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

部编版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过程与方法通过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

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二、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自学、启发、归纳、练习五、课型、课时新课1课时六、教学准备课件、课本、配套练习册七、教学过程【复习回顾】教师出示PPT,学生根据课件思考1分钟后,学生独立回答。

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强调重要知识。

【新课探究】一、出示学习目标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二、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指导一:阅读教材97-99页,“日常生活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_______,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_______,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_______,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改革开放前后变化:(1)衣:从买衣服要凭_______,色彩、样式也很单调到衣着丰富多彩。

(2)食:从饮食结构比较_______到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_______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3)住:从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到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改善。

(4)娱:__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活动。

自学指导二:阅读教材99-100页,“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回答下列问题:1.交通的发展:(1)成果: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_______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_______交通运输网。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本课主要内容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等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2.难点:分析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媒体资源:图片、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照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系列图片和视频,呈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第 19 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学习目标】1.认识改革开放前后 , 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2.知道中国在交通、通信方面的进步【学习要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学习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衣:( 1)买衣服要凭,数目有限,色彩和款式单一。

(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衣饰成为人们、的方式。

2.食:( 1)饮食构造比较单一,有些乡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 2)人们不只能“吃饱”,并且还要“吃好”,讲究、粗细搭配,等科学卫生的观点人心所向。

3.住:( 1)住宅比较,室内设备简单。

( 2)人均住宅面积扩大,和显然改良。

4.行:( 1)交通条件。

( 2)铁路、、、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快发展,已形成运输网。

5.用:( 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 2)成为了人们平时生活的一部分。

6.通信:( 1)通信落伍,人与人之间联系不便。

( 2) 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世界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信息的传达变得快捷和简易,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点和。

二、合作研究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发生这样变化的主要原由是什么?三、练习稳固1. 以下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A.讲究营养平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B.大家都衣着一模一样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C.出门旅行的人愈来愈多,开个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必定的比重D.人们能够在网络上购物2. 以下能够反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人们上网阅读信息、发E-mail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置东西③70 年月住草房, 80 年月住瓦房, 90 年月住楼房④从北京乘坐京沪高铁抵达上海A. 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 解决城市交通拥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A. 推行“公交优先”B.增强交通管理C.减少汽车数目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备4.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9课,主要讲述了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针对社会生活变迁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掌握相关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2.难点:分析社会变迁背后的原因,理解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

4.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视频、图片、史料等。

3.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典歌曲、视频等,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系列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图片、史料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社会变迁的原因。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常生活发生变迁的情况。

2.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

重点: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衣: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_______;改革开放后,衣着变得__________起来,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_____的方式。

2.食:改革开放前,饮食结构比较________,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____;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精细搭配、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3.住: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陈设也很______。

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____________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4.消费结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知识点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1.交通:铁路: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____位。

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________,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_____________,许多偏远山区也通了汽车。

我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航空:中国已成为世界______大国。

出行方式: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快捷的_____、私家车,长途旅行可选择汽车、_____、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2.通信: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量均居全球______。

固定电话也进入千家万户。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自我检测】1.在活动课上小华为下面这张购物票证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正确的是()①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严重匮乏②这一张布票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③这是人们当时买布所需要的票证④这一张布票可以再全国范围内通用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2.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B.土地改革完成以后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3.改革开放后,新出现的出行方式有()①火车②高铁③汽车④共享单车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景象有()①大家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②城镇居民凭粮票、油票购买食品③人们的服饰丰富多彩,展示个性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A.①④ B.②③ C.②④D.③④5. 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为社会生活的变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可能了解不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拓宽视野,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掌握相关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2.难点:分析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丰富的课件。

2.素材:准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学具:为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主要变迁,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同时,展示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的影响。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带来的深刻变革。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社会生活变迁的感知主要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拓展到对整个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观察、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主要变迁。

2.教学难点: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图片观察法: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社会生活的变迁。

2.实例分析法:以典型的生活实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实例资料。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课堂提问。

3.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不同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师简要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以典型的生活实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教学设计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安排学生采访或做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用的变化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这两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是红色的。

师:红色代表喜庆。

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的年代充当过新人的礼物。

这两样东西的变化说明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3.读教材,分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比较一下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

提示:(1)衣:从买衣凭布票,色彩、样式单调到衣着丰富多彩。

(2)食:从食物比较单一到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

(3)住: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行:改革开放前是自行车,改革开放后,接亲使用轿车。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讲述了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迁。

本课内容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社会生活的变迁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培养自己的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掌握不同时期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其原因;2.难点: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分析其差异及原因;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社会生活的变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教学PPT;4.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比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分析其差异及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性和意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是什么?未来社会生活会有哪些变化?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强调学生要关注社会生活变化,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9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9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目标导学】1.感受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2.联系实际了解新中国在交通、通信方面的进步。

3.通过讨论加深对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巨大成就的认识。

4.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信念。

【学习过程】观看视频《我们一起走过》,直观了解中国近几十年社会生活各方面变化。

【基础梳理】1.变化过程(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

2.变化表现(1)衣①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②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起来。

服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食①改革开放前,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②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粗细搭配,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3)住①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②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明显改善。

(4)其他变化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不断优化。

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合作探究一】1.衣的变迁“人靠衣装马靠鞍。

”如果说原始人穿衣是为了隐私、御寒,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侵害,那么今天人们着装则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爱好情趣,装点自己的日常生活。

(1)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的衣着特点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2)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衣着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2.食的变迁“民以食为天。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历程,认识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本课教材包括四个部分:导语、正文、图片资料和课后小结。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可能比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全面地认识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具体的社会变迁现象感兴趣,但对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认识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资料和课后小结,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社会变迁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历史时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社会变迁。

2.讲述法: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和解释社会变迁的现象和原因。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 social changes 的看法和感受。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社会变迁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代表性图片,如《解放日报》的创刊号、第一辆国产汽车、第一座自主研发的核电站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

本课内容涵盖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等方面,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展示了社会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社会生活的变迁,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社会发展的认同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和数据中,认识和理解社会变迁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讨论教学法: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本课相关的图片、视频、数据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教学材料:准备教材、教案、学案等教学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设计

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培养学生用视频、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资料,用数字和史料进行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史料研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在加深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理解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情怀,让学生关注民生、关注国家、关注世界的大格局,传承文明创新精神,实现历史科学的教育价值。

二、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学亮点1——课堂开场白,于“佳句”中打开历史与现实的切入点,联系历史,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发展。

)教师:“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生活很简单;如今,社会变迁,衣食住行,丰富且多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国媒体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那么,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社会生活有哪些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篇日常生活的变化【先学后教】(★教学亮点2——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线,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率。

)提出问题:新中国成立前后,人们日常生活有何不同?【教材引读】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衣着的变迁【先学后教】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民众服饰有哪些变化?【出示材料】(★教学亮点3——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和依据,历史教学的无穷魅力也在于以丰富的史料和内涵。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制度的变革、科技教育的进步、文化娱乐的丰富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社会生活的变迁,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3.准备好PPT,进行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图片,如《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等,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制度的变革、科技教育的进步、文化娱乐的丰富等。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自主学习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原因: 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1.交通的发展还有方便快捷的、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长途旅行、火车、汽车、飞机、轮船任人选择。

2.通信的发展(1)电信网络: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2)互联网: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

合作探究探究一: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这些变化描绘出了历史发展的轨迹。

阅读材料:材料一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上海,坐进(20世纪)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

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

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的时髦少女....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

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小说(子夜》材料二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凭证定量购买,粮票出现了。

这一时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其他生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需要凭票证购买。

甚至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节日补助.....材料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柳村人只有很少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压缩到最低限度。

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新房;村民娶亲用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旧四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1)材料一中,吴老太爷见到了什么新鲜事物?他的反应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大柳村人生活发生的变化。

概述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过关检测1.2000年我国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超过了24平方米,比1987年人均8.1平方米增加了约3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农村耕地面积扩大了B.我国农村富裕起来,生活水平提高了C.我国农村乱建私房、抢占耕地的现象严重D.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居住面积相对增加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优秀教案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9课内容。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来看,人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交通、通信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这些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直接密切的关系,这是本课内容的独特之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2. 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3. 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搜集与人们生活变化有关的材料,进一步掌握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2.通过讲述人们衣、食、行、用方面的变化,尤其是我国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加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中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难点】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课本相应预习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发学生讨论:你最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四大件”指的是当时国家有能力出产,而为各个家庭所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2.知道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学习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讯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衣:(1)买衣服要凭,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的方式。

2.食:(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粗细搭配,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3.住:(1)住房比较,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和明显改善。

4.行:(1)交通条件。

(2)铁路、、、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运输网。

5.用:(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6.通信:(1)通信落后,人与人之间联系不便。

(2)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

二、合作探究
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练习巩固
1.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
B.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
D.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购物
2.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人们上网浏览信息、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从北京乘坐京沪高铁到达上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江泽民(1)改革开放前,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2)改革开放后,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得到了怎样改善?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1)布票(2)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2.(1)温饱(2)营养均衡绿色食品 3.(1)
拥挤(2)室内装修居住环境 4.(1)落后(2)公路民用航空综合交通 5.(2)休闲娱乐 6.(2)生活方式
二、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人们的社会方式发生变
革,观念进步;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等。

三、1.B 2.C 3.D
4.(1)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吃的方面,饮食结
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交通条件落后,被称为“自行车的王国”。

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现个性的方式。

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求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城乡居民收入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