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智能化弱电国家、行业标准[详]
弱电智能化 标准化
弱电智能化标准化弱电智能化标准化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个层面。
下面从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定义与构成、弱电智能化标准化的必要性、弱电智能化标准化的实现路径以及弱电智能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定义与构成弱电智能化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图形图像技术等,将与建筑物配套的电力、照明、空调、安防、通信等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智能化管理,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性。
弱电智能化系统主要由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组成。
二、弱电智能化标准化的必要性弱电智能化标准化是推动弱电智能化系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以下是弱电智能化标准化的必要性:1.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标准化,可以减少不同厂商、不同品牌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降低系统的成本和风险:标准化可以降低设备的采购成本和维护成本,同时减少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降低系统的风险。
3.推动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标准化可以规范行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流程,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4.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标准化可以实现系统的模块化和组件化,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三、弱电智能化标准化的实现路径弱电智能化标准化的实现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具体的实现路径:1.制定行业标准: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明确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
2.推广标准的应用: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推广标准的应用,提高相关企业和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能力。
3.建立标准化平台:建立弱电智能化标准化的平台,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方案设计、项目管理等服务,推动标准的落地和应用。
4.加强监管和认证:加强对弱电智能化系统的监管和认证,确保系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2020智能化工程相关标准、行业规范新
未生效实施日期:201812-01
GB/T35070.2-2018
未生效实施日期:201812-01
GB/T35070.3-2018
未生效实施日期:201812-01
GB/T35070.4-2018
未生效实施日期:201812-01
JG/T452-2014
2009年5月1日执行 2009年5月1日执行 DB32/T1198-2008 GB50058-2014 GB50067-2014 GB50074-2014 GB50084-2017
2020年智能化弱电相关国家、行业标准
序号
国家标准
通用规范 和标准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编号
备注
GB50314-2015
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13
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18
4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12663-2001
5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JGJ16-2008
GB50394-2007 GB10408.1-2000 GB10408.2-2000 GB10408.3—2000 GB10408.4—2000 GB10408.5—2000 GB10408.6-2009
采用标准IEC60839-2-21987,IDT 采用标准IEC60839-2-41990,IDT 采用标准IEC60839-2-51990,IDT 采用标准IEC60839-2-31987,NEQ 采用标准IEC60839-2-61990,IDT
6 《扩声系统工程施工规范》
GB50949-2013
7 《音频、视频和视听系统互连的优选配接值》
弱电施工标准及技术要求
弱电施工标准及技术要求弱电施工是指在建筑物内部进行的低电压电气系统安装和调试工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网络、通信、安防等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弱电施工已成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使用效果,制定弱电施工标准及技术要求成为必要的举措。
一、弱电施工标准弱电施工标准主要是指在弱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符合相关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弱电施工标准:1. 国家标准:例如《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2. 行业标准:例如《建筑物弱电工程设计规范》、《弱电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3. 地方法规: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弱电施工标准。
以上标准的目的在于规范施工过程,确保施工单位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二、弱电施工技术要求除了遵守相关的弱电施工标准外,还需要满足以下一些技术要求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1. 设计要合理: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弱电设计,包括布线方案、设备配备、系统功能等,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调整。
设计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并考虑到设备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和未来的扩展性。
2. 材料要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弱电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具备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
材料的选用应根据实际需求,优先选择有信誉度和质量保证的厂家生产的产品。
3. 施工人员要熟练:弱电施工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后方可从事。
施工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工艺和技术,能够独立完成施工任务,并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
4. 施工质量要可靠:弱电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设备的使用效果,因此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质量可靠。
施工人员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作业,确保布线准确、连接牢固、设备运行正常等,并进行相应的验收和测试。
5. 文件要齐全: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需要及时整理出弱电施工的相关文件,包括施工图纸、工程报告、质量检测报告等,并进行归档保存以备后续的维护和管理。
弱电智能化交付标准
弱电智能化交付标准近年来,弱电智能化技术在建筑领域越来越广泛应用。
弱电智能化是指对建筑物内的弱电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提高建筑物的管理、安全和舒适度。
弱电智能化交付标准是指在建设工程交付后,施工单位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整个弱电智能化系统完整地交付给业主,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地运行,并避免在日常维护中出现问题。
弱电智能化交付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标准:建设单位在选择施工单位时,需要明确弱电智能化系统的项目需求和技术要求,并进行技术评审。
施工单位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标准规范,确保交付的弱电智能化系统符合业主的需求和规划要求。
2. 设计标准:施工单位在进行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时,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如电气行业标准、建筑行业标准、计算机行业标准等。
同时,还要根据业主的需求和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施工标准:施工单位在进行弱电智能化系统施工时,应按照国家相关建筑、电气和通信标准进行施工,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4. 测试标准:弱电智能化系统交付后,施工单位要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调试工作,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测试内容包括弱电系统的功能性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确保系统达到预定的要求和标准。
弱电智能化交付标准的实施,对保证建筑物内弱电智能化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标准能够提升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日常维护和维修的工作量,避免系统运行异常和故障影响建筑物内的正常运行。
此外,弱电智能化交付标准的实施也有利于推动弱电智能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标准的实施能够促进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还能够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拓展弱电智能化业务的市场份额和业绩表现。
总之,弱电智能化交付标准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业主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标准规范。
弱电系统国家相关规范和规定
弱电系统国家相关规范和规定楼宇自控系统《智能建筑工程建设标准-山东省标准》DBJ14-S5-200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95《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 20573—95《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SDF 279-90《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131—9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 GBJ19-8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58-96《欧洲电工标准》EN5009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建筑物智能化系统验收标准》DB《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GB50300)(GB50306) (GB50339-2003) 31/219.1-1998程控交换机系统《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0314—2000)《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 16-92)《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商业建筑电信通道及空间标准》 (ANSI/TIA/EIA 569—A)《商业建筑电信基础结构及管理标准》(ANSI/TIA/EIA 606) 《通信系统机房设计》(GBKJ-90)《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DB32/181-1998)酒店门锁方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58-9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6《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建筑物智能化系统验收标准》DB31/219。
弱电智能化规范汇总2023
弱电设计一定在符合设计规范和国标、行标的情况下设计,所以学设计,一定要学习弱电系统规范,那么都有哪些规范呢?比较常用的规范如下:弱电相关国家标准:GB 50314-20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606-2010《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 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1151-2016《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201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2-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462-2015《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 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464-2008《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 50525-2010《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测量规范》GB 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949-2013《扩声系统工程施工规范》GB/T 4959-2011《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 50526-2010《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635-2010《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793-2012《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799-2012《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1043-2014《电子会议系统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524-2010《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22-2010《用户电话交换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623-2010《用户电话交换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66-200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50001-201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786-2012《建筑电气制图标准》GB 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3-2006《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1158-2015《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 51171-2016《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GB 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 51120-201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56-2005《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26-200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502-2009《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 50194-201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3-20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093-201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T 51103-2015《电磁屏蔽室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 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3-200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22123-2008《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图像和声音主观评价方法》GB/T 50375-200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 50500-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JGJ 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3-2011《交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84-2012《金融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310-2013《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312-2013《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333-2014《会展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354-2014《体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79-2009《体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T 292-201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技术规范》JGJ/T 285-2014《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JGJ/T 334-201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JGJ 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146-201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80-20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YD 5050-2005《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 5076-2014《固定电话交换网工程设计规范》YD 5077-2014《固定电话交换网工程验收规范》YD/T 5017-2005《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T 5028-2005《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 5120-2015《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 5139-2005《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J 31-1983《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GY 5078-2008《有线电视分配网络工程安全技术规范》GY/T 106-1999《有线广播电视系统技术规范》GY/T 5041-2012《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GY/T 149-2000《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系统测量》GY/T 151-2000《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外单元测量》GY/T 180-2001《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GY/T 221-2006《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参考国标图集:09X700(上)《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上册》09X700(下)《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下册》06SX503《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与安装》08X101-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09DX009《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工程设计及安装》06X701《体育建筑专用弱电系统设计安装》12DX603《住宅小区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D301-1~3《室内管线安装》D501-1~4《防雷与接地安装》D500~D502《防雷与接地》上册(2016年合订本)D503~D505《防雷与接地》下册(2016年合订本)05X101-2《地下通信线缆敷设》04X501《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14X505-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图示。
国内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标准
国内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标准国内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化综合布线在国内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弱电系统作为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设施,为各类建筑提供了电力、通信、数据和安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
为了保证各类弱电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系统的稳定运行,国内已制定了一系列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标准。
国内的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标准主要是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相关行业协会所制定的。
其中,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负责制定通用的标准,而行业协会则根据各自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行业内的具体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了弱电系统的布线结构、电源供应、信号传输、接口标准等方面。
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标准在国内的应用主要涉及到各类建筑,如住宅、商业建筑、工厂、学校等。
根据不同建筑的用途和需求,布线标准会有所差异。
但基本的原则是确保弱电系统的稳定运行,保证各类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标准中对于布线结构、管线摆放、光缆种类及规格、插座位置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以确保布线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标准的制定也考虑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变化。
标准中会对最新的技术和设备进行介绍和指导,以保持标准与时俱进。
比如,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联网,因此标准也会对网络化设备的接入和管理提出相应的要求;又如,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标准也会对光纤的使用、布线方式和光纤接口做出指导。
国内的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标准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标准的规范化和推广,弱电系统的布线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各类设备的连接更加可靠稳定。
同时,标准的制定也有助于促进产业的发展,推动智能化综合布线行业的创新和进步。
综上所述,国内的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标准是保证弱电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布线工作的重要参考。
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助于保证布线的质量和可靠性,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标准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需求和变化。
国家能源局公告 2018年第4号
67
DL/T1801-2018
水电金属结构及设备焊接接头相控阵超声检测
2018-04-03
2018-07-01
68
DL/T1802-2018
水电厂自动发电控制及自动电压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2018-04-03
2018-07-01
69
DL/T1803-2018
水电厂辅助设备控制装置技术条件
NB/T33001-2010
2018-04-03
2018-07-01
21
NB/T33028-2018
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术语
2018-04-03
2018-07-0122Biblioteka NB/T33029-2018
电动汽车充电与间歇性电源协同调度技术导则
2018-04-03
2018-07-01
23
NB/T34061-2018
容器支座第5部分:刚性环支座
2018-04-03
2018-07-01
57
DL/T1013-2018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微机励磁调节器试验导则
DL/T1013-2006
2018-04-03
2018-07-01
58
DL/T1077-2018
离子交换树脂有机溶出物测定方法
DL/T1077-2007
2018-04-03
54
NB/T47065.3-2018
容器支座第3部分:耳式支座
JB/T4712.3-2007
2018-04-03
2018-07-01
55
NB/T47065.4-2018
容器支座第4部分:支承式支座
JB/T4712.4-2007
智能化弱电系统标准规范
温德姆酒店集团Wyndham Hotel Group智能化弱电系统规范标准二零一二年本标准规范具体设置的弱电系统如下:一.信息通讯系统a. 综合布线系统b. 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c. 计算机网络系统d. 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e. 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f. 多媒体交互演示系统g. 多媒体信息发布显示系统h. 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i. 手机信号覆盖系统j. 多媒体会议系统(同声传译、视频会议、音视频转播、扩声、舞台灯光及音响控制系统)二.安全技术防范系统a. 视频监控系统b. 无线对讲系统c.门禁系统三.酒店管理系统a. 客房门锁系统b. 酒店客房控制系统c. 餐饮管理系统d. 考勤管理系统e. 能源计量管理系统f. 一卡通系统四.RFID识别技术五.楼宇智能化控制系统a. 楼宇自控系统b. 智能调光系统六.消防自动化系统a.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b.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七.智能化系统集成八、机房系统工程九.网络拓扑、客房机电点位系统设备构成原则1. 规范性: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地方或行业尚无相应标准的,可以参照国际有关标准执行。
系统应是成熟的,在国内外相类似项目已有二年以上的可靠运行实例,应具有冗余备份和应急功能。
2. 实用性:系统应具备完成工程中所要求功能的能力和水准。
系统应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的国内外有关规范要求,并且实现容易,操作方便。
实施后的智能化系统,将能够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
3. 先进性:智能化系统符合业界的发展趋势,从而保护用户在系统上的投资以及应用利益。
4. 可靠性:智能化系统必须保证良好的运行状态。
系统应具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技术文件规定功能的能力。
系统应具备长期和稳定的工作能力。
5. 经济性:系统应满足性能价格比在各类系统和条件下达到最优,其经济性应包括以下内容:系统本身的价格(包括系统、技术服务和培训);系统运行后效益预算的可能收益;对系统实施现场的特殊要求所需的费用;对系统集成所需的有关软件和硬件等的开发费用。
2018年最新智能化弱电国家、行业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14—2015
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13
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4
《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GA/T 761—2008
5
《停车库(场)出入口控制设备技术要求》
GA/T 992—2012
6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八、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14-2015
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13
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 50093-2013
九、
智能化系统集成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14-2015
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六号)
2009年5月1日执行
2009年5月1日执行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5
《智能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DB32/T 1198—2008
6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58-2014
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2014
23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9-2006
2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1—2017
2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弱电智能化工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
•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弱电智能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局域网 技术和广域网技术。
• 局域网技术:包括以太网、令牌环网、光纤分布式接口网络等。 • 广域网技术:包括PPP、ISDN、帧中继、ATM等。 •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弱电智能化工程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 理能力,实现了系统的智能化。
弱电智能化工程测试 与验收案例分析
• 以办公楼弱电智能化工程为例,分析测试与验收的过程。 • 功能测试:检查办公楼内的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安防 监控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实现规定的功能。 • 性能测试:测试办公楼内的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安防 监控系统的性能指标,确保系统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 安全测试:检查办公楼内的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安防 监控系统的安全性,确保系统具备安全防护能力。 • 验收标准:按照设计要求、行业标准、合同要求,对办公楼弱 电智能化工程进行验收。
• 安防监控技术的发展,为弱电智能化工程提供了安全保障,提高 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弱04电智能化工程施工与管
理
弱电智能化工程施工 准备
• 施工准备是弱电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前提,包括技术准备、材料准 备、人员准备等。
• 技术准备:了解施工图纸,熟悉施工工艺,准备施工工具。 • 材料准备:根据施工图纸,采购所需的设备、材料。 • 人员准备:安排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
04
医疗场所:包括医院、诊所等,弱电智能化工程可以实现医疗影像、远程医疗、安防监控等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实施。
05
交通场所:包括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弱电智能化工程可以实现通信、监控、导航等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实施。
弱02电智能化工程设计原则
与方法
弱电智能化工程设计原则
50325标准
50325标准50325标准是指ISO/IEC 50325-1:2018标准,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一项关于电子设备环境试验的标准。
该标准旨在为电子设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测试方法和指导。
50325标准的制定对于电子设备制造商和使用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他们评估产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50325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环境试验的一般原则、试验设备和试验程序的选择、试验条件的确定、试验结果的评定和报告等。
在实际应用中,制造商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试验项目进行测试。
通过50325标准的测试,可以评估产品在高温、低温、湿热、振动、冲击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产品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50325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电子设备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通过对产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测试,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缺陷,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减少故障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其次,它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
50325标准是国际通用的标准,符合该标准的产品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国际市场,促进国际间的贸易和合作。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造商可以通过遵循统一的测试方法和标准,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50325标准的实施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标准的内容和测试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新的环境试验方法和指导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制定,以适应新型电子设备的测试需求。
其次,标准的认证和监督体系亟需建立和完善。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认证和监督体系,才能保证标准的有效实施和执行,避免出现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影响消费者的权益和市场秩序。
总的来说,50325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电子设备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2018年7月目录前言 (1)一、总体要求 (2)(一)指导思想 (2)(二)基本原则 (2)(三)建设目标 (3)二、建设思路 (4)(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8)(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9)三、建设内容 (11)(一)基础共性标准 (11)(二)关键技术标准 (14)(三)行业应用标准 (30)四、组织实施 (32)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附件2: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映射及示例解析附件3: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前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
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落实“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5年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按照标准体系动态更新机制,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装备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396号)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
针对智能制造标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体系,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等三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弱电系统维保收费国家标准
弱电系统维保收费国家标准1. 弱电系统维保的概述弱电系统是指相对于强电系统而言的一种低电压、低电流的电气系统。
它包括安防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网络通信系统等,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住宅小区、学校、医院等场所。
弱电系统的维保非常重要,可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 弱电系统维保收费的背景随着弱电系统的广泛应用,弱电系统维保的需求逐渐增加。
为了规范弱电系统维保市场,保障用户和维保公司的权益,国家制定了弱电系统维保收费的标准。
3. 弱电系统维保收费的原则3.1 公平合理原则弱电系统维保收费应当公平合理,维保公司应当根据实际工作内容进行计费。
维保收费不得存在任何歧视或垄断行为,维保公司应当按照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收费。
3.2 透明公开原则维保公司在提供报价前,应当向用户明确维保工作的范围和报价依据,以保障用户知情权。
同时,维保公司应当向用户提供维保服务的细则和收费明细,确保维保收费公开透明。
3.3 合理计费原则弱电系统维保的收费应当合理计算,考虑到维保所需的材料、人工成本以及维保公司的盈利等因素。
维保公司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计费方式,如按次收费、按年收费等。
4. 弱电系统维保收费标准的制定4.1 弱电系统维保收费标准应参考行业标准国家可以制定弱电系统维保收费的基本标准,参考相关行业协会或标准化组织发布的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可以包括维保工作内容、维保周期、维保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4.2 弱电系统维保收费标准的定期调整由于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弱电系统维保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也会不断变化。
国家应当定期对弱电系统维保收费标准进行调整,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4.3 动态调整收费标准除了定期调整收费标准外,国家还应当允许在特殊情况下对收费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例如,在国家出台重大政策或法规变动时,维保公司可以根据情况对收费标准进行调整。
5. 弱电系统维保收费的支付方式维保公司可以选择多种支付方式来接收维保费用,如现金支付、银行转账、电子支付等。
弱电工程设计依据标准
弱电工程设计依据标准
弱电工程设计的依据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标准和规范:这是弱电工程设计的基础,包括电气、通信、智能化等各个
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例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等。
2.行业标准和规范: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的弱电工程设计,国家和相关行业会制
定一些特定的标准和规范。
例如,针对医院、学校、商场等不同类型的建筑,会有不同的弱电工程设计标准和规范。
3.地方标准和规范: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地方政府或相关机构可能
会制定一些地方性的标准和规范,这些也是弱电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4.设计任务书和相关技术文件:弱电工程设计的具体任务和要求通常会在设计任
务书和相关技术文件中明确。
这些文件会详细说明工程的规模、功能、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是弱电工程设计的直接依据。
5.相关法律法规:弱电工程设计还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建筑法》、《消
防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会对弱电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总的来说,弱电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和标准,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智能化设计弱电标准规范合集2020
最新智能化弱电设计规范汇总(2020)⏹智能建筑GB 50314-20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_50378-2019_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JGJT 454-2019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标准TCECA20003-2018智能建筑工程设计通则⏹安防GB50348-201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T 15408-2011 安全防范系统供电技术要求GA 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B 16796-2009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AT 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入侵报警GB 50394-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36546-2018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告警装置技术要求GB 12663-2001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5209-2006 磁开关入侵探测器GBT 10408.8-2008 振动入侵探测器GBT 31132-2014 入侵报警系统无线(射频)设备互联技术要求⏹视频监控GB 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31488-2015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GBT 25724-2010 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AT 645-200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变速球型摄像机GAT 646-200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矩阵切换设备通用技术要求GAT 1127-2013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摄像机通用技术要求GB 50198-2011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出入口GB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AT 394-2002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B/T 37078-2018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 761-2008 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A/T 992-2012 停车库(场)出入口控制设备技术要求⏹电子巡更GA/T 644—2006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可视对讲GA/T678—2007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GAT 72-2005 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269-2001 黑白可视对讲系统GB/T 31070.4-2018 楼寓对讲系统第4部分:应用指南⏹BAJGJ/T334-201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有线电视GBT 50200-2018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设计标准⏹广播GB50526-2010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剧场电影院和多用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综合布线GB 50311-201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2-201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622-2010 用户电话交换系统工程设计规范ISO/IEC11801 国际综合布线系统标准EN/50173 欧洲综合布线系统标准ANSI/TIA/EIA568A、568B 商业建筑综合布线系统标准ANSI/TIA/EIA569-A 商业建筑电信通道及空间标准ANSI/TIA/EIA607 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接地及连接规范ANSI/TIA/EIA606 商业建筑电信基础结构及管理标准ANSI/TIA/EIATSB-67 UTP布线系统现场测试标准ANSI/TIA/EIATSB-72 集中式光纤布线系统标准ANSI/TIA/EIATSB-75 开放式办公室布线系统标准ANSI/TIA/EIA570A 住宅和小型商用通讯布线标准ANSI/TIA/EIA568B.2-1 六类数据电缆标准⏹计算机网络IEEE—遵循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制定的计算机和电子工业参考标准弹性分组环(RPR) 802.17万兆以太网标准 IEEE802.3ae 10GBase-SR万兆以太网标准 IEEE802.3ae 10GBase-LR千兆以太网标准 IEEE 802.3z 1000Base-SX 1000Base-LX千兆以太网标准 IEEE 802.3ab 1000Base-T百兆以太网标准 IEEE 802.3u 100Base-TISO—遵循国际参考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各种国际技术参考标准ISO 七层模型体系架构BMB17-2006—遵循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BMB20-2007—遵循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GB/T—遵循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综合管网GB50838-2015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数据中心GB 50462-2015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T-2887-2011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50462-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76-2006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222-2017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70-20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034-20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263-200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15763.1-2001 建筑用安全玻璃_防火玻璃DG/TJ08-83-2009 防静电工程技术规范SJ/T10796-2001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多媒体会议GB50635-2010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技术标准GB/T15381-94 会议系统及其音频性能要求GB50799-2012 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464-2008 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4-2010 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扩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行业技术标准《WH0301-93》一级标准SJ2112-82 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厅堂扩声兼音乐验收标准》一级标准GB/T15485 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GYJ25-86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B/T4959-1995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14197-93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T14476-93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JB-92民用建筑电气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JGJ57-2000剧场建筑设计规范GB/T15859-1995 视听、视频和电视系统中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IEEE802.3 以太网通讯标准GB/T13729-92 X-Window,X11协议⏹无线通信GB∕T 51292-2018 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技术标准⏹信息发布SJ/T11141-2012 LED显示屏通用规范GJB2146-1994 发光二极管固体显示器总规范GB 7248-1987 电光源的安全要求⏹配电GB 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254-20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防雷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A/T 670-2006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校园GBT 51356-2019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GB/T29315—201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小区GBT21741-2008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地方《广东省停车库(场)车辆信息联网采集系统技术规范》《广东省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广东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十三五”规划》《高等院校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广东省小区、出租屋视频门禁信息联网技术规范》。
最新智能化弱电国家、行业标准
19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 74-2017
20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 75-1994
21
《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得信息格式与协议 第2部分:公用应用层协议》
GB/T 21564、2-2008
22
《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得信息格式与协议 第3部分:公用数据链路层协议》
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13
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2007
5
《安防线缆》
GA/T 1297-2016
6
《安全防范 人脸识别应用 程序接口规范》
GA/T 1326-2017
7
《安防人脸识别就用视频人脸图像提取技术要求》
10
《微波与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GB 10408、6-2009
11பைடு நூலகம்
《振动入侵探测器》
GB/T 10408、8-2008
12
《入侵探测器 第9部分: 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
GB 10408、9-2001
采用标准 IEC 60839-2-7-1994,IDT
13
《磁开关入侵探测器》
GB 15209-2006
国家标准
编号
备注
一、
入侵报警系统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14-2015
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13
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最新弱电规范标准
最新弱电规范标准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弱电系统在建筑智能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制定一套全面的弱电规范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1. 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确保技术先进性与实用性的平衡。
- 设计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以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
- 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安全和物理安全。
2. 布线规范- 弱电布线应遵循“最短路径”原则,减少信号传输损耗。
- 布线应使用符合标准的线缆,确保信号传输质量。
- 应避免弱电线缆与强电线缆平行布设,以减少电磁干扰。
3. 设备选型- 设备选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性能稳定可靠。
- 应选择具有良好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的设备供应商。
- 设备应具备一定的智能化功能,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4. 安装与调试- 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进行,确保安装质量。
- 调试阶段应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确保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 调试完成后应进行详细的记录,为后续维护提供参考。
5. 系统维护- 应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 维护工作应包括硬件检查、软件更新、数据备份等。
- 应建立完善的维护记录制度,记录每次维护的详细情况。
6. 安全与环保- 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安全和环保的相关规定。
- 应采取措施减少系统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应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 标准更新与修订-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变化,弱电规范标准应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
- 更新和修订过程中应充分听取行业专家和用户的意见,确保标准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结语制定和遵循一套科学的弱电规范标准,对于提高建筑智能化水平、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规范能为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示例,实际的规范标准应根据具体的技术发展和行业需求进行制定。
iec 62660.2-2018国际标准
IEC 62660.2-2018国际标准一、引言IEC 62660.2-2018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一项有关充电系统的国际标准。
该标准的发布对于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该标准的背景、内容和应用进行介绍,并分析其在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领域的影响。
二、背景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充电系统成为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各国充电技术标准不统一、技术水平不同,导致了充电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差、安全隐患多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电工委员会于2018年发布了IEC 62660.2-2018国际标准,旨在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提供统一而可靠的技术规范。
三、内容IEC 62660.2-2018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充电系统相关术语和定义,为标准后续内容的理解提供了基础。
2. 充电接口:对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进行了规范,包括直流快充接口、交流普通充电接口等。
3. 充电模式:规定了不同充电模式下的技术要求,包括充电时功率控制、充电过程监控、充电连接器设计等。
4. 安全性能:强调了充电系统的安全性能要求,包括对电气安全、防火安全、人身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5. 兼容性测试:介绍了充电系统的兼容性测试方法和标准,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充电设备能够相互适配。
6. 标识和说明:规定了充电设备的标识要求和用户操作说明,以便用户正确、安全地使用充电设备。
四、应用IEC 62660.2-2018标准的发布将对全球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产业产生重大影响:1. 推动技术创新:标准对充电系统的技术要求明确而严格,将促使充电设备制造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
2. 促进产品质量提升:标准作为全球统一的技术规范,将促使各国充电设备制造商强化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3. 促进国际贸易:标准的全球应用将促进各国充电设备产品的互相认可,促进国际贸易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跨国传播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564.3-200
8
23
《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 第4部分:公用传输层协议》
GB/T
21564.4-200
8
24
《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 第5部分:数据接口》
GB/T
21564.5-200
8
、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14-2015
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13
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0395-2007
5
《安防线缆》
GA/T
1297-2016
6
《安全防范 人脸识别应用 程序接口规范》
GA/T
1326-2017
7
《安防人脸识别就用视频人脸图像提取技术要 求》
GA/T
1344-2016
8
《安防线缆应用技术要求》
GA/T
1406-2017
9
《安全防范系统供电技术要求》
GB/T
15408-2011
10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GB
20815-2006
11
《安防监控视频实时智能分析设备技术要求》
GB/T
30147-2013
12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 范》
GB/T
16676-2010
8
《公安监管场所监区门禁系统》
GA 1209-2016
四、
可视对讲系统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14-2015
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13
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4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
GA/T
678-2007
国家标准
编号
备注
、
入侵报警系统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14-2015
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13
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 标准》为国家标准,编
号为GB50348-2018,自2018年12月1日起
实施
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5
《楼寓对讲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A 1210-2014
6
《楼寓对讲系统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T
31070.1-201
4
7
《可视门上对讲机图像质量试验方法》
JIS
C6021-2005
8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2663-2001
9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GB/T
16571-2012
GB
15209-2006
14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2663-2001
15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GB/T
16571-2012
16
《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B/T
16676-2010
17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 定》
GA 27-2002
18
《安全防范工程建设与维护保养费用预算编制办 法》
GB 10408.3—
2000
采用标准IEC
60839-2-5-1990,IDT
8
《入侵探测器 第4部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GB 10408.4—
2000
采用标准IEC
60839-2-3-1987,NEQ
9
《入侵探测器 第5部分: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 器》
GB 10408.5—
2000
采用标准IEC
GA/T 70-2014
19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 74-2017
20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 75-1994
21
《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 第2部分:公用应用层协议》
GB/T
21564.2-200
8
22
《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 第3部分:公用数据链路层协议》
10
《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B/T
16676-2010
五、
电子巡查系统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14-2015
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13
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4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
GA/T
644-2006
六、
停车场管理系统
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13
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4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6-2007
5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2663-2001
6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GB/T
16571-2012
7
《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14-2015
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13
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4
《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GA/T
761-2008
5
《停车库(场)出入口控制设备技术要求》
GA/T
992-2012
6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GB
50394-2007
5
《入侵探测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10408.1-200
0
采用标准IEC
60839-2-2-1987,IDT
6
《入侵探测器 第2部分: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 测器》
GB
10408.2-200
0
采用标准IEC
60839-2-4-1990,IDT
7
《入侵探测器 第3部分:室内用微波多普勒探测 器》
60839-2-6-1990,IDT
10
《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GB
10408.6-200
9
11
《振动入侵探测器》
GB/T
10408.8-200
8
12
《入侵探测器 第9部分: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 碎探测器》
GB
10408.9-200
1
采用标准IEC
60839-2-7-1994,IDT
13
《磁开关入侵探测器》
GA/T
394-2002
7
《出入口控制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
GA/T
1093-2013
8
《车辆出入口电动栏杆机技术要求》
GA/T
1132-2014
9
《人行出入口电控通道闸通用技术要求》
GA/T
1260-2016
10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 求第3部分:平面示意图》
GB/T
20501.3-201
GB
51151-2016
13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98-2011
14
《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测量规范》
GB/T
50525-2010
15
《音频、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环境意 识设计》
GB/T
34959-2017
三>
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1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