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本下载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一章:中国的地理环境1.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掌握其地理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

中国的地理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包括地貌、气候、水系等方面的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的地理分布规律,如地形、气候、人口等方面的分布特点。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的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1.2 教学作业:让学生绘制中国的地理环境分布图,加深对地理环境的理解。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2.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掌握其开发和利用情况。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

中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如农业、工业、能源等方面的利用情况。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2 教学作业:让学生调查身边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章:中国的经济发展3.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掌握其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

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教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干湿地区半湿润区湿润区植被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农田类型旱地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屋顶坡度大,墙体薄交通运输方式陆路运输水陆运输(2)人文差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类型旱地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主要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屋顶坡度大,墙体薄交通运输方式陆路运输水陆运输(二)四大地理区域1、区域名称:①是青藏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北方地区,④是西北地区。

2、区域界线:A.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吻合;主导因素是地形;B.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 1月0℃等温线和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与秦岭(山脉)—淮河(河流)大致吻合;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C.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与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一致;主导因素是降水。

二、巩固练习1.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是()A.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B.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C.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D.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B.我国南方、北方的分界线C.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D.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山脉和地形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山脉与乙河构成我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该界线大致吻合的是()A.7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B.亚热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C.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4.关于该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B.该线以北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C.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D.该线以北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5.下列分界线中,不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是()A.秦岭—淮河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青藏高原边缘线D.黑河—腾冲线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本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本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本下载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本下载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下载内容预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明白区域划分的缘故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举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缘故;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讲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看推断能力和主动探索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办法。

德育目标经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缘故。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办法读图观看、启示式说述、学日子动、探索。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分不把课前挂好的XXX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体面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说授新课]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个儿故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讲出了许多别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至此,同学们差不多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啥会浮现别同的地理区域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终总结:它们是依照别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本图5.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具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终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XXX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想一想:一具地区只能属于一具地理区域吗,能够并且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考虑后回答:别是,能够。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Unit 1 人们生活与环境,Unit 2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Unit 3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本教学设计将针对全册内容进行整合与分析,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地理知识运用和分析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运用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八年级地理(下)全册的知识点,提高地理知识运用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八年级地理(下)全册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

2.教学难点:地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实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整理和分析全册知识点,设计教学活动和案例。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全册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情境设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全册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并掌握各个模块的内容。

3.操练(20分钟)针对每个模块,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地理知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一章:黄土高原地区1.1 地理特征与生态环境【学习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掌握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教学内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和气候特点。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黄土高原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教学活动】地图阅读:让学生阅读黄土高原的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黄土高原地区,观察地表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2 农业发展与粮食问题【学习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状况和粮食问题。

掌握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教学内容】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黄土高原的粮食生产状况和问题。

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教学活动】数据收集:让学生收集黄土高原农业发展和粮食问题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章:长江中下游地区2.1 地理特征与经济发展【学习目标】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掌握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问题。

【教学内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表特征和气候特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问题。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保护和发展措施。

【教学活动】地图阅读:让学生阅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长江中下游地区,观察地表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情况。

掌握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

【教学内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情况。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教案打印版 新〖人教版〗(批量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教案打印版 新〖人教版〗(批量下载)

(22套 )八年级|地理下册 (全册 )表格式教案打印版新人教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时间地点召集人
课题第五章中国的地
理差异
课时
课时
(总第课时 )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说出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地理差异;能举例说明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读图、进一步稳固、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地里的兴趣 .
重难点重点:我国各地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 难点:秦岭 -淮河一线两侧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的判断 .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第二节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 -北京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三节 "鱼米之乡〞 - -长江三角洲
第三节 "鱼米之乡〞 - -长江三角洲
第三节香港、澳门
第四节祖国神圣的领土 - -台湾省
第四节祖国神圣的领土 - -台湾省
第七章南方地区复习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 - -塔里木盆地
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第九章青藏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一、教案内容:章节:第八章世界的气候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 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判断。

2. 气候现象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2. 提问:气候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引出本章内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 介绍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原因。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出一个气候现象案例,如:“温室效应”。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气候现象及其成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和经验。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2. 强调气候现象的分析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 选择一个气候现象,分析其成因。

二、教案内容:章节:第九章世界的降水与风向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降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 培养学生分析风向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降水类型的分布。

2. 风向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1. 降水类型的判断。

2. 风向变化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 提问:气候与降水有什么关系?引出本章内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世界主要降水类型的分布图。

2. 介绍各降水类型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三、风向变化分析(10分钟)1. 讲解风向变化的原因。

2. 给出一个风向变化案例,如:“季风现象”。

3.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风向变化及其原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降水类型?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判断降水类型的方法和经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学案(全册 共44页 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学案(全册 共44页 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学案(全册共44页附答案)目录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表现;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和界线。

课前提问:“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船北马”,分别是什么意思?自主学习读课本P2-4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我国地域辽阔,自南往北,纬度逐渐_______,气温逐渐_______。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_____,降水越来越______。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_______状分布,逐级______。

4.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国农业具有东_____ 西_____、南_____北____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____西____的分布特点。

5.秦岭—淮河以北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_______为主;秦岭—淮河以南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_____为主。

6.秦岭—淮河以北的民居屋顶坡度________,墙体_______;秦岭——淮河以南的民屋顶坡度______,墙体______。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2图5.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中国地图上的各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它们能体现我国地势怎样的特点?2.图中的绿色线条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能体现我国降水的怎样分布特点?3.图中的红色线条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能体现我国气温的怎样分布特点?4.完成课本P5的活动内容。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一章:气候1.1 气候的基本概念理解气候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气候的分类和气候带划分1.2 气候的形成因素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1.3 我国的气候特征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类型掌握我国气候带的分布和气候区的划分第二章:水文2.1 水文的基本概念理解水文的定义和内容掌握水文的分类和特点2.2 地表水文过程了解降水、径流、蒸发等水文过程掌握地表水文过程的测量和分析方法2.3 我国的水文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掌握我国主要河流的流域特征和水文特点第三章:土壤与植被3.1 土壤的基本概念理解土壤的定义和功能掌握土壤的分类和土壤剖面结构3.2 土壤的形成与分布了解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和过程掌握土壤的分布规律和特点3.3 植被的基本概念理解植被的定义和功能掌握植被的分类和植被带分布3.4 我国的土壤与植被特征分析我国土壤的分布和特点掌握我国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和特点第四章:自然资源4.1 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4.2 我国的自然资源特征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掌握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4.3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了解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和破坏的原因掌握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和措施第五章:人口与环境5.1 人口的基本概念理解人口的定义和人口增长规律掌握人口的分布和人口统计指标5.2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掌握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调控措施5.3 我国的人口与环境问题分析我国人口与环境的主要问题掌握我国人口与环境问题的解决策略第六章:城市与乡村6.1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概念理解城市与乡村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城市与乡村的分类和功能6.2 城市化的进程与影响了解城市化的定义、进程和动力掌握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6.3 我国的城市与乡村特点分析我国城市与乡村的主要特点和差异掌握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第七章:农业7.1 农业的基本概念理解农业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农业的分类和农业部门7.2 农业生产的决定因素了解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7.3 我国的农业特点与分布分析我国农业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主要农业产品的生产区域和产业结构第八章:工业8.1 工业的基本概念理解工业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工业的分类和工业部门8.2 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了解自然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等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8.3 我国的工业特点与分布分析我国工业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发展战略第九章:交通运输业9.1 交通运输业的基本概念理解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和功能掌握交通运输业的分类和运输方式9.2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了解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交通运输线的影响9.3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特点与分布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和规划第十章:商业贸易10.1 商业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解商业贸易的定义和功能掌握商业贸易的分类和环节10.2 商业贸易的影响因素了解市场、交通、政策、文化等因素对商业贸易的影响10.3 我国的商业贸易特点与分布分析我国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商业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1.1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类型和过程11.2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化等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的关系11.3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口分布等活动的影响掌握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适应第十二章:可持续发展12.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类型和模式12.2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掌握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2.3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掌握我国可持续发展对策的选择与实施第十三章:区域发展13.1 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区域发展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区域的分类和区域发展模式13.2 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了解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3.3 我国区域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我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区域发展的规划与战略第十四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4.1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功能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14.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实例14.3 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前景分析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第十五章:综合实践活动15.1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和目标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和实施方法15.2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要点和方法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组织的策略和技巧15.3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与反思分析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掌握综合实践活动反思的过程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套教案涵盖了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升地理素养。

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终稿]

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终稿]

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终稿]一、第一章:中国的地理环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使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中国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时区、海陆位置。

地形特点: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

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热带气候。

1.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分布和利用情况。

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提高节约意识。

2.2 教学内容自然资源种类:土地、水、气候、生物、矿产。

自然资源的分布:地区差异、优势地区。

自然资源的利用: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

2.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展示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三、第三章:中国的地理分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分区划分及各个地理分区的特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分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地理分区划分: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各个地理分区的特点: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

3.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展示中国地理分区的划分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地理分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第四章:中国的行政区划与人口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划分及各级行政区划的特点。

使学生理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行政区划划分:省、市、县、乡镇。

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分布。

4.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展示中国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五、第五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一章:美国的工业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的工业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掌握美国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

3. 分析美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美国工业发展历程概述。

2. 美国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

3. 美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美国工业发展历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美国主要工业区的特点。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周边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美国工业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美国主要工业区特点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美国工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俄罗斯与东欧教学目标:1. 了解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地理特点。

2. 掌握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

3. 分析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地理特点。

2.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

3.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地理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地理特点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经济状况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南非教学目标:1. 了解南非的地理特点。

2. 掌握南非的经济状况。

3. 分析南非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南非的地理特点。

2. 南非的经济状况。

3. 南非的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南非的地理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南非的经济状况。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南非的发展趋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结合已有知识,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3、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4、通过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在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及划分标准教学难点: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假期里,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或者随家长到外地探亲?你所去的地方与盐城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不同?(多媒体打出中国地图,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大家所说的外地与盐城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地与盐城是两个不同的地方。

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

这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学习完中国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中国的区域地理,以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了解。

二、地理差异显著A、学生活动:看书2、3两页,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气温、降水、地势有何差异。

结合5.1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由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学生讨论交流,整理学习的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师总结B、学生活动:比较图5.3和5.4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有哪些明显的差异?学生讨论交流,师总结书上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不同的景观,比较陈述,并且分析原因三、四大地理区域问题:(1)各小组根据课文和已学知识举例说说我国的不同地理区域。

要求说明划分这些类型区域的主要依据。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案-(全册)

初中学年度第二学期〖活动〗请同学们观察图5.5。

提问1:东部主要是季风气候,那么南方跟北方的气候差异是什么因素影响的?提问2:北方跟西北地区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为什么北方是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是大陆性气候呢?提问3:青藏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主要是什么因素影响?〖课堂总结〗根据同学们的观察以及回答,我们基本能掌握影响中国地理差异的因素。

〖连接会考〗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他们在不同地区拍摄到了甲、乙两幅图片,结合我国四理区域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A、B、C、D四理区域中,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甲的是_____;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乙的是_____。

(填字母代号)(2)从B区域到C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呈现逐渐_____的趋势。

(3)划分B、D区域的主导因素是____。

(填数字代号)①气候②地形③行政区域④植被类型(4)比较B、D两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补充完成下表。

对比项目B区域D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水田典型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作物熟制〖作业布置〗填充图册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影响造成的。

地形因素影响的。

小组观察、讨论。

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完成选择题与填空题。

教后记: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6.1自然特征与农业课型新授时间备课组成员于再红主备课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理单元的围。

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围。

2.比较四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特征,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用事例说明四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结合已有知识,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3、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4、通过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在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及划分标准教学难点: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假期里,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或者随家长到外地探亲?你所去的地方与盐城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不同?(多媒体打出中国地图,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大家所说的外地与盐城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地与盐城是两个不同的地方。

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

这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学习完中国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中国的区域地理,以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了解。

二、地理差异显著A、学生活动:看书2、3两页,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气温、降水、地势有何差异。

结合5.1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由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学生讨论交流,学习的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师总结B、学生活动:比较图5.3和5.4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有哪些明显的差异?学生讨论交流,师总结书上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不同的景观,比较陈述,并且分析原因三、四大地理区域问题:(1)各小组根据课文和已学知识举例说说我国的不同地理区域。

要求说明划分这些类型区域的主要依据。

(2)以学校所在的城市为例,分别从地形、农业等方面让学生来划分该市的地理区域。

整理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整理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学科导学案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修订/内容可编辑
八年级地理 学科导学案
课 题
第三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姚廷梅
备课组长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第11周 共第9导学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构成特点。
2.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影响。
林地
湿润区、半湿润区
山地、丘陵
难以利用土地
半干旱区、干旱区
高原、山地、丘陵
2.讨论我国东部水田与旱地的分布大体上的分界线是什么?
点拨:秦岭——淮河。
3.讨论:林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方位?
点拨:东北、西南、东南。
个人加减
三、拓展提高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阅读课本P71页图3.11,归纳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点拨:中国土地日是每年的6月25日。
个人加减
四、巩固检测
1.难以利用的土地是()
A、丘陵B、沙漠、石山和冰川C、宜林荒地D、宜垦荒地
2.被喻为“山川之根,万物之本”的是()
A、土地B、草地C、湖泊D、水源
3.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水土流失不严重B、森林资源有日益减少的趋势
C、草场普遍超载,导致草质下降,草场遭到破坏
D、土地沙化严重,南方也出现了成片的沙荒地
4.下列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
A、建筑用地B、林地C、草地D、工矿、交通、城市用地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教案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教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课题: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图6-1-1
知识点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耕地
(1);如常见三角洲、热带等。

(2);如工业区、经济特区等。

(3);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

2.粮食作物、、等。

3.经济作物、、等。

4.春旱
分布地区:、
原因:
措施:①②。

5.冲积扇
优势:、、,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平原最重要的农
耕区。

影响:形成了、、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城。

(三)展
示交流,
自主构

(1)疑点、难点、分歧点
读图6-1-2、图6-1-3、图6-1-4,分析下列问题:
(1)根据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上的配合情况,
可以判断三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征是。

(2)
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
因是。

(4)归纳: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带和带,大部分
气候属于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冬季;最
热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夏季。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
- 毫米,属于区。

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集中于
季。

图6-1-2
图6-1-3
图6-1-4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北方地区
一、黑土地黄土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本下载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下载内容预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本图5.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提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大屏幕显示)××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大屏幕显示)××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乡(镇)——三级行政区总结:(大屏幕显示)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板书)举例:(大屏幕显示)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下载内容预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本图5.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提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大屏幕显示)××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大屏幕显示)××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乡(镇)——三级行政区总结:(大屏幕显示)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板书)举例:(大屏幕显示)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下载内容预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本图5.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提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大屏幕显示)××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大屏幕显示)××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乡(镇)——三级行政区总结:(大屏幕显示)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板书)举例:(大屏幕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