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pdf
2024年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提纲总结(2篇)
2024年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提纲总结____年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提纲总结第一部分:细胞结构和功能1. 细胞结构- 细胞膜:组成、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等- 细胞核:核膜、核仁、染色体等2. 细胞功能- 新陈代谢: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能量的转换- 自由基和抗氧化:自由基的生成和损伤,抗氧化剂的作用-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和控制3. 细胞器功能-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修饰的场所- 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包装和运输- 溶酶体:消化细胞外物质和细胞内垃圾- 线粒体:细胞的能量供应- 叶绿体:光合作用和光能转化第二部分:生物分子和生物传递1. 生物分子- 蛋白质:结构、功能和合成- 脂质:结构、功能和代谢- 碳水化合物:结构、功能和代谢- 核酸: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2. 生物传递-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酶和代谢途径:酶的作用和催化机制,代谢途径的调控- 膜传递:被动和主动运输的机制第三部分:生殖与发育1. 生殖-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优势和特点- 生殖细胞的形成: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形成- 受精:精子和卵子的结构和功能,受精过程和种类2. 发育- 受精卵的发育:受精卵的分裂、发育和激活- 分化和形态建立:细胞分化的机制和过程- 器官发育和生长:器官的形成和发展第四部分:生物多样性1. 生物分类与进化- 生物分类系统:生物的分类层级和分类方法- 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 分子生物学的证据:基因和蛋白质的比较分析2. 原核和真核生物- 细菌和古生菌:结构、功能和生态角色- 真核生物的进化: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演化- 真核生物的分类:原生动物、动物、植物、真菌和原生植物等第五部分:生态环境与保护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层级:生物群落、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的结构- 能量流和物质循环:能量的捕获和转化,物质的吸收和释放2. 生态关系- 捕食关系和食物链: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建立和稳定- 共生关系:共生的类型和机制- 竞争和适应:种群间的竞争和适应性进化3. 生态问题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 生态环境污染与修复: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管理和治理措施以上是____年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的提纲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2020年高考生物必修二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梳理提纲(精华版)
范文2020年高考生物必修二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梳理提1/ 9纲(精华版)2020 年高考生物必修二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梳理提纲(精华版)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①选用豌豆,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相对性状明显作为实验材料。
②先用一对相对性状,再对多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
③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④孟德尔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杂交—自交—测交)(实验 --- 假设 --- 验证---结论)3.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相同性状的亲代相交后,子代出现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性状,如:Dd×Dd,子代出了 D__及 dd 的两种性状。
红花相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性状。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 表现出来的性状;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 D 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隐藏起来)。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 d 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 DD 或 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能稳定遗传(能做种子)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 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
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1
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1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必修二复习提纲(1)2.1 遗传的细胞基础考点1 细胞的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减Ⅰ分裂(初级精(卵)母细胞)减Ⅱ分裂(次级精(卵)母细胞)染色体间前中后前中后末2n 2n 2n 2n n 2n n n考点2 配子的形成过程1、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征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前期:联会期:同源染色质两两配对减Ⅰ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中期:同源染色体上下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前期: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中期: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排整齐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末期:形成新的核膜和核仁,染色体变成丝状染色质,形成4个精子细胞或者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2、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必须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注:判断细胞图的三看原则: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同源染色体是否有行为(配对、分离或上下排列在赤道板两侧)考点3 受精过程1、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意义:有性生殖过程可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是十分重要的。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减Ⅱ1、格里菲思、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实验材料R型菌无毒表面粗糙无荚膜S型菌有毒表面光滑有荚膜格里菲思实验过程及结论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不死亡;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死亡;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不死亡;④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鼠死亡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过程及结论①S型活细菌DNA+ R型细菌→R和S②S型活细菌多糖或脂类+ R型细菌→R③S型活细菌DNA+DNA酶+ R型细菌→R结论:DNA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①用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②用被标记的两种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③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放射性测试。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重点知识复习提纲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的实例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⑴症状⑵病因基因中的碱基替换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突变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1、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⑴诱发突变(外因)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⑵自然突变(内因)2、基因突变的特点⑴普遍性⑵随机性⑶不定向性⑷低频性⑸多害少利性3、基因突变的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4.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三、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的概念随机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基因重组的类型交换重组(四分体时期)3.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4.基因重组的意义四、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本质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也可以产生新基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而是产生新的基因型,使第二节 染色体变异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猫叫综合征)1、概念缺失2、变异类型 重复 倒位 易位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组的概念及特点2.常见的一些关于单倍体与多倍体的问题因型,出现了新的性状。
不同性状重新组合。
发生时间及原因细胞分裂间期DNA 分子复制时,由于外界理化因素引起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条件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发生可能 突变频率低,但普遍存在。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提纲(整理3篇)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提纲〔整理3篇〕篇1: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提纲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提纲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一、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二、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a、能自我复制b、构造相对稳定c、储存遗传信息d、可以控制性状。
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三、RNA的构造:1、组成元素:C、H、O、N、P2、根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3、构造:一般为单链四、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
主要在染色体上五、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1、转录:(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合成RNA的过程。
(2)过程:①解旋;②配对;③连接;④释放(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4)原那么: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A—U、T—A、G—C、C—G)(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2、翻译:(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2)条件: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20种)能量:ATP酶:多种酶搬运工具:tRNA装配机器:核糖体(3)原那么: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4)产物:多肽链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密码子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
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③密码子起始密码:AUG、GUG(64个)终止密码:UAA、UAG、UGA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如何快速进步生物成绩1.简化记忆法即通过分析^p 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
例如DNA的分子构造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根本元素、四种根本单位、每种根本单位有三种根本物质、很多根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那么的双螺旋构造。
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最全)
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必修)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 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 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中学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生物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整体上按部就班,每一阶段又有其不同目的。
但是都不能少了提纲,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中学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盼望能够帮助大家,欢送阅读!中学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取光谱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①、叶绿素a——蓝绿色——主要吸取蓝紫光和红光②、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取蓝紫光和红光⑴、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①、胡萝卜素——橙x—主要吸取蓝紫光②、叶黄素——x—主要吸取蓝紫光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⑴、提取方法:丙x溶剂.⑴、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⑴、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⑴、分别方法:纸层析法⑴、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x合⑴、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⑴、滤液细线要求:细、匀整、直⑴、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7、光合作用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8、光合作用反响式:光能CO2+H2O——→(CH2O)+O2叶绿体光能6CO2+12H2O——→C6H12O6+6H2O+6O2叶绿体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Priestly,1773—1804)试验证明:植物能更新空气.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Ingen–housz)发觉: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Mayer)指出:植物进展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von.Sachs,1832——1897)试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⑴、饥饿处理——将绿叶置于暗处数小时,耗尽其养分.⑴、遮光处理——绿叶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⑴、光照数小时——将绿叶放在光下,使之能进展光合作用.⑴、碘蒸汽处理——遮光的一半无颜色变更,暴光的一侧边蓝绿色.14、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卡门(M.Kamen)同位素标记法试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⑴、同位素标记法三要点:①、用途: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更规律.②、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发出射线,可以用仪器检测到.③、特点: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更,不影响细胞的代谢.⑴、用18O标记H2O和CO2,得到H218O和C18O2.⑴、将植物分成两组,一组供应H218O,另一组供应C18O2.⑴、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状况下,分别检测植物释放的O2.⑴、结果,只有供应H218O时,植物释放出18O2.15、卡尔文循环——卡尔文(M.Calvin,1911——)试验⑴、用14C标记CO2得14CO2⑴、向小球藻供应14CO2,追踪光和作用过程中C的运动途径.14CO2—→14C3—→14C6H12O6⑴、结论:16、光合作用过程⑴、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响、暗反响两个阶段.⑴、光反响:①、特点:指光合作用第一阶段,必需有光才能进展.②、主要反响:色素分子吸取光能;分解水,产生[H]和氧气;生成ATP.③、场所:叶绿体基粒囊状膜上.④、能量变更:光能转变成ATP中活泼化学能.⑴、暗反响①、特点:指光合作用其次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展.②、主要反响:固定二氧化碳生成三碳化合物;[H]做复原剂,ATP供应能量,复原三碳化合物,生成有机物和水.③、场所:叶绿体基质中.④、能量变更:活泼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⑴、过程图(P-103图5-15)二、应会学问点1、光合作用中色素的吸取峰(P-101图5-10)2、叶绿体构造(P-101图5-11)⑴、具有内外双层膜.⑴、具有基粒——由类囊体色素.⑴、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3、化能合成作用⑴、概念:指利用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的合成作用.⑴、典型生物:硝化细菌、铁细菌、瘤细菌等.⑴、硝化细菌:原核生物,能利用环境中氨(NH3)氧化生成亚xHNO2)或xHNO3)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⑴、能进展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也是自养生物如何快速有效的学习生物驾驭规律:生物虽然是理科科目,但一样有自身的规律。
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 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必修2 遗传与进化基础知识归纳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2)纯合子: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 ×dd Dd ×dd DD ×Dd 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 ×DD Dd ×Dd 等测交:F 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 ×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分离定律 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 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 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2.常见问题(1)配子类型问题 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 如:AaBbCc ×AaBBCc ,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3)表现型问题 如:AaBbCc ×AabbCc ,后代表现型数为多少? 3.自由组合定律 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要点整合]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1.选材:豌豆传粉、受粉稳定遗传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一对相对性状正交P(亲本)反交F1(子一代)F2(子二代)3:1基因型比为3.解释: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区分大小写)②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测交1:1的配子1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亲本类型(黄圆、绿皱)重组类型(绿圆、黄皱)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相关概念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体现在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 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 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 性状的基因。
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 分子上 的片段)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 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稳定的遗传,后代 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 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 的个体)杂合子:由 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稳定的遗传,后代 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 。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 。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5、 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 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 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让F1与 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网络]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 D 佝偻病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要点整合] 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概念:进行 生殖的生物,在产生 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的细胞分裂。
最新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教学提纲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材分析(一) 内容与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二) 教学重点: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三教学目标设计1. 认知目标①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②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 智能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②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②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教学方法设计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五教学过程概述(一) 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提供感性材料获得感知布惑①裕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究竟谁在遗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课本为学习材料,自己来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②(投影):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图略) ▲伞藻顶端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③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二)探究活动之一:实验材料的探究●铺垫: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和核酸. ●设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合适●学生讨论:(略) ●学生探究: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类群来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佳材料. ●教师点拔: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质越少,分析起来简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容易得出结论,并且误差小.病毒是最合适的实验材料,成分与染色体相似,在生殖过程中两种成分分开,生活史短,繁殖力强.(三) 模拟,探究,剖析(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验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设计的意图何在以学案的形式,事先印发给学生: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设计意图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注封到小白鼠体内(以上空白地方由学生填写) ●质疑:同学们,如果你是当时的科学家,你认为在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中,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略) ●多媒体展示,[美]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的实验,让学生的思维过程与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进行碰撞与比较. 预测:哪一种情况能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为什么实际:只有加入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大. 结论1:"转化因子"—DNA, 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设疑:噬菌体非常小,实验时怎样观察引导提问:①DNA和蛋白质的化学元素构成②"旁栏思考题":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作标记用144C和18O等同位素,行吗读图,分析:(挂图) 一亲代噬蔺体寄主细胞内子代噬菌体实验结论35S蛋白质外壳32P DNA ◆结论2:噬菌体的复制过程中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投影一道探究性试题: 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草叶,但两者致病病斑不同,如下图,结合图中(a),(b),(c)三个实验结果,各说明什么问题整个实验说明什么◆结论3: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四) 归纳,小结(1)和学生共同整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 (2)对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予以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假设,多向思维,收集材料进行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给予高度赞许,并教育学生要有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五) 反馈运用事先编拟一组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课堂检测题,以检查学生的达标情况. 六教后体会笔者就"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在平行班级进行了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在对照班,以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实验班以"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贯穿教学始终.对照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较大程度调动,课堂始终处在一种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之中,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演绎成一个主动探究,自动求知的过程. 本节课,充分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探究的素材,把教材中的"现成结论",通过多处"设障","布惑",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潜移默化地把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过程来感染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对实验选材,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结果的假设,预测,分析与综合,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一丝不苟的精神,更让他们在与科学家的思维比较中,树立自信心,原来自己的思维与科学家竟这样的相似,自己也能成为科学家.课堂检测表明,实验班当堂达标率很高,学生学的主动,学得轻松,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高度体现.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1.教学内容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高中新课程(人教版)生物必修2的第3章第2节。
生物必修二-期末复习总结提纲
生物必修二-期末复习总结提纲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高一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基本概念(一)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1. 相对性状:某生物同一种性状的,如狗的长毛和短毛。
2.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杂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二)杂合子与纯合子:1. 纯合子:每对相同的个体,如AAbbcc。
特点:纯合子只能形成一种的配子,自交后代不出现。
2. 杂合子:只要有一对基因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就是杂合子,如AAbbCc。
特点:杂合子能形成多种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三)杂交、测交和自交1. 杂交:同一物种,遗传因子组成个体相交配叫杂交。
2. 自交:遗传因子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
植物体中指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3. 测交:是一种特殊的杂交,专指跟相交配。
一般用来检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或基因型。
4. 验证某显性个体是否是纯合子:动物用,植物既可用也可用自交,且更加方便。
5. 获得纯种:在植物育种过程中,采用自交多代的做法来提纯。
计算:Aa自交n代,后代杂合子Aa =(1/2)n. ,纯合子(AA+aa)=1—(1/2)n.二、遗传规律的理解1(一)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提出问题——作出解释,提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假说——归纳总结,得出规律(二)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要点1. 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并且遗传因子具有不相融合、相对独立的特点;2.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 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并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配子中遗传因子存在); 4. 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三)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 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2.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的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复习整理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 × 矮茎豌豆
× dd
↓
↓
F1:
高茎豌豆
↓
↓自交
F2: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dd
3: 1
2 :1
★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交 Dd
× dd
配子 D d
d
测交后代 Dd
高茎
1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dd 矮茎
1
DD
F1:
Dd
自
交
F2: DD Dd 1:
1/16 绿皱
YYrr 1/16
重 组 单显(Y_rr) YYRr
类型
yyRR
2/16 1/16
3/16 黄皱
单显(yyR_) yyRr 2/16
3/16 绿圆
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 YYRR × yyrr,但亲本为 YYrr ×
yyRR,
F2 中重组类型为 10/16 ,亲本类型为 6/16。
父本,甲为母本为反交(二者是相对而 传还是细胞质遗
言的)
传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
×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
×乙(♂)为反交。
2.性状类
性状
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
式等。
相对性状 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表现出来的性状。
4.基因型
基因
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 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P67)
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生物 必修二会考复习提纲
必修2《遗传与进化》复习提纲1.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b)减数分裂概念存在: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时间:在(原始生殖细胞)发展为(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过程: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1)次,细胞(连续分裂2 )次结果:分裂产生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 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b)、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即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四分体时期此时还有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叉, 互换染色体的对应片段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并列地排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每对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拉向细胞的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以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彼此分开, 形成两条染色体并拉向两极减数分裂过程产生配子的类型: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有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经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 来自母方),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可见,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保持生物染色体数目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性状稳定 )都是十分重要的。
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c)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
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
小鼠死了。
(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
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基本概念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豌豆×矮豌豆P:AA×aa↓↓F1:高豌豆F1:Aa↓自交↓自交F2:高豌豆矮豌豆F2:AA Aa aa3 :1 1 :2 :1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详细)
高中生物复习(二)基因的分离规律名词: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 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6、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一章孟德尔定律1、(理解)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试验材料的原因(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条件下是纯种;(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理解)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概念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3、(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②解释: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证实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
注意:杂交和自交可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测交可以验证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4、5、型的概念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准确的含义:含有等位基因的个体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Dd、dd)6、(理解)对分离现象的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7、(理解)测交的概念、测交试验和测交的意义就是让杂种一代与隐性个体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合。
8、(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9、(理解)不完全显性、共显性的概念和实例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
如果一对呈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两者相互作用而出现了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性状,即杂合子(Aa)的表型较纯合子(AA)轻,例如红花基因和白花基因的杂合体的花是粉红色,这是不完全显性。
10、(应用)应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11、(理解)“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见课本)12、(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黄圆×绿皱P:YYRR×yyrr↓↓F1:黄圆F1:YyRr↓自交↓自交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F2:Y--R-- yyR--Y--rr yyrr9 :3 : 3 : 1 9 :3 : 3 :1在F2 代中: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9种基因型:纯合子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 单杂合子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双杂合子YyRr 共1种×4/1613、(理解)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14、(理解)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F1(YyRr)×隐性(yyrr)→(1YR、1Yr、1yR、1yr)×yr→F2:1 YyRr:1Yyrr :1yyRr :1 yyrr。
15、(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6、(应用)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1、(了解)染色体的形态类型一般为中着丝粒染色体:两臂的长度大致相同2、(理解)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
(4)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交叉互换: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3、(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规律关于配子的种类计算:(1)、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可产生4个2种类型的精子,且两两相同,而不同的配子染色体组成互补。
一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可产生1个1种类型的卵细胞,同时产生3个极体,四个子细胞两两相同。
(2)、有多个性原细胞,设每个细胞中有n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如果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2n种配子。
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图形判断方法:(此方法不用记,只要理解、图形能判断即可)(1)先判断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有单体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后期: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无单体(2)三个前期的判别: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有无联会;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奇数:减Ⅱ偶数:有联会:减Ⅰ无联会: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Ⅱ(3)三个中期的判别: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染色体排列;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奇数:减Ⅱ偶数: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减Ⅰ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Ⅱ(4)三个后期的判别:看一极:一看有无染色单体;二看有无同源眼色体有染色单体:减Ⅰ无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Ⅱ(5)两个末期的判断: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奇数:减Ⅱ偶数: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Ⅱ[例题]:判断下列各细胞分裂图属何种分裂何时期图。
[解析]:甲图细胞的每一端均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且每一端都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丙图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理解)受精作用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有重要意义。
6、(了解)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7、(理解)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8、(了解)染色体组型的概念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9、(理解)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概念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10、(理解)XY型性别决定方式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XY 型:XX 雌性 XY 雄性————大多数高等生物:人类、动物、高等植物 XW 型:ZZ 雄性 ZW 雌性————鸟类、蚕、蛾蝶类 1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12、(理解)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 男性基因型 X B X B X B X bX b X bX B Y X b Y 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色盲的遗传特点 (1)男性多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