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应激教案
9应激教案
![9应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da846f48d7c1c708a145c2.png)
2.避免新的应激刺激
2.恰当的心理治疗及护理
4.及时治疗应激性损伤
一般讲解(5min)
(自学)
小结
应激(stress)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下次课
预习
要点
DIC的临床表现?
实施
情况及
分析
②特点:种类多,
进化上较保守,
合成没有器官特异性
定位于细胞内
③HSP家族
④HSP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基本功能:帮助新生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移位及维持和受伤蛋白质的修复、移除及降解
⑤HSP合成增加的机制
2.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
①概念:应激原诱导的快速防御性非特异性反应时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增高
病理性应激(劣性应激)
4.应激的生物学意义
生命所必需,适度有利,过度有害
二、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㈠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1.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LC/NE)强烈兴奋
1LC/NE的基本组成单元
(大脑边缘系统、脑干蓝斑、脊髓侧角、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2应激时LC/NE兴奋的基本效应
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5min
全身适应综合症----------------------------------------------------------- ------5min
3.应激与疾病-------------------------------------------------------------------------15min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09章 应激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09章 应激](https://img.taocdn.com/s3/m/9f3f07b2aeaad1f347933f4d.png)
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升高,机体内环 境明显失衡,可出现应激相关疾病,导致 休克\死亡等。
应激的全身性反应
神经内分泌反应与GAS 急性期反应
APR(急性期反应)
●定义
感染、烧伤、大手术、创伤等应激原可诱导 机体产生快速反应,如体温升高,血糖升高,分 解代谢加强及血浆中的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变化 等,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APR)。
交感神经兴奋 肾上腺髓质兴奋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脑桥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上的 α-肾上腺素能受体
CRH释放增多
启动HPA轴
唤起状态
神经内分泌反应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 其他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
1. 结构基础
下丘脑的室旁核(PVN) 腺垂体 肾上腺皮质
一、应激与躯体疾病
(一)应激性溃疡
一、应激与躯体疾病
(一)应激性溃疡
•定义
各类重伤(包括手术)\重病和其他应激情况
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 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 主要表现: 胃\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 主要临床表现: 出血
①胃粘膜分 泌的粘液与 HCO3-组成 粘液-碳酸氢
盐屏障。
急性期反应时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 这些蛋白质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P)。
负急性期反应蛋白(白蛋白\运铁蛋白)
APP的来源
APP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单核吞 噬细胞、成纤维细胞亦可产生少 量的APP。
• APP 生物学功能: 是急性反应时相的特征性改变之一,是机 体启动迅速的防御机制 抑制蛋白酶活化:可避免蛋白酶对组织的过 度损伤 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C反应蛋白 抑制自由基产生 其他:促进损伤细胞的修复、单核细胞的吞 噬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第九版课件09 第九章 应激
![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第九版课件09 第九章 应激](https://img.taocdn.com/s3/m/fb573df1aa00b52acfc7caca.png)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一、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应激时,交感神经被激活,大量儿茶酚胺和加压素被释放,加上肾上腺皮质 分泌大量糖皮质激素,循环与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使心率增快,心肌 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升高,从而保证应激状况下组织,特别是重要 脏器的供血需要
病理生理学(第9版)
应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居多,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和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腹鸣、便秘 或腹泻等症状,但没有发现肠道明显的形态和生化方面的异常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二)应激性溃疡
指患者在遭受各类重伤及大手术、重病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黏膜的 急性病变。表现为胃肠黏膜糜烂、浅表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发生穿孔
病理生理学(第9版)
强烈的应激以及长时间的心理性应激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促进下述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1.心源性猝死 2.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3.高血压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二、应激与消化道疾病
(一)功能性胃肠病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与心理性应激密切相关,被认为是经典的心身疾病之一。该病以20~50岁发病者
病理生理学(第9版)
2.表现
(3)心理自卫:是指个体处于挫折与冲突的应激情境时,为了解脱烦恼、摆脱困境、缓 解痛苦与不安,而发生的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适应性心理倾向与心理活动,以稳定情绪、 恢复心理平衡。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否认、转移、合理化、升华、补偿、幻想、潜抑、推 诿和幽默等
第三节
应激与疾病
病理生理学(第9版)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二)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
应激时,血浆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的水平迅速增高 切除双侧肾上腺后,动物对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明显降低
病理生理学应激课程设计
![病理生理学应激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3a956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e.png)
病理生理学应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病理生理学中应激反应的基本概念、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2. 使学生了解应激反应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3. 引导学生认识应激反应与人体生理功能的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病例中应激反应的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主学习病理生理学应激相关内容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应激反应,形成研究报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病理生理学应激反应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学术探讨中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3. 增强学生的生物伦理意识,关注应激反应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案例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病理生理学应激反应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理学、病理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对病理生理学应激反应的了解尚浅。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应激反应基本概念:应激源、应激反应、应激反应类型;2. 应激反应发生机制: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应激调控;3. 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对应激反应的影响;4. 应激反应在疾病中的作用:应激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关系;5. 应激反应与人体生理功能的相互关系:应激对心血管、消化、免疫等系统的影响;6. 应激反应的调控与治疗策略: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法。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应激反应基本概念、发生机制;第二周: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第三周:应激反应与人体生理功能的相互关系;第四周:应激反应的调控与治疗策略,案例分析。
7应激 第八版【病理生理学】
![7应激 第八版【病理生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fff681d17fd5360cba1adbfd.png)
LC-NE axis
应激原
大脑皮质 边缘系统
NE
下H丘PA脑
兴奋 警觉 紧张 焦虑
蓝蓝斑斑:NE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AD、NE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 (HPA)
1、基本组成单元:
PVN 、腺垂体、肾上腺皮质Fra bibliotek下丘脑
中枢位点
PVN
腺垂体
肾上腺皮质
HPA axis
边缘系统: 杏仁复合体、海马、 边缘皮质
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提高机体适应能力机制:
促进蛋白质分解和糖原异生; 保证儿茶酚胺及胰高血糖素的脂肪动员作用 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稳定溶酶体膜; 强大的抗炎作用。
GC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抑制免疫反应 抑制生长发育 抑制性腺轴 抑制甲状腺轴
(四)其他神经内分泌变化(表9-1)
环 境 因 素
青藏高原
Japanese nuclear leakage accident
Chernobyl Accident
社会-心理因素
应激 分类
根据对机体的影响分: 躯体应激 心理应激
应激 分类
根据应激发生时间分: 急性应激 慢性应激
应激 分类
根据对机体影响的程度分: 生良理性性应应激激(eustress) 病劣理性性应应激激(distress)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α细胞) (β细胞) 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 ADH ↑ 、ADS ↑ β -内啡肽 镇痛、抑制ACTH和GC
二、应激时免疫系统的反应
三、急性期反应
acute phase response, APR
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 定AP义):
病理生理学第9章应激
![病理生理学第9章应激](https://img.taocdn.com/s3/m/7153685b6529647d2628522c.png)
(二)消化系统的变化
表现
各种障碍,表现不一 精神心理应激→食欲↓、食欲↑
腹泻或便秘 创伤等应激→应激性溃疡
·机制
内啡肽和单胺类↑
病理生理学第9章应激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表现 (1)非特异性抗感染能力↑ (2)凝血能力↑→血液应激综合征
·机制 髓系和巨核细胞系增生
病理生理学第9章应激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心理社会呆小状态 (psychosocial short statue )
同义词 心因性侏儒
概念
慢性应激(父母双亡、父母粗暴、亲子关系紧张等)→ 儿童生长缓慢、青春期延长,并伴有行为异常,如抑郁、 异食癖等
病理生理学第9章应激
·应激性心律失常 概念
情绪应激时如噩耗、惊吓、愤怒等可引起心律失常,甚 至可导致猝死
病理生理学第9章应激
第一节 概 述
概念
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 异性、全身性、适应性反应
应激--stress 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
Walter Cannon
病理生理学第9章应激
Hans Selye
病理生理学第9章应激
·原因
凡是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皆可成为应激原 (stressor) (1)外环境因素 (2)内环境因素 (3)心理、社会因素
机制
强烈应激→交感N↑、CA↑→胞外Ca2+内流↑→静息电位 上移→Na+快通道失活→心肌电生理改变→心律失常
·过敏性结肠炎(结肠激惹综合征)
病理生理学第9章应激
·应激性心脏病
概念
强烈应激直接造成心肌损伤,发生心肌坏死。其特征为 肌节过度收缩而产生收缩带
病理生理学 应激课件
![病理生理学 应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07780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4.png)
1. 黏膜缺血(基本条件)
胃肠黏膜缺血 上皮细胞能量不 足,碳酸氢盐和黏液不足 胃黏膜 屏障破坏 胃酸从胃腔顺浓度进 入黏膜
抑制胃黏液的合成 和分泌
2. GC分泌增多
使蛋白质的分解增加,合成减少, 从而使胃上皮细胞更新减慢,再生能 力降低,消弱黏膜屏障功能。
3.其他因素
①酸中毒时胃肠黏膜细胞 中HCO3-减少,对黏膜内 H+的缓冲能力降低;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抗体样调理作用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在损伤的6~8小时内, 血清CRP量迅速升高, 在48~72小时达高峰
促进吞噬细胞功能
抑制血小板磷脂酶,减少其炎症介 质的释放
APP的生物学功能
1.抑制蛋白酶活化
2.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3.抑制自由基产生 4.其他作用
主要由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介导:
心率↑,心肌收缩力↑,CO ↑, BP ↑,血液重分布
保证心、脑血液供应
心肌缺血、心率失常
• 消化系统 典型变化:食欲减退 部分病例:食欲增加 应激性溃疡
• 血液系统
急性应激:PT↑、WBC↑、凝血因子↑
慢性应激:贫血
• 免疫系统
急性应激 慢性应激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 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
根据对机体影响的程度分为 :
①生理性应激:指应激原不十分强烈且作用时间较 短的应激,是机体对轻度和短暂的内外环境变化 及社会心理刺激的一种重要防御适应反应(如体育 竞赛、职业竞争、考试等) 。
②病理性应激:指应激原强烈且作用时间持久的应 激(如休克、大面积烧伤、过度焦虑、事业重挫 和丧失亲人等)。
2.下丘脑室旁核释放的CRH产生明显的中 枢效应;
病理生理学《应激》教学课件
![病理生理学《应激》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5a633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e.png)
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逐渐减 弱,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逐 渐增多
机体的防御储备能力逐 渐被消耗
衰竭期
Exhaustion stage
再度出现警告反应期的症状; 机体抵抗能力耗竭 皮质激素分泌持续增高; 出现明显的内环境紊乱。
二、急性期反应
【Acute phase response】 许多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外伤性疾病、炎症和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
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糖异生、升血糖 允许作用 稳定溶酶体膜,减轻组织损伤 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减 轻炎症反应
蛋白质分解过多,造成负氮平衡。 抑制免疫功能 抑制组织再生 造成激素抵抗,生长发育延缓 抑制性腺轴
(三)其 它 激 素
醛固酮、抗利尿激素↑ β-内啡肽↑ 生长激素(急性↑,慢性↓)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基本概念
1.应激(Stress)
应激是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下所出现的 全身性的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激或应激反应。
2.应激原(Stressor)
应激原是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因素。
分类
外源性应激原 内源性应激原 心理、社会因素
良性应激(eustress) 劣性应激(distress)
3.应激意义(Significance of stress)
免疫性疾病时,于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天),机体发生 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
【Acute phase protein】 急性期反应时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称为AP。 例 如,C-反应蛋白。 【负急性期反应蛋白】
少数蛋白在急性期反应时减少,如白蛋白、前白蛋 白、运铁蛋白等,称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
心血管系统: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 血液重新分布。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第六章--应--激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第六章--应--激](https://img.taocdn.com/s3/m/0d3f5b9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8.png)
该系统兴奋使机体在应激时处于唤起状态,促进机体紧急动员, 有利于应付各种变化的环境。其有利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使机体警觉性提高; ➢ 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提高组织器官血液供应; ➢ 扩张冠状动脉、收缩皮肤和内脏血管,使血液重新分布以保证
生命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第二节 应激的发生机制
(1)下丘脑-垂体
➢ 下丘脑的室旁核上行纤维投射到大脑边缘系统,主 要与杏仁复合体、海马结构、边缘皮质有广泛的往 返联系
➢ 下行纤维主要通过激素调控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
第二节 应激的发生机制
(1)下丘脑-垂体
➢ 应激原作用于机体后,位于室旁核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释放激素神经元合成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该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再刺激 垂体合成、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第一节 概 述
➢ 应激原的作用可以是躯体性的或心理性的 ➢ 心理社会因素可引起良性应激或劣性应激,例如
,事业上获得成功多引起良性应激;而失败往往 引起劣性应激。因此,应激对机体的作用具有双 重性。
第一节 概 述
四、全身适应综合征
➢ 多数应激反应在应激原消失后机体可迅速恢复自稳态 ➢ 但如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应激会表现为动态的连
第二节 应激的发生机制
2.热休克蛋白的组成
➢ 人类以HSP70为主 ➢ HSP70可分成两大类:
➢ 一类是细胞的结构蛋白(结构性HSP70),正常时即存在 于细胞内
➢ 另一类由各种应激原诱导生成(诱生性HSP70)
第二节 应激的发生机制
3.热休克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 HSP的基本结构是N端有一个具有ATP酶活性的高度保 守的序列,C端有一个相对可变的基质识别序列
2024年病理生理学教案大全(多场合)
![2024年病理生理学教案大全(多场合)](https://img.taocdn.com/s3/m/e128cff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0.png)
病理生理学教案大全(多场合)病理生理学教案大全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对于医学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理解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技能。
2.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疾病、病因、病理过程、病理状态等。
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炎症、肿瘤、休克、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等。
2.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3.病理生理学实验病理生理学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病理生理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临床病例,引导学生运用病理生理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3.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全面考查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病理生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周)2.第二阶段: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6周)3.第三阶段:病理生理学实验(2周)4.第四阶段:复习和期末考试(2周)六、教学资源1.教材:《病理生理学》2.参考文献:《病理生理学进展》、《临床病理生理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应激(2学时)
第一节概述
1.掌握应激、应激原的概念及英文
2.了解应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3.了解应激的分类(知识点:良性应激、劣性应激)
第二节应激的躯体反应
1.神经内分泌反应:掌握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 的基本效应;
2.了解其他神经内分泌变化;
3.了解应激时免疫系统的反应;
4.掌握急性期反应和急性期蛋白的概念及英文,掌握AP的主要功能;
5.掌握热休克反应和热休克蛋白的概念及英文,掌握HSP的功能;
6.了解其他类型的细胞应激。
第三节心理性应激(自学,掌握心理性应激的概念;了解心理性应激对机体的影响;掌握创伤后应激障碍概念、英文及缩写)
第四节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与疾病的关系
1.掌握应激性疾病和应激相关疾病的概念;
2.熟悉应激时的物质代谢变化;
3.熟悉应激时心血管功能改变和异常;
4.熟悉应激时消化道功能改变,掌握肠易激综合征和应激性溃疡的英文、概念及发生机制;
5.要求自学并了解免疫、内分泌、生殖、血液、泌尿系统的功能改变,掌握心因性侏儒英文、概念。
因时间关系,图9-4、9-5、9-6略讲。
注:
应激(3学时):补充讲解“第三节心理性应激”和“免疫、内分泌、生殖、血液、泌尿系统的功能改变”,讲解图9-4、9-5、9-6。
其余内容同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