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加餐练课件(41张)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89f2df99b89680203d82521.png)
•
(3)多种具体的分配方式 类别 按劳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对应形式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储蓄存款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利息、私营 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企业管理者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获得 的收入
按 生 产 要 素 分 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按管理要素分配
体现了劳动者和劳动 体现了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问题上, 者之间的关系 彼此间的关系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 是对按劳分配的补充,与按劳分配 中占主体地位 并存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2016·天津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 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 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 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个人消费品分配 按劳分配是① 的基本原则 个我 按劳分配 人国 ____________ 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②积极性和 收 为主体 __________ 创造性 ,促进③ 社会生产 __________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 的 入 共同劳动 平等分配 __________、⑤ __________的社会地位 ④ 分 的 分配 劳动 资本 、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⑥ _______ 、⑦ _______ 配制 技术 和⑨管理 多种分配 ⑧_______ _______等 度 公民权利 __________的尊重,对 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国家对⑩ 劳动 、知识、⑫________ 人才 、⑬________ 创造 的尊重 ⑪ ________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第7课收入与分配课件(45张)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第7课收入与分配课件(45张)](https://img.taocdn.com/s3/m/266f43d90c22590102029d8f.png)
• 解析 用股权激励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这是股权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B项正确;股权激励方式是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的体现,并没有改变我国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A 项不选;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而材料说的是“各类企业”,C项不选;D项 夸大了科研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
1.分配制度:生产决 定分配;按劳分配 及其作用;我国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 入分配方式对效率、 公平的影响;提高 效率;促进公平
栏目导 航
考 点 一
考
点
二
•考点一 分配制度
• 1.生产决定分配 分配方式 分配 • (1)生产决定 ________,生产资料所有制决 定 ____________。 多种分配方式 • (2)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 公有制 劳动分配为主体、 _________________并存 主体 的分配制度。 •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二 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
类别 对应形式
适用范 围 公有制 经济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 按劳分配 得工资、奖金和 素 资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
广泛存
• [例2] (2016·天津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 B 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 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 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 位
• (2)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 产品中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 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 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前提 • (3)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 社会主义公有制 定的。 • ① ________:生产资料公有制。 • ②物质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 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 质和特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e5eec8e01a37f111f1855bd9.png)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经济 生活第 七课个 人收入 的分配 (共18 张PPT )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p 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 pt
• 1.生产决定分配 •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经济 生活第 七课个 人收入 的分配 (共18 张PPT )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p 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 pt
2021一轮复习007
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经济 生活第 七课个 人收入 的分配 (共18 张PPT )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p 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 pt
问题一:公有制经济
问题二: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
P59
国有企业的工资、奖金;农村集体经济承包经营所得
小吴的姑姑在农村集体经济兼营蔬菜收购和运输收益 假如小吴的爸爸在国有企业的技术入股分红;
假如小吴的姑姑将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或出租、量化成股 权入股)获得的收益;租种小吴的姑姑承包的土地获得收益
按要素分配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经济 生活第 七课个 人收入 的分配 (共18 张PPT )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p 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 pt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经济 生活第 七课个 人收入 的分配 (共18 张PPT )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p 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公 开课p pt
2019高三政治人教一轮课件:1-7 个人收入的分配 精品
![2019高三政治人教一轮课件:1-7 个人收入的分配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43415798910ef12d2bf9e72f.png)
并没有扩大财产权,B项不符合题意;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生产区
的利益补偿机制,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但没有扩大财产权,C项不符合题意;
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不会改变土地所有权,更不会直接
增加农民收入,D项不符合题意。
关闭
A
解析 答案
-9-
1234
3.(2014·四川)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 000亩土 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 大米(约1 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②土
-22-
考点一 考点二
2.社会分配结构 “橄榄型”分配格局指的是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相对较少,中等收 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与“橄榄型”分配结构相对的是“金字 塔型”分配结构,即低收入者占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是一种两极分 化的分配结构。
考点一 考点二
-23-
3.非劳动收入 非劳动收入是指劳动收入以外的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各种收入, 主要包括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其中,财产性收入是指各种投资收入,如投资所得股份分红和股息、 购买国债所得债息、股票市场炒股所得、银行存款利息,以及凭借 各种知识产权、土地房产权(如技术发明成果、专利折合股份所得 分红、商标商誉转让所得收入、稿费之外另付的版税、土地使用 权转让所得、房租等)等所得收入。
考点一 考点二
-14-
分配制度 1.是什么——按劳分配的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 (1)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 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 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ccf372aa32d7375a517800e.png)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 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 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 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 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 率,促进公平
牢记
个核心
收入分配公平的维护 理解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种分配方式
解析:选 D。本题考查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李某作为国企 员工,其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应为 36 000+8 000 =44 000(元);其个人专利转让收入、房屋出租收入则属于按 生产要素分配,故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为 5 000 + 6 000 = 11000(元)。
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 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 区 别 地位 体现 会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 式中居于主体地位
按生产要素分配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 创造的尊重 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 成部分
劳动、 平等分配的社 尊重, 对劳动、 知识、 人才、
①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联系 ②都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 的 ③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主要形式 按技术要 素分配 按信息要 素分配 按土地要 素分配
2019版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课件: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2019版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课件: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7611d4de8bd63186bcebbcf5.png)
第三单元
第七课
收入与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
栏目 导航
考点1
我国的分配制度
考点2
效率与公平
热点聚焦 课后限时集训
[ 最新考纲]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 公平。
考点 1| 我国的分配制度
(对应学生用书第 43 页) 命题揭秘导航 本考点近几年趋“冷”,但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基础理论,也不可忽视。 该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分配方式的理解,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对各种分配方式的认识。 全国卷 5 年 0 考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技术 、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1)形式:劳动、资本、⑥_____
(2)意义
合法性 的确 a.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⑦_______
认。 b.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居民收入 、 c.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⑧_________
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 的地位 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分配依据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 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和贡 量 献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分配原则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正确认识各种收入 (1)区分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①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用劳动获得的剥削收入和 资金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②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
③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利于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 度,保障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④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 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 ⑤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利于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转变农业发展 方式,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
第七课
收入与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
栏目 导航
考点1
我国的分配制度
考点2
效率与公平
热点聚焦 课后限时集训
[ 最新考纲]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 公平。
考点 1| 我国的分配制度
(对应学生用书第 43 页) 命题揭秘导航 本考点近几年趋“冷”,但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基础理论,也不可忽视。 该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分配方式的理解,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对各种分配方式的认识。 全国卷 5 年 0 考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技术 、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1)形式:劳动、资本、⑥_____
(2)意义
合法性 的确 a.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⑦_______
认。 b.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居民收入 、 c.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⑧_________
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 的地位 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分配依据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 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和贡 量 献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分配原则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正确认识各种收入 (1)区分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①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用劳动获得的剥削收入和 资金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②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
③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利于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 度,保障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④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 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 ⑤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利于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转变农业发展 方式,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37e2a88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6.png)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收入差距扩大
如果过分强调公平,可能会导致 平均主义,抑制个人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从而影响整体效率。
效率低下
如果过分追求效率,可能会忽略 公平,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影响 社会稳定。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要保障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提高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按需分配
根据个人的需求和贡献进 行分配,通常在共产主义 社会中实现。
分配方式的演 变
计划经济时期
实行按劳分配,强调公平 优先,但忽略了效率。
改革开放初期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注 重效率,但导致了收入差 距扩大。
当前阶段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兼顾公平和效率。
分配方式的改革
高三政治一复第 七个人收入的分配
contents
目录
• 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 •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 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分配方式的种 类
01
02
03
按劳分配
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 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 少得。
按生产要素分配
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行 分配,包括资本、技术、 管理等要素。
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 率直接相关,体现效 率与公平的统一。
按劳分配的意义
促进效率
按劳分配能够激励劳动者提高劳 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保障公平
按劳分配能够保障劳动者获得与其 劳动付出相匹配的报酬,实现公平 原则。
稳定社会
按劳分配能够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 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
按劳分配的优越性
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失衡
2019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2019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d0e96e57f7ec4afe04a1df4c.png)
2.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 性质 本原则。(只有在公有制经济或者公有制性质的经济中, 才存在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 地位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 内容 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要求 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客观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 必然 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性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 分配的直接原因
答案:C
2. 《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 指出, 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以增加知识价 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 政策 ①是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与收益分配的激励作用 中的主体地位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 )
作用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 和意 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 义 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特别提醒]
四个角度全面理解按劳分配的形式和表现
所有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当中,但并非公有制经济中 制角 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如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 度 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 劳动 并非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只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 收入 入才是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 角度 分配 劳动 尽管按劳分配是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 报酬 但在不同的企业里并非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 形式 的实现程度是同其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的 按劳分配主要表现形式为: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 主要 中工作人员及公有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表现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形式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2019届高考政治专题复习课件:必修1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共52张PPT)
![2019届高考政治专题复习课件:必修1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共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e298cc5ce2f0066f533224d.png)
基本逻辑:生产力→生产关系→具体表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经济制度
现阶段的社 会生产力
现阶段 的生产 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分配制度
追问: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实行当前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课堂探究: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观点判断:(建议:小组抢答、接龙等方式反馈合作成果)
1.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所有收入分配都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 2.科研人员的收入不一定是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 ) 3.股份合作农场模式有利于实现土地增值,促进收入分配多元化。( )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与联系
按劳分配
适用范围 区 体 现 别 地 位
按生产要素分配
联 系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 利的尊重,对劳动、 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知识、人才、创造的 尊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 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 主体地位 要组成部分 ①均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知识拓展:国民收入与居民(个人)收入
企业收入
生产、劳动 和经营
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 国家收入
思考:我国国民收入结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哪些问题?
描述事物:描述事实→揭示问题(意图)
第一步:描述事实(获取信息)
文字材料中我国最低工资在人均GDP及平均工资中的占比明显低 于世界水平,图表材料中居民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 势,而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
分配方式并存。
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 率,促进公平。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4f93a9484868762caaed598.png)
理论
依据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为主体
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⑥ 生产力 的发展水平 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⑦___
动 的性质和特点
劳动要素 个 人 收 入 的 分 配 分配制度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资本要素 ― →按⑧ 生产要素分配 技术要素 管理要素 „„ 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 ⑨ 共同富裕 的体现
资本要素
土地要素 技术要素
管理要素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提醒
按生产要素分配 ≠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
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3)意义 ①体现公平: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 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 创造的尊重。 ②体现效率: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 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耗补贴)130元;父亲(原国企工作)退休工资3 500元,房租收入1 800元。
小张一家按劳分配所取得的收入在6月底购买K商品后还剩多少钱
A.3 750元
B.1 205元
C.380元 √
D.1 075元
解析
答案
方法点拨
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 (1)依据范围(所有制)判断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属于 其他分配方式。 (2)依据分配尺度判断 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 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3)依据形式判断 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
完善收入分配
促进社会公平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7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7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e178fff08a1284ac85043fd.png)
第7课时 个人收入的分配
-2-
复习指向
考点
重点 难点 易忽略点
具体内容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我国实行按劳分配 的原因、意义及按劳分配的地位(b);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的制度(b);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b);实现社 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c);兼顾效率与公平 (c) 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c);兼顾效率 与公平(c)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b)
-8-
一二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具体举措及其意义 (1)具体举措增加 居民收入 ,着重保护 劳动所得 ,提高 居民 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的比重、 劳动报酬 在 初次分配中 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 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 同步、 劳动报酬增 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同步。 (2) 再分配 更加注重 公平 。具体实现措施:要 健全 以税收、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 再分配调节机制 ,着力解决 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保护合法收 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 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 差距。
一二
-11-
一、重点知识深化与突破 1.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c) (1)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12-
一二
角度 一个制 度保障
两个比重、 两个同步
再分配 领域
效率与公 平的关系
具体经济意义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 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 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
考情预测 素分配方式,以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实现社会公平的
-2-
复习指向
考点
重点 难点 易忽略点
具体内容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我国实行按劳分配 的原因、意义及按劳分配的地位(b);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的制度(b);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b);实现社 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c);兼顾效率与公平 (c) 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c);兼顾效率 与公平(c)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b)
-8-
一二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具体举措及其意义 (1)具体举措增加 居民收入 ,着重保护 劳动所得 ,提高 居民 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的比重、 劳动报酬 在 初次分配中 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 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 同步、 劳动报酬增 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同步。 (2) 再分配 更加注重 公平 。具体实现措施:要 健全 以税收、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 再分配调节机制 ,着力解决 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保护合法收 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 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 差距。
一二
-11-
一、重点知识深化与突破 1.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c) (1)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12-
一二
角度 一个制 度保障
两个比重、 两个同步
再分配 领域
效率与公 平的关系
具体经济意义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 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 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
考情预测 素分配方式,以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实现社会公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配制度。股权激励方式属于按资本要素分 配,B 正确。实施股权激励方式不是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A 错 误。题干指的是“各类企业”,而按劳分配是与生产资料公有制 相联系的分配方式,故 C 与题意不符。企业的主体是劳动者, 不仅仅是科研人员,故 D 错误。
2.(2016· 上海卷)2016 年 4 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利成 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 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需要完善 的分配方式是( ) A.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技术要素分配 D.按管例要素分配
4.(2016· 江苏卷)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性待遇一 直为社会所关注。2016 年初,我国政府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 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 ,要求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统一城乡 医保的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 基金管理。此举旨在( ) 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②促进社会公平 ③促进城乡协调 发展 ④减轻财政负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的内容。题干强 调解决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性待遇问题, 这一问题的 解决与促进社会公平和城乡协调发展有关, 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和减轻财政负担无关, 故②③切题, ①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 C。
5.(2015· 广东卷)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 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 0~1 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 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 0.40 作为贫富差 距的警戒线。2010~2014 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 别为 0.481、0.477、0.474、0.473 和 0.469。对比下图,不考虑各 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 )
答案:C 解析:吴先生炒股所得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 ②符合题意,排除①③。吴先生炒股,从 200 万元本金炒到了 300 万元,体现了资本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④符合题意。
8.(2018· 绍兴模考)当前,我国积极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 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 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在履行好岗位职 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这一做法 ( ) A.有助于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B.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C.通过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促进财富创造 D.体现通过再分配为提高效率创造动力
①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且高于图中发达国家 ②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 ③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 ④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2010~2014 年我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逐渐缩 小,说明我国的贫富差距在不断缩小,因此①中“越来越大”说 法错误。针对我国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再分配调 节力度,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③符合题意。法国通过再分配政 策,基尼系数下降了 0.19,英国下降了 0.11,说明法国的再分配 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优于英国,②符合题意。由图中数据 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初次分配后基尼系数较高,再分配后的基尼 系数下降较多,这充分体现了宏观调控的作用,④说法错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财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 材料中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 11 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 央一号文件,坚持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这 些政策有利于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D 符合 题意,故选 D。A“同步富裕”说法错误,排除。本题考查的是 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的意义,B、C 不符合 题意,均排除。
答案:C 解析: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被逐步削弱,②错误;社 会主义条件下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 因,③不符合题意;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 配方式,④符合题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收入分配方式的演 变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①符合题意。
7.(2018· 长沙四县联考)在股市处于牛市时,吴先生炒股, 从 200 万元本金炒到了 300 万元。吴先生炒股所得( ) ①属于按劳分配 ②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③属于福利性 分配 ④体现了资本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刷仿真模拟——明趋势 6.(2018· 泰安模考)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经历了从单一的按 劳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 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 ) ①同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 ②同公有制主体地位 被逐步削弱相一致 ③由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 点所决定 ④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所决定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 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体现的是生产要素的分配, 具体而言是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的分配,故 C 符合题意;A、 B 的分配方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我国现有的分配制度中不存在 D 的分配方式,D 不选,故选 C。
3.(2014· 山东)2004~201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 11 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坚持实行种粮农 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这些补贴政策的实行有助于('') A. 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同步富裕 B. 提高粮食市场价格,扩大粮食种植规模 C.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D. 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刷题加餐练 刷高考真题——找规律 1.(2016· 天津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 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 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 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