高。
5.互动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歌曲《浏阳河》1.背景介绍2.旋律特点3.节奏特点4.唱腔技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浏阳河》的熟练程度。
浏阳河教案
![浏阳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4d8ff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f.png)
浏阳河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民歌《浏阳河》的基本内容;
2.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古代民歌《浏阳河》。
【教学重难点】
掌握古代民歌《浏阳河》的基本内容,并正确朗读和理解。
【教学策略】
采用情境教学策略,通过讲故事和韵律诵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
1.讲述古代民歌《浏阳河》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韵律诵读《浏阳河》。
【教学过程】
1.教师先朗读《浏阳河》,然后讲述《浏阳河》的基本内容,可以边讲边画图。
2.教师让学生模仿自己的朗读,练习《浏阳河》的韵律和节奏,可以手拍节拍。
3.让学生分组练习,两两对抗,比赛哪个组朗读更加准确、流畅。
4.教师带领全班集体朗读《浏阳河》,让学生欣赏古代民歌的美妙韵律。
【教学资源】
教师自备《浏阳河》课文、黑板、彩笔等。
【教学反思】
此次教学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而深入地了解了一个古代民歌,并通过韵律诵读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述故事时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故事的内容。
音乐课浏阳河教案
![音乐课浏阳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3ceba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3.png)
音乐课《浏阳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浏阳河》歌曲的美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唱《浏阳河》,锻炼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集体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浏阳河》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分析。
3. 学唱《浏阳河》,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三、教学重点:1. 感受并理解《浏阳河》歌曲的中国民歌风格。
2. 学会《浏阳河》的歌词和旋律。
3. 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歌唱能力。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特殊的节奏和音准把握。
2. 气息控制和声音的稳定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浏阳河》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曲介绍:教师讲解《浏阳河》的背景、旋律特点、歌词意义等。
3.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音准和歌唱技巧。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集体合作练习,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5. 展示环节:每组学生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设备:用于播放《浏阳河》歌曲和教学示范。
2. 乐谱:提供《浏阳河》的乐谱供学生学习。
3. 教学视频材料:如有相关的教学视频,可用来更直观地展示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风格。
4. 教学用具:如节拍器、音高标准板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2. 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音乐元素等,帮助学生理解。
3.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歌唱技巧:评估学生在歌唱过程中音准、节奏、气息控制等方面的表现。
3. 团队协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配合默契程度。
4.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的练习,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浏阳河初中音乐教案
![浏阳河初中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24c11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0.png)
浏阳河初中音乐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浏阳河》的背景、地域特色及音乐特点。
2. 能够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浏阳河》。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浏阳河》。
2. 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及地域特色。
教学难点:1. 歌曲中较高音的演唱。
2. 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浏阳河》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特点,如旋律、节奏等。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地域特色及音乐特点。
2. 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讲解歌词的意义。
3. 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
三、练习演唱(20分钟)1. 教师分段教唱歌曲,重点讲解较高音的演唱技巧。
2.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及音准问题。
3.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特点及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示对民歌的喜爱。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5分钟)1. 教师播放《浏阳河》歌曲,让学生跟唱。
2. 针对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二、深入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三、实践演唱(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唱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2.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示对民歌的喜爱。
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浏阳河》的歌曲完整性、准确性。
2. 学生对歌曲音乐特点、地域特色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歌曲情感表达的掌握情况。
浏阳河说课
![浏阳河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b2d8ab59d1f34693dbef3e2c.png)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土地的歌》,它是湘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3课的教学内容,本课选用演唱《浏阳河》和听赏《洞庭鱼米乡》作为第一课时进行设计.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及资源开发等七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浏阳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湖南民歌,这首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分节歌对唱形式,徵调式,四二拍,全歌以歌谣体的赞歌形式热情洋溢的颂扬了毛主席领导人民得解放的丰功伟绩,激励人民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
歌曲第一段词是设问段,演唱时要优美轻快、诙谐风趣,第二段是回答段,演唱时要坚实明快。
本节课的听赏部分《洞庭鱼米乡》,全曲分为三段,第一段是辽阔高亢的慢板山歌,第二段是流动活跃的中板号子,第三段又回到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既描绘了白帆远影的湖上景色,又抒发了湖区人民热爱家乡的淳朴感情.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1、演唱歌曲《浏阳河》2.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活动。
围绕重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浏阳河》,并能与同学合作,进行“对唱”。
2、能积极主动的收集《浏阳河》的合唱曲、钢琴曲、古筝曲,并作简单的内容介绍。
3、能认真听赏歌曲《洞庭鱼米乡》,并为歌曲选择合适的画面,创编不同的情境动作. 二、学情分析由于我们在四、五、六年级已经学习过各地区的特色民歌,如:河南民歌《编花篮》、陕北民歌《拥军秧歌》、湖南民歌《嘀格调》,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云南民歌《猜调》等,因此他们对有代表性的民族民歌体裁及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
总体来说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并能对老师的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演唱歌曲时能姿势正确,声音自然流畅,节奏音准把握较好,能对同学的课堂表现做出合理评价,在欣赏方面能乐于倾听各种乐曲,并能对所听乐曲做出简单分析,有较强的音乐创造能力。
《浏阳河》(教案) 2024-2025学年 花城版四年级上册音乐
![《浏阳河》(教案) 2024-2025学年 花城版四年级上册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aa94c77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0.png)
花城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浏阳河》教案歌曲分析《浏阳河》是一首具有浓郁湖南地方特色的经典民歌,它不仅旋律优美动听,而且歌词深情饱满,深受人们喜爱。
歌曲的旋律悠扬婉转,宛如清澈河水流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旋律线条流畅,音程跳动适中,既不失活泼欢快,又不失深情厚意。
歌曲的节奏明快而富有动感,多采用二拍子或四拍子的节奏型,使得歌曲在演唱时易于掌握,同时能够激发听众的共鸣。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音乐课程普遍持有较高的兴趣和热情。
他们喜欢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如唱歌、跳舞、乐器演奏等,并乐于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对于《浏阳河》这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经典民歌,学生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学习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此外,学生也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愿意与同学一起完成音乐作品的演唱和表演。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浏阳河》,学生能够感受歌曲中湖南民歌的独特韵味,体验歌曲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领袖的深厚感情。
2、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及情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浏阳河》。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和歌词意境,准确演唱歌曲。
2、难点:正确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或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音乐的方式问好!2、发声练习。
二、新课导入1、创设情景:浏阳河,它蜿蜒流淌在湖南省的大地上,河水清澈,风光旖旎。
它见证了湖南的变迁,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湖南儿女。
课件出示浏阳河图片。
2、导入课题: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浏阳河》,就是其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三、歌曲背景这首《浏阳河》创作于1950年,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土改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浏阳河边的农民们,在获得土地后,满怀喜悦地投入到生产生活中,这首歌曲就是对他们幸福生活的赞美。
(花城版)四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浏阳河》
![(花城版)四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浏阳河》](https://img.taocdn.com/s3/m/6607f68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d.png)
(花城版)四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浏阳河》一. 教材分析《浏阳河》是一首四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选自花城版《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这首歌曲是一首湖南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旋律优美、抒情,歌曲表现了浏阳河美丽的风景和人们幸福的生活。
歌曲采用了2/4拍,共4个乐句,结构简洁明了。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
他们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学生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地方特色的音乐了解不多,通过学习《浏阳河》,可以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浏阳河》,让学生感受湖南民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浏阳河》,了解歌曲的背景及地方特色,掌握基本的音乐欣赏方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浏阳河》,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装饰音的演唱,以及对于地方音乐特色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法、模仿法、分组合作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浏阳河》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教师介绍歌曲的背景、地方特色,讲解歌曲的乐理知识,如旋律、节奏等。
3.演示: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重难点进行针对性辅导。
四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 6.1浏阳河花城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 6.1浏阳河花城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a0056a14791711cd79172b.png)
《浏阳河》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花城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6课《多彩乡音》中的歌曲。
《浏阳河》是一首已经传唱了几十年的湖南民歌,这首歌之所以得以传承,不仅是因为它具有鲜明的个性,更是表达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怀念和赞美。
二、学情分析中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我准备让学生运用各种演唱形式去感受旋律之优美、节奏之明快和内容之丰富。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体现作品中爱国思乡的情怀,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歌曲,了解不同地区的风格特点;能力目标:引导启发学生运用各种演唱形式到学唱当中;本课的教学重点: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难点:切分节奏的掌握(x X x)我解决的方法是通过击打节奏的方式为突破口,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最终解决难点。
四、教法学法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展开想象,大胆创新。
我采用了感受铺垫法、启发引导法、比较法、发现法、激趣法、讨论法等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运用引—激—唱—拓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互动,共同发展。
五、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我拟定了以下教学流程:第一环节,欣赏歌曲—导入新课充满生活气息的孩子们,他们在生活中接触的都是流行音乐,触摸的都是西方乐器,对于民族音乐,打击乐器会比较陌生。
要让他们直接走进民乐,青睐民乐是有困难的。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新课标明确规定教师不能单纯地传授方法,要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
那么怎样在教材中,实施中,体现新课标?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反复思索,整堂课的教学我从视听入手。
首先我让学生欣赏古筝独奏《浏阳河》,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大家听听它像在描写什么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乐器?”在学生欣赏完后,引导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总结。
音乐课浏阳河教案
![音乐课浏阳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8c628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9.png)
音乐课《浏阳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演唱《浏阳河》这首歌曲,掌握其基本旋律和节奏。
3. 了解《浏阳河》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浏阳河》的旋律和歌词。
2. 《浏阳河》歌曲的节奏和拍子。
3. 《浏阳河》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浏阳河》歌曲,掌握其基本旋律和节奏。
2. 教学难点:《浏阳河》歌曲的节奏变化和演唱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浏阳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 学唱歌曲:先教唱歌曲的旋律,再逐句教授歌词。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4. 演唱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余学生进行评价。
5. 总结讲解:讲解《浏阳河》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浏阳河》歌曲,掌握其基本旋律和节奏。
2. 学生了解《浏阳河》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六、教学工具与材料1. 教学课件:包括浏阳河的图片、视频、乐谱等。
2. 教学乐器:吉他、钢琴等。
3.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浏阳河》歌曲。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浏阳河的美丽图片和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浏阳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歌曲:先教唱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哼唱。
逐句教授歌词,帮助学生掌握歌词内容。
3. 分析歌曲:解析歌曲的结构、节奏和拍子,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艺术特点。
4. 合唱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5. 演唱展示:鼓励学生大胆地走到台前,进行个人或小组演唱展示,锻炼学生的表现力。
6. 歌曲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浏阳河》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7. 总结讲解: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浏阳河》歌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花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6.1浏阳河》说课稿
![(花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6.1浏阳河》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b68bd7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f.png)
(花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 6.1浏阳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6.1浏阳河》是花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的一课。
本课以我国著名的浏阳河为题材,通过描绘浏阳河的美丽景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绘画技巧的指导和学生创作实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线条有一定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但学生的绘画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感受还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浏阳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家乡的美丽景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浏阳河的美丽景色。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家乡的美,将内心的情感融入绘画作品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提高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浏阳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与讨论:教师学生观察浏阳河的景色,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3.绘画指导:教师讲解线条、色彩的运用技巧,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方法。
4.创作实践: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幅描绘浏阳河的绘画作品。
5.展示与评价:教师学生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6.1浏阳河》、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师招聘说课稿-音乐《浏阳河》
![教师招聘说课稿-音乐《浏阳河》](https://img.taocdn.com/s3/m/b4280a3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5.png)
教师招聘说课稿-音乐《浏阳河》
教师招聘说课稿-音乐《浏阳河》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上午好!
我应聘的职位是小学音乐老师,我是3号考生。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浏阳河》!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学法、说教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 《浏阳河》这首歌是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的内容。
2. 这首歌是D大调,四二拍子;我们这节课是一节唱歌课,主要内容也是就是了解《浏阳河》这首歌的思想情感及学会演唱。
3. 通过学习这节课,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爱护环境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我确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爱护环境的情感
2.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和模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学会这首歌儿的演唱,并体会歌曲中的情绪。
3.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浏阳河》的演唱,并掌握附点的音乐知识。
通过以上的分析,再结合学生年龄,我认为:
重点:完整的演唱,并背唱这首歌曲。
难点:在于理解歌曲中所传达的热爱家乡、爱护环境的情感。
三、说学情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教材、教法的把握有着重要作用,接下来我讲一下学情:。
《浏阳河》教学设计与反思
![《浏阳河》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94b9a6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9.png)
《浏阳河》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浏阳河》,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和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掌握关于浏阳河的基本事实和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和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浏阳河》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掌握关于浏阳河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3.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水相关的图片,引入学生对水的认识和重要性的讨论。
(2)讲解浏阳河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向学生介绍浏阳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浏阳河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影响和作用,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4)展示小组讨论结果:让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发表意见。
(5)阅读理解:给每个学生发放一篇有关浏阳河的阅读材料,并设计问题让学生阅读后回答。
然后进行讨论和解答。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浏阳河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并鼓励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创造力进行发挥。
二、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浏阳河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对浏阳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对浏阳河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影响和作用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教学亮点(1)导入环节引人入胜:通过展示与水相关的图片,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水的认识和理解。
(2)分组讨论互动性强:将学生分成小组,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业布置部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发挥,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教学不足(1)教学时间安排较紧张,有时候无法充分引导学生的讨论和提问。
初中音乐说课稿《浏阳河》
![初中音乐说课稿《浏阳河》](https://img.taocdn.com/s3/m/f2fe4445be23482fb4da4c40.png)
初中音乐说课稿《浏阳河》湾里二中高甜甜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堂综合性质的音乐课《浏阳河》。
教材分析:本课所用的教材是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音乐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欣赏《又唱浏阳河》及延伸学唱《浏阳河》。
《浏阳河》是一首已经传唱了几十年的湖南民歌,这首歌之所以得到传承,不仅是因为它具有鲜明的个性,更是因为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问答式。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
同过欣赏《浏阳河2008》及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与学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找并同一乐思在不同歌曲的运用,提高音乐感受力。
本课以音乐欣赏、演唱为主,并结合了一些流行元素,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音乐欣赏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真正感受浏阳河的美,音乐旋律的美。
在讲授问答式的演唱形式时,寓教于乐,让学生和老师相互配合练习《龙船调》中的“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学生答:“是我来推你嘛”。
教学过程:通过欣赏对《浏阳河》几种不同的诠释,找到同一乐思在不同歌曲的运用,提高音乐感受力。
不同好的时代、不同的年代的歌手赋予了这首歌不同的内涵,足见《浏阳河》魅力。
一、导入:我用《浏阳河2008》这首歌曲,首先由李谷一老师的传统金嗓清唱开阵,“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
冷艳、清亮、没有伴奏烘托、掩饰,浸透了民族的情调与韵味,有种超越复古华丽的哥特式女声的美。
就像李老师自己所说的:“别看只有两三句,不容易呢!熟悉的意境可以让怀旧的人听,新锐的曲风可以让喜欢现代音乐的人接受,这样就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浏阳河说课稿
![浏阳河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d18339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d.png)
浏阳河说课稿
浏阳河古称一江两湖,因江上有浏阳楼,又名“浏阳江”,是长
沙市最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情的景点之一。
它沿流汇入长沙湖,春夏百花争,秋冬野鸭嬉戏,令人神往。
浏阳河穿越湖南省长沙市,流经长沙历史文化名城,舞动出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尤其是一带的祁阳文化,更是千古熠熠生辉的。
浏阳河是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也源远流长地保存着长沙这座古城的文化面貌,是一处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景点。
浏阳河以其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传承,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令人神往。
古老的渔樵活动也不断保持着古代乡间的初心,更是让游客流连忘返的理由。
可以说,浏阳河的历史文化传承,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瑰宝中的一颗明珠。
浏阳河也是一处自然风景秀美的景点,河流清澈,沿江的景色迷人,让游客在河水中追寻着美好的记忆,把最美的风景收入怀中。
浏阳河上历史悠久的庙宇、古风建筑也成为兴趣之所,给游客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
从自然风光到历史文化,浏阳河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令游客为之着迷。
浏阳河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因此饱受游客
的青睐,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游客来此参观、游玩。
浏阳河景区还拥有众多休闲、娱乐活动,如有风车乘游览、拍照及郊游等,让游客体验到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游客如痴如醉,让他们体会到浏阳河的魅力。
此外,浏阳河景区还拥有各种住宿设施,满足游客们的不同需求,包括星级酒店、民宿、旅舍等,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挑选住宿地点,方便他们游玩畅游。
总之,浏阳河以其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吸引着大批游客,也成为长沙一座最具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胜地,值得每一位游客去前往观光,欣赏美丽的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土地的歌》,它是湘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 3课的教学内容,本课选用演唱《浏阳河》和听赏《洞庭鱼米乡》作为第一课时进行设计。
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及资源开发等七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浏阳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湖南民歌,这首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分节歌对唱形式,徵调式,四二拍,全歌以歌谣体的赞歌形式热情洋溢的颂扬了毛主席领导人民得解放的丰功伟绩,激励人民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
歌曲第一段词是设问段,演唱时要优美轻快、诙谐风趣,第二段是回答段,演唱时要坚实明快。
本节课的听赏部分《洞庭鱼米乡》,全曲分为三段,第一段是辽阔高亢的慢板山歌,第二段是流动活跃的中板号子,第三段又回到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既描绘了白帆远影的湖上景色,又抒发了湖区人民热爱家乡的淳朴感情。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1、演唱歌曲《浏阳河》2.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活动。
围绕重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浏阳河》,并能与同学合作,进行“对唱”。
2、能积极主动的收集《浏阳河》的合唱曲、钢琴曲、古筝曲,并作简单的内容介绍。
3、能认真听赏歌曲《洞庭鱼米乡》,并为歌曲选择合适的画面,创编不同的情境动作。
二、学情分析
由于我们在四、五、六年级已经学习过各地区的特色民歌,如:河南民歌《编花篮》、陕北民歌《拥军秧歌》、湖南民歌《嘀格调》,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云南民歌《猜调》等,因此他们对有代表性的民族民歌体裁及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
总体来说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并能对老师的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演唱歌曲时能姿势正确,声音自然流畅,节奏音准把握较好,能对同学的课堂表现做出合理评价,在欣赏方面能乐于倾听各种乐曲,并能对所听乐曲做出简单分析,有较强的音乐创造能力。
三、教学模式
本堂课我分别以走进红土地-----情系红土地----告别红土地的三部曲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参与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设计了兴趣导入——聆听体验——活动探究——完美结课的童真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法、对比法、听唱法来完成各环节教学。
四、教学设计
一、走进红土地(5分钟)
在这一环节当中,我先以《浏阳河》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开始我的音乐课堂。
随势说出,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踏上一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一起去欣赏那里的优美音韵和地方风情。
在《浏阳河》的背景音乐下,创设情境,分别观赏两组带有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图片。
引出课题《浏阳河》。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听《浏阳河》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提早熟悉歌曲旋律,去年山东省远程研修中,省专家的一番话,让我深受启发。
他们的见解是对于一首作品,喜欢不喜欢,源于你熟悉不熟悉,熟悉了你就会慢慢的喜欢。
因为浏阳河这首民歌对同学们来说是较为陌生的,他们所关注的和平时通过媒体网络所了解的大部分是现代音乐,所以我把本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来混个耳熟,以便为更好地开展新课做好铺垫。
观赏图片,了解湖南被称之为红土地的革命历史文化背景,以便加深对课题的理解。
二、情系红土地(32分钟)
1、学唱《浏阳河》(13分钟)
《浏阳河》因其优美动听的旋律被人们广为传唱而且还被改编成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有古筝曲、钢琴曲还有合唱曲此外还有很多不同版本的歌曲形式,我把不同版本的《浏阳河》片断请大家一起来听。
课件分别播放黑鸭子演唱组演唱的《浏阳河》、李谷一演唱的《浏阳河2008》和宋祖英演唱的《又唱浏阳河》等三段不同版本的《浏阳河》片断。
并请同学们把课前安排的搜集有关《浏阳河》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
提示同学们跟唱旋律,并谈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我会及时跟上激励性评价,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从而激发兴趣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待旋律基本会唱的情况下,有老师伴奏,学生自主填词,并请同学们找出最喜欢的乐句和相对较难的乐句,在课堂上一同分享,一同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抛砖引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把搜集到的资料共同分享,培养了高年级学生自主搜集音乐的好习惯和大胆自信展示自我的良好心态。
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让同学们在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中体验到音乐的乐趣。
2、对唱《浏阳河》(9分钟)
在这一阶段我鼓励同学们利用小组合作,共同商讨歌词的特点。
从而引出“对唱”这一演唱形式。
播放安徽民歌《对花》,云南民歌《猜调》两个片段,让同学们感受到浓浓的方言特色,启发他们找出浏阳河中最具湖南方言的歌词并主动上台模
仿,并请观众做简短的评价。
我也顺势加入到表演的队伍中,边唱边做动作,跟同学们一同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
为更好地巩固歌曲,请同学们推荐一组组合来进行《浏阳河》的对唱表演并适当给予正确的引导。
最后全班学生分两大组的形式进行对唱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通过欣赏对唱表演的片段,使学生不仅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对唱歌曲,还为巩固对唱浏阳河打下基础。
3、欣赏《洞庭鱼米乡》(10分钟)
用地图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到浏阳河是汇入湘江的,而湘江最终又流入了洞庭湖,我顺势讲到《洞庭鱼米乡》由来,背景音乐为《洞庭鱼米乡》。
首先简单介绍作曲家白诚仁,并出示课件白诚仁的图片,了解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及主要的代表作。
其次课件播放《洞庭鱼米乡》音乐,让同学们更进一步的熟悉音乐。
再次播放音乐中,请学生说出这首歌曲一共有几段组成,每一段的情绪、节奏、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三幅图片请学生将歌曲的段落与图片相对应并说出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小组为乐曲的三段配上画面,创编不同的情景动作。
相互展示并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为乐曲配上合适的画面这一活动使学生更形象生动的了解乐曲的三段所表现的情景,也为情境表演做好了铺垫。
三、告别红土地(3分钟)
我们在欣赏学习了湖南的两首民歌《浏阳河》与《洞庭鱼米乡》后,通过音乐了解了文化,又通过文化更好更深入的理解了音乐,浏阳河是一条让人幻想不断的艺术之河,从各种不同艺术形式中我们领略到了各种不同的“浏阳河”,真正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无穷魅力。
最后呢,我们再一次在钢琴曲《浏阳河》的美妙音乐中结束了这堂红色旅途音乐课。
五、板书设计
我对本节课的板书进行了精心设计,分别是:
1、走进红土地听赏不同版本的《浏阳河》;
2、情系红土地学唱《浏阳河》;听赏《洞庭鱼米乡》。
3、告别红土地传承红色音乐文化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同学们对所学内容更清晰、更明了。
六、课堂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我的课堂评价始终贯穿在整堂课中,小小的提问,巧妙地回答,精彩的表演,热情的参与都有我真诚的激励性点评。
在我的课堂里,他们都在用心的倾听音乐,用心的品味自己、他人的展现,因此对于自我评价他们都能够客观的用音乐的语言分析自己表现;互评环节在于引导,主要引导学生留心别人的长处,但也要诚恳的讲到别人需要进步的地方。
评价来自于每堂课,习惯源于自然。
一节节常态课中,同学们都在细心的聆听,主动地参与,坦诚的相告中共同进步,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七、资源开发
我在本节课中充分运用音乐课程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
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教学设施做辅助,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在红色旅途中,感受历史长河中不断前进的动力,让红土地上绽放的花朵,绵延不断,永远散发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领导给予指导。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