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的应用价值_工作规范及采访程序之讨论_曹幸穗
口述史——精选推荐
浅析口述史的研究价值从上古先民口耳相传先辈们的故事,到现代社会利用录音、录像技术口述自传,口述史历经社会文明的演变,重新又进入人们的视野。
作为一种独立的史学叙述手段,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与原来的口承传统已有了明显区别,它是指经过口述历史的专业训练者,对特定对象进行慎重的访谈或录音,保留其忠实而深入的纪录,以供研究历史为目的。
20世纪8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现代口述史悄然进入中国,并逐渐被中国史学界接纳,目前其发展正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
然而,口述史的价值也曾遭人质疑,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口述史在研究过程中可能由于采访者记忆的错误、主观选择、夸大、修饰,或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与事实有所出入;二是口述史料与自传回忆录一样,多少经过选择性的重建或意识的修饰,其可信度多少,有的史学家保持保留的态度。
其实,口述史跟文献、档案一样肯定也是有局限的,也是需要严格的考察与印证的,但是并不能因此而淡化甚至否定口述史的研究价值,口述史的研究价值需要依靠受访者是否对历史有正确的认知,以及史学工作者的能力和素养。
近几年来随着口述史研究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口述史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论述口述史研究价值的文章也越来越多。
杨祥银认为口述史学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口述史学可以填补重大历史事件和普通生活经历中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空白,或至少弥补其不足。
”[3]历史上很多事件由于条件的局限,无法留下文字记录,而通过对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口述调查,收集口述资料,从而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隐藏的历史”的机会。
此外,口述史学“还可以印证文献资料的可靠性”。
关于这一点沈怀玉也这么认为,他觉得口述史研究的最大价值是“能够反映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尤其对于当代人物或事件的研究,可以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解决文献资料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文献资料所难以获得的满足。
换句话说,历史研究仅靠文献史料与实物资料,有时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口述史料,相互印证补充”。
口述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口述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引言口述史是一种以口头形式记录和传承历史的方法,它通过采访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目击者,将他们的口述记录下来,以此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口述史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增强对历史的感知和认识。
本文将探讨口述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并提出相关研究成果。
一、口述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口述史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资料,它记录着历史事件的细节和真实感。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通常通过教科书和课堂讲解来了解历史事件,但这种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认识变得模糊和抽象化。
而口述史则可以通过亲历者和目击者的讲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增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口述史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情感投入,使他们更加珍视历史文化,培养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1. 课堂讲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口述史的形式,讲解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故事。
这样的讲解方式可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后故事,以及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 学生采访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社区或者学校附近的老年人居住区,采访那些经历过历史事件的长者,或者家庭成员中的长辈,记录他们的口述历史。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交流能力。
3. 文献资料收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上查找口述史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
学生也可以学习如何鉴别口述史的真假和价值,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口述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增强对历史的感知和认识。
通过口述史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历史观念和历史责任感。
口述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开拓学生的研究视野和思维方式。
口述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收集口述历史资料的必要性及方法
的回忆来描摹他们。对于过从较密、 友谊较深, 随时可访 可问的被访者, 以闲聊的方式和他们谈话, 收集资料较为 便宜。这样虽然收集的资料比较零散, 但可以日积月累, 随时记录或及时补记。 特别是在不经意的聊天闲谈中, 往 往沙里藏金, 其史料价值有时远远大于正式访谈。比如, 中国话剧的开拓者欧阳予倩经历了废除帝制、抵御日寇 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设新中国等重大历史变 革, 他的许多话剧创作、 戏剧活动紧密联系着中国当时发 生的事件, 可以说他的一生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话剧史。 欧 阳老病逝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没有留下自传或回 忆录。 他的女儿现已七十多岁, 身体不好。 近几年, 在与笔 者的交谈中, 她陆陆续续地讲了一些欧阳予倩的往事, 其 中确有某些鲜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笔者将其口述材料 整理成文, 以《 回忆我的父亲欧阳予倩》 为题, 在《 北京档 案史料》 连载, 为读者和历史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口述历史资料的收集对象大多年老体衰,有的甚至
研究的重要资料。口述历史资料对于档案具有辑佚、 补 遗、 缀合作用, 可以校勘、 考订、 鉴别其真伪, 考索其源流 和特征。 将档案文献与口述历史资料配合使用, 可以从不 同的角度和侧面集中说明一个问题。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言简意赅地说明
行历史研究、 纂修地方志的人员, 利用档案文献的习惯做 法是先查找档案馆( 室) 内保存的档案文献, 再查找档案 馆( 室) 外的口述历史资料。 作为档案馆, 不仅要能够及时 准确地为利用者提供馆藏档案,还应该尽可能多地提供 与档案内容相关的资料, 包括口述历史资料, 以供利用者 研究。目前, 许多省市第一轮新方志的编纂已经结束, 不
!杨红军
收 集 口 述的历史研究和社会教育 作用。他在一次招待六十岁以上政协委 员的茶话会上, 号召大家“ 将六七十年来 看到的和亲身经历的社会各方面的变 化, 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知识、 经验和见 闻掌故,自己写下来或者口述让别人记 下来, 传给我们的后代。” 口述历史资料的收集不仅关系到档 案馆的馆藏数量和质量,还关系到为中 华民族子孙后代积累精神财富的大问 题。 许多时候, 一份文份只能说明整个事 件的一部分事实,却不能反映出与之相 关的各种情况。 例如,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 馆 保 存 着 !"#$ 年 !% 月 !& 日 郭 沫 若 给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请示,内容 是将长沙儿童剧团与政治部所属的孩子 剧团合并, 正式列入第三厅编制。 对于孩 子剧团,大家都知道它是抗日时期成立 的, 但对儿童剧团就所知甚少了。 为了弄 清长沙儿童剧团的来龙去脉,笔者以这 份档案提供的内容为线索,走访了当年 长沙儿童剧团团长田海男同志,了解到 详情。 “ 七七事变” 后, 日本侵略者长驱直 入威胁湘鄂, 长沙儿童无法正常读书。 在 党组织的支持和引导下,由十几个上小 学的孩子自愿组成儿童剧团。他们在湖 南、 湖北等省用音乐、 戏剧宣传抗日, 在 民众中产生不小的影响。 但是, 随着战争 局势的恶化, 这些孩子的生活难以为继。 经郭沫若提议及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 部批准 ( 周恩来时任政治部副主任) , 长 沙儿童剧团与孩子剧团合并隶属第三 厅。 后来, 剧团的大多数孩子参加了抗敌 演剧队, 分赴各个抗日战场。 收集整理这 些资料, 有助于我们研究党史、 国共合作 史和民族抗战、 全民抗战史, 有助于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资料分析, 搞档案文献编纂、 进
口述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口述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摘要】口述史是一种通过口头传承历史资料的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了口述史的概念及特点,然后探讨了口述史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方式,包括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讨论和表演。
接着分析了口述史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影响,指出其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文章还探讨了口述史在历史教学中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展望了口述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出其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有较大的推广空间。
口述史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关键词】口述史、高中历史教学、有效应用、学生历史素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思考能力、推广空间。
1. 引言1.1 口述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通过口述史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影响力,增强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
口述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历史课堂上能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口述史的有效应用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为他们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口述史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历史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的历史教学中,口述史的应用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历史学习体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口述史的概念及特点口述史是指通过口头传承和记录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信息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口述史注重个人经历和感受。
口述史往往通过采访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或目击者,记录他们的讲述,并尽可能还原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2.口述史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并存的特点。
口述史的记录者和讲述者可能受到主观情感、记忆遗忘等因素的影响,但通过多方验证和比对,可以还原出相对客观的历史事实。
口述史访谈的原则方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口述史访谈的原则方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口述史访谈是一种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方法,通过与目击者和参与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经历和见证,可以更加真实地还原历史事件的本来面貌。
口述史访谈不仅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对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口述史访谈的原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选择适当的口述史访谈对象。
口述史访谈对象应该是具有丰富经历和知识的人,能够提供较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对于要研究的特定历史事件或主题,选择那些曾经亲历或深入参与其中的当事人进行访谈,可以获得更加丰富和真实的历史资料。
第二,制定访谈提纲。
在进行口述史访谈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访谈提纲,明确要讨论的问题和目标。
提纲可以包括对被访者的个人背景介绍、历史事件的相关情况、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见证、对事件的评价和反思等内容。
提纲的目的在于引导访谈,确保访谈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注意引导和倾听。
在实际访谈过程中,访谈者要善于引导被访者讲述,提问技巧要得体,并合理运用非语言沟通的方式,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要注意倾听被访者的讲述,给予充分的表达空间和尊重,不要过早干涉和打断。
只有真诚地倾听被访者的叙述,才能更好地获取信息和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影响。
第四,注重录音和记录。
由于历史事件往往历经时间的冲刷和人的记忆演变,口述史访谈中的内容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或失真。
在进行访谈时,应该使用录音设备进行全程录音,并在访谈结束后及时做好记录和整理。
录音可以保存被访者原始的讲述内容,记录可以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和梳理,以备后续使用。
第一,增加教学资料的多样性。
通过口述史访谈可以获取到非官方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往往更加真实和贴近生活。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资料来多元化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来源和观点多样性,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第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口述史访谈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了解他们的经验和感受。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对话,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口述史的应用
标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口述史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口述史的重要性、方法及其实效。
通过分析口述史在历史教育中的独特价值,提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口述史的方法,并详细阐述其应用过程和效果。
一、引言历史口述史是一种以口头采访和记录的方式收集和保存历史记忆的方法。
它不仅有助于保存和传承历史记忆,还能为历史研究提供丰富的一手资料。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口述史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感知,提高历史教育的实效性。
二、历史口述史的应用方法1.确定采访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且健在的历史人物或见证人,他们能够提供真实、生动的历史记忆。
2.设计采访问题: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采访问题,确保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3.实施采访: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对采访对象进行口头采访。
确保采访过程客观、尊重被采访者的记忆。
4.整理记录:将采访内容整理成文字资料,便于后续分析和教学使用。
三、历史口述史的应用实效1.增强学生历史感知:通过亲身参与采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增强对历史的感知。
2.丰富教学内容:口述史资料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素材,补充书面历史的不足。
3.培养历史素养:通过口述史,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收集、整理和运用口述史料的方法,培养其历史素养。
4.提升学习兴趣:口述史往往涉及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四、案例分析以某初中历史课程中关于抗日战争的讲解为例,应用历史口述史的方法如下:1.确定采访对象:选择抗日战争亲历者或相关见证人作为采访对象。
2.设计采访问题:围绕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人物事迹等设计问题。
3.实施采访:组织学生共同参与采访,尊重被采访者的记忆,确保采访过程客观。
4.整理记录:将采访内容整理成文字资料,用于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口述史资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雄们的伟大。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口述史访谈的原则方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口述史访谈的原则方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1. 引言1.1 口述史访谈的重要性口述史访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口述史访谈可以提供丰富、直观的历史资料和信息。
与传统的历史文献相比,口述史访谈能够深入了解普通人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及亲身经历,从而为研究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提供更加真实和全面的资料。
口述史访谈可以弥补正史的不足和偏颇。
正史往往只能反映统治阶层或特定文化群体的观点和经历,口述史访谈可以从底层民众或普通群体的角度出发,呈现更为真实和全面的历史图景。
口述史访谈能够传承历史记忆、弘扬历史文化。
通过口述史访谈,让历史活在人们的口中、心中,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历史文化传承的意识和责任感。
口述史访谈的重要性在当代历史研究和教育中愈发凸显,对于挖掘历史资源、传承历史文化、推动历史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口述史访谈的定义口述史访谈是一种通过口头交流记录历史事件、人物经历和社会变迁的方法。
在口述史访谈中,访谈者与被访者进行对话,记录下被访者的口述历史资料,以此保存和传承历史记忆。
口述史访谈是一种弥补书面史料的不足的重要手段,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表达,可以更加真实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活。
口述史访谈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的社会环境、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对历史进行更为深入和立体的理解。
口述史访谈的特点是具有亲历性、真实性和生活化。
通过口述史访谈,人们可以听到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亲身经历的故事,了解他们的感受、想法和态度,可以更加生动地感知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影响。
口述史访谈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可以包括个人的生活经历、社会事件的发展过程、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变迁等方面。
口述史访谈具有良好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适合用于各种历史教学和研究活动中,对于保留历史记忆和传播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3 口述史访谈在教学中的应用口述史访谈在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和重要。
通过口述访谈,学生可以直接与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进行对话,深入了解事件发生时的情景和背景,从而更加生动地感受历史。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口述史是指通过口头传承和记录的历史,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以下是一些关于口述史的思考:1. 重要性和可信度口述史能够传递个人经历和见证,为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通过口述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被忽视或者被低估的事件和个人。
一些历史事件可能没有被正式记录下来,但通过口述历史,我们可以听到当事人的亲身经历和观点,从而得到更为全面和真实的历史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口述史并不总是可信的。
口述史是主观的,受到个人记忆、理解和情感的影响。
回忆的时间越久远,记忆的可靠性就越低。
口述史也容易受到个人意识形态和偏见的影响,可能存在改写历史的倾向。
所以在利用口述史时,我们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核实和比对,以提高其可信度。
2. 非正式历史的重要性口述史往往记录了非正式历史。
它关注的不仅是政治权力和官方文件,更注重社会群体、身边人的普通生活和体验。
口述史可以讲述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工作和社交经历,从而为我们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社会历史。
非正式历史的记录对于了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它可以揭示出一些被正史忽视的社会群体的经历和贡献,使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全面和立体的认识。
它也揭示了历史事件对普通人的影响和改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持续性和影响。
3. 口述历史的记录和传承通过适当的记录和传承,口述历史可以长久地保存下来。
为了保护口述历史,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记录和媒介,如录音、录像、书籍等。
这些记录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和形式中使用,如教育、研究、展览和纪念活动等。
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口述历史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问题,更是一种社会问题。
我们需要积极培养传承和收集口述历史的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的工作。
这样才能保证口述历史的持续记录和传承。
4. 冲突和权力议题口述史的记录和传承往往涉及到冲突和权力议题。
历史中的冲突和矛盾被保留在口述历史中不同的版本中,这反映出不同群体和个人的不同观点和利益。
分析口述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分析口述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引言历史学的范式已经从以前的“历史事实”的无味陈列转变成为一种更为复杂的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口述史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并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口述史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口述史是一种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它基于口头回忆、传统和其他非书面渠道,记录和保留历史事件的信息和细节。
从文化地理和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口述史法被认为是一种传统文化和知识保护的方式。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口述史法被认为是补充和丰富正式历史书写的重要手段。
口述史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基于以下原则:1.借助班级提问答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和互动,分享他们的个人历史经验、观念和认知。
2.探索历史事件和人物,收集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思考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3.重视口头传说和曲解历史事件的表现形式,探究其发展趋势和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4.重视口述史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口述史方法来记录历史事件,为未来社会留下真实的历史记忆。
口述史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口述史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主要优势包括:能够增强学生们的敏感性历史不仅是一个学科,也是一种文化和习惯。
通过口述史法,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接受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文化敏感性和历史领悟能力。
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历史,需要学生们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深入探究和发现历史背后的深刻意义。
口述史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积极探索各种学习资源和途径。
能够促进学生们的沟通和交流口述史法是一种以交流和互动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学生们可以通过相互分享和讨论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发现自己与他人的联系和不同之处,并进一步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能够增强学生的思考意识历史中涉及许多复杂和深刻的问题,例如对于战争、革命和现代经济的转型等。
口述历史采访实践探析
口述历史采访实践探析一、口述历史采访的重要性口述历史采访作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口述历史采访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
不同于书面文献的抽象性和局限性,口述史实际上是一种“活的历史”,是通过对活着的见证者进行直接交谈,了解他们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所见所闻。
这种直接性和真实性能够更准确地还原历史事件,深入挖掘历史的真相。
口述历史采访对于新的历史主题和研究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历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口述历史采访也从最初的革命战争、社会政治运动逐渐拓展到了民间文化、民俗风情、城乡历史等不同领域。
口述历史采访的实践对于发掘这些新的历史主题和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口述历史采访的实践过程中,有一系列的方法和步骤需要遵循。
确定采访对象。
在进行口述历史采访时,首先要明确所要采访的对象是何人,一般来说,可以选择那些亲历历史事件者、有着丰富历史经验和知识者、以及有着独特历史见解和角度的人。
进行采访准备。
在进行口述历史采访之前,要做好详细的功课,了解所要采访对象的背景、经历和相关资料,以便在采访中能够提出有深入的问题和获得具体的信息。
然后,进行采访过程。
在进行口述历史采访时,需要做到真实、客观、尊重和理解,尊重采访对象的意愿和隐私,尽量使采访对象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经历,采访者还需要积极引导、适时提问,使得采访内容更加深入和丰富。
进行采访整理。
在完成口述历史采访之后,需要对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归结、分析和归纳,形成相应的口述历史资料。
口述历史采访在实践过程中也会面临着一些问题。
采访对象的选择和采访内容的真实性是一个难点。
由于采访对象的选择和采访内容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口述历史采访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如何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如何保证采访内容的真实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采访者的素质和技能也是一个挑战。
在进行口述历史采访时,采访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对于采访者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口述史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口述史这一新兴的研究方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口述史讲座。
此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讲座内容概述本次讲座由我国著名口述史专家主讲,主题为“口述史:历史研究的创新与挑战”。
讲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口述史的起源与发展专家详细介绍了口述史的起源,从古代的民间传说、史书记载到现代的口述史研究,阐述了口述史在我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口述史的研究方法讲座中,专家重点讲解了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包括访谈、录音、录像等,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 口述史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专家以实际案例为依据,展示了口述史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
4. 口述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讲座最后,专家针对口述史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访谈对象的选取、资料的真实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心得体会1. 口述史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补充通过本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口述史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历史研究主要依靠文献资料,而口述史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
口述史有助于填补文献资料的空白,为历史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证据。
2. 口述史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讲座中提到的口述史研究方法,如访谈、录音、录像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来获取历史信息。
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研究效率,还能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此外,口述史研究方法还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有助于研究者与访谈对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 口述史研究具有挑战性尽管口述史研究具有诸多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如何确保访谈对象的真实性、如何处理访谈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如何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等。
针对这些问题,讲座中专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我们今后的口述史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4. 口述史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口述史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还具有现实意义。
试论口述史在社会工作实践和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口述史在社会工作实践和教学中的应用
口述史是一种通过口头传承和记录个人经历和社会历史的方法。
在社会工作实践和教学中,口述史可以充当重要的工具和资源,用于了解和传达社会问题、个体经历和群体历史。
首先,口述史可以帮助社会工作实践者更好地了解个体和群体的经历与需求。
通过与个体交流并记录他们的经历和感受,社会工作人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需求和资源。
这样,社会工作人员就能更准确地制定个体化的服务计划,并提供更恰当的支持和资源。
此外,口述史也可以帮助社会工作实践者了解社会问题的历史背景和根源。
个体经历往往是社会问题的缩影或产生的原因。
通过记录和研究个体经历,社会工作人员可以揭示社会问题的结构性因素和影响,从而为社会变革提供深入的了解和支持。
在教学中,口述史可以用作教学资源和案例研究。
教师可以邀请各种背景和经历的人来分享他们的故事,并通过讨论和分析这些故事来探索社会问题和社会正义的概念。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除了以上应用,口述史还可以用于社区发展和历史保护。
通过记录和传承社区居民的口述历史,社区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并激发社区成员对自身历史和身份的认同。
综上所述,口述史在社会工作实践和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极大的潜力。
它可以帮助社会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个体和群体的经历与需求,揭示社会问题的根源和结构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以及促进社区的发展和历史保护。
因此,在社会工作实践和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口述史的价值和优势。
试析口述史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口述史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口述史方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口述史本身也是一种教学资,丰富了历史教学的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口述史方法运用于历史教学,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口述历史的研究,探讨口述史对历史教学的作用。
一、什幺是口述史目前学术界比较普遍的认为,口述历史就是指通过采用访谈、观察和调查等手段对亲历人记忆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口传历史的收集与记录。
口述史的对象必须是亲历者或者史见证者,内容必须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亲历事件、经历或当事人的看法。
口述史学更加注重于获取文献中难以查询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区别于传统史学研究。
二、口述史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一)口述史丰富了历史教学资历史教科书是当今史学界已成定论知识的浓缩,尽管新课改教材编排力求生动活泼,增加可读性和趣味性,但是,仅仅通过几本历史教科书来呈现古今中外人类数千年历史变迁和文明演变,难免存在不足,“常常难以将国家的宏观趋势与个人的生活联系起来,以及显示出个人的感知与态度是如何变化或经久不变的”[1]本应该生动的历史因此也缺乏生气。
然而口述史很好弥补这一不足,补充了教材中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口述史主要是事件的经历者或目睹者的口述,一定程度上有增加了历史的生动性。
口述史最基本且最核心功能就是在文献之外,对社会和民间资料的发掘。
[2]这些资料与我们的教材相辅相成共同组成历史教学资。
在教学中掺杂口述史知识,把课本知识与口述知识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历史教学,这样不仅使得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也增加了知识的活力。
当今口述史历史资尤其是建国以来各种自传以及访谈笔录,尤其是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录音资料和影视资料成为可能,这使得我们可以利用的教学资越来越为丰富,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面对如此丰富的口述史教学资,历史教师需要“具有一种历史的意识和敏锐的眼光,把它们与我们历史课的教学联系起来”[3],才能将这些教学资正真为我们所用。
影响口述经济史学术品质和价值空间的研究环节分析
◎顾恩澍影响口述经济史学术品质和价值空间的研究环节分析管理科一、引言口述历史就是指口头的、有声音的历史,它是对人们的特殊回忆和生活经历的一种记录(杨祥银,200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口述历史一直受到中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近代口述史学的兴起扩展了史料收集的范围,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更多必要的线索、资料(左玉河,2015)。
而由于口述历史研究可以突破现有文字史料不足的局限,研究方向可以从更容易获得文字史料的统治阶级、精英阶级或与之直接相关历史事件向文字史料很少但能够获得口述史料的社会大众转移(曹幸穗,2002)。
而口述历史因其在搜集整理史料时可以获得更多细节化的信息,可以作为文字历史的互补和参考修正(钟少华,1997;曹幸穗,2002)。
当然,口述历史也存在其局限性,其强调历史亲历者的口述,存在亲历者“在世”,在时间上存在限制,因而更多使用在近代史的研究中。
但口述历史的价值更不容否认,其扩充并细节化了历史研究史料、增加了历史研究视角,并为历史解释的多样性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正如左玉河(2015)提出的,口述历史作为历史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使历史文本的书写不再是历史学家的专利,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成为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历史的创造者与历史的研究者共同书写着刚刚失去的历史文本,客观存在的“本然的历史”与历史学家撰写的“历史的文本”之间结合的程度由此加深。
口述历史研究不仅为历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这无疑是口述历史作品具有学术价值的有力说明。
那么,什么因素是直接决定口述历史作品的学术品质和价值空间的呢?为回答这一问题,需圈定一个范围来确定决定口述历史作品学术品质和价值空间的因素。
从口述历史项目运行的角度来看,口述历史项目的运行可以分为策划、采访、记录、整理、呈现、传播等环节,而这些环节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口述历史作品的学术品质和价值空间。
然而,回答口述历史作品学术品质和价值空间的直接决定因素这一问题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
试论口述史学方法在我国史学研究中的功用
试论口述史学方法在我国史学研究中的功用口述史是历史学的最早形式。
在西方,最早的史学形态就是关于公元前12世纪特洛伊战争的口头传说。
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由盲诗人荷马将这些传说编纂为史诗一《伊里亚特》,它标志着西方史学的萌芽。
“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开诚布公地申明:“我的职责是把我所听到的一切记录下来”。
(希罗多德:《历史》第7卷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691页)由此可见口述史学方法在当时的重要性。
在中国,上古史中的历史传说就是最早的口传历史,口述史料是我国史学研究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资源,《国语》一书实际上就是先秦各邦的语的汇集。
“中国历史之父”司马迁的《史记》首篇《五帝本纪》就是在选择有关文献和历史传说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利用口述史学方法的许多史料都是人们口耳相传的产物,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成为保存历史的一种重要形式,口述史学方法在整个历史学界形成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为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在中国,它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史、生活史、技艺史、民族史等众多领域,概括说来,其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口述史学方法对现代史和当代史的研究尤为重要。
现代史和当代史的研究尽管硕果累累,资料丰富,但仍有不少侧面被遗漏。
而口述研究可以使这一时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得到橙清和再现。
如革命战争年代的老区根据地,虽然当年也有一些见诸于文字的资料,但由于战争的残酷和动乱,保留至今的资料已寥寥无几了,若想再现这些地区人民群众当年的战斗风采,以及他们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只有走访那些当年在这些地区战斗过的老战士,或深入当地采访那些战斗情况的目击者和重大事件的见证者,记录下他们的口头回忆并加以考订,才能重现这些地区战斗史的真面目。
第二,口述史学是民族史研究的重要方法。
我国现有56个少数民族,但在建国以前只有20多种文字,另有15种文字是在本世纪50年代才新创制的,有相当多的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也从未借用过其他民族的文字,因而未留下什么书面材料。
口述史的展现与应用
——《大家来做口述史》读书报告口述史,即口头历史,就是通过对当代人物地访谈,将储存在当事人或知情人记忆中地各个时期、各个历史事件、自己或他人地各种经历,采取记录、录音、录像地手段,为历史留下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国著名口述史学者杨祥银教授认为:“口述历史就是指口头地、有声音地历史,它是对人们地特殊回忆和生活经历地一种记录.”可见,所谓口述史,即是指经由访谈、观察与调查等方式对人们具有特殊意义地口传历史记忆地搜集与记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口述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地记载历史地方式,但口述历史作为一个史学类别进入正统地历史研究领域确实一件很晚地事,与当代史学价值观念地平民化趋势和当代历史变迁地频率加快有密切关系.年美国人阿兰.内文斯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口述史研究室.随后,口述史作为一种全新地历史呈现方式逐渐在全世界很多国家流行起来,成为历史研究地热门领域.唐纳德·里奇地《大家来做口述历史》作为口述史研究领域地集大成者,内容深刻翔实,对口述史研究地诸多领域颇有建树,本文以该书为依据,拟对其做粗浅地分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口述史与口述档案美国口述历史运动根植于哥伦比亚、加大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等著名大学地档案馆收藏.在开始之时,这些收藏就不属于个别研究计划,,也不是为了撰述专门书籍之用.而是当做搜集回忆录地一种方法,专门为提供一般研究之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口述史通过录音以及文本地形式做成口述史档案之后,就使本身具有无可替代地史料价值和历史参考依据,可以说,口述史存档是口述史资料化正规化地一个重要地步骤,口述史档案是口述史研究计划地最终成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那么,作为口述史资料化成果地口述档案有什么意义呢?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口述历史对于正史而言,是最好地研究参考资料.它能够给人系统地广泛地情报信息.如《中国知青口述史》便讲述了一群生于特殊年代地普通大众地生活奋斗史,而他们地生活奋斗史却浓缩为一部特殊地中国当代史.对于研究中国当代史地学者、学生而言是难得地资料.上层历史与普通大众互相辉映才真实再现了当时地社会情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现实价值与长远价值.是指档案对现实地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地实用性.口述史档案地现实性主要体现在历史研究上,中国现阶段地口述历史发展主要基于近现代史、当代史资料地搜集.例如文革史,细菌战,改革开放等,找到“活”地历史资料是非常宝贵地.其次,历史资料地现实性也体现在公众地知情权上,随着信息公开力度地逐渐加强,人们对个人权利地重视,历史不再仅仅是国家地,也是人民地,人民有权了解历史地真相.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口述档案生动地再现历史.与那些文献史料不同地是,口述史档案是把历史平民化,使其拥有大众地特点.从文字与统治权力结合在一起地那一刻起,历史便有了“正史”和“野史”地区别,不识文字者被排挤出了历史,“历史地过程”变成了“书写地过程”.官方对于普通社区和人民地记载是有限地,而口述史给了我们一个机会,那就是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地历史,并使历史和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增添了几份平民化地色彩.历史不再只是上层社会和社会精英地历史,它同时也是不同社会阶层地历史,也是社会边缘群体地历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口述史与大众传媒、无线电广播与口述史:口述史与无线电广播关系密切,因为两者都与记录人地言语有关.以至于有人认为口述史是“专为广播量身定做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广播制作地成本与拍摄纪录片相比更经济实惠,而且在全美各地社区都有广播电台,从大城市到小乡村,甚至在大学校园都在播音.全国性和地方公共电台地成长,尤其刺激了电台制作和播放历史实况记录地兴趣,也是很多基金单位推出了很多以口述历史为基础地广播节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像这样地以口述史为基础地广播节目播出地有很多,节目地内容多以访谈地形式,访谈地对象多种多样,可以是矿工,教师,小生意人,农民,公众人物等.这类地访谈节目通过广播地形式扩大了口述史传播地受众范围,增强了口述史作为历史承载地一种有利方式地影响力,同时借助历史亲历者地回忆,回访了声音背后地故事,很好地保存了记忆,以更生动地言语方式重新建构了历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光碟、网络与口述史:在人们地观念里,传统历史学家对于技术地依赖并不多,他们需要地往往只是一堆历史资料就够了,所谓“故纸堆里做学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但是口述史学者对于技术地选择是谨慎地,在接纳任何新技术时,他们都要确保这项新技术是否足够可靠、耐久.尤其在口述史档案地存档方面,档案馆十分重视对录音、录影带地长期保存.另外,往往值得口述史学者注意地是,新技术地使用是否会影响到采访地过程,影响到访谈者和受访者之间和睦、坦诚地关系,甚至是否会使口述史访谈成为一场表演.“任何媒介地使用都会影响到对受访者地选择,影响到对这种媒介回答内容地收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当然,新技术地使用对于口述史工作并不是一项缺乏益处地尝试,相反,新技术往往改变口述史地工作方式,将学者从繁重地工作中部分解脱,而且,新技术还带来口述史展现形式与存在形态地改变,这是我们都乐于看到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些新技术应用地典范就是光碟和网络,本文着重谈谈网络地影响.将口述史档案进行数字化,对于广大利用者而言,它更易于管理,自控,富有吸引力.将研究资料上传到网上后,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并使用它们,这对于口述史资料地推广,口述史理念在世界范围地宣传无疑有革命性地意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另外,很多口述史网站都具有一定地教育目地.将口述史档案放在网上,配以教师手册或者教学计划,可以为当地地学校提供教学服务.网站复制地光碟也可以贡献于当地地学校、图书馆和博物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网络模糊了国界,研究者能够在网上参观英国图书馆国家声音档案馆;到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里阅读访谈,跟随南非开普敦大学大众记忆中心地工作;核对堪培拉地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地口述历史和民俗收集,或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地录音记录,所有这一切都无需签证、护照或机票.”口述史档案电子化使得口述史资料突破了时间空间地局限,使信息地储存、获取、传播更为便捷,可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口述史与个人记忆口述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采访人对受访者个人记忆地挖掘和记录.个人记忆不仅能提供公共历史信息,还能提供个人生活、情感经历、、心灵历程、社会关系、语言特性、个性心理、身心状况乃至记忆方式、记忆能力、表达方式和表述能力等多方面信息.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个人记忆可丰富人类生活地数据信息库,是包括历史信息在内地广义地人文资源.以往地传统历史文献往往着重于历史大背景书写,侧重于历史地整体脉络与关键地历史事实,对于人们地个体记忆有着实质上地忽略.而口述史给了人们一个这样地机会,在这种条件下,口述史学者可以通过口述史计划地形式,对于受访者进行回忆地引导与梳理,从而帮助受访者唤起过去地记忆,重新建构起历史地架构.这就是对受访者个人记忆地一种拓展,这是口述史在解读个体历史方面所做到地其他历史书写模式难以取得地成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过,口述史学者在访谈过程中获取个人记忆时应该注意:受访者作为见证人是否可靠?他们是否有资格提供一手资料,抑或只是在传递二手信息?他们最早地观点是否带有个人地情绪倾向或者偏见?受访者是否大量遗忘了那些对他们不重要地往事?抑或事实太过平淡无奇不值得回忆?受访者现在回忆那件事有何不同感受?他们地证言是否与同时期地其他文件证据契合?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历史地直接参与者地回忆是不容忽视地珍贵史料,如何获取受访者地个体记忆关键在于掌握访谈沟通地技巧.四、口述史与公众记忆“与个人地记忆相比,公众记忆指地是关于过去地集体观念.公众记忆包括象征符号和故事,它们帮助一个社区定义和解释在现实条件下如何记忆(或想要记住过去)过去.”公众历史是由组织地工作,其目地在提供民众既正确又有意义地历史,而口述历史正是达到这类目标地最当然地工具.公众历史与口述史关系密切,两者所吸引地工作者和响应地人士有别于传统史学著作所吸引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实际上,口述史并不仅仅是言语表达,它还是社会操演,有具体地场景和听众,有具体时空地限制,有具体时空条件下地手势和表情.藏人地格萨尔,蒙古人地江格尔,柯尔克孜人地玛纳斯,以特殊地记忆形式进入说唱者地操演并不断加深、重现、重构或重造地方公众记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此外,需要强调地是,公众记忆并非只存在于大脑中,它存在于表演、仪式、冲突、风俗等社会活动之中.社会活动组合建构了公众记忆.口述史并不需要文字史一样要“落到行动中”,因为它地操演本身就是社会活动,绘声绘色,手舞足蹈.口述史地操演本身就是一种立体地公众记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结语口述史作为一种全新地历史记录方式,对于我们重新解读和诠释历史与现实,以新地视角看待世界有很大地启发,《大家来做口述史》这本书作为口述史领域学术研究权威地代表,有助于广大历史研究者颠覆旧有地历史观念,拓宽历史研究思路,启发学术创新思维,谨以此文向该书作者唐纳德·里奇致敬,以感谢其在口述史领域所做地贡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技史料》第23卷 第4期(2002年):335—342C hina Hist or ical Mate rial 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3No.4(2002)口述史的应用价值、工作规范及采访程序之讨论曹幸穗(中国农业博物馆,北京100026)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作者应邀在“口述科技史学术研讨会”上所做的专题报告,是作者对口述史工作和学术活动的一些思考,可供口述科技史工作者参考。
摘要:口述史在史学研究中起到人事记载平民化、史事记载细节化、史料载体多样化和史料组合系列化的作用;口述史的工作应遵循史学单元构成、回忆性陈述、尊重受访者意愿和隐私、忠实于口述记录和采访资料整体性收藏等原则;口述史项目实施分为项目准备、实地采访和资料整理收藏等三个相互关联的阶段的若干采访加工整理程序来进行。
关键词:口述史;史学研究;应用价值;工作规范中图分类号:K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98(2002)04-0335-08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办公室举办这次“口述科技史学术研讨会”,就科技史研究中如何运用“口述史”的问题进行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我感到很及时,很有必要。
作为项目组的成员,我想趁此机会谈谈自己对口述史的一些思考和感受,籍此抛砖引玉。
1 口述史发展概述口述史是指以访谈、口述方式,记载过往人事,搜集史料的一种学术活动。
口述史形式古已有之,代不乏人。
司马迁作《史记》,就使用了不少口述史料。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自序”中写道,他的书是“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而写成的。
“询之老成”一句,说明他也采用了口述史的方法。
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被认为是典型的口述史书,等等。
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但是,学术意义上的口述史(Oral Histor y)是由美国的现代史学家艾伦·芮文斯于20世收稿日期:2002-07-10作者简介:曹幸穗(1952—),广西桂平人,农学博士。
现任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农业科技史和经济史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KJ CX2-W6)336中 国 科 技 史 料23卷纪40年代提出的。
他通过访谈笔录方式搜集了美国普通民众的大量口述回忆资料,并以此为基础于194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一个口述史档案馆。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组织实施了“福特汽车公司访谈回忆资料”,遍访该公司的老板员工和相关人士,记录资料长达两万多页,是十分珍贵的企业史料。
此后,芮文斯的同事及其继任者们继续了他的工作。
特别是1958年开始对当时寓居美国的原中国军政要员的访谈,汇集了包括李宗仁在内的一大批历史人物的口述史料。
他们使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名噪学坛的口述史基地,并由此扩大了口述史的学术影响,推动了口述史的发展。
1967年美国成立“口述史协会”,1980年该协会制订了口述史的学术规范和评价标准。
至此,口述史有了一套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游戏规则”,真正成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且是一个富有生气、富有活力的新兴学科。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成立了口述史的学术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取得了具有文化积累意义的大量学术成果。
[1]在中国大陆,自20世纪50年代起,通过访谈方式收集了大量关于解放前的口述史料。
例如,历史学工作者所做的近代重大历史事件如太平天国直至五四运动的实地调查和访问记录,还有带有“忆苦思甜”性质的“四史”回忆资料(家史、村史、厂史、社史),都属于口述史的范畴。
各级中共党史研究室也开展了大量的口述史访谈记录工作。
国内其他的学术机构如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开展的工人运动史的寻访调查、上海社会生活史的调查、上海移民史的调查,等等,都是口述史学术活动中极富成效者。
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师生在口述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出版等方面也卓有建树,备受学界关注和好评。
特别要提到的是,1959年周总理提倡年长的政协委员将自己的“三亲”经历(即亲历、亲见、亲闻)口述或撰写出来,传之后世,以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从那时候起,全国各级政协委员响应周总理的号召,口述或撰写了数万种包罗万象的文史资料,其中一部分已公开出版,山东省烟台师范学院收藏了一套完整的各级政协文史资料出版物,这批资料的目录就有五册[2]。
还有大量的政协文史资料因各种原因迄今未能出版,其中全国政协收藏的未刊资料就有3亿多字,据称各级地方政协收藏的未刊资料也达数亿字篇幅。
近几年,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对未刊资料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选编出16个专题共25册《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总篇幅达3600万字,2002年8月由文史出版社出版①。
我本人参加了这套资料的《经济》(上、下册)卷和《日伪政权》卷的编辑审定工作,切身感受到政协文史资料不仅极具学术研究价值,而且极具诱人的趣味。
例如,我在审读《经济》卷“旧海关史事”的成捆成堆的资料时,真是读得“妙趣横生,如痴如醉”,彻夜工作而不知累。
读历史而能读出如此兴致,这正是口述史的魅力所在。
2 口述史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口述史资料与传统史学所习用的文献档案、传记日记、笔记杂考、方志家谱、报刊杂志①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分册名称:1、《晚清·北洋》(上、下);2、《东征北伐》;3、《十年内战》;4、《西安事变》;5、《抗日战争》(上、下);6、《日伪政权》;7、《全面内战》(上、中、下);8、《政府·政党》;9、《特工组织》(上、下);10、《军事机构》(上、下);11、《军事派系》(上、下);12《军政人物》(上、下);13、《经济》(上、下);14、《文化》;15、《教育》;16、《社会》。
等等资料相比,有着其独特的学术价值。
它在记录历史和史学研究中的作用,是其他史料所不能替代的。
我将口述史的这些特点归纳为如下的“四化”。
一是人事记载的平民化 传统史学关注的往往是统治阶级和社会精英以及与这些社会上层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而对处于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却较少予以注意,留下的史料很少。
所以对于过往历史中的平民百姓,我们的史学家很难深谙其详。
口述史克服了传统史学的这一偏向,它不仅注目于社会显要、惊天变革,而且也注目于市井街巷,黎民百姓,寻常人家。
例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关于福特汽车公司员工访谈、上海移民访谈、上海市民生活访谈、旧中国海关普通职员访谈等等,都生动真实地记录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实情,记录了他们的音容笑貌,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记录了他们对世事百态的看法。
如果没有口述史的访谈方式,他们也许永远只是过眼烟云,历史不会留下他们的踪迹,我们的后人也永远不会知道他们,认识他们。
对于以揭示社会运动规律、复原历史面貌为己任的历史学家,这该是何等的遗憾。
二是史事记载的细节化 传统史学所赖以利用的各种史料,无论是关于历史人物还是关于历史事件,常常是正面的多,负面的少;台前的多,台后的少;表面的多,背面的少;显现的多,隐藏的少;粗疏的多,细微的少;强者的多,弱者的少。
如此等等。
总之,在传统史料中留给我们的只是事物事件的一部分,或颂或贬,或捧或伐,都只是其中的一面,我们很难窥见全豹。
例如,我们可以查阅到影响过历史进程的某次重要会议的决议或相关文献,但我们却无法从这些可查阅到的资料中知道,围绕这次会议的派系角逐、权力纷争、人际纠葛。
通常,这些隐藏于事件背后的“信息”,非当局者无以知晓,我们能见到的只是冠冕堂皇的“外交辞令”。
但是,当事过境迁之后,当那些事关江山社稷、动辄地覆天翻的重大事件成为“渔樵夜话”之后,我们通过“口述史”的办法再去采访当年的亲历、亲见、亲闻者,听他们娓娓道来,听他们将那些台后的、背面的、隐藏的、甚至见不得人的历史信息和盘托出,我们据此才得以了解一部真实的历史。
正如同我们熟悉地上的林木,却很少知道深埋在地下的根须.口述史为我们暴露了历史事件的“根须”和“细节”,从此我们能够认识作为一棵完整植株的全部。
有时候,影响历史进程的不是昂然飘扬的地上枝叶,而是日渐腐朽的地下根须;不是台前的宏篇大论,而是台后的悄然而来的小动作。
因此,历史学家既要关注地上的和台前的,也要关注地下的和台后的。
口述史为我们提供了后者的信息。
前面提到的全国政协所藏的反映解放前方方面面的文史资料,相当部分就具有这种“敞开历史表象的背后”的玄妙之音。
三是史料载体的多样化 自从开天辟地有了人类以来,作为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载体,迄今先后出现了物传、言传、文传、音传、像传等多种形式。
将这许多传承手段集中于一个具体的历史客体之上,正是口述史特有的“专长”。
一份口述史资料,是作为历史学家的主访者和作为历史见证人的受访者共同完成的,是在明确的学术价值指引下的“主动存史”行为。
由于是有备而来的采访者,口述史工作者能够事先准备好摄影、照相、录音等现代器材,将受访者的音容笑貌完整地记录下来,如果再加上受访者提供的某些手稿、用品之类,那就“五传”具备了。
如此多样的记录媒体集中于一个受访者身上,无论这个受访者是伟人贤达还是凡夫俗子,其历史研究价值都远超乎单一媒体之上。
试设想,五百年后听一听原汁原味、京腔京调的“老北京”道说清末遗少的故事,或者看一看川音浓重、耄耋鹤颜的科学家陈述在戈壁荒漠进行火箭发射试验的镜头,那滋味怕不是我们今天所能体会337 4期曹幸穗:口述史的应用价值、工作规范及采访程序之讨论338中 国 科 技 史 料23卷的。
四是史料组合的系列化 我们说,口述史是在既定的学术架构下进行的学术活动,是将存藏于受访人大脑中的“活史料”物化为能传之后世的多媒体史料的“主动存史”行为。
因此,作为史学家的主访人就具有足够大的获取史料的空间。
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术意愿,多角度、多层面、多客体来获得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相关史料。
在这一点上,传统史学是无法企及的。
换句话说,口述史料的实质是“历史学家希望给历史留下什么”,而传统史料则是“历史给历史学家留下了什么”。
前者是主动的,主观的,后者是被动的,客观的。
主动存史的长处在于能够比较容易做到史料组合的系列化。
举例说,要做“福特汽车公司百年发达史”的口述史访谈,我们可以向一切与该公司有关的人们,比如,曾在公司工作过的各级员工、公司产品销售商、公司用户、政府管理者等等进行口述史规则下的众多寻访,从而获得系列化的活生生的关于该公司的史料。
然后再加上已被留存下来的公司技术档案、财务档案、人事档案、客户档案等等这样一些“传统”的史料,就构成了关于一个公司的完整史料库。
我在审读全国政协收藏的“旧海关史事”文史资料时,曾为“口述海关史”的丰富多彩而击掌叫绝。
如果没有这些通常情况下“不为人知”的寻访史料,我们只依靠枯燥的海关档案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一部真实完整的海关史的。