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与反思
《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与反思
《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与反思本节课为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134135的教学内容。
是一节有关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的复习课,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教材主要帮助学生回忆平面图形变换的有关方式、方法,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图形中的轴对称现象。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变换的方法,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能熟练的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1.复习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
复习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2.能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3.使学生能熟练的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
【教学重点】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教学难点】准确的操作并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设计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轴对称以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掌握相应操作技能。
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通过这样的设计活动,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步骤】1.游戏导入,唤起旧知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吗?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游戏中用到了那些数学知识?问:游戏中用到了那些数学知识呢?生答师板书:平移、旋转师:平移和旋转是我们学过的图形与变换的知识。
问:那么,除了平移和旋转以外,你还学过哪些有关图形与变换的知识?生答师板书:放大或缩小、轴对称图形问: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啊?2.操作体验,回顾梳理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怎样把一个图形进行这些变换呢?为了帮大家更好的回顾这些知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张作业纸,请大家根据要求先做一做,再结合这些图形想一想分别是怎样变换的。
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与变换》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与变换》数学教
案
教学目标
- 了解图形的运动和变换的概念
- 能够通过翻转、平移和旋转等变换操作改变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 掌握常见图形的基本变换规律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变换前后的图形,引发学生对图形运动和变换的兴趣,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2. 概念讲解:简明扼要地介绍图形的运动和变换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图形的位置和方向的变化。
3. 变换操作演示: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几个常见的变换操作,如翻转、平移和旋转,并让学生观察变换前后的图形特点。
4. 练与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些变换操作的练题,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变换规律。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变换操作的特点和规律,并通过讲解加深他们的理解。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变换操作,如组合变换和镜像变换,并提供相应的练题进行拓展训练。
7. 综合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变换知识解决问题,并加深他们对图形运动和变换的理解。
8.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和疑惑,及时解答。
教学资源
- 投影仪或黑板
- 练题和实际问题
- 学生练册和教材
教学评估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 批改学生的练册和作业,评估他们对图形运动和变换的掌握情况
-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疑惑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
参考资料
- 《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教辅》五年级下册。
小学《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反思我在小学《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总结。
在这堂课中,我主要教授了平移、旋转和翻转这三种二维图形的变换操作。
以下是我反思和总结的主要内容: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变换的概念上有些困难。
他们很难将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操作与图形的位置、方向和形状联系起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使用了一些拟人化的语言和图形,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变换的含义。
我还通过一些实例的演示,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变换操作,从而增强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旋转和翻转的概念容易混淆。
他们经常把旋转和翻转当作同一种变换来理解。
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我专门分别讲解了旋转和翻转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旋转和翻转操作,以巩固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我还发现有些学生在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时容易出错。
特别是在确定图形的变换中心和旋转角度时,他们经常犯错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强调了几个注意事项。
首先,要确定好图形的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以便正确进行平移操作。
其次,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点作为旋转中心,并根据旋转角度来确定旋转的方向和方式。
最后,要进行反复练习,加深对变换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翻转操作的概念和方法不够熟悉。
他们对于翻转轴的选择和翻转方式的确定存在一定的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讲解了翻转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
我还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进行翻转操作,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翻转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的来说,这堂小学《图形与变换》数学课教学反思和总结的重点是学生对于变换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采用一些拟人化的语言和图形,我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变换操作的理解。
通过分别讲解和设计练习,我解决了学生对旋转和翻转概念的混淆问题。
通过强调注意事项和进行反复练习,我提高了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操作的准确性。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与反思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课时:轴对称教学目标: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
板书课题。
二、认识轴对称的特征(1)出示3页的图,这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2)画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3)学生相互交流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4)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生活中,还见过那些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1)引导学生思考: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剪一剪,剪出P4做一做和练习一第2题中的图案板书设计: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对称”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早在二年级时他们就已初步感知并能正确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今天这节课的教学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图形与位置》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图形的性质,理解位置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图形的分类,图形的性质,位置的相对性,以及图形的变换。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他们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简单的图形,并理解图形的性质。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分类和性质,以及位置的相对性,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图形的性质,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描述各种图形的性质,理解位置的相对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图形的性质,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总结图形的性质,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黑板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图形和位置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图形的性质。
3.位置的相对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位置的相对性,并能够描述和解释位置的相对性。
4.图形变换: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形变换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图形变换与位置关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图形变换与位置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小学二年级正是数学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基本数学知识的关键时期。
在此阶段,小学生需要掌握数学运算的基础知识,而图形变换与位置关系则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教案:图形变换与位置关系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从而优化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掌握图形的正、倒、左、右等位置概念。
2.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制简单的图形,并能识别图形的符号表示。
3.了解图形的旋转、翻转和平移变换,能用符号表示它们。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位置关系:正、倒、左、右等基础位置概念。
2.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识别各种简单的图形,并能用符号表示图形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
3.图形变换:旋转、翻转和平移变换的基本概念以及符号表示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1.培养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同一个主题上很长时间,因此教师需要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比如,可以利用动画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演示各种图形的变换,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图形变换的奇妙之处。
2.鼓励学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互相讨论,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让学生在与同伴协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3.激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遇到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并引导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果学生的思考和表现值得表扬,教师可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1.介绍基础位置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小游戏或者通过物品名称等方式,教授学生正、倒、左、右等位置概念,让学生感知他们周围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同时创造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2.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绘制简单图形。
在坐标系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设置简单、优美的图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
标题:图形变换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图形平移、旋转、对称、放缩等基本变换方法。
3. 能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2. 难点:灵活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动画展示图形变换的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图形变换。
2. 讲授新课:
(1)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图形变换,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图形变换的基本类型:讲解平移、旋转、对称、放缩等基本图形变换,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详细讲解如何进行各种图形变换,包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练习与实践: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图形变换,检查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图形变换的方法。
4. 拓展与提高:
介绍一些复杂的图形变换,比如复合变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多个基本变换组合起来进行更复杂的变换。
5. 小结与作业: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练习图形变换。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反馈,了解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和优化后续的教学。
《图形的变换》单元编写意图数学教案
《图形的变换》单元编写意图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基本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活动,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提高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引入新课:
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例如钟表指针的转动、汽车轮胎的滚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2. 新知讲解:
(1) 平移:通过移动物体的位置来改变其形状和大小。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或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移的概念。
(2) 旋转:围绕一个固定点转动物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转动物体,体验旋转的感觉。
(3) 轴对称:在一条直线上折叠一个图形,使两边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折纸游戏,感受轴对称的魅力。
3. 实践操作:
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制作轴对称图形、利用图形变换设计图案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4. 小结与反馈: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并布置课后作业。
三、教学评价
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
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图形的变换》教案篇一《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同课异构”获奖教案优质教学设计
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
第一,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在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教育等五个阶段的内涵、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表现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要仔细推敲,准确把握,切实贯穿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去。
第二,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课正在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与环节的应用上,设计都非常适合学生初学。
这一点在分层教学中也有体现。
图形的交换与坐标【知识与技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探索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中,它们点的坐标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转化思想和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让学生体悟数学变化中的规律,感受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关系.【教学难点】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具体应用,通过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归纳位似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思考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之后,点的坐标会如何变化呢?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现在我们带着问题来一起探究.1.平移变换的坐标变化规律例1 如图,△AOB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之后,得到△A′O′B′,三个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归纳结论】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没有改变,而横坐标都增加了3.例2 如图,△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4)、(-4、3)和(-1,3),将△ABC 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A′B′C′,然后再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A″B″C″,试写出现在三个顶点的坐标,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归纳结论】经过两次平移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增加了4,纵坐标都减少了3.【思考】通过以上例1、例2的探究你发现经过平移变换,点的坐标变化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1)左、右平移,它们的纵坐标都不变,横坐标有变化,向右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向左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2)上、下平移,它们的横坐标都不变,纵坐标有变化,向上平移几个单位,纵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向下平移几个单位,纵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2.轴对称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例3 如图,△AOB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是△A′OB,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是△A″OB″,它们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归纳结论】(1)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位似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4 如图,将△AOB 缩小后得到△COD, (1)它们的相似比是多少?(2)△AOB 的顶点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归纳结论】横纵坐标都变为原来的21. 思考 将例4中的△AOB 以O 为位似中心,将△AOB 放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 ′OB ′. (1)△A ′OB ′可以画几个?(2)△AOB 的顶点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4.概括:填充完成教材92页的表格.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在对Rt △OAB 依次进行位似、轴对称和平移变换后得到Rt △O ′A ′B ′. (1)在坐标纸上画出这几次变换相应的图形;(2)设P (x,y )为△AOB 边上任一点,依次写出这几次变换后点P 对应点的坐标.【教学说明】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分组讨论.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3.6”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节课采用集体讨论和活动探究`的数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结论,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机事件的概率25.1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知识与技能】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2.会用频率估计随机事件在每次试验时发生的机会的大小.【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会根据经验判断一个简单事件是属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懂得用试验的方法分析随机事件发生的机会的大小.【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讨,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现实问题.【教学重点】1.理解随机事件的特点,会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2.通过试验的方法来判断随机事件发生机会的大小.【教学难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引出一句古话“天有不测风云”.从这句话引申出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具有偶然性.人们不能事先判断这些事情是否会发生,但是随着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许多偶然事件的发生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天气预报也只是对未来天气的预测,但并不是一定会如此.【教学说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分析说明下列事件能否一定发生.(1)今天不上课.(2)明天要下雨.(3)煮熟的鸭子飞了.(4)投一枚硬币,正面向上.【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让学生感知事件的发生有多种可能.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掷一枚正方体骰子,请考虑以下问题:(1)掷得的点有几种可能的结果?(2)掷得的点数会是1吗?(3)掷得的点数小于7吗?(4)掷得的点数会是0吗?【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动手操作试验,感知事件发生的多种情况,经过操作试验思考问题,让学生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情况类别.1.从上述探究中可知,有些事件发生与否是可以事先确定的,有些事件发生与否是不能事先确定的.【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事件发生的三种情况,增强学生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认识.【归纳结论】我们称那些无需通过试验就能够预先确定它们在每次试验中都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为必然事件,称那些在每次试验中都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无法预先确定在一次试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2.请同学们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教学说明】学生结合定义列举,并能稍作阐述,教师讲评、归纳、鼓励.3.做一做准备三张大小一样的图片,把每张图片都对折,剪成大小一样的两张.将这六张小图片有图案的一面朝下,然后混合,让你的同伴随机抽出两张小图片.问题:(1)你认为抽出的两张小图片正好能成功拼成原图的机会大吗?(2)猜一猜,大概平均几次里会有一次成功呢?并通过试验验证你的猜想.【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试验,学生通过试验,观察结果,思考并得出结论,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探究2问题:随机事件是否发生,没人能够预测,这就叫“随机性”,但是在捉摸不透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规律?阅读教材128~129页图表.思考:(1)通过以上图表,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发现当试验次数比较多的时候,“出现正面”的频率在0.5附近波动.(2)如果换成其他试验,是否也能发现类似的规律?试验:与你的同伴合作,做一做抛掷两枚硬币的游戏,全班同学每人各掷20次,一位同学抛的时候,另一位同学协助记录试验结果,汇集其他同学的记录,完成教材表25.1.3和图25.1.2.思考:通过试验你发现1.在试验中,“出现两个正面”的频率稳定在______%附近,“出现一正一反”的频率稳定在______%附近.2.如果将试验中的硬币换成瓶盖.你觉得频率也会逐渐稳定吗?如果是,那么稳定的数值会和(1)中的一致吗?用试验验证你的猜想.【归纳结论】通过前面的试验,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每次试验的结果是随机、无法预测的,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一个数值附近,所以我们可以用频率估计随机事件在每次试验时发生的机会的大小.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事件中,属必然事件的是()A.男生的身高一定超过女生B.方程4x2=0有实数解C.明天数学考试小明一定得满分D.两个无理数相加一定是无理数2.下列事件中,哪些是随机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说说你的理由.(1)掷一枚骰子,6点朝上.(2)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日期相同.(3)小明想用长度为10cm,20cm,30cm的小木条,首尾相接,做一个三角形.(4)小明买福利彩票,中500万奖金.3.20张卡片分别写着1,2,3,…,20,从中任意抽取一张,号码是2的倍数的机会有多大?你能预测吗?请用重复试验的方法检验你的猜想.【教学说明】上述题目较为简单,可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再选派几名学生作出回答即可.【答案】1.B2.(1)随机事件(2)必然事件(3)不可能事件(4)随机事件3.1/2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堂课你学到了哪些有关随机事件的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说说看.【教学说明】在学生回顾与反思本堂课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认知,师生共同归纳总结.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5.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反思
《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反思《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反思11,由于本节课教材呈现的图形变换内容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每个图形的变换都有多次的操作过程,而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只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
如果一开始就引入教材的内容,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进行有层次的铺垫练习:先是请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图形变换的过程,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操作过程的不同方法。
最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进一步体验不同图形的变换过程。
这样,就可以将一道综合性的问题转化为简单图形的变换,当学生熟悉了这些变换后,再引入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上的障碍就可以少一些。
从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次教学设计是合理的2,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
所以,在课堂上,我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
再者,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
另外,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我都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3,就平移和旋转两个概念的表述来说,学生对平移变换的表述是比较准确而流利的,但对旋转变换,尤其是旋转角度的表述不够准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地对这方面加强训练。
4,学生在分小组进行摆七巧板的操作活动时,有些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只看别的同学摆,听同学说,我认为这样也是可以的,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反思2本学期区里来我们学校视导,学校有两位老师展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
我全程参与了听课评课活动。
其中陈青老师执教的《图形的旋转》一课,让我有很多感触。
《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2)
《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2)◆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2)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2) 1,由于本节课教材呈现的图形变换内容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每个图形的变换都有多次的操作过程,而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只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如果一开始就引入教材的内容,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进行有层次的铺垫练习:先是请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图形变换的过程,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操作过程的不同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进一步体验不同图形的变换过程.这样,就可以将一道综合性的问题转化为简单图形的变换,当学生熟悉了这些变换后,再引入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上的障碍就可以少一些.从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次教学设计是合理的.2,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我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再者,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另外,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我都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3,就平移和旋转两个概念的表述来说,学生对平移变换的表述是比较准确而流利的,但对旋转变换,尤其是旋转角度的表述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地对这方面加强训练.4,学生在分小组进行摆七巧板的操作活动时,有些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只看别的同学摆,听同学说,我认为这样也是可以的,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较复杂图形的变换.要练说,得练听。
《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课件
知识点二 图形与位置
4.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
•③测量出观测点到观测目标点的长度。④只要把方 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结合起来就能精确地确定平面 内物体的位置。
知识点二 图形与位置
5.根据行、列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
行、列 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 前往后数。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列与行的数序都从0 开始,0既表示列数的起点,也表示行数的起点。 第几列和第几行都直接用数标在横轴和纵轴上。) 数对 在数对有两个数,在表述的时候,应该先表 示列数,再表示行数,前后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
①确定方向;②根据实际距离及图纸的大小确定比 例尺;③求出图上距离;④以某一地点为起点,根 据方向和图上距离确定下地点的位置,再以下一地 点为起点继续画。
知识点二 图形与位置
1.用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来描述物体 的位置。 2.用东、西、南、北描述位置 。
•能辨认东、南、西、北,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 下;从东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东、南、西、 北;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认识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绘制地图时,一般规定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 方,左面表示西方,右面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 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知识点一 图形与变换
1.轴对称图形
• 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着,折痕两 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 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 画法: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根据对称图 形的特点(即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确 定各对称点的位置,再连接各对称点。
知识点一 图形与变换
2.平移和旋转
•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同一平面内沿直线移动,而 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像这样的物体或图 形所做的直线运动叫做平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并能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够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图形变换的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或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形变换的例子,如转动的风车、滑动的门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新知讲解1. 平移:定义、特点、操作方法。
通过演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在纸上进行平移操作。
2. 旋转:定义、特点、操作方法。
同样通过演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在纸上进行旋转操作。
3. 对称:定义、特点、操作方法。
通过对折纸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对称的特点,然后引入对称轴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
(三)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图形变换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以此来巩固新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在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深化理解。
(五)家庭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进行自我检查和复习。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每次授课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
《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
◆您如今正在阅读的«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1)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图形
与变换»教学反思(1)
在教学图形与变换的时分自己留意到以下的三点:
1.留意结合生活实践教学几何何概念。
小学低年级先生在学习笼统的几何概念时,需求借助笼统直观笼统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留意从先生熟习的生活实践入手,协助先生了解。
所以我在教学时,除了应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还结合外地实践,为先生预备了其他的实物,协助先生看法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
2.借助操作活动协助先生稳固知识。
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经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协助先生稳固所学知识之外,还依据先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
例如:让先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区分向前、后、左、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先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
经过这样的活动,先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准确掌握教学要求。
教学时,要准确掌握单元教学重点和要求。
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先生对一个角和直角停止比拟大小,知识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
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先生初步感知,使先生大致能区分这两种现象,并能经过操作对图形停止复杂的平移〔或旋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与反思本节课为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134135的教学内容。
是一节有关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的复习课,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教材主要帮助学生回忆平面图形变换的有关方式、方法,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图形中的轴对称现象。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变换的方法,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能熟练的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1.复习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
复习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2.能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3.使学生能熟练的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
【教学重点】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教学难点】准确的操作并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设计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轴对称以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掌握相应操作技能。
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通过这样的设计活动,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步骤】1.游戏导入,唤起旧知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吗?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游戏中用到了那些数学知识?问:游戏中用到了那些数学知识呢?生答师板书:平移、旋转师:平移和旋转是我们学过的图形与变换的知识。
问:那么,除了平移和旋转以外,你还学过哪些有关图形与变换的知识?生答师板书:放大或缩小、轴对称图形问: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啊?2.操作体验,回顾梳理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怎样把一个图形进行这些变换呢?为了帮大家更好的回顾这些知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张作业纸,请大家根据要求先做一做,再结合这些图形想一想分别是怎样变换的。
下面就请大家动手开始吧!展示汇报:谁能到前面来说一说你的方法?【平移】师:能不能具体说一说你是怎么平移的啊?师:这位同学刚才汇报的时候,既说明了平移的方法,又说明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说的非常具体,下面的问题也请你这样去说可以吗?【旋转】师:说的也不错,继续!【放大或缩小】师:嗯!最后这个也给大家介绍介绍吧!【轴对称图形】师:你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有把长方形缩小的吗?师:谁能像他一样再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师:他的方法可以吗?问:这位同学说的好不好?同意他的方法吗?师:同位互相检查一下,看看都画对了吗!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把图形进行了这些变换,根据刚才的练习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一个图形正确的平移呢?师:正像这位同学说的那样,无论把一个图形怎样平移,首先都要选出图形中的关键点,再把这些关键点按规定的方向和距离平移,最后把这些关键点顺次连接起来就可以了。
问:请同学们对比观察一下平移前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及反思问:我们又是怎样把一个图形进行旋转的呢?师结:把一个图形旋转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旋转的中心点,围绕这个中心点,把图形的每条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就可以了。
问:同学们再来对比一下旋转前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呢?师:看来,旋转和平移都只是改变了它们原来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没有发生改变。
问:把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关键是什么啊?师:对,在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关键要根据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确定出新图形的边长,再画出相应的图形。
问: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和原图形相比又有什么变化呢?师:说的很对,看来大家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错!师:我们在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要先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每个对应点的位置,再依次连接起来。
师:刚才我们整理了图形与变换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再来复习图形与位置的知识。
问:你知道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呢?师: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地图上的方位是怎样确定的?师:下面我们结合着一幅图片来具体回忆一下吧!【出示图一】问:图中A点的位置可以怎样确定呢?表示)问:这个数对中第一个3表示的是什么?第二个3呢?师:同意他的说法吗?谁还能用这种方法再说一说?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师:他是用什么来表示的?这种说法可以吗?问:刚才同学们用了几种方法来来描述A点的位置的?哪两种?师:以上我们回顾和整理了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的有关知识。
问:想一想,我们今天复习的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呢?师:刚才大家说到生活中图形与位置的应用现象,同样,图形与变换的知识在生活中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大家请看!这些图形中你发现图形与变换的知识了吗?师:其实,利用今天复习的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形象的认识和解决有关问题。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道题!【题一】P135T1师:生活中描述物体位置的时候,经常用到方向与距离。
在这张路线图中同位先互相说一说!【题二】P135T3师:我们再来看看这样一道题,先在你的书上独立做一做!【题三】问:同学们!知道这几天媒体上报道和谈论最多的是什么话题吗?师:我们先来看一则新闻消息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我国南海黄岩岛海域,遭到菲律宾军舰的骚扰,中国渔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渔民及时向我国政府发出求救信息,海事部门在得到中国渔民的求救信息以后,第一时间派出海南岛基地的海监船前往事发海域。
问:如果你是船长,你准备怎样指挥海监船快速到达黄岩岛呢?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确定黄岩岛的位置的?师:其实,海监部门也是利用方向和距离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黄岩岛的位置的。
从而快速的到达事发海域,全力维护中国渔民的安全。
拓展:问:如果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你准备怎样准确有效地传递求救信息呢?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只有尽量把自己的情况说的准确具体一些,我们才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援和帮助。
师: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巩固了哪些知识?刚才大家说许多到图形与位置的知识,同样图形与变换的知识在生活中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大家请看!这些图形中你发现图形与变换的知识了吗?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及反思请同学们课下也利用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的有关知识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吧!板书设计:图形的位置与变换平移:关键点方向距离旋转:中心点方向距离图形的变换图形放大或缩小: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轴对称图形:对应点数对图形的位置方向与距离【教后反思】本节复习课不论是知识网络的梳理还是学习方法的改善,我都力求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想运用新课程理念上好这节复习课。
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本节课所设定的目标是:1、借助方格纸能准确的将图形平移和旋转;并能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2、能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描述图形的平移、旋转;放大或缩小的变换过程。
3、使学生较熟练的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节课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并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难点是准确的操作并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1、建构成复习课模式,使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
总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技能,构建合理的知识网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此我构建了回忆整理交流总结应用的复习课课堂教学结构。
让学生在复习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他们认为可行的方式把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弄清它们的方法,沟通其间的纵横联系,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这部分知识的结构,在自主探索、整理、对比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方法,介绍自己的思路,最后相互分析,相互评价,相互检查,达成共识,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所以我采取边回忆边总结的方式。
试着构建知识网络图,然后通过展示,介绍整理思路,再相互对比交流、补充、完善,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我都有效地引导学生合作完成,真正起到了组织、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不仅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有余地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使课堂的40分钟发挥了超值的效益。
3、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人们常说: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充实。
在本节课中,我始终注意保持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
尊重他们的每一个想法和每一次心灵感受。
对于他们在课堂教学上的每一个闪光点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尽量把发现的空间、思考的空间、学习的空间以及获展示自我的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充分的发挥潜能和创造欲,从而真正优化课堂教学。
总之,通过今天的教学,也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所有的教学都应基于学生的经验来教学,从生活入手,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引出学习的欲望,掀起思维的浪花。
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一定会使我们领略到更多的精彩!同时,由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预设不够,教学中难免有许多处理不够理想的地方,不足之处,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