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通识教育对美术课的作用-模板

合集下载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职美育课程改革思路探究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职美育课程改革思路探究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职美育课程改革思路探究一、通识教育理念通识教育理念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强调全面教育的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

通识教育鼓励学生多元思维和开放思维,注重知识的交叉融合和综合应用,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高职美育课程的现状目前,高职美育课程大多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传授技能和知识为主要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职美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陈旧,缺乏时代感和实用性,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通识教育理念在高职美育课程中的应用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将通识教育理念引入高职美育课程中,可以通过设计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音乐课程中,除了教授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外,还可以引入音乐史、音乐文化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和影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 注重知识的交叉融合和综合应用通识教育理念倡导知识的交叉融合和综合应用,应用于高职美育课程中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和项目式教学来实现。

美术课程可以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结合,开设“艺术与心理”、“艺术与社会”等课程,让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了解艺术作品与社会、心理、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通识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这正是高职美育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通过引入艺术创作、团队合作、实践教学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高职美育课程改革的思路与举措1. 设计多元化的课程内容改革高职美育课程,需要设计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入丰富的艺术资源和实践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艺术增添人生色彩——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美术鉴赏

艺术增添人生色彩——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美术鉴赏
要 £ , 宵 开 宄
的 盲从 性 , 提 高 了少数 民族 学生或 素质偏低 学生 的 自信心和 语 言表达能力 , 而且培 养 了学生 团结互助 的协作精神和 团队意识。



要: 美术 鉴 赏课 是 当代 高校 为
了增 强 素质教 育 , 加 强 学生通识 修 养 意
审美 价值 及今 后 正确 的人 生 目标 价值 ,
这 也 正是 现 代 通 识 教 育 要 求 的 重 要 内
容。
养 规格 , 完善课程体 系和教材体 系, 在课 堂教 学 中加 强对 学生实
践能力和创 新意识 的培养 , 健全课程 考核制度 , 同时采取 相应 的
当代大 学生刚刚结束高 中紧张的学 习, 步入 大学生活 , 这 一 阶段正是他们建 立完善 的人格 、 正确 的价值观 、 合理 的人生选择
识, 为 学生今 后进入 社 会 奠定 更 为广 阔
的价 值观 、 人 生 观 基 础 而 开 设 的 一 门公
四、 努 力改 革 考 试 的 内容 与 方法 , 减 轻 学 生 的 心理
压 力
长 期 以来 , 延 边大 学美术 学院史论 课程 的教 学效果采 用平
时表现 和期末考试 方式进 行考察 。期末 考试一般采用 闭卷笔试
生平 时的作 业作 为考核 内容 , 以几 次作 业累积加 分和平 时 的考
● ●
记忆、 经验, 结 合 自身 的知识 和认 识 , 通
过 感受、 体验 、 分析 、 判 断的方 法, 获得 道
德 审 美 价 值 及 今 后 正 确 的 人 生 价 值 目标
的 过程 , 这也 正是 当代通 识教 育 的重 要

通识教育中的美术教学

通识教育中的美术教学

好 影 响 这 样 一 条 道 路 。 以 上 所 诉 种 种 都 共 同 反 映 一 个 问 题 , 即艺 术 对 人 产 生 的 影 响 是 建 立 在 精 神 影 响 基 础
上 的 。 而 人 的 生 存 , 其 是 作 为 一 个 社 会 的 人 , 满 足 尤 在
苞 蔡 教 肓 湖N 2 1 H A B Z/G U 苞A H 0 南 装 U《 N O A) 2 N
着 时 代 的 特 色 , 时 也 推 动 着 时 代 的 进 步 。 发 展 到 2 同 1
精 神 上 的 影 响 。 术 本 身 是 人 类 的 一 种 感 性 , 人 类 感 美 是 性 精 神 的 物 质 存 在 方 式 , 每 一 种 美 术 的 物 质 形 态 都 潜 涵 着 人 内在 的 精 神 。 迅 先 生 说 “ 术 家 固 然 须 有 精 熟 鲁 美
落 也 会 生 产 出 自 己 的 工 艺 品 , 中 得 到 美 的 享 受 。 以 从 可
越 少 。 设 艺 术 实 践 教 学 课 程 的 目 的 在 于 , 大 限 度 利 开 最
的 生 存 和 精 神 的 生 存 共 同 形 成 一 个 人 的 生 存 方 式 。 就 像 美 国人类 学家弗 朗兹 ・ 恩斯 在其 名著 《 始 艺术 》 伯 原
里 所指 出的 : 界上 任何 民族不论 其 生活 多么艰 难 , 世 都 不 会 把 全 部 时 间 和 精 力 用 于 食 宿 上 。 即 使 最 贫 穷 的部
针 对 各 高 校 不 同 的 教 学 环 境 , 通 识 教 育 的 教 学 也 是 因
格 的 表 现 。 令 我 们 看 了 ,不 但 喜 欢 赏 玩 ,尤 能 发 生 感 动 , 成 精 神 上 的 影 响 。 ”中 国 传 统 优 秀 山 水 画 、 乌 造 花

浅析高校美术通识教育

浅析高校美术通识教育

1 引导 学 生探 索 自己 的 内心 世 界 过去 , 在 我 国 民 间谈 到 看 戏 时 , 有句 俗语 “ 会 看 的看 门道 , 不 会 看 的看 热 闹 , ” 那 么 要 学 习美 术 鉴 赏 , 也 首 先 要 懂 得 它 的 门 道, 这 门道 主要 是 指 美 术 的一 些 带有 规 律 性 的东 西 , 而 帕 森 斯 也 曾经说过 : “ 美感 的认 知则是处 理 自己的内心世 界” 。因此 , 鼓 励学生探索 自己的内心世界 , 对 于美术鉴 赏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 用 。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 ,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 , 引导 学生 自主探索内心世界。就 比如说 , 在欣赏凡 ・ 高的绘 画作 品时, 不 是 单 纯 地 向学 生 灌 输 凡 ・ 高 的生 平 、 经历 、 创作 背景等 , 而 是 先 用多媒体播放凡 ・ 高的画之后 , 先让学生细细地端详几分钟 , 并 写下第一次看到的感受 , 还可 以适当地采取分组讨论 的形式 , 进 行分享 , 这样在分享的过程 中, 学 生学 会了 自我进行 探索 , 也 能 够根据 自我 的内心感受去对画作进行一个 品评 , 当然 , 教 师的最 终点评也是至关重要 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分组讨论结果进行 分析 , 给同学们一个客观公 正的评 析。还 可以将 音乐与绘 画赏 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就比如在欣赏蒋兆 和先 生的《 流 民图》 的 时候 , 可 以播 放悲 伤 的音乐 , 以渲 染 当时 悲怆 的氛 围 。 2 书法 与 绘 画有 机 结 合 我们都知道 , 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 当然 , 中 国古 代绘 画 , 不 论 是 其绘 画 形 式 、 艺术 风格 、 还 是表 现技 法, 都有一个发展 的过程 , 但是 , 不论 中国绘画如何演 变, 从 现在 所 见 的战 国 帛 画到 明清 两 代 的 各种 卷 轴 画 、 壁 画 以 至木 版 画 , 都 始终遵循着以笔墨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 , 以传神作为塑造 艺 术形象最根本 的要求 , 清代末年 , 著名的花鸟画家恽南 田说 : “ 有 笔有墨谓 之画。 ” 很能代表历代 画家对 中国画基本特点 的看法 , 这句话也很朴素地指出了 中国画笔墨 的重要性 , 中国古代绘 画 与传统的书法 史最接 近的姊妹 艺术 , 有 书 画同源之说 , 很早 以 来, 画家特别是士大夫文人 画家就将 书法 的结构 , 用笔运用到绘 画 中去 , 以加 强绘 画 的表 现力 和 艺术 趣 味 , 表 达 画 家 思 想情 感 等 方面 , 形 成 了 一套 完 整 的有 民族 特 色 的艺 术 技 巧 , 达 到 了很 高 的 艺术 造 诣 。正 因为 如此 , 所 有 在 进行 中 国绘 画 部分 鉴 赏 的 时候 , 应 当与 书 法有 机 地 结合 起 来 ,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 3 充分 利 用 第 二课 堂 课 堂 学 习 有其 明显 的局 限性 , 因此 , 应充分 利用第二课 堂 , 作为第一课堂 的延伸 , 让学生能够充分消化课堂知识 , 延伸课外 知识 。正如我 国南北朝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说过 的: “ 凡操干曲 而后 晓 声 , 观 千剑 而 后 识 器 。 ” 一 是 以 团 日活动 为 平 台 , 以中 西 方 美术 为 依 托 , 举 办类 似 的 活动 , 让 参 与活 动 的学 生 可 以获 取 更 多 的美术方面的信息 , 从 而提升校园文化氛 围。二是可 以组 织学 生走 出去 , 到当地的博物馆 、 美术馆 中去进行课 外实践活 动 , 通 过观 赏 实 物 , 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热 情 , 更 好 地 服务 课 堂 , 扩展知识。

浅谈高校美术通识课教学

浅谈高校美术通识课教学

通识教育的概念由美国兰博学院教授帕卡德于19世纪初提出,之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相对。

现在,我国大学教育是专业和职业教育,因为大学培养的人才直接面临就业问题,而中小学教育则强调综合素质培养。

从本质看,中小学教育因其知识的广度,也可视为通识教育的一种。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现在我国高校普遍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其中的美术通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美术通识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这对于现在大学教育倾向专业、职业而言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积极开发美术通识教育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美术知识,而且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美术通识课程教学目标的真正贯彻存在一些困难和阻力,这一方面来自学校和教师,一方面来自学生本身。

一、高校美术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尽管在理论上,美术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肯定,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并非如此,美术通识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最终要回到学生本身,只有重视学生的反馈,分析学生的需求,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制订正确的教学方案。

如果不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仅仅从理论上改进教学,只能像无根之木,没有生存的空间。

因此,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多方面收集反馈信息,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并以此为根据制订教学方案。

1.学校不够重视学校不够重视美术通识教育,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

现阶段,通识课程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网上授课和面授,线上、线下两种课程分开进行。

线上课程资源一般来自知名大学教师,学生可自由安排时间完成学习和考试任务;线下课程由学校教师教授,有固定的上课时间。

但这种课程设置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设置线上课程的初衷是让学生享受优质的学习资源,但事实上学生对于线上课程的兴趣远低于笔者的预期程度,一些学生认为线上课程无聊、太学术、不清晰等。

第二,线下课程课时较少,两次课相据时间较长,甚至有些学校没有设置线下课程,单凭线上课程难以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在当前“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美术院校的特殊性,通识教育在这里面临着一些独特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美术院校中的通识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脱节。

由于美术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通识教育的内容常常被边缘化,导致学生往往对通识教育缺乏兴趣和重视,甚至出现了“应付”心态。

二是通识教育内容与学生专业发展之间的不匹配。

美术院校的通识教育内容通常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可能与其专业发展没有直接关联,因此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些通识教育内容与自己的专业学习毫无关系,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通识教育教学手段的单一化。

在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往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通识教育内容的疲劳和厌倦,影响到通识教育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联系。

美术院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将通识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可以设置一些专门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使得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是加强通识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针对艺术专业学生,通识教育的内容可以适当调整,比如可以增加一些与艺术相关的通识教育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通识教育内容与自己的专业发展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通识教育内容的兴趣和重视。

三是多元化教学手段。

美术院校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可以引入互动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种形式,使得通识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通过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联系、加强通识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才能够更好地解决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鉴赏通识教育

美术鉴赏通识教育

美术鉴赏通识教育引言美术鉴赏作为一种通识教育内容,是培养美感、审美能力以及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的需求不断增长,美术鉴赏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层面深入探讨美术鉴赏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

重要性1.提升审美能力:美术鉴赏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观赏艺术作品,了解不同艺术风格、表现方式和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2.培养创造力:艺术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培养功能,通过美术鉴赏教育,学生可以借鉴不同艺术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手法,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3.培养情感交流能力: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美术鉴赏教育,学生可以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提升情感交流能力。

4.培养审美情趣:美术鉴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艺术形式,拓宽视野,增加生活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内容美术鉴赏通识教育的内容涵盖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艺术史了解艺术史的发展和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艺术史,了解到不同地域和文化对艺术的影响,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艺术理论学习艺术理论可以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创作原理和表现手法,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深度理解和品味。

学生可以学习不同艺术流派的理论和批评,了解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艺术家及其作品通过研究艺术家及其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艺术家的创作思想、艺术追求和对社会的影响。

学生可以选择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家,分析其创作风格和艺术发展趋势,培养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鉴赏能力。

艺术品保护与展览学习艺术品保护与展览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艺术品的鉴定、保护、修复和展览等方面的重要工作。

学生可以了解到艺术品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保护需求,培养对艺术品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方法美术鉴赏通识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观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亲自去参观艺术展览,观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美术鉴赏课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教案资料

美术鉴赏课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教案资料

美术鉴赏课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作用郑建业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摘要:高校开设美术鉴赏课是为了加强学生的美育素质教育,提高其艺术修养的一门课。

美术鉴赏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强化学生整体素质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美术鉴赏课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我修养的提高。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术鉴赏大学通识教育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美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追求人生。

理想境界的能力;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创造的能力;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素养得到提高。

《美术教育研究》《文艺评论》等征稿,发表文章联系编辑扣扣:2085388366(长期有效)一、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审美发展的特点,在对其进行审美教育时,应着重培养他们的审美理解力和审美趣味。

同时,要明确美术鉴赏在学生审美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美术鉴赏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美术鉴赏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美术鉴赏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最重要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因为美术是一门视觉的艺术,人们观赏美术作品是以视觉作为引导,是以作品的直观感受为开端的,因此要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让他们接触大量的美术作品,扩大其知识领域。

浅谈综合绘画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实施

浅谈综合绘画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实施

Vo . u p . 19 S p 1
Jn 2o u .0 9
浅 谈 综 合 绘 画 课 程 在 通 识 教 育 中 的 实 施
林 奇森
(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 广东 广州 , 106 50 0 )

要 : 育之不同, 教 首先在 于教 育理念 之不同, 以通识教 育 中的艺术课程和 一般性 的艺术课程是有 区别 的。而 所
比较 丰富 、 维和 富有启迪 性 的 , 以一般性 的教 材 多 所
验、 陶冶情操 ( 艺术鉴 赏中对于 图像、 色彩 、 情感等 内容 的感 知和体 验 ) 。此 类 课 程 的实施 目的相 对集
中和单 一 , 程不 需 要 过多 涉 及 其 他知 识 及 社会 的 课
是 不 大适合 的 , 多 时候 是 需要 教 师 自己根 据 实 际 很 情 况 编写 的 , 这对 于教 师 各 方 面 的素 质 都是 一 个 考
艺 术课 程教 学 目的 和课 堂 指 向是 比较 分 散 和 丰 富
由于 高 中文 理分 科过 早 , 得 “ 文 、 科 的学生 不 使 学 法 认识 自然科 学 与技 学 , 、 科 的 学 生 缺 乏 人 文 素 理 工 养 。 ‘ 因此 “ ”2 为创 新 而 教 ” “ 人 文 关 怀 而 教 ” 、为 已 成为 当前教 育界一 句 盛 行 的 口号 , 为 区别 和修 正 成 传统教 育模 式和 理念 的显 著 特征 及 主 要 内容 , 而这 也成 为通识 教育 和其 他 素 质 教 育 主要 的 实践 理 念 。

、通 识教 育 与 艺术 程 的, 内容是不 限 于艺术课 程之 内 的 , 而是游 走于 多学 科 、 区域之 间 的 , 多 既要 考虑到 艺术课 程 自身 的特 点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的通识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通识教育在美术院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存在着脱节、内容单一化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丰富通识教育内容,并完善评价机制。

这样不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展望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通识教育在高等美术院校中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为培养更具有创造力和综合素养的艺术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关键词:立德树人、高等美术院校、通识教育、脱节、单一化、评价机制、整合、丰富、完善、总结讨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美术院校中的通识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增进人文底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中,通识教育在高等美术院校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脱节、通识教育内容单一化以及通识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通识教育的实施效果,也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文将从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丰富通识教育内容以及完善通识教育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探讨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存在问题,为今后的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通过深入研究通识教育在高等美术院校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对策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美术院校通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只有不断地探讨和改进通识教育的内容和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推动美术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通识教育在高等美术院校中的重要性高等美术院校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基地,通识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识教育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的通识教育问题愈发凸显。

传统的美术教育一直以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忽视了学生整体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通识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尤其在美术院校中更显得迫切。

背景介绍部分需要关注的是,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美术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要求。

高等美术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也需要注重通识教育的开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如何有效地开展通识教育、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背景介绍】部分的介绍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及其重要性。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当前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美术课程中,忽视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缺乏跨学科教学的情况比较普遍。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多元化,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导致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兴趣不高。

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缺乏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无法充分体现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等美术院校通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亟待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改进。

2. 正文2.1 通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人文素养、综合思维能力、跨学科合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

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人文素养。

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学科的知识,了解人类历史、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从而形成对世界的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在当前"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的通识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从通识教育在高等美术院校中的地位入手,深入探讨了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设置单一和师资力量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多元化课程设置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通过重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通识教育水平,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高等美术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学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通识教育、高等美术院校、立德树人、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多元化、建设、重要性、水平、目标实现。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上,高等美术院校往往以专业课程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通识教育逐渐在高等美术院校中引起了重视。

通过通识教育,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跨学科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的通识教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通识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如何在高等美术院校中加强通识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问题意义通识教育在高等美术院校中的问题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社会,艺术专业不再是孤立的领域,艺术家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通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通识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美术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通识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思维基础,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创作出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作品。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多元文化通识教育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多元文化通识教育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多元文化通识教育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多元文化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而高中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应当将多元文化融入其中,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多元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实施多元文化通识教育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多元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多元文化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包容性和理解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通过多元文化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多元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1. 艺术作品的多元文化解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

通过对不同文化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研究,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创作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2. 多元文化主题的美术创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多元文化为主题进行美术创作。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表达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例如,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文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用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

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 多元文化艺术展览和交流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多元文化艺术展览和交流活动,邀请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和学生参与。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了解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同时,学生还可以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分享彼此的艺术经验和观点,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三、如何实施多元文化通识教育1. 教师的角色教师应当具备跨文化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的思考和创作。

浅议通识教育体系中的美术欣赏课程设计

浅议通识教育体系中的美术欣赏课程设计

浅议通识教育体系中的美术欣赏课程设计论文关键词:通识欣赏课程设计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通识教育的概念引入美术欣赏课程。

笔者从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等不同方面重新设计课程,结合文学、、科学、本土等诸多相方面相关知识,运用个性化的教学形式、生活化的教学、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力图创建适应于高等学校通识教育体系中的美术欣赏课程,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通识教育”的理念最早源自于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指的是对学生普遍进行的共通的文化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广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人格与学识、理智与情感、身体与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1]。

20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首先提出“通识教育”一词,并应用于高等教育。

民国初年,留美归来的梅贻琦先生接受了美国的通识教育理念,他发表了《大学一解》,鲜明地提出“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通重于专”等观点。

他将这些理念结合中国实际努力探索并付诸实践,应用于清华大学的教学改革,使得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在当时独树一帜[2]。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绝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开设了通识教育类课程,通识教育的相关研究也成为教育界的一大热点。

通识教育体系中的美术欣赏课程,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修养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程中,存在着两大弊端:其一,不注意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套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其二,过于强调专业知识的传输,不够通识性,形成了目前美术欣赏课程的“艺术教育不艺术”、“通识教育不通识”的顽症[3]。

基于此,我们必须努力构建起新的适应通识教育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析过程中,促使学生建立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知觉和情趣。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上贯彻通识教育理念?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课程方案》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目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指向针”——“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高职美术教育探讨论文.doc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高职美术教育探讨论文.doc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高职美术教育探讨论文1.学校管理者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xx年9月15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良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xx﹞71号),提出“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①,说明了通识教育在我国任重道远。

在《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中,哈佛大学的专家认为通识教育应努力培养“全人”,这样的人应当具备“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区分能力”②。

实际上,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更偏重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无视了通识教育,一些高职院校甚至认为只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即可,将美术教育看作课余教学活动,未能意识到其重要性。

因此,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存在“有课程无教育”的问题。

2.学校美术教育的教学条件有限由于高职院校开展时间较短,教学资源尤其是师资力量显得比拟欠缺。

正因为如此,一些高职院校比拟注重专业教师,而美术教育方面的师资比拟欠缺。

在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教师的素质也存在问题。

据笔者观察,一些专业并没有开设通识美术课程,而是将通识美术课程纳入选修课,承当这些课程教学的教师往往不具备美术教育专业背景。

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将大局部教学设备投入专业技能教育,也使美术教学的开展受到影响。

3.学生对美术教育的理解程度不够高职院校注重技能教学,局部学生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学好一门技术,这种观念导致这些学生不重视美术课程,认为学习美术对专业成长没有意义。

高职院校的理工科专业比重较大,这些专业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学习美术课程。

再加上高职院校的美术课程受到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大都只开设理论课程,较少安排具有操作性和创造性的美术活动。

学生在缺乏美术根底的情况下更难以体会到美术创作的乐趣,美术理论的学习也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学生难以理解这些美术知识,也就难以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美术教育的通识教育价值与重要性醒目的画笔和掌控天地的智慧

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美术教育的通识教育价值与重要性醒目的画笔和掌控天地的智慧

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美术教育的通识教育价值与重要性》醒目的画笔和掌控天地的智慧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美术教育的通识教育价值与重要性》醒目的画笔和掌控天地的智慧教学目标:1.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通识教育价值。

2.掌握基本的画笔使用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通识教育价值。

2.画笔的基本使用方法。

3.绘画创作。

教学方法:1.展示教学法:通过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爱,让幼儿认识到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感情。

2.示范教学法:老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幼儿演示画笔的使用方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亲子互动教学法: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课堂,让孩子在家中得到更多的美术启蒙。

教学步骤:1.介绍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通识教育价值,给幼儿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让幼儿自由发挥,谈谈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2.老师示范画笔的使用方法,让孩子们自己试着画画,让他们体验到画笔在纸上的流动感和效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让他们自由发挥,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教授绘画技巧和方法,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通识教育价值,掌握画笔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画笔的使用方法,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创作并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通识教育价值,掌握画笔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了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我们也发现,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借助画笔和想象力掌控天地,展现出不同的智慧和魅力。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为幼儿的美术启蒙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的通识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高等美术院校的通识教育在这一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高等美术院校通识教育的问题1. 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2. 学生的通识素养不足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学生的通识素养通常较为薄弱。

他们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可能较为出色,但在其他方面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却不足,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将会造成一定的障碍。

3. 与时代发展脱节高等美术院校的通识教育如果停留在传统的领域中,就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传统的通识教育往往无法满足学生对于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专业的需求,使得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时感到无所适从。

为了解决通识教育的问题,高等美术院校需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将通识教育纳入到全面的教育体系之中,赋予其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通识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填饱学生的课余时间,而应该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

2.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为了丰富通识教育的内容,高等美术院校需要着力调整课程设置,引入更多的多元化元素。

学校可以邀请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来讲授一些当前热点问题,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增强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

3. 强化通识教育的评价机制为了提升学生对于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应当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设立通识教育的必修学分,并将通识教育纳入到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之中。

只有在通识教育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挂钩,才能够让学生更加重视通识教育的学习。

4. 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需要通过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通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体会到通识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识教育的精髓。

5.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等美术院校需要着力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选拔和培养一批对通识教育理念有深刻认识和研究的优秀教师,让他们成为通识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等美术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也需要面对通识教育的问题。

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如何开展通识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艺术人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围绕着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展开探讨。

一、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1. 专业与通识教育脱节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教育往往注重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培养,但忽视了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现实生活需要艺术人才具备综合素质,而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脱节,导致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欠缺。

2. 学科学习和通识教育的冲突高等美术院校的学生通常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参与通识教育的学习和实践。

学科学习和通识教育之间的时间分配问题,也制约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3. 通识教育内容不足部分高等美术院校在通识教育内容的设置上存在欠缺,往往只是简单地将通识教育列入教学计划,而忽视了对于通识教育内容内容的深入和完善。

4. 专业师资不足高等美术院校中的师资力量主要侧重于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通识教育教师队伍的构建和发展缺乏重视。

专业师资不足会导致通识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开展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因此亟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1. 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高等美术院校需要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机制,将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融入到专业教育中,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通识教育所需的综合素质。

2. 优化课程设置高等美术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需要适当增加通识教育内容,比如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理论与鉴赏、国学经典等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能够接触、学习和体验多元化的知识和文化。

3. 强化通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高等美术院校需要加大对通识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引进具有人文社科背景和综合素质培养经验的教师,提高通识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一、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1. 通识课程学分较少通识教育通常包括了文化、历史、社会、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然而在高等美术院校中,由于专业课程较为繁重,通识教育的学分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甚至对其不屑一顾。

2.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常常被学生和教师视为两个独立的体系,学生往往认为通识教育与其未来的艺术创作无关,因此对通识教育的学习缺乏积极性。

3. 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在一些高等美术院校中,通识教育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真正的实践性内容。

学生学习通识教育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 教师水平和教学方法不足一些高等美术院校中的通识教育教师并非专业的通识教育教师,他们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和教学方法不足,导致通识教育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学校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增加通识教育的学分,使其在学生课程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从而引导学生更加重视通识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设计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让学生在通识教育中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专业特长,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3. 加强通识教育的实践性内容学校可以通过增加专职通识教育教师,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提升通识教育的质量。

学校可以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将通识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

结语高等美术院校中的通识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增加通识课程学分、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加强通识教育的实践性内容以及提高教师水平和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克服通识教育的问题,使通识教育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希望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等美术院校中的通识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通识教育对美术课的作用
一、加强文化背景的阐释,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
课程在设置时由于是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设,如果按照艺术专业学生的课程难度来讲授这门课,必然会增加学习难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调整课程大纲,把系统的美术史改为美术作品欣赏,以具体欣赏作品为主,没有系统的时代背景陈述、画派演变发展的朔源考究,虽然每一次讲授都非常认真和仔细,但学生只能知道某一时期有什么流派、画家及其作品,而对于各流派兴起的时代背景,各流派之间的起承关系,画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却无从知道。

比如在讲到19世纪的法国艺术,古典主义艺术之后兴起了浪漫主义艺术,继而是现实主义艺术,而后的印象主义艺术开启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大门,这种起承关系并不是说一种艺术灭亡后兴起另一种艺术,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段某种新兴的艺术代表了一种艺术诉求,当然在同一个时期多种艺术流派也是共存的,19世纪60年代印象主义兴起的时候,在这个世纪早些时候兴起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同时存在。

如果简单的欣赏19世纪的作品,那么对于古典主义时期的达维特,安格尔,浪漫主义时期的籍里柯、戈雅、德拉克罗瓦,现实主义时期的米勒、库尔贝、杜米埃必然是要了解的,那么这三个流派为什么在19世纪相继出现,之间有什么和关系吗?如何去理解这三个流派的作品特点?这些都应是贯穿在课堂讲授让学生有系统了解的知识。

系统的美术史是从文化背景讲述一件艺术作品的发生、发展和保存,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体系的文化认i只,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感,文化价值观。

而且从文化角度去讲解一幅作品,还会穿插非常多的故事,从而能在一个非常有趣的环境氛围中将文化价值观的认识传授给学生。

例如米勒的《晚祷》、《拾穗者》这样的作品,虽然作者自己说就是一种简单地描写农村景致,但放在资本主义浪潮汹涌的时代,评论家就将其付诸了很多牵强附会的解释,甚至说可以从图画背景中感觉到喧嚣的资本主义气息扑面而来。

这种文化解读对于艺术作品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当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学生们一定会对艺术评论的客观性进行思考。

二、拓展课程的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相互交流中传递文化价值观
这门课程由于针对的主要是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思路方法就极为重要。

需要大胆的尝试,找出适合非艺术专业学生接受的方式,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甚至是兴趣学习。

经过几年的尝试,发现实行实践与讲授相结合是可行的方法。

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只有亲自实践才能真正对艺术产生兴趣,融入其中。

例如在具体授课时,每部分课题的讲授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从所授课题中选择感兴趣的小课题,以做调研写研究报告或亲自动手创作艺术作品的模式进行实践,从而激发自我学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浪漫主义大师籍里柯的海难作品《梅杜萨之筏》这幅画引起了美术界和舆论界的热烈论战,它所反映的是法国巡洋战舰梅杜萨号在非洲海岸触礁沉没的事件。

1816年7月,载有400余人的梅杜萨号,因政府任用对航海一窍不通的贵族为船长而触礁,船长和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被撇下的乘客、水手在临时搭制的木筏上飘流13天,获救时仅10余人。

取自现实生活题材的这幅作品,表现了画家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人道主义精神,暴露了无能的法国政府的过失,从而使它具有强烈的政治引喻意义。

在这里的讲授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的灾难电影,纪实照片,让学生分组讨论用怎么的艺术表达方更能表现灾难场景的可怕和带来的伤痛。

再者,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在课堂上进行图片讲解,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进行探讨,不假定一种学说或者审美观的权威性,而鼓励学生提出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品,这一点非常重要。

例如欣赏元代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我们不仅仅可以展示这幅图的高像素相片,更可以将济南地区的实景找出来,同时为大家提供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简历,从各个角度来审读这幅作品,挖掘它为何成为历代经典的根本原因,这对于我们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还是有非常大的补益的。

三、邀请国内外着名的艺术家、理论家来我校进行学术演讲,提高整体的艺术素养
一个课程的设置完全依赖本校资源是不能足够完善的,必然要请一些国内外着名的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从而促进我校的学术思想活泼向上,令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学术前沿。

一个学校应该是一个平台,不要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学者产生抵触感,更不要惧怕任何有冲击力的学术认识,学生年轻,他从血液里就会喜欢这样的思想碰撞,而只有在碰撞之后他们才能理解什么是最需要的。

国内外名家的来访,也必然会对我们的课程设计提供很多有益的思考,国内外名家的讲座对我们学校的教师队伍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大学教育旨在培育有教育素养的人,一个有专业训练,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有文艺素养,而且关心政治的人。

通识教育就是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而设置的,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必然会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